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微博认证怎么弄:文言文复习提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4:39:1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作者                    时期伟大的                      家,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人称 “       

2、给加点字加拼音,按拼音写汉字。

     亩  傅说         拂       乱  曾       益  拂       士 管yí       吾  百里 xī           

héng         于虑   而后 yù             

 国héng         

1、按注解解释词语。

发:举:筑:士:任:饿:空乏:拂:乱:曾:过:衡:作:征:喻:入:拂士:出:敌国:

一单字解释:

发于畎亩,举于,士,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苦,劳,饿,空乏,拂乱所以动心忍性,曾益。恒过;困于心,衡于虑,作;征于色,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翻译 三理解分析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概括第一段段意。

3.本文阐述了孟子怎样的人才观?

4、开头列举六位圣君贤相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5、理解:

   ① 文中指出导致国家灭亡的句子:

   ② 文中强调人才的主观因素的句子:

   ③ 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练,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6、结合文章分析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7、本文讲述了哪两方面的问题?

8、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启示?

 

2、 把第1自然段列举的六位由卑微到圣贤的人名写在下面,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3、作者是怎样从正反两方面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的?(3分)

4. 把作者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面部表情来论述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的句子写在下面。

(2分)

 

5.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6. 将作者由个人的成长规律引申到国家安危的语句写在下面,并作翻译。(2分)

 

 

 

7. 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人恒过

A.                     B.

发于声                      国恒亡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行拂乱其所为

     C.                     D.        入则无法家拂士

      举大计亦死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____________,行为上要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

10.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4分)

 

答案:

1、略

2. 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些事例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

  3. 先从犯错改错、内心忧困、表露思想三方面,正面论述人在困境中经受磨炼,才能激发斗志,发愤进取的道理。作者从个人引申到国家,论述一个国家常处于安乐之中,往往会导致灭亡,这是反面论证。

  4. 困于心……而后喻。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部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7.——8略

9、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10.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言之成理即可)

   出师表诚,。然于内,志之士忘身于外者,遇,开张听,恢弘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宫中府中为,,若,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有司赏,偏私 忠纯,是以简拔,裨补,有所广益。

昔日是以,举,为督,悉,咨,行阵优劣得所。

先汉所以兴隆也;后汉所以倾颓也。此事,未叹息痛恨良死节计日而待。 布衣,耕,苟全,求闻达枉屈由是感激,驱驰倾覆,受任际,奉命尔来 故临寄,夜忧叹,兵甲,率三军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斟酌益,进尽忠言,。慢,彰,;自咨诹善道,察雅言 零,  二虚词归类:  

1而: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
可计日而待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于
   然
之臣不于内,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欲
报之于陛下也。
    试用于昔日 还于旧都。
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臣于草庐之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以
    以
先帝遗德, 恐托付不,以伤先帝之明,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有司赏,以陛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悉以咨之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咨臣以当世之事,
遂许先帝以驱驰
4为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5与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6其它组合虚词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由是感激,。

三翻译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4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5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7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8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9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0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11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12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1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1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9咨臣以当世之事,

20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1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3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4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5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7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2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9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30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3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分析理解

1、分析第一段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5)对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意在激发刘禅继父之志和启示他学先帝用人之明。

2、分析第二段

(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2)如何具体执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提出怎样的劝诫?       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宫中”“府中”

小结:本段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3分析三、四段

(1) 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小结: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4、分析第五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亲贤臣,远小人。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亲小人,远贤臣。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第一句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
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

6、分析第六段

(1)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2)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3)“感激”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句

(4)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第一句

(5)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最后一句7分析第七段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8分析第八段

a)      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b)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c)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前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d)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第一句  九总结

一、            回顾全文内容并划分段落层次

1、同组交流,取长补短(段意不要求统一)

2.抽样提问,师生共评(同时板书)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表明决心。

第三部分(8)明确各方责任。

第四部分(9)表文结束语。

 

三、结合课文内容及你所了解的知识,请评价一下诸葛亮。

四、课堂检测

(一)用课文原句填空

1、第1段中提出的对蜀国不利的客观条件是:                            

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2、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                 ;   

其中最关键的是(          )      

 3、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的千古名句(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                                         

4、表现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句子(作者自叙志趣的句子是)                                

     5、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                     

6、表明北伐条件已经成熟的语句是(                    )

7、此次出师的目标是(                                      )

 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这里的“大事”是指什么事?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9、揭示汉王室兴亡原因的句子(                          )

10、文中直接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

 

(二)简答

1、文章6、7段作者回顾了人生中的哪三件往事?目的是什么?

2、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什么?

     3、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4、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5、细读课文,指出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中考考什么练习: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此皆实  用心苦B畅军事    家喻户C死之臣   衣缩食 D日而待   千方百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节奏(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遂许先帝以驱驰4出师表字里行间包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报先帝忠陛下9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作者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答:借选择帝这意告诫刘禅亲贤远佞。12结合文意说说文中先帝和对比文中的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答:都是帝王。都求贤若渴。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