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后by小野猫:转型中国第16期:宗主梦:日本吞并琉球后中国朝野的反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06:46

数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东亚地区的文明中心,与周边的小国长期保持着一种特殊的朝贡关系。这种朝贡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华帝国合法性的一部分。

 

琉球的灭亡,实是东亚传统朝贡理念与近代外交理念碰撞后的牺牲品。作为朝贡体系的边缘国家,日本可以很轻松地脱亚入欧融入近代民族国家,迅速接受领土主权等一系列近代国家关系概念;但作为东亚朝贡体系的核心,清廷融入近代世界的步伐缓慢到了顽固的程度——琉球事件中,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议论的核心都是传统宗主国的尊严,而对领土主权等近代外交概念不着一词——这或许可以证明这样一个被许多人无视的历史事实:一个时代的观念之所以落后,是因为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观念都很落后;一个时代之所以顽固,同样也是这个时代大多数人都很顽固。

 

同样的情形,我们还可以在30年后的清末立宪中看到。习惯的描述是批判清廷立宪太晚,结果未能在赛跑中跑赢革命。宏观上如此论述当然没有问题,但具体到微观操作层面,问题就复杂了——1909年,清廷推动设立咨议局和资政院,为议会政治做准备,此前,知识分子们已经作了数十年的议会政治的宣传工作,但结果,“到了投票的时候,各省的反应大多显得极为冷淡。原因不仅是选民对选举没有认识,全国上下,除了极少数知识分子,均不知何谓选举。”许多素称开明的地方大员和知识分子,对选举如何进行简直手足无措。(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

 

这是不是另一种悲哀?在宏观层面上尽可以指责清廷拖延民主进程,但在微观层面,民间——具体而言是民间知识分子,似乎同样在拖民主进程的后腿。30年前的琉球事件,同样尽可以在宏观层面指责清廷顽固抱持朝贡体系不放,但刊登在《申报》上的那些中、下知识分子们的社论里,岂非同样顽固地抱持着朝贡体系不放?

 

所以,一个时代的顽固,是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