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电子夜光漂:江苏宿迁:公推直选,绚丽绽放的党内基层民主之花 2010-07-0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9:04:23
江苏宿迁:公推直选,绚丽绽放的党内基层民主之花
2010-07-01 10:10:00
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重要标志。公推直选作为干部制度改革实践中探索的一种党内基层选举模式,是近十年来党的建设中具有标志性的创新成果之一。2007年10月,公推直选被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并促成了《党章》第三十条的修改。当时,刚参加完十七大的江苏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新实同志,在“博客”中写道:宿迁是在全国最早较全面进行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探索的市;党的十七大将“公推直选”作为党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努力方向,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的重要内容,使我们方向明确,倍感振奋。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到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的范围”,再到十七大报告中“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江苏宿迁,在推进党内基层民主上一路探索,终于使“公推直选”这棵“民主之花”在全市大地涌动萌芽、开花结果。
关键一步:从间接选举到公推直选
时间回溯到2004年3月7日上午10时,宿迁市宿豫区黄墩镇新落成的大会堂内,全镇531名党员济济一堂,面向党旗庄严地投下自己神圣的一票,直接选举该镇新一任党委书记。“大会应到代表550名,实到531名。刘书戎同志得507票,根据大会《选举办法》,当选为中共黄墩镇党委书记!”随着主持人话音一落,宿迁市也是江苏省首位由全体党员大会直接差额选举的乡镇党委书记正式产生。如今一届任满,已经是宿豫区妇联主席的刘书戎对6年前这一幕仍然记忆犹新。
多年来,乡镇党委的选举一直沿袭一个固定的模式,即“党员选代表,代表选委员,委员选书记”。也就是说,书记要经过两次间接选举才能产生,并且都是等额选举。这样的选举模式虽然能够体现“组织意图”,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屏蔽”了一些普通党员的真实意愿。而宿迁市首开先河的“公推直选”,从程序上包含了两个层次:首先是“公推”,是指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公开推荐人选,是一个初始提名的问题,有利于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其次就是“直选”,是指党员直接选举乡镇党委书记,是一个自主选择的问题,目的是更好地体现选举人的意愿。这种全新的体现党员主权思想和运用社会认同系统的选举制度,在党内基层民主探索上具有重大的开创性意义,甫一问世就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人民日报》、《求是》、《新华日报》、《中国日报》海外版、凤凰卫视和江苏电视台等相继作了报道。2004年4月,央视《时空连线》节目专题对宿迁市公推直选蔡集镇党委书记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省委组织部调研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中组部多次派出调研组到宿迁进行专题调研。
历史性突破:从选一个人到选一个班子
宿迁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探索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4年3月至4月,在宿豫区黄墩、蔡集两镇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第二阶段是2004年8月至2005年1月,在孙园等4个乡镇进行从选“一个人”到选“一个班子”的试点,即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包括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第三阶段是2005年6月至12月,先后在泗洪县、宿城区、宿豫区所有乡镇,全面实施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试点工作。
从选“一个人”到选“一个班子”,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胡锦涛总书记对宿迁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试点的做法作出重要批示:“基层党委的民主选举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该试点只进行党委书记的公推直选,还有与副书记、委员的选举相衔接的问题需要加以考虑。”
正是这一高屋建瓴的重要批示,促成了公推直选从选“一个人”走向选“一个班子”。如何以点带面?选“党委书记”和选“党委班子”工作要求、流程区别在哪里?宿迁市委组织部带着问题,从实践中寻找答案。从2004年8月起,在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各拿出一个乡镇进行公推直选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试点,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宿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张惠春介绍说:“从选一个人到选一个班子,改革的步伐更大了,更加注重党员群众主体作用的发挥,更加凸显择优选拔、差额选举的竞争性,更加强化民主监督的力度。”
公推直选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在人选提名方式上充分体现群众公认原则,变过去主要由组织提名为广泛的党员群众举荐;在选举人了解候选人的渠道上进行拓展,变过去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背靠背”为“面对面”交流;在落实选举权上充分尊重党员意愿,变间接选举为直接选举,变等额选举为差额选举;在加强民主监督上积极探索,变局部有限公开为全程开放运作。通过这四个“变”,实现了党员群众在选人用人上的民主权利,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完善了党内选举制度,推进了党管干部方式创新,较好地实现了组织认定与群众认可的统一;促进了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
走进十七大报告:从试点到全面推进
2005年7月,宿迁市泗洪县所有乡镇先后召开党员大会,全面推行公推直选,选出24名乡镇党委书记、184名党委委员和72名纪委委员。泗洪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全县所有乡镇党委都实行公推直选的县。
在2005年乡镇党委换届中,宿迁先后在泗洪县、宿城区、宿豫区全面实施了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试点工作,三县区经公推直选方式共产生56个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其中书记56人,委员278人,这也是以地级市为单位,全国经公推直选产生最多的乡镇党委领导班子。
宿迁市委组织部相关职能处室负责同志认为,公推直选的现实意义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基层党员群众来讲,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对自己选出来的干部更有认同感;第二,对干部来讲,公推直选推出了责任感、选出了危机感,自己说好不如群众公认好,促使基层干部把时间、心思、精力更多地放在工作上,自觉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第三,对一级党委而言,意味着把选人用人权交给一个机制,谁上谁不上,机制说了算,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自我革命。
宿迁坚持不懈的探索和不断完善的实践经验,为中央制定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考。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从承诺到兑现,配套制度跟得上
公推直选是个系统工作,不能一选了之,关键还要靠配套制度来保障选举成效和选民的权力。一名参与过投票选举的党员说,“他们在参加选举时对全体党员都是有工作承诺的,兑现不了是要有说法的。”
在公推直选过程中,宿迁配套实施了乡镇党代会常任制,每年定期召开党代会年会,听取和审议党委年度工作落实情况,党委班子成员要逐个述职,接受代表的公开质询和民主评议。各乡镇还普遍建立了“两代两联”制度,通过乡镇党委联系党代会代表、代表联系党员,乡镇人大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充分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促进党委决策的落实和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的解决。
2005年7月22日,泗洪县梅花镇公推直选,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亲临现场,提出要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选举制度,通过制度化设计形成良好导向,增强干部为民干实事、长本事的内生动力。该镇党委书记赵毅对近几年的任职感受很深。他说,自己是全镇近千名党员直选出来的,而且要干满5年,这种情况下,就逼着你不仅要有近期发展目标,还要有远期发展目标,要对所有党员群众负责。
江苏省、宿迁市委组织部近期调研情况表明,公推直选试点乡镇党委班子运转顺畅,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已日益成为推动农村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党员群众眼中,新一届党委班子“特别想干事,也特别会干事”;对于公推直选的干部而言,党员群众赋予的权力既是压力,更是动力,他们对实现任期目标充满了信心。
截至2009年底,宿迁市发展高效农业234万亩,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46家;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达到6080元;启动农民集中居住点638个。104个乡镇中,有100个财政收入超千万元,等等,一连串的数字表明,宿迁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正在步入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