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思瑶 图片:公务招待疯狂,板子该落何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06:48
2011年01月20日 08:28:09  来源: 南方日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去年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这一结果引得民众纷纷嗤之以鼻:如果连领导干部都是弱势群体,那我们平头老百姓该怎么办?殊不知,时下公务接待事实上已成为基层干部的“重要工作”之一,一些有旅游资源的乡镇,基层干部每年150天忙于接待。一些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直言:“如果不陪吃陪喝,工作不会这么辛苦。”可以说,大大小小的检查考查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其实,国家对“公务招待”的限制十分严格,但林林总总的规范和约束往往敌不过“潜规则”。但如果把制造“潜规则”的板子都打在基层干部身上,显然很有点冤。去年夏天,一则山西平遥古城因公务接待不堪重负的消息引起舆论热议。平遥古城自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公务接待更令当地不堪重负,最多的时候,一年公务接待近10万人次,仅门票一项就减少收入1200多万元。这使本身就不宽裕的当地财政更加捉襟见肘,甚至连古城保护经费都筹措不了。平遥古城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一句“来的都是客,一个都惹不起”,将基层干部对接待工作的精神压力表露无遗。“酒量就是能量,酒风就是作风”成为不少基层干部的工作信条,更在实际工作中演变成现实。基层干部其实同时身扮多角:既是这种风气的受害者,又无奈地成为助长者,有时更是受益者——— 这种利益纠结局面的形成,让公务接待在喊打声中持续疯狂。
接待工作的成败几乎决定着基层工作的兴衰,这种“潜规则”形成强大的磁场,身处其中的人概莫能外地围绕着它旋转。打破这种不正的气场,要依赖基层自己独善其身显然是奢望。曾经也有地方试图以一己之力打破“潜规则”——— 四川巴中市白庙乡把迎来送往者的名单公布出来,但结果却是乡政府就当地水、电、路等问题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没了回音。公务接待之所以疯狂,原因在于官员、地方政府的评价体系过于“唯上”。接待做不好,检查、考核可能就通不过,上面管事的“婆婆”太多,即便工作再出色,百姓再满意,在接待这事上阴沟翻船,就什么都黄了。另一方面也与现行行政审批制度息息相关,对投资审批的较大自由度决定了资金、资源投入的随意性。哪个地方的接待工作做得好,其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成功率就高,上级的了解就更深入,获得支持的力度就更大,经济发展也就较快。“既怕来人,更怕人不来”,更是基层干部的真实生活写照,当一个地方的发展过多受到条条块块行政权力掣肘时,它必然需要用“讨好”这些权力的方式,为地方发展打开通道。
搜索更多潜规则 基层干部 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