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武林官网:马英九想去祖父坟地前悼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28:45

衡山县开云镇紫金社区7组(原衡山县义安镇明德里)一处已属危房本拟拆除的清代古建筑——罗家大院,经多方调查、走访后被证实为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的故居。
马英九17日晚到台湾宜兰传艺中心与大专学生座谈,畅谈过去的求学经验,有大陆学生问他,“如果有机会到大陆,最想去哪里?”马英九答说,“想去祖父坟前悼念”。


  据台湾《自由时报》报道,由新台湾人文教基金会主办的大专院校民主研习营,17日晚办理演讲会,邀请马英九担任主讲人,会场不开放媒体采访,活动结束后,马英九赠送学员红包袋当礼物。


  学员陈冠妤转述说,马英九谈起求学历程,台大毕业后赴美留学,学成返国担任台“总统府”翻译,蒋经国的治国理念,对他影响很大。


  马英九讲完后,开放大学生发问。学生从两岸政策、陆生来台规定问到宪政结构,问题五花八门。其中一名大陆学生问马英九,若有机会想去大陆哪个城市?在场人士见到马英九稍作停顿,接着回答说,“想去看看祖父墓地”。有学员认为,马英九真情流露,对那幕场景印象深刻。


1924年秋,马鹤凌的父亲马立安先生和母亲向氏太夫人为避匪患,举家搬迁到衡山县城郊明德里三角坪一带居住。1927年11月30日,马鹤凌的父亲马立安先生因病在罗家大屋逝世,享寿60岁,遗体用船从衡山湘江的码头运回马家堰,安葬在湘潭县茶恩寺双阳村的一片农田之中。此时,马鹤凌年方7岁。此后,马鹤凌及弟弟延龄、妹妹云英跟随母亲向氏艰难求生,备受艰辛。母亲向氏为把鹤凌抚养成有用之材,让鹤凌在县城模范小学,即晨曦小学(今衡山县实验小学)读书,至1935年12月考入岳云中学初中四十五班学习。1937年12月又考入岳云中学高中二十三班学习。1940年12月考入国民党中央政治大学法政系学习。在从学龄前4岁(1924年)至高中毕业(1940年),共计长达16年的时间里,马鹤凌一直生活在衡山。虽然其中有6年是在岳云中学求学,但此时的岳云中学于1935年开始在南岳办分校,1938年校本部又从长沙迁至南岳,而马鹤凌正是在分校开始初中学习的,所以,这段时间,马鹤凌始终没有离开衡山这块土地。


  16年中,马鹤凌在罗家大屋住了3年多时间,此后,又曾租住明德里三角坪附近的宋家祠堂、肖家祠堂,还曾在城西白石巷居住过。可惜这些地方的旧址都因年代久远而毁掉,而且由于一些老人早已作古,也就无法了解在此居住的具体情况了。一生与衡山结下了不解之缘的马鹤凌,在衡山度过了自己难忘的青少年时代,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是衡山这块土地哺育着他成长,并在他的传奇人生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产生了重要作用。这也正是马鹤凌把自己及一家人的籍贯定在衡山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罗家大院的拆除工作已经停止,正在等待相关部门作出处置决策。马英九父亲马鹤凌马鹤凌,1920年11月-2005年11月1日,祖籍湖南衡山(今湖南湘潭县白石铺乡马家堰潭口村)。上世纪30年代,在南岳衡山脚下的湖南岳云中学就读6年。后考入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早年曾当过蒋介石的侍卫官,后来在蒋经国的“救国团”任职。他早年曾任蒋介石侍卫官。后任国民党中央考核纪律委员会副主任等职。退休后创办了“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他反对陈水扁的“公投”和“台独”,表达了大多数老一代国民党元老的心声:反对台独,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年轻时的马鹤凌与马英九外形极其相似马鹤凌在湖南私立岳云中学从初中到高中肄业,一共6年,在校时曾深受校体育主任杨一南老师的教诲,一年之后,在长沙市一次比赛中获得800米田径赛第2名;两年后,成为湖南参加全国运动会的成绩最好的10000米长跑选手;三年之后,在母校校庆运动会的一天之内,又获400米、800米、1500米和10000米4项第一。五年和七年之后,再在湖南全省运动会和“政大”运动会中获得4个第一。当时,湖南出席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选手,多数都是岳云中学的学生,而赢得“北有南开,南有岳云”的美誉。自此以后,马鹤凌养成了持续不断的晨跑习惯,几十年都是如此,到了晚年仍然爱好体育运动。他对体育的爱好,也深深地影响着家人。儿子马英九小时候,父亲马鹤凌每天早晨带着儿子跑步。结果,马英九也拥有了一副强健的体格,成为了以晨跑作为日常健身运动的杰出政务官员。马鹤凌为纪念老师教导有方,不忘师恩,曾分期捐赠1万美金给湖南省岳云中学设立一南体育奖学基金。并亲自撰写了《岳云中学一南体育奖金缘起》一文,表达他对岳云母校和杨一南恩师的感谢之心。并希望母校发扬光大重视体育的精神,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促进国家建设,早日实现中国富强统一和世界永久和平的理想。
  马鹤凌原偏向数理化,决心学工科。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了孙中山理论体系专著,于是改变了他的一生,对政治有了浓厚的兴趣。马鹤凌在政治大学第11期法政系毕业,他为人精勤奋进,刚直不阿,善于演讲,口若悬河。他又是一位诗人,喜爱撰写旧体诗词联语。他早年曾任蒋介石侍卫官。1948年到台湾,曾任国民党阴明山党部书记,国民党台北市党部第2组、第3组组长,国民党公路党部设计委员,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秘书,国民党知识青年党部书记长,台湾当局“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第四组主任等职位。1981年5月至1986年4月任国民党台北市党部副主任委员。1986年任国民党中央考核纪律委员会副主任。在台湾政界任职40余年,于1992年退休。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组织“中华四海同心会”,并担任主任委员。马鹤凌1948年阔别家乡,旅居台湾。他虽人在台湾,但仍然思念着家乡,挂念着亲人,总想有一天回到故乡再见到亲人,亲自为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祭扫陵墓,以表达其孝顺之心。1974年前后,马鹤凌就嘱托女儿马以南从美国给外甥刘肇礼写信,询问家乡和亲人的情况。刘肇礼收到他们的来信后,欣喜万分,随即将家乡的变化和亲人们的情况,详细地写信告诉了舅父马鹤凌,同时也把自己在乡间村野行医的事作了说明。此后,刘肇礼还陆续给舅父马鹤凌寄去了一些工作照片和生活照片。1989年,台湾电影导演凌峰来大陆摄制“八千里路云和月”影片,该片中摄有马鹤凌外甥刘肇礼从医的状况和家人的生活片段以及家乡的田园风光。马鹤凌在荧屏上看到这些情况以后,激动万分,甚至于在那段时间里一连看了37次。特别给外甥刘肇礼写了一封信,还随即写下一首诗,将诗随信寄去。诗中曰:“割别家园四十年,乍观录影七情煎,孤儿卓立谁呵护,节妇余生孰爱怜。庐墓已为衰草蚀,江乡犹共古槐眠。临安未许歌归去,老泪纵横感万千。”其中“庐墓已为衰草蚀”一句,指其父亲马立安的墓地,四十多年未去祭扫了。他还在信中说:“己已岁末,得家园录影,目观礼儿劫后儒医生涯,云妹苦节四十年,仍能步行扫墓,慰甚!唯多年怀念之故居,已仅存基石数方。先严之墓园,亦有墓无园矣!至见云妹频抚孤立江干之古槐,不禁大恸,缀此以志此生憾事。”


  1991年9月28日,马鹤凌的外甥刘肇礼和母亲马云英赴台探亲。当飞机平稳地停在台湾桃 园机场时,马鹤凌早已在那儿等候。一见到妹妹马云英,马鹤凌便一下握住她的手,痛哭失声,久久不能自抑。


  马鹤凌多次对妹妹和外甥讲,他如能回到家乡去,一定要对湖南的乡土建设,文化经济方面的建设作些调查了解。并相信海外华人回归故乡促进家乡地方建设,达到中国富强统一,应该是大有可为的。年轻时马鹤凌与年幼的马英九 1995年5月19日,马鹤凌一行16人由台北飞香港转飞南京。这是他离开大陆40多年后,第一次回到大陆。他由重庆回到湖南长沙,受到省、市领导的热烈欢迎。在欢宴上省政府秘书长代表省政府赠给马鹤凌一幅由名画师绘制的“张家界风光山水画”,盛意感人。回到台湾后,马鹤凌撰写了:“剑岫云烟游子梦;板桥松石故园心。”对联配于画幅的两侧,悬之中堂,以慰乡思。


  马鹤凌特别重视家教。先祖马援的家训名作《万里还书诫兄子》,被历代马氏宗族族人铭记在心,并作为家教的典范,马鹤凌也不例外,他作青年辅导工作30余年,认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一生影响最大、最深,负有“奠基”与“主导”的责任。马鹤凌以“孝、友、贤、良和确立人生理想”为准则,提出了以“认清环境、了解自我、慎选目标、力行计划”四句话为纲目来训导子女。


  马鹤凌有一子四女,儿子马英九,女儿马以南、马乃西、马冰如和马莉君。子女们留学美国多年,都恪守家规,以孝友贤良互勉。子女们也都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也都非常重视对后代的中文教育,他们以中华儿女享有的中华文化为荣。女儿们曾一直担任中文学校的义务教师。  马鹤凌曾任“台湾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主席,“中国三民主义协进会理事长”,台湾马氏宗亲总会总会长。他十分关注和支持中国的统一,他常以江泽民的老师顾毓琇赠给他的对联“和平统一兴中华,天下为公进大同”自勉。他表示要在有生之年,于“诚正修齐”之余,仍要为“治平”志业尽一份心力。他认为只有两岸统一起来,才能更加富强。只有为自己的家园创造财富,才最有意义,心中才充实。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马鹤凌不顾年老,近年来奔忙于大洋彼岸,赴各地演讲数十场,联络华人中的专家学者。早在1993年7月,在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成立大会上,马鹤凌就被推选为理事长。1998年,他获悉大陆遭受到严重水灾的消息后,立即召集身边的至亲好友,捐赠了新台币100万元给湖南省,以表深切的慰问。


  2004年3月初,台湾举行大选前夕,马鹤凌电告在湘潭的家属:为了反对陈水扁的“公投”和“台独”,他已在月初向全台湾岛的马姓族人发出了呼吁信,号召所有的马姓同胞联合起来,投好关键的一票,选举出有利于台湾和平与稳定的领导人,此举得到了马姓人士的大力响应与支持。他所做出的努力,表达了大多数老一代国民党元老的心声:反对台独,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2004年8月,第三届世界华人马氏宗亲恳亲大会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率团参加大会的马鹤凌老先生知道汉人马氏祖源地在河北省邯郸时,马上表态,他要组团到马氏祖源地河北省邯郸寻根祭祖。在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汤锦程、马善田、蔺朝国等有关人士努力下,2005年清明节前后,马鹤凌老先生梦想成真。此举,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2005年11月1日,马鹤凌老先生病逝,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