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 门7.59安卓手机版:论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学术组织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4:40:09
一、高校学术组织创新
高校学术组织,是指依据一定的学科内在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开展学术研究、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高校学术组织由学术组织的结构、学术组织的行为和学术组织的文化三个主要因素构成。学科建设过程中的学术组织创新,是指在顺应科学发展规律和学科发展趋势的前提下,以促进学科建设的科学、快速发展为目的,对学术组织结构和行为的再造,对学术组织文化的重塑。对学术组织进行改革和创新,是不断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的根本保障。
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影响学科建设的因素很多,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学术组织结构、学术组织行为、学术组织文化等;外部因素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水平及其发展需要等。在以上诸要素中,学术组织结构、学术组织行为、学术组织文化对学科的发展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科学发展是学科发展的基础,而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必然离不开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组织,人才的汇聚并充分发挥作用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其次,学科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创建高水平的学科体系,必须要有为数众多的高水平学科梯队,而这些学科梯队的各类人才总是汇聚在各种学术组织中的,学术组织开展的科研工作有利于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成长,有利于吸引和汇聚高水平的学术人才。所以,在高校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只有积极推动学术组织创新,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学术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学术权力在高校治教、治学方面的作用,并形成团结、协作的具有极强包容性的学术组织文化,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的学科建设。
二、高校学术组织创新的必要性
我国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的学术组织模式,大都采用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科层制结构模式——校、院、系三者构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形的权力系统,维持着高校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这种科层体制基于精细的专业划分而存在,强调纵向的管理,可以有效保障某一领域科学的纵深发展,在一定历史阶段内,对我国学术的繁荣和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学科的不断涌现,学科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多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已成为当前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学术组织模式制约了学科的横向发展,已经成为学科交叉、融合的桎梏,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1.学术组织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学的学科体系不是若干学科的低层次叠加,也不是若干学科的简单联合,而是由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体系化、系统化的分支学科构成。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按照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从学科内部关系、学科结构等方面来调整、减少制约学科发展的因素,自觉促进学科体系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从而以整体功能作用于学科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推动学科的全面进步。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发展呈现高度分化与高度融合的“两端发展态势”,尤其是学科之间的高度融合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如:化学与生物、生物与医学、管理与医学、物理与化学等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等。在这种学科发展态势下,以科层制结构模式为主导的“校一系一室”三级管理模式、“校一院一系一室”四级管理模式,或是小而分散的科研模式,都将人为割裂学科之间的联系,制约学科的横向发展。
2.学术组织行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高校主要依据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进行内部管理。作为高校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术组织要受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双重约束。依据行政权力进行管理,是指依据行政职位和职能进行权力分配,以权力阶层制定的规则作为管理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整个组织系统以服从上级命令为最高控制原则,构成学校内部严格的层级系统,突出表现为科层制管理结构。行政权力采用自上而下的行动路线,一般能确保组织的工作效率。但是,在高等教育范畴内,过多的强调行政权力层级制往往制约学术和学科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造成交叉学科建设协调性不够,引起学校与学院之间、学院与学院之间的矛盾冲突,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
依据学术权力进行管理,是指依据在学术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进行权力分配,以学术权威为主的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作为管理的原则,学术权力更多地关注和重视学术和学科的成长与发展问题。单纯依靠学术权力进行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术权力一般产生于学术研究者之中,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知识的传承和创新,并且以自由研究为主,往往没有过多的精力进行学术前瞻性研究,带有一定的分散性、局限性。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主要依靠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进行内部管理,并且主要以行政权力为主,无论在学校层面、学院层面、系层面上,都是以行政权力为主导进行任务分配,这种状况不利基层学术组织的发展,进而将影响学科的内涵式发展。从根本任务上采说,学术组织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组织,学术组织主要以人才培养和承继、传播、创造学问为主要任务,其活动没有一定的定式和程序,复杂且不易控制。所以,不能不加区别地、简单地将行政管理运用于学术组织的管理,而必须进行管理体制创新,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
3.学术组织文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术组织文化是由学术组织成员所认同、遵循的文化现象构成的,是学术组织成员的共有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等的总称,具有实践性、能动性和可塑性。同其他类型的组织文化一样,学术组织文化是学术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固有特征,是一个学术组织区别于其他学术组织的鲜明特征,对学术组织的发展、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目前高校的实践来看,由于对学术组织文化的认识和塑造力度不够,一些学术组织还缺乏必要的包容性和开拓精神:一是不能形成引领本组织成员积极探索科学问题的文化氛围;二是即使形成了组织文化,但是其文化中缺乏团结、协作精神,还存在着视不同的学术思想为异端邪说的倾向,不允许不同的声音在同一学术组织中存在;三是只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埋头奋进,不了解其他学科、甚至相关学科的发展态势。
三、学科建设中的学术组织创新
学术组织创新是高等学校学术发展、学科建设的有力保障。学术组织创新是一项开拓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开拓,真正做到适应学科建设的需要,以利于激发组织活力,推动学术发展。
1.以学院为管理重心,明确校、院、系(所)三级职责。在高校事业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科层制度的灵活性较差,行政权力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协调困难的问题,专业人员之间、各学术组织之间常常无法就产生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无法杜绝科层制条块分割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再现,致使学术组织知识创新功能难以实现。
根据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分别所具有的长处与短处,为了有效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良好运行,应该针对不同的学术组织阶层、施用范围,恰当地运用行政权力或学术权力,尽量做到发挥长处、抑制短处、恰当协调二者的矛盾与冲突。
为此,高校必须加快以学院为实体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进程,明确校、院两级的职责和权力,建立起既有利于发挥高校学术环境宽松自由的优势,又有利于队伍整合和学科交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学校层面的工作应集中于宏观的战略思考,如负责全校改革、发展、规划和各项事业的整体规划与运作,负责跨学院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规划与建设等。在管理权重心下移之后,学院将在教学和科研管理方面被赋予更大、更多的权力,学院应不断加强在学科建设、教师聘任、统筹教育教学、组织科学研究及国际交流方面的宏观调控能力,保障学术权力在学院层面上的有效、正确运行,在学校与系(所)、教研室之间起好协调配合作用。作为实施教学和科研的学术实体,系(所)级机构应淡化行政权力,强调学术权力,根据学院的统筹安排,集中精力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2.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的作用。教授委员会是指大学中由教授(或副教授)组成的权力机构,主要负责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决策与管理工作。教授委员会与学术委员会、职称评定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都是高校学术权力的重要体现者。我们认为,目前我国高校教授委员会的组织机构没有建立、健全,职能没有完全发挥,是造成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中存在的行政权力过大局面的主要原因。教师是教学与科研活动的主体,是学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实践者,谙熟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规律。所以,从根本上讲,教授参与学校管理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水平,有利于搞好学科建设。所以,应该加强教授委员会的建设,在学术建设方面发挥决策作用,在行政上发挥咨询、参谋作用,逐步扩展其职能。
从我国高校的实践采看,教授委员会大多设立于学院。教授委员会对学院的发展规划、学科建设、教学科研、职称评定等重大事项做出决策;院长具体实施教授委员会的决策;学院党委负责监督并保证教授委员会和院长工作的开展。教授委员会的建立、健全并充分发挥作用,改变了学院事务由几个行政领导决策、缺乏权威性的局面。从结果来看,充分认识并尊重教授委员会的作用,有利于按照学术、科研与学科建设规律来进行学科建设,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与实用性,有利于集中广大教师的智慧、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学科建设的进程。
3.建立以矩阵制为主导的学科建设体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学科的不断涌现,交叉学科的发展不断改变着多年来形成的学科结构,也将改变人们头脑中学科专业化的传统观念,大学要主动适应科学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不断对科研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适应科学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组织模式。
矩阵制,是垂直管理和平行管理的结合,既保留了原来顺应学科发展继续分化的规律而基本按相同或相关学科类别建立的院、系(所)、室等纵向学科组织的形式,同时,又有按学科综合化或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需要而建立的跨院、系(所)、室的横向学科组织。这种矩阵制学科建设体制有利于分工与协作的良好结合,有利于加强不同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发挥不同领域研究人员的作用,有利于学科的交叉、融合,从根本上适应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学科发展规律。因此,高校应对以行政科层制管理为主导的学术组织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积极探索并建立以矩阵制为主导的学术组织模式,以具有交叉融合实力、发展前景的相关学科为基础,以重大科学研究项目为纽带,组建跨学院、跨学校甚至跨国家的研究中心。这些研究中心可以制定和运用较为灵活的运行机制,根据组织机构的有无、管理机制的不同,可以有分为实体型和虚拟型两种组织形式。
以学科建设为目标的研究中心,可以采用实体型组织形式。这类研究中心有固定的研究场所和设备,并作为学校一级科研机构进行管理;有一定的人员编制,采用开放流动、内外联合、相互协作的科研机构运行机制,科研人员应以一定的标准不断淘汰补充,确保以雄厚的科研实力促进学科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同时,研究中心的人员可以实行“双聘制”,受聘于相应的学院,承担学院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在考核上施用动态的“过程管理”。通过实体型研究中心的设置,将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作为新的知识引入组建研究中心的学院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充实和更新传统学科领域,进而促进传统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共同发展,形成交叉学科与传统学科良性循环机制。
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研究中心,可以采用虚拟型的组织形式。这类研究中心没有除科研任务以外的责任,同时,没有行政级别和人员编制,在考核上施用“目标管理”。因为此类研究中心以科研项目的完成为使命,所以当科研项目完成之后,这些虚拟的研究中心将面临两种结果:如果只是完成了科研项目,并没有产生学科交叉的基础,那么研究中心就不再有存在的必要,项目完成后即可取消;如果这些研究中心在研究的过程中产生了原创性重大成果,并且自发地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那么在完成科研项目以后,可以发展成为实体型研究中心。
4.塑造良好的学术组织文化。同其他组织文化一样,学术组织文化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所以,为了促使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发展,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术组织形式,采取多种方法塑造有利于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学术组织文化。
高校是知识传承和创新的地方,高校的学术组织以探寻科学问题为重要使命。由于不同领域的科学本身固有的特征和规律,学科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科与学科间的沟通难度较大。因此,为了促进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发展,良好的学术组织文化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要鼓励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不断探索。单学科知识是交叉学科知识产生的基础,无论重大的原创性成果,或是新兴、交叉、边缘学科的发展,都是每个学术组织成员在自己的学科领域中积极探索和长期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必须鼓励学术组织成员在自己的学科领域中不断发展,进而寻求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机遇点。第二,提倡学术自由,营造良好的学科环境和学术氛围,为不同学科研究人员的学术交流提供机会和平台,允许不同思想、不同意见的存在。学术争鸣是探索真理、发展科学的必然方式,是创新思维产生的重要途径。从耗散理论角度来看,负熵流的输入,将会影响输出信息的形态,将导致系统的发散运动,并且发散运动的强度与负熵流的强度成正比。所以,不同的学术思想将会刺激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的产生。正如布鲁贝克所说:“学者所缺少的和民主所需要的不是沉默,不是一致同意,而是‘辩论的文明’。正如一位权威人士所说,学说的冲突不是灾难,而是机会。”第三,为了重大项目的科研攻关顺利进行,必须提倡团结协作的作风。美国贝尔实验室取得很多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不但在于该实验室有来自世界各国的高水平专家,更在于这一流学者之间的友好、愉快和有效的合作。
总之,高校学术组织文化应该是一种以追求学术理想、弘扬学术精神为中心的包容性极强的文化。为了形成良好的学术组织文化,学术组织应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鼓励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进行学术交流,为不同学术思想的交流、共鸣、融汇积极搭建平台,加强学术组织内部专家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了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并塑造积极的学术组织的文化,为学术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学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多数合并后的高校初步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优势互补、交叉融合的浅层优势正逐步显现出来的情况下,高校学术组织必须适应科学发展趋势和学科发展规律,从组织结构、组织行为和组织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深层优势和潜力的充分发挥,才能不断推进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