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娘天津风高清壁纸: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蓝莓产业发展规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58:05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蓝莓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20年)的通知

黑政办发〔2010〕41号   发文时间: 2010-08-17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省发改委《黑龙江省蓝莓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已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一○年八月十七日黑龙江省蓝莓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省发改委蓝莓,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五大健康食品之一,市场需求量逐年迅增,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省大小兴安岭野生蓝莓蕴藏量大,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蓝莓产业发展初露端倪,势头强劲,效益显著,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多种经营、增加产区群众收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区经济转型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把我省蓝莓产业发展成内生动力强的新兴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培育新兴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为目标,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以野生蓝莓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主、适宜生态区域人工栽培为辅,夯实生产基地能力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经营为切入点,打造加工龙头,培育知名品牌,提高产业素质;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努力实现蓝莓产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产品高端化、销售国际化。实施产业融合发展战略,以“一业兴多业”,将“小浆果”做成“大产业”,把我省建成世界知名的蓝莓产业发展优势区和集中区。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科学实施。以科学发展为核心,对蓝莓产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在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市场建设等方面坚持高标准、高起步。按“先缓后急、量力而行”原则,分步组织实施,稳步推进,优先安排野生资源保护与开发、科技创新、加工企业技术改造等项目,避免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建设。

        2.保护第一,永续利用。对野生蓝莓实施保护性开发,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发挥野生蓝莓自然生态属性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其经济属性,创造社会价值。

        3.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根据蓝莓资源特点、生长习性、产业结构和发展基础,因地制宜,注重比较优势,科学确定蓝莓产业重点发展区域,优化种植和加工企业布局,形成优势产业突出、区域重点推进的发展格局。按照优胜劣汰原则,加大同类企业整合兼并力度,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龙头骨干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4.科技创新,抢占最高点。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为依托的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实施校(院所)企合作、区校(院所)联合,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切实加强蓝莓生产、加工、销售等主要生产环节的前沿技术研发储备,破解生产难题,把新技术、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业发展层次。

        5.多元投入,引导发展。建立政府补贴、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社会融资、引进外资等多元化的产业发展资金投入机制,鼓励和支持蓝莓产业加强基础科研、新品开发、基地建设、企业改造、市场建设和培育品牌等重点工程建设,制定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为蓝莓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6.挖掘内涵,打造品牌。借助大小兴安岭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突出蓝莓“野生、原产、寒地、黑土、有机、保健”特色,搞好策划、包装、宣传和推介,把蓝莓打造成独具魅力的我省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提升蓝莓产业整体形象和素质。

        二、发展目标规划以2010年为基期,利用2年至3年时间实现两个突破性增长。

        一是加强野生蓝莓资源保护开发,实现基地生产能力突破性增长,破解企业加工能力过剩、原料缺乏的问题;

        二是加快产品研发,加强品牌建设,实现产品产值突破性增长,破解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到2020年,以“中国北极蓝莓”为重点,努力打造出4个至5个国际知名品牌、5个至8个国内知名品牌。蓝莓产业迅速完成导入期至成长期至成熟期的良性发展过程。

        (一)近期目标(2015年)。

        1.生产基地。建设蓝莓原料基地125.5万亩,其中,人工管护恢复野生基地100万亩,集约化抚育野生基地20万亩,人工露地栽培基地5万亩,设施基地0.5万亩。鲜果采摘量从现在的0.7万吨增加到4万吨。

        2.加工产业。建成和培育2个至3个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分别建立专一度较高的专业生产企业,培育和打造有机蓝莓产品国际知名品牌2个至3个,国内知名品牌3个至4个。加工业产值达到87.5亿元。

        3.经济效益。蓝莓产业总产值达到108亿元。其中,果实及苗木销售产值10.5亿元(果实产值7.3亿元,苗木产值3.2亿元),企业加工产值87.5亿元,蓝莓产品批发零售毛利及带动的旅游产业等其它产值10亿元。产区人均增收460元。

        (二)远期目标(2020年)。

        1.生产基地。建设蓝莓原料基地171万亩,其中,人工管护恢复野生基地120万亩,集约化抚育野生基地30万亩,人工露地栽培基地20万亩,设施基地1万亩。鲜果采摘量达到20万吨。

        2.加工产业。建成和培育8个至10个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龙头企业。重点开发蓝莓生物保健用品和高级化妆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培育和打造有机蓝莓产品国际知名品牌4个至5个,国内知名品牌5个至8个。加工业产值达到572亿元。

        3.经济效益。蓝莓产业总产值达到687亿元。其中,果实及苗木销售产值55亿元(果实产值46亿元,苗木产值9亿元),企业加工产值572亿元,蓝莓产品批发零售毛利及带动的旅游产业等其它产值60亿元。产区人均增收3000元。

        三、主要建设任务及重点工程根据蓝莓产业发展目标,针对我省蓝莓产业存在的野生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不大、科技推广体系不够完善、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能力不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重点抓好蓝莓基地建设、产业化带动、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建设、市场建设和品牌建设五项工程。到2020年,五项工程总投资合计54.61亿元。其中,基地建设工程投资27.93亿元,产业化带动工程投资17.18亿元,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建设工程投资4.05亿元,市场建设工程投资2.3亿元,品牌建设工程投资3.15亿元。资金来源为:中央、省、市县投资18.4455亿元,银行贷款等其他投资36.1645亿元。

        (一)基地建设工程。

        1.适宜区域划分。根据蓝莓生长习性,综合考虑土壤pH值及栽培蓝莓所需的松针等资源情况,确定了3个蓝莓适宜生产区域。Ⅰ区—最适宜区。为大兴安岭地区,该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松针、树皮等资源丰富。自然林地和湿地适合野生蓝莓的大面积生长、养护和种植,是世界上少有的全境无污染的天然肥沃黑土,其土壤不用改良即适宜蓝莓生长。Ⅱ区—适宜区。为小兴安岭地区,其土壤经过改良后适宜蓝莓生长。Ⅲ区—较适宜区。为东部山区,对土壤进行改良,利用其良好的水、热、光等自然条件,发展种植高效的鲜食品种。

        2.生产基地布局。充分发挥蓝莓野生资源分布、自然地理条件、产业发展基础、旅游资源等优势,优先安排野生资源保护与开发和人工组培、人工种植基地,兼顾蓝靛果等其它浆果品种,把蓝莓生产区域细分为五大区域,集中建设全国最大的野生蓝莓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加工型蓝莓种植基地、国内上市最晚的有机鲜果设施生产基地、品质最优的旅游观光采摘基地。

        (1)大兴安岭野生蓝莓及人工栽培生产区。根据全区野生蓝莓储量和分布情况,在大兴安岭北部的漠河县和塔河县野生蓝莓集中分布区,重点建设野生蓝莓管护基地;在大兴安岭中部呼玛县、呼中区、新林区等野生蓝莓中度分布区,重点建设野生蓝莓恢复基地;在大兴安岭南部加格达奇区、松岭区野生蓝莓分布边缘,重点建设野生蓝莓集约经营基地。通过经营管护,提高野生蓝莓单位面积产量和单株产量。以加格达奇区、呼玛县等地为主,利用相对温暖的气候和相对广阔的土地资源条件,重点发展人工种植基地,品种以“美登”为主,少量搭配半高丛品种。其它地区为辅,可在适宜的土地上发展部分种植基地。

        (2)小兴安岭野生蓝莓及人工栽培生产区。在小兴安岭野生蓝莓集中分布的伊春市友好、上甘岭、五营、红星、新青、汤旺河、乌伊岭区和嘉荫县施业区内,以及黑河市的爱辉区和逊克、孙吴、嫩江县等地,建立野生蓝莓管护和抚育基地。在土地等自然条件适宜地区,大力发展人工种植基地,种植重点区域为伊春市的友好、上甘岭、五营、乌马河、翠峦、美溪等区及朗乡、桃山、铁力、双丰林业局等地,黑河市的爱辉区、北安市、逊克县、孙吴县等地。种植品种以“美登”为主,少量搭配半高丛品种。

        (3)东部山区人工栽培种植区。东部的张广才岭、完达山山脉及老爷岭,在通河县、尚志市、宾县、海林市等地及有关森工林业局,具有较多的土地、环境、资源及技术人员优势。根据蓝莓生长所需生态环境(腐殖质>5%,pH4.3至5.0等),充分发挥寒地特有的冷凉资源优势,利用东部山区独特的自然条件,积极发展设施蓝莓栽培,建立高标准的鲜食蓝莓生产基地,通过打时间差,与国内鲜食蓝莓生产区错时上市,以优质、熟期及相对低廉的价位优势进入国内外市场竞争,确立蓝莓鲜果生产的独特地位。栽培品种以半高丛及部分北高丛品种为主。

        (4)大中城市周边鲜食果品设施生产区。在邻近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鸡西、七台河市等大中城市周边,新建和利用城市周边现有蔬菜温室、大棚,选择半高丛和北高丛类型中适宜的优良品种,发展一定规模的设施蓝莓栽培,生产鲜食蓝莓,供应周边城市居民。同时,可充分利用我省的冷凉资源,与国内其它鲜食蓝莓产区错开上市时期,通过打时间差,错时向国内市场供应鲜果,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重点发展区域为尚志市、通河县、阿城区、呼兰区、宾县、五常市、海林市、桦川县、桦南县、勃利县等地。

        (5)著名旅游景点观光采摘区。依据黑龙江省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规划,将蓝莓产业与我省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相结合,以大小兴安岭蓝莓节为带动,在省内著名景区建立蓝莓观光采摘区。重点建设区域为大兴安岭神州北极旅游度假区和小兴安岭森林旅游度假集合区。在这两个重点区域同时建设若干野生蓝莓观光采摘区和设施蓝莓生产区。在哈尔滨冰城夏都旅游区、五大连池旅游度假区、镜泊湖渤海旅游集合区等区域内也可发展一定面积的设施蓝莓生产,供游客采摘购买。依托蓝莓产品,积极发展保健旅游。

        3.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进一步保护和利用野生蓝莓资源,建立大规模的野生蓝莓生产基地和部分人工种植基地,为产业稳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破解企业加工能力过剩、原料缺乏以及野生蓝莓储量大,可采、可及能力弱的问题,夯实基地建设基础。计划建设野生蓝莓管护、野生蓝莓集约化抚育生产、蓝莓种苗繁育、人工种植基地等四类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27.93亿元,其中,中央、省、市县投资8.379亿元,银行贷款等其他投资19.551亿元。

        具体为:(1)野生蓝莓管护项目。管护区内不进行大规模的林间作业,采取以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为主,以人工抚育为辅,适量采摘,注重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逐步恢复管护区内野生蓝莓种群,达到扩大种群、提高单产的目的,亩产突破25公斤。建立管护站采收站,配备必要的巡护设备、收贮机械、界桩、标牌等设施。到2015年,建立野生蓝莓管护区100万亩;到2020年,建立野生蓝莓管护区120万亩。

        (2)野生蓝莓集约化抚育生产项目。在各林场内分别建立标准、规范的集约化抚育生产基地示范区、生产基地推广区。购买作业用具,打机电井、配套喷灌设施,道路、采收站等抚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亩产水平。到2015年,集约化抚育面积为20万亩,亩产突破40公斤;到2020年,集约化抚育面积为30万亩,亩产突破150公斤。

        (3)蓝莓种苗繁育项目。在现有蓝莓种苗繁育基地基础上,在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黑河市、哈尔滨市东部地区和东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分工技术协作,统筹考虑,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完善温室大棚、组培室、喷灌等基础设施,有计划地建设人工栽培蓝莓、野生蓝莓优系及蓝靛果种苗繁育基地0.8万亩。

        (4)人工种植基地建设项目。露地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采用最适合栽培品种及株行距,按统一标准进行土壤管理、水肥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埋土防寒等规范操作。喷灌设施、围栏、道路、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小农机具。到2015年,在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哈尔滨市东部地区建设露地蓝莓种植基地5万亩;到2020年,在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哈尔滨市东部等地建设露地蓝莓种植基地20万亩。设施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选用适合品种,按适宜株行距进行定植,按统一标准进行设施内温湿度管理、光照管理、土水肥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埋土防寒等规范操作。建设温室大棚、组培室,配套喷灌设施。到2015年,在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等地建设设施蓝莓生产基地0.5万亩;到2020年,在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及哈尔滨市东部地区等地建设设施蓝莓生产基地1万亩。蓝靛果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采用最适合栽培品种,按适宜株行距进行定植,按统一标准进行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等规范操作。

        4.推进措施。

        一是加大对蓝莓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设立省级蓝莓基地建设专项扶持资金,每年5000万元,重点投入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市县也要加大投入力度。现有各项支农资金要向基地建设倾斜。积极引导和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外商资金、企业资金向蓝莓基地投放,形成多方加强基地建设的势头,保障基础能力建设。由省发改委牵头,省财政厅、交通运输厅、林业厅、水利厅、森工总局、电力有限公司配合,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二是以制度促可持续发展。适时启动野生资源管护和采摘管理办法的立法工作。对管护区进行科学规划后,有组织有计划地恢复、保护和利用野生资源地。在管护区内进行合理的人工管理,推进采收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制定科学合理的采收、承包、抚育管理办法,积极引导集团、大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采取承包方式进行有序采收,杜绝自发性采收对野生资源的破坏。由省林业厅、省政府法制办牵头,省森工总局、大兴安岭林业集团配合,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三是建立实验示范基地。选择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分布密集地块,建立集约化抚育实验区,进而形成产业基地。在破坏较重地块蓝莓生长区,通过密度调节、伴生种密度调节、种类调节和养分调节等手段促进种群恢复。由省发改委牵头,省农委、水利厅、电力有限公司配合,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四是加强技术标准规范指导。建立种苗繁育和人工栽培技术标准,开展标准化育苗基地和种植基地建设。由省林业厅牵头,省农委、东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配合,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二)产业化带动工程。

        1.龙头企业布局。根据蓝莓种植区域规划,遵循原料就地贮藏和就近加工的原则,在蓝莓发展的重点地区和其它地区,选择具有一定优势和规模发展潜力的浆果加工企业以及龙头企业,扶持其开发新产品与扩大产能同步推进。规划每个龙头企业的特色产品加工种类,有针对性地发展品牌产品,引导龙头企业开拓国内高端产品市场,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依托大型医药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提高效益。

        2.产品开发方向。根据现有的加工产业基础,实现高中低端产品并举,形成集群优势,推动蓝莓加工产业由简单速冻原料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变;由出口原料向出口高附加值产品转变;由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向消费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转变。在产品开发方向上,蓝莓产量相对较少的地区应主要以食品配料、原料及初级产品加工为主;蓝莓产量较大的地区应充分利用我省野生蓝莓花色苷等保健成分含量高、适合精深加工的优势,做好两方面开发:一是进一步扩大酒类、饮料、果酱、罐头等传统加工产品规模,提高质量,降低成本。顺应消费市场变化,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重点发展高档产品。二是利用皮渣提取花色苷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进一步开发蓝莓胶囊等保健品和药品。

        3.主要任务及重点项目。重点扶持蓝莓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质量管理体系和产业化升级项目建设,破解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瓶颈制约,使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拉动产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10年至2020年,计划建设龙头加工企业扶持、行业协会建设和蓝莓旅游配套项目。蓝莓产业带动工程计划总投资17.18亿元,其中,中央、省、市县投资6.872亿元,银行贷款等其他投资10.308亿元。具体为:

        (1)龙头加工企业建设项目。果酒类加工等企业。重点支持大兴安岭北极冰蓝莓酒庄有限公司、黑龙江兴安红酒业有限公司、伊春市鑫野实业有限公司、伊春市忠芝大山王酒业有限公司、大兴安岭超越野生浆果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大兴安岭依莓饮品有限公司、大兴安岭坤美源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和扩建。到2020年,培育建立2个1万吨级蓝莓果酒加工企业。果汁饮料加工等企业。重点支持大兴安岭百盛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大兴安岭依莓饮品有限公司、大兴安岭富林山野珍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伊春市鑫野实业有限公司、伊春市忠芝大山王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和扩建,生产适合少年儿童、中青年、老年人、女性等系列中高档饮料。到2015年,培育建立2个至3个1万吨级蓝莓饮料加工企业。花色苷提取及生化制品等企业。以大兴安岭林格贝有机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大兴安岭坤美源蓝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兴安红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重点,扩建花色苷产品生产能力。到2020年,花色苷产量达到200吨。单体速冻加工企业。对伊春市鑫野实业有限公司、大兴安岭依莓饮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和扩建。到2015年,培育建立1个1万吨级蓝莓冷冻果加工企业。罐头、果酱、果脯、果糕、果粉等加工企业。对大兴安岭超越野生浆果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伊春市鑫野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和扩建。分别培育建立1个至2个5000吨加工能力的果酱加工企业和罐头加工企业。

        (2)行业协会建设项目。以蓝莓主产区为单位,组织职工、以生产大户强强联合、以企业和林场主为主体联合周边农户等3种方式组建区域性蓝莓协会或合作社,深入开发,共同攻关,形成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产业开发有机结合的技术协作组织。切实发挥黑龙江省蓝莓协会职能作用,推行“统一生产技术措施、统一进行生产管理、统一品牌销售产品”的生产、销售模式,提高蓝莓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鼓励省级协会、区域性协会与省外蓝莓协会组织开展合作,创造公平竞争、互利共赢的良好发展环境。

        (3)蓝莓旅游产业配套项目。紧密结合大小兴安岭地区的旅游产业,重点围绕蓝莓优势和特色地区,加强蓝莓旅游产业配套工程建设,相应发展匹配企业和辅助企业,形成加工业上下游紧密衔接、大中小型企业互为支撑的关系;开发蓝莓旅游精品项目,主要在漠河县、五营林业局等地建设蓝莓会所、蓝莓风情小镇、蓝莓广场及蓝莓观光采摘园等项目。蓝莓风情小镇。主要对阿木尔、五营等林业局局址所在地进行整体改造,协调统一改造房屋外观、进行镇内道路升级、建设镇内景观及蓝莓酒吧一条街。蓝莓观光采摘园。主要在旅游风景区,开辟野生蓝莓采摘基地,并建设温室大棚,引进国外蓝莓品种,集中进行对比展示,供游客观光采摘。

        4.推进措施。

        一是政策扶持,形成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通过市场引导,政策扶持,采取资产重组和科技推动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加工型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各级政府产业发展资金和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要对龙头企业扩产能、产品提档升级给予支持,尤其是贷款贴息和以奖代投资金要重点倾斜。由省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农委牵头,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二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进战略投资伙伴。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等战略投资者,按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建设大型龙头企业。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标准高、规模大和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基地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不同地区根据龙头企业的特点和品牌竞争力优势,打造出特色蓝莓酒业产业群、蓝莓饮品产业群、蓝莓保健品产业群等多核式产业集群,形成一批特色突出、科技含量较高的名牌产品占领市场。由省商务厅牵头,金融机构配合,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三是加大科技引导投资和项目研发前期资金等专项投资对蓝莓产业项目的补助力度。要加大对企业新产品研发、新成果转化和市场开发的支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政策和资金向蓝莓产业倾斜,鼓励和扶持各级蓝莓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由省发改委、财政厅牵头,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四是实施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把蓝莓主产区列入重点旅游线路,有关专项资金要对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形成合力支持产业发展的社会力量。由省旅游局牵头,省发改委、财政厅配合,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三)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建设工程。

        1.主要任务。加强蓝莓科技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建设,集聚省内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集中力量和资金,围绕蓝莓产业的关键性、基础性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技术攻关,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发挥省内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集中整合科研力量和资金,围绕蓝莓产业的关键性、基础性的重大科技问题,借助外部智力开展技术攻关,破解技术难题,制定《野生蓝莓集约化生产技术规程》、《蓝莓露地及保护地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野生蓝莓鲜食果实标准》、《野生蓝莓速冻果实标准》、《野生蓝莓冰酒加工专用原料果实标准》等各种产品质量标准。到2015年,制定完善相应的技术规程,并做到全面推广普及。到2020年,攻克笃斯越橘品种选育等重大科研课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蓝莓产业的科技贡献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重点项目。2010年至2020年,计划建设蓝莓科学团队创新、蓝莓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技术培训推广等项目。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建设工程投资合计4.05亿元,其中,中央、省、市县投资2.44亿元,银行贷款等其他投资1.61亿元。具体为:

        (1)蓝莓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组建全省及产区蓝莓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先进实验场所,并配套仪器设备。重点开展以下项目的研究。

        一是野生蓝莓资源调查、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评价研究。摸清我省大小兴安岭野生蓝莓资源的种类、分布、生境及遗传多样性情况,并用GPS对重要地区的重要资源进行定位,建立野生资源圃,建立我国首个野生蓝莓种质资源库。

        二是野生蓝莓优良品种选育研究。2020年前,通过多种育种途径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蓝莓品种5个至10个,填补我国生产中目前尚无野生蓝莓优良品种的空白,使品种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蓝莓成分、功能研究及产品开发。主要对蓝莓花色苷、类黄酮等具有特殊生理保健功能物质的鉴定与分离纯化技术进行研究,获得高纯度的功能性物质,并开发研制相应的保健品和药品。

        四是野生蓝莓资源恢复技术研究。通过建立野生蓝莓管护区,恢复蓝莓野生资源。通过对管护区系统研究,逐步使管护区内野生蓝莓种群恢复,达到扩大种群提高产量的目的。

        五是集约化抚育技术研究及试验示范。建立集约化抚育实验区及试验示范基地,通过蓝莓密度调节、伴生种密度调节和种类调节、养分调节等手段促进种群恢复,大幅度提高野生蓝莓产量。

        六是蓝莓人工高效种植技术研究及试验示范。总结露地、设施蓝莓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并在不同地区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带动蓝莓的人工种植。

        七是蓝莓抚育、种植配套机械研究与应用。主要开展与抚育措施配套的清林、整地、割灌、采收、防寒等机械的研制与使用,解决野生蓝莓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

        八是蓝莓贮藏保鲜、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品、设备开发。研究蓝莓贮藏和保鲜技术(主要研究超低氧气调储藏技术)、果实单体速冻技术。对已有的传统的果酒、饮料、果酱、罐头等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重点开展高档果酒和饮料加工工艺的研究。

        (2)蓝莓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项目。建立省级及市级蓝莓研发中心。依托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基础好的东北农业大学建立育种研究中心,依托省资源环境研究所建立资源调查和保存机构,依托省林科院和农科院建立蓝莓生产技术研发体系,在大兴安岭地区及伊春市依托现有企事业科研机构分别建立蓝莓研发分中心和技术推广服务机构。

        (3)技术培训推广项目。针对我省目前蓝莓产业方面的人才极度匮乏的局面,建立分级技术培训制度,以广大林区的技术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为主,完善蓝莓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把发展蓝莓产业作为农村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大规模举办各种短期专项培训,提高广大种植户种植水平。组织开展科技成果对接、送技术下乡,提高种植户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加强科技示范,建立示范基地,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带动当地农民和林场职工积极从事蓝莓产业。

        3.推进措施。

        一是围绕全省蓝莓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和主攻方向,集中优势力量,建立蓝莓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推动蓝莓产业快速发展。由省发改委、林业厅牵头,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二是积极争取国家相关科技项目支持,围绕蓝莓育种、栽培、加工、机械、市场营销等领域的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创造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由省科技厅牵头,东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部门配合,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三是省级各项科技研发资金向蓝莓产业倾斜,集中攻关阻碍蓝莓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由省科技厅、财政厅牵头,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四是加强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为蓝莓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由省农委、林业厅牵头,省科技厅配合,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四)市场建设工程。

        1.市场布局。依托大小兴安岭地区现有的山特产品交易市场,近期利用2年至3年时间在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黑河市建设集采购、仓储、营销、商贸、信息发布等为一体的功能完善、辐射力强的全国最大寒地野生蓝莓产品集散交易市场。同时,依托不同区域特色品牌,建设各具特色蓝莓酒业市场、蓝莓果类市场、蓝莓饮品市场、蓝莓保健品市场等蓝莓产品批发和交易市场群。整合互联网、销售网和人力资源网等资源,中期利用3年至5年时间建成面向国际、功能齐全、信息通畅、资源共享的黑龙江省蓝莓产业现代电子商务网络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以大型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各级协会为依托,建设黑龙江蓝莓产业网站。充分利用各种电子信息平台,帮助龙头企业搞好产品宣传、推广和网络营销。依托省内现有农产品期货市场,打造交易平台,远期利用5年至7年时间建立区域性蓝莓期货交易市场,调剂蓝莓产业供需平衡,平抑原料、产成品市场价格,保证蓝莓产业链平稳发展。

        2.主要任务。完善蓝莓产业市场体系建设,兴建蓝莓果品及加工产品交易市场,将我省建成全国最大的野生蓝莓产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实施多元化的市场营销战略,不断扩大国内国际市场份额。

         (1)大力培育和开发蓝莓产品消费市场。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需求。在保持总量扩张的前提下,蓝莓产品要由目前的中低端产品占90%左右逐步向中低端产品占60%、高端产品占40%转变。要针对国内外市场需求,重点开发中高档产品消费市场,并根据市场对产品的认知度,科学确定目标消费群体。高端消费市场以花色苷胶囊、高档果酒、果酱等营养保健品及奢侈品为主,中间消费市场以中档果酒、浓缩果汁等精加工产品为主。国内主要以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为中高端产品目标市场,以二三线城市为中低端产品目标市场。国际主要以日本、俄罗斯、韩国、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国为中高端产品目标市场。

        (2)加快建设连锁营销和物流配送系统。引进国际国内食品、药品和保健品知名大型营销连锁集团和物流配送企业从事蓝莓产品市场营销,构建分工专业化、经营规模化、服务标准化、经济高效化的黑龙江省蓝莓物流国内国际营销配送系统。

        (3)创新蓝莓产业营销方式。深入挖掘整理蓝莓文化,开展蓝莓新产品创意征集活动,通过体验式营销、文化营销、冰雪营销等,赋予蓝莓产业地域、民族、历史文化、特色产品内涵,促进蓝莓产业与旅游业、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产业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把蓝莓定位为大小兴安岭的旅游形象产品,把“蓝莓仙子”定位为大小兴安岭地区旅游形象标志,提高蓝莓产业关联度,以特色消费文化、旅游延长蓝莓产业链,实现蓝莓产业链全效益。

        3.重点项目。到2020年,计划建成黑龙江寒地野生蓝莓交易市场4处、黑龙江蓝莓产业信息平台4处。项目计划总投资2.3亿元,其中,中央、省、市县投资0.345亿元,银行贷款等其他投资1.955亿元。具体为:

        (1)黑龙江寒地蓝莓交易市场项目。计划在哈尔滨市、加格达奇区、伊春市、黑河市等地分别建设一处集批发、储藏、加工、运输、直销、配送、质量安全检验、出口检验检疫、信息发布于一体的大型蓝莓产品交易市场。每处占地10万平方米。

        (2)黑龙江省蓝莓信息平台建设项目。计划在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黑河市、哈尔滨市等地分别建设信息平台,购置微机等网站设备,开发信息应用软件。建设各地蓝莓产业网站。

        4.推进措施。实施多元化的市场营销组合战略,努力培植壮大和开拓开发各类市场,把我省蓝莓产业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一是加大市场规划和建设力度。落实落靠现有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各项政策,并确保向蓝莓集散地和交易市场重点倾斜,加快各类蓝莓专业市场建设步伐。由省发改委、商务厅牵头,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二是利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用地、税收等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小兴安岭等蓝莓主产区积极建设蓝莓专业市场。由省国土资源厅、供销社、地税局牵头,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三是鼓励和支持蓝莓生产加工企业创建蓝莓产品直销店、电子商务市场、邮购、网上商场等新兴产业,拓展销售渠道和空间。采取委托、代理、合作等方式,推动蓝莓产品、药物原料及保健品拓展、融入国际市场。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省通信管理局配合,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四是鼓励和支持蓝莓生产加工企业依托现有的大型超市、展会、商场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推销活动,形成快捷便利的营销网络,扩大市场占有率。由省商务厅牵头,省工商局配合,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五)品牌建设工程。

        1.主要任务。发挥原产地等品牌优势,按照培育、整合、保护、发展的思路,大力实施分级化、差异化品牌战略,做大做强品牌,形成品牌优势,扩大黑龙江蓝莓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3年至5年时间打造2个至3个有国际影响的知名品牌,3个至4个有竞争力的国内知名品牌。

        (1)打造区域特色品牌。针对我省蓝莓产品品牌过多过杂、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的实际,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进知名品牌建设,扶持拥有“北极冰、北纬53°、北奇神、兴安庄园、蓝百蓓、依莓饮品、越橘庄园、忠芝、鑫野、大中药业”等特色品牌的龙头企业优先发展,争创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品牌。依托不同区域特色品牌优势,强力打造品牌和推进区域品牌整合,形成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品牌群。

        (2)引进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搭建蓝莓生产企业与知名企业合作平台,加强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借助其市场效应和品牌效应,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最终将黑龙江省蓝莓打造成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提高黑龙江蓝莓影响力。尤其要搞好与国内知名大企业的联营联合,促进我省蓝莓产业加快发展。

        2.重点项目。到2020年,计划建成黑龙江地理标志、驰名商标、有机认证等扶持,品牌展会宣传,蓝莓产业品牌广告宣传及蓝莓品牌建设理论研究等项目。品牌建设工程计划总投资3.15亿元,其中,中央、省、市县投资0.4095亿元,银行贷款等其他投资2.7405亿元。具体为:

        (1)黑龙江地理标志、驰名商标、有机认证等扶持项目。扶持大兴安岭蓝莓和伊春蓝莓等地理标志认证,有机蓝莓基地认证200万亩,支持企业争创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引导相关组织依法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及进行商标国际注册。

        (2)展会宣传项目。在重点销售市场和新兴市场定期兴办重点品牌蓝莓产品展览会,支持重点品牌参加国际国内知名展会。

        (3)蓝莓产业品牌广告宣传项目。拟常年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上进行产品广告宣传。

        (4)蓝莓品牌建设理论研究项目。重点进行蓝莓品牌建设相关理论研究。

        3.推进措施。

        一是加强品牌宣传,炒热叫响品牌。以寒地有机食品为主题,对蓝莓产品精心进行策划、包装和推介。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平台,通过主流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有计划、有目标、有选择地开展野生蓝莓产品项目宣传推介活动,叫响黑龙江有机野生蓝莓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由省农委牵头,省广电局配合,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二是加强质量认证,统一产品标识。对蓝莓生产企业进行质量认证,规范产品质量标准。对符合质量认证标准的蓝莓加工企业的产品,统一使用“中国北极蓝莓”、“伊春蓝莓”地理保护标志,扩大品牌市场占有率,把“中国北极蓝莓”、“伊春蓝莓”品牌做大做强。由省质监局、农委牵头,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三是加强品牌管理,打造诚信品牌。对国际、国内蓝莓知名品牌实施延伸管理、推广管理、质量管理、危机管理、标准化管理,精心打造中国寒地有机食品品牌、诚信品牌,提高蓝莓产业品牌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由省工商局、农委、质监局牵头,省森工总局、林业厅、大兴安岭林业集团配合,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四是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实施,全面提升蓝莓生产加工企业的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扩大蓝莓商品的市场知名度,维护其良好信誉,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品牌优势,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由省工商局牵头,各相关市地县推进落实。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政府推动、整合资源、分级负责”的原则,成立全省蓝莓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实施专题推进。由省发改委牵头,组织协调农业、林业、水利、科技、财政、旅游、国土资源、金融等部门和相关市地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建立蓝莓产业专家顾问组,围绕市场定位、品牌建设、技术攻关等方面开展蓝莓产业的战略研究,提供前瞻性的咨询和建议。各相关市县和部门要把发展蓝莓产业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分解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分解任务,明确推进措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加大资金投入。采取政府投入一部分、金融部门贷款一部分、招商引资一部分、企业和果农自筹一部分的办法,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设立黑龙江省蓝莓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投向科研、培训、基地、龙头企业、品牌建设等方面。将农业开发、土地整理、农业产业化、产业发展、科技研发、项目前期、种子工程、林业生态等专项资金捆绑使用,统筹安排,集中向蓝莓产业倾斜,发挥好政府资金的引带作用。建立政企、政银合作机制,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充分利用政策、环境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参与蓝莓产业开发,提升整体加工层次和水平。

        (三)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要利用好西部大开发政策,争取国家生态补偿基金,争取特色产业扶持基金的倾斜支持。以西部大开发对我省大兴安岭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给予支持为契机,抓住国家下一个十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贯彻落实2010年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提出的“要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性投资力度、信贷资金投入力度。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牧业、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使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对西部地区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要求,力争国家在野生蓝莓资源保护上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切实保护好世界稀缺珍贵的野生蓝莓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利用,使蓝莓产业成为我省的区域支柱产业。

        (四)强化质量监管。把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作为提升蓝莓产业层次、实现蓝莓产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依托东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国家蓝莓产品质量检验鉴定研究中心)等省内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形成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产业开发、质量保障有机联系的产学研紧密合作体系。建立分级技术培训制度,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种植户经营管理水平。加快种苗基地建设步伐,集中优势力量,重点选育产量高、质量好、适于黑龙江栽培的蓝莓种苗,保证人工栽培原料需要。严格实行蓝莓种苗准入制,严把种苗质量关。围绕蓝莓栽培、田间管理、采收、储藏、加工等全过程,加强蓝莓标准化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制定野生蓝莓集约化生产技术规程,建立鲜食果品、速冻果、冰酒加工专用原料等各种果实质量标准,制定果酒(含冰酒)、饮料、花色苷等产品质量标准,实现生产、加工标准化。同时,发挥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的作用,实行严格监控产品质量和监测产品加工过程中特征成分的影响,确保蓝莓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五)积极引导宣传。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加大对蓝莓产业发展优势、潜力和重大意义的宣传力度,扩大黑龙江蓝莓的知名度,提高群众的认知度、参与度。筛选确定一批种植基地,通过采用优良蓝莓种源或新品种,以及系列配套栽培技术,使示范基地实现规模化、良种化种植,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以点带面,推动蓝莓产业整体快速发展。突出“寒地、自然、生态”的主题,结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做好蓝莓产业宣传品开发及媒体广告工作,广泛宣传黑龙江的特色蓝莓产业。注重品牌建设,积极调整营销策略,采取直销、代销、连锁经营等方式在大中城市建立营销网络,开拓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市场,抢占市场份额,带动我省蓝莓产业的大发展。

        (六)创建良好发展环境。按照大项目督导办法,实行省、市、县三级包保项目责任制,发挥商务、农业、林业、水利、科技、财政、国土资源、金融、卫生、工商、税务、质监、电力等部门职能作用,加大协调、会办力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开辟扶持蓝莓产业发展的绿色通道,加强蓝莓生产、加工和流通的管理与服务,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优良发展环境。扶强扶壮骨干龙头企业,完善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支持扩大经营规模,降低蓝莓产销成本,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蓝莓产业发展规划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长、副省长、省长助理、省政府副秘书长工作分工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政府2011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国江西省人民政... 黑龙江省发展规划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加强全省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指导意...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黑政办函〔2007〕12号文件》 (2007-10-12 13:56:08)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我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我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社会保险费五费合征工作的意见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通知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老区建设工作的意见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湖南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134.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革命老区建设工作的意见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重大决策规则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修订印发《吉林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工作规则》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决策咨...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0年绩效评估和为民办实事情况的通报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0年度市州及县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评估的通报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湖南省加强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