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宾浩斯曲线生成器:1968革命启示录 年轻人是未来的主导(图) 来源:南都周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0:51:44
1968年,五月革命中,巴黎青年在抗议

  南都周刊特约记者 河伯

  1968往事:要做爱也要作战

  轮回或者五年一轮回,我们总是在关注代际之间更短促的变化与联系,但是,自从四十年前的那个五月之后,有些东西彻底地改变了。

  我们不必慨叹现在的年轻人只能认识1968年磨破的牛仔裤、超短裙或者那个被大量复制的格瓦拉形象,因为那时的异态已经成为今日的常态。无论如何,我们在分享各种1968的后果,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踏上历史舞台的青年形象。

  最早的叛逆精神来源于大学校园,这不足为奇,因为大学生正是现代知识生产的剩余物。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因此它越发要求知识完备的合格成员。这个社会又是一个标准化社会,所以,不同的、更高的文凭是步入社会不同阶层最有效的通行证。青年人不得不待在大学里,大学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强。

  不过,泛滥和过度的知识教育,使得大量“思考能力”无法投入实际的工作,从而投入到从思考到思考的链条中,更多的审视与反思这个社会的运行,结合青春期必然存在的冲动与叛逆趋向,形成了一种现代社会自我生产的批判力量。

  在很多人看来,一代又一代,青年与社会的责任越发脱离。不过,如果说一种责任对应一种制度的话,青年群体实在缺乏理由去接受既有的制度。传统的代沟概念已经无法解释这样的现象,因为它只关注不同代际之间知识的不同,而忽略了随着传媒技术的革命,知识的流动形式已经发生了彻底变化。代际关系不再是咬不紧的齿轮,而是断裂得无法转动的轴承。

  过去,知识主要通过书本来传递,而今日,“幼态持续”仍在持续,但教育方式改变了,从孩童到青年,都是面对着电视与电脑屏幕进行自我教育。这种教育与成长是孤独的,一方面,电视与电脑的教育不必要求规范的学校体制,另一方面,也使得孩童与青年更早发现自己不必依赖周边的世界。总之,他们不必刻意保持与周遭的联系。

  但更容易长大的一代,却成为更不愿意长大的一代。人们看起来越发年轻,主要原因并不是营养的改善。心态和服饰装扮才是最重要的。

  进入社会的惶恐以及与青年群体规则的冲突,让新一代的青年倍感压力,就业竞争愈演愈烈,而老龄化社会的责任之剑高悬头顶,过劳死与提前退休,则成为时代的悲喜二重奏。“回到子宫”的愿望从来没有这么强烈过,穿一件怀旧童年的衣服,至少可以自我关爱。

  规则的叛逆者与创造者

  知识的流动方向之外,更重要的是信息与知识的形式。通过书本形成的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的分离、对立状态,在电视与网络时代,消褪了。就像麦克卢汉所说,当一条信息在电子网络上进行传递的时候,全世界都为之震颤。一切不必思考,而是瞬间感知、即刻反应。

  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成年人的知识就很难顺畅地向下传递,甚至交流都很困难,因为青年人根本不遵守“逻辑”,他们的思维习惯是散点、跳跃、拼接和直觉。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世界形态与文化内涵正在按照感性与柔性的方式构建,因为世界的主宰者将说不一样的语言,遵循不一样的逻辑。如今,字典编纂者仍固执地拒绝各种网络流行语,这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彻底让字典成为古董。

  在一份还没有发布的报告上,中国的90后青年(按照这个世界的规矩,2008年是他们正式成年的一年)在偏好和气质上,更接近70后,而与乖戾自我的80后们迥然不同。或许这令人欣慰,毕竟70后的形象是兼顾责任与创新的一代,但我更愿意认为这是已经成为社会中坚的70后们对青年群体的一种“合理化”,一种寻找盟友的企图。不过,用年代去划分代际,还是遵循传统社会的尊卑礼序,重复礼崩乐坏的精英论调,是一种偷懒而又愚蠢的分类方式。

  因此,如果我们承认电视与网络正在改变世界,那么,我们就必须主动发生改变,因为这电视与网络的一代已经发生变化了,而我们很可能还没有搞清楚这些变化的状况与原因。把这样的一代继续当作叛逆者是不明智的,就像辍学天才盖茨、扎克伯格那样,他们才是规则的创造者,终于有一天,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新思想与消费行为,成为这个世界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