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架设dns劫持:区农业局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6:49:00
区农业局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 索引号: 002650306-02-2010-0001 生成时间:2010.02.12 发布机构:莲都区农业局

今年以来,我区农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为抓手,以保障市场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促进了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一、农业经济在逆境中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给我区农业村发展带来一定冲击。在全国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国家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出台了一系列了惠农政策,我区坚持以提高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全区农业经济形势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势头。预计全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1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705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

1、粮油生产保持平稳。由于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了粮油生产的优惠政策,我区粮食生产继续保持稳定,预计全年粮油总面积达16.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5.1万亩,粮食总产4.92万吨,其中油菜受价格提高和政府出台油菜良种补贴和大户政策的拉动,面积增长较快,达1.33万亩,比上年增长32.5%;蚕豆由于前年冻害影响,今年全区播种面积稍有下降,为18500亩,比上年减少7.5%;马铃薯、春花生等其他品种基本保持平稳。

2、经济作物稳中有升。

茶叶方面:据统计,去冬今春已新发展茶园近3200亩,主要分布在大港头、黄村、碧湖等乡镇。茶树良种以乌牛早、白茶为主。茶叶总面积达3.7万亩。春茶生产形势喜人,早茶开采比上年提早半个月左右,茶叶鲜叶平均收购价约为80元/公斤,基本与上年持平;夏秋产量明显增加。茶园投产面积增加了5000亩(总投产面积2.1万亩)。预计全年茶叶产量690吨,产值6600万元,分别同比上年增长33.7%和32%。

水果方面:经过年初柑桔卖难以及去冬今春冻害影响,我区农户对开展老果园改造,发展优质水果的积极性较强。我局紧紧围绕“淘汰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的精神,切实落实好潜力产业培育,分类指导老果园改造、水果产业提升等工作,已完成老果园改造8000亩,新发展瓯柑3500亩、特早熟温州蜜柑1500亩、白枇杷800亩。受冬春季冻害和水果花期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柑桔、李、桃等略有减产。预计全年水果总面积达21.1万亩、产值2.8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蔬菜方面:蔬菜作为短平快的农业项目,近几年价格一直保持稳中有升,加上受柑桔卖难等因素的影响,农户优化产业结构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拉动今年蔬菜种植稳中有升。预计全年播种面积达18.8万亩,同比增长7%;产值3.7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峰源、大港头、仙渡、双黄等乡镇的山地蔬菜增长较快,播种面积约增长8%。长豇豆依然是我区蔬菜的主栽品种,播种面积达4万多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受年初气温偏低的影响,蔬菜价格稳中有升,平均价格约上升5%,6月份开始回落,平均价格下降约8%,7月以后价格回升。

食用菌方面:食用菌发展平稳,生产量达8000万段,其中本地栽培3000万段、外运排场2000万段、异地开发3000万支菌棒。价格稳步提升,香菇平均价格为2.5元/斤,比去年同期提高40%,菇农总效益仍然较好。2009年预计食用菌总产值达3.36亿元,同比增长12%,菇农经济效益稳中有升。加快食用菌品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金福菇等草腐类食用菌新品种;进一步引导菇农赴外开发食用菌,支持菇农从事食用菌加工,销售,构建完整的食用菌产业链,丰富,完善和推广莲都区食用菌产业的营利模式。

3、畜禽养殖有升有降。受市场供求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影响,前三季度生猪收购价逐月下降,6月有所回升,但仍属低价位震荡。全年待宰活猪和仔猪平均收购价分别为12.08元/公斤和12.6元/公斤,分别同比下降22.63%和35.18%,生猪年出栏14.5万头、同比增长5.07%,年末存栏10.8万头、同比下降8.47%;家禽价格略有下降,活鸡平均价为10.48元/公斤,同比下降3.97%,鸡蛋价格略有上升,为7.85元/公斤,同比上升1.29%。家禽年出栏447.5万只、同比增长12.24%,年末存栏110万只、同比增长10.55%。全年畜牧业产值2.58亿元,同比减少1.5%。

二、创新思路扎实推进主要工作

(一)高效生态农业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1、农业品牌培育效果明显。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规模基地业主开展“三品”认证。2个(山水茄、山水杨梅)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个(膳尔康长命草)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保持认证。同时完成3个无公害农产品和2个绿色食品环境抽检、产品送检及材料的申报工作。开展“处州白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工作,目前已完成材料收集整理、上报受理等工作。

2、项目工作力度加大。开展2009年度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项目申报和2008年度省财政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贴息项目申报工作,积极争取省市农业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发展。到目前,共组织申报各类农业项目39个、申报资金1990万元。主动加强与国土部门土地开发项目、财政部门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对接。通过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形成合力,推进我区效益农业、规模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努力实现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

3、推进丽水农业生态科技园建设。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四个发展”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建设丽水市农业生态科技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配合区发改局做好园区规划等相关工作。目前已完成园区规划前期考察、方案讨论、实地踏勘、委托编写、规划初审等工作。园区规划结构为:“五区成一园”。即: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区、农产品流通区、农业休闲观光区、农业科技推广区。规划总用地面积39570亩,建设期限2009-2020年。建设总投资40.95亿元。

(二)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

1、加强农村财务监督管理。继续开展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点建设,全区财务规范化村比例达90%以上。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以“百村”审计为抓手,加强财务监督。到目前为止,全区已完成审计的村经济合作社数123个、财务清查的村经济合作社数68个,审计资金总额56056.56万元。大港头镇实行村级财务“双代理”制度试点工作已圆满完成,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通过大港头的试点,实践证明,“双代理”制度是当前我区能够较好地解决村级财务混乱问题的有效途径,被老百姓称之为“民心制度”、“廉政工程”,这项制度顺民意、得民心,是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监督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项有力措施。

2、积极推进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统一部署,由区委办、区府办出台了《莲都区关于完善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建设意见》,农业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做好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建设和《证明书》颁发工作。目前,除白云、万象、紫金、岩泉4个街道完成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建设工作有一定难度外,其他14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了这项工作。充分发挥村经济合作社在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管理中的作用,使村经济合作社成为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的主体,成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体。

(三)以强化行政执法为抓手,维护农业生产安全

1、抓好农业投入品市场的专项整治。开展了一系列执法行动。共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302个次,饲料经营企业122个次,生猪规模养殖场66个。发现违法行为并立案查处的35件,现已全部结案,涉案金额共计14万元。其中一件审请法院强制执行,罚没款2.2万元,涉案金额8.9万元。

2、加强动植物疫情防控。开展了春、秋季集中免疫行动,共免疫牲畜8.77万头、家禽94.47万只。畜禽规模养殖场免疫率达100%。严密防范甲型H1N1流感,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预备队,制定了应急预案,发放消毒药品4.2吨,督促和指导规模场、散养户进行场地消毒,做好卫生清理工作。加强柑桔小实蝇、木虱、黄龙病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等为重点的植物疫病防控,通过有效的防控,我区的植物疫情从2008年到2009年,柑橘黄龙病病株数从3.4万株减少到2.46万株,柑橘木虱发生面积从4.15万亩下降到2.56万亩。

3、加强农产品抽检监测。依托全区3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测点,定期、定时的进行抽样检测,共抽检菜类、水果样品407个,合格率100%;对生猪尿样3046头份进行了“瘦肉精”的检测,全部检测合格。

4、切实抓好农机安全。深入实施农机“安全生产年”活动,组织开展了深化农机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共对2501个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机户主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排查了隐患数897个,已经整改了873个,整改率达到97%;认真完成2009年度拖拉机年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共检验拖拉机760台,检验率90%。继续推进乡镇警农联络室建设,在黄村、大港头、峰源、碧湖和高溪新建了警农联络室,目前我区的乡镇警农联络室数达到7个。创建了1个平安农机示范乡和5个平安农机示范村。

5、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继续实施沼气工程,推进以生猪养殖场为重点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811”工程畜禽排泄物污染治理工作完成了47家规模猪场治理任务,建成厌氧池4180立方米。加快推进“三沼”综合利用,目前正在实施沼液在香菇生产上的应用试验,在紫金街道塔下村枇杷基地进行沼液种植枇杷的试验。抓好化肥农药污染治理。到目前,全区累计测土配方施肥实施面积共65.16万亩,总增产2.28万吨,减少不合理施肥量(纯量)1662.6吨,总增产节支5048.8万元。加快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推广应用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以及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建立示范基地5个,面积3000亩。

(四)开展农业宣传,农业产销衔接更加紧密

以发展重点用户,扩大有效群体为目标,提高农民信箱注册用户质量。全区农民信箱注册用户已达13131户,启用数12503户,启用率达96%,已注册村级网站144个,建站率42%,超额完成省厅下达任务数。信息发布量10条以上的网站99个,占总数的69%。发布供求信息334条,发布范围涉及全区、全市乃至全省。全年发布公共信息340条,买卖信息332条,农业信息资源集成40条,农技110的农业技术资料库维护20条,均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年度考核任务数。组织8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参加浙江农民信箱网上农博会展示展销活动。

大力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营销主体,农产品促销队伍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大户已成为我区农产品销售的主力军。目前已建立农产品购销协会1个,发展农产品配送、连锁经营、展示展销中心2个,农产品交易市场9个,农产品经纪人270人,业务范围扩展到北京、山东、福建、江苏、上海等省、市、自治区。积极组织参与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举办各种农产品促销工作,5月组织召开了枇杷产业发展恳谈暨品评会、6月举办了杨梅促销会、9月举办特色农产品东北行和12月在上海举办柑桔推介会等一系列活动。

(五)强化素质培训,农民总体素质明显提高

我区农民培训工作,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突出培训重点,拓展培训领域,完善培训机制,加大培训投入,多层次、多渠道地广泛开展各类培训,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9年,全区共计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9406人,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1.7%,其中新型农民培训3625人,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3.6%;转移就业技能培训3512人,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0.3%,农民工岗位技能培训2000人,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0%;农村劳动力后备力量培训269人,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7.6%。

(六)以学习张献斌同志先进事迹为契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根据区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局(办)实际,以“转型升级发展农业,提升能力服务‘三农’”为载体,以“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恳谈、大落实、大服务”为主线,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农业系统树立了淡泊名利、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农业干部先进典型——张献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市委、区委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继出台《关于开展向张献斌同志学习的决定》文件;中央以及各级主流媒体先后赴我区进行采访报道。为宣传好张献斌先进事迹,我局(办)积极配合区委宣传部成立了张献斌先进事迹报告团,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巡回演讲,引起了社会较大的反响,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加大宣传的同时,我局(办)开展了以“张献斌同志为榜样,全心全意服务三农”为主题的各种实践活动,不但在社会上树立了我们农业干部的良好形象,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农业干部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三农”的奉献精神。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宏观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对农业生产发展制约明显。在当前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保持农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今年以来出现的柑桔卖难现象后,我区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支撑水平有待提高、社会化服务发育相对滞后,生产条件不甚完善等问题更加突出。

(二)传统农业生产面临极限,潜力产业尚未做大。当前莲都农业的发展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传统农业产业发展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瓶颈制约,但潜力产业发展规模不大,茶叶面积仅为松阳、遂昌的三分之一左右,瓯柑面积不到瓯海的一半左右,茶叶、瓯柑产值不到全区农业总产值的4%,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不强。

(三)农业科技应用水平较低。我区农村劳力整体素质还相对较低,特别是务农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市场经济理念不强,影响了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的推广应用,导致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生产效益不高。如:据农业部门调查,我区柑桔常年效益还不到同为柑桔生产大县临海市的一半。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农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而且以流通型、基地型为多,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少、底子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全区主要农产品加工率不到10%。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联结机制还不够完善,农户入社率不到6%,也就是说有9成以上农户还是“单干”状态,农民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

(五)农田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全区的农田基础设施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根本的改善提高,水、电、路等方面的设施还适应不了现代集约化、规模化农业发展的需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四、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设想

201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会精神,结合我区“三农”实际,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努力破解各种制约因素,把我区农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2010年农业工作主要目标是: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实现全区农业总产值达18.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76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因地制宜地发展以瓯柑为主及特早熟蜜桔、白枇杷、早中熟桃等优质小水果5000亩,改造老果园8000亩,发展茶叶5000亩。建立蔬菜、水果、畜禽、茶叶、食用菌、粮油六大产业高效生态示范基地15个,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4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00亩,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

2010年农业工作总体要求是:围绕“七个举措” 促增收,强化“三项安全” 保稳定。

(一)围绕“七个举措”促增收:

政策推动增收。中央“一号文件”是促进农业,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护农、支农的纲领性文件。今后将会继续加大对农民直接补贴的力度,继续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使特困村农民较快增收,尽快稳定脱贫,从而使农民收入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增加。

特色诱动增收。在确保我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各区域的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技术资源条件和现有生产基础的特点出发,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优化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把茶叶和优质水果产业作为今后我区农业重点产业来培育,力把我区建成茶叶和水果强区。同时,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平原蔬菜产业带、山地蔬菜产业带、优质水果产业带、生猪养殖产业带、家禽养殖产业带、茶叶产业带、食用菌产业带。

积极抓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在完成园区规划前期考察、方案讨论、实地踏勘、委托编写、规划初审等工作的基础上,先行启动石牛高新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区和郎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区建设,加快研究相关配套政策,加快研究和制定园区内土地流转政策、管理和生产用房建设政策、基础设施投资模式、入园企业扶持优惠政策等规范性文件,以利于农业产业生态科技园区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服务促动增收。要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流通中介服务组织和各类农业协会,建立和健全流通网络。大力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积极开展农产品营销活动,加强农产品宣传,组织农业企业参加省农博会、上海农展会和网上推介会等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信息网、“农民信箱”等网上载体,鼓励农业企业在网上设立销售窗口,宣传和展示企业形象和产品质量,开展网上交易,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对农民从事农副产品营销、技术信息服务要坚持低标准收费、高标准服务、快节奏办事。通过各类不同形式的服务,切实解决农民在就业和生产经营中缺信息、缺资金、缺技术、缺知识、缺销路、缺保障等问题。

科技驱动增收。2010年计划推广单季稻“五改”技术和“双百工程”,示范推广稳粮增效新模式,良种覆盖率在90%以上,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30万亩。积极开展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和生活污水治理。运用沼气生态工程技术,结合农村改厕、改厨、改圈,在农村农户和大中型生猪养殖场开展沼气生态工程建设。同时至2010年,使每个行政村具备一名有专业特长的“土专家”、一名农业信息服务员、一名带动农产品销售的经纪人、一个农民科技培训田间基地。

龙头牵动增收。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切实提高带动能力,订单农业扩面20%以上。进一步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规范工作,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化”建设活动,强化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至2010年,全区农产品加率达20%以上,累计有5家农业企业被列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0%农民专业合作社达规范化要求。

劳动力移动增收。增收问题说到底是农民的就业问题。重点是要寻求转变突破口,找准输出切入点,实现三个结合:一是岗前培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二是内部消化与外向输出相结合;三是出口产品与出口劳务相结合。总之,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把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也就是要通过减少农民来致富农民。2010年计划转移就业技能计划培训3500人;新型农民计划培训3500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计划培训2000人;农村后备劳动力计划培训250人。

大户带动增收。一般而言,农村大户有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市场和信息优势,一个大户的出现和发展,往往可以带动一方,致富一片。实践证明,通过大户的现身说法,榜样示范,可以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良好局面。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若干个辐射面,就不难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2010年计划新增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总数达到5.5万户。

(二)保稳定强化“三项安全”:就是强化动植物疫情安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强化农业生态安全。

1、强化动植物疫情安全。全面落实动植物疫情防控责任制。以创建动物防疫规范化养殖场为载体,进一步健全疫情监测、动物免疫、动物检疫和执法监督体系,扎实开展动物春防、秋防工作,确保规模养殖场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100%。切实发挥预警站作用,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灾害监测和预报,狠抓以条纹叶枯病、稻飞虱等水稻重大病虫害为重点的防治;加强对以加拿大一枝黄花、柑桔小实蝇等植物检疫对象为重点的植物疫情普查、预警和防控,做好市场调运检疫。确保全区无重大动植物疫情发生。

2、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化农资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农资超市试点,大力开展农药兽药残留、饲料添加剂、水产品药物残留等专项检查,保障农业投入品安全。加大农业标准化推进力度,强化技术培训和推广,深入开展生产记录档案规范化单位评比创建活动,推行农产品标识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健全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制度,全面开展高毒有机磷、瘦肉精、苏丹红、孔雀石绿、三聚氰胺等的例行监测,抓好全区农产品质检站建设。2010年要确保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绿色食品1个。

3、强化农业生态安全。继续推广以沼气工程为主的畜禽污染治理,对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户)进行关停、转产或搬迁,并减少限养区内的畜禽养殖数量,对于新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户),在审批之前进行环境评估,并在新、扩建时建造相应的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以农药肥料使用减量、有害生物防控规范、农田生态自然和谐为宗旨,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到2010年使全区常年存栏生猪100头以上,共88家的规模养殖场(户)完成沼气建设,产业基地(农民合作社)产出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达98%以上,全区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使用占85%以上,化肥使用强度每公顷少于280公斤。

区农业局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 索引号: 002650306-02-2010-0001 生成时间:2010.02.12 发布机构:莲都区农业局

今年以来,我区农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为抓手,以保障市场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促进了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一、农业经济在逆境中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给我区农业村发展带来一定冲击。在全国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国家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出台了一系列了惠农政策,我区坚持以提高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全区农业经济形势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势头。预计全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1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705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

1、粮油生产保持平稳。由于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了粮油生产的优惠政策,我区粮食生产继续保持稳定,预计全年粮油总面积达16.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5.1万亩,粮食总产4.92万吨,其中油菜受价格提高和政府出台油菜良种补贴和大户政策的拉动,面积增长较快,达1.33万亩,比上年增长32.5%;蚕豆由于前年冻害影响,今年全区播种面积稍有下降,为18500亩,比上年减少7.5%;马铃薯、春花生等其他品种基本保持平稳。

2、经济作物稳中有升。

茶叶方面:据统计,去冬今春已新发展茶园近3200亩,主要分布在大港头、黄村、碧湖等乡镇。茶树良种以乌牛早、白茶为主。茶叶总面积达3.7万亩。春茶生产形势喜人,早茶开采比上年提早半个月左右,茶叶鲜叶平均收购价约为80元/公斤,基本与上年持平;夏秋产量明显增加。茶园投产面积增加了5000亩(总投产面积2.1万亩)。预计全年茶叶产量690吨,产值6600万元,分别同比上年增长33.7%和32%。

水果方面:经过年初柑桔卖难以及去冬今春冻害影响,我区农户对开展老果园改造,发展优质水果的积极性较强。我局紧紧围绕“淘汰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的精神,切实落实好潜力产业培育,分类指导老果园改造、水果产业提升等工作,已完成老果园改造8000亩,新发展瓯柑3500亩、特早熟温州蜜柑1500亩、白枇杷800亩。受冬春季冻害和水果花期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柑桔、李、桃等略有减产。预计全年水果总面积达21.1万亩、产值2.8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蔬菜方面:蔬菜作为短平快的农业项目,近几年价格一直保持稳中有升,加上受柑桔卖难等因素的影响,农户优化产业结构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拉动今年蔬菜种植稳中有升。预计全年播种面积达18.8万亩,同比增长7%;产值3.7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峰源、大港头、仙渡、双黄等乡镇的山地蔬菜增长较快,播种面积约增长8%。长豇豆依然是我区蔬菜的主栽品种,播种面积达4万多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受年初气温偏低的影响,蔬菜价格稳中有升,平均价格约上升5%,6月份开始回落,平均价格下降约8%,7月以后价格回升。

食用菌方面:食用菌发展平稳,生产量达8000万段,其中本地栽培3000万段、外运排场2000万段、异地开发3000万支菌棒。价格稳步提升,香菇平均价格为2.5元/斤,比去年同期提高40%,菇农总效益仍然较好。2009年预计食用菌总产值达3.36亿元,同比增长12%,菇农经济效益稳中有升。加快食用菌品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金福菇等草腐类食用菌新品种;进一步引导菇农赴外开发食用菌,支持菇农从事食用菌加工,销售,构建完整的食用菌产业链,丰富,完善和推广莲都区食用菌产业的营利模式。

3、畜禽养殖有升有降。受市场供求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影响,前三季度生猪收购价逐月下降,6月有所回升,但仍属低价位震荡。全年待宰活猪和仔猪平均收购价分别为12.08元/公斤和12.6元/公斤,分别同比下降22.63%和35.18%,生猪年出栏14.5万头、同比增长5.07%,年末存栏10.8万头、同比下降8.47%;家禽价格略有下降,活鸡平均价为10.48元/公斤,同比下降3.97%,鸡蛋价格略有上升,为7.85元/公斤,同比上升1.29%。家禽年出栏447.5万只、同比增长12.24%,年末存栏110万只、同比增长10.55%。全年畜牧业产值2.58亿元,同比减少1.5%。

二、创新思路扎实推进主要工作

(一)高效生态农业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1、农业品牌培育效果明显。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规模基地业主开展“三品”认证。2个(山水茄、山水杨梅)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个(膳尔康长命草)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保持认证。同时完成3个无公害农产品和2个绿色食品环境抽检、产品送检及材料的申报工作。开展“处州白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工作,目前已完成材料收集整理、上报受理等工作。

2、项目工作力度加大。开展2009年度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项目申报和2008年度省财政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贴息项目申报工作,积极争取省市农业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发展。到目前,共组织申报各类农业项目39个、申报资金1990万元。主动加强与国土部门土地开发项目、财政部门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对接。通过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形成合力,推进我区效益农业、规模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努力实现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

3、推进丽水农业生态科技园建设。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四个发展”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建设丽水市农业生态科技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配合区发改局做好园区规划等相关工作。目前已完成园区规划前期考察、方案讨论、实地踏勘、委托编写、规划初审等工作。园区规划结构为:“五区成一园”。即: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区、农产品流通区、农业休闲观光区、农业科技推广区。规划总用地面积39570亩,建设期限2009-2020年。建设总投资40.95亿元。

(二)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

1、加强农村财务监督管理。继续开展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点建设,全区财务规范化村比例达90%以上。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以“百村”审计为抓手,加强财务监督。到目前为止,全区已完成审计的村经济合作社数123个、财务清查的村经济合作社数68个,审计资金总额56056.56万元。大港头镇实行村级财务“双代理”制度试点工作已圆满完成,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通过大港头的试点,实践证明,“双代理”制度是当前我区能够较好地解决村级财务混乱问题的有效途径,被老百姓称之为“民心制度”、“廉政工程”,这项制度顺民意、得民心,是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监督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项有力措施。

2、积极推进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统一部署,由区委办、区府办出台了《莲都区关于完善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建设意见》,农业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做好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建设和《证明书》颁发工作。目前,除白云、万象、紫金、岩泉4个街道完成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建设工作有一定难度外,其他14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了这项工作。充分发挥村经济合作社在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管理中的作用,使村经济合作社成为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的主体,成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体。

(三)以强化行政执法为抓手,维护农业生产安全

1、抓好农业投入品市场的专项整治。开展了一系列执法行动。共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302个次,饲料经营企业122个次,生猪规模养殖场66个。发现违法行为并立案查处的35件,现已全部结案,涉案金额共计14万元。其中一件审请法院强制执行,罚没款2.2万元,涉案金额8.9万元。

2、加强动植物疫情防控。开展了春、秋季集中免疫行动,共免疫牲畜8.77万头、家禽94.47万只。畜禽规模养殖场免疫率达100%。严密防范甲型H1N1流感,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预备队,制定了应急预案,发放消毒药品4.2吨,督促和指导规模场、散养户进行场地消毒,做好卫生清理工作。加强柑桔小实蝇、木虱、黄龙病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等为重点的植物疫病防控,通过有效的防控,我区的植物疫情从2008年到2009年,柑橘黄龙病病株数从3.4万株减少到2.46万株,柑橘木虱发生面积从4.15万亩下降到2.56万亩。

3、加强农产品抽检监测。依托全区3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测点,定期、定时的进行抽样检测,共抽检菜类、水果样品407个,合格率100%;对生猪尿样3046头份进行了“瘦肉精”的检测,全部检测合格。

4、切实抓好农机安全。深入实施农机“安全生产年”活动,组织开展了深化农机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共对2501个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机户主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排查了隐患数897个,已经整改了873个,整改率达到97%;认真完成2009年度拖拉机年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共检验拖拉机760台,检验率90%。继续推进乡镇警农联络室建设,在黄村、大港头、峰源、碧湖和高溪新建了警农联络室,目前我区的乡镇警农联络室数达到7个。创建了1个平安农机示范乡和5个平安农机示范村。

5、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继续实施沼气工程,推进以生猪养殖场为重点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811”工程畜禽排泄物污染治理工作完成了47家规模猪场治理任务,建成厌氧池4180立方米。加快推进“三沼”综合利用,目前正在实施沼液在香菇生产上的应用试验,在紫金街道塔下村枇杷基地进行沼液种植枇杷的试验。抓好化肥农药污染治理。到目前,全区累计测土配方施肥实施面积共65.16万亩,总增产2.28万吨,减少不合理施肥量(纯量)1662.6吨,总增产节支5048.8万元。加快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推广应用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以及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建立示范基地5个,面积3000亩。

(四)开展农业宣传,农业产销衔接更加紧密

以发展重点用户,扩大有效群体为目标,提高农民信箱注册用户质量。全区农民信箱注册用户已达13131户,启用数12503户,启用率达96%,已注册村级网站144个,建站率42%,超额完成省厅下达任务数。信息发布量10条以上的网站99个,占总数的69%。发布供求信息334条,发布范围涉及全区、全市乃至全省。全年发布公共信息340条,买卖信息332条,农业信息资源集成40条,农技110的农业技术资料库维护20条,均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年度考核任务数。组织8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参加浙江农民信箱网上农博会展示展销活动。

大力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营销主体,农产品促销队伍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大户已成为我区农产品销售的主力军。目前已建立农产品购销协会1个,发展农产品配送、连锁经营、展示展销中心2个,农产品交易市场9个,农产品经纪人270人,业务范围扩展到北京、山东、福建、江苏、上海等省、市、自治区。积极组织参与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举办各种农产品促销工作,5月组织召开了枇杷产业发展恳谈暨品评会、6月举办了杨梅促销会、9月举办特色农产品东北行和12月在上海举办柑桔推介会等一系列活动。

(五)强化素质培训,农民总体素质明显提高

我区农民培训工作,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突出培训重点,拓展培训领域,完善培训机制,加大培训投入,多层次、多渠道地广泛开展各类培训,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9年,全区共计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9406人,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1.7%,其中新型农民培训3625人,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3.6%;转移就业技能培训3512人,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0.3%,农民工岗位技能培训2000人,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0%;农村劳动力后备力量培训269人,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7.6%。

(六)以学习张献斌同志先进事迹为契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根据区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局(办)实际,以“转型升级发展农业,提升能力服务‘三农’”为载体,以“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恳谈、大落实、大服务”为主线,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农业系统树立了淡泊名利、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农业干部先进典型——张献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市委、区委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继出台《关于开展向张献斌同志学习的决定》文件;中央以及各级主流媒体先后赴我区进行采访报道。为宣传好张献斌先进事迹,我局(办)积极配合区委宣传部成立了张献斌先进事迹报告团,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巡回演讲,引起了社会较大的反响,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加大宣传的同时,我局(办)开展了以“张献斌同志为榜样,全心全意服务三农”为主题的各种实践活动,不但在社会上树立了我们农业干部的良好形象,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农业干部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三农”的奉献精神。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宏观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对农业生产发展制约明显。在当前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保持农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今年以来出现的柑桔卖难现象后,我区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支撑水平有待提高、社会化服务发育相对滞后,生产条件不甚完善等问题更加突出。

(二)传统农业生产面临极限,潜力产业尚未做大。当前莲都农业的发展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传统农业产业发展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瓶颈制约,但潜力产业发展规模不大,茶叶面积仅为松阳、遂昌的三分之一左右,瓯柑面积不到瓯海的一半左右,茶叶、瓯柑产值不到全区农业总产值的4%,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不强。

(三)农业科技应用水平较低。我区农村劳力整体素质还相对较低,特别是务农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市场经济理念不强,影响了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的推广应用,导致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生产效益不高。如:据农业部门调查,我区柑桔常年效益还不到同为柑桔生产大县临海市的一半。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农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而且以流通型、基地型为多,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少、底子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全区主要农产品加工率不到10%。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联结机制还不够完善,农户入社率不到6%,也就是说有9成以上农户还是“单干”状态,农民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

(五)农田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全区的农田基础设施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根本的改善提高,水、电、路等方面的设施还适应不了现代集约化、规模化农业发展的需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四、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设想

201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会精神,结合我区“三农”实际,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努力破解各种制约因素,把我区农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2010年农业工作主要目标是: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实现全区农业总产值达18.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76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因地制宜地发展以瓯柑为主及特早熟蜜桔、白枇杷、早中熟桃等优质小水果5000亩,改造老果园8000亩,发展茶叶5000亩。建立蔬菜、水果、畜禽、茶叶、食用菌、粮油六大产业高效生态示范基地15个,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4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00亩,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

2010年农业工作总体要求是:围绕“七个举措” 促增收,强化“三项安全” 保稳定。

(一)围绕“七个举措”促增收:

政策推动增收。中央“一号文件”是促进农业,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护农、支农的纲领性文件。今后将会继续加大对农民直接补贴的力度,继续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使特困村农民较快增收,尽快稳定脱贫,从而使农民收入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增加。

特色诱动增收。在确保我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各区域的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技术资源条件和现有生产基础的特点出发,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优化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把茶叶和优质水果产业作为今后我区农业重点产业来培育,力把我区建成茶叶和水果强区。同时,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平原蔬菜产业带、山地蔬菜产业带、优质水果产业带、生猪养殖产业带、家禽养殖产业带、茶叶产业带、食用菌产业带。

积极抓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在完成园区规划前期考察、方案讨论、实地踏勘、委托编写、规划初审等工作的基础上,先行启动石牛高新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区和郎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区建设,加快研究相关配套政策,加快研究和制定园区内土地流转政策、管理和生产用房建设政策、基础设施投资模式、入园企业扶持优惠政策等规范性文件,以利于农业产业生态科技园区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服务促动增收。要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流通中介服务组织和各类农业协会,建立和健全流通网络。大力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积极开展农产品营销活动,加强农产品宣传,组织农业企业参加省农博会、上海农展会和网上推介会等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信息网、“农民信箱”等网上载体,鼓励农业企业在网上设立销售窗口,宣传和展示企业形象和产品质量,开展网上交易,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对农民从事农副产品营销、技术信息服务要坚持低标准收费、高标准服务、快节奏办事。通过各类不同形式的服务,切实解决农民在就业和生产经营中缺信息、缺资金、缺技术、缺知识、缺销路、缺保障等问题。

科技驱动增收。2010年计划推广单季稻“五改”技术和“双百工程”,示范推广稳粮增效新模式,良种覆盖率在90%以上,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30万亩。积极开展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和生活污水治理。运用沼气生态工程技术,结合农村改厕、改厨、改圈,在农村农户和大中型生猪养殖场开展沼气生态工程建设。同时至2010年,使每个行政村具备一名有专业特长的“土专家”、一名农业信息服务员、一名带动农产品销售的经纪人、一个农民科技培训田间基地。

龙头牵动增收。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切实提高带动能力,订单农业扩面20%以上。进一步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规范工作,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化”建设活动,强化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至2010年,全区农产品加率达20%以上,累计有5家农业企业被列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0%农民专业合作社达规范化要求。

劳动力移动增收。增收问题说到底是农民的就业问题。重点是要寻求转变突破口,找准输出切入点,实现三个结合:一是岗前培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二是内部消化与外向输出相结合;三是出口产品与出口劳务相结合。总之,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把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也就是要通过减少农民来致富农民。2010年计划转移就业技能计划培训3500人;新型农民计划培训3500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计划培训2000人;农村后备劳动力计划培训250人。

大户带动增收。一般而言,农村大户有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市场和信息优势,一个大户的出现和发展,往往可以带动一方,致富一片。实践证明,通过大户的现身说法,榜样示范,可以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良好局面。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若干个辐射面,就不难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2010年计划新增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总数达到5.5万户。

(二)保稳定强化“三项安全”:就是强化动植物疫情安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强化农业生态安全。

1、强化动植物疫情安全。全面落实动植物疫情防控责任制。以创建动物防疫规范化养殖场为载体,进一步健全疫情监测、动物免疫、动物检疫和执法监督体系,扎实开展动物春防、秋防工作,确保规模养殖场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100%。切实发挥预警站作用,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灾害监测和预报,狠抓以条纹叶枯病、稻飞虱等水稻重大病虫害为重点的防治;加强对以加拿大一枝黄花、柑桔小实蝇等植物检疫对象为重点的植物疫情普查、预警和防控,做好市场调运检疫。确保全区无重大动植物疫情发生。

2、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化农资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农资超市试点,大力开展农药兽药残留、饲料添加剂、水产品药物残留等专项检查,保障农业投入品安全。加大农业标准化推进力度,强化技术培训和推广,深入开展生产记录档案规范化单位评比创建活动,推行农产品标识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健全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制度,全面开展高毒有机磷、瘦肉精、苏丹红、孔雀石绿、三聚氰胺等的例行监测,抓好全区农产品质检站建设。2010年要确保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绿色食品1个。

3、强化农业生态安全。继续推广以沼气工程为主的畜禽污染治理,对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户)进行关停、转产或搬迁,并减少限养区内的畜禽养殖数量,对于新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户),在审批之前进行环境评估,并在新、扩建时建造相应的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以农药肥料使用减量、有害生物防控规范、农田生态自然和谐为宗旨,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到2010年使全区常年存栏生猪100头以上,共88家的规模养殖场(户)完成沼气建设,产业基地(农民合作社)产出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达98%以上,全区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使用占85%以上,化肥使用强度每公顷少于280公斤。

区农业局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 索引号: 002650306-02-2010-0001 生成时间:2010.02.12 发布机构:莲都区农业局

今年以来,我区农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为抓手,以保障市场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促进了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一、农业经济在逆境中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给我区农业村发展带来一定冲击。在全国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国家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出台了一系列了惠农政策,我区坚持以提高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全区农业经济形势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势头。预计全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1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705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

1、粮油生产保持平稳。由于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了粮油生产的优惠政策,我区粮食生产继续保持稳定,预计全年粮油总面积达16.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5.1万亩,粮食总产4.92万吨,其中油菜受价格提高和政府出台油菜良种补贴和大户政策的拉动,面积增长较快,达1.33万亩,比上年增长32.5%;蚕豆由于前年冻害影响,今年全区播种面积稍有下降,为18500亩,比上年减少7.5%;马铃薯、春花生等其他品种基本保持平稳。

2、经济作物稳中有升。

茶叶方面:据统计,去冬今春已新发展茶园近3200亩,主要分布在大港头、黄村、碧湖等乡镇。茶树良种以乌牛早、白茶为主。茶叶总面积达3.7万亩。春茶生产形势喜人,早茶开采比上年提早半个月左右,茶叶鲜叶平均收购价约为80元/公斤,基本与上年持平;夏秋产量明显增加。茶园投产面积增加了5000亩(总投产面积2.1万亩)。预计全年茶叶产量690吨,产值6600万元,分别同比上年增长33.7%和32%。

水果方面:经过年初柑桔卖难以及去冬今春冻害影响,我区农户对开展老果园改造,发展优质水果的积极性较强。我局紧紧围绕“淘汰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的精神,切实落实好潜力产业培育,分类指导老果园改造、水果产业提升等工作,已完成老果园改造8000亩,新发展瓯柑3500亩、特早熟温州蜜柑1500亩、白枇杷800亩。受冬春季冻害和水果花期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柑桔、李、桃等略有减产。预计全年水果总面积达21.1万亩、产值2.8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蔬菜方面:蔬菜作为短平快的农业项目,近几年价格一直保持稳中有升,加上受柑桔卖难等因素的影响,农户优化产业结构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拉动今年蔬菜种植稳中有升。预计全年播种面积达18.8万亩,同比增长7%;产值3.7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峰源、大港头、仙渡、双黄等乡镇的山地蔬菜增长较快,播种面积约增长8%。长豇豆依然是我区蔬菜的主栽品种,播种面积达4万多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受年初气温偏低的影响,蔬菜价格稳中有升,平均价格约上升5%,6月份开始回落,平均价格下降约8%,7月以后价格回升。

食用菌方面:食用菌发展平稳,生产量达8000万段,其中本地栽培3000万段、外运排场2000万段、异地开发3000万支菌棒。价格稳步提升,香菇平均价格为2.5元/斤,比去年同期提高40%,菇农总效益仍然较好。2009年预计食用菌总产值达3.36亿元,同比增长12%,菇农经济效益稳中有升。加快食用菌品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金福菇等草腐类食用菌新品种;进一步引导菇农赴外开发食用菌,支持菇农从事食用菌加工,销售,构建完整的食用菌产业链,丰富,完善和推广莲都区食用菌产业的营利模式。

3、畜禽养殖有升有降。受市场供求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影响,前三季度生猪收购价逐月下降,6月有所回升,但仍属低价位震荡。全年待宰活猪和仔猪平均收购价分别为12.08元/公斤和12.6元/公斤,分别同比下降22.63%和35.18%,生猪年出栏14.5万头、同比增长5.07%,年末存栏10.8万头、同比下降8.47%;家禽价格略有下降,活鸡平均价为10.48元/公斤,同比下降3.97%,鸡蛋价格略有上升,为7.85元/公斤,同比上升1.29%。家禽年出栏447.5万只、同比增长12.24%,年末存栏110万只、同比增长10.55%。全年畜牧业产值2.58亿元,同比减少1.5%。

二、创新思路扎实推进主要工作

(一)高效生态农业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1、农业品牌培育效果明显。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规模基地业主开展“三品”认证。2个(山水茄、山水杨梅)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个(膳尔康长命草)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保持认证。同时完成3个无公害农产品和2个绿色食品环境抽检、产品送检及材料的申报工作。开展“处州白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工作,目前已完成材料收集整理、上报受理等工作。

2、项目工作力度加大。开展2009年度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项目申报和2008年度省财政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贴息项目申报工作,积极争取省市农业专项资金,扶持企业发展。到目前,共组织申报各类农业项目39个、申报资金1990万元。主动加强与国土部门土地开发项目、财政部门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对接。通过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形成合力,推进我区效益农业、规模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努力实现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

3、推进丽水农业生态科技园建设。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四个发展”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建设丽水市农业生态科技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配合区发改局做好园区规划等相关工作。目前已完成园区规划前期考察、方案讨论、实地踏勘、委托编写、规划初审等工作。园区规划结构为:“五区成一园”。即: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区、农产品流通区、农业休闲观光区、农业科技推广区。规划总用地面积39570亩,建设期限2009-2020年。建设总投资40.95亿元。

(二)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

1、加强农村财务监督管理。继续开展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点建设,全区财务规范化村比例达90%以上。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以“百村”审计为抓手,加强财务监督。到目前为止,全区已完成审计的村经济合作社数123个、财务清查的村经济合作社数68个,审计资金总额56056.56万元。大港头镇实行村级财务“双代理”制度试点工作已圆满完成,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通过大港头的试点,实践证明,“双代理”制度是当前我区能够较好地解决村级财务混乱问题的有效途径,被老百姓称之为“民心制度”、“廉政工程”,这项制度顺民意、得民心,是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监督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项有力措施。

2、积极推进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统一部署,由区委办、区府办出台了《莲都区关于完善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建设意见》,农业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做好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建设和《证明书》颁发工作。目前,除白云、万象、紫金、岩泉4个街道完成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建设工作有一定难度外,其他14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了这项工作。充分发挥村经济合作社在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管理中的作用,使村经济合作社成为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的主体,成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体。

(三)以强化行政执法为抓手,维护农业生产安全

1、抓好农业投入品市场的专项整治。开展了一系列执法行动。共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302个次,饲料经营企业122个次,生猪规模养殖场66个。发现违法行为并立案查处的35件,现已全部结案,涉案金额共计14万元。其中一件审请法院强制执行,罚没款2.2万元,涉案金额8.9万元。

2、加强动植物疫情防控。开展了春、秋季集中免疫行动,共免疫牲畜8.77万头、家禽94.47万只。畜禽规模养殖场免疫率达100%。严密防范甲型H1N1流感,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预备队,制定了应急预案,发放消毒药品4.2吨,督促和指导规模场、散养户进行场地消毒,做好卫生清理工作。加强柑桔小实蝇、木虱、黄龙病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等为重点的植物疫病防控,通过有效的防控,我区的植物疫情从2008年到2009年,柑橘黄龙病病株数从3.4万株减少到2.46万株,柑橘木虱发生面积从4.15万亩下降到2.56万亩。

3、加强农产品抽检监测。依托全区3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测点,定期、定时的进行抽样检测,共抽检菜类、水果样品407个,合格率100%;对生猪尿样3046头份进行了“瘦肉精”的检测,全部检测合格。

4、切实抓好农机安全。深入实施农机“安全生产年”活动,组织开展了深化农机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共对2501个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机户主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排查了隐患数897个,已经整改了873个,整改率达到97%;认真完成2009年度拖拉机年度安全技术检验工作,共检验拖拉机760台,检验率90%。继续推进乡镇警农联络室建设,在黄村、大港头、峰源、碧湖和高溪新建了警农联络室,目前我区的乡镇警农联络室数达到7个。创建了1个平安农机示范乡和5个平安农机示范村。

5、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继续实施沼气工程,推进以生猪养殖场为重点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811”工程畜禽排泄物污染治理工作完成了47家规模猪场治理任务,建成厌氧池4180立方米。加快推进“三沼”综合利用,目前正在实施沼液在香菇生产上的应用试验,在紫金街道塔下村枇杷基地进行沼液种植枇杷的试验。抓好化肥农药污染治理。到目前,全区累计测土配方施肥实施面积共65.16万亩,总增产2.28万吨,减少不合理施肥量(纯量)1662.6吨,总增产节支5048.8万元。加快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推广应用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以及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建立示范基地5个,面积3000亩。

(四)开展农业宣传,农业产销衔接更加紧密

以发展重点用户,扩大有效群体为目标,提高农民信箱注册用户质量。全区农民信箱注册用户已达13131户,启用数12503户,启用率达96%,已注册村级网站144个,建站率42%,超额完成省厅下达任务数。信息发布量10条以上的网站99个,占总数的69%。发布供求信息334条,发布范围涉及全区、全市乃至全省。全年发布公共信息340条,买卖信息332条,农业信息资源集成40条,农技110的农业技术资料库维护20条,均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年度考核任务数。组织8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参加浙江农民信箱网上农博会展示展销活动。

大力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营销主体,农产品促销队伍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大户已成为我区农产品销售的主力军。目前已建立农产品购销协会1个,发展农产品配送、连锁经营、展示展销中心2个,农产品交易市场9个,农产品经纪人270人,业务范围扩展到北京、山东、福建、江苏、上海等省、市、自治区。积极组织参与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举办各种农产品促销工作,5月组织召开了枇杷产业发展恳谈暨品评会、6月举办了杨梅促销会、9月举办特色农产品东北行和12月在上海举办柑桔推介会等一系列活动。

(五)强化素质培训,农民总体素质明显提高

我区农民培训工作,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突出培训重点,拓展培训领域,完善培训机制,加大培训投入,多层次、多渠道地广泛开展各类培训,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9年,全区共计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9406人,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1.7%,其中新型农民培训3625人,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3.6%;转移就业技能培训3512人,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0.3%,农民工岗位技能培训2000人,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0%;农村劳动力后备力量培训269人,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07.6%。

(六)以学习张献斌同志先进事迹为契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根据区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局(办)实际,以“转型升级发展农业,提升能力服务‘三农’”为载体,以“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恳谈、大落实、大服务”为主线,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农业系统树立了淡泊名利、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农业干部先进典型——张献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市委、区委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继出台《关于开展向张献斌同志学习的决定》文件;中央以及各级主流媒体先后赴我区进行采访报道。为宣传好张献斌先进事迹,我局(办)积极配合区委宣传部成立了张献斌先进事迹报告团,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巡回演讲,引起了社会较大的反响,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加大宣传的同时,我局(办)开展了以“张献斌同志为榜样,全心全意服务三农”为主题的各种实践活动,不但在社会上树立了我们农业干部的良好形象,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农业干部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三农”的奉献精神。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宏观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对农业生产发展制约明显。在当前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保持农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今年以来出现的柑桔卖难现象后,我区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支撑水平有待提高、社会化服务发育相对滞后,生产条件不甚完善等问题更加突出。

(二)传统农业生产面临极限,潜力产业尚未做大。当前莲都农业的发展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传统农业产业发展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瓶颈制约,但潜力产业发展规模不大,茶叶面积仅为松阳、遂昌的三分之一左右,瓯柑面积不到瓯海的一半左右,茶叶、瓯柑产值不到全区农业总产值的4%,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不强。

(三)农业科技应用水平较低。我区农村劳力整体素质还相对较低,特别是务农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市场经济理念不强,影响了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的推广应用,导致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生产效益不高。如:据农业部门调查,我区柑桔常年效益还不到同为柑桔生产大县临海市的一半。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农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而且以流通型、基地型为多,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少、底子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全区主要农产品加工率不到10%。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联结机制还不够完善,农户入社率不到6%,也就是说有9成以上农户还是“单干”状态,农民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

(五)农田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全区的农田基础设施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根本的改善提高,水、电、路等方面的设施还适应不了现代集约化、规模化农业发展的需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四、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设想

201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会精神,结合我区“三农”实际,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努力破解各种制约因素,把我区农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2010年农业工作主要目标是: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实现全区农业总产值达18.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76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因地制宜地发展以瓯柑为主及特早熟蜜桔、白枇杷、早中熟桃等优质小水果5000亩,改造老果园8000亩,发展茶叶5000亩。建立蔬菜、水果、畜禽、茶叶、食用菌、粮油六大产业高效生态示范基地15个,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4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00亩,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5家。

2010年农业工作总体要求是:围绕“七个举措” 促增收,强化“三项安全” 保稳定。

(一)围绕“七个举措”促增收:

政策推动增收。中央“一号文件”是促进农业,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护农、支农的纲领性文件。今后将会继续加大对农民直接补贴的力度,继续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使特困村农民较快增收,尽快稳定脱贫,从而使农民收入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增加。

特色诱动增收。在确保我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各区域的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技术资源条件和现有生产基础的特点出发,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优化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把茶叶和优质水果产业作为今后我区农业重点产业来培育,力把我区建成茶叶和水果强区。同时,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平原蔬菜产业带、山地蔬菜产业带、优质水果产业带、生猪养殖产业带、家禽养殖产业带、茶叶产业带、食用菌产业带。

积极抓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在完成园区规划前期考察、方案讨论、实地踏勘、委托编写、规划初审等工作的基础上,先行启动石牛高新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区和郎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区建设,加快研究相关配套政策,加快研究和制定园区内土地流转政策、管理和生产用房建设政策、基础设施投资模式、入园企业扶持优惠政策等规范性文件,以利于农业产业生态科技园区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服务促动增收。要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产品流通中介服务组织和各类农业协会,建立和健全流通网络。大力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积极开展农产品营销活动,加强农产品宣传,组织农业企业参加省农博会、上海农展会和网上推介会等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信息网、“农民信箱”等网上载体,鼓励农业企业在网上设立销售窗口,宣传和展示企业形象和产品质量,开展网上交易,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对农民从事农副产品营销、技术信息服务要坚持低标准收费、高标准服务、快节奏办事。通过各类不同形式的服务,切实解决农民在就业和生产经营中缺信息、缺资金、缺技术、缺知识、缺销路、缺保障等问题。

科技驱动增收。2010年计划推广单季稻“五改”技术和“双百工程”,示范推广稳粮增效新模式,良种覆盖率在90%以上,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30万亩。积极开展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和生活污水治理。运用沼气生态工程技术,结合农村改厕、改厨、改圈,在农村农户和大中型生猪养殖场开展沼气生态工程建设。同时至2010年,使每个行政村具备一名有专业特长的“土专家”、一名农业信息服务员、一名带动农产品销售的经纪人、一个农民科技培训田间基地。

龙头牵动增收。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切实提高带动能力,订单农业扩面20%以上。进一步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规范工作,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化”建设活动,强化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至2010年,全区农产品加率达20%以上,累计有5家农业企业被列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0%农民专业合作社达规范化要求。

劳动力移动增收。增收问题说到底是农民的就业问题。重点是要寻求转变突破口,找准输出切入点,实现三个结合:一是岗前培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二是内部消化与外向输出相结合;三是出口产品与出口劳务相结合。总之,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把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也就是要通过减少农民来致富农民。2010年计划转移就业技能计划培训3500人;新型农民计划培训3500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计划培训2000人;农村后备劳动力计划培训250人。

大户带动增收。一般而言,农村大户有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市场和信息优势,一个大户的出现和发展,往往可以带动一方,致富一片。实践证明,通过大户的现身说法,榜样示范,可以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良好局面。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若干个辐射面,就不难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2010年计划新增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总数达到5.5万户。

(二)保稳定强化“三项安全”:就是强化动植物疫情安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强化农业生态安全。

1、强化动植物疫情安全。全面落实动植物疫情防控责任制。以创建动物防疫规范化养殖场为载体,进一步健全疫情监测、动物免疫、动物检疫和执法监督体系,扎实开展动物春防、秋防工作,确保规模养殖场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100%。切实发挥预警站作用,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灾害监测和预报,狠抓以条纹叶枯病、稻飞虱等水稻重大病虫害为重点的防治;加强对以加拿大一枝黄花、柑桔小实蝇等植物检疫对象为重点的植物疫情普查、预警和防控,做好市场调运检疫。确保全区无重大动植物疫情发生。

2、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化农资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农资超市试点,大力开展农药兽药残留、饲料添加剂、水产品药物残留等专项检查,保障农业投入品安全。加大农业标准化推进力度,强化技术培训和推广,深入开展生产记录档案规范化单位评比创建活动,推行农产品标识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健全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制度,全面开展高毒有机磷、瘦肉精、苏丹红、孔雀石绿、三聚氰胺等的例行监测,抓好全区农产品质检站建设。2010年要确保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绿色食品1个。

3、强化农业生态安全。继续推广以沼气工程为主的畜禽污染治理,对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户)进行关停、转产或搬迁,并减少限养区内的畜禽养殖数量,对于新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户),在审批之前进行环境评估,并在新、扩建时建造相应的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以农药肥料使用减量、有害生物防控规范、农田生态自然和谐为宗旨,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到2010年使全区常年存栏生猪100头以上,共88家的规模养殖场(户)完成沼气建设,产业基地(农民合作社)产出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达98%以上,全区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使用占85%以上,化肥使用强度每公顷少于280公斤。

区农业局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 2010年工作总结暨“十二五”工作思路 普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思路 财务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思路1 财务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思路2 公司党委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思路 公司党委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思路12 公司党委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思路(终极汇总 “十一五”和2010年工作总结暨“十二五”工作思路 景宁县环境保护局二00八年工作总结及二00九年工作思路 公司党委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思路(终极汇总版)11 公司党委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思路(终极汇总版) 市煤炭工业局“十一五”和2010年工作总结暨“十二五”工作思路 煤炭工业局“十一五”和2010年工作总结暨“十二五”工作思路 广东阳江农业局召开全市农业系统2008年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2010年个人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工作总结-12 2010年个人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工作总结-223 2010年个人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工作总结-1 2010年个人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工作总结- 2010年个人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工作总结-2 福州市马尾政协教科文卫委2008年总结及2009年工作思路 云和县纪委总结和2010年工作思路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2010年工作思路 纪委书记谈2010年反腐倡廉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