芜湖县找工作:彩电生产大国的悲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26:05
如今在中国液晶电视市场上,32~37英寸的液晶电视产品在市场上已经非常普及。然而,这背后有个鲜为人知的残酷现实:液晶显示屏占液晶电视制造成本的70%以上,而中国内地所有的32英寸以上液晶电视显示屏一直以来全部依赖进口。
~~~~~~~~~~~~~~~~~~~~~~~~~~~~~~~~~~~~~~~~~~~~~~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曾这样开篇明义。的确,无论生前身后,李鸿章都是个极富争议的人物:经他之手,签订了诸多卖国条约,被斥为大卖国贼;但他又是晚清兴办近代工业、倡导洋务运动的中国开放第一人。

  誉满天下,同时也谤满天下,李鸿章逝后百年,人们对他的评价仍然是两个极端。头发花白的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最近在参观完位于合肥闹市区步行街的李鸿章故居陈列馆后,对此感同身受,禁不住潸然泪下。

  这是王东升几十年职业生涯中第二次落泪,第一次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厂里派他去韩国考察,王东升说:“看到国外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我们的落后,心里很难过,回来后大家都哭了”。正是从那时侯起,京东方立志为国家的高科技产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王东升的这个愿望从2003年开始实现:京东方通过收购韩国现代海力士液晶面板生产线,并靠消化和吸收转变成了自有的核心技术,于2004年在北京建设了一条5代线。但是在此后几年的发展中,京东方却并不一帆风顺,甚至因为连年亏损近40亿元人民币,以及数次融资总计超过200多亿元,招致媒体和股民口诛笔伐。

  但是另一方面,与股民和媒体的质疑不同,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平面显示产业首次作为元器件产业中的一部分来论述,而在去年推出的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中,平面显示产业更成为三大重点突破的核心产业之一,单独列为六个重大工程之一加快发展。成都、合肥和北京等地政府更是将京东方捧为座上客,不惜一切代价引入京东方的生产线。

  也许就像对李鸿章一样,对京东方的评价也需要长远的眼光。

  政府追捧的座上宾

  9月2日傍晚,合肥市新站综合开发实验区党工委书记李武好和招商局长韩勇出现在合肥元一希尔顿酒店大堂,他们在等两位客人一起吃饭,一位是一家日本装备制造企业的社长,这家企业要在合肥投资100多亿元建设一个装备制造业基地;另一位客人是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

  自从2008年10月京东方与新站区管委会签署《入区协议》,成立项目公司开建6代线以来,合肥的变化是明显的。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是:作为合肥最好的酒店,京东方到合肥之前希尔顿的入住率仅为30%左右,而现在则达到90%以上,要提前数天才能订到房。每天,京东方的合作伙伴、配套厂商的人都塞满了这家酒店。

  京东方到来后,已经带动了彩虹集团、三井、佳能、美国应用材料、LG、日本东丽、日立、信越等公司近60个配套项目到合肥设厂,根据合肥市的预测:京东方项目预计每年可吸引上下游产业新增投资约300亿~400亿元,每年为合肥新增800亿~1000亿元产值,并可吸纳约5万人就业。

  京东方6代线落户合肥这一中部城市,曾使业内颇感吃惊,而液晶面板产业背后巨大的风险,也使人们对双方的合作能否坚持下去抱有疑问。但合肥市的思考却有不同。早在2005年,合肥市即确立了“工业立市”战略,圈定了汽车、装备制造、家电等八个重点发展的产业。尤其是家电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合肥工业发展的支柱之一。

  自京东方进入TFT-LCD液晶面板制造领域以来,王东升的人生更加充满跌宕起伏

  据了解,海尔、长虹、康佳等都已在安徽设厂,合肥已经成为与山东青岛、广东顺德并列的全国三大家电产业基地之一。如今,合肥的目标是打造国家级的光电显示产业基地。

  其实,引入京东方6代线只是合肥打造光电产业显示基地计划的开始,合肥等离子面板生产线已经启动,而8.5代线的申请也已经在等待报批,合肥打造全国第一家电生产基地的梦想在短短两年内已见雏形。合肥市市长吴存荣对本刊记者坦言,当初引进京东方当然知道有巨大风险,但合肥看中的是这个项目融入合肥高新技术产业之后,对合肥家电产业的巨大推动作用。另外,京东方是一家中国企业,即使以后项目出现问题也不会像外资那样说走就走,能够降低政府的风险。

  王东升对这一句话里包涵着的意味可说深有体会,1987年京东方与松下合资成立北京松下电子管厂,该厂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红极一时,但当CRT产业被液晶面板替代逐渐走向没落时,控股的松下却根本不想转型,并仍然收取高昂的技术转让费。王东升的体会是,对外资来说,中国只是一个赚钱的市场,只有本土企业才会把它当作一个产业来经营。

  其实,这也正是京东方被各地政府追捧的原因。据知情人士介绍,确定与合肥合作前,武汉、深圳、成都等地都与京东方进行了深入的谈判,希望引入京东方。而这些地方政府与京东方合作的目的,都是希望引入家电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打造本地的优势地位。

  谁主万亿市场

  2010年9月3日,投资175亿元的合肥第6代TFT-LCD生产线投产,点亮了中国内地首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晶电视显示屏。预计1个月之后,这条线将达到量产,年产液晶面板超过1500万片,主要生产37英寸以下的液晶显示屏。

  如今在中国液晶电视市场上,32~37英寸的液晶电视产品在市场上已经非常普及。然而,这背后有个鲜为人知的残酷现实:液晶显示屏占液晶电视制造成本的70%以上,而中国内地所有的32英寸以上液晶电视显示屏一直以来全部依赖进口。

  据保守的数据,目前国内32英寸以上液晶电视一年的销量是4000万台以上,按每块屏200美元的进口平均价计算,一年的进口额就要80多亿美元,合500多亿元人民币。

  这只是冰山一角。中国内地目前彩电保有量超过4亿台,但直到2009年才完全进入液晶电视时代,如果中国家庭完成显像管彩电向液晶电视的更新换代,市场总值最低估计将超过1万亿元。

  过去几年,因缺乏核心技术,面对庞大商机,内地面板企业一直眼睁睁看着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几大对手享受盛宴。比如在彩电下乡政策中受惠最大的并非内地家电厂商,而是台湾奇美,其中小尺寸市场占比一度高达90%。

  正因为市场如此巨大,而中国又有对液晶屏进口的5%关税,因此外资巨头三星、LG、夏普等都纷纷谋求到中国设厂,绕过关税壁垒。“原来外资进入中国都要向政府提出很多条件,但现在则是只要让我进来什么都好说。”知情人士说。

  作为一个国家的基础性核心产业,就像美国等国家限制高新技术进口到中国一样,液晶面板也有很强的政治性。去年TCL、创维等到台湾采购了53亿美元的液晶面板,救活了友达光电、奇美等台湾液晶生产企业,但政府一直没有松口减免5%的关税。另据了解,发生韩国“天安舰”事件以后,外资在中国各地设厂的谈判已经停滞,苏州三星、广州LG的项目团队可能已经撤离。

  由于三星、LG、夏普等都拥有液晶生产、整机制造和品牌销售等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它们完全可以借助这个优势在整机产业这一个环节上不赚钱,借以摧毁中国的彩电产业。这造成的后果是,不但这个产业的人大量失业,普通消费者也许再也不会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

  与国外一般政府对液晶产业10年以上的支持一样,现在对京东方无论誉谤都为时尚早。

如何解困

  王东升已经为京东方服务29年,从最初大学毕业进入北京电子管厂,到工程师、厂长,再到改制后的京东方担任董事长,到2003年京东方在王东升主持下通过收购韩国现代LCD工厂进军5代TFT-LCD液晶面板制造,再到2007年初受5代线拖累,被迫将该项目剥离出上市公司,直到6代线、8.5代线在合肥和北京上马,王东升的人生充满跌宕起伏。

  早在1998年,中国彩电工业还在尽享CRT显像管产业的繁荣景象之际,京东方就已独自做出进军液晶平板显示产业的战略抉择。2003年,在通过并购韩国现代海力士的TFT-LCD业务进入这一产业的同时,京东方就确立了清晰明确的进取性战略:成为“显示领域的世界领先企业”。

  京东方所处的新型显示产业,早已被国家列入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芯片业及软件业一起,同为中国电子信息业的三大核心基础性产业。战略性的产业地位决定了京东方在国家战略中的价值。

  海外并购一完成,京东方立刻实施“扎根国内”战略,在北京上马兴建当时全球最先进的5代线(全球首条 6代线是在京东方上马5代线一年后才出现)。核心技术的落地生根,使京东方一起步就打破了彩电产业的技术空心和代工求生困局,踏上了自主创新的大工业道路。

  但是产业发展之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在北京5代线投产不久,京东方便遭遇了MBO事件,导致海外上市计划夭折。据京东方内部人士估算,如果2004年海外上市成功,京东方将融资10亿美元,其投产6代线、8代线的日期至少提早两年,将大大缩小与海外巨头们的差距。

  但历史不能假设,京东方之后几年的发展也祸不单行:2005年开始就遇到了“过山车般的液晶行业周期”,液晶面板价格下跌,出现行业性亏损,京东方也跌入谷底,在两年内就亏损了34亿元人民币。

  2007 年液晶面板行业迎来回暖,京东方盈利7亿元。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海啸袭来、全行业亏损,京东方也没能例外。京东方在全球经济危机与全球产业低谷的双重挑战下,以“冰局破冰、变局求变”的战略,选择了进行反周期扩张,融资175亿元兴建合肥6代线,时隔半年又上马总投资280亿元的北京8.5代线。在备受瞩目的同时,也不乏质疑的声音。

  放眼现在的全球液晶显示产业,有人说,夏普的10代线都上马了,国内的8.5代线恐怕要刚上马就被淘汰了。这种逻辑看似合理,实则不然。

  事实上,代数的界定是按照玻璃基板的尺寸大小以及尺寸不同所运用的技术也不同来界定的。投建几代线,主要取决于公司的产品定位和市场需求。国际巨头如三星、 LG等企业在拥有8代线的同时也拥有多条5代线和6代线,这些生产线依然是目前市场上的重要力量。有消息称,LG还在投资扩建5代线,以对应中小尺寸市场的需求。

  那么企业实力的关键所在是什么呢?那就是自主技术能力以及投资战略所决定的技术能力成长速度。

  自主的产品开发能力、工艺技术能力、产线能力,并称为液晶显示产业的三大核心能力。基于5代线所构建的自主创新学习平台,京东方仅用7年努力,完整掌握了液晶显示产业的三大核心能力,可使用专利5000余项,年新增专利500余项。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也曾表示:京东方拥有第4.5代到第8.5代以及更高世代线的自主技术和建设能力,“技术能力不输全球一流水平,完全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

  京东方作为液晶显示产业的后进者是一个事实,而京东方作为勤奋的追赶者也是事实。如果仅仅停留在跟随者的状态,也不可能在这个高度全球化的新兴产业中站住脚。因此,京东方只能选择带着自主生成的技术能力,以进取性的投资战略促进企业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