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管家最新版本下载:如何当好一名科员(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7:29:51
                          如何当好一名乡镇组织干     在乡镇,组织干部一般都被称作“干部中的干部”,可见乡镇组织干部在在一般干部眼中的重要性;在多数乡镇,组织干部岗位是乡镇机构岗位设置中唯一的一个副主任科员岗位,可见乡镇组织干部在组织眼中的重要性;在乡镇,组织干部所了解和掌握的镇村党员干部、班子的思想、工作情况一般都是领导调整班子、任用干部、部署工作的依据,可见乡镇组织干部在领导眼中的重要性。正是由于乡镇组织干部所处的特殊岗位和工作的特殊性,对组织干部的素质和纪律要求就比较严格,乡镇组织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要比一般党员干部强。如何当好一名乡镇组织干部?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的乡镇组织干部工作实践,在这里谈几点感受与大家共勉。
    笔者认为,要当好一名乡镇组织干部,做好乡镇组织工作,必须要树立“两型“观念,提高七种能力,做到“六个到位”。
    乡镇组织干部必须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和对新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树立“学习型”、“知识型”的观念。所谓“学习型”,是指组织干部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和吸收现代知识,了解和处理外界各种信息,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方式等,进一步提高自己面对时代的应变能力和面向未来的发展能力。所谓“知识型”,是指组织干部要形成有利于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的机制,以提高应变和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组织干部才能不断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在学习上,乡镇组织干部要善于找出盲点,确立学习重点。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里,能正确掌握知识的重点,并且纳为己有,善加利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能力。在学习上要善于寻找途径,提高学习的效能。一是加强学习,挤时间多看书,拓宽知识面,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乡镇组织干部一方面要学习与组织工作业务相关联的学科,如人才学、领导科学、心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利用这些知识从不同角度给组织工作提供方法指导。另一方面,还要学习现代科学知识。二是拜专业人员为师,不懂就问,避免走弯路。三是加强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
    作为一名乡镇组织干部,工作中不仅要立足本职、真抓实干、求真务实,还须具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要做到这一点,应当提高以下几种能力:
   一是综合分析能力。乡镇组织干部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协助乡镇领导培养、管理、培训、推荐乡镇中层干部、村级干部。因而,在乡镇中层干部和村干部选拔任用问题上,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对所反映的情况和材料进行全面分析,深入走访调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去伪存真,给乡镇党委当好参谋,把真正的好干部选拔上来,做到选拔干部客观、公正、准确。
    二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时代对组织干部提出的新的要求,要使组织工作始终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就必须具有不断开拓创新的思想意识、理论观点和探索精神。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新任务,乡镇组织干部要有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开创乡镇组织工作新局面。
    三是语言文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工作是一项对个人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的工作,除上述能力之外,还要求乡镇组织干部一方面要有扎实的文字写作功底,严格按照公文要求准确无误地把乡镇党委和集体的决策、决定等用文件形式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又要有较高的阅读理解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当接到上级文件和精神时,要能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件精神和实质,做到传达领会精神不偏不倚,执行命令不折不扣。
   四是运用和掌握信息的能力。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各行各业相互之间的信息量和信息切换交流越来越频繁,在缤纷交错的信息前面,作为一名乡镇组织干部应具有较强的驾驭信息技术水平,具备分析信息、掌握信息、正确运用信息的能力,让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于工作实际,发挥其应有功能和作用,提升乡镇组织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五是调查研究的能力。组织工作是面对未来、面对社会和实际的工作,其性质决定了它的工作的支撑点是在基层、在群众之中,搞好组织工作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民意、集中民智,掌握第一手资料,使乡镇领导对工作中的每一项决策、决定,真正符合民情、体现民意,深得民心,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决策的失误或错误给工作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六是沟通协调能力。组织工作是围绕组织而展开的管理活动。组织工作包括党的干部工作和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在日常的干部管理工作中,有着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需要组织干部去做。有时协调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作的质量,关系到乡镇党委正确决策的形成和落实。因此,乡镇组织干部还要虚怀若谷,善于沟通,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要按照党委的意图做好工作,注意把握沟通协调的时机、方法,提高协调工作质量,避免因自己工作疏漏引起不必要的意见分歧,把沟通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乡镇组织干部要摆正位置,尊重和服从乡镇党委的领导,积极主动地当好乡镇党委在干部工作和党建工作方面的参谋助手。与此同时,还要处理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首先,要主动听取其他部门和党员干部对干部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协调处理好与基层党支部的关系,要多下基层,多和基层负责人接触,对他们提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沟通。三是处理好与上级组织部门的关系。对上级组织部门的部署,要坚决照办,还要注意加强联系沟通,多请示、多汇报。七是驾驭现代科技能力 。组织工作是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乡镇组织干部要具备专业知识,如要熟悉党的组织、干部政策,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党建理论和党史知识以及党的组织、干部工作业务知识等。并按照乡镇党委的统一部署,全面、准确、及时地制订主办工作的实施计划,掌握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反馈实施结果。这些都是乡镇组织干部基本的业务实施能力。信息时代的乡镇组织干部除了要具有业务知识外,还要能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获取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能自查文献信息资料,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实现对信息的存贮、检索、提取和交流。具备了驾驭现代科技的能力,就能提高工作、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乡镇组织干部要做党员干部、群众的表率,在党员干部、群众中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除了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具备精益求精、甘为人梯的职业素质外,还必须在工作中做到六个到位:    一是乐于奉献要到位。由于乡镇组织干部在乡镇所处位置的特殊性,遇事处事如果没有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职业素质是不行的。当好一名乡镇组织干部,要有淡薄名利、一心为公的姿态;要有换位思考,大局本位、人民本位的公仆意识;要有想工作所想,急工作所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要具备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不长私心,不生贪心,不染野心的高尚人格。以高于普通人的素质影响群众,让群众心悦诚服,见贤思齐,形成磁场,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是工作思路要到位。组织工作关系重大,要使工作始终保持先进不落后,保持进取不懈怠,保持优势不被动,就要对每一年、每一阶段的每一项工作有明确、清晰、可行、务实的工作思路。不能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更不能消极等待,“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三是平时管理要到位。对党员干部的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光靠一时的教育和培训,一两个学习班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党员干部考核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使党员干部管理的工作抓在平时、落到实处。不搞一阵子、不耍花架子,真正使党员干部管理工作形成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制度化。
   四关键性时期工作要到位。任何一项工作在实践中都会有轻重缓急、主要和次要之分,当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出现一个带有普遍性、全局性又具有关键意义的突出问题和事件时,工作计划、工作部署就要及时地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改,以眼前服从长远,以局部服从全局,以次要服从主要,做到思想、意志、行动、步调的高度统一。
    五是关心同志要到位。乡镇组织工作要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要体现在关心党员干部,体贴党员干部,以真心、诚心、热心为党员干部排忧解难,做到重事实、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六是调查研究要到位。遇事要讲调查研究,要重实际讲证。调查研究不搞蜻蜓点水,不搞走过场,不搞虎头蛇尾,真正把调查研究工作做到位。只有通过深入、扎实、经常的调查研究,才能提高辨别是非和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可以更好地、更直接地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中吸取营养,进一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可以帮助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把握宏观的能力,战略谋划的能力,分析研究的能力,综合概括的能力。对一个人知识面的拓宽,思维能力的增强,工作水平的提高,都具有十重要作用如何当好乡镇党委秘书


乡镇党委秘书在乡镇党委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党委秘书直接对乡镇领导,乡镇部门和农村群众,工作面广,内容复杂。那么,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乡镇党委秘书呢?笔者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际,主要做出以下几点工作:
一、坚持一个根本。即坚持服务乡党委中心工作的根本。乡党委工作千头万绪,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主要任务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党委秘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服从分配,服从安排,任何情况下都自觉做到一切为经济建设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创造性地为乡镇中心工作大局服务。
二、搞好两个服务。一是为领导服务,有了领导机关才有秘书工作,为领导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要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领导服务,这是党委秘书的政治合格标准。要围绕乡镇党委的中心工作,以为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为着力点,想领导所想,谋领导所谋,积极主动地想问题、办事情,超前规划,及早安排,主动服务,使领导感到得心应手;二是为群众服务,乡镇党委秘书不是指挥员,而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服务员,必须要端正态度,增强服务意识,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搞好服务。一名合格的党委秘书,要做到为领导服务是一个“能人”,会服务、服好务,确保领导满意,为群众服务上,是一个“完人”,能够扎实的各项协调服务,灵活处理各种关系,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难事、办好事,确保群众满意。
三、把握三个重点。一是办文,党委秘书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平时多积累,多思考,善于向书学习,向领导学习,向实践学习,打牢文字基本功,扎实掌握各类文稿格式、行文和内容要求。在文稿起草时,既要“吃透”上情,热爱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吃透”下情,了解本乡镇的具体情况。要注意多征求领导意见,正确把握领导意图、领导的思维特色和说话方式,能够站在领导的角度和高度上去处理问题、掌握问题和分析问题,与领导的思想、思路同频共振,准确贴切地表达领导意见。特别是善于发现和捕捉领导讲话的闪光点,进行加工完善,让领导的意图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尽力写出适合领导口味、风格、习惯的文稿,增强其针对性、适用性和可用性;二是办会,党委秘书要在分管领导的具体指导下,对会议的召开有全局意识,能够超前筹划,科学安排,使会议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组织精心,实施严密,操作规范,使会议务实高效、有条不紊的召开;三是办事,乡镇党委秘书要遵循秘书工作无小事,不论领导交办的什么工作,都要及时完成,不能因小事而不为,做到既不厌小事,又不漏大事。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善于抓大局、谋全局。 当高参由做好当前工作向搞好超前服务转变,由被动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向主动服务、创造性工作转变。要学会运用市场化的法则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保证党委工作面对严重艰苦的工作和瞬变的市场,运筹帷幄,驾驭全局。党委秘书还要在迎来送往时,态度要热情,服务要周到,一些关键应酬场合,发挥冲锋陷阵的作用,为领导挡好驾、圆好场,顺利完成接待任务。
四、理清四个关系。一是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乡镇工作很难干,党委秘书更苦,要做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辛苦,经得起诱惑,扎扎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是创造性与服务性,要做到帮忙而不添乱,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党委秘书工作新思路、新办法,敢于打破旧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紧急情况处理与正常工作程序,有紧急情况需要处理而领导不在时,要先与有关部门协商确定方案,切忌自作主张、盲目行事;四是口记与笔记,对于重要事情,领导批示、重要电话,党委秘书要认真记录,当时不能作记录的要口记、心记,事后及时记录。平时要多了解情况,绝对经得起领导的提问,以便更好地为领导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好务。

怎样当好办事员

办事员,在机关工作人员中,是列在科员之下的一种职别。这一层人员的位置虽然比较低,但他们是办理公务的主力军。办事员的素质和工作好坏,直接关系着机关工作的质量。那么,怎样才能当好一个办事员呢?我是从办事员开始走过来的,对此颇有体会。

一、办事员应具备的素质

在个人方面,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适应工作的文化知识;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讲团结,顾大局,不挑拨同志关系,不乱讲别人坏话,办事光明正大,不搞阴谋诡计;有艰苦奋斗精神,不怕苦,不怕累,能克服各种困难;有坚强的意志,能经得起批评和挫折的考验;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穿戴合适,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体态大方。

在公务方面,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迅速、准确、细致、严密的工作作风;能同领导和同志建立良好的关系;有严格的保密意识,能遵守保密纪律,传阅文件不随便扩大范围,对职责以外的问题不随便答复,对领导批复的保密内容和没有公开的谈话,不随便向外泄露;出外联系工作,不能认为是领导派的钦差大臣,任意代表领导讲话,态度傲慢,盛气凌人;接待外来办事的人员,不论是上边的、下边的、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能一视同仁,热情相待。

二、办事员的工作职责

办事员的工作职责,总的说有两大项:一是办事,二是办文。这也是办事员应具备的两种能力。

“办事”的内容包括:领导批件的承办、催办;根据领导意见,编排领导的活动日程,并做好活动日志;按照领导的授权,做好协调工作;做好会议的安排和服务工作;做好来信处理和来访接待工作;做好值班工作,并记好电话记录;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档案管理、保密管理和安全管理等。

“办文”的内容包括:文件制作,包括撰稿、打印、校对、装订、用印、登记;文件收发,包括收文、发文、登记;文件传递,包括传阅、递阅;向领导提供信息,包括信息的收集、整理、印发;记录、整理、印发领导的讲话等。

当然,不是一个办事员要做完上述全部的工作,而是有分工的。但是,不论分工办事还是办文,二者都是有紧密联系的。在很多情况下,办事的也要办文,办文的也要办事。因此,只有既会办事又会办文,才是一个合格的办事员。

三、如何向领导汇报工作

要做好汇报的准备工作。列好汇报提纲或打好腹稿;给领导约好时间,千万不能不打招呼,突然闯到领导面前。这样,会打乱领导的工作计划。

要注意汇报的方法和技巧。向领导汇报工作,要开门见山,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干脆利落。汇报的情况要属实,要准确。不能用“大概”、“可能”、“差不多”之类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语言。汇报中,领导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上来时,不能编造、应付。应记录下来,待弄清后再补充汇报。一般只向分管领导汇报。除主要领导特约或受分管领导指派,直接向主要领导汇报外,一般不越级汇报工作。

四、如何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

亲近不干扰。由于常在领导身边工作,领导比较信任,感情比较亲近。越是这种情况,越要严以自束,不能随便找领导闲坐、闲聊,干扰领导的工作。以使领导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谋大事办大事。

委屈无怨言。有些时候,辛辛苦苦办完一件事情,得到的不是表扬,而是领导的误解和批评。对这种情况,要正确对待。要不怕吃苦,乐于奉献,任劳任怨,甘受委屈,要有大肚能容的气量。对领导一时的误会和批评,不要急于辩解,更不要抱以颜色或伤心落泪。要能够忍耐。当领导发现自己失误时,就会产生内疚,增加对你的理解和信任,就会相处得更加融洽、和谐。

尊重不拍马。对领导尊重是应该的,但不能唯唯诺诺、卑躬屈膝、察颜观色、迎合拍马。应该是说话有理,办事得体,大事能干,小事不嫌,谦虚谨慎,落落大方。

解释不浇油。领导之间,有时在工作上意见不一致,甚至争吵几句,是正常的。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慎重处理。尤其是个别领导在自己面前议论其他领导或发表不同意见时,应耐心解释,多说好话,不说闲话。对领导一视同仁。对上层领导的正职和副职,在工作上同等协助,生活上同等照顾,感情上同样尊重。切忌从个人感情或恩怨出发,厚此薄彼,看人下菜。亲近与自己交往深的,疏远与自己交往浅的;尊重自己认为能力强的,不尊重自己认为水平差的;只服务分管自己工作的,冷落与自己工作联络少的;尊重有实权的,不尊重自己认为没有用的。这样做,必然会引起多数领导的不满。所以,办事员在和领导相处的过程中,要心胸坦荡,不谋私利,规规矩矩办事,堂堂正正做人。怎样当好“办事员”日前,一位省领导提出,要借鉴“将军下连队当兵”的做法,让各部委办局领导每月至少有3天到一线当办事员。这虽然是传统经验的继承,但在新年伊始,作为一项制度提出来,却别有一番新意。
  办事员大家并不陌生,但要当好办事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把办事员当好了,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放下架子,因为办事员是机关办事人员,一般指的是科员以下的同志,所办的事大都直面群众。领导干部要当好办事员,只有真正放下架子,才能了解真情,把事情办好。想当年将军下连队当兵时,就是普普通通一个兵,他们和基层官兵实行“五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作、同娱乐。这其中还有许多高级将领,像杨得志、杨成武、许世友、秦基伟等,这些高级将领都与战士同睡一个炕,同吃一锅饭,和基层官兵同讲故事、论形势、叙家常、道身世,并肩谈心,同台演戏,一点架子也没有。将军的模范行动,成了鼓舞战士奋发前进的无声命令和最有权威的号召。其次是要真心学习,当好办事员就要虚心学习。当年将军们下连队当兵,就是从兵学起,在执勤和训练中,陆军的将军和战士在一起摸、爬、滚、打,苦练军事技术;海军的将领和水兵风雨同舟、学习航海、征服海洋;空军的指挥员和飞行员比翼齐飞,学习作战本领;在生产和施工中,将领们跟班学习,同战士一起荷助下田、拖锤挥镐,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后来许多治军方略正是得益于“兵”中。
  当前,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迫切需要我们领导干部大力发扬“将军下连队当兵”的精神,经常深入基层在办事员的角色上体察民情,真正沉下心来贴近群众,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求,从而真正帮助群众。当好办事员,既是发扬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作风,又能在干部和群众间架起连心桥,于工作有利,干群关系也将更加和谐。

如何当好副职领导干部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安翠萍

任何一个领导班子,都需要班子成员之间的很好配合,才能有凝聚力,有战斗力。作为一个领导班子的副手,如何讲究辅助之道,配合一把手更好地把工作做到位,是检验一个副手政治素养和领导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副职在正职的领导下,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是搞好班子建设,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

正职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一把手,是把握方向,把握全局,而副职却是正职的左膀右臂,是助手。怎样当好助手,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思想上具有全局意识,摆正位置。

1、要有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的驾驭能力。一要具有哲学思维,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和解决问题,确定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工作计划;二要树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政治观,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把握方向、看清目标、顾全大局;三要坚持社会保险征缴大局观,自觉将分管的社会保险工作置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之中,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四要确立立体思维,不仅善于纵向思考,而且善于横向谋划,善于综合分析、通盘计划、全面应对,以敏锐的洞察力、超前的预见力认识和判断复杂形势。

2、要明确有限权力的意识。副职与正职的权力是有差距的,正职统揽全局,决定全局,把握大政方针,对单位的事情实行全局的领导和管理,在自己分管的工作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权限,正职根据工作的需要和副职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授予副职一定的工作权限,副职在正职授权范围内进行工作,而且副职要认真履行职责,对组织负责,对正职负责,做事情要掌握一个“度”,要多请示、多汇报,对正职没有授权的,不能轻易越权、说话、表态,应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所以必须明确自己有限的权力。

  3、要有维护核心的思想意识。正职是一个单位、部门的主要领导,是一把手,也就是单位的领导核心,处于主导地位,负全部责任。而副职是一个部门不可缺少的,承担分管责任,但目标方向都是一致的。因此,作为社保局局长必须紧紧围绕正职这个中心,维护正职的权力和核心地位,自觉服从正职的领导,深刻领会正职的意图和要求,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配合、协助正职作为自己的主体意识,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稳定、和谐的领导集体。

4、要有鼎力相助的诚心诚意意识。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单位也好,一个部门也好,班子成员都要以诚相待,鼎力相助,这是最起码的风格意识,尤其是助手,就是搭档,对正职的支持是份内事,也是副职必须具备的素质,“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共同垮台”。具体怎么鼎力相助,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对工作要竭尽全力,主动配合;二是对遇到重大问题,竭诚相助,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找对策,解决问题,而不是袖手旁观;三是出事失误后,要尽力协助挽救,努力为正职补台,主动分担责任,而绝不能冷观落马,推卸责任,火上加油,这也是一种人品和道德的体现。

二、在工作中历练本领,提高素质。
  领导既是将,又是帅,既要当好参谋助手,更要当好主管。这种角色上的双重性特点,对领导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本职工作不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要加强学习、历练本领、提高素质,这样才能为履行好职责奠定坚实的基础。
  1、在加强理论学习中锻炼政治品质,在修好立身为官之德中提高素质。常言道,“先修身而后求能”。有了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工作、生活和做人的第一需要,努力在求深、求精、求广上下功夫,切实把“三个代表”转化为自身的政治品质,真正以政治上的成熟确保品行上的端正。常思贪欲之害,把人生追求的立足点放在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无私奉献上;常修从政之偏,把工作追求的着力点放在振兴一方水土上;常排非分之想,把名分追求的兴奋点放在班子的认同和群众的肯定上;常怀律己之心,把形象追求的瞄准点放在公道正派、平易近人上。
  2、在处理棘手问题中培养心理素质,在练好应对困难之功中提高素质。大力推进发展与合理调整各方利益关系,使领导干部成为承载压力的焦点。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是很难开展好工作的。因此,要注重正确看待这种客观情况给从政实践带来的影响,坚持把压力当作实践的新起点、新动力、新要求,在主动当好缓冲环节的同时,倾心尽力完善所做的工作。注重把问题和矛盾作为主攻重点,不因暂时的困难缩手缩脚,在落实上级指示要求上坚定不移;注重把群众的利益诉求作为努力方向,不因一时的误解丧失勇气和信心,在为民谋利上一如既往;注重把维护集体决策的权威作为首要选择,不因分管工作遇到麻烦而消极埋怨,在顾全大局、服从大局上始终不渝。
  3、在坚持主动补位中树立良好形象,在谋好团结协作之局中提高素质。在一个班子中尽管有分工不同,但都是为了一个整体目标而奋斗。如果彼此“各拿各的号,各吹各的调”,受影响最大的是党的事业。作为一个班子的领导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不以分工而分界,坚持补台不拆台、移位不越位,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协助其他同志抓好分管的战线,用真诚赢得理解,用行动获取支持。把握分寸求合力,填空不串位、配合不插手、争差不抢功,真正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干事业。
  4、在理解包容中树立威信,在造好上下一心之势中提高素质。领导干部虽然在工作中具有主导地位,但实践的主体是下属,不把大家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抓好工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从严要求的同时,要充分理解体谅下属的辛苦和难处,不以一时的疏漏而否定全部工作,不因取得明显的成绩而忽视存在的不足,肯定中有否定,批评中有表扬,真正形成良好的导向。给予信任放手实践,坚持在宏观上出思路、定方向,在微观上放心让下属去抓落实,不以条条框框束缚大家的手脚。

  三、在行动上要尽职尽责,忠于职守。

  1、努力做好分管工作。副职如何做好分管内的工作,是衡量副职是否称职的主要标志,也就是副职能力、水平的体现,做不好分管工作,正职不满意、群众不满意,这样领导和群众就会有看法,就会对你工作不放心。那么,怎样做好分管的工作呢?一是要明确自己分管工作的任务、范围、权限,也就是自己应该怎么做、怎么管、管什么,责任意识、职责任务必须十分明确,不能乱管也不能不管,要按正职的要求去分管。二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成功之处,寻求做好分管工作的方法、技巧和途径,特别是要学习正职研究处理工作的思维方法和领导艺术,学习老同志的经验。学习一定要虚心、诚心,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三是工作要仔细,要积极主动,特别对布置的工作要有检查、有结果、有落实,不能布置过了任务就完成了,要克服依赖性,克服什么事情都等着正职拿主意、拿办法,把自己当成摆设。工作中不要怕出问题,不要怕困难,困难就是机遇,困难问题解决了说明有水平、有能力。同时,作为副职还应主动承担责任,替正职分忧解难,特别是在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有敢于承担责任,积极谨慎妥善处理问题,主动为正职保驾护航,尽量把矛盾解决在秘书分管工作的范围内,让正职去考虑更多的大事。四是要充分发挥下属同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当他们遇到困难出现失误,发生矛盾要主动解决,敢于挑担子。五是要承上启下,起好桥梁纽带的作用,要把正职的意见、指示、要求贯彻下去、布置下去,同时要把群众的意见收集、反馈上来,达到沟通的目的,使正职了解一些具体的情况。

2、要善于领会正职的意图。当副职要有较强的悟性、灵性,在工作中要全面准确领会正职的意图,使各项工作不偏离中心和方向,这样才能够与正职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保持了一致,工作就会出成绩。那么,怎样才能正确领会正职的意图呢?一是要了解正职的常规工作思路和日常工作特点,可以从一般的会议讲话、平时的交谈、工作计划要点中加以分析研究,领会其意图。二是要多请示、多汇报,在聆听正职的意图和想法中体会其意图。一般情况下,副职向正职请示、汇报情况,都会作出反应,作一些表态,有些是明确的,肯定的,有些可能是暗示,提醒的。所以,应该从中领悟一些道理,掌握正职在表态时的要求,从而在工作中按正职的要求贯彻落实。三是要联系工作实际或阶段性工作情况去分析、理解正职的意图,比如说,正职为什么要在这一时期提出新的工作思路,采取一些新的举措,对全局工作有什么作用,要达到什么目的等。

  3、当好助手,做好参谋。副职处于辅助地位,由于他的地位决定他的作用。具体要把握三点:一是要为正职出谋划策,用自己的智慧,提出一些利于单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要有超前意识,要善于洞察、观察正职意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能平平常常,随波逐流;三是要尽可能站在正职的角度和单位全局利益的角度出主意,提出富有创造性、实效性的独特见解,要经常分析思考问题,全面了解情况,为正职的决策提供必要的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助手参谋作用,才能赢得正职和群众的认可

四、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关心同志。

1、应该成为道德楷模和工作学习的行家里手,能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综合实力令人折服,身上具有值得下属学习的地方。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有能力做到。不仅能够做到,而且做得到位、做得迅速、做得漂亮。在率领同志们从事一项繁复工作的进程中,能够让大家从中学到开阔的思路、战略的眼光、大局的观念、科学的决策、可行的办法。特别是当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让同志们感受到什么是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什么是从容应对、化害为利。一句话,总能让下属在自己身上学到一点东西,不是胆识和魄力,就是办法和措施;不是人格魅力,就是才华和学识。这样的领导,谁人不服、谁人不敬?

2、通过带领一班人不懈努力,满足下属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给大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身在单位中,谁不想实现价值?自身努力当然是第一要义,但客观环境,特别是单位这个小环境,尤其是主要领导这个“微观环境”,对一般干部群众的成长至关重要。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念,营造什么样的环境氛围,鼓励什么样的精神状态,都无疑会对干部群众产生导向作用。如果老实人埋头苦干无人关注,群众的生活困难得不到有效解决,多年科员无人问津是否应该晋级,想学习进修被视为不安心工作,这样的单位,正气不扬、邪气上升,小人得志、好人遭殃,群众非但得不到实际利益,还要忍气吞声、艰难度日,怎么会有好的效益?

3、遇到问题、遭遇挫折的时候要为下属、为群众多担待一点。在现行体制下,同样的责任,不同的人承担,结果很不相同。尽管有些问题主要责任、直接责任不在主要领导,但领导责任总是有的。如果这个领导有胸怀、有气度、与人为善,在关键时刻爱护、保护下属,就能够将责任承担下来。当然,这样做不是不顾是非、不讲原则。是谁的责任一定要调查清楚,是什么性质的问题也要界定清楚。该批评的必须严厉批评,但在进行组织处理的时候,应该从挽救人、教育人的善意出发,尽量从轻发落。特别是面对上级压力的时候,当主要领导的更要有为下属担当责任的胸怀和气度,不能取得成绩全往自己身上揽,遇到问题都往别人身上推。人心都是肉长的,哪位领导同志为下属的过失承担过责任,犯错的同志心里都有数,周围的同志心中更有数。那样的温暖是会让人长久记在心里的。哪个单位有了这样的领导,那里肯定充满凝聚力、向心力,工作肯定开展得有声有色。

此外,作为一名副职干部,要始终坚持立志做好事,时刻提醒自己正确处理好做人与做事的关系,既要有好的品质,又要有好的人格;正确处理好做人与干事业的关系,视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珍惜现职领导岗位,加倍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充分认识自己的发展是党培育的结果,是人民养育的结果,是同志奉献的结果,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永不忘本。

 

如何当好副职

天津行政学院公共管理系刘耀臣

 

   大家好,欢迎学习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卫星培训课程。今天下午我们跟大家一起探讨、研究和学习的题目是如何当好副职。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六个方面来进行思考,第一,副职的作用和工作基础;第二,如何做好执行性工作;第三,处理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这里我们要谈到一些人际关系的准则;第四,如何当好下属,如何读懂自己的上级;第五,如何掌握沟通的艺术和方法、技巧;第六,也是作为结束的一个问题,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一、副职的作用和工作基础 
  1、副职的作用
  我们首先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副职的作用。我们要想当好副职,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防止行为失当。 
  副职相对于正职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个方面的作用是配合与协助,也就是作为一个副职,不仅要围绕正职的思路开展工作,而且还要在形象上突出正职;第二,分担与分忧,指的是要拾遗补缺,巧于善后;第三,参谋与决策。这三大作用是一个逻辑关系,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副职,首先要发挥的一个作用就是如何配合和协助正职,这方面工作做好了,才能谈如何为正职、一把手分担和分忧;一旦能替正职分担某些工作的时候,而且做得非常好的时候,我们才能谈得上出谋划策,在你分管的领域里,为正职做好决策。所谓参谋与决策就是多思考问题,做到与正职形成互补思考,一定是互补性的,而不是相反的思考。 
  为了发挥好这三个作用,作为副职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和正职交往的时候,和正职处理好交往关系的时候,要做到有主见而不固执;第二,要做到揽事不争权,尽职不争功,
也就是尽你的职守,但不要和正职争功,也不要争权力;第三,行权不越权,到位不越位;第四,服从不盲从,积极不被动,当副职的最忌讳的是眼里没活,你要知道什么时候该上,什么时候该让,副职最忌讳的是总让正职安排工作,自己应该有深刻的体会,这件事就该我去做;最后,尊重不奉迎,补台不拆台,俗话说得好,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一块下台,当你一旦和正职发生矛盾的时候,组织人事部门不会考虑你对多少,他对多少,只会考虑你们相互合作不行,在一起没法工作,不可能给你分析谁对多少,谁错多少。这是和正职打交道的时候要注意的几点,也就是为了发挥配合与协助、分担与分忧、参谋与决策三个作用,你需要做到的五个方面。 
  一般情况,会同时有几个副职,所以副职不仅要和正职打交道,还要和其他副职打交道,相对于其他副职而言,主要是四个作用:一是交流信息,互相通报信息,你做的我知道,我做的你知道;二是联络感情;三是相互激励;四是支持合作要相互合作。
  为了发挥这四大作用,作为副职,和其他副职相比要做到:一是要做到尊重不自傲;二是做到信任不猜疑,副职之间最忌讳相互猜疑;三是做到支持不拆台;四是做到分工不分家,因为你是在一个组织、单位、部门,分工是相对的,但毕竟是同一部门;五是相互之间做事一定要做到适度不过度,孔子讲过,过犹不及,事情做过分了和没做到的效果是一样的。这是相对于其他副职而言要注意的几点。 
  对于自己分管的工作,主要要发挥这几个功效:第一,大胆管理,既然这块是由你分管,你就要大胆管理,没必要事事请示、报告;第二,精心协调,如果这件事是你分管的领域能独立完成的,就谈不上协调,但如果你从事的工作涉及到其他分管领导、分管副职的一些工作配合,那就需要相互协调,共同协同;第三,抓出实效,副职不能务虚,一定要务实、抓出实效,要以工作实际来说话。 
  这是副职需要发挥的几大功能或作用,这几个作用我们要连起来考虑,实际上就是“三四三”的结构,相对与正职而言,副职发挥着三大作用;相对于其他副职而言,发挥着四大作用;相对于自己分管的工作,要发挥三个作用,也就是说作为副职,要发挥十个方面的功效和作用。所以我们说当副职很不容易,他和正职不一样,副职相对于正职而言的作用是有逻辑顺序的,其他的东西没有逻辑顺序。我们常说,“不会当副职的人,永远当不好正职;不会当下级的人,永远当不好领导”就是这个道理。这是我们对副职的作用的一个把握。 
  2、做好副职的基础
  当好副职有些基础性的条件,我们一定要掌握。 
  做好副职工作的五字真言
第一个基础就是做好副职工作的五字真言,我们一定要把握好。 
  第一,要牢记一个“副”字,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是越位,做过头了,不该出头的事出头了,不该做的做了,擅自做了主张;另一个是旁观,放弃你的职责,该你做的你不做。要避免这两个极端,既不要做过头又不要做不到。 
  第二,注意一个“补”字,也就是做到补缺、补偏、补救。缺就是缺失,要想办法补上,偏就是偏差,补救就是挽救漏洞,所以要做到“补”字,就是补缺、补偏、补救。 
  第三,维护一个“和”字,一定要讲团结。我们中国文化传统中,有一个非常优秀的传统就是“和文化”,“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就是君子之交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在共同的利益和目标上是和谐的、共同的、一致的,不同则是说做法不一样,大家各有各的做法,所以君子之交不强求一致,但是有共同的目标、利益,这叫“君子和而不同”。而小人是做法一样,但大家各怀鬼胎,各有各的目的,这叫“小人同而不和”。所以我们讲的“和”不是无目的,不是什么都一致,关键是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在这方面来维持共同和和谐,要讲团结。 
  第四,要把握一个“度”字,要有分寸感,我刚才讲孔子说的,“过犹不及”,所以要有一个“度”字,要有分寸。 
  第五,要牢记的,也就是要突出一个“学”字,指的是观察别人,汲取经验,学习理论。人类的知识不外乎三大来源,第一个来源就是间接经验,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然后自己吸收、吸取;第二个来源是自己亲力亲为,也就是直接经验,积累和总结自己;第三个来源是书本和理论,就是学习理论。所以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学习,他人的经验、自己的经验和一些最基本的理论,这就是我们突出“学”字所强调的。 
  当好副职工作的五字真言,是做好副职的一个基础,我们要把握好“副”、“补”、“和”、“度”、“学”五个字。 
  切实加强自身的思想素质修养 
  做好副职的第二个基础是,要切实加强自身的思想素质修养。这里针对副职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要有甘当配角、助手的精神。 
  第二,要有忍辱负重的品质,也就是要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胸怀。大伙可能知道,中超联赛的时候,到十几轮之后,我们常说某个队是“副班长”,“副班长”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说它是倒数第二名,这是错误的。所谓的“副班长”是来自军队的规则,冲锋的时候副班长要带头冲锋,而撤退的时候副班长是殿后的,最后一个撤退,所以副班长应该是最后一名,也就是要忍辱负重,很多事要自己扛,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要巧于善后,所
以要有忍辱负重的品质。 
  第三,要有甘为人梯的品格。有人认为这一般人做不到,有的人认为手下有人比自己强,如果让他上来以后,担心会对自己有影响,其实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大家可以从道理上想想看,如果你手下的一些人确实很有工作能力,真是德才兼备,如果仅凭你想要摁住,是很难实现的,如果没摁住,将来有一天他提升上来,用玩笑的语言来说,就是你又树立了一个“政敌”,那样你就完了。更何况如果他真的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你是摁不住的,既然这样,你与其摁他一下,不如扶他一下,帮助他一下,让他能够得到职业上的成长,或者是我们讲的职务上的提升,如果是这样上来的,你们就是“政友”,能够互相帮助。所以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个问题,要有甘为人梯的品格,一个是善于发现人才,一个是善于帮助人才,让他能够得到成长。 
  最后,要有为下属师表的风范。你作为副职,大伙都在看着你,所以有些情绪是不能对下的,比如泄气的话、牢骚等,你不能对下级发牢骚;不能和下级讲泄气的东西,你都觉得一天不如一天了,你的下级更会觉得一阵不如一阵了,因此要精神饱满,这个东西不能对下,牢骚也没有必要对下级讲;还有一些政治玩笑不能对下开;随意对别人的评价、评议也不要对下级讲,尤其是不要把领导班子内部的矛盾分析向下级传递,这也是不允许的;不要开黄色玩笑、讲黄色笑话。这几个方面如果把握不住,别人会在你背后指你的脊梁骨。这并不是说我们对任何人都不能发牢骚、讲评议,同级之间讲这些没关系,你的牢骚向上级也就是你的领导、正职讲也没关系,唯独这几个方面是不能对下讲的,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当领导和不当领导是不一样的。你不当领导,实际上就是在台下的一个观众,你当领导就相当于你在台上,大伙都注视、关注你。 
  所以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做好这几方面的修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副职角色扮演的更好。 
  二、如何做好执行工作 
  第二个问题是,作为副职我们如何做好执行工作。要做好执行性工作,就涉及到工作的执行程序和一些注意事项。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就是工作程序和工作原则。作为一个中层或基层领导者,要特别注意工作程序和工作原则。 
  1、工作程序与工作原则 
  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就是首先要学会服从,服从你的正职,服从上级领导一些工作部署、工作任务安排。然后在服从的基础上谈执行,去落实、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就有自主和决策。为什么我们把决策放在执行之后呢?大家都看过一些管理学、行政学的著作,它们都是先谈决策后谈执行,但这里是不一样的,这里的执行是执行什么,而决策是怎么执行,这个决策是执行中的决策,是方法论方面的决策,而不是要不要做以及做什么的决策,因为要不
要做和做什么的决策是由正职和你们共同的上级领导所决定的,你无权决定,但是你怎么去落实、实施,这里有你一定的自主、习惯和方法,所以我们是现有执行,后有自主和决策。如果在执行过程中,涉及到和其他副职分管的工作有交叉或是涉及到其他部门的配合,那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有一个协调行为,要和其他领域、分管、部门进行协调,如果你分管的范围内独自能够做完,那么这个协调就不存在了。所以这个协调不是一个必要程序,而是一个重要程序。一旦事情做完之后,我们要审结,一定要检查、评估后再结束,不是做完就完了,一定要进行检查总结。最后还有一步,就是要汇报、反馈,还要向正职、上级领导反馈,要告知一下工作落实到什么程度,效果如何,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工作程序。 
  在运用这个程序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几个原则,一个是作为公共机构,在执行中要特别讲究政策性,政策既要灵活又要原则,要灵活性和原则性的结合,一定突破政策的边界。第二,要注意时间性,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第三,应急性,今天可能这样,明天可能那样,它可能会有各种事先想不到的或是突发性的东西,一定要学会应急、应变,能够有应急反应。这是我们讲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原则。 
  2、注意事项 
  我们围绕这个原则,讲几个注意事项: 
  第一阶段,在服从、接受正职或上级的指令、工作部署、工作任务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接受。
  什么是接受?实际上接受的要素就是听准、记准,那听准、记准的要素有哪些呢?有这么四到五个要素,大家一定要注意,第一,谁向你发布的指示、命令,如果是你的正职或是分管的上级领导,你直接执行就可以了,但是你的领导可能有很多,如果不是你分管的领导或是上级的上级交给你的事,那就不一样了,你就要学会如何应对,所以“谁”是不一样的,是谁向你发布的指示、命令或是工作安排,这是第一个听准、记准的要素。第二,什么任务,有的时候一说,我们可能稀里糊涂地就接受了任务,但是一执行,发现不是那样的,原意、意图并不是这样,你搞错了,所以一定要知道这是什么任务。第三,任务的要求是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是完成,什么程度是卓越,做到什么程度是没有达成,这里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要搞清楚,至少要知道完成任务的底线、标准。第四,办理时限,什么时候完成,给你规定的是三天,你分四天完成,那就等于没有完成,超时就等于没有完成,所以要注意工作时限或办理时限。刚才说了四到五个要素,第五个要素不是必要的,在十分特殊的情况下,这个要素才存在,就是在场人员,谁来证明你的上级、正职是这么安排你的,让你来从事这项工作,谁来证明你。在十分特殊的情况下,这个要素也是必要的。所谓接受,所谓听准、记准,就是从这几个方面来把握。这是在服从、接受任务时要特别注意的。 
  第二阶段,在落实、实施一项上级的工作部署时,要注意的就是不要着急,学会分析和
拿出办法。这里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所谓分析和拿出办法,第一,要注意对依据的掌握和准备。
  做事的依据不外乎几个方面,比方说是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东西,这个好办,直接用就行了;第二方面的依据就是政策,是不是在政策范围之内;第三个依据是会议纪要,是不是有共同的会议纪要,一些黑头、白头文件都可以;还有一种依据是服务标准,我们讲公共机构提供公共服务,当然也有很多公共服务的标准,我们也可以从服务标准上找到依据。这四个依据不管是哪一个,只要有了依据,你就会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讲公共机构依法行政,从法理来看,公共机构是“法无规定,不得为之”。法是比较宽泛的,不单单指法律、法规,我们讲的依法行政是有法条依法条,没法条依法理,没法理依公序良俗,这都是依法行政,公序良俗就是指良好的公共秩序和民俗习惯。我们要掌握这些东西,如果没有这个依据,那你做事就离开了法的轨道,所以法不是法律,它的范围比法律大,这个大伙一定要清楚。 
  有一次,我在中央的其他部委讲课的时候,有的学员提出一个问题,很多突然发生、领导突然交办的事在政策里找不到依据,在法律、法规、规章里找不到依据,服务标准里找不到,会议纪要里也没有,因为还来不及做出一个领导集体决策,然后给你会议纪要,可是这件事非得做,这样没有依据能做吗?我们说不能这么认为,刚才我们讲的依据是一类,它们都是有文字记录的东西,被称为“硬依据”,还有一类依据是“软依据”。一是惯例。你们组织内部处理这件事类似的做法、惯例,还包括国际惯例、组织内部的惯例、一些习惯做法,这些都是软依据。还有一种软依据是能不能形成共识,别的依据找不到,但是我们在执行中,这些执行者能不能在这些问题上达成共识。除了惯例、共识之外,还有一种理论依据,从理论上是否有这样的说法、做法或是研究,如果是研究出有规律性的东西,我们也可以作为依据。但是使用软依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报请领导批复,并不是只要找到软依据就可以做,硬依据只要有,我们就可以直接做,但是软依据一定要打个招呼,要得到你的领导、上级的认可后,软依据也是可以用的。所以,在执行中,一定要注意对依据的掌握和准备,如果你刚当领导,可能会不习惯,什么都要去查,如果你做得比较专业了,非常习惯了,这个依据在你头脑中应该很快能反映出来,业务很熟悉、做得很到位,这些依据都能做到在你心中有数。 
  第二方面的考虑就是一定要做好和预备好计划。一个最简单的计划就是工作次序,也就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的工作排序,以及事情的轻重缓急,优先做什么,事后再做什么,这是一个最简单的计划。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轻重缓急,什么都一起做,这是不行的。我们讲排队论是要做好几种排队,一个是先来后到的排队,比如我们到商场买东西、到银行取款都是先来后到的排队;二是后来者优先,比如信息,越是晚发出的信息越是新的,越应该优先处理;还有一种排队论是按照重要性排队,哪个最重要优先处理,哪个不重要往后放。这里的轻重缓急是根据不同的排队方式来进行安排的,大伙不能一概而论,都用先来后到的方式。

第三方面,要准备或预备好一些应对办法。万一出现意外、事先没有想到的东西,我们该怎么办,或者是万一出现了偏差,那应该怎么弥补或补救呢?这些应对办法要事先准备好。这就是我们讲的,在执行之前,要特别注意这些东西。 
  第三阶段,开始具体落实,实行自主决策实施和办理时,要实行八字真言,也就是迅速、亲切、公正、准确。作为我们公共机构,在执行中一定要快,一旦前面都准备好了,该接受的接受了,该准备的都准备了,开始实施了就要快,不能拖泥带水;而且凡是涉及到跟公民打交道,跟普通群众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亲切执行、亲切执法;要做到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还有把握政策、依据要非常准确。这就是我们说的迅速、亲切、公正、准确。 
  如果你执行的这件事涉及到其他分管的领域,或是其他部门时,还要注意协调。刚才我们讲了,你分管的这块如果能独立完成,当然就没有这些,如果涉及到别人,就需要协调。一旦要协调的时候需要注意三个方面,协调好关系、协调好利益、协调好行动。协调关系仅仅是手段,协调利益是根本,我遇到事情需要和你协调,这就意味着一定要给对方,也就是被协调者留足或设计利益的空间。如果一件事容易办,也能带来功绩,就自己独立办,如果这件事比较棘手,比较困难,我就和你协调一块办,谁还和你协调?别人得不到好处、利益,就不会和你协调。有人问,我们做事都要讲好处吗?我们不要把好处、利益庸俗化,金钱是利益,但是除了金钱之外,我们还有其他利益,便利、机会、荣誉都是利益,所以我们不要把利益想的太庸俗、太狭小,一定要给对方设计或留足利益的空间。这就是我们讲的协调中利益是根本,如果没有利益的设计,协调是很难再次发行的。而协调行动是目的,协调就是协同作战,必须方向一致,这是目的。我们重新说一遍,关系是手段,利益是根本,而共同行动是目的,只有把这三者都结合好,才能谈得上真正的协调,才能真正做好协调工作。这是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实施和办理阶段要注意的。 
  第四阶段,审结和反馈中,我们要注意总结和反馈,一定要检查下工作,做好总结,然后反馈。
  在总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三个方面,就是全面、客观、及时六个字。总结一定要全面,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总结起来;一定要客观的描述;最后做完事马上做总结。我们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们都是这行的有心人,也就是善于总结自己、积累自己的人。总结和反馈不同,总结要讲全面、客观、及时,但是反馈不讲这些,反馈要讲的是不要这么全面,只有结果没有过程,而且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也不一定非常及时,要根据情况,可能一事一反馈,也可能这事和其他事联合起来一块反馈;可能这件事一做马上反馈,也可能等到一定时机再反馈。 
  有的人要问,既然反馈不要求这么多,我们的总结为什么要求全面、客观、及时呢?这里我们要注意,总结有两大作用,第一是为自己做总结,是为了总结自己、调整自己、反思自己。第二是备问的,在给上级的反馈过程中,有些反馈是有挑拣的,反馈是只说结果不问
过程的,只要说工作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了什么效果就可以了,至于怎么做的不用多汇报,但是你不能防止领导问你,他对某个方面关注、感兴趣,问你前因后果,你如果没有全面的总结就答不上来。如果答不上来,那不就坏事了,一次答不上来没关系,两次答不上来没关系,三次还答不上来,领导对你怎么认为?他会认为你没有头脑。所以我们说,大家不要忽略总结的作用,一个是给自己的用的,一个是备问用的,这点要特别注意,总结和反馈不完全一样,这也就是在上面讲程序时,我们把审结和反馈写了两个方面的原因。 
  3、执行中的特殊要求 
  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些特殊要求。既然我们谈工作执行,所以一定要忠实于上级意图,要做到坚决服从和执行上级的决定,不能任意改变,擅自做主。第二,一定要把上级意图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自主和决策中要体现的。第三,办事一定要果断,要迅速、有力。同时,在执行中还要注意的一条,就是遵循指挥、汇报链条,我把这个链条给大家做一个超级链接,大伙看一看。 
  我们通过这个图可以看出,在正常情况下,一定要走中间的箭线,我们把它叫做中间原则,是指一定要做到逐级、统一、不中断三大原则。假如你处在基层领导的地位上,那你向上请示时,一定要向你的领导请示,在科层制的组织体制条件下,我们要讲一级管一级,你得知道你的领导是谁,要向你的领导请示或报告,不要越级请示、报告,因为你领导的领导不是你的领导,而是他的领导,还有就是你下级的下级也不是你的下级,所以你不要向他指挥和命令。如果你在单位处在中层领导的地位上,就会涉及到越级指挥的问题,要注意你的下级是基层领导,如果你是处长,你的下级就是科长,而科员是科长的下级,不是你的下级,你的指挥、命令是要对科长的,让科长命令、指挥他的科员,不要越级,既不要越级请示,也不要越级指挥。统一是指你的领导可能有好几个,关键要知道你的主管领导是谁,一定要统一向他请示、汇报,不要滥汇报、滥请示。如果你的主管领导说不行,其他领导说行,那你怎么办?你就把自己放在了矛盾陷阱中。另外,不中断原则,我们就不多说了,实际上这是管理规则的事,不中断就是指在单位中,不能由于一个人的不在而中断对公民的服务,中断公共服务是不允许的,一个人可以请病假、事假,也可以外出、出差、开会,可以离开这个职位几天,但是离开了不能把权力带走,要委托某人代行使你的权力、职责,继续这个服务。我们有时候到一些地方政府、办事机构就会遇到这样的事,到某一个地方办公,人家告诉你今天办不了,因为办理的人出差了,一周后才能回来,那就会让公民白等一个星期,这就是管理中断、服务中断,你可以出差,但是应该有人代你办理,如果你长时间不回来,这样就会很麻烦,公民有些事情是等不及的。所以一定要注意坚持不中断原则。 
  边上也有两个,左边是例外原则,我们是用曲线表示的,右边的是期效原则,也是用曲线表示的。作为一个领导,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越级指挥、特殊情况下可以越级,这种情况下可以实施例外原则;作为下级向上请示时,也不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越过领导向上请
示,在十分特殊的情况下,可以向上请示,这里动用的是期效原则。 
  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原则到底是怎么回事。逐级原则的目的是建立分级负责制,强化责任心,二是避免一竿子插到底的领导作风,三是避免成为通天式人员。有些人作为下级官员,能够和单位的最高领导也就是一把手通上话,实际上这是非常不利的,对你本人也是有害的,有百害但也有一利,但那是在赌博。这样不好,我们要学会一步一个脚印去做事。如果你能直接和最高领导、一把手对上话,你可能会觉得在这个单位里很舒服,但是万一有一天这个一把手离任或是离职,到别的单位任职去了,他临走之前没有把你提拔起来,你怎么办?那你就毁了。大家想想看,如果你的下级绕开你,向你的领导请示、汇报,你的心里也会很难受,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愿意的,也是你的领导所不愿意的,所以你也不要越过你的领导向他的领导请示报告。你一旦成为通天式人物,第一,你的同级嫉妒你;第二,被越过的那级记恨你;第三,绝大多数人都不和你说真话,不敢和你说真实的东西,因为不知道你在通天的时候说些什么,大伙都提防你,所以在这个组织里你会一个真正的朋友都没有。唯一有一利就是你在赌博,万一你通天,最高领导看上你,把你提拔上来了,这也行,一旦提拔上来了,嫉妒、记恨都没有了,就变成羡慕了,但是这个成功率是很低的,那是机会主义者。当然也有成功的,但这个机会是很低的,一百个也成功不了一个,它的概率是非常低的,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做这件事,不要破坏一个组织的内部规则。有人问越级指挥、命令可以吗?一旦出现越级指挥、命令,也会有很多危害,被越过的一级就不干事了,他可以推卸责任,你会很累,这样也不好。所以要掌握逐级的原则。 
  统一的原则的目的,第一是为了避免多头指挥、请示,第二明确自己的职权范围和权力边界,第三明确领导间的分工与合作。中心原则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或目的。不中断原则刚才也讲到了,服务和管理不因个人因素与内部事务而中断,比如内部可以组织干部星期二下午学习、参加培训,但是不能对外说业务学习不办公,应该要有值班、值守人员对外。 
  例外原则,刚才我们讲了,上对下在常规、正常情况下,要逐级指挥、命令,但是在十分特殊的情况下,可以一竿子插到底。什么是特殊情况?这个原则适合于突发、紧急事件,比如一个公民看到某个地方着火了,给市长打电话,市长去找分管副市长,副市长找消防局局长,消防局局长再找消防大队,消防大队再找消防中队,然后再找到消防战士,这样倒是逐级指挥,很守规矩,但是火已经着完了,没有用了,这样是不行的,应该赶紧去做。所以这个原则适合于突发性、紧急性事件,这个原则还适合于复杂的、重要的、关键性的大事,你可以亲自去抓。还有是在特殊时期以及试点试验时期可以采用这个原则,比如领导可以直接抓一个基层单位做试点,高级领导直接蹲点,这是可以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实行例外原则,是可以一竿子插到底。但是在常规情况下,我们不要这样做,还要发挥下级各级领导者的作用。 
  之所以要遵循期效原则,目的就是为了提供工作和办事的效率。1998年到2002年朱镕基总理执政时期,中央的一些部委就实行过“一周默认制”,也就是下级向上级请示批复的
问题一周之内必须答复,如果不答复则自动生效,出了事由上级的部委来负责。这个原则在现实中应该怎么用呢?我请示你,你压箱底扣发了,超过了一定的时限,我就会向再上一级请示报告。我们国家现在这方面的法律没有,可是行政执行上的一般规则就是这样,级别越低的官员期效期越短,级别越高的官员,期效期越长。一般从行政部门来看,最短是一个工作日,最长也不会超过一个月。也就是说,如果你是科长,我作为科员向你请示一件事,你在一个工作日之内必须给我答复,行或不行,不行要说明理由,行的话就去执行。如果超过了一个工作日,我就向处长汇报、请示,一般处级规定为三个工作日,星期五下午五点的请示,应当是在周二的五点之前给批复,这就是三个工作日。作为局长可能是一周的工作日,也就是五个工作日,再往上可以是一个月,也就是或级别越高,期效期越长,级别越低,期效期越短,这样能提高我们工作和办事的效率。我们从制度上还没有,但是一般的规则都是这样,这就是期效。 
  我们回顾下这个图,中间原则就是逐级、统一、不中断,箭头既有对上的,也有对下的,对上不要越级请示报告,对下不要越级指示和命令。左边是例外原则,在十分特殊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一竿子插到底。右边是期效原则,在有些情况下可以越级请示报告。一个是正常、常规情况下,一个是非正常、非常规情况下运用的,我们把这些东西叫做指挥汇报链条,这是在科层制组织体制下的组织规则,或者是一个原则。 
  做好执行工作,第一是要把握工作程序和工作原则,第二是要注意几个注意事项,第三是要掌握执行时的一些要求,尤其是遵循执行汇报量。 
  4、执行力缺失的主要表现 
  在现实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执行力缺失的现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八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对比分析。 
  第一种表现是工作人员的“隐性不作为”,就是拖着不干,他也不说办也不说不办,总是明天再明天,致使许多问题久拖不决,这是执行力缺失的一种表现。 
  第二种是权力部门化,造成执行心态“各取所需”,对自己有好处时就过分执行、拼命执行,如果事情比较棘手、比较困难、没有好处、没有利益,就避而不作或蓄意误读一些政策,成心往对我有利的方面解释。 
  第三种是不能对政策法则进行“原则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科学解读,造成统一执行与因地制宜之间不能协调运作,这也是一种执行力的缺失。 
  第四种是工作人员履行职务中存在的“第三状态”。我们说人有三种状态,病人、健康人和亚健康的人,执行中也有这种第三状态。
主要必须在四个方面,一是缺乏从政道德和责任心;二是缺乏精神动力,不思进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三是信奉潜规则,巧言令色,欺上瞒下,利用潜规则为自己谋取私利;四是工作能力不适应需要,无力作为,怕事躲事避事。 
  第五种是能力欠缺,难以执行,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和把握上级政策精神的能力不强,不会把握或把握不住;二是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不高;三是工作方式方法不对头,掌握不了科学的工作方法。所以执行起来总是很费劲、做不好,这都是能力欠缺造成的。 
  第六种是碰到偏差没有敏感性,不注重纠正小的偏差。大家都知道煮青蛙的故事,热水中的青蛙一下就跑了,但放在温水里的青蛙就会被慢慢煮死,就是面对小的威胁或偏差觉得无所谓,以后再说吧,结果明日待明日,明日何其多,等到你想解决的时候就解决不了了,因为它已经积小成大、积少成多,那不相当与青蛙被活活煮死吗?不注重细节,不追求完美,有本书就叫《细节决定成败》。我记得看过一幅漫画,有位女士去登山,一切准备都非常充足,结果到半截的时候她放弃了,不是她准备得不好,就因为她的鞋子里掉进去一粒沙子,她没注意,觉得没什么,忍一忍就能过去,结果脚底磨出了大血泡,因为它太细小太不值得关注了,结果误了大事,其他准备都白费了。所以细节真的能决定成败,也有人反对这种说法,说应该是战略决定成败,我们说这些说法都对,这只是在不同层面上探讨问题,你要谈战略的时候就谈战略,要谈细节的时候就谈细节,实际上谈细节是指在战略决定之后,这俩不矛盾,我们不要把什么事都对立起来,而是应该衔接起来,统一考虑。如果对细节没有敏感性,就会出现大偏差,大家如果去射击场打过靶子就知道,瞄准器偏一毫米,打到靶子那里就偏出好几米了,所以一定要注意这点。 
  第七种是不会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处理自己的问题,做事总越界。 
  最后一种是不会去坚持工作标准和服务标准,本来我们很多事都是有标准的,而你总是差那么一点点,总觉得差不多就行,结果就造成执行偏差,别人就会认为你执行力不足。 
  这就是执行力缺失的八种表现,大家可以就自己或单位情况对照一下,看有没有这些情况,另外看看是否还有其他执行力缺失的表现。 
  5、领导者执行力不强的原因 
  刚才说的是表现,那么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有些领导执行力不强?我们总结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重视决策,轻视执行。我们很多领导总把自己锁定在决策层面上,而不愿意让自己同时扮演成执行者的角色,对下级你是决策者,但对于上级你不就是执行者吗?所以两个身份你都有,关键是针对什么而言。这样就会造成凡是要操作事情就依赖下属,结果
事情就办砸了,所以有时候重视决策、轻视执行就坏了。 
  第二是重视部署,轻视检查。检查是执行力的内核之所在,IBM公司的董事长郭士纳讲过一句著名的话,“人们不会做你希望的,只会做你检查的”,什么事你不检查,他就不做了。我希望他做什么,他点点头,但扭头就搁一边去了,你要让他做,就一定要督促检查,这必须跟上。所以我们才说检查是执行力的内核之所在,不检查就谈不上执行。我们有些领导只注重工作部署,把工作一分配就完了,忽略了检查,结果执行力就到不了位,落不到实处。 
  第三是喜欢远景,轻视目标。对于如何分阶段、分步骤地完成一个近期目标,从而最实现远景目标,分析得比较少,即使有目标,这个目标也往往是不明确的,比较抽象或模糊,说好听点是比较远大,但是它不明确不具体,可操作性比较差。目标是具体的,远景是抽象的,远景当然也要有,但是光有远景没有目标,底下的人也没法执行,不知道要做什么。 
  第四是只听命令,不善变通。在执行命令和达到目标的方法、手段、过程方面,必须要灵活应变,如果你不善于变化,不善于因时因地因事而变,那执行也落不到实处。上级的命令总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各部门落实起来都有其具体性,所以一定要结合起来,不善于变通就很难执行。 
  第五是不得要领,主次不分。工作偏离了中心,那执行力也会大打折扣,抓的都是鸡毛蒜皮的事,而没有踩到点子上。 
  最后一个是重视工作,忽视学习。我们现在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其特点就变化快,不是你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十倍速变化的时代”,这是安德鲁·格鲁夫说的,他是上世纪90年代英特尔公司的总裁,这个“十倍速”不是形容词,而在真实的。比如人类从发明电话机到普及电话用了100年时间,但是人类从发明网络到网络普及应用,仅仅用了10年。在这种十倍速的变化下,学习力是第一核心竞争力,如果你学习的速度慢于变化的速度,那就意味着末日和覆灭,你个人是不会灭亡,但你就会被边缘化了,你跟不上了,不能与时俱进了。现在的变化确实特别快,而且知识的更新率也非常快,所以在这种快速变化时代,学习力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在迈迪·克里斯写的《像老板一样优秀》一书中,他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在这个时代,学习能力远比其他能力更为重要。”学习能力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能力,就是不断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变化的能力。如果重视工作,忽视学习,你就不足以应对新发生的问题。 
  在农业时代,一个人的成功更多是取决于经验,一个人经验越丰富,越容易走向成功,因为农业社会变化非常缓慢,你用十年前的经验处理十年后的问题,一样可以处理,它们之间差不太多,所以经验丰富的人当然就没有问题了。工业时代,能力是第一位的,得身怀绝技,一招鲜走遍天。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力是第一位的,得有不断跟上时代的能力、不
断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今天发生的问题跟昨天的就不一样,就别说十年前了,你用两年前的经验处理今天的问题,其效率都会缩水一半,更何况你用十年前的经验?很多问题就处理不了,有些都是以前没有发生过的问题,很多都是新问题,都是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问题。过去我们可以说经一事长一智,现在是先长一智后经一事,才能把问题处理好。 
  6、提升执行力的行动方略 
  上面分析了表现和原因,那怎么提升执行力呢?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执行理念,这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以人为本,对公众利益负责,而不是对你自己的部门利益负责,你做事是为人民服务,这个理念要重申。 
  二是程序便民,行政不扰民,现在很多地方都搞一站式服务服务大厅,但是仔细观察一下,有很多并不真的是一站式服务,与其说是一站式,不如说是一门式,过去我们办事可能是今天跑东边,明天跑西边,现在都进一个大厅了,但是一站可到不了家,什么叫一站式?就是说上了汽车,一站后下车正好是我家,不倒车叫一站。可是现在有些公共服务大厅里一站能把事办完吗?你来一次能做得完吗?我搞过调查,平均要跑15趟!我们的公共服务大厅里也有办事程序,列了每一步该干什么,一下就有十几二十个程序,这些程序对管理方是井井有条,但唯一不方便的是那些办事的公民。这好比去医院看病,医院讲程序,第一步要挂号排一次队,然后等看病排一次队,划价排一次队,交费又排一次队,最后取药还排队,这中间我还没说化验,这些程序对医院方而言是井然有序的,但唯一不方便了患者,看一次病大量的时间都在等候,真正看病的时间就10分钟。 
  什么是程序,程序是干什么的?很多官员不理解,程序不是约束老百姓的,程序是控制行政权力的,防止行政权力的异化、滥设、滥用。这就好比照相机,过去20年前我们使用机械相机,对使用者要求非常高,得会上胶卷、倒胶卷、卸胶卷,还要会对焦距、对光圈、对速度,还要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还要自己会冲洗相片,差一步都照不好相。现在用不着这样了,傻瓜相机对使用者很简单,第一看电池是否有电,第二看胶卷是否已经上好,第三照什么就对准什么,其他都是自动的,第四按一下快门就行。傻瓜相机不是说相机傻,是指使用者不需要学习、不需要掌握相机的基本知识就能使用,这就是好相机。所以真正的好程序是“天才的设计,傻瓜的操作”,我们不能把行政程序外化为公民的行为,行政程序是控制我们自己的,防止我们自己的权力滥用,不是约束老百姓的,他到我们这里来办事,应该是不懂程序也能办成。就跟相机一样,不懂照相的原理仍然能照好相,那是好相机;好政府也是这个道理,我不了解政府程序,也可以使用政府,也能办成事,我到了服务大厅看哪个窗口没人,就把资料递进去,至于程序上先走哪步后走哪步,那是我们政府内部的事,和公民没有关系。这叫程序便民,程序不能便己。还有,行政不能扰民,政府有很多公务活
动,但是不能有点事就戒严、动员民众,这都是扰民行为,我们不能做这个。 
  三是让公民坦然地接受优质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有时在电视上看到一些镜头心里就不是滋味,某些地方官员或地方组织为下层老百姓办了一个善举做出一件好事时,让老百姓感动得痛哭流涕甚至双膝下跪,我觉得这不对劲,怎么能这样呢?这就好比我们到饭馆吃饭,如果一个服务生对我们服务得特别好,我们临走时能不能对他感动得痛哭流涕或双膝下跪?显然用不着,那为什么用不着?因为我们知道这饭不是白吃的,我是来消费,是给你送钱来了。我们到饭馆是先享受后付费,但是公民让政府提供服务的时候,他们可是先付费后消费,公民是通过税、费、赋、役四种方式给我们付的费,我们现在的一切福利待遇、工资、汽车、办公用房都是公民的税金,人家付完费了,我们再给他们提高良好服务的时候,干吗还要让人家这么感动?应该让人们坦然地接受,最好像我们到饭馆吃饭一样,如果服务非常好,到最后我们也会说声谢谢,但不是出于感恩报德之心,而是出于礼节,礼节性的感谢是可以的,这是坦然接受。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政府官员,作为一个享受纳税人税金的群体,应该树立这个意识,我们在执行落实一个政策、做出一个善举的时候,应该让老百姓坦然地接受这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这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没有这种正确的执行理念,你的执行力也提升不到哪里去;反过来说,只有树立正确的执行理念,我们才谈得上提升执行力。 
  第二要加强责任心,提高学习力。 
  第三要学会任务管理,要清楚什么事情必须自己处理,什么事情可以交给别人去做,不要什么事都自己做,那你顾不过来。 
  第四是抗干扰管理,用一些现代工具来排除一些干扰。 
  第五是会议与报告管理,善于利用会议与工作报告来了解情况和布置的工作。 
  第六是利用备忘录,我们总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要把很多烦事琐事记下来,避免遗漏。 
  第七是记忆系统,要把自己的文件资料以及办理的事项实行分类管理,做好归档归类,这样要做什么事一伸手就够着,要不然就得乱找,一会儿这找不到,一会儿那又找不到了,就会手忙脚乱,分类管理才能实现实时快速提取。 
  最后一个是检查清单,针对重复性的规律性的工作要设计一份程序清单,以便再做时能按部就班。凡是重复性工作,你就弄一个程序,大家都那么做,省得遇上这事就重来一遍,这样的执行力就太差了,按照程序清单去做,执行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三、处理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1、处理好人际关系需注意的问题
要处理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需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第一是不要加入到说三道四和流言蜚语中去。 
  第二是不要在意别人怎么想或怎么做,多留意自己的工作。 
  第三是不要耍弄权势的把戏,要将注意力集中到本部门的任务和目标上来,不要过分注意权势的外在表现形式。 
  第四是要直接与他人沟通,尽量避免二传三传,要同每个与你做出的决定有关的人员直接交流信息,因为传话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麻烦。 
  第五是如果你想提出自己的观点,一定要有理、有据、有力;同时,要避免使你自己处于发表观点却不能用事实证明这些观点的境地,这是非常尴尬的;也要避免使你自己处于不得不为自己的弱点、错误、过失进行辩护的境地,如果你错了,直接承认、道歉,这比你做解释要容易方便得多。 
  最后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和别人打交道要特别注意这点,你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那你离成功就很远。 
  2、跟别人打交道应做到的几点 
  除了这些,我在这里给大家链接了一封信,这本来是一个友人的家信,但这信写得非常好,我从中摘出几条,觉得也正是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我把它叫几个原则,供大家参考。 
  第一,要知晓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别人有哪些优点长处没,你是否知道,能不能快速反应过来?比如跟你一起工作的人,你能不能马上说出每个跟你一起工作的人三条以上优点和长处,并且能表达出来。 
  第二,与人交谈时要注意微笑,微笑是最好的语言,倾听胜过长篇大论。上帝造人的时候是一张嘴两个耳朵,就是让我们少说多听,要善于倾听,如果你不会倾听别人,你就不会提升别人,所以倾听是提升别人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什么有些领导干部犯错误?就是随着领导职务的提升,他嘴的功能越来越突出,耳朵的功能越来越弱,那能不犯错误吗?因为对上帝的意志理解错误。 
  第三,和别人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这也是道德的底线,不要探听别人的私事和隐秘事件,如果无意中知道了,也一定要烂在肚子里,要放在心里当成秘密,不要传播这东西,负责别人就会在背后指责你,你的道德上就有问题。
第四,不要把别人的赞美太当回事,别人的赞美好比香水,闻闻可以,若当了真喝下去,就要中毒了,所以不要太当真,听一听就可以了。 
  第五,要坦然承认别人指出你的不足,不要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你越辩护,别人越不信任你;如果你坦然承认,别人只会更尊重你而不是轻视你。 
  第六,当朋友或同事悲伤失意、倒霉、不得志的时候,一定要靠近一些,而朋友高兴得意时,不妨稍微离开远一点。所以我们和别人打交道一定要注意,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最后,如果你自己独立做事,做多快都没关系,但是与人同行、和别人一起做事,不要走得太快,不要离得太近,给别人一些进退的空间。有时候你做太快了,无形中给别人造成压力,在这事上你可能很内行、很痛快,三下五除二做完了,上级交办的事可能是五天的,你半小时就做完了,但你能做完,别人做不完,这就给别人造成紧张和压力。 
  只要把这些做好了,人际关系就会得到大大地改善。这里给大家一个工具,有机会大家可以运用一下,在心里运用就行。一是能不能说出来别人三个以上的优点,我们在互动培训中就做这样的实验。同时,本着真诚、善意、对对方负责和亲切、认真、严肃的原则,你能不能指正别人。当然,指正有个艺术,古人说逆耳忠言利于行,苦口良药利于病,但是现在这么做不行,应该改为“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用善意的语言艺术来表达。比如说,“以下几点如果你能改正过来,我将更加佩服你。”这样能减少自己的盲区,因为很多人认识不到自己有问题,如果你本着对对方负责的原则,一定要善于指正他。有机会大家可以做这个试验,至少心里要有这个谱。 
  四、当好下属,读懂上级 
  1、好下属的标准 
  有人说,我是领导,怎么当好下属?我们重申这句话,不会当下属的人,永远当不好领导;不会当副职的人,永远当不好正职。你首先要扮演好下属这个角色,好的下属有六个标准,你可以自己检查一下,看自己是否能做到这六个方面。 
  第一,在接受上级命令与指示时,你是否非常爽快,或者总是讨价还价。 
  第二,你能把你的牢骚、不满、意见变成合理化的建设性的建议提出来吗?跟领导打教导,一定注意以下三句话。一,重要的不是如何认识,而是怎样处理,如果你不能把事情搞定,光谈认识有什么用?你能谈认识,领导也能谈认识,认识比还广还深入,关键是能不能把事情解决。二,重要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情商就是自我情绪的控制力、人际关系的调整协调力。三,重要的不是自我表现,而是理解他人,站在领导的立场上、站在别人的立场
上多思考问题。这是积极地多提合理化建议,少发牢骚、少提不满。 
  第三,注意适当地报告,有时候太烦琐了,一事一汇报,也让人讨厌。你得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一事一报,什么时候需要捆绑汇报。 
  第四,要诚恳地接受指正。 
  第五,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取得主管领导的支持。底线是至少主管领导不摇头,如果他对这事摇脑袋,那就不能做;如果他点头,那就坚决可以做;底线就是他不表态,你可以试着做。我把这叫做职场上的红灯绿灯黄灯,红灯就是他摇头,这事禁行、不能做;黄灯就是不表态,你可以试着做,但是这不宜过多,就是闯黄灯不宜过多,偶尔为之;绿灯是点头,这事你大胆去做,没有问题。所以做事一定要取得主管领导的支持,千万不能主管领导摇脑袋我就找一把手去,那就麻烦了,如果一把手也摇脑袋,这事好办,那就不做了,但问题出在,如果主管领导不同意,可是一把手同意了,那你做还是不做?不就把自己害了吗?你做了就把主管领导得罪了,不做又把一把手得罪了,所以不要绕行。 
  最后,对工作负责,追求完善,追求卓越,要把你的责任心表现体现出来。 
  2、如何向上级提出建议 
  刚才说了向领导提合理化建议,向领导提建议也需要一些必要的准备,不能乱提。 
  在提建议之前,首先要搜集数据和事实材料,要防止被问,如果领导对此事比较感兴趣,他问你而你答不上来,你的建议就提瞎了。 
  还有要对建议的未来进行预期,如果该建议不被接受,那算结束了;如果接受了,会出现什么结果,因为你要对这个建议的结果负责的。 
  另外,还要考虑好你是否有提建议的资格,这不是法律上的资格,法律上谁都有资格,我说的是心理资格,你自己的工作是否卓越,你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不好,实际上就失去了提合理化建议的资格,因为领导不信任你,人微言轻。 
  还有提建议的时机与技巧,多了不讲,我就讲一条,多献可,少加否。就是说,“由于什么不对或不行,所以我觉得应该怎么样”,这种因果关系的建立我觉得是愚蠢的,原来的东西好不好、行不行,这不是你应该评价的,不需要你评价;你要是觉得这事应该怎么办,你就直接说,“我认为这事应该怎么做”,这就可以了,至于原来怎么样、对或不对,你不要管,你就直接献可,而不要加否。不要建立在否定的基础上说建议,直接说可以就行了,这样就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五、掌握沟通的艺术 
  1、与上级沟通的艺术 
  当好副职还要掌握沟通的艺术,首先要与上级沟通,与上级沟通时一定要注意这样几个事项。 
  第一,跟上级沟通时,一定要事先整理好要谈的话题,千万不能云山雾罩,从宇宙说到人类,从人类说到你们单位,这样就坏了,直接说你要谈的话题,能不能一二三非常清晰地表达。 
  第二,选择好沟通的时机,很多沟通事项的失败不是由于事项本身不对,而是时机不当,所以成功的沟通往往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第三,在沟通过程中,要准确理解和领会上级的意图。上级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意图,我总结出四种情况,因为你去沟通,上级可能对你有一种反馈或表达,当上级用意图表达某种情况时,这是一种高超领导艺术的表现。一,上级对事物的走势看不太清,需要试行的情况下,他可能用意图来表达;二,在特殊环境中,不便于明示的情况下,比如边上守着外单位的人,不便于直接说,可能用手势或意图来表达,暗示让你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三,在意见分歧或矛盾中需要委婉表达自己的主张时;四,反对某些做法和意见,或需要进行某种批评时,他不直接批评,也可能用意图。比如我对下级,他们都是领导和教授,遇到事情我一般都不会直接批评我的下属,我经常用意图,或者讲一个历史故事或现实问题来隐示这件事,这些人都很聪明,一听就明白。尤其你跟领导打交道时,同样一件事,跟你讲两次以上的时候,这个信号就是非常强烈的,你要敏感。我就遇到这样的上级,他不直接批评我,他让我看一本书第几章第几节,我一看就明白了,他是想调整我的行为,他给你推荐一本书或某篇文章的时候,可能都是一种意图的表达。 
  那我们怎么去领会呢?我们领会上级意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必要时进行记录,要学会及时寻问、请教,领会话外音。二,探讨类似事件,你直接说这件事,他不会告诉你,但你可以探讨类似的事件,在别的单位或别的地方或以前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类似事件,你看看他对这些事情的态度,你就可以知道他现在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了。三,确认完成任务的目的、期限、要求、主次、顺序,通过这些外围的东西,你可以把他的意图摸清楚。四,一定要重复重点,进行最后的确认。通过这几个途径,就可以把领导意图弄清楚。 
  第四,提出解决方案时千万不要空对空,一定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这件事怎么办的解决方案,不要是非常抽象的解决方法,那没多大意义。 
  第五,在工作上出现意见分歧时,一定要记住管理上的一个黄金定律,就是老板定律。我在这里重申一下,其实就两条:一,老板永远是对的,永远是正确的;二,当你认为老板
不对的时候,请参照第一条。也就是说,不要固执己见,在这个问题上,你是下级,你是副职,他是上级,他是正职,要以他的意志为准,以他的意见为中心。 
  最后,解决问题后,一定要提出一个报告。这个问题解决了一定要有一个反馈,要有一个报告,不要说这事完了就完了,没有音了。这和人打交道也一样,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就是要做一个让别人放心的人,你能快速被提拔也好,有朋友圈也好,关键要做一个让别人放心的人。 
  什么叫让别人放心?不外乎这么几个:一,让你办的事,不管成与不成、办到什么程度,一定要有个反馈,朋友之间打交道不也这样吗?我求你办点事,你办了办不了、能办不能办、办到什么程度,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关键是要告诉我一声,给我一个回馈。我让你办一件事,然后就石沉大海了,那你怎么让人放心呢?所以解决问题后一定要提出报告,做个让人放心的人,这是很重要的一条。二,嘴要严,比如领导把你叫到办公室谈点事,两小时后这事全体员工都知道了,那你说你是什么人?所以嘴一定要严,不该听的东西不听,不该传的事不传,不该问的事不问。三,人要透明,景要朦胧,你的行为得是可预测的。如果你的行为让人摸索不定,你太模糊太不透明了,也让人不放心,比如你的行为是不可预测、不可预料的,什么人最可怕?一个没有缺点的人最可怕,没有缺点的人既可爱又可怕,可爱是他没有缺点,可怕是你认识他十年了,他怎么回事你都闹不明白,所以你离这样的人远一点,你不知道他今后会不会害你,他今后的行为都是你不可预料的,这就很不让人放心,也就很难跟这样的人打交道。这就不多说了,要说的是你跟领导沟通时,解决问题后一定要提出报告。 
  2、与下属沟通的方式 
  那如何与下属沟通呢?也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批评也是一种沟通,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沟通,但是批评下属一定要讲究艺术,要会批评,刚才我们说了,良药不苦口。关于批评方法,我在这里也展开来谈一谈。 
  怎么才能进行正常的良性的批评呢?一,批评往往是指工作上的某种失误或错误,而不是指道德上的问题,所以这种批评尽量在私下里单独进行,不要大庭广众,不要宣传你下级的无能,如果你说这个下级也不行,那个下级也不行,我要是你的领导,我就要说你不行,因为你没有带好兵,所以批评时尽量私下进行,另外不要把下级的过失向你的上级报告,这样不会维护下级。二,一个人遭到批评时,第一反应就是为自己辩护,这也是人之常情,因为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怕因为一件事做错而导致其他事都白做了,有这种担心,所以他一定要抵抗或反驳解释。那你怎么排除这种心理呢?有种很好的方法,就是用亲切的话语,或赞扬为先导,然后再提出批评。我把这叫做打保龄球的艺术,会当领导的人是这样对待下属的,比如一个队员把保龄球扔出去,打倒了7个瓶,不会当领导的人就批评队员,说我给
你的任务是打倒10个瓶,那3个怎么办?你怎么这么笨?那这个人就一定会反抗或解释,一定会不服,他会想,我打倒的7个凭你怎么没看见,剩下的3个你倒看见了。但是会当领导的人就不会这么说,他会先夸你打倒7个瓶证明你是有能力的,做得相当不错,不过如果你调整某姿势、运用好这个球的力量和速度、运用好技巧,相信你能把剩下的3个瓶也打倒。这样用批评,先去赞美他,肯定原来的成绩,然后指出某些失误,再指导你帮助你一下,这个队员接受起来就很容易了,马上就心悦诚服地接受。
  三,对于特别敏感的人,有些人特别内向很敏感,对这样的人你可以通过暗示让他自己去纠正一些失误和错误,点到为止。当然了,对于不敏感的人,这种方法未必成功。四,批评要对事不对人,实际上事都是人做的,但是你要只谈事不谈人,这样他接受起来就会有内心体验。五,一次过错一次批评,一次解决一个问题。批评的时候千万不要陈芝麻烂谷子一勺烩,不要说你一贯怎么样,原来就怎么样,一直做不好,这特别伤人,这次批评就谈这件事,这件事没做好就指责这件事,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六,批评错误的同时,也要提供解决的办法,你不能光指责他这不对那不好,因为他不会所以才犯错误,你光指责他还是不会,下回还是做不好,所以批评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指导,告诉他怎么做才是对的,你光说这么做不对,那是不够的。所以批评错误的同时,也要提供解决的办法。这是用批评这种特殊方式跟下级沟通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二,与下属沟通也可以用评价的方式,通过不同的评价和对比让下级自己体会。比如我评价某下级工作做得好的有ABCDE五个方面,但是评价另一个下属时是说他ACE三个方面做得不错,那两个我没提,我是成心把它遗漏,就是说明你没做好,通过漏项缺项来评价他,一对比就把我的意图沟通出去了。 
  第三,好事要做好,如果不会赞扬或帮助别人,就很难让人接受。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美国的故事,来自心灵鸡汤第一册,故事是第一人称讲的。有一次我排队买马戏票,站在我前面的是个家庭,其中丈夫在队伍里排队,旁边守候着他的妻子和三个不大的孩子,兴高采烈地期盼着买到票。好不容易等到他买票,突然发现这位先生不买了,扭头要走,我看着三个期盼的孩子,又看看周围的情况,就拍拍这位先生的肩膀,问他是不是掉了20美金在地上,他看了看地上的钱说是的,然后捡起来买了5张马戏票,然后我也买了票回到我的车上,刚发动其车,就看到这位先生老远地跑过来,喊着让我等等,他跑到我旁边紧紧握着我的手说了好几声谢谢。故事讲完了,大家都能理解,我想帮助一个人,他没带够钱,我给他提供点帮助,但我没张扬,我用一个让对方便于接受的方式来帮助他,就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别人不知,所以对方很容易接受。我们赞扬或帮助一个人,也要学会这种赞扬和帮助的艺术,这就叫好事做好。 
  第四,非正式交流和网络平台运用,多为你的下属创造发表意见建议的机会、渠道和场所,让他们能用不同渠道把意见沟通出来。有时候面对面的沟通有些人不太善于,或者胆怯
或不愿意,你就可以用多种渠道。 
  第五,让下属参与一些计划和决策的制订,参加一些重要的会议和管理工作,这也是一种沟通平台。 
  最后一个,放心授权,你作为一个领导,只对真正重要的方面加以控制就可以了,不要什么事都管。对下属的一些工作你可以进行有意的免检,不要什么事都检查,有些他做得很好的事不要再检查,不要再听取汇报,另外注意不要听取谗言。 
  我们这里主要讲了沟通上级和沟通下级,在科层制的组织体制里,上下级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这个关系处理不好,其他关系都很难处理好,这关系处理好了其他关系都会迎刃而解,都会很方便的处理,所以我们在这里就重点讲了沟通上级和沟通下属。 
  3、工作部署的流程
  这里我还要讲一下对下进行工作部署时,一些基本的流程要掌握,这样使工作能落到实处。 
  首先,要确定告诉别人的是什么信息。比方告诉下级一个信息,到底是什么信息,到底是一件什么事,你要说清楚。 
  第二,要确认对方是否收到了这个信息,让对方给个回应,你才能知道对方收没收到。 
  第三,收到信息后,对方是否理解了,这就需要下级给出一个明确的理解信息,最好是让对方把理解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反馈回来,进行验证,看他理解的和你说的是不是一回事,这样就把事情交办清楚了。 
  第四,对方在理解了信息之后,是否接受、认同,如果他接受,就需要给出一个承诺,就是什么时候完成的承诺,因为只有给出时间承诺,你才能让工作进展有一个相对的可控性。 
  第五,在接近任务完成或完成日期的时候,要提醒对方,不要等到最后的日期你再指责,这时指责已经没有用了,因为已经超时了,一定要在接近任务完成日期时提醒对方,告诉对方完成任务的时间快到了,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督促或督办,让工作落到实处。 
  最后,在完成任务的那天,不管对方是否完成任务,都要给相关人员一个总结或汇报。相关人员是指这个任务所涉及到的人员,涉及到多少人,就要给多少人进行反馈。如果对方完成了任务,就要表示感谢,如果没有完成,就要把这件事告诉你的上级,也就是你的正职,如果对方还有上司,也要告诉他的领导。必须要把事情的原委说清、写清,接下来还要给他一个如何做的建议,让他赶快弥补,不要旁边看笑话,一定要给他建议,让他赶快完成。
这样就能把工作落到实处,你要进行工作部署的时候,一定要遵循这个流程,这样工作就可以掌握、落实。 
  4、对外沟通的注意事项
  对外沟通时,有几个注意事项,这不是我们的重点,我在这里列举一下就可以了。对外沟通包括,你在提供服务的时候,一定要符合标准,看清楚标准是什么,一定要按标准做;办理事项的时候,一定要依循程序,按程序做事;解释政策的时候,对外主要是针对老百姓、外部单位、社会工作,所以要耐心、细致,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你可能一个政策解释了十遍二十遍,但是对于这个群众而言,他可能是第一次听说,你不能不耐烦,一定要耐心、细致;对外宣传的时候,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过分夸大;
  行使执法活动时,一定要公平公正,有理有据,一定要有依据;进行语言交谈的时候,要做到热情、平和、清晰,清晰就是要用标准汉语、普通话,不要讲地方方言;接人待物的时候,要讲求礼节。 
  我们在礼节问题上多讲一点,要注意三条。我们公务人员办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公务礼仪,内部人员、朋友之间要注意分寸,也就是对外要掌握公务礼仪,对内要掌握礼仪的分寸,分寸有三条,一是知礼答礼;二是客随主便,你到对方那做客,如果主人不讲究,你讲究就过分了,应该是客随主便;三是至亲无礼,特别密切的朋友不要讲繁文缛节。这是内部的时候要注意这些,但是对外一定要讲公务礼仪。 
  总之,我们在对外沟通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个人的良好职业素养,要时刻牢记自己不代表个人,而是代表着整个组织、公共机构的形象。
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最后一个问题,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1、素质的基本理解
  所谓素质是一个人或是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和实践养成的做人、行事的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真正的素质既包括先天的,也包括后天的,但主要是后天的。所以素质的主要特征是四个方面,一是基础性,二是稳定性,三是可塑性,四是内在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谈素质,它就是一种自我审视、自我约束、自我修正、自我超越的意识和行为,也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和慎独的行为。 
  慎独是孟子所讲的,在别人没有监督、监控你,你自己独处的时候,你对自己的把握程度,这叫慎独。素质和角色扮演是不一样的,我用一个实例来说,比方说坐公共汽车,某天
你特别疲劳,为了有一个座位你多等了一辆公共汽车,上车后找到座位了,结果刚坐没两站地,上来一个抱小孩的妇女站在你身边。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给她让座,这是素质,是内在的、稳定的、基础性的东西,因为你的第一反应是给妇幼让座。但是如果不这样,你今天很疲劳,不想让座,把脸扭向窗外假装没看见,但是这时你突然发现身上带个牌,某机关的什么处长,名字也写在上面,虽然现实中不太可能,我们只是假设你有胸牌,上面有你的身份、地位、机关称号,这时,你为了不影响公务员或是机关是形象,你不得不让座。虽然这种行为都是很好,你也让座了,但这个让座行为不是素质,而是角色扮演,因为你为了不玷污你的角色,不影响你的形象,不得不让座。行为都一样的,都很好,但第一个是素质决定的,第二个是角色扮演决定的,这两个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讲素质是一种内在的、慎独的东西。 
  所以我们说,素质的内驱力是一种自我的修养,通过不断的修养达到一种素质状况,它的外在表象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这是我们对素质最基本的理解。 
  2、素质修养的途径 
  素质修养的途径,不外乎有这五大有效途径。 
  第一,自我的修炼。我们刚才讲,素质是一种内驱力,是一种自我的陶冶、自我的修炼,自己不做,你的素质永远提高不了。 
  第二,环境的作用。环境塑造人,有的人有随地吐痰的坏毛病,但是再有这样毛病的人,到了四星级、五星级的宾馆也不会随地吐痰,因为环境把你的行为给限制、控制住了。所以良好的环境对人的素质提高是有积极作用的,这点无庸讳言。 
  第三,他人的影响。恩格斯讲过一句话非常好,“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所交往的一切人的发展。”你结交什么人,你就是什么人,要想真正认识一个人,只要认识他的朋友,就知道他是什么人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三字经里也讲过,“昔孟母,择邻处”,要为孩子找一个好邻居,可见别人对你的影响是非常深的。所以我不主张三教九流的人都交往,这样不好,还应该是有选择的进行交往,因为他人对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非常深刻的。 
  第四,制度的制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对一个人的制约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组织对你的培养、打造,我们叫做组织的打造。 
  从途径来看,就是五大方面,通过这五方面来提升自己。 
  3、素质修养的方式和方法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素质修养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首先,要建立或重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参照系。唐太宗李世民讲,“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当他失去魏征的时候痛哭,讲了三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们心理学上讲认知世界,认知世界是两方面组成的,一个是认知主体,一个是认知客体。认知的字面理解就是认识、知道、了解,我认知你,我就是认知主体,你就是认知客体;你要认知我,你就是认知主体,我就是认知客体。
  但是人心隔肚皮,人和人之间要想正确、深入地认知,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交往的频道、次数,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再好的朋友三年不见,认知度也是会降低的,士别三日都刮目相看,何况三年呢?这里有一个交往的次数和频度问题,交往频度越多,认知的越深入,正确率越高,这是第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就是一起共事的经历。有些人在单位里十年了,认识不熟悉,就是没在一起共过事,这个认知度也是很低的。虽然天天碰面,在一个食堂吃饭,在一个机关里工作,但是未必非常熟悉,未必能正确认知,因为没有共事经历。第三个要素是双方能不能彼此进入对方的生活圈、朋友圈。你的朋友让我认识,我的朋友让你认识,这就是进入对方的生活圈。如果这三条做得越深入,那彼此的认知度就越深;这三条做得越差,彼此的认知度就越低。 
  但是人对于自己的认知,既是认知主体,又是认知客体,主客体合一,所以在心理学上讲,人和自己的距离其实是最远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官,但是你不借助任何工具的话,你是看不见自己五官长什么样的,因为太近了,没有距离了,没有距离就是最远距离,因此必须借助一定的工作。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人是看不清自己的,需要借助别人这个工具来反射自己,也就是通过别人对你的评价来判断自己。可是由别人组成的镜子是什么样呢?当着你的面和背着你的面,对你的认识、评价是不一样的,这个人和那个人对你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这件事和那件事上对你的评价还是不一样的,这个时期和那个阶段对你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由别人组成的镜子,其实和我们小时候玩的六棱镜、万花筒是一样的,让你眼花缭乱。因此你一定要找准参照系,到底谁是你的镜子,如果参照系找不准,你就乱套了,就真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了,要不就心理失衡,要不就洋洋得意,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所以一定要重新建立自己的人生坐标,以谁为参照系,你的坐标在哪里,这个找好了,也就是你的朋友圈选好了,那他人对你的影响就非常准确了。 
  总的原则就和下棋一样,你不要总和臭手下棋,他的棋艺很低,你总和他下棋,下着下着你就成了臭棋篓子了,你应该和高手过招,但是不要太高,因为太高了一点意思也没有,你应该和略高于你的人下棋,下着下着你的棋艺就得到提高了。人生坐标也是这样,你别总看着那些不如你的人又成功、提升了,你就心理失衡了,这是你的坐标找错了,你的一生就被你自己毁了,而不是被他人毁掉,所以一定要找准参照系。 
  其次,自我的修炼,要强化理论的学习和积累。我记得有一次给公务员讲课的时候,他
们班只有七个人,其中三个博士,四个硕士,刚刚考进公务员,我们的讲课是座谈式的,大家围了一个圈,坐的都是沙发,摆了糕点、咖啡,可以进行漫谈,进行苏格拉底式的培训,也就是对话式、一问一答式的。其中一个学员问我一个问题,“没用的知识有什么用”,我对这个问题不理解,他就给我解释说,知道知识都是有用的,所谓没用的知识是指现在履行新职没有用的那部分知识,这些有什么用呢?我纠正了他的说法,这问题应该问是背景知识有什么用,实际上就是谈知识的功能。 
  知识的功能:一是交往的功能。如果你谈你的专业,我谈我的专业,隔行如隔山,相互之间就听不懂了,正因为你们都掌握这些背景知识、人类的共同知识,所以我们之间才能交往、交谈,有共同语言。二是审美的功能。三是修身养性的功能。知识本身能够修身养性,所以我们一直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四是有评判功能,就是判断、评判、评价事物的功能。你的知识越丰富,你就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事物、一个人。
  五是开拓眼界的功能。六是自我心理调适的功能,能够得到心理的疏导和宣泄。七是长一智经一事的功能。知识的功能是非常丰富的,所以通过理论的学习和积累能够使得你得到人格的提升和升华。 
  后面我们也讲了读书的层次,干哪行吆喝哪行,要读一些专业经典,大家要在自己本职工作上看,和你工作相关的直接知识是什么,尤其要读经典著作。现在的书特别多,如果你读了很多一般意义的或老百姓说的乱七八糟的书,那没太大用处,白浪费时间,一定要善于读经典,一本经典要抵得上几十甚至上百本其他一般书籍,那什么是经典著作? 
  我一直训练我的研究生读经典,经典著作有这样几个标准,这个标准是客观的,是一种共识,不是我认为的。第一,任何一本经典都是跨文化的,如果一件事只用在一个地方是成功的,只有一个地方能用,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那就不是经典。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经典,就因为它放之四海而皆准,它是一种人类的东西。从表象来说,那就是这本书被翻译成十几国文字,因为它是跨文化的。
  第二,它的可学的,比如被大多数名牌大学列入该行业或该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大家都读它学它,导师都指认这本书。
  第三,它是可研的,是可以研究的。比如书中任何一个观点或资料都告诉你来源,如果你不信可以去查,如果是它自己得出的结论,就告诉你方法论,说这是怎么得出来的,是怎么运用的材料,如果你按照这个思路研究,也能得出这个结果。它是可研的,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给你提供索引,给你开辟了一条研究的道路,让你顺着这条路可以走下去,它的注释做得非常好。第四,它是可用的,大家都在反复使用它、摘引它、引述它。我们国内有时候评价一个人就说这人出了多少本书,书出得越多,学术程度越高,实际不然,如果你出的书都是垃圾,出完了都是烧火的,那有什么用?关键是这本书被大家所采用,我写篇论文从
这本书引述某种思想、观点或材料,你写篇论文也从这本书引述,他写论文的时候还引用这本书,反复不断地被采用。同时符合这四大标准的,我们把它叫做经典著作,大家一定要多读经典。 
  第三个素质修养的方法是文学和艺术的熏陶以及良好的业余爱好。文学是人学,任何一本文学小说实际上告诉我们的就一个道理,就是如何做人,只不过它用不同故事的形式来体现,而不是直接告诉你,是让你自己体会,体会其中很多人生哲理。比如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小说,它描写坏人往往也写他良心一闪的时候,而写一个好人往往又把他的外形说得非常丑陋,比如《巴黎圣母院》的卡西摩多、《悲惨世界》的冉·阿让,这是小说家用文学作品来描述。而哲学家像马克思就说,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他用的是这种语言;文学家是用故事来表述;音乐家的描述是,那时候的交响乐都是四个乐章,天使、魔鬼、天使和魔鬼进行斗争、天使战胜魔鬼。实际上都是用不同的语言来描述同样一个道理,就是傅雷先生在翻译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一书时说的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世界,只是永不被黑暗世界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真正的英雄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也有卑下的时候,但是他能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摆脱自我,他就是讲这样一个道理,这对我们人生观的形成是很有好处的。所以说,这难道不是一种素质修养吗?文学艺术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熏陶,艺术作品也是如此,大家有空可以看看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这是一种艺术欣赏,就像到一个美学的园林去游荡,让你的身心受到陶冶。另外还要有良好的业余爱好,一定要发展良好的业余爱好,因为它对人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慢慢的、长期的、让你看不出来的,但对人的影响是很深的。我一直教育我的学员和学生,不要发展不好的业余爱好,比如打麻将,一次两次没关系,一年半载也没关系,但要是打十年麻将,对你影响就很深了,因为麻将的规则是盯上家、卡下家、看住对家,别人都输就你赢,长期这样你的心态就会改变,对人就有一种防范和防备心理,而且是单赢心理,你就没有合作共赢心理,你就不相信人了,这种潜移默化作用是非常大的,不要小看这点东西。而打桥牌是合作配合,建立桥梁互相沟通;围棋规则是有大局观,不计较一城一子之得失,注重各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要有一种系统思考的大局观,会对你这方面的影响非常大。所以一定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业余爱好,刚才只举了桥牌的例子,良好的业余爱好还有很多,对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发展爱好,使我们的人生丰富起来。 
  第四个方法是对生活和工作的亲历和尝试。刚才说了,人类学习不外乎来源于三个方面,他人的、自己的和书本的,但是人类有一部分知识是和一个人的阅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你没有经历过,那么对这部分知识是很难理解的。所以一定要学会实践出真知,要在实践中锻炼,你不尝试就永远不会。我觉得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经历过多少失败或挫折,而是将来你老了面对儿孙的时候,你没有故事可讲,你什么都没有经历,没有经历才是最大的遗憾。至于经历的结果是什么,无所谓,人生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目的,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这是博恩斯坦说的,但是马克思最欣赏的就是博恩斯坦说的这句话,虽然博恩
斯坦是一个修正主义者。所以说实践出真知,干中学是很重要的。要对生活和工作亲历和尝试,亲历亲为,间接经验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第五个方式是观察思考,光自己去瞎实践也不行,还要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关注左邻右舍。在观察思考当中,既要善于发现自身素质的薄弱点,内省自身素质的不适应点,还要注意从别人的评价中发现自己的弱点,自觉地以他人之长比自己之短。要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你有哪些是可以借鉴学习的。 
  第六发方式是自我进行的或求助于他人的心理和心态调整。人生不如意事有八九,人多少都有点心理问题,都有被委屈、冤屈、误解的时候,都会有发生心理失衡的时候,都有心理疾患、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卫生的时候,这时候就特别需要进行心理调试。有很多情况可以通过自我调试解决,你内心素质越高、知识越丰富,你越能进行这种心理调试。但是还有些东西自己很难做,不要太相信自己,需要借助别人,中医理论讲医不治己,有些问题得靠别人,再高明的医生自己得了病也得求助别人,何况心理问题更难治,所以一定要学会借助别人。 
  第七种方式,孔子在《论语》里讲过一句话,我们把它作为这个第七条,“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就是说你与以下三类人交往会受益匪浅,“友直”就是和率真、直率的人交朋友,大家想想现在身边还有这么率真直率的人吗?直截了当地告诉你有什么问题,这样的朋友真是一个也难得,有这样的朋友真是不得了,你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从而改正不足、调整自己。 
  “友谅”的谅就是理解、体谅,人生不如意事有八九,你有很多时候可能被别人误解曲解委屈冤屈,这种情况都会发生,一旦发生那你就得有一个诉说的对象,要不然你憋在心里就很难受,早晚憋出病来。我们现在说身心健康,是指两种健康,身体健康用中医说就是“上下通,路路通;路路通,百病不得”,就是上不涨痰下不干燥,你想想现在呼吸的空气是有污染的,喝的水是有杂质的,外边饭馆吃的饭菜是有农药残留的,这些不可怕,可怕的是宿便,便排不出来,上下通路路通,路路通百病不得。但是还有一个心理健康,中医说“气滞则血淤,气行则血畅”,万病气上得,所以还有一个心理舒畅问题,遇上不解不满不如意的事,得有一个诉说的对象,有一个合理的宣泄渠道。如果有这样的朋友,你是否就能活得很轻松?能得到不断地释放和宣泄,在你自己的职业成长道路上不背包袱。 
  “友多闻”就是与君一谈胜读十年书,要和那些有学问的人结交,这样能让你多多受益,多与博学多闻的人交流,大家想这样是不是能终生受益? 
  如果你有这样三类朋友,率真、直率、理解和博学多闻的人,有这样的人围绕在你身边,在你的职业生涯过程中,一旦出现人生拐点的时候,那么就是就有三个拐棍随时等待着你拄它。如果你没有这三类朋友,当出现人生拐点的时候,你只要一摇晃,你就会倒下去。所以
这三类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按孔子说得方式来结交、选择自己的朋友。 
  第八个方式方法就是回归大自然中的陶冶和净化,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和净化也是很重要的。 
  第九个方法是组织塑造,也就是组织对你培养、打造。这里要注意:一是社会环境和组织文化的塑造和影响,我们作为一个领导者,一定要善于运用组织文化来熏陶一个人,所以你就有责任建立组织文化。现在我们组织文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发展事业、成就个人,以人为本。二是作为领导,要为下属设计和创造展现个人才华的机会和情境,人只有在做事中才能展现自己,多让人做事,就是让人在成长,就是在培养他。三是教育和培训,一定要用良好的教育和培训来覆盖我们的人力资源。四是榜样、样板的树立,也叫标杆管理,除了底线管理之外,就是标杆管理,让大家有一个榜样和参照物,就是组织上给你树立参照物。 
  这是提升自身素质的具体的方式、方法。 
  4、参考书 
  在这里我还要介绍一些参考书,刚才我讲了要读一些经典性著作,这些参考书大伙回去看一看。像托马斯·艾伯斯的《一线管理者》等,前两本书谈得都是基层管理的方法问题;罗宾斯这本书就是一本非常经典性的著作,是管理上的最基本的一些原理,实战性非常强;而斯科尔特斯的《戴明领导手册》主要是针对领导者谈的。还有几个比较微观的书,《简单而有效的管理》等是谈具体的;《与难相处的人共事》,这是人际关系问题,《走马上任一百天》,这是初次当领导的人应该注意的事项;还有对人员管理怎么进行安排;还有处理上下级关系的一些方法和艺术,尤其是党建读物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怎么当好副职》大伙可以好好看看;我们学院集体编著的《科级任职培训教程》,但不一定非得是科级,实际上作为一个新任职的基层领导者,都可以去读一读。我们这本书比较有特色,我们不是按章写的,而是一讲一讲写的,一共二十来讲,每一讲都是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这个培训怎么搞,就是培训方案;第二部分就是最基本理论、核心;第三部分是互动材料,包括案例、互动游戏等。 
  七、结束语:七个通向成功的步骤 
  最后,我想给一个结束语,就是七个通向成功的步骤,我们简单说一下。要想走向成功,首先要有奉献精神,要有奉献意识,也就是感性的承诺与奉献;第二,要注意建立非常积极的行为,别天天悲悲哀哀的,总觉得冤屈,别太消极,要有朝气;第三,要坚持目标,不要五分钟热气;第四,要发展创造力,不能昨天怎么样,今天还怎么样,一定要发展创造力;第五,要充实专业能力,变成行家里手;第六,要展现持续力、耐劲;第七,一定要达到生
活上的平衡,我们在和平时期,任何一个成功人士决不能是事业有成、身体糟糕、家庭败落,这不能叫成功,真正的成功是事业有成、身心健康、家庭幸福。 
  我们的课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