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电影刘亦菲:没有本山就没有春晚”是谁的悲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59:23
没有本山就没有春晚”是谁的悲哀花随月转阴晴收录于   新浪微博 

         1月17日《广州日报》报道,因为同时肩负多台春晚的演出任务,本山大叔扛不住病倒了。昨天快报对这件事情评论说,赵本山“同时肩负多台春晚的演出任务”,就目前的信息来说,至少是“七台”,而这意味着什么呢?“本山大叔扛不住病倒了”只是其一,其二就是中国亿万观众在一个时段里集中消费一个娱乐达人。这种现象就是对赵本山的一种过度“消费”罢了。

         快报的这篇评论引用了我去年曾经引用过的一个材料。赵本山在美国演出时,纽约作家毕汝谐的评价是:赵本山其人其节目内容庸俗,却能够创造天文数字的票房价值,成为春节晚会的台柱,十几年如一日。究其原因,赵本山是今日中国转型时期文化彷徨的产物!作者认为,赵本山“同时肩负多台春晚的演出任务”是一种恶性循环,表明大众文化还未摆脱对低端趣味的依赖。

        好像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也谈过这个话题。今天再谈这个话题之前我还是先再强调一下,我是一个俗人,喜欢俗文化,也和全国人民一样喜欢本山大叔。去年去沈阳的时候还专程去他的“刘老根大舞台”买票捧场,虽然票价确实有点贵,但是我还是觉得值。我个人甚至觉得,把刘老根大舞台的日常演出原封不动地搬上除夕的央视春晚就很不错,保证让十三亿中国老百姓笑一晚上。对于快报这个话题我是这样想的。如果你说“赵本山病倒了,全国人民年就过不好了”,估计很少有人会赞同,可是在有些人却这样认为:全国人民过年不能没有春晚,春晚不能没有赵本山。按照这样逻辑就很容易得出“全国人民过年不能没有赵本山”的结论。

        全国人民喜欢赵本山的小品没什么不对,赵本山的小品成为那台“国家仪式”般是晚会上全国人民“唯一的期待”不是赵本山有问题,而是那台晚会有问题,连春晚的导演们自己都承认“赵本山的小品成功了,春晚就成功一半了”。这句话在我听来是捧了本山大叔,羞辱了这台晚会。十几年中国老百姓年年除夕期待赵本山的小品不仅仅说明本山大叔魅力不减,是不是也说明那台晚会的导演们没有进步呢?他们可以不计成本的大把花钱,可以调动几乎所有的资源,却在十几年时间里无法打造出一个能超过赵本山的小品的节目。这还不说明问题吗?

        再者说,赵本山的小品的确是俗,但是中国老百姓就好这一口也没什么问题吧?问题是那台晚会的主办方把这种俗文化不自觉地捧到了不恰当的位置,并且经常跟他们自己的春晚之外的其他俗文化过不去,“我可以俗,你们不可以”,我觉得这恐怕就有问题了。前不久《人民日报》刊登文章说,没有葛优,就没有贺岁片是当下中国电影的悲哀。那么“没有赵本山就没有春晚”是谁的悲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