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筷子三弓床弩:教改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社会断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7:26:53
2011年01月14日 10:12:57  来源: 新华网


郭松民
今天有两条和教育有关的新闻,非常引人注目:其一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内容公布;其二是“清华自主招生通过初审学生七成来自大中城市”。在我看来,第二条新闻为第一条新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注脚,也敲响了警钟。
其实,从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一直都在不断地进行。这些改革,总的来看,是在两个原则的指导下展开的:一是优中选优的精英教育,强化竞争性,强调培养“高、精、尖”的优秀人才;二是市场化,强调要把教育办成一个能够盈利的产业。
不能说这些年来的教育改革成就不够辉煌,比如高等教育从免费到收费再到高收费,弥补了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足,使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中国高等教育就跨越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门槛,高中生升入大学的比例,超过了50%以上,达到了和发达国家相类似的水平,这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还是第一次。
但是,在这样两个原则指导下的教育改革,也导致了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加剧了社会的断裂。什么叫社会断裂?那就是社会下层民众基本失去了改变命运晋身社会中、上层的可能。中国自隋唐时期确立了科举制度以后,教育就一直是社会下层子弟进入社会中上层的主要通道,但是这些年来,这条通道开始变得困难重重。
这其中的逻辑是这样的:高等教育已经变成了一个开价不菲的收费教育,中小学教育由于择校费的存在,也在事实上变成了收费教育,这就等于说,金钱成了打开教育通道的延时器,同时又是最重要的一把钥匙。在中国贫富差距很大的背景下,这就必然会使大批社会下层的子女,尤其农民的子女,丧失进入教育通道的可能,“清华自主招生通过初审学生七成来自大中城市”就证明了这一点。
“自主招生”无疑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改试点”,但这个试点,却是站在大学本位的立场上,仅仅把如何招收英才作为出发点,至于如何弥补社会断裂,却没有被纳入视野。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缺陷,就连教育圈内的人士也看不下去,据媒体报道,去年11月,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厦门坦言,自主招生对农村学生不公平。杨玉良问,偏远农村学生有多少机会?有多少人能获得自主招生信息?有多少人能有钱长途跋涉到学校参加考试?显然,杨校长点到了问题的要害。
新公布的教改试点“通知”,洋洋近万言,可谓面面俱到。但偏偏在如何超越贫富差距,实现教育公平,防止社会断裂等方面,却惜墨如金,这是令人遗憾的。古今中外成功的教育,莫不以增强社会认同,加强社会团结,使社会能够浑然一体为主要目标。中国的教改试点倘若不以此为目标,则前途可以想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