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直播能赚钱吗:宿迁突破的原动力莱芜日报20100714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30:03
宿迁突破的原动力2010-07-14  闻鼙鼓而思良将。正处于实现更大突破关键时期的宿迁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渴盼、更加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近年来,宿迁市、沭阳县在干部选用、管理、监督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带起了一支能打善战的干部队伍,成为了——— 宿迁突破的原动力 ——— 宿迁市、沭阳县印象之四本报首席记者 柳尧杰 李玉亮在宿迁市、沭阳县采访,记者零距离和当地的干部进行了接触,从他们的身上,记者深深感受到一股永争第一、永不言败的气息。毫无疑问,这是一支素质过硬、能力超强、敢打敢拼的干部队伍。

  事在人为。宿迁、沭阳“洼地”崛起的奇迹,和这支干部队伍息息相关。为政之道,首在用人;用人之策,贵在公平。宿迁、沭阳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保证了“活水有源” 史巧红,大学毕业后进了公安机关,公选走上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岗位。因为没有基层工作的经历,她一直想补上这一课。2008年,市里推出“公推公派”,史巧红终于如愿以偿,和其他6名机关干部一起,被派往三县两区从事基层工作。

  公推公派,只是宿迁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在宿迁,“有勇气敢创新”的干部改革之举远不止此———

  “任前公示”,打破了干部任用神秘化和封闭化。干部选得准不准,先让群众审一审。1997年8月,一份《关于公示拟提拔干部名单的通知》在沭阳县悄然问世。5年后,任前公示制,这一地方改革举措被写进《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并在全国推广。

  在此基础上,全市推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和公开述职评议制度,并建立实绩公议制度,让领导干部通过公开栏、新闻媒体以及述职等方式定期公布主要政绩,接受干部群众评议。

  “公推公选”,突破了干部选拔层级和体制壁垒。镜头追溯到2003年5月9日。这一天,宿迁市宿豫区曹集乡127名党员代表成功选出了他们的新一任党委书记,年仅28岁的年轻干部李爱华成为“全国公推公选第一人”。

  当年6月份,宿迁将“公推公选”制度在全市推行。此后仅一年,宿迁先后出现“公推竞选”党政正职、 (下转A3版)  [记者感言]公推公选、公推公派……创新的是更为科学的用人模式,带来的是一股选人用人的“清新之风”,基层干部看到了希望,干劲更足;责任层层分解,压力人人承担,宿迁、沭阳的干部不好当。但是,宿迁、沭阳的干部却干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得益于他们严格的干部管理,得益于由此而产生的务实的工作作风,得益于科学完善的激励措施,得益于以人为本创造的和谐用人环境……唯有如此,广大干部的责任压力才能催生强大的发展动力,各级机关的“岗位资源”和“干部资源”才能被激活。干部管理,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大课题。

(上接A1版)“公推差选”乡镇长、“差额直选”和“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等模式。市委组织部机关处处长胡赣江告诉记者,“公推公选”变“少数人在少数人中挑人”为“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落实了人民群众对干部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体现了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性。

  “网上述职”,提高了干部监督的公开度和透明度。2008年11月25日,“网上宿迁”的网民们惊喜地发现“政务之声”栏目的内容有了新变化,部分市直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个人的《2007-2008年述职述廉报告》赫然在目。这是宿迁市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完善干部考核监督的又一创新之举。

  干得好不好,网上晒一晒;实绩实不实,群众说了算。网上述职带来的群众参与民主监督的热情,从一个数字可见一斑:网上述职期间“网上宿迁”日访问量从以往最高的9万人次飙升至20多万人次,不少网民甚至直接在领导干部述职报告“成绩单”下留言打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任前公示、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公推公派、勤政廉政公示等制度,为宿迁市干部人事制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在宿迁市,在沭阳县,“班长”不好当,“副班长”更不好当。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沉甸甸的担子,阳光下的比拼。压力,是当地干部感受最深的一个词

  “在我们宿迁,一把手不好当。”胡赣江告诉记者:多年来,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是宿迁市的“头等大事”,各部门头上都有指标。“完不成可不行,要动真格。”胡赣江说,为确保招商引资顺利推进,市里实行招商引资落后单位“一把手代理制”。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对一把手实行“代理负责”;“代理负责”满半年,仍无明显招商实绩,降为副职并继续“代理负责”;“代理负责”满一年,仍无明显招商实绩的,责令引咎辞职或降职使用。

  “如今,各地一把手之间,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项目怎么样了?注册资金到位了吗?”胡赣江说。

  “一把手不好当,想干一把手更难!”沭阳县北丁集乡党委书记马涛感触良多。去年4月,他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岗位调到北丁集乡做“代理书记”。为了拿掉头上的“代理”两字,马涛日思夜想如何招引项目、发展经济。终于,今年2月份,他顺利拿掉“代理”两字。但他一点也不感到轻松:“‘代理’制就像攀岩,稍一松懈就会掉下来,重回‘代理’。”

  并不是所有的干部都像马涛这样幸运。据了解,近两年来,沭阳县已有14名一把手因招商引资工作被实施代理,其中,给予4名同志降职和调整岗位处理,另有2名同志因招商引资压力自动辞职。

  不仅招商引资工作如此,在沭阳,各类考核、各种监督形式层出不穷。全县113个重点岗位在县行政服务中心都有窗口,县软环境建设办公室一年两次评议、打分,前三名扛红旗,后三名领黄旗,从第1名一直排到第113名,“名次”牌要放在窗口显眼位置。连续两次排名在后三名的,后方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到服务窗口坐班。

  “班长”不好当,“副班长”同样也不好当。

  “长期以来,所有考核都集中在班长身上,对副职的考核结果很笼统,副职干部的积极性难以发挥。”沭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晓东说,“去年起,全县38个乡镇、70多个县直部门的副职全部进‘赛场’,量化考核,全县排名。副职干得怎么样,县委一清二楚,县委选人用人不再是‘伯乐相马’,而是‘赛场选马’。”

  新政之下,沭阳县的“副手”们激情澎湃。去年全县509名副职干部综合考核后,18名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度高的副职干部擢升,30名实绩较差者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1名副职岗位调整。

  为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沭阳县还推行了“一线工作法”,即干部在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融洽、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展示。同时,要求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在时间安排上要做大三个“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的时间外出招商、三分之一的时间帮办服务、三分之一的时间处理日常事务。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在宿迁,机关干部普遍晚上当作白天干、假日当作平时干、两人事情一人干、两天事情一天干,基本形成了“167”工作制,即每天工作16小时,每周工作7天,白天到现场检查、到企业帮办,晚上回机关处理本职工作。“压缩饼干式”的发展模式让宿迁、沭阳的干部别无选择,只能以“压缩饼干”的工作方式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

  不能只让干部有压力,还要让干部无后顾之忧。宿迁市、沭阳县在坚持严管干部的同时,不忘以人为本的理念。“党内关怀”让广大干部信心更足、干劲更大、更有盼头

  “是两年前那次任职意愿申报让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盼头。”说起两年前的那次任职意愿申报,宿城区纪委农村工作一室科员朱强心里充满了对党组织的感激。要不是这次申报,他可能现在还在耿车镇继续从事已经做了六年的司法工作。

  2008年6月,宿城区干部个人任职意愿申报试点工作正式展开。区委组织部对全区17个乡镇街道146名股级和股级以下干部下发了干部个人任职意愿申报表。申报表上不仅有现任职务,还有希望调整的任职岗位和任职理由。

  首次试点,最终调整了42名干部,其中有22人顺利实现了个人任职意愿,占调整面的52.4%。

  力求为干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干部队伍活力,是任职意愿申报的初衷。此举无疑又是一个创新。

  史立军是宿城区中扬镇人,在屠园乡任司法科员多年。由于离家较远,一直无法很好地照顾父母,母亲长期患青光眼,视力越来越差,2004年,父亲又被查出患有肺气肿病。这次意愿申报他申请调整到中扬老家工作,让他没想到的是,申报之后不久他就被调到中扬镇任社会事务办公室科员。

  “干部任职意愿申报制真是太好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体现了组织的关怀,解决了我多年来忠孝难两全的困难。”史立军至今仍心生感激。

  “干部任职意愿申报,实现了组织意图和干部意愿的最佳结合,增强了干部队伍活力。同时,这也是对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党内关怀’机制的有益尝试。”宿城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这样评价新制度。

  在宿迁、沭阳,尽管干部压力大、任务重,但人人争着干,说到底,就是因为干部选用政策对了路。讲温情,这让他们有动力、有奔头。

  沭阳在大学生村官中实施“递进培养”工程,扶持他们自主创业。沭阳决定,县、乡事业单位优先招录创业实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

  沭城镇前巷村村支书姜冬生1998年任村书记时,村里负债15万元。经过搞养殖、办厂等,去年村集体收入已达200多万元,姜冬生也由此挂牌“明星村支书”,进入乡镇干部后备行列。目前,全县已有5名村支书因对村级经济发展贡献突出,被奖励进入专项全额拨款事业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