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萨拉之爪绝版:《虎渡苏氏族谱》(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59:18
引言
有个宗亲有一个回帖, 称“在东泗乡有些其他姓的‘宗贤’把社路搞得漂漂亮亮,这些人才真的值得宣传和感恩。如果连故乡是怎样都没多少记忆,就是做了‘封疆大吏’又能说明什么?”由此,我选择苏海成先生在虎渡苏氏宗祠重光庆典上的讲话,作为答复。
苏海成,虎渡村人,1930年生。历任**龙溪地委常委,**龙海县委书记,**龙溪地委副书记,**平和县委书记,**龙溪地委对台部部长。现已离休。
1963年,地处九龙江下游的龙海县遭受百年罕见的特大旱灾,当时榜山公社作出自我牺牲,淹掉1300亩小麦、秧田,确保堵江工程的胜利和下游10万亩稻田用水,人们把这种“丢卒保车”、顾全大局的精神誉为“榜山风格”。后来,随着抗旱斗争的深入,“榜山风格”在整个九龙江流域推广普及,最终形成轰动全国的“龙江风格”。
那时榜山公社党委书记就是苏海成。也可以说,苏海成就是“龙江精神”传人。他为我们苏氏争得了一份荣誉。如今,苏海成宗贤年界耄耋,但他还殷切期望我们共同构筑一幅“村无懒汉,地无闲田,生活富裕,亲邻和睦,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的小康丽园!
年初,太江理事会就开展了一次整治村容村貌的活动。先是清理了村河沟的淤泥,修筑了一条从社口到祖祠的水泥路,接着又清理了祠堂前的水沟、池塘等,还有意要重修宫庙、祖坟。一句话,“构筑小康丽园”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
————————————————————
在虎渡苏氏宗祠重光庆典讲话
苏海成
各位宗亲、各位理事、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带着对家乡的眷念,怀着对苏氏祖祠重建开光的喜悦,参加庆典仪式,心情十分高兴。祖祠重建,理事会要我代表外出工作的乡亲们发言,我欣然接受,但本人年界耄耋,只能抛砖引玉,恳请在座宗亲匡正赐教。
虎渡苏氏祖祠据传已有近千年历史,有谱可查也有600年。许苏连三兄弟和周边苏氏三十六社半传说代代相传。许姓集中在角美、海沧,连姓集中在江东、长泰,追根溯源,我们宗亲远远不止三十六社半!由于苏氏子孙兴旺发达,虎渡祖祠自古就很华丽壮观。岁月沧桑,时局**,祖祠饱受各种磨难。尤其是文革前期,在极左思维影响下,人们把宗族文化当作封建文化,把对祖先的怀念当作迷信活动,逐渐把祖祠改成学校,当作仓厍,直至完全拆除。虽然这些行为范围很阔,现象很多,但毕竟遭踏了苏氏文化财产,伤害了至少三十六社半宗亲感情。恢复、重建虎渡祖祠,是苏氏子孙多年祈盼。
可喜的是08年以来,由虎渡村提议重建虎渡祖祠,得到周边宗亲响应,外出工作、经商、参军、求学、打工的苏家族人慷慨资助,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策划、设计、施工,虎渡祖祠原有风貌基本重现!在此,我代表外出族人向理事会、向各位宗亲、向参与策划、设计、施工、管理的同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谢意!
亲不亲,苏家人。树高百尺,叶落归根,心系家乡,情牵宗亲。回首当年,我在组织培养下,在各位宗亲的关心支持下,为党的事业做了一些工作,也为咱苏氏宗亲争得一份声誉。值此庆贺之机,提两点意见和大家共勉。我衷心祝福在外工作的宗亲,在党的阳光哺育下,在苏氏宗亲鼓舞下,做好本职,拼搏向上,为人民建功立业,为苏氏荣宗耀祖!后浪推前浪,后浪高前浪,推动苏氏繁荣。各村各社要珍惜祖祠重建开光庆典契机,人心更加凝结,发展思路更加活跃,民风更加淳朴,生活更加富裕!共同构筑一幅“村无懒汉,地无闲田,生活富裕,亲邻和睦,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的小康丽园!
祝各位宗亲、理事、来宾和外出亲人身体健康,合家幸福,宏图大展,万事顺意!
(2010年1月31日)
TOP
-
开国中将苏静
苏静(1910-1997),曾用名苏孝顺,漳州龙海海澄镇内溪村碑头社人。苏静1910年12月21日出生于农民家庭,7岁入邻村一私塾念四书五经,一年后转海澄南门外南院小学读书。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考上漳州省立第八中学。在校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加入反帝大同盟。民国十七年7月毕业回乡当小学教员。
民国十九年(1930年)4月到漳州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学习,因参加学生运动遭******************当局追捕而出走缅甸,在一所华侨学校教书。民国二十年“九一八” 事变后,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回国。民国二十一年4月中央红军攻克漳州时,苏静与苏精诚等人组建一支40多人的游击队,苏静任政委,协助红军开展宣传、筹款等工作。之后到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所属的宣传队任队长。同年5月经邓子恢介绍加入红军第一军团,任政治部宣传员。某日,时任一军团总指挥林彪见他写标语,笑笑,无语。次日,苏静便被调到司令部当作战参谋。此后,苏静跟随林彪大半生,直至全国解放。
苏静从海外回国参加红军,是当时红军队伍中少有的知识分子。红军缴获的照相机等高档战利品也只有他会使用。现在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军事博物馆的朱德元帅在机枪训练班上的讲话照片是红军时期拍摄的第一张照片,作者就是苏静。老首长罗荣桓元帅知道苏静喜欢摄影,在一次出国访问归来时,专门为苏静将军带了一部有长焦镜头的莱卡牌照相机。罗瑞卿大将曾戏言,苏静是红军中的第一部照相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苏静加入中国**,任红一军团总指挥部参谋、侦察科副科长。参加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 斗争和二万五万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苏静担负着侦察敌情和勘察行军路线的任务,亲手绘制数百张行军路线图,为担任长征前卫的红一军团顺利前进作出贡献。聂荣臻元帅对此曾给予高度评价:“红军过草地,苏静同志在前边开路是有功的。”此后,他又完成直接为**绘制提供行军路线图的任务。在艰苦的战争条件下,他还拍摄许多照片,为我军留下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
抗日战争时期,苏静历任八路军115师东进支队司令部秘书长兼军法处处长,115师司令部二科科长、政治部保卫部长兼敌工部部长,战时工作委员会GA处副处长,山东军区政治部秘书长等职。东渡黄河挺进山西,他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他负责与阎锡山部队联系期间,为协同作战,支援我军取得战斗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115师在尾敌南进到达吉县时,适逢日本侵略军向卫立煌部实施迂回包围,卫部尚无察觉。紧急关头,苏静奉命冒着极大危险赶往卫部,向卫立煌通报情况,使卫部免遭日军歼灭的危险。在晋西孝义地区,******************军向我军派来的联络官均系特务,苏静负责接待工作,他善于观察,巧妙周旋,及时发现并粉碎其收买我军译电员窃取密码的企图,并在接触中获取对方密码的线索,为我军情报工作提供宝贵的资料。在山东陆房突围战斗中,他在险恶的环境中,机智地从日军包围圈中带出115师机关大部人员,使首脑机关转危为安。在担任师保卫部长期间,面对敌伪、特务渗透的复杂情况,苏静保持高度警惕,并以高超的领导艺术展开坚决斗争,粉碎日伪破坏根据地的阴谋和顽固派的************磨擦企图。在反奸斗争中,他保持清醒头脑,既纯洁内部、消除隐患,又避免伤害同志。
解放战争时期,苏静历任山东军区参谋处副处长兼情报处处长、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情报处处长、东北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等职。民国三十四年10月为执行**中央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苏静跟随罗荣桓北渡渤海,参加开辟东北根据地的斗争。在东北战场的艰苦斗争中,苏静率领情报人员,获取敌军大量机密情报,基本掌握敌军动向,为我军取得东北战场的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在与敌军争夺战场主动权的斗争中,苏静深入调查,提出“铁路不翻身” 的快速破坏铁路的方法,经在全区推广后,有效地遏制敌军的快速机动能力,使我军嬴得战场主动权。为壮大我军力量,苏静在罗荣桓领导下开展二线兵团扩军和军校筹建工作。民国三十七年3月,在哈尔滨东北野战军参谋会议上,苏静提出部队作战训练向“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 转变的建议,被野战军领导采纳并作为工作方针。为适应作战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苏静还组织编辑出版军事教材,提高各级指挥员的指挥水平。在辽沈战役中,苏静多次被派往义县、塔山等主要战场观察和协助指挥部队作战。攻取义县后,苏静及时了解、总结并向总部首长汇报了坑道近迫作业攻城的方法,为我军迅速攻克锦州减少伤亡作出重要贡献。平津战役中,苏静作为我军代表,不畏风险首先只身进入北平,同傅作义的代表及傅作义进行和谈,并代表我军签署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书》。之后苏静随第四野战军挥师南下,直至全国解放。1949年10月1日,他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后,苏静历任中南军区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国务院政工小组组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受任军务部部长之际,正值抗美援朝,他积极组织筹备兵员装备,支援前方战场。任职期间,他认真领会军委、总参首长的意图,坚决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全军体制编制建设、武器装备建设、兵员管理以及部队管理等重大问题上,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提出合理化意见,为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作出贡献。
“文化大革命” 期间,苏静到铁道部、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做领导工作,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依靠和团结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广大群众,排除各种干扰,克服困难,尽最大努力维持铁路交通和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在主持国务院政工组工作期间,他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并为保护、解放一大批老同志做了大量艰苦工作。他坚决拥护并积极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国家机关拨乱反正、落实政策的工作。
退休后的苏静对自己的历史功绩看得很淡,但对自己的老部队和老首长却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这种情结从未因为任何暴风骤雨而变味。在“文革”中受审查时,他就冒着掉头的危险坦然表达过和林彪的关系。解放后,苏静不喜欢当领导,编写四野战史是他最大的愿望。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罗荣桓就委托苏静组织编写四野战史的班子。可是随着林彪在政治上的大起大落,四野战史的编写显得十分敏感,主要原因就是林彪太不好写了。上个世纪90年代,陈云同志曾经提议让苏静担任四野战史领导小组副组长。1997年,由于苏静将军对编写四野战史持不同意见,又加上癌细胞已经严重扩散,遂主动辞去副组长职务。
苏静长期担任高级领导职务,但一生淡泊名利、谦虚谨慎,团结同志、平易近人,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廉洁奉公、生活俭朴,严格教育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病重期间仍十分关心党的事业和军队建设,关注军队史料挖掘整理工作,将自已病情置之度外,表现出一个老红军战士和老**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品德。
苏静是中国**第九至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来源《漳州市志》,苏登科2010年9月9日整理)
苏精诚
苏精诚(1915-1941),漳州龙海东泗乡虎渡村人。出身于贫苦农家。小学毕业后,就学于漳州龙溪工业职业学校,后转学厦门美术专科学校。
三十年代初苏静从海外回到厦门,与精诚等人住在一起。他们经常阅读进步书籍,都积极参加中国**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
民国廿一年(1932年)4月,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苏精诚、苏静返回家乡海澄参加红军。他们在家乡成立一支游击队,有队员40余人,枪30余杆。苏精诚任队长,苏静任政治委员。遂与红三军19团(驻漳浦县)、红四军28团(驻海澄县)取得联系,接受红军部署的筹款、宣传任务。嗣后苏精诚、苏静调入由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领导的宣传队,苏静任队长。苏精诚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经历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围剿” 斗争。民国廿三年10月,苏精诚随红一军团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他加入中国**。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苏精诚先后担任红四师和红一师的政治部宣传科长。西安事变前夕,苏精诚被调到红军团部任敌工科长。他争取在洁水河的东北军骑兵5师16团停止敌对行动,又做东北军3骑6师的工作,达成“停止内战,抗日救国” 的协议。
民国廿六年8月25日,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苏精诚出任115师343旅686团政委,他和该团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率部参加平型关战役。
民国廿七年,苏精诚调任129师386旅政治部主任。同年8月,该旅在旅长陈赓的率领下袭击豫北地区的水冶、观台、汤阴的日伪军。随后驻水冶的伪军皇协军第一军中的徐靖远、黄宇宙、吴朝翰等,于8月7日击毙该军**李福及日军高级参谋长谷川少将等30多人,并率领1000多人向129师投诚。随后,苏精诚随386旅投入冀南反扫荡的战斗。民国廿八年2月10日,苏精诚协助陈赓旅长在香城岗诱歼日军摩托化快速部队,毙敌大队长以下200余人,俘敌8人,并缴获大批武器。接着,苏精诚参加百团大战。
民国三十年1月25日,辽县、沁县、武乡之敌6000多人向浊漳河进行“扫荡”, 直扑武乡县韩带壁386旅部。苏精诚在夜中首先发现敌人,大声疾呼:“敌人来了!准备战斗!”这时,敌人一阵轻机枪扫射,把苏精诚射倒在路边悬崖上。他翻身滚下200多米深的山沟里,壮烈牺牲,年仅26岁。
苏精诚遗体安葬于河北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里,与左权、高捷成安息在一起。
(录自《漳州市志》第3209页)
苏姓闽籍烈士名录(漳州部分)
(来源:新浪博客>八闽杜鹃红>福建英烈纪念堂)
苏 井
苏井(1904-1935),福建省龙溪县(今龙海市)颜厝乡人。1929年参加革命斗争,参加了靖和浦(南靖、平和、漳浦)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和反“围剿”游击战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在靖和浦游击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参加了闽西南苏区的三年游击战争。1935年2月6日在颜厝乡锦浦桥被敌杀害,壮烈牺牲。
苏其田
苏其田(1910-1949),福建省龙海县东泗乡人。1910年6月出生于贫苦渔民家庭,以捕鱼为生。1949年9月人民解放军解放龙海准备渡海解放厦门时,积极报名参加革命工作,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支前船工,1949年10月15日在运载部队解放厦门鼓浪屿的战斗中牺牲。
苏孝道
苏孝道(?-1932),又名萧涛,福建省海澄县(今龙海市海澄镇)人。曾为漳州省立第二师范学生,后留学日本,归国后于1932年5月参加革命斗争,时任工农红军东路军(红一方面军)某部宣传员,参加了闽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和反“围剿”游击战争。1932年秋因染疾不治牺牲。
苏李溅
苏李溅(1922-1953),福建省漳州市城区市尾人。出生于贫困家庭,幼年丧母,八岁随父到漳州一家纺织工厂当杂工,十四岁父患病缺钱医治而故。此后以长工为生。新中国成立后参加革命,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华东军区海防GA部队第80团一营一连战士,驻守东山岛。因工作积极负责,训练中刻苦耐劳,福建省军区曾授予三等功。1953年7月16日凌晨,盘踞在福建沿海的******************军进犯东山岛。面对敌人的突然袭击,苏李溅勇敢顽强,沉着应战,为部队转入战斗状态争取了时间。此后,苏李溅在坚守阵地的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福建省军区政治部授予苏李溅三等功臣称号。其遗体安葬于东山县烈士陵园。
苏文仔
苏文仔(1925-1951),福建省龙海县海澄镇人。1950年参加革命斗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随部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1年4月25日在朝鲜第五次战役乌团里战斗中牺牲。
苏来兴
苏来兴(1933-1953),福建省龙海市东泗乡人。1951年参加革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GA第13师80团战士,驻守福建省南部沿海的东山岛。1953年7月16日,******************军调集陆海空三军大规模偷袭东山岛。苏来兴随部参加东山保卫战,在抗击登陆敌军的战斗中牺牲。
【说明】:综合《龙海市志》和《东山县志》相关记载资料整理。两部县志关于苏来兴籍贯的记载不同,《东山县志》的烈士名录中记载为福建省漳浦县人。暂时存疑。
(苏登科2010年9月30日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