舔女王靴子:上师如意宝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网上开示≌0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9:19:47
上师如意宝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网上开示≌012010-04-28 10:52

上师如意宝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网上开示≌01

        1. 无上心要者,即是吾人现前一念灵知灵觉之心。此心,为一切诸佛之本源,一切众生之本性,一切万法之本体,是第一真实义;遍一切处,常住不动;清净湛然,平等无二;无念无相,无生无灭,不增不减,非来非去;明妙安乐,圆满具足;无有一法能加其上,故名无上心要。……念佛者,须知佛有法、报、化三身。法身以空为主,故《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报化二身以有为主,故《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法身是性,性即体也;报化二身是相,相即用也。法身之体必具报化之用,报化之用不离法身之体,故《法华经》云:“微妙净法身,具三十二相。”法性身佛,非悟不显,故谓难;报化相佛,有感必应,故曰易。应机虽有难易,三身实无差别。若能于此信入,了悟法身之体即是报化之用,报化之用即是法身之体,二者本来就是不二。决不执无相之法身,而疑有相之报化二身;亦不取有相之报化二身,而捨无相之法身,故《大集经贤护品》云:“若人称念阿弥陀,号曰无上深妙禅;至心想相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一切万象,本自清净,唯是自心;若不如是,则不得随其心净而国土净。是故我等,当念弥陀,当生净土,如是则速成佛道。……偈曰:“愿我以此幻化身心,愿我念彼幻化弥陀,愿我出此幻化苦海,愿我生彼幻化乐土。” 【 摘自上师如意宝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所著《圆顿成佛无上心要》】
         2.
我对佛教“心物大统一论”的简单注解
        第一:十法界中的一切众生的色身,都是我们每一个众生本具的、活着的、有生命的、永恒存在的真心的暂时显现。
        第二:十法界中的一切众生的真心,本来就是灵知灵觉的,本来就具有如来的一切智慧德相,本来就是无上正遍知。
        第三:十方一切世界于我们的“一念真心”中,非真非假,即真即假,不可思议!
        上师如意宝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   写于2010年5月12日午时。
        3. 《金刚经》中说:“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 此“一合相”即指我们的“绝待真心”——诸法的“法性”。由于我们的“绝待真心”,遍满虚空世界,无一切相,不可以言分之为一为多,是故强名为“一合相”耳。此外,一切世界皆是我们的“绝待真心”之所化现,若非要说一切世界为实有的话,则只有我们的“绝待真心”——诸法的“法性”方为“实有”。为什么呢?由于我们的“绝待真心”——诸法的“法性”,自无始以来常存而无变坏,故为“实有”而非因缘假合,非是因缘假合而有变坏之一切世界可以比之哉。
        4. 知识分子修净土者,最需要的是大卑下心和极仔细心。若缺此二者,净业决定不能成就。大卑下心生起,则真信切愿自能发起;极仔细心若存,则必然老实念佛,如此则决定往生西方净土。知识分子初学之时,当戒骄戒躁。骄则所学必是一知半解,躁则所念不能深入于心。久而久之,则成:一年佛在心中,二年佛在堂中,三年佛在天边。久学之人,最忌贡高我慢。贡高,则喜评人长短,好为人师(地狱之门由此而开);我慢,则认自己所学已圆,不思进取(福智之源从此而绝)。是故,知识分子修净土者,时时当生大卑下心,时时当存极仔细心,不论他人长短,不说法门好坏,心中唯有真信切愿,处处都能老实念佛。能如此者,方是真明白人,真念佛人。
        5. 论“释迦牟尼”四字后有无“佛”字的区别——在现实中,有很多人喜欢口头上或文字上称呼佛为“释迦牟尼”,而不是“释迦牟尼佛”,或“释迦牟尼如来”,或“释迦牟尼世尊”,等等。须知在称呼“释迦牟尼”四字后不加佛、如来、世尊等佛之称号,此在佛门中人看来,视为对佛不恭不敬,是为贡高我慢之人。此之如同子女直呼父母名字,是属于“没有教养”的行为。当知我佛世尊释迦牟尼佛为救度吾等众生出离生死苦海之慈父悲母,是故称呼佛时决不可以不恭不敬,不说不写“佛”字而自断慧命。
        6. 八十八佛,最为殊胜,至诚礼拜,极易感应;罪灭障除,则见瑞相;身心轻安,堪可办道。若复有人,虔诵顶礼,轻重之罪,一并消灭;临命终时,必得见佛,往生净土,速成佛道。
        7.《學佛一定要有師父﹖》一文作者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呢?就是有大我慢横在心中,贡高到了“靠他的所作所為而去判斷那個人是否正知正見”和“默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自然問題就知道怎麼辦了”的程度。若如此文作者所说,试问济公是否当有佛知佛见?默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者,是否个个可成明师?
        8. 在一九九六年清明节那天下午四点多钟,我和山东枣庄白居士等几人于成都昭觉寺外青龙场办事,有一人拉一有半扇猪肉的板车从我们面前经过,大家听见白居士说:“那个车上怎么躺着一个不穿衣服的姑娘。” 大家都说白居士看花了眼,白居士让我说这是怎么一回事。我告诉大家说:“白居士没有看花了眼,那半扇肉的猪上一世是一个爱吃猪肉的姑娘,十九岁时得了肝病死后转成了这头猪,现在又被人杀了吃。”是故大家千万不可吃各种肉,以免将来也被人杀了吃。我今敬请大众,发菩提心,起大慈悲(须知对众生慈悲就是对自己慈悲),吃斋念佛,早日往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彻底免除被人杀吃之苦。
        9.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凡俗若仿效,地狱大门开。
       10. 须知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
遍应十方,应于何身度者,即现何身。是故菩萨当以坭胎身度世人者,何妨现身于坭胎之中。纵观古今中外,发生过数不尽的诸佛菩萨化身于雕塑像中救度苦难众生的真实事例。所以,大家千万不可以凡俗之想来推测诸佛菩萨的不可思议境界。
       11.《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云何上善若水?水之善,妙在利万物而不争;不争,则随方就圆,无可不可,唯处于下。然世人皆好高而恶下,唯圣人处众人之恶而近于道,故曰上善若水。云何为上善?上善者,有七: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所言居善地者,谓我们的身行皆当止于至善,此如佛之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故曰居善地;心善渊者,谓我们的内心应当安忍静默,犹如渊静深默,无往而不定,故曰心善渊;与善仁者,谓我们与众相处当有慈悲仁爱之心,不存害人之想,故曰与善仁;言善信者,谓我们口中所言皆应无有虚妄不诚之语,故曰言善信;政善治者,谓我们行于世上应当具有谦下不争之德,则所到之处都是一片祥和欢乐的气氛,故曰政善治;事善能者,谓我们一切所作之事皆应合于正理,不做一切违法不正之事,故曰事善能;动善时者,谓我们要对善恶随时进行取舍,时时检查我们的身口意,随时修正我们所犯的错误,故曰动善时。此七善合言之,即是老子所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之义。不争之德如此,则无人怨,无鬼责,是故《道德经》云:“夫惟不争,故无尤。”
       12.
真正的自他相换,其实就是苦乐的交换,也就是用自己所发的愿力和所修的念力将众生所受之苦直接拔到自己身上代受,同时又将自己所修下的法喜之乐和所积下的福德智慧直接给予到众生身心之中使其享受。
       13. 在佛法中,佛弟子对父母,对兄弟姐妹,对夫妻,对子女,对亲友,要的不是执著的爱,而是看破放下的慈悲;慈悲之中是没有爱的,没有对父母的爱,没有对兄弟姐妹的爱,没有对妻子的爱,没有对丈夫的爱,没有对子女的爱,没有对亲友的爱,没有对一切的爱。在彻底对爱看破放下之后,再对一切众生生起平等无二的慈悲之心,并去救度一切可以救度的父母众生。
       14. 我国古今最佳优雅佛法文语,非是文言白话之体,而是具足无量之义梵化汉体文语。例如:心经,金刚经,阿弥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