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视梦 韩语中字迅雷:养血清脑颗粒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和行为能力改善作用的临床评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47:55
养血清脑颗粒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和行为能力改善作用的临床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23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2008年第41期
     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三高一低”(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在发达国家,该病已成为第3大致死性疾病,第1大致残因素。我国每年卒中死亡人数约达百万,生存者常留有不同程度的认知、行为能力减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探讨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已迫在眉睫。近年来,笔者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认知和行为能力改善作用进行了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标准,且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MRI)确诊。病例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脑梗死,排除脑出血;②发病1周以内;③无全身严重并发症。病例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以上入选标准者;②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患者;③伴其他脑部器质性病变如脑肿瘤等;④严重精神疾病、痴呆者;⑤过敏体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R)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定向力、计算力和注意力、即刻记忆和延迟记忆、语言表达能力等变化。采用布莱斯德行为量表(BB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习惯、人格、兴趣和内驱力的改变。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测量卧位和站立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2.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63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进行对照研究。两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情况见表1。对照组使用养血清脑颗粒,每次1包(4 g),每天3次口服;治疗组使用复方阿米三嗪片,每次1片(40 mg),每天2次口服。两组患者分别在首次就诊和3个月后进行MMSE-R积分、BBS积分和血压测评。    3. 结果    养血清脑颗粒对患者认知能力的改善情况见表2,对患者行为能力的改善情况见表3。结果表明,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后认知、行为能力均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在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在认知能力改善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养血清脑颗粒对患者血压改变情况见表4。结果未能显示出养血清脑颗粒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压的干预作用,值得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4. 讨论    脑血管疾病引起的高级神经活动的智能障碍有很多种,其中认知、行为能力减退是重要方面,以神思迟钝、遇事善忘、理解多误、计算能力差为主要特征。早期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时间和地点定向也常发生障碍,还可伴有神经衰弱症候群,症状波动明显。随病情发展,智能缺损逐渐加重,直至出现严重痴呆状态。    养血清脑颗粒的主要成分有川芎、当归、夏枯草、熟地、决明子、白芍、珍珠母、细辛等。其中川芎为血中气药,辛温走串,具有行气活血之功。当归补血行血,熟地、白芍皆有滋阴补血和阳的作用,而当归与熟地同用,具有滋阴养血,祛瘀不伤阴血的作用,这四味药合用组成养血经典方剂四物汤。方中决明子、夏枯草、珍珠母有清肝热、抑肝阳之效,细辛则可通窍化瘀,全方共奏养血行血、平肝通络之功。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养血清脑颗粒可使颈动脉血流增加,软脑膜毛细血管网交叉点数增多,血管门径变大,并可对抗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离体动脉收缩。它还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异常聚集,调节颅内血管的收缩,增加脑血流量及血流速度,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另有研究显示,养血清脑颗粒可通过于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发挥降压作用和肾脏保护作用,还具有降低内皮素和升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一氧化氮的作用,在轻度降压同时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的水平。本研究中未发现养血清脑颗粒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压有明显影响,值得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养血清脑颗粒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行为能力改善的疗效肯定,而治疗前后血压值未见明显改变。在整个用药过程中末见明显不良反应,是值得推广使用的安全、有效的缺血性卒中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备索)    表1 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    指标治疗组对照组    例数3231    性别男1815    女1416χ2=0.390P=0.532    年龄(岁)71.03±12.0273.21±13.38t=0.681P=0.499    MMSE-R积分18.28±5.6017.93±4.47t=0.274P=0.785    BBS积分17.52±5.2816.87±6.08t=0.454P=0.652    收缩压(mmHg)149.29±20.26146.27±16.52t=1.504P=0.267    卧位    舒张压(mmHg)89.27±13.4187.12±14.36t=0.614P=0.541    收缩压(mmHg)140.42±18.43138.62±17.37t=0.399P=0.692    站立位    舒张压(mmHg)80.58±13.3777.32±11.82t=1.024P=0.310    注:两组各项指标经分组t检验、卡方(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MSE-R积分比较    项目治疗初3个月后组内比较统计值    治疗组(32例)18.28±5.6024.36±6.42**#t=4.037,P=0.000    对照组(31例)17.93±4.4720.61±5.37*t=2.136,P=0.037    组间比较统计值t=0.274,P=0.785t=2.510,P=0.015    注:组内t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认知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有显著差异(#: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BS积分比较    项目治疗初3个月后组内比较统计值    治疗组(32例)17.52±5.2812.91±5.13**t=3.542,P=0.001    对照组(31例)16.87±6.0813.42±4.72*t=2.496,P=0.015    组间比较统计值t=1.011,P=0.316t=0.410,P=0.683    注:经组内t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组间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    表4 治疗前后患者卧、立位血压变化    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项目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tP    收缩压(mmHg)治疗组32149.29±20.26142.69±22.421.2350.221    卧位对照组31146.27±16.52144.71±18.270.3530.726    舒张压(mmHg)治疗组3289.27±13.4187.28±15.330.5530.583    对照组3187.12±14.3688.36±19.630.2840.778    收缩压(mmHg)治疗组32140.42±18.43135.32±16.521.1660.248    站立位对照组31138.62±17.37136.41±18.430.4860.629    舒张压(mmHg)治疗组3280.58±13.3779.69±14.560.2550.800    对照组3177.32±11.8278.26±12.290.3070.760    注:经治疗前后组内配对t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卧、立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    http://www.100md.com/html/200810/2371/2317.htm  推存给朋友,获取积分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本篇文章来自百拇医药网 原文链接:http://www.100md.com/html/200810/2371/23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