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弹丝的英文:王瑞:批评的尴尬 - 综合评论 - 评论频道 - 艺术国际 - Artintern.ne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31:48
王瑞:批评的尴尬2008年12月16日 12:07:00    作者:王瑞   来源:艺术国际 字号:【大 中 小】

  摄影批评(中性叫法是"摄影评论",笼统叫法为"摄影理论")在中国摄影界,一直是个"千呼万唤难出来"的老大难问题。也许,中国的摄影批评在场面上惯以"摄影评论"为说法,是在下意识地回避"批评"一词国情特色的贬义不祥之兆吧。而摄影批评或就称"摄影评论",究竟为何物?这一常识概念的事物实质,若非刻意被阉割,那么中国摄影界一贯的批评难为实况,其潜在的文化病理又何在呢?

  孙京涛对姜健作品的批评文章《尴尬的〈主人〉》,无论观点如何,在摄影界引出的反馈信息,竟然首先是肯定该文敢于指名道姓的批评做法。闻之,不禁令我徒生悲情。关于批评文章要指名道姓的问题,我已有发表和发表不了的数则文章屡次谈及,而每次触及此问题,便深觉挣扎着去费力论证一项常识的无奈与徒劳。

  在我看来,表扬某篇摄影批评文章能够明确指名道姓,犹如表扬某售货员不打骂顾客,或某领导坐公家专车遇到急病人时肯于搭助。对此类"正面现象"的表彰所反射的内情,其实是因为负面现象业已泛滥成灾所致。常识往往便是如此沦丧的,而重建常识的工作,实为从负值向正值拨乱反正的努力。中国摄影批评如今在指名道姓的基本指标上,尚且游移不定,其批评作用的实质程度与意味,又如何置评论道呢?不言自明,倘若从常识来判断,摄影批评问题的积重难返,病入膏肓已昭然若揭,这已非尴尬不尴尬的问题了吧?!

  惯于作时尚谈的摄影理论家们,是否有必要就摄影批评的规范做些文章呢?就中国摄影界而言,批评究竟为何物,似乎还要从ABC谈起。比照那些长篇大论的"摄影理论"文章,如此懵懂迷茫的摄影批评现状,岂有不尴尬之理?

  暗地里指名道姓的摄影批评(不包括铁定指名道姓的借评论之名、行捧场之实的大块"摄影评论"),与其称之为有意义的批评,倒不如说是"有意味的闲言"。而闲言冷语,背后议论,则是摄影社会大行其道的地下批评之滥觞,乃"具有中国特色的摄影批评"现象。如此特色,也颇具中国社会人情世故的积习。

  就文化意义而言,吹捧为害之"捧杀",受者即使明知是"糖衣炮弹",也照吃如饴。在现代化的商业社会,这又美其名曰"包装"。为促销目的的包装犹不为够,何况涉嫌拆包的批评作用呢。这方面,绝顶聪明的国人,掂得出孰轻孰重,断不含糊。此乃摄影批评之难为处,有目共睹,不足为怪。怪的倒反是有人敢于指名道姓进行正常的批评了。

  敢于指名道姓的批评,其实做到的只是批评的勇气一项而已。而要做优秀的摄影批评,并非有勇气就行了,还需要眼光和判断力等等。一个对摄影批评尚且要以是否指名道姓来评价的摄影社会,实在是可叹到了有口难言的尴尬境地。还是坚持不懈地大声疾?"摄影批评"的口号,来时不时地装潢装潢门面聊以自慰吧。

  或者干脆通过常识,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