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轮组:高中高二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17:05

四、《不等式》
解不等式的途径,利用函数的性质。对指无理不等式,化为有理不等式。
高次向着低次代,步步转化要等价。数形之间互转化,帮助解答作用大。
证不等式的方法,实数性质威力大。求差与0比大小,作商和1争高下。
直接困难分析好,思路清晰综合法。非负常用基本式,正面难则反证法。
还有重要不等式,以及数学归纳法。图形函数来帮助,画图建模构造法。
五、《立体几何》
点线面三位一体,柱锥台球为代表。距离都从点出发,角度皆为线线成。
垂直平行是重点,证明须弄清概念。线线线面和面面、三对之间循环现。
方程思想整体求,化归意识动割补。计算之前须证明,画好移出的图形。
立体几何辅助线,常用垂线和平面。射影概念很重要,对于解题最关键。
异面直线二面角,体积射影公式活。公理性质三垂线,解决问题一大片。
六、《平面解析几何》
有向线段直线圆,椭圆双曲抛物线,参数方程极坐标,数形结合称典范。
笛卡尔的观点对,点和有序实数对,两者—一来对应,开创几何新途径。
两种思想相辉映,化归思想打前阵;都说待定系数法,实为方程组思想。
三种类型集大成,画出曲线求方程,给了方程作曲线,曲线位置关系判。
四件工具是法宝,坐标思想参数好;平面几何不能丢,旋转变换复数求。
解析几何是几何,得意忘形学不活。图形直观数入微,数学本是数形学
七、《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加法乘法两原理,贯穿始终的法则。与序无关是组合,要求有序是排列。
两个公式两性质,两种思想和方法。归纳出排列组合,应用问题须转化。
排列组合在一起,先选后排是常理。特殊元素和位置,首先注意多考虑。
不重不漏多思考,捆绑插空是技巧。排列组合恒等式,定义证明建模试。
关于二项式定理,中国杨辉三角形。两条性质两公式,函数赋值变换式。
八、《复数》
虚数单位i一出,数集扩大到复数。一个复数一对数,横纵坐标实虚部。
对应复平面上点,原点与它连成箭。箭杆与X轴正向,所成便是辐角度。
箭杆的长即是模,常将数形来结合。代数几何三角式,相互转化试一试。
代数运算的实质,有i多项式运算。i的正整数次慕,四个数值周期现。
一些重要的结论,熟记巧用得结果。虚实互化本领大,复数相等来转化。
利用方程思想解,注意整体代换术。几何运算图上看,加法平行四边形,
减法三角法则判;乘法除法的运算,逆向顺向做旋转,伸缩全年模长短。
三角形式的运算,须将辐角和模辨。利用棣莫弗公式,乘方开方极方便。
辐角运算很奇特,和差是由积商得。四条性质离不得,相等和模与共轭,
两个不会为实数,比较大小要不得。复数实数很密切,须注意本质区别。

一、不等式的性质
1.两个实数a与b之间的大小关系
2.不等式的性质
(4) (乘法单调性)
3.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
(2)如果a>0,那么
(3)|a?b|=|a|?|b|.
(5)|a|-|b|≤|a±b|≤|a|+|b|.
(6)|a1+a2+……+an|≤|a1|+|a2|+……+|an|.
二、不等式的证明
1.不等式证明的依据
(2)不等式的性质(略)
(3)重要不等式:①|a|≥0;a2≥0;(a-b)2≥0(a、b∈R)
②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1)比较法:要证明a>b(a<b),只要证明a-b>0(a-b<0),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比较法.
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
(2)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和已证明过的不等式,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综合法.
(3)分析法:从欲证的不等式出发,逐步分析使这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所需条件已判断为正确时,从而断定原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证明不等式除以上三种基本方法外,还有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三、解不等式
1.解不等式问题的分类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3)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等式.
①解一元高次不等式;
②解分式不等式;
③解无理不等式;
④解指数不等式;
⑤解对数不等式;
⑥解带绝对值的不等式;
⑦解不等式组.
2.解不等式时应特别注意下列几点:
(1)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正确应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增、减性.
(3)注意代数式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3.不等式的同解性
(5)|f(x)|<g(x)与-g(x)<f(x)<g(x)同解.(g(x)>0)
(6)|f(x)|>g(x)①与f(x)>g(x)或f(x)<-g(x)(其中g(x)≥0)同解;②与g(x)<0同解.
(9)当a>1时,af(x)>ag(x)与f(x)>g(x)同解,当0<a<1时,af(x)>ag(x)与f(x)<g(x)同

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直角三角形ABC中,
角A的正弦值就等于角A的对边比斜边,
余弦等于角A的邻边比斜边
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
·[1]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三角和的三角函数: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
·辅助角公式:
A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
sint=B/(A2+B2)^(1/2)
cost=A/(A2+B2)^(1/2)
tant=B/A
Asinα-Bcosα=(A2+B2)^(1/2)cos(α-t),tant=A/B
·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2/(tanα+cot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三倍角公式:
sin(3α)=3sinα-4sin3(α)=4sinα·sin(60+α)sin(60-α)
cos(3α)=4cos3(α)-3cosα=4cosα·cos(60+α)cos(60-α)
tan(3α)=tan a · tan(π/3+a)· tan(π/3-a)
·半角公式:
sin(α/2)=±√((1-cosα)/2)
cos(α/2)=±√((1+cosα)/2)
tan(α/2)=±√((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sinα
·降幂公式
sin2(α)=(1-cos(2α))/2=versin(2α)/2
cos2(α)=(1+cos(2α))/2=covers(2α)/2
tan2(α)=(1-cos(2α))/(1+cos(2α))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
·积化和差公式:
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和差化积公式: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推导公式
tanα+cotα=2/sin2α
tanα-cotα=-2cot2α
1+cos2α=2cos2α
1-cos2α=2sin2α
1+sinα=(sinα/2+cosα/2)2
·其他: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cosx+cos2x+...+cosnx= [sin(n+1)x+sinnx-sinx]/2sinx
证明:
左边=2sinx(cosx+cos2x+...+cosnx)/2sinx
=[sin2x-0+sin3x-sinx+sin4x-sin2x+...+ sinnx-sin(n-2)x+sin(n+1)x-sin(n-1)x]/2sinx (积化和差)
=[sin(n+1)x+sinnx-sinx]/2sinx=右边
等式得证
sinx+sin2x+...+sinnx= - [cos(n+1)x+cosnx-cosx-1]/2sinx
证明:
左边=-2sinx[sinx+sin2x+...+sinnx]/(-2sinx)
=[cos2x-cos0+cos3x-cosx+...+cosnx-cos(n-2)x+cos(n+1)x-cos(n-1)x]/(-2sinx)
=- [cos(n+1)x+cosnx-cosx-1]/2sinx=右边
等式得证
[编辑本段]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对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中,如三角形ABC,总有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证明:
已知(A+B)=(π-C)
所以tan(A+B)=tan(π-C)
则(tanA+tanB)/(1-tanAtanB)=(tanπ-tanC)/(1+tanπtanC)
整理可得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类似地,我们同样也可以求证:当α+β+γ=nπ(n∈Z)时,总有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
设a=(x,y),b=(x',y')。
1、向量的加法
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AB+BC=AC。
a+b=(x+x',y+y')。
a+0=0+a=a。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2、向量的减法
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b,b=-a,a+b=0. 0的反向量为0
AB-AC=CB. 即“共同起点,指向被减”
a=(x,y) b=(x',y') 则 a-b=(x-x',y-y').
4、数乘向量
实数λ和向量a的乘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且∣λa∣=∣λ∣·∣a∣。
当λ>0时,λa与a同方向;
当λ<0时,λa与a反方向;
当λ=0时,λa=0,方向任意。
当a=0时,对于任意实数λ,都有λa=0。
注:按定义知,如果λa=0,那么λ=0或a=0。
实数λ叫做向量a的系数,乘数向量λa的几何意义就是将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伸长或压缩。
当∣λ∣>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λ>0)或反方向(λ<0)上伸长为原来的∣λ∣倍;
当∣λ∣<1时,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在原方向(λ>0)或反方向(λ<0)上缩短为原来的∣λ∣倍。
数与向量的乘法满足下面的运算律
结合律:(λa)·b=λ(a·b)=(a·λb)。
向量对于数的分配律(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
数对于向量的分配律(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
数乘向量的消去律:① 如果实数λ≠0且λa=λb,那么a=b。② 如果a≠0且λa=μa,那么λ=μ。
3、向量的的数量积
定义: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记为〈a,b〉,且〈a,b〉∈[0,π]。
定义: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内积、点积)是一个数量,记作a·b。若a、b不共线,则a·b=|a|·|b|·cos〈a,b〉;若a、b共线,则a·b=+-∣a∣∣b∣。
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a·b=x·x'+y·y'。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率
a·b=b·a(交换率);
(a+b)·c=a·c+b·c(分配率);
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a·a=|a|的平方。
a⊥b 〈=〉a·b=0。
|a·b|≤|a|·|b|。
向量的数量积与实数运算的主要不同点
1、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即:(a·b)·c≠a·(b·c);例如:(a·b)^2≠a^2·b^2。
2、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消去律,即:由 a·b=a·c (a≠0),推不出 b=c。
3、|a·b|≠|a|·|b|
4、由 |a|=|b| ,推不出 a=b或a=-b。
4、向量的向量积
定义:两个向量a和b的向量积(外积、叉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b。若a、b不共线,则a×b的模是:∣a×b∣=|a|·|b|·sin〈a,b〉;a×b的方向是:垂直于a和b,且a、b和a×b按这个次序构成右手系。若a、b共线,则a×b=0。
向量的向量积性质:
∣a×b∣是以a和b为边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a×a=0。
a‖b〈=〉a×b=0。
向量的向量积运算律
a×b=-b×a;
(λa)×b=λ(a×b)=a×(λb);
(a+b)×c=a×c+b×c.
注:向量没有除法,“向量AB/向量CD”是没有意义的。
向量的三角形不等式
1、∣∣a∣-∣b∣∣≤∣a+b∣≤∣a∣+∣b∣;
① 当且仅当a、b反向时,左边取等号;
② 当且仅当a、b同向时,右边取等号。
2、∣∣a∣-∣b∣∣≤∣a-b∣≤∣a∣+∣b∣。
① 当且仅当a、b同向时,左边取等号;
② 当且仅当a、b反向时,右边取等号。
定比分点
定比分点公式(向量P1P=λ·向量PP2)
设P1、P2是直线上的两点,P是l上不同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 λ,使 向量P1P=λ·向量PP2,λ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
若P1(x1,y1),P2(x2,y2),P(x,y),则有
OP=(OP1+λOP2)(1+λ);(定比分点向量公式)
x=(x1+λx2)/(1+λ),
y=(y1+λy2)/(1+λ)。(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我们把上面的式子叫做有向线段P1P2的定比分点公式
三点共线定理
若OC=λOA +μOB ,且λ+μ=1 ,则A、B、C三点共线
三角形重心判断式
在△ABC中,若GA +GB +GC=0 ,则G为△ABC的重心
[编辑本段]向量共线的重要条件
若b≠0,则a//b的重要条件是存在唯一实数λ,使a=λb。
a//b的重要条件是 xy'-x'y=0。
零向量0平行于任何向量。
[编辑本段]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a⊥b的充要条件是 a·b=0。
a⊥b的充要条件是 xx'+yy'=0。
零向量0垂直于任何向量.
还有注意一点,不要把点写成叉
圆锥曲线里的弦长公式
d=根号(1+k^2)|x1-x2|=根号(1+k^2)根号[(x1+x2)^2-4x1x2]=根号[(x1-x2)^2+(y1-y2)^2]
圆里相交直线所构成的弦长m,与圆的半径r,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的关系为
(m/2)^2+d^2=r^2
直线
A1x+B1y+C1=0
A2x+B2y+C2=0
平行的充要条件是A1B2+A2B1=0且B1C2+B2C1不等于0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d=|Ax0+By0+C|/根号(A^2+B^2)
若平行
则d=|c2-c1|/根号(A^2+B^2)
A和B上下两个式子必须相等

高二数学上学期期中复习纲要
*****不等式部分
一、知识:
1.  不等式的性质.   (公式的等价性、公式的附加条件)
2.  不等式证明:( 比较法 、分析法、重要不等式,换元法、对称代换、平均值代换、判别式、构造函数法、放缩法、反证法,构造图形法)
3.  不等式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 (三个二次问题) 标根法、图解法、含参数讨论
4.  不等式应用:建立等式或不等式模型,解不等式,求最值。
恒成立的问题(分离参数、上下界比较、分类讨论、数形结合)
二、重要数学方法:
1.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2.分类讨论的思想、3.等价转化思想、  4.数形结合思想  5.构建模型思想〕
*****直线和圆的方程部分:
一、    知识;
直线重要概念:(倾斜角、斜率、范围)
1.  直线的5种形式的方程(适用条件)  ( 6.参数方程)
2.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①关于判定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重要条件)
②关于角的公式(倾斜角、线到线的角、夹角、公式、K顺序)
③关于距离的公式(点—点、点---线;  线-----线)
④关于线系方程(垂直直线、平行直线的设法;过交点系方程;圆系方程;曲线系方程)
⑤过定点问题(分离参数、任意性问题)
⑥关于对称的问题(入反射)
⑦求最值问题(几何法、函数法、不等式)
⑧线性规划问题(最优解的探求)
3.         曲线方程
①点的轨迹的求法:  直接法、几何法、转代法、参数法、交轨法
求轨迹的一般步骤(建、设、列、化、验)
(纯粹性、完备性)
②由方程讨论曲线的性质(截距、对称性、范围、图形----)
③求两曲线的交点、  弦长公式(几何法d  r 表示、代数法 △--0)
4. 圆的方程问题:
普通方程、一般方程、参数方程(待定系数法、注意选择适当的设法)
5.  位置关系问题:
①点圆位置关系: 比较|po|--r:点---方程
②线圆位置关系: 代数方法、 几何方法
③圆圆位置关系: 相关几何条件的坐标化
5.         切线问题
①过已知圆上一点的切线的求法
②过已知圆外一点的切线的求法,过切点的直线的方程的求法
③两圆的内、外公切线的求法
④切线长公式
⑤圆的内外公切线
二、重要的数学方法;
1.     待定系数法
2.     对称变换法
3.     参数法
4.     特殊化方法
5.     化归思想方法
6.     分类讨论思想
7.     数形结合思想
8.     建模思想方法

一. 选择题:
1.若实数a,b满足0A. ,    B.     C.    D.
2.向量集合M={ },
N={ },则M N=  (       )
A.{(1,-2)}       B.{(-13,-23)}      C.{(-1,1)}     D.{(-23,-13)}
3.已知关于 的方程 有实数解,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
4.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B.[ ]
C.[ ]             D.[ ]
5.已知函数 的反函数的图像关于点( ,4)成中心对称,
则实数的值为(      )
A. 0            B. 2            C. 3             D.4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方程 (为不相等的两个正实数)所确定的平面图形是(       )
A.三角形    B.正方形       C.非正方形的长方形    D. 非正方形的菱形
7.一个等比数列 的首项为 ,它的前11项的几何平均数为,若在前11项中抽出一项后的几何平均数为  ,则抽去的项是(      )
A. 第8项     B.第9项        C. 第10项      D.第11项
8.设F是椭圆的左焦点,P是椭圆上的某一点,椭圆的顶点A,B分别在轴, 轴的正半轴上,且PF 轴,OP∥AB,那么该椭圆的离心率等于(      )
A.          B.        C .              D.
9.已知数列 满足 ( )且 ,其前 项之和为 ,则满足
不等式 的最小整数为(        )
A .5         B. 6         C. 7               D.8
10.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记为a,b,c,(b 1)且 ,都是方程
的根,则⊿ABC是   (        )
A.      是直角三角形,但不是等腰三角形;B.是等腰三角形,但不是直角三角形;
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不是等腰三角形,也不是直角三角形.
二.填空题
11. 不等式1+2 <3 的解集是
12.若方程的三个根成等差数列,则此方程的根为
13. 函数的最小值是
14.一个四元素集S的所有子集的元素和的总和等于2008(空集的元素和认为是0),
则S的元素之和等于
15.若函数 ,则 =
16.已知⊿ABC的各顶点都是整点(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且A(0,0),B(36,15)
则⊿ABC的面积的最小值是
三.解答题:
17.已知  且 .给出下面四个式子:
将它们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给出相应的证明。
18.如图,已知CA=CB=CD,过A,C,D三点的
圆交直线AB于F.
求证:CF为∠DCF的平分线.
19.设是给定的两个圆,两圆不相交,且一个在另一个的外部,由一点P作
圆的切线PT1,PT2,设PT1=PT2,求P点的轨迹.
20.函数 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不包括原点),且满足下列条件:
(i)  ;
(ii)   ( 为正常数);
(iii)当 时,  .
求证:(1)是奇函数.
(2) 是周期函数.
(3) 在(0,4 )上为减函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复数为纯虚数,则
A、   B、  C、   D、
2. 神六航天员由翟志刚、聂海胜等六人组成,每两人为一组,若指定翟志刚、聂海胜两人一定同在一个小组,则这六人的不同分组方法有
A.48种        B.36种            C.6种         D.3种
3. 的展开式中,第3项的二项式系数比第2项的二项式系数大44,则展开式中的常数项是
A.第3项      B.第4项          C.第7项      D.第8项
4. 在10个球中有6个红球和4个白球(各不相同),不放回地依次摸出2个球,在第一次摸出红球的条件下,第2次也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A.3/5     B.2/5     C.1/10        D.5/9
5. 若随机变量η的分布列如下:
0
1
2
3
0.1
0.2
0.2
0.3
0.1
0.1
则当时,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A.x≤2            B.1≤x≤2         C.1<x≤2         D.1<x<2
6命题:“有些有理数是分数,整数是有理数,则整数是分数”结论是错误的,其原因是
(A)大前提错误    (B)小前提错误    (C)推理形式错误   (D)以上都不是
7.已知函数f (x ) = a x 2 +c,且=2 , 则a的值为
A.1                     B.          C.-1              D. 0
8. 已知函数在处的导数为3,则的解析式可能为
A.(x - 1)3+3(x - 1)    B.2(x - 1)2    C.2(x - 1)   D.x -1
9. 已知函数在处的导数为1,则
A.3       B.           C.      D.
10. 函数处的切线方程是
A.     B.
C.   D.
11. .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是
A. 4       B.           C. 3             D.
12. 函数 有
A.极小值-1,极大值1            B. 极小值-2,极大值3
C.极小值-1,极大值3              D. 极小值-2,极大值2

高二数学函数测试题
1、(1) =_____   (2) ___________
(3) log2.56.25+lg +ln + =_____   (4) lg25+lg2lg50+(lg2)2=_____
(5)若 ,则x=______    (6)若 ,则y=_______
(7)若 ,则 等于___________
2、若f(x)的定义域为[-1,4],则函数f(x+2)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
3、函数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
4.已知lg2=a,lg3=b, 等于___________
5、若 ,则 ___________
6、若 =-2x,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7、若a2x= -1,则 等于___________
8、已知 ,那么f(x+1)=
9、满足{1,2} 的集合A的个数是
10、已知集合 ,集合B={x|x11、若 ,求a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
12、方程 在(0,1)内恰有一解,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
13、设函数f(x)对任意x,y满足 ,且 ,则 等于_________
14、某池塘中原有一块浮草,浮草蔓延后的面积y(m2)与时间t(月)之间的函数关系是y=at—1(a>0且a≠1),它的图象如图所示:
①池塘中原有浮草的面积是0.5m2;
②到第7个月浮草的面积一定能超过60m2;
③浮草每月增加的面积都相等;
④若浮草面积达到4m2,16m2,64m2所经过的时间分别为t1,t2,t3,则t1+t2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_
15、已知 ,那么m、n、0、1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
16、已知幂函数y=f(x)的图象过点(2, ),则f(9)=____________。
17、已知018、定义运算 ,   ,例如 ,则函数 的值域为____________。
19、设函数f(x)=ax2+bx+3a+b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它的定义域为[a-1,2a](a、b∈R),求f(x)的值域。
20、求使不等式 成立的 的集合。(其中 且 )
21、给出函数 .
(1)    求函数的定义域;
(2)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22.已知函数
(1)求f(x)的定义域和值域;
(2)讨论f(x)的奇偶性并证明;
(3)判断f(x)在(0,+∞)的单调性并证明。
23、设 ,求函数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4、定义在R上的函数 是奇函数, 是偶函数,且 ,
求: 与 的表达式;
25、已知二次函数 满足 且 .
(1)求 的解析式;
(2)当 时,不等式: 恒成立,求 的范围.
26、已知函数 .
(1)求证:不论 为何实数 总是为增函数;
(2)确定 的值, 使 为奇函数;(3)当 为奇函数时, 求 的值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中学
1、已知集合 , ,则M∩N= (    )高
A.    B.{x|0<x<3}     C.{x|1<x<3}     D.{x|2<x<3}
2、设集合 ,若 ,则 中元素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至少3个
3、已知 , , ,则(    )
A.     B.    C.    D.
4、 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    )
A  30°    B  45°       C  60°    D  120°
5、 函数 的导数是(    )
A.         B.           C.          D.
6、设 为奇函数,对任意 R,均有 ,若 ,则 等于(   )
A.-3      B.3    C.4    D.-4
7、已知随机变量 ,且 , ,则 与 的值分别为 (    )
A.16与0.8        B.20与0.4       C.12与0.6         D.15与0.8
8、已知命题
:函数 在R为增函数,
:函数 在R为减函数,
则在命题 : , : , : 和 : 中,真命题是(   )
A.  ,       B.  ,        C.  ,        D.   ,
9.某市组织一次高三调研考试,考试后统计的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其密度函数
,则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
A.该市这次考试的数学平均成绩为80分
B.分数在120分以上的人数与分数在60分以下的人数相同
C.分数在110分以上的人数与分数在50分以下的人数相同
D.该市这次考试的数学标准差为10
10、函数 的图象经过原点,且它的导函数 的图象是如图所示的一条直线,则 的图象不经过(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1、已知函数 在点 处可导,则  (     )
A.           B.             C.        D.
12、已知函数 若 互不相等,且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命题“ ”的否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由抛物线 ,直线 所围成图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
15、在实数集中定义一种运算“*”,具有性质:  1)a*b=b*a     2)  a*0=a
3)  (a*b)*c=c*(ab)+(a*c)+(b*c)-2c   则函数 的最小值为          .
16、对于函数 ,在使 ≥M恒成立的所有常数M中,我们把M中的最大值称为函数  的“下确界”,则函数 的下确界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12分)
已知函数 对一切 都有
(1)试判断 的奇偶性;(2)若 ,用 表示 .
18、(本小题12分)
已知集合 ,其中a≠1
(1)当a=2时,求A∩B;   (2)求使B A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
19、(本小题12分)已知函数f ( x ) = 。
(Ⅰ)求函数f ( x )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
(Ⅱ)求函数f ( x )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20、(本小题12分) 投掷飞碟的游戏中,飞碟投入红袋记2分,投入蓝袋记1分,未投入袋记0分,经
过多次试验,某生投掷100个飞碟有50个入红袋,25个入蓝袋,其余不能入袋。
(1)记“飞碟投入红袋”,“飞碟投入蓝袋”,“飞碟不入袋”分别记为事件A,B,C,求 ;(2)求该人在4次投掷中恰有三次投入红袋的概率.
(3)求该人两次投掷后得分 的数学期望.
21、(本小题12分)设函数 .
(1)求函数 的单调区间;
(2)若当 时,不等式恒 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作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先写清楚所选题目的题号。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 的角平分线AD的延长线交它的外接圆于点E
(I)证明:
(II)若 的面积 ,求 的大小。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P为半圆C:               ( 为参数, )上的点,点A的坐标为(1,0),
O为坐标原点,点M在射线OP上,线段OM与C的弧 的长度均为 。
(I)以O为极点,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求点M的极坐标;
(II)求直线AM的参数方程。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函数
(Ⅰ)画出函数 的图像
(Ⅱ)若不等式 ≤ 的解集非空,求 的取值范围。
( C )
A. 0    B. 1    C. 2    D. 至少3个
3、已知 , , ,则( D   )
A.     B.    C.    D.
4、 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 B   )
A  30°    B  45°       C  60°    D  120°
5、 函数 的导数是( B   )
A.         B.           C.          D.
6、设 为奇函数,对任意 R,均有 ,若 ,则 等于( A  )
A.-3      B.3    C.4    D.-4
7、已知随机变量 ,且 , ,则 与 的值分别为 ( D   )
A.16与0.8       B.20与0.4       C.12与0.6      D.15与0.8
8、已知命题
:函数 在R为增函数,
:函数 在R为减函数,
则在命题 : , : , : 和 : 中,真命题是( C  )
A.  ,       B.  ,        C.  ,        D.   ,
9.某市组织一次高三调研考试,考试后统计的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其密度函10、函数 的图象经过原点,且它的导函数 的图象是如图所示的一条直线,则 的图象不经过(B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1、已知函数 在点 处可导,则                                            (  D   )
A.           B.             C.        D.
12、已知函数 若 互不相等,且 则 的取值范围是( C  )
A.      B.      C.     D.
解析:  互不相等,不妨设
,显然
所以选C
命题意图:考察数形结合思想,利用图像处理函数与方程问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3、命题“ ”的否定是         .
14、由抛物线 ,直线 所围成图形的面积是____ ______.
15、在实数集中定义一种运算“*”,具有性质:  1)a*b=b*a     2)  a*0=a
3)  (a*b)*c=c*(ab)+(a*c)+(b*c)-2c   则函数 的最小值为    3      .
16、对于函数 ,在使 ≥M恒成立的所有常数M中,我们把M中的最大
奇;-4a
18、已知集合 ,其中a≠1
(1)当a=2时,求A∩B;   (2)求使B A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析:(1)当a=2时,A=(2,7),B=(4,5)
∴A∩B=(4,5)   ????????????????4分
(2)∵B=(2a,a2+1)
当 时,A=(3a+1,2)要使 ,必须 ,此时a=-1; ???6分
当 时, ,使 的a不存在;  ???8分
当 时,A=(2,3a+1)要使
综上可知,使 ,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  ????????????????12分
19、(本小题12分)已知函数f ( x ) = 。
(Ⅰ)求函数f ( x )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
(Ⅱ)求函数f ( x )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况如下表:
x (-∞,0) 0 ( 0 , 1 ) , (1 , 2 ) 2 ( 2 , +∞ )
f′( x ) + 0 – 0 +
………… 9分
所以当x = 0时,函数f ( x )取得极大值为6;当x = 2时,函数f ( x )取得极小值为18。
………… 12分
20. 投掷飞碟的游戏中,飞碟投入红袋记2分,投入蓝袋记1分,未投入袋记0分,经过多次试验,某生投掷100个飞碟有50个入红袋,25个入蓝袋,其余不能入袋。
(1)记“飞碟投入红袋”,“飞碟投入蓝袋”,“飞碟不入袋”分别记为事件A,B,C,求 ;(2)求该人在4次投掷中恰有三次投入红袋的概率. w.w.w..c.o.m
(3)求该人两次投掷后得分 的数学期望.
21、(本小题12分)设函数 .
(1)求函数 的单调区间;
(2)若当 时,不等式恒 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解】(1) ,
令 ,得 ,
∴ 的增区间为 和 ,………3分
令 ,得 ,
∴ ,    ……………………………………………………………11分
∴ .   ………………………………………………………………………12分
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作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先写清楚所选题目的题号。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 的角平分线AD的延长线交它的外接圆于点E
(I)证明:
(II)若 的面积 ,求 的大小。
(Ⅰ)由已知条件,可得
因为 是同弧上的圆周角,所以
故△ABE∽△ADC.                 ……5分
(Ⅱ)因为△ABE∽△ADC,所以 ,即AB?AC=AD?AE.
又S= AB?ACsin ,且S= AD?AE,故AB?ACsin = AD?AE.
则sin =1,又 为三角形内角,所以 =90°.           ……10分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P为半圆C:               ( 为参数, )上的点,点A的坐标为(1,0),
(Ⅱ)M点的直角坐标为( ),A(0,1),故直线AM的参数方程为
(t为参数)               ……10分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项
设函数
(Ⅰ)画出函数 的图像
(Ⅱ)若不等式 ≤ 的解集非空,求a的取值范围。
解:
(Ⅰ)由于 则函数 的图像如图所示。
(Ⅱ)由函数 与函数 的图像可知,当且仅当 或 时,函数 与函数 的图像有交点。故不等式 的解集非空时, 的取值范围为

高中高二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1 高中高二历史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高二生物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高二政治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 高中高一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高二物理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高二政治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全 高中高二历史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 高中高二生物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45465大全 高中高二政治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高二语文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高二历史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高一信息技术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高一语文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高三语文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高二数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高二数学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高中高一信息技术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1 高中高三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 1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 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高二生物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1 高中高二数学上册上学期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