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无双2夫妻缠绵:上海年轻家庭矛盾引发“坠楼”惨剧近期连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55:20
"坠楼"惨剧频发 拿什么拯救"不快乐而绝望的孩子"?
2011年07月06日 17:08:26 来源: 新华网


拿什么来拯救“不快乐而绝望的孩子”?
新华网上海7月6日电(记者罗争光、俞菀、周琳)一个10个月大的男婴从14楼被抛下,生生摔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当场死亡。做出这一举动的,居然是孩子的父亲,而无辜婴儿被抛下的原因则是这对年轻的夫妻发生争吵之后,疑似患有精神疾病的父亲丧失了理智。日前发生在上海闵行区的这一惊人惨剧,让人扼腕,更令人深思。
事实上,上海连日来已连续发生多起因年轻家庭的婚姻矛盾而酿成的“坠楼”惨剧。是什么样的压力让这些年轻的夫妇不堪重负而走向极端?对于年轻人群的心理压力,该以何种途径进行引导和释放?
年轻家庭矛盾引发“坠楼”惨剧近期连发
3日下午,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一高档住宅小区内,一对“80后”年轻夫妻发生争吵,丈夫朱某一气之下将自己10个月大的儿子从14楼抛出楼外,直接坠地的婴儿被摔在坚硬的水泥地上,当场死亡。随后,这名男子割腕自杀,但被民警所救。
据事发小区的居民反映,朱某毕业于上海某知名高校,在一家国企工作,其妻子在银行就职。近来,这对年轻夫妻经常发生争吵,悲剧发生之前,有邻居听到这个年轻的家庭再次发生争吵。
尽管割腕自尽的朱某被送往医院抢救后没有生命危险,但一个鲜活的婴儿生命却从此终结。目前,警方已开展这一案件的相关调查。朱某的父母称其抑郁,目前警方也在对其进行精神鉴定。
事实上,仅在最近十来天,上海已经发生多起因为年轻家庭的纠纷而造成的“坠楼”惨剧。如6月24日傍晚,上海浦东张杨路一住宅楼,一对年轻夫妇先后坠楼身亡,妻子还怀有6个月的身孕。据介绍,惨剧发生前这对夫妇爆发过激烈争吵,丈夫先从楼上坠落,妻子奔下楼发现丈夫身亡后,返回从11楼跳下。
7月1日,上海浦东东陆路一住宅楼内,一名女子从高楼坠下当场身亡。这名女子据称不久前刚生产,而引发悲剧的原因同样是家庭矛盾……
上海市妇女干部学院副教授、家庭婚姻专家周美珍把这些事件中的当事人称为“不快乐而绝望的孩子”,他们是在毫无经验和准备的情况下,在婚姻家庭和现实生活中迷失了方向。
近期有两个关于婚姻的现象值得对照:一是“毕业就结婚”成为一种时尚,宁夏的一个调查显示有23.5%的人是“毕婚族”或打算成为“毕婚族”,其中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另一个则是近期公布的2011年一季度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离婚率连续7年递增,全国一季度离婚率达14.6%,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2009年第三季度的离婚率已分别达到20.6%、23.9%。
三层因素致年轻家庭走向极端
亲手抛下孩子的朱某从小成绩优异,大学时代曾担任学生会干部,毕业后又进入一家人人羡慕的国企工作,一直顺风顺水的他为何会制造这样一起家庭惨剧?朱某的一位同学告诉记者,毕业后朱某的发展与自身预期有所差距,加上家庭矛盾逐渐激化,“这可能引发他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变化。”
来自生活和社会的压力,是一些年轻家庭走向极端的主要诱因。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认为,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80后”一代,在对于未来的看法上和父母辈可能不太一致,快速变革的时代带来的迷茫感和失落感可能在这一代人心中更加显著。
文军说,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将生活的意义狭窄到钱、情,而忽略了生活和生命当中更多的追求,一旦物质和情感遭遇挫折,就很容易产生挫折感。经过一段时间的积压,他们的某个行为就会突然爆发。这种看似冲动的举动其实是和他们内心一段时间的紧张、压抑等情绪积累有关系,所以很多人在产生极端行为的时候都不知不觉,而事后又格外悔恨。
年青一代迷茫和抑郁的原因,可能还因为缺少健康的人生追求。“特别是一些‘80后’在网络和电子游戏的暴力熏陶下长大,潜移默化地把生命的价值看淡了,缺乏对生命的敬畏,所以才在生命面前走向极端。”上海市妇女干部学院副教授、家庭婚姻专家周美珍分析说,“当然,因为是独生子女一代,这些年轻人又在心理上比较孤独,一旦遇到不能承担的事情,特别是突然感觉到担负不起家庭的重担,就容易产生绝望情绪。”
除此之外,一些年轻人心理脆弱、容易走极端,也和当前一些教育观念有关系。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时进指出,属于独生子女一代的年轻人,大多承担着父辈乃至祖辈所未尽的理想,“加上他们又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成长起来,留下了不少家庭问题的病根子,为了所谓的‘家族荣耀’而不顾自己的实际和感受,一味忍受,缺乏沟通、缺乏抒发,心理疾病就这样慢慢积蓄而成。”
年青一代需“变脆为韧”学会减压
文军认为,不应该用“垮掉的一代”“泡沫的一代”去形容这个差异化的年轻群体,“造成他们的悲观情绪、生活压力、安全感缺失等等,都是有时代因素的,包容和理解这个群体的个性化、差异化,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助于缓解他们的这些焦虑。”
专家呼吁,要避免年轻家庭的类似悲剧,应该让年青一代由脆弱向更加坚韧成长,学会寻找渠道为自己减压。
例如增强社会层面的心理干预,加快心理指导和服务机构的建设,就十分必要,正如孙时进所言:“年轻人的婚姻家庭问题,不仅仅需要依靠道德、法制教育,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以前受‘家丑不可外扬’等陈旧观念的影响,忽略了这方面的工作,现在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他建议,可以由政府出资、妇联牵头,组织高校和社会机构的专家、志愿者组建专门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通过网络、社区等进行普及宣传、教育、服务,“虽然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但对国家、人民的幸福指数提升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类似的心理服务机构,应该在企业、单位内普遍设立,在企业文化、人际交往层面更加关注团队的亲近和员工间的相互照应,及时掌握员工的异常情绪,适时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
与此同时,社会也应该扭转对心理健康的误解,鼓励人们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尤其是高压人群,很容易患上抑郁、焦虑等神经性症状。”周美珍说,“现在很多人对心理医生的建议都不以为然,不知道病情的严重性,这种观念必须转变,尤其是一些男性,更需在婚姻家庭、情感健康方面遇到问题时多多咨询。”
周美珍还提醒年轻人自我检测精神状况,“如果发现自己持续两周以上失眠、早晨起来比晚上更累、没有行动力、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就需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因为这些是长期体力、脑力透支释放的信号,需要及时休息调节,以保持心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