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莫迪默 生活照:别让孩子看病变成受罪(不吐不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48:05
李红梅
《 人民日报 》( 2011年01月27日   19 版)
●未来几年,我国还将处于出生人口高峰期。优先保障儿童看病的基本需求,已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事情
一组儿童医院的照片近日在网上流传。照片上,排队、输液、等候、睡觉的人把医院的边边角角都挤满了。孩子在走廊上输液、一家三口在楼道里睡觉的画面,让人备感心酸。
对此,我深有体会。一次去北京市儿童医院,本已经和医院预约好给孩子办住院手续,但是人实在太多,等了很长时间才等到一个加床。到了中午,一起排队的三四家人熟练地在地上铺开报纸或被褥,全家坐在上面啃面包或是吃方便面,吃完后,继续紧盯着病房门,看有没有什么动静。一打听,他们都是外地人,有的排队等床位,有的等着医生来吩咐,如交钱给孩子做检查等。即使是晚上,医院看病的人也不会少。一位朋友的孩子半夜发烧,到了儿童医院已经零点了,大厅里还满满都是人,他们看病、取药,折腾到凌晨4点多才回到家。
有人说,到儿童医院“看个病像打仗,挂个号如春运”。春运每年只发生一回,而儿童就诊的艰难却每天都在重复。大人们要昼夜排队,弱小的儿童也要跟着受罪。
儿童看病难是一个普遍现象,主要原因是儿科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就拿北京来说,全市儿童专科医院只有两家,综合医院、社区医院也有儿科,可不是缺医就是少药,去看病的人很少。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儿童专科医院人满为患,就诊量屡屡逼近峰值,而普通医院儿科却不断萎缩,床位减少,人才流失。个中缘由,不只是因为儿童专科医院拥有专业人才、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更关键的因素是,儿科是所有科室中投入较大、但最不赚钱的科室。
目前,我国的公立医院大多靠以药养医机制维持生存。儿童因为自身的特点,不能像成人一样用药,也不能多用CT等设备进行检查,这些因素决定儿科诊室往往效益比较差。儿童医疗的风险也比较大,儿科号称“哑科”,儿童不会表述病情,没法与医生沟通,给医生诊断带来很大的难度,容易发生误诊漏诊事故,引发医疗纠纷。因此,一般的综合医院不愿意发展儿科。这种状况造成儿科医生大量流失。据统计,全国儿科医生大约缺20万人,儿科的发展已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儿科是医院最能体现公益性的科室。如果以单一的经济效益指标对其进行考核,将加剧儿科发展的“公共困境”,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解决儿童看病难问题,政府首先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责,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科学编制区域内儿科的卫生规划,满足儿童看病需求,维护儿童的健康权益。同时,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儿科领域,满足多样化的就医需求。
优先保障儿童看病的基本需求,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我国0—14岁的儿童人数近3亿,占总人口的1/5还多。根据人口发展规律,今后几年时间,我国还将处于出生人口高峰期。儿童的看病需求日益增多,给儿科医院带来更大的挑战。解决儿童看病难问题,已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事情。
去年6月,北京中医医院恢复了关闭15年之久的儿科病房,北京市“十二五”规划草案提出将新建1—2所儿童医疗机构。此外,天津、深圳、郑州等城市也宣布要新建儿童医院。很多地方都关注到儿童看病难现象,纷纷增加了政府投入,这是一个好开头。但是,只有把增加供给和提高效率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缓解儿童看病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