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二院二部全称:土地革命时期的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16:35
在土地革命时期
(一)点燃星星之火

毛泽东与参加秋收起义的部分同志合影(1937年5月于延安)。照片上方为毛泽东的手迹。

秋收起义时的革命口号

油画《文家市》。高虹、何孔德、彭彬、韩柯创作

1927年9月,毛泽东组织和领导了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图为秋收起义武装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的军旗。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在会上强调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诊断。图为1927年的毛泽东。

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原定计划,率起义部队沿罗霄山脉向井冈山进军,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图为毛泽东向部队作重要讲话的地点--文家市里仁学校。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要图

图为八七会议会议记录和旧址

油画《向井冈山进军》。招炽挺、赵淑钦、王孝柏作。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毛泽东经常深入群众进行社会调查。这是在永新调查时,他为乡亲们挑水时用过的水桶。

在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期,毛泽东对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武装进行了团结、改造工作。这是毛泽东送给袁文才骑马用的皮裹腿。

1928年2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取得井冈山斗争的第一个胜仗,攻克宁冈县城新城,打破国民党军对井冈山的第一次"进剿"。油画《新城大捷》。

油画《井冈山会师》作者:何孔德

1928年4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后改称红军第4军)。图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军旗。

毛泽东与参加井冈山斗争的部分同志合影(1938年于延安)

在井冈山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朱德把红军打破国民党军"会剿"和"进剿"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总结概括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决,这是最早以文字记载"十六字决"的1929年4月5日毛泽东起草的《红4军前委给中央的信》。

毛泽东在井冈山为红军伤病员送饭时使用过的篮子

红4军第四次反"进剿"中龙源口大捷的旧址

毛泽东与参加井冈山斗争的部分同志合影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相继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科学总结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阐明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发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

1929年1月,毛泽东率红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途中,亲自起草的红4军布告。

毛泽东制订的中国革命史上的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油画《毛泽东在八角楼》

国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者:吴自强 吴山明 吴国亭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旧居--茅坪八角楼

油画《贫农的儿子》。作者:蔡 亮

位于茅坪的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旧址

毛泽东、朱德给长汀赤卫队的命令

红4军进军赣南、闽西时,先后取得大柏地、长汀、兴国、宁都、龙岩等战斗的胜利。图为大柏地战斗旧址。

毛泽东词《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

1930年1月,毛泽东给林彪的信,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回答了对"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提出了中国革命和武装道路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关于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毛泽东在井冈山时使用的油灯
(一)点燃星星之火(二)擎起一面崭新的军旗(三)驱兵闽赣千里路(二)擎起一面崭新的军旗

油画《人民军队党指挥》作者:许宝中、李泽浩

油画《毛泽东在连队中建党》 作者:高泉

古田会议旧址。

油画《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作者:高虹 彭彬 何孔德

1928年4月,毛泽东在湖南桂东县沙田村向部队正式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是红军战士写在包袱皮上的六项注意。

毛泽东写给周以栗、谭震林的信,信中谈到了红军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的三位一体的任务。

毛泽东在古田时使用的砚台

1929年9月,中共中央致信红4军前委,肯定了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和红军行动的策略与建设的正确主张。这是1929年11月毛泽东给中共中央的复信。

1929年12月,毛泽东在福建上杭古田村主持召开了红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并作报告。会上,毛泽东被选为新的红4军前委书记。图为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它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领导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在部队中建立中共各级党组织和民主制度,把党支部建在连上,为建设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图为三湾士兵委员会的旧址。

1928年2月,毛泽东为部队制订了正确对待俘虏的政策。图为红军战士写的优待俘虏的标语。

1931年1月,毛泽东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兼红军政治部主任和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图为1931年的毛泽东。

油画《古田会议》,作者:何孔德

毛泽东以红军政治部主任名义签署的通令
(三)驱兵闽赣千里路

1930年8月,毛泽东、朱德率红1军团与彭德怀率领的红3军团会合后,组成红一方面军。图为红一方面军成立旧址--湖南浏阳永和市与红一方面军军旗。

1930年10月,为避免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要红军进攻中心城市可能遭到的损失,毛泽东等灵活处理了所属红军的作战行动,率部攻克江西吉安,扩大了赣西南苏区。图为吉安战斗旧址。

1930年10月,以毛泽东为书记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中共江西省行委在江西罗坊召开联席会议,确定了"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的战略方针。图为毛泽东、朱德发布的红一方面军作战命令。

油画《反"围剿"的胜利》。作者:郑洪流、崔开玺、张文源、艾轩

红军第一至三次反"围剿"作战中诱敌深入示意图

反"围剿"中的红军一部

毛泽东在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的住址

毛泽东起草并签署的红军第三次反"围剿"的作战命令

1931年11月1日至5日,中共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即赣南会议)在瑞金召开,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中央代表团地排斥了毛泽东对红军的正确领导。图为此次会议会场。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毛泽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图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钢印

1932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上,再次受到"左"倾冒险主义领导的错误批判,会后离开红军领导岗位,专做政府工作,但他仍以大局为重,发动苏区人民支援革命战争。图为毛泽东在宁都的旧居--胡氏家祠。

毛泽东与苏区中央局委员在瑞金的合影

1931年11月,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毛泽东给红军授旗。

毛泽东在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会议上讲话

1937年,毛泽东与参加宁都起义的部分同志合影

毛泽东与红军战士在中央苏区瑞金的合影

1932年4月,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身份指挥中央红军东路军取得漳州战役的胜利。这是毛泽东关于漳州战役给周恩来的电文。

1932年,毛泽东再次担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并率部取得了乐安、宜黄战役的胜利。这是战役经过要图。

毛泽东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1931年夏)及毛泽东指挥反"围剿"作战的地点--白云山。

1932年10月,周恩来关于红军的战役计划送毛泽东阅的批示。

1933年6月,中央苏区开始查田运动。这是毛泽东在瑞金叶坪召开的中央苏区八县贫农代表大会上讲话。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每年8月1日为红军纪念日(即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这是《红色中华》发表的毛泽东等签署的关于"八一"纪念日的决议。

毛泽东在第二次全苏代表大会上讲话

1933年8月和1934年1月,毛泽东分别在赣南十七县和苏区第二次全苏代表大会上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我们的经济政策》和《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报告和结论,指出经济建设要保障革命战争的进行,并强调"革命战争是群众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毛泽东为瑞金沙洲坝人民修的水井
(四)长征途中转危为安

油画《而今迈步从头越》。作者:沈尧伊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实行错误的战略方针,导致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屡战失利,被迫离开苏区,开始长征。图为江西雩都(今于都)红军桥,毛泽东就从这里随中央红军踏上长征路。

长征中,中共中央在贵州黎平召开政治会议,肯定了毛泽东改向国民党力量较弱的贵州前进的正确主张,使红军摆脱险境。图为黎平会议旧址。

油画:《遵义会议》。作者:刘向平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会议批评了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而在危急中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图为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通过的决议

毛泽东在遵义时的办公室

油画《走向胜利》。作者:彭彬

红军四渡赤水示意图

雕像:红军时期的毛泽东。作者:程允贤

毛泽东词《十六字令三首》(1934年至1935年)

毛泽东、朱德在遵义鸭溪地区下达的三渡赤水的作战命令

1935年3月中共中央领导红军的最高机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立,图为成员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油画《巧渡金沙江》。作者:金浪

毛泽东指挥红军巧渡金沙江时住的岩洞

泸定铁索桥

毛泽东在毛儿盖的住址

油画《革命理想高于天》。作者:沈尧伊

红军长征中吃过的部分野菜标本

油画《万里征程诗不尽》。作者:林岗 庞涛

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

油画《陕北会师》作者:黄乃源 湛北新

陕甘支队与红15军团部分领导人在会师后的合影

毛泽东在陕北吴起镇的住址

1935年11月,毛泽东指挥红一方面军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图为毛泽东在红一方面军营以上干部大会上作报告的提纲--《直罗镇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

长征到达陕北的毛泽东
(五)铺平国共合作的抗日道路

长征到达陕北的毛泽东在给红军指战员讲话

毛泽东写的《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手稿

中共中央为庆祝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通电

毛泽东在陕北给红军干部讲话

毛泽东、周恩来给国民党东北军张学良的亲笔信

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陕北

西征的红军在举行同乐晚会

东征作战中毛泽东写给杨立三的亲笔信

毛泽东为西征作战给彭德怀的电报

指挥东征作战时的毛泽东

毛泽东、周恩来在陕北

毛泽东、朱德在陕北

1936年的毛泽东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油画《三大主力会师》。作者:蔡 亮、张自嶷

长征到达陕北的红二方面军部分干部合影

徐向前和叶剑英合影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邦宪在陕北的合影

1936年12月7日,中面军委主席团组成,毛泽东为军委主席。图为1936年的毛泽东。

毛泽东在延安机场

毛泽东、朱德与红军大学部分干部、学员合影

1936年12月,为实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赴西安进行谈判,这是毛泽东等在延安机场迎接从西安返回的周恩来时的留影。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及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的通电

1937年5月,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组织考察团到延安考察。图为毛泽东等与国民党考察团部分成员的合影。

1937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全国代表会议上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报告和《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结论,为顺利实现全党全军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转变指明了方向。图为毛泽东在这次大会上讲话。

1935年12月,毛泽东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的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并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战略方针,通过了《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会后,毛泽东在中共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图为瓦窑堡会议旧址。

毛泽东撰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