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娘深海栖舰本子:人民币国际化任重道远 - FT中文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05:30
2011年01月21日 07:15 AM

人民币国际化任重道远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刘利刚 字号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收藏 电邮 打印 评论  

全球金融危机基本告一段落后,中国国家元首的首次访美之旅,中美经济的竞争和合作,是本次胡锦涛访美的中心议题。而当中国在去年二季度后晋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中国将在多长时间内赶上并超过美国?

在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如何前行的问题上,胡锦涛在接受美国媒体的书面采访时,却没有讳言人民币国际化仍有较长的路要走。胡锦涛表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历史形成的。美元是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全球相当多大宗商品交易都使用美元,投资和金融市场交易也大多使用美元。因此,美国货币政策会对全球流动性和资本流动产生重要影响,应该保持美元流动性的合理稳定。

事实上,尽管美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危机中遭遇到重大打击,但美元的核心地位却没有出现根本的转变。美联储的两轮量化宽松不仅影响着美国经济的走向,也牵动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脉搏,美联储的首轮量化宽松后,全球股市在美元流动性的带动下,纷纷创出金融危机来的高点。而以农产品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在美联储宣布第二轮量化宽松后出现飙升,也体现了全球金融市场仍然由美元主导。

与此相比,中国的货币政策对全球世界造成的影响仍然是短期的,举例来说,中国在过去的一年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其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周期却很少超过48个小时。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经济去年表现良好,中国股市的表现却在2010年为全球倒数第二,也证明中国境内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对其他经济体影响不大。

当然,一国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仅仅是表象而已,其背后隐藏着很多制度性和结构性的原因。比如中国的资本账户并不开放、人民币仍然不可兑换、境内利率市场尚未形成等等,这些都成为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绊脚石”。

更加重要的是,人民币的国际化还需要考虑制度建设的次序问题,人民币国际化如果不能有序合理进行,其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也将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笔者看来,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是境内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建设,而非所谓的可自由兑换和资本账户开放等一系列看似很“国际”的举措。境内金融体系的成熟,才能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广阔的融资市场和合理的报价体系,并能大大降低人民币开放后可能带来的系统性的风险。

境内金融市场成熟的核心,是金融体制和利率市场化,我们知道,人民币的利率市场化又是重中之重。但是如果没有利率的真正自由化,那么中国的境内银行体系将很难真正成熟,这是因为银行本身享受着巨大的利差,会将大多数的精力放在信贷投放上,而不愿将精力放在管理提高、产品创新和拓展市场上。而如果没有利率的市场化,大量信贷也将集中在国有企业等领域,而民营企业和小企业却由于议价能力较弱而无法取得银行信贷,银行本身也将因此将所有信贷风险集中在较为狭窄的领域,导致风险承受能力的下降。

而人民币的不可兑换,也将成为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另一个关键节点,中国监管层已经在近期有限开放了人民币的兑换,比如中银纽约可以提供人民币的兑换业务等等,但这样的业务仍然是非常有限且带有试点性质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业务的真正铺开,仍然需要大量的系统工程,比如资本账户的开放,人民币留存海外资金量大幅上升以及人民币的境内外投资渠道大量增加等等。

资本账户开放,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经之路。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近期表示,十二五期间,将稳步放宽跨境资本交易限制,健全跨境资金监测分析体系,在信息监测及时有效、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来自监管层的这样的一个表态,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从央行开始允许温州地区居民投资海外的试点,以及央行“1号文”明确鼓励人民币海外投资的举动来看,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已经开始了试探性的步伐。尽管如此,中国距离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仍然有着相当的距离,从短期的政策目标来看,央行仍将资本账户开放限制在传统认为的“好的资本流动”上,即与贸易相关以及FDI相关的资本流动上,而这仅仅使资本账户的初步开放,境内居民和海外居民持有人民币进行投资甚至衍生品交易等限制的放宽,对于中国来说,仍然相当遥远。而这些又回到了境内金融体系的健全等问题上。

综上所述,人民币的国际化将需要配套若干工程的建设,而这些建设也需要谨慎而有序的制度安排,因此,仅仅在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的基础上奢谈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是科学的态度。

胡锦涛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货币,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中国在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上对世界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民币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如果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将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中国正在开展的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具体举措,目的是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这种谨慎而务实的态度,也表明了中国当局仍然将人民币国际化当作一个长期的目标而已。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系澳新银行(ANZ)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