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简易永动机:北大要培养思想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57:45

北大要培养思想家

元月4号,看了姜文的《让子弹飞》,果然是部精彩的片子,但不如传说中的那么好。姜文身上既有鲁迅精神,也有毛泽东思想,但由于二者尚未打通,所以对一部革命史怀着矛盾的心理。目前看来,姜文是中国导演界当之无愧的“思想家”了,冯小刚也已经成为“思想者”,张艺谋则倒退成了“思想着”,而陈凯歌自从离开洪晃大姐走向陈满神之后,就剩下“想辙”了。

元月5日,早上坐视天下后,回家读点闲报刊。

《意林》2011年1月上,刊登孔庆东《老钱的灯》。这篇20年前的文章,已经不知被转载过多少次了。《人民代表》报2010年12月4日发表孔庆东《大学就是逃离》,这也是一篇被多次转载的旧文。《现代中文学刊》2010年第6期有曹禺诞辰百年专辑和张爱玲九十诞辰专辑。 邹红教授主编的《曹禺研究1979-2009》,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年8月版,收入孔庆东《从〈雷雨〉的演出史看〈雷雨〉》,那是孔和尚的硕士毕业论文,后来发表在《文学评论》上。转眼20年过去,神州依旧处处雷雨。

《学术界》2010年11期张福贵《当下中国学术危机的三大症候》指出官本位、急功近利和学术主体性缺失,导致中国学术丧失了创造性。诚哉斯言。林绪武《南京国民政府外交政策中的儒家文化因素——以新政学系为中心》视角独特,予人启发。

《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22期开篇是智效民《一九四八年的争论与胡适对苏联的认识过程》,材料很详实,王言锋《谈东北近现代小说中的朝鲜人形象》填补了一项小小的学术空白。我曾经想写一篇近似的文章,后来一忙,就放弃了。

北大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2010年11期研究报告是王绍光《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3.0:重庆经验》。文章指出中国人民不相信历史已经终结,仍然在不懈地探索社会主义道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去探索如何为中国式社会主义“升级换代”。《观察与交流》第67期是宋强《我们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的失败主义》,指出现在的传播和学术文字都过分地夸大了中国的负面因素,知识精英放弃文化上的自我,否定民族传统,造成弥漫全国的失败主义。第68期是丁斗的《菲律宾观感》指出菲律宾全盘西化,照搬美国的“民主制度”,连语言和宗教都美国化了之后,反而走进了最贫困、最腐败、最混乱的黑色大道。而中国的混蛋精英们,正指挥中国向着又一个春天的故事高歌猛进呢。

《现代语文》2010年25期《水浒传》与明清小说研究专栏的3篇文章很不错。毛韶华《毛泽东长征组诗“山”的意象论》视角独特,剖析入微,将毛泽东与“山”的关系解读得很到位。《语文建设》2010年12期有不少好文章,除了钱理群、孙绍振等名家力作外,涂秀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恶”转化为“美”的机制》,王灿龙《一个杂糅的错误句式:“放宽到╳╳以下”》,都是心思细密的佳作。

香港传真2010年54期是凤凰周刊副主编玛雅《美国的独特性、文化政治与美国人的中国观》,值得一读,通过简明剖析美国人的基本价值观,指出美国模式不适用中国和其他国家,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55期是陈奎元《加强国史研究,推进民族复兴》,文章深信,“尽管道路曲折,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一片光明。”

午饭后,乘国航934航班前往上海浦东。头等舱的座位是可以调成卧榻的,孔和尚便趁机睡了一觉。到浦东后,《嘉兴日报》社的杨宇来接。车过气势宏伟的浦东大桥,孔和尚想起《让子弹飞》结尾的台词:“浦东就是上海,上海就是浦东。”其实上海人一百年来大体是歧视浦东的,风水转到浦东,还真要感谢改革开放也。

到嘉兴后,入住博雅酒店608。孔和尚叹曰:“又是博雅,跟北大这么有缘也。”董晓晔、陈敏、杨宇等陪我吃饭,饭后接受《嘉兴日报》和《南湖晚报》沈爱君等记者的采访,不但都很善意,而且准备充分,孔和尚就佯狂多说了些。据《南湖晚报》报道,孔和尚的主要高见如下:

“金庸作为武侠作家,出生在嘉兴这一带不奇怪,因为嘉兴这片土地本身有侠义之气,也因为这份侠义的气质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一大时,浙江籍的党员最多。我认为中国共产党是最伟大的侠客。金庸写了那么多武侠帮会,写得很客观,这些帮会想救国救民,却没有找对路,所以最终都失败了。而中国共产党找对了路,不仅拥有侠义精神,还懂得团结群众,所以革命成功了。我对嘉兴印象很好,所以平常很关注嘉兴,嘉兴下属的5个县(市)不仅进了全国百强,还都是前五十位的,我很吃惊,我觉得这是嘉兴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出来的果实。嘉兴人一定不是一门心思去赚钱,而是用文化来思考,靠智慧来发财。嘉兴全民社保,为农民谋福利,这就是有文化的表现!我接触到的嘉兴领导出来时都是单个的,一般小事情都会自己动手,表现得温和亲切,不像有些地方的领导,一出来就前呼后拥一大帮人,连脱个大衣也有后面的人帮忙。”

     元月6号,上午去游览南湖。再一次登上那艘中国的诺亚方舟并在烟雨楼前留影。口占一绝《再游南湖》:“又到南湖烟雨楼,楼前画舫是红舟。舟行何惧滔天浪,浪打风吹见自由。”问了一下房价,湖边已经涨到8千多了。中午到嘉兴日报社食堂,跟张扣林社长等几位领导共进午餐,稍饮了两口黄酒。下午到嘉兴大剧院做报告,题为《金庸笔下的成功人士》。据《嘉兴日报》报道:讲座中,孔庆东否定了以血统论优劣、以出身论高低的传统论调,认为“英雄不论出身”、“血缘不能决定成败”。同时,孔庆东也强调了成功与环境好坏、老师优劣的密切关系。一个坏环境和一个坏老师也可以成为成功的重要因素。“危机同时意味着危险和机遇。经过危险的考验,把握难得的机遇,也将获得期待已久的成功。”在孔庆东看来,成功只是通往幸福的一座桥梁,成功之人要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把握好平衡点。

晚上跟几位朋友到“江南印象”吃饭,感觉很清爽。金庸图书馆的陆加敏女士送给我金庸作品封面镜框等礼物,又给许多朋友签了书。夜里回酒店写博客,其实跟往常一样,基本内容大都提前写好了,不过是些日记、读书札记,编排编排,就弄成一篇博客。贴出去,对人民来说,便是满天开心的花雨;对汉奸来说,便是满天送葬的纸钱。

元月7号,一早起来,下去简单吃点自助餐,便赶往浦东机场,乘东航班机回京。机上仍然小睡了一会。回京后到家里取了点东西,便到北大办事。这天是我的韩国博士生薛熹祯生日,又恰好收到其父母从韩国寄来的贺卡,薛熹祯一直嚷着孔老师从来没有送书给她过,我便选了7本拙作,1次送给薛熹祯,祝贺她1月7号的生日。

晚上请几个学生去吃羊坊胜利涮肉,孔老师道,比东来顺好吃吧?一个学生说:“东若不来,万事不顺。”孔和尚斥曰:“不许拍马屁!”回来翻阅几本书籍。

收到何九盈教授的大作《书山拾梦》很久了,商务印书馆2010年9月版。这是何老师的散文随笔集,我闲着没事读两篇儿。第一个感觉是北大语言学家多富有才情,而且才情还能与才学努力结合。第二个感觉是何老师毕竟是个语言学家,一句一字都很讲究,只不过讲究习惯了不露痕迹而已。第三个感觉是何老师非常热爱生活,注意从细枝末节观察出某种情趣和哲理。可惜从全国范围看,这样的语言学家太少了。

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的《从心开始——北京大学爱心讲堂十年精华》,收入了《爱情不需要学习——孔庆东教授答大学生问》。

姚辉中英对照诗集《我与哪个时代靠得更近》,环球文化出版社2010年10月版。姚辉是贵州“十大影响力诗人”,遵义作协副主席。英译者是著名翻译家张智中,译诗我看不懂,但原作的深沉舒缓,就像作者在《交谈》中写得那样,“静静为我们,守护那一份/艰难而美好的奇迹——”。

禅香雪《寸寸青丝愁年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3月版,属于高建新主编的“青春美文精选文丛”,文笔既有清新的自然之气,也不乏优雅的书卷之气。

搏微斋主人《搏微斋思善词集》,线装书局2010年8月版。这是一本提倡素食、环保和行善的书,很有启发。孔和尚目前还做不到素食,但一定减少吃荤,做一个节约环保的好和尚。

孔和尚说到做到,元月8号这天,就基本吃素而过。而且还读了3本有助于修行的好书。

刘晓笛施主,代儿子送我一本明海和尚的《禅心三无》,三联书店2010年7月版。明海和尚当年在北大读书时,我也在北大,校园里应该多次与那时还“三业放逸、狂妄自大、迷茫苦闷”的明海和尚的前身擦肩而过。后来听说他得了正果,做了柏林禅寺的方丈。日前又去柏林禅寺拜谒,回来再读这本《禅心三无》,感觉明海是把学问和禅理打通了。现在有更多的青年人“三业放逸、狂妄自大、迷茫苦闷”,他们不可能都去找明海和尚、暗沟和尚,幸好北大里还有俺这位喝酒吃肉的假和尚,有缘就顺便搭救几个吧。

梁鸿的《中国在梁庄》,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版,读后耳目一新。这本温铁军、阎连科、李敬泽联名推荐的力作,还原了一个乡村的变迁史,直击中国农民的痛与悲。一位女文学博士能够写出如此厚重的“诗史”,通过一个梁庄写出30年来被消灭的40万中国村庄。着实令人钦佩。

日前收到沈卫荣《寻找香格里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没有读完,就已经非常钦佩作者的学问。我本来就对西藏问题非常感兴趣,一直怀疑80年代以来文化界对西藏的种种解读是中国“内部的东方主义”。一面妖魔化西藏的宗教,一面又圣洁化西藏的现实生活,客观上助长了西方人对藏独势力的支持。读了此书,结合以前所阅读的汪晖等人的著作,终于找到了更多的理论依据,西藏决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香格里拉”,而就是我们祖国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西藏人民不过是拥有一些独特生活习俗的我们的同胞。所谓乱伦虐恋等奇特的性行为,大多是汉族朋友的色情想象和文本误读,并非西藏的生活实际。想起一首情诗《别美人》:“娇躯彻夜漾娇嗔,香格里拉情啮深。欸乃一声肠欲断,何时再享美人恩。”这跟西藏的香格里拉是毫无关系的,不过是汉族哥们儿自造的人间天堂也。胡耀邦曾说:“社会科学院出那么多刊物,我很少看,或者不看,没有讲出什么东西。”此话虽然有点偏激,但却提醒了我们,读书不思考,再勤奋也是个鸟。

北大清华两大阵营的自主招生又要开始了,社会各界议论纷纷,被称为“北约”大战“华约”。温儒敏老师建议北大要考虑工农子弟考上北大者锐减的情况,庆东表示非常支持,北大招生工作一定要在慎重稳妥中求发展,不要跟清华等校争抢那么多的高考状元。淡化状元,注重真才,需要我们具备一副火眼金睛。其实工农出身的考生中,潜藏着大量的龙虎之才,拒斥他们,对北大、对国家、对人民,都是巨大的损失。要是北大清华这样的重点大学,彻底成为权贵富豪子弟的学校,它们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北大要为中国培养“思想家”,至少是“思想者”。而今天的北大学生,勉强维持在“思想着”的水平,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为明天的饭碗“想辙”呢。

 

本期博客思考题:

 

1.“思想家”跟“思想者”有何区别?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不应有固定模式?

3.文学跟语言学,应该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