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前有痣的命运图解:乾隆时期的缂毛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37:34
阮卫萍
一、缂毛工艺溯源
缂(Kè)毛,是指用毛线做纬线以“通经断纬”织造法织成的毛织品。中国缂毛工艺历史悠久,考古发掘证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己经出现了缂毛织物。1930年,英国人斯坦因在我国新疆古楼兰遗址中发现了一块汉代奔马图案的织品,其纬线是用彩色毛线缂织而成,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件“通经断纬”缂毛织物,现收藏于英国皇家博物馆。此外,1984年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山普拉公社赛依瓦克汉代墓群一号墓出土的“人首马身纹缂毛”和“树叶纹缂毛”等几件缂毛织物,其纬线亦为彩色毛线。然而这种用毛线做纬线的缂毛工艺,逐渐被用丝线做纬线的缂丝工艺所取代,井一直流传下来。

斗转星移,缂毛工艺在沉寂了两千余年后,到乾隆朝(1736>1795年)重新兴起。这一时期利用缂毛工艺除了缂织一些生活用品如地毯、挂毯等外,以书画作品为稿本,用毛线做纬线“通经断纬”缂织艺术品,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织绣工艺品——缂毛画。
二、乾隆时期缂毛画兴盛之原因
缂毛画在乾隆时期的兴盛,是与乾隆帝自身的修养及多方位鉴赏的需求有关。乾隆皇帝执政期间,结合历代帝王尤其是祖父康熙的统治经验,秉承儒家学说的政治理念,使清王朝进入全盛时期。全国经济、文化达到空前的繁荣昌盛,各种手工业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乾隆是一位比较开明的皇帝,他当政期间,宫廷手工艺多是依他的兴趣和业绩而选择主题。如标榜乾隆皇帝“十全武功”的《御制十全记》,就以玉册、绘画、织绣等手工艺形式表现出来。乾隆自诩“书生”皇帝,一生著书立说,吟诗作画,酷爱书法。他的诗作和绘画就有以织和绣制成的作品。
乾隆时期的缂毛工艺常与缂丝工艺相结合,并发展到极致。缂毛画是这一时期涌现的一种艺术品,成为众多织绣品中的一个工艺类别。清代织绣工艺以南京、苏州、杭州为中心,形成江南三织造的官营生产,直接为清廷服务。乾隆时期的织造工艺,在制作上不惜工本,工艺种类丰富,精益求精,刺绣、缂丝、缂丝加绣、缂毛、织锦等工艺水平极高,几乎每一件作品都是精品。
三、乾隆时期缂毛画赏析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缂毛鸡雏待饲图》《缂毛雉鸡牡丹图》《缂毛三星图》《缂毛三羊开泰图》《缂毛九安同居图》等,都是乾隆时期较有代表性的缂毛画作品。
《缂毛九安同居图》挂屏,画心长72厘米,宽104厘米。作品以表现平安、吉祥、长寿为主题,画面梧桐树枝叶茂盛,芙蓉、红寥、秋菊争奇斗艳,芬芳四溢,地面绿草丛生,太湖石旁九只神态各异的鹌鹑,或啄食,或仰望,展现“九安同居”的吉祥画面。画面右上角题有“鹌鹑名可喻平安,嘉榖将登瑞露溥,最是陇西熟小雅,图成合传岁朝看。”“九安同居”是由“九世同居”演变而来的。《唐书>孝友传》云:“张公艺,九世同居,北齐、隋、唐皆旌表其门。上幸其宅,问所以能之故,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上喜之赐以缣帛。”画九只鹌鹑并菊花寓意一家团聚欢乐,“鹌”与“安”、“菊”与“居”皆谐音,寓意平安吉祥,几代同居,并缀饰梧桐、芙蓉等以象征长寿。作品的大部分花纹用毛线织成,而地子、芙蓉花、树叶等则用丝线,这种缂丝、缂毛并用的方法,主体突出,生动写实。此外,在缂法上运用了木梳戗、长短戗、掼、搭、缂、平缂、环缂等技法。《缂毛九安同居图》是缂毛与缂丝工艺相结合的上佳作品。

《缂毛三羊开泰图》挂屏,画心长72厘米,宽104厘米。白色地上运用十几种色丝缂织树下形态各异的三只羊,草木茏葱,鲜花盛开,山石玲珑剔透,一派春日融融、万物滋生的景象。画面上方还缂织诗一首:“三百何须诩牧群,三羊足注九三文,朅(qiè)思曾着开泰说,或匪离经创臆云。”三只羊是该画表现的主体,“羊”与“阳”音同,寓意“三羊开泰”。中国农历每年十一月为一阳,十二月为二阳,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万物滋生,有吉亨之象。三羊开泰是一年开始的吉祥语,每当农历新年,人们都以此作为对新的一年的祝福。正如张居正在《贺元旦表》中所说:“兹者,当三阳开泰之候,正万物出震之时。”画面的桃花、月季花、菊花等用丝线缂织而成,其它物事,特别是作为画面主体的三只羊则用毛线织成,同时掼缂、平缂、长短戗、搭缂等缂织技法的适物运用,毛线与丝线的巧妙搭配,使毛线本身所具有的绒感充分体现出来,突出了画面的立体效果。此作品是缂毛与缂丝两种织绣工艺完美结合的作品。
《缂毛鸡雏待饲图》纵64厘米,横36厘米。作品以丝、毛合捻成线,用平缂、长短戗、搭缂等缂丝技法表现雏鸡祈食的不同神态,生动写实。图中又以丝线缂织乾隆题记:“偶宋人名流集藻画册中李迪《鸡雏待饲图》,侧然有于壤饥民之地。因摹其画,即用题迪画成什命泐石,以示为民父母之官。”表现乾隆皇帝体恤百姓疾苦,摹缂李迪画告戒自己并大臣“以示为民父母之官”。画面还缂织有“古稀天子”、“古稀天子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犹日孜孜”、“寿”朱印五方。《缂毛鸡雏待饲图》是一幅书法与绘画、缂毛与缂丝工艺相结合的精美之作,《清内府藏刻丝书画录》有著录。
四、乾隆时期缂毛画工艺特点
乾隆时期的缂毛画,主要以平缂、长短戗、木梳戗、搭缂等技法为主。平缂是缂毛工艺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技法,大面积的平涂色块都是使用平缂来完成的。“平缂”是依本色经上描画的花纹图案用彩色纬线平行缂织。如以上三幅作品中其地子及物象的缂织大多为平缂。长短戗是按照花纹的轮廓,用彩色纬线长短参差顺序相套,作品中山石的表现多用此缂法。木梳戗主要用来表现横向纹样色彩深浅浓淡的变化,因其形状好象木梳一般,故称为“木梳戗”。另外,搭缂、结、惯、凤尾戗等都是缂毛作品中经常使用的缂法,而且每一种缂法都有它可相对应物象的具体体现。
乾隆时期,除了主要以平缂、长短戗、木梳戗、搭缂等技法制作缂毛画这一最基本的特征之外,还在内容题材或于某一件作品的具体处理方法等方面,表现出如下特点:
(1)由于缂丝工艺是受缂毛工艺影响发展起来的,因此,乾隆时期的缂毛画一般同时使用缂毛与缂丝两种工艺,二者相辅相成,主题突出,其主要花纹均用毛线缂织而成,而地色和点缀的花纹则采用缂丝方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缂毛九安同居图》《缂毛三羊开泰图》等。
(2)作品内容以人物和花鸟题材为主。而《鸡雏待饲图》《哺雏图》《九安同居图》等,则是颂扬乾隆皇帝体恤百姓疾苦、爱民如子歌功颂德的作品,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清代历史上所谓的“康乾盛世”。不难看出,有清一代的缂毛画题材更多是依帝王的思想而生题的。(3)缂工精细,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图中物象的质感。缂工技法除平缂、长短戗、搭缂、木梳戗外,像搭缂、结、掼、凤尾戗等,也不时地运用于缂毛画的制作之中,技术加工方法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4)缂毛画由于是用毛线作主要缂织材料,因此,毛线那种凸起的绒感,具有很强的立体效果。
总之,乾隆年间的缂毛画,丰富了丝织工艺品种,是乾隆朝缂织工艺发展到极致的体现,以后就很少见了。可以说,乾隆朝函盖了缂毛画这一工艺品的创制、兴盛与完结,在中国织绣工艺品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