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涂料与马来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ww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7:54:23

也谈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的培养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重视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认识到学科教学与人文教育不是彼此孤立的,信息技术同样可以具有人文主义的内涵。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我们要培养的是对社会有用的科技人才,而不是为所欲为地利用科学技术危害社会的科学怪胎。

  关键字:人文素养;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时代呼唤科学与人文相融,科学和人文综合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起来,对于在新世纪新阶段落实科学教育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体现如下三个特点:第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第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第三,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

  在此,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摆在了如此醒目的位置,足可见其重用性。

  下面,笔者将针对大家比较关心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个话题与各位商榷。

  一、提倡人文素养培育的教育,是不是抛弃或削弱了技能的训练

  首先,我们要强调一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倡人文素养,绝不是以抛弃或削弱基本技能训练为前提的。二者之间其实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了越来越多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如: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 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战略、目标、规划等的确立和实施, 也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指导和帮助。

  而新课程中,将信息技术教育归为技术课程领域,就是想说明该课程中技术的重要性,但我们却不应该为讲技术而技术、为讲操作而操作,我们完全可以将技术的讲授置于一个充满人文色彩的大环境中去进行。

  譬如,笔者曾经在讲授多媒体技术中的“音频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这一章节时,我设计了一个“配乐诗歌朗诵对对碰”这样一个任务。主要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作一首配乐诗歌,主要工具为常用的音频处理软件 CoolEdit Pro。但是,由于大家对诗歌朗诵的技巧、对CoolEdit Pro 的使用还有很大的困难。

  所以,我在学生动手操作前,我还是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对大家在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做了简单的讲解和演示。

  有些学生对朗诵和阅读混为一谈,我就在专题学习网站中专门设置了一个部分为“诗歌朗诵的技巧”,主要介绍了一下在朗诵古典派、现代派、异域派诗歌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有些学生不会使用 CoolEdit Pro,我想就是给他们进行最好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镜中月,水中花”,对他们完成任务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我将CoolEdit的一些最最基本的技能演示给他们看,如:怎样用Cool Edit Pro软件录音、编辑声音、如何用Cool Edit添加音效等等。

  考虑到学生的起点不同,我另外从两个途径向学生进行技能的传授。其一,在专题学习网站中整理出CoolEdit软件使用的电子教程和动画教程,其二,我让他们自己推选一位诗歌朗诵比较好的学生上来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示范操作。这样,大家在进行下面的创作时,就有了技能的支撑,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品味诗歌、朗诵诗歌、交流诗歌的环节之中了。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什么样的内容比较适合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

  “是信息技术课还是语文课”,这是信息技术老师听完了我的这节公开课后,多数老师同时提出的比较集中的一个问题。他们的观点是,我在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诵的时候,让学生先细细品味诗歌、研读作者创作诗歌的背景,讨论诗歌朗诵的技巧等等,简直就是一堂诗歌鉴赏课嘛!

  在此,我想说的是,我们必须知道,语文课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是把计算机当工具,

  目的是把语文课上的更好,而信息技术课用语文知识(课程整合)是让学生掌握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二者的目的不同,侧重点也有差别。

  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比较适合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新课程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处处可以挖掘出“人文”二字来,关键就在于我们是不是“有心人”了。

  譬如,在利用因特网搜索信息这一模块教学时,很多老师最头疼的就是如何在教学中既要学生学到知识,又不能让学生陷入泥潭,成为“电子鸦片”的受害者。目前,大多数教师采取的是“堵”的方法,要么“切断”信息来源,要么强制“高压”。

  但是,令我们欣慰的是,有些老师却从分析学生具体情况分析,在备课时下足工夫,精心为学生选择提供具有趣味性、艺术性、科学性的优秀网站,使学生能够安全地在互联网中冲浪,领略到网络世界的美景,鼓励学生们通过网络走出国门、了世界、扩大知识面,以适应未来对人才的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还是针对中学生上网“成瘾”这个问题,有些老师在“信息的集成与交流”中,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制作多媒体幻灯片、制作专题网站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如何看待“中学生上网”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既掌握了多种信息技术技能的使用,又对如何科学安全的上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再拿音频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为例,如果仅仅限于讲解一下CoolEdit的使用,处理一些简单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音频文件等等。我想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很枯燥,他们会反问你“学了有什么用”。所以,我想到了设计这个“诗歌朗诵对对碰”,考虑到大家的兴趣爱好偏向不同,故我让学生分别从“古典派”、“现代派”、“异域派”等形式各异的诗歌系别中挑选自己喜爱的诗歌。此外,针对每一首诗歌,我都为其加入了“范例朗诵”、“诗歌背景”等链接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先仔细的听范例朗诵,验证自己对朗诵技巧的掌握程度,感受一下朗诵者的语气和感情的合理使用,二来学生在听完了别人的朗诵后,可以结合诗歌背景,发挥自己的创作元素,进行自己的感情诠释。

  一个人或一个小组一节课只能进行一首诗歌的配乐朗诵,给他们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还稍嫌不够。怎样让每个人的作品都能让全班学生进行分享呢?考虑再三,我决定使用目前网络上比较流行的“播客系统”(我使用的是爱播网播客系统),这样大家就有了一个很好的作品交流,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共享中得到了升华。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渗透人文素质的教育

  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中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分解和细化,体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学生的信息素养体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由此,我们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譬如,要观和价值观;除了帮助学生获取正确、有益的知识,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创作有人文精神内涵的作品,让学生在创作中提高人文素养。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科学教育,不应忘记学科知识以外的丰富的人文资源,特别应该注意到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理念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应关注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思维习惯和科学观的培养,关注科学的精神、科学发展对人类的贡献、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等。教师不仅要传授人类已有文化,而且要为未来创造文化。这就要求教师走在时代前列,在教学中充分开发和利用科学课程中的人文资源,要用明天的眼光规划今天的教学。此外,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平等、充满人文情怀的氛围。

  总之,我们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关注于信息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外在形式,更为重要的是他深入到了个体内在的精神层面。一言以蔽之,信息技术教育中不一定要通过额外地添加人文知识来进行人文教育,知识所具有的人文意义也并不在于知识本身,信息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归根结底体现于个体活生生的精神之中。因而,我们在探讨信息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有形的知识及外在的手段或方法,而且要注意无形的态度,从而在对于态度的培养中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参考资料:

1.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2.         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的培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3.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张万辉 http://www.ycjyw.cn/46/511151.htm

4.         构筑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基础教育 褚慧玲

 

作者简介:

刘超,江苏省扬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江苏省扬州市淮海路18号,225009

电话:05147036385

Email:yzzxxxjs@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