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起住 订酒店电话:中国教育连连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09:44
中国教育连连看            ——师生心理浅析                                                                                         文 / 朱雅洁     最近几年一直有很多仁人志士在关注教育,关注中国未来的繁荣和发展。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关注者中,只有少数战斗在第一线的教师,很少有受教育的主体—学生。古人云旁观者清,尽管这些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站得高看得远,很多教育弊病分析得条条是道,也难以真正地揭开教育迷茫、走下坡路的实质。
  迄今为止,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整整27年。亲身目睹学生、老师之间的变化,真有些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之感。现存现象:学生厌学情绪日渐飙升;老师整体素质逐渐下降。
  大多数学生为什么厌学?
  强烈的逆反心理。1、过早的接受教育。现在儿童大致从2岁半开始上幼儿园,而这个时期正是孩子最依恋母亲依恋亲人的时候。他们被强行按在座椅旁,他们撕心裂肺地哭声在大脑中枢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从这时开始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已经萌生了厌学情绪。
  2、重复教育。从幼儿园小班到大班,再由大班到学前班,大致有4—5年的时间,对于孩子来讲,几乎就是他的整个童年。而这个时候他们天天浸泡在a、o、e;a、b、c;1、2、3之中。对知识的求索精神已经被岁月风蚀一空。厌倦情绪已经疯长到不可遏止的状态。再看,他们小学毕业时,孩子的学龄已经有10年啦。
  3、家长过于厚重的期望。绝大数家长充分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更期望自己的孩子日后能出人头地,成龙成风,这本是好事,但家长只知道关注孩子的成绩,却忘记了孩子的天性。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被父母像囚徒一样的管制,每到双休日,寒暑假时,孩子们像陀螺一样被送到各种课外补习班,完成各种作业,每天弄得筋疲力尽。他们又怎能不厌恶学习。因为厌恶,他们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有的干脆任由发展,最后导致彻底放弃。
  4、枯燥的校园生活。片面地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好坏和老师定级的标准,导致学校、老师剥夺孩子的更多娱乐时间,也使学生丧失自我消化理解知识的能力。有的学校擅自压缩非升学考试课节,甚至彻底删除。为了更多的挤出时间,每天的课间时间10分钟,以二次预铃形式,又压缩去两分钟,剩余的八分钟时间,除了上厕所,恐怕连投个球的时间都不充分吧。从早7点到晚八点甚至九点,孩子在校时间长达10—12小时。一周之中只有两节体育,两节音乐,连一节属于孩子的自学时间都没有,而各科的作业又堆积如山,孩子回到家中还要继续“登山、驾舟”这对于还没有完全长大的青少年来讲,又怎能不产生厌恶情绪呢?
  5、大学生就业难。大气候影响小环境。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难,大部分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青少年时期正是畅想未来的时期,当他们看到身边的哥哥姐姐们寒窗苦读后,仍然就业无门,自然影响到内心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稍差的,看到升入重点大学遥不可及,那么也几乎悲哀的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厌恶学习。
  6、溺爱导致厌学。独生子女占百分90以上的比例,这些独生子女打小就被父母宠着,被祖父母外祖父母惯着,再加上国家《未成年保护法》保着,社会对孩子的同情,媒体对这些花朵的青睐,导致孩子形成“凡是我做的都是对的”的错误意识。使孩子没有刻苦精神,也不能接受正当的批评教育。久而久之,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有一句话被当成当今教育的名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曾在很多校园里看到,我不知道这句名言出自何人之口,但是却能充分体现社会、家庭、舆论给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个标语无疑已经承认孩子是“上帝”、“稀世珍宝”、“天之骄子”,既然孩子的地位如此神圣,又怎能将老师、将父母、将他人放在眼里?谁又敢违背上帝的旨意,不受圣旨,不对稀世珍宝爱护有加呢?又怎能不形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读书是件苦差事,谁见过上帝、天子下地种田、出海驾舟?那这些小皇帝们自然也就不屑学习了。
  为什么教师素质下降?
  1、明哲保身。迄今为止,我从事教育工作27年,担任班主任工作25个年头,最近这两年经过再三申请,现在终于卸下班主任的担子,也从主科(语文)转到副科(历史)。我心里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教师的职责尽人皆知,用古人话说是“传道授业解惑”,用现代人的话说是“教书育人”所以把老师这个行业称为“教育界”。然而,现在老师只有教书的权力却没有育人的权力。曾经将教师比成园丁,把孩子比成园林里的幼苗。园丁是干什么的?是要对园林里那些枝蔓横生的树木进行修剪,使其正直向上生长的人。但是面对骄娇二气,横生逆长的树木,哪个老师敢拿起剪刀剪除旁枝斜叉?园丁们只能仰天长叹,然后微笑地鼓励:“你看你长得真健壮”。要鼓励教育么,不然是对“小皇帝们”人身的侮辱,弄不好斜枝没剪掉,很可能剪掉自己赖以养家糊口的职业。所以为不遭受法律制裁(学生家长经常把老师告到法庭),为不遭受社会舆论指责(媒体的过分渲染),更主要是不丧失教师品德而尽量少接触学生,所以辞去班主任工作。进而为了不让自己的能力蒙上不白(要想学生接受知识,首先保证课堂纪律,要严要求就说不定那句话伤了花枝),所以只能选择非升学的科目,这样当面对学生睡觉、说话、不拿书时候,也能自我安慰,就当给孩子们一节活动课,而不用要求他听讲,也不用要求他遵守纪律,更不用因为督促学习留作业、检查作业而引起学生的不满、憎恨惹来杀身之祸啦。
  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是不应当推卸教育者的责任的,然而,在潜在的暗流中我退缩了,究其实质是我在物欲横流、在教育的风口浪尖上放弃教书育人的理想,为保全自身而违背了良心选择了卑微的忍让。这足以说明我的素质在下降。我,只是千万个老师中的一个,那么如我一样的其他人,他们会不会也揣着和我一样的思虑?
  2、苦口难开。曾经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将老师比作父母,可见师之尊贵。可是当今的社会,为人父母者已经沦落为“小皇帝”俯首帖耳的臣子,是这些“天之骄子”任意驱使的奴隶了,老师还有什么自尊和自豪?古人云:“父为子纲”,可现今社会中大多数父母恐怕早已将其颠倒成了“子为父纲”。不然,怎么总会听家长们说:“老师,您好好管管我孩子,在家里我也管不了。我说啥他(她)也不听,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说重了,就离家出走,再不然就寻死觅活的。”听听,家长无法管教的孩子送到学校来,就是为了给孩子找个“保姆”,您再品品家长的话,那是明明白白告诉你,别打别骂甚至语气都不能硬,否则我孩子离家出走,或者自杀都是你的责任。真的好想对这样的父母说“养不教,父之过。”啊,你把他带到这个世界,就要承担教育他成人的职责。如果你只想付出你的爱,而不能教给他做人的道理,还不如当初领养个宠物啦。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要谴责“师之惰”了吧。哪个老师不想做好份内之事,既教书又育人呢,可就是这份内之事,已经被《未成年保护法》、社会舆论、和家庭溺爱全部剥夺。老师在这种大环境下有怎能不心存顾忌,不畏手畏脚?他们不敢、也没有权利批评学生,因为孩子是未成年人,语调高了可能会吓到学生,语言激烈了可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不你看,只要有家长找到教育相关部门,无论老师对错,一概都是老师的错;要是找到媒体,更不论学生是怎么羞辱老师甚至打骂老师,都是老师缺少师德;倘若诉之于法(未成年),更是每告必赢。老师轻者遭罚,重者免职。这样,就使绝大多数老师面对学生时如履薄冰。而老师的这些苦对谁人说?说出来你就是众矢之的,这恐怕是旁观者无以体会的,也是教师素质逐渐下降的原因吧。
  3、铜臭蒙心。近些年来,有些老师看到身边有房子、有车子的人越来越多,也受了金钱的诱惑,自主不自主地也开始“下海捞鱼”,把知识当做商品,办课外班,收取课时费。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都分精力投入到课外,那课内就成了农民的“自留地”。而有些老师更是不择手段,为了保证课外班人数,捞取更多的金钱,变相强迫学生和家长乖乖就范,他们把正常的授课内容都在校外进行,而不参加课外班的同学在课内就如同鸭子听雷,不得不捧老师的臭脚。国家教委三令五申要“减负”,在学生这里却越减越负。他们要承担过重的经济负担和学业负担。而这种铜臭起因还不仅仅是老师自身的拜金思想,还有更多一部分是家长和社会促成的。换言之,老师的铜臭所以能滋生繁衍还要归结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问题上。有权有钱的家长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为了让自己的子女高人一头,为了得到老师的青睐和惠顾,他们最初是以各种借口贿赂老师,用金钱收买情感,为子女铺路;有的高薪聘请老师进行课外辅导。这样老师就逐渐将知识商品化。既然一个羊是赶,两个羊也是放,索性就放一群羊。这就苦了工薪阶层,他们因自己的劳苦而不愿让下一代再受苦,“一切为了孩子”他们也咬紧牙关,硬着头皮挤进林林总总的课外补习行列里。而且还有一些家长明知道自己的孩子不学习,可是为了脸面,为了不让邻里同事笑话,也强迫孩子走进这类学堂。
  我想说,孩子不听话是家长宠的,老师乱收费是家长惯的。你不送礼,他(老师)绝不敢去翻你的兜,你不进补习班他也绝不敢不让你的孩子离开课堂。只要你的孩子不懂便问,老师也绝对不敢拒绝讲授知识。如果老师开课外班,所有的家长都不把学生送去,那他又能怎样?还不是因为你怕孩子受委屈遭白眼,怕他人耻笑你“不在孩子身上智力投资”而打牙往肚里咽,打肿脸充胖子么。
  当然,归根结底还是老师的思想偏离了正常轨道,拜金,是老师素质下降的根源。
  4、老龄化。老龄化也是教师素质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我所在单位经统计,平均年龄在44、7岁,10年来,几乎没有年轻老师补充进来。年龄大就缺少激情和活力,缺少蓬勃向上的生机;年龄大就像一潭死水,固步自封,明哲保身。尤其是青少年时期,正是发育成熟的阶段,他们需要朋友诠释自己生理变化的过程,这不是老师用书本知识能够“解惑”的。因为年龄差距大,学生尽其可能地掩饰内心的孤独和恐慌,而惧怕和老师沟通。我学生时代就喜欢年轻老师,甚至乐于接受年轻老师口无遮拦(过火)的批评,也不愿意聆听老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诲。回忆一下自己刚刚走上讲台时的情形,可以说威严不足,经验不丰,但是孩子们却是笑脸盈盈,神情专注。一下课孩子就会围在身前身后摸摸衣服,评评你的鞋子,甚至将一块糖冷不丁塞到你的嘴里。然后是室内室外一片的欢声笑语。二十几年过去,对所教知识已经轻车熟路,但是孩子们却离我越来越远。不是我的爱心不足,是孩子们内心里已经把我划出了朋友圈。这也是导致老师素质下降的因素。
  当然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在教育这块园地里,都是主体,而事物的本身存在和发展,除了内因,还有外因。中国的教育如何才能走出混乱走出低谷,还要看国家赋予老师的责任外还有哪些权利,如果还是一边倒,老师只有教的责任而没有育的权力,恐怕老师们还是不敢把自己当做园丁,也不敢肩负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