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五十k手机版:你是得分王还是得分玩还是得分完?—虎扑NB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6:48:31

你是得分王还是得分玩还是得分完?

2011-01-20 23:46:05 由温酒一刀 发表  网友评论9 条

得分王去哪了?

记得很多年以前,还一本正经地和别人争论得分王的归属,以至于面红耳赤,或者饶有兴致地听老一辈球迷分享海军上将和奥尼尔为此争得头破血流的每一个细节。21世纪以后,得分王这个头衔的含金量遭遇现实和功利的压榨和漂白,到处充满鄙夷和不屑的眼光,无非因为这些在得分榜上远走高飞的独裁者无法带领所在球队走远飞高。

艾佛森常把那句话挂在嘴边“我宁愿用四个得分王头衔换取一座总冠军奖杯”,这种怨念好比《多情剑客无情剑》里龙啸云对李寻欢怨恨,后者为报恩,将心上人林诗音拱手让给龙啸云。若干年后,龙啸云却对李寻欢百般算计,并解释道:你以为你痛苦吗?你把心上人让给我,这种施恩的高尚会减轻你的痛苦。而我则比你痛苦得多,我抢了你的人,别人都知道是你把她让给我的。得分王的地位大概就像此节中的林诗音,依然是一种风华绝代的客观存在,在追求着眼里却早已变了味道。到我们这一代无限接近90后的孩子真正开始看篮球,得分王这玩意儿尽管还泛着光芒,却早已没有乔老爷时代那么风光,从趋之若鹜,到避之不及,个中缘由,百般难叙。

比赛总是要靠分数来衡定胜负,加上视觉效应关系,那么,在五项主要技术统计里面,在得分榜上占地为王的球员自然容易吸引关注。在篮球运动发展很长的一段岁月里,且无论胜负如何,得分王都是球队倚重的优质资源,张伯伦爷爷用无数的高得分影响了几代人的观念,那时候是“高分无用”论,却促成了他高大神勇的历史形象;九十年代,乔丹无疑成了“得分王好”的集大成者,胜利、球迷、市场、票房,并使个人英雄主义史观达到了顶峰,几近这项集体运动的异化和悲哀。但考虑到他那独一无二的总经理、教练、队友和运气,只好将其作为一种现象来看,这一“错误”倾向也在此后得到了矫正,资以为证的是艾佛森们定格在历史里落魄失意的表情。纵然乔丹能用不世出的天才蒙住整个九十年代,并引爆得分后卫盛世,却蒙不住他前伸不到后触不及的历史事实。

历史洪荒之际,贝勒爷和张伯伦横行霸道,以刷新联盟得分记录为乐事,这在“比对手得更多分赢得比赛”的时代背景下显得理所当然。这些得分手固然猖獗,但因了各自为战,暗地里却成就了“另辟蹊径”的凯尔特人,在六十余年的历史里,波士顿未出一得分王。当时的主流是球星战术,凯尔特人偏偏强调整体作战,核心人物自然是防守至上的拉塞尔,唯防守型球员马首是瞻,这在当时来说,似乎绝无仅有。拉塞尔得分能力一般,但几乎能镇压一切对方阵中的超级得分手,“让对手得更低分赢得比赛”的理念把60年代的NBA联盟映照得旷野无人。当时的奥尔巴赫团队,人不分三六九等,在球员关系层面上,主力球员和角色球员差在巅毫,因此不存在后世队友相互间争出手抢高分的问题,好一片扼杀得分王苗子的土壤。

这完全是对50年代联盟矫枉过正的球星战略的修正。50年代湖人队中锋的应用屡试不爽,因此把球星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催生了第一代得分王乔治·麦肯,此后联盟日益重视球星包装,风头延伸到60年代,终于孵化了以张伯伦和贝勒爷为首的超级明星得分手。事实证明,超级得分手并不能为球队带去更高层次的荣誉,凯尔特人用独一无二的标尺横亘在各路孤家寡人面前。前者“防守和团队赢得总冠军的理念”对联盟影响深远,事实并不妨碍得分继续成为NBA联盟乃至篮球运动的主流地位。比如,天勾的防守绝不算杰出,但不妨碍他成为历史得分王,马龙终其19年职业生涯,纵十指犹虚,总得分紧随贾老爷之后。

像凯尔特人的偏执一样,联盟为了强调防守的重要性,在1968-69赛季开设年度最佳防守阵容,80年代初又增设年度最佳防守球员,可我们看到,拿MVP的仍是得分榜上的翘楚。加上防守赢得比赛实在太丑陋,这使得得分手远不止于没有生存空间,后世各种各种关于得分王争夺的史话实在是水到渠成。很多人都知道,93-94赛季,奥尼尔和海军上将“争分吃醋”那茬,最终上将在常规赛最后一场对快船的比赛里,“恬不知耻”的拿下71分,以0.6分的优势气煞大鲨鱼。与之相比,乔丹的“十年风雨路”就显得轻松写意多了。乔帮主让后生们拾得得分王的好处,于是,麦迪用两届得分王的盾牌挂印超级球星,AI也手抓一把得分王的荣耀,坐享“史上最伟大小个子球员”的特殊定义。

联盟曾一度为超级的分手们大开方便之门,尽管他们已把矫枉过正的政策改革当做家常便饭。90年代末是联盟转型的阵痛期,期间球迷流失,市场萎缩,遭遇停摆危机自不消说,彼时马刺的崛起才真正让斯特恩头疼:其一,双塔式内线回归正统;其二,城头重新竖起防守大王旗。刨去三连冠的湖人,此后马刺和活塞的厚布裹脚,“传统”打扮,让湖人王朝勉强守住的人气得而复失,03、04年总决赛收视率屡创新低,简直让斯特恩欲哭无泪。此后,斯大妈又开始了他标志性的政策改革,事实上,从2001年开始联盟就对比赛规则进行了较大修改,加大对防守动作的吹罚力度,鼓励外线跳蚤们乱蹦的同时,也限制了内线球员的发挥,以至于奥尼尔怒喷“这是娘儿们的比赛”。

政策修正的效果很明显,以菲尼克斯和西雅图两支球队为代表的炮轰族立马旁逸斜出,跳将而来。这是团队进攻的天堂,发展到05-06赛季,个人进攻喷薄到时代的极致,以科比和艾佛森的对飙为主线,以前者问鼎得分榜为结,斯特恩志得意满。但联盟和记者并没有将MVP送给科比,因为他的球队战绩乏善可陈。这也是政策放宽的一种悲哀:艾佛森的球队倒在季后赛门前,科比和阿里纳斯的球队多进一步遭遇同样命运,所谓“比死人多一口气”,至于詹姆斯的骑士,打到分区决赛固然可圈可点,但这在若干年以后显然没人愿意提起。

于是,06-07赛季初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但凡上赛季极速开飙的砍将,除了一条路走到黑的AI,其他人出手次数都有明显下降,06年12月份的时候,科比17.2次出手比前一赛季几乎少了10次,詹姆斯减少3次,两人当时均有不错的球队战绩,湖人是12胜5负,骑士东部第三,76人和奇才继续低迷。功力主义,让飙分盛世只盛放了一个赛季,至于后来科比逼上梁山,末路狂奔,已是独赏孤芳。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安东尼,事实证明对美国球员来说,世锦赛真是个好东西,且不说去年那拨如今风生水起的愣头青,06年日本归来的甜瓜,心花怒放,在那个星光暗淡的赛季里一度把持得分榜头把交椅。可以这么理解,03一代里,韦德拿过总冠军,詹姆斯拿过MVP,在个人荣誉上,第一梯队里的安东尼甚至不如波什,后者好歹也坐过全明星热凳,因此,飙分不需要更多理由。与上述怪蜀黍们不同的是,安东尼的爆发给掘金带去相对积极影响。

06-07赛季以后,得分手们集体收敛成势所趋。早些年开始,关于“得分王”的注释便多见贬义:卿本豪杰,奈何得分王啊!自科比让出得分王头衔,各路强人亦意兴阑珊,杜兰特加冕“最年轻得分王”实在是“理所应当”。到了本赛季,杜兰特仍旧占据榜首,但区区不足29分,第二位小斯一下子跌倒26分,其后,埃利斯25.7分,勒布朗25.4分,科比25.3分,如是而已。这是一个传闻弹跳高度没有德怀特家电话簿高的凯文·勒夫每场比赛刷20个篮板的年代,这是一个朗多每场送20个助攻,招惹野蜂涌起玫瑰暗香雷霆乍惊的年代,却连单场得分40+都恁地罕见,短期绝不可能有四五年前那般荡气回肠了。05-06赛季三人场均得分超过30,往前溯上一次发生这种盛况,要倒推24年的1981-82赛季,整个NBA历史也只有六次。那绝无仅有的单赛季五人场均得分30+,已是半世纪前的旧事,张伯伦振臂一呼,沃尔特·皮特里、鲍勃·佩蒂特、“大O”和教父群而起哄。

当年即便有凯尔特人的影响,张伯伦大部分时候仍是不改本色,大刀阔斧,后辈得分高手则多少受功利主义熏染,显然要更懂“圆滑”。科比更多时候被拿来和乔丹比较,实际上,除去身形、位置、技术特点这些,两连冠前的科比与张伯伦更相似,他们先后分享了家乡高中的得分记录,经历过漫长的孤绝英雄年代,后来又在同一个地方得到最高荣誉。尽管科比和张伯伦都是那种制定规则而又活在规则之外的人,但仍然有较大差别,没记错的话,至少在大帅退役的两个赛季前,他从未进入过最佳防守阵容(这样说难免有点不厚道,毕竟这项荣誉设定的时候已接近其职业生涯晚年),而科比则从千禧年起,几乎年年入选。引用这段史料不是为求证两人高下之分,而是想说明时代大环境不同对他们防守观念带来的影响。张伯伦得100分的晚上,心思便几乎都花费在得分和赛后的女人身上,科比三节62分那个晚上,和他对位的亚德里安·格里芬,2分;马奎斯·丹尼尔斯,6分3失误。这自然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却也足见不同时代得分狂人的区别。

“见鬼,防守居然成了这个时代的潮流。”

“40年前,评委们也不见得会因为你的得分就把MVP奖杯颁给你吧。1962年你场均50分,但MVP没你的份儿,拉塞尔用场均26个篮板和球队战绩击败了你。”

我想说,其实俩人最大的区别在于,面对两万女张伯伦毫无怯色,而一个鹰郡服务生就足以让科比失魂落魄。

基于战绩的压力,球员对于个人荣誉的规避着实有点罕见,以至于整个联盟看起来似乎都少了点生气。以03一代论,勒布朗、安东尼、韦德,乃至波什,都提前放弃杰出的个人能力,以及占地为王那种“狭小”的英雄主义,选择抱团或在谋求抱团,这多少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与上一代人相比,他们对最高荣誉的渴求以及时间紧迫感,似乎要高出那么一截。不论其他年届职业生涯中晚年的功成名就的巨星,作为96年以来最繁盛的一届,某种程度上03一代的选择与决定等于变相阉割了NBA的精彩,在一个足以支撑联盟未来10年的同届江湖里,少了这许多手起刀落,你争我夺的缠斗,是为一种遗憾。热火三少,韦德、波什好比风尘三侠,并马而行,乐呵了热火球迷,对于那些希望看到“最强对最强”或“火星撞地球”的人来说,未必如愿。

眼下,得分王通常被认为是“失败的英雄”,李敖老师认为英雄没有失败,得分王也一样,好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技术统计里的头儿。

每个时代都该有每个时代流行的东西,没有这种精彩,便是另一种精彩,潮流所至,岂是我辈能及。得分榜零落,是不争的事实,就像90年代到21世纪初,扣篮大赛异彩纷呈,各路巨星大行其道,算如今,沦为风尘笑场,何等凋敝。以往,就算是艾佛森、麦迪乃至科比的孤胆飙分,都能品出一点杀手的味道,看杜兰特,多少都有点撇脚的意思,况且少了强手缠斗,当事人不知有无“独孤求败”的失落感,旁观者却是少了几分看热闹的心情。得分王仿佛成了一部适合夜间品读的书,过去种种刀光剑影,血溅于野,都成了凝固风华的历史,就像我朝毛润之老师那阕《贺新郎·读史》:一篇读罢头飞雪,斑斑点点,几行陈迹······歌未竟,东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