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哪家电子厂比较好:初中 课内文言文复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31:29

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复习

七年级文言文

(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张( )目对( )日 ⑵明( )察秋毫( 

   ⑶项( )为之强( ) ⑷徐( )喷以( )烟

   2.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必细察其纹理      必先苦其心志 

   B.以虫蚁为兽       扶苏以数谏故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驱之别院        盖追先帝之殊遇

   3.翻译下列句子。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文:

   4.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二)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暗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⒈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然数年恒不一见  恒:()  ⑵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连亘:(   

   ⑶城市依稀而已   依稀:(   ) ⑷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  )

   ⒉ 选出加点词意思不相近的一项(  )            

   A.无何,见宫殿数十所      B.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C.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    D.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

   ⒊ 翻译下列句子:

   ⑴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⑵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⑶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⒋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

   ⒌山市的出现经历了三个阶段,从 到 为初生阶段;为发展阶段; 是高潮阶段。

   (三)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世说新语》是由 组织编写的。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⑴与友期行           ⑵去后乃至        

   ⑶相委而去           ⑷下车引之        

   3.《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4.《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

   5.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

   (四)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⑴天雨墙坏( ): ⑵而邻人之父亦云( ):

   ⑶暮而果大亡其财(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筑,必将有盗。

   译文: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

   3.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五)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本文选自 ,此书为西汉淮南王 编著。成语“ ”出自于此。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⑵马无故亡而入胡( 

   ⑶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⑷此独以跛之故(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此何遽不为福乎? 

   ⑵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4.本文是一则 (文体),其蕴含的道理是:

  

   参考答案:

   (一)1.⑴张开 对着,向着 ⑵清楚 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羽毛 ⑶脖子 同“僵”,僵硬 ⑷慢慢 用 2.A  3.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4.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力。

   (二)1.⑴经常 ⑵连绵不断 ⑶隐隐约约 ⑷通“才” 2.B

   3.⑴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⑵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⑶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 

   4.回答抓住山市变幻莫测这一特征即可。

   5.孤塔高耸;宫殿出现;城郭的出现;危楼的出现 

   (三)1.刘义庆 2.⑴约定;⑵才;⑶丢下;⑷拉 3.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可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守信用、讲礼貌。

   (四)1.⑴yù 下雨 ⑵fǔ 老人 ⑶wánɡ 丢失

   2.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⑵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老人干的。

   3.家富,且“天雨墙坏”。 4.教育人们不可因人废言,要看意见正确与否。

   (五)1.《淮南子?人间训》 刘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擅长、善于。 逃跑。 带领。因为。3.(1)这一损失怎么就不会变成好事呢?(2)靠近边塞的人家,战死的青壮年占十分之九。

   4.寓言祸与福和可互相转化,看待事物要持辩证的态度,要懂得努力将坏事变成好事的工作与生活方法。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

(一)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加点的字

(1)未尝识书具()(2)指物作诗立就()

(3)不能称前时之闻()(4)稍稍宾客其父()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4.翻译下列句子。

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⑵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5.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二)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⒈《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北宋时期的家、家。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

⒉解释下列词语。

⑴当涂:⑵涉猎:⑶见往事耳:⑷刮目:

⒊翻译句子。

⑴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⑵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⒋孙权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

(三)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⒈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

⑴曳屋许许声() ⑵不能名其一处也()

⑶两股战战()  ⑷几欲先走()

⒉翻译下列句子

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⑵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⒊文章的末句写的是观众的反映,属于    描写,以此来表现           

(四)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填空:

本文选自《》,这部书相传是周朝所作,文中的孔子名,

字,是我过时期国著名的、。

2.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赴汤蹈火及日中如探汤

B.孰为汝多知乎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一儿以日初出远日积月累

D.人不知而不愠孰为汝多知乎

3.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见两小儿辩斗B.日初出大如车盖C.孔子不能决也D.孰为汝多知乎

4.翻译下列句子。

⑴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⑵孰为汝多知乎。

5.选文以两小儿的笑“曰”作结语有何作用?

(五)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解释下列词语。

⑴犬坐于前()⑵意暇甚()⑶屠暴起()

⑷一狼洞其中()⑸止增笑耳()

⒉下列“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

①恐前后受其敌②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③屠自后断其股④其一犬坐于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⒊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⑵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⑶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变诈几何哉?

⒋从《狼》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一)1.(l)曾经(2)完成(3)相当(4)渐渐2.C 3.B 4.(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3)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5.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

(二)1.《资治通鉴》政治史学司马光编年体2.⑴当道、当权⑵粗略地阅读

⑶历史⑷擦擦眼3.⑴孙权对吕蒙说:“现在你当权掌管军政大事,不可以不学习!”⑵(鲁肃)很吃惊地说:“现在你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的吴县阿蒙了!”4.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三)1.拉 说出 大腿 跑,逃跑2.⑴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的声音。⑵凡是在这种情况下所应该有的声音全都有了。3.间接描写 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四)1.《列子·汤问》列御寇丘仲尼春秋鲁国思想家教育家2.A 3.D 4.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神向热水里。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的就觉得凉吗?⑵谁说你见多识广呢?5.显得生动,也启发读者深思: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五)1.⑴像狗似的 ⑵神情、态度 ⑶突然 ⑷打洞 ⑸通“只”2.D 3.⑴(只见)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⑵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⑶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4.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胜。  

八年级下册期末课内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一、阅读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吴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   )     (2)急湍甚箭(    

(3)猛浪若奔(   )     (4)横柯上蔽(     

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比较阅读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          ②期:        ③劳:          ④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4.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三、阅读《马说》片断,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其真无马邪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执策而临之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策之不以其道

译句                                                         

②   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句                                                      

3.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作者对此表现出强烈的             之情。

4.文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一句强调了                     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             (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            (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

四、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①侃之曾孙也。祖②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融然④。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

【注】①大司马:官名。②祖:祖父。 ③适:满足。 ④融然:和悦的样子。 ⑤畜:通“蓄”。⑥徽:系琴弦的绳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B.造饮辄尽(到……去)

C.潜亦无所辞焉(告辞) D.亦雅咏不辍(停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期在必醉 陈太丘与友期

B、博学善属文 忠之属也

C、或置酒而招之 前人之述备矣

D、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写五柳先生姓字不详,表现了作者对门第观念的蔑视;乙文从人物的姓氏、门第

写起,符合纪传体文章的一般特征。

B.甲乙两文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甲文主要表现五柳先生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乙文主

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运用简笔勾勒人物,虽只寥寥数语,但人物形象鲜

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五柳先生的肯定与颂扬之意,乙文则以“为乡邻之所贵”道出人

们对陶渊明的厌恶之情。

4.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5.乙文中,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并自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你认为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

 

 

五、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__ (2)走送之 走:__________

(3)援疑质理 质:__________ (4)俟其欣悦 俟:__________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先帝不以臣卑鄙

C.或遇其叱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益慕圣贤之道 孔子曰:“何陋之有?”

3.请将“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直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舍,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是_______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所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岸势犬牙差互               B.而不知日之入

其如土石                         辍耕之垄上

C. 杂然而前陈                   D.以其境过清

苍然暮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翻译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这两篇文章写于同一年,所写都是永州山川景物,但《小石潭记》更偏重于客观描写,《始得西山宴游记》更偏于主观感受。试举一两个例子,作简要分析。

 

 

七、《醉翁亭记》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下面各组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往来而不绝者                  B.临溪而渔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莅临指导

C.宴酣之乐                    D.泉香而酒洌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杂然而前陈者

3.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5.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旷达胸襟。

 

八、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列划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浩浩汤汤( tāng)   B、衔远山( xián)

C、互相轩邈( miǎo )  D、泠泠作响( líng)

7、、解释句中划横线的词。

(1)横无际涯                      (2)先天下之忧而忧

(3)猿则百叫无绝                  (4)窥谷忘反

8、翻译句子。

(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译文: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9、在景物描写方面,甲段主要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突出洞庭湖                     的景色特点。乙段则从视觉和            角度进行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的特点。

九、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问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薄:                      景: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请从选文中找出概括“迁客骚人”“悲”、“喜”情感的语句。

 

4.“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         和              

 

十、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妙手回春 B.蓦然回首

C.回复短信 D.回环往复

2.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

(1)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问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

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十二、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选自《书学集成?汉宋卷》,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伛偻提携 提携:

②宴醋之乐 酣:

③字法中绝将五十年 绝:

④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宝: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至于负者歌于途          B①醒能述以文

②其节见于艰危               ②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

C①禽鸟知山林之乐          D①泉香而酒洌

②食之末必不佳              ②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②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译文:

4.欧阳修的"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一、

1、(1)随着,顺从(2)甚于、超过(3)奔驰的马(4)树枝

2、竭力攀高的人,看到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的心;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大意对即可)

3、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能结合语句分析,大意对即可。)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二、

1、① 用、把 ② 希望、愿望 ③使……劳累 ④ 助词,将宾语前置。

2、① 喝醉以后就回家,从不顾惜留恋。 ② 同我谈笑往来的,只有博学的人,没有浅薄

的庸人。

3、答案: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三、

1. A。  (“而”都表示转折关系。)

2.考查古文翻译能力。要通观全文;抓住关键词、(如“策” “道”“食”“尽其材”)坐实词义,疏通句意,译句便水到渠成。答案:①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②喂养它,又不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考查提取文段要点能力。“不知马”是贯穿全文的核心, 造成千里马悲剧的根源,抓住就迎刃而解。答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也。

4、命运起决定作用。毛遂自荐 知人善任或举贤授能

四、

  2D    3D

4、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追究;每逢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5、洒脱不羁,悠闲自得。(意思对即可)

五、

1、(1)得到,获得(2)跑(3)询问(4)等,等待

2、   因为 (A中“于”分别是“向”和“在”之意:C中“其”分别 是“他”和“难道”之意; D中“之”分别是“的”和用来表示宾语前置。)

3、参考译文: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像结成的冰块一样坚

硬,手指不能弯屈伸直,(我)也不敢放松学习。

4、 (1)得书难:(2)拜师难

六、

1唐朝 柳宗元   2、C    3直译、意译均可。

⑴(望过去,溪水)像北斗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会出现或一会儿又隐没。

⑵(此身于山顶)使人悠悠然仿佛与整个宇宙的浩气融为一体,不能够知道它的边际;又像飘飘然与造物主遨游于天地间,无穷无尽。

4例:《小石潭记》全篇较少议论抒情,如:写潭中鱼的静态动态,都是工笔细描,刻画入微;《始得西山宴游记》则多议论抒情,写景也多寓意,如:写西山之“怪特”、“特立”,实际上是抒写作者的襟怀和个性。

七、1.①滁人游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2.B

3.背东西的人在路途中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对一句给2分.对两句给3分)

4.B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八、

1、A

2、(1)涯:边

(2)先:在……之前;把……放在前面

(3)绝:停止

(4)反:通“返”,返回

3、(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2)(有时飞速的)急流比箭还快的,迅速的波浪好像奔腾的马群。

“予、求、心、奔“等几个词落实较好,能将句子意思表达清楚准确,可得满分。如个别重点词落实不好,表意不够清楚、完整,酌情扣分,翻译的句子与愿意相差甚远,不给分。

4、雄伟  听觉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一个空如填“壮阔”“横无际涯”或“雄伟”的近义词 为对;第三空只填“奇山异水”或“天下独绝” 也对。

九、

1、薄:迫近   景:日光

2、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璧

3、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4、个人的遭遇   外物的触发

十、

1、D

2.(1)茂盛的样子 (2)就

3.(1)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高踞在泉水上边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

(2)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秀丽的山水之间)。

4.答案:①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②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

十一、

1(1)鱼的影子。(2)忧伤(的样子)。

2.

(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

十二、、

1、①小孩子 ②酣畅、痛快③消失、断绝④以……为宝

2、A

3、①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②并不是自古以来的贤人哲士一定能够写出好的书法,只有真正好的书法能保存下来罢了。

4、《醉翁亭记》体现了欧阳修在仕途失意时“与民同乐”的恬淡、豁达的情怀;《书学集成》则呈现了欧阳修在书法之论中寄予了追求卓越的理想。   

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复习 

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⑴度已失期(    ) ⑵为天下唱(    )

⑶陈胜佐之(    ) ⑷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野芳发而幽香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B.既克,公问其故   广故数言欲亡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D.不以物喜扶苏  以数谏故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

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

4.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

[乙]

5.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从三个方面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

答:

 

(二)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⑴以大易小(     )     ⑵故不错意也(   

⑶请广于君(       )  ⑷而君逆寡人者(     

⒉ 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否,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若:

⑵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若:

⑶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若:

⒊翻译句子

⑴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⑵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⒋简答: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

 

 

(三)[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

[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生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生遂诸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清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之

B.时先主(刘备)屯新野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C.遂许先帝以驱驰                 高可二黍许

D.咨臣以当世之事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⒉下列句子中的“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遂许先帝以驱驰

C.扶苏以数谏故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孤不度德量(刘备自称)                        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

⒋写出文中“卑鄙”一词的古今义。

古义:                        ;今义:

⒌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用一句话概括大意。

甲文:

乙文:

从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是                              

⒍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一)1.⑴估计 ⑵首发 ⑶帮助、协助、辅佐等 ⑷冒充、假托、假装等

2. D 3.⑴扶苏因为屡次劝诫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⑵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4.[甲]陈胜起义的原因和对形势的分析。[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

5.①敏锐的洞察能力——“天下苦秦久矣”“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②严密的组织能力——抓住“将尉醉”的有利时机,使用激将法;“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③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能概括出相关的才能,意思对即可)

 

(二)  1.⑴交换  ⑵置意   ⑶扩充   ⑷违背   2、⑴像 ⑵及(比得上) ⑶如果(假如)3.⑴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⑵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4.吞并安陵

 

(三)⒈C ⒉C ⒊D   ⒋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今义:思想或行为恶劣。⒌甲文:诸葛亮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乙文: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   ⒍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测试题

第五单元

一、积累·运用

 

6.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释义。(8分)

①公输盘诎                       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文学常识填空、默写。(20分)

①墨子是       时期      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孟子》是      家经典之一,孟子,名        ,战国时期邹人。

③庄周,          时宋国人,是        家哲学的代表人物。

④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惠子相梁》一文中腐鼠比喻什么?                                     

这篇短文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感情?

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观点体现了孟子的“_________”思想。

8.读下面的文字,从中归纳出一个论点。(4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步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二、阅读

(一)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曰。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9.指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才美不外见    于是见公输盘    B.以牒为械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C.子墨子九距之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D.楚王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6分)

①杀所不足而争有余,不可谓智。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1.选文第一节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4分)

 

12.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3分)

 

(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3.选出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                                  (  

A.之:多助之至  寡助之至     B.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不以物喜

C.者: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D.必:战必胜矣  必为有窃疾矣

14.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5.下列短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兵革之利——武器装备的锋利        B.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C.寡助之至——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  D.山溪之险——高山河流的险要

1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7.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  

A.第一段紧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了论题。

B.第二段主要论述的是“天时不如地利”。

C.第三段中的一组排比句,主要是列举事实来证明观点。

D.第四段更进一步论述了“人和”的实质。

(三)鱼我所欲也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六单元

一、积累·运用(22分)

1.给加点字注音。

①小信未孚(  )  ②形貌昳( )丽   ③孀( )妻   ④始龀(   

⑤谤(  )讥      ⑥穷匮(  )      ⑦溯( )洄   ⑧好述(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小惠求徧.民弗从也

②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③甚矣.汝之不惠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

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明日徐公来

5.文学常识填空、默写。

①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   、  、   三部分,其中,成就最高的是       

②《愚公移山》选自       ,作者相传是    时期的,他是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③、夫战,         ,一鼓作气,       ,       。(《曹刿论战左传》)

7.古诗鉴赏。

关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莱,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①请写出诗中起兴的句子。

 

②用“这首诗美在……”的句式写两句品读本诗的句子。

 

三、自主阅读(44分)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4.下面加点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孰: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吾孰与徐公美

B.朝: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C.美: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15.下面加点的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A.以:皆以美于徐公             自以为不如

B.于:欲有求于我               皆朝于齐

C.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闻寡人之耳者

D.者:吾妻之美我者              客之美我者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全面的) ④虽欲言,无可进者(进谏)        ⑤能谤讥于市朝(毁谤讥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⑤

1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  ②  ③       B、②  ④  ⑤      C、①  ②  ④      D、①  ②  

15、对这两段文字所表述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两段文字表现出邹忌是个头脑敏锐、善于分析事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

B、这两段文字也表现出齐王是个能够接受臣下意见,关心民众疾苦的统治者。

C、作者要表达的主张是:要“战胜于朝廷”。

D、作者还表达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主题。

13、C(提示:②句“莫”意为“没有谁”;③句“面”意为“当面”。)14、B(提示:①句“于是”表因果关系,意为“因此”;③句“地方”意为“土地方圆”。) 15、B(提示:“关心民众疾苦”一点在文中没有体现。)

17.邹忌是怎样巧妙地说服齐王纳谏除蔽的?你认为邹忌成功地说服齐王的原因是什么?

 

18.齐王接受邹忌的劝谏后,齐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19.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二)愚公移山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20.根据文段内容用原句填写。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②愚公自信能移山的原因是

③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21.愚公的妻子和智受对愚公移山都曾提出质疑,但问话的语气和目的不同:

①其妻           ②智叟

22.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  

A.止:笑而止之    止增笑耳          B.何:何苦而不平  何以战

C.可:固不可彻    是亦不可以已呼    D.固: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23.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甚:甚矣,汝之不惠               君美甚

B.曾:曾不若蠕妻弱子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且焉置土石

D.之:投诸渤海之尾                 甚矣,汝之不惠

24.文段详写愚公和智叟的对话,其主要目的是                    (  

A.通过对比,表现了愚公对人力无穷的深刻认识,对移山的坚定信念。

B.通过对比,更能表现出愚公的大智若愚,智叟的极愚极蠢。

C.通过衬托,更能突出愚公形象的高大,突出对人力无穷的深刻认识。

D.通过衬托,更能表现智叟的见识短浅,鼠目寸光。

25.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

甚矣,汝之不惠。

 

 

 

附答案:第五单元

6.①诎,通“屈”,理屈   ②畔,通“叛”,背叛  ③衡,通“横”,梗塞,不顺  ④辩,通“辨”,辨别   7.①春秋战国  墨  ②儒 轲   ③战国 道   ④“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⑤相位 对权欲的厌恶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仁政”8.人只要经受艰苦磨练,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9.B   10.①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本来就有余的土地,这不能说是聪明。②我认为您所派去攻打宋国的官吏是和这些人同一类   11.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12.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

13.B   14.C   15.A     I6.①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②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背叛的国君,所以,(能实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17.A

19.这样;违背;了解;指在国内  20.⑴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⑵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21.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  22.“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或”生于忧患”  23.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答即可。(每题2分,共10分)

18.A   19.D   20.①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②有什么益处  ③天性、天良  ④过路

21.①妇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②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  22.嗟来之自   23.舍生而取义(或义重于生)(每题2分,共12分)

第六单元

1.①fù  ②yì  ③shāung  ④chèn  ⑤bāng  ⑥kuì  ⑦sù   ⑧qiú   2.①徧通“遍”,遍及、普及  ②孰通“熟”,仔细  ③惠通“慧”,聪明   ④反通“返”,返回、往返  3.①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②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③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处所   ④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无   4.①偃旗息鼓  ②不孚众望   ③原形毕露  ④朝三暮四   5.①《诗经》风 雅 颂 风   ②《列子》战国 列御寇 道   6.略(要紧扣诗歌的意境进行细致具体的描绘)  7.①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8.神州四号新增加了人工控制功能

(以上共22分;1、3、4题各4分;其余各2分)

9.①击鼓 ②倒下 ③第二次 ④埋伏   10.①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②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齐军  11.“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2)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3)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曹刿的“远谋“表现在:(1)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2.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1)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人和”因素。(2)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因素。(3)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是“天时”因素。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    1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明人和的实质——仁政。与《曹刿论战》中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意义相同。

(以上共12分,其中第10题4分;其余每题各2分)

14.D  15.B  16.本文记叙邹忌因求问自己与徐公谁更美一事,而发现受到蒙蔽的事实,进而联想到齐五受到的蒙蔽更厉害   17.邹忌用自己和徐公谁美之事作喻,抓住受蔽的大事之间的相似之处,将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向齐王进谏,使其纳谏邹忌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巧妙设喻家事联系到国事,使齐王心悦诚服地接受了他的劝谏    18.人们争相进谏而楚国诸侯皆朝于齐   19.开放性题,言之成理即可

(每题2分,共12分)

20.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③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1.①关切的语气,关心移山  ②讽刺的语气,阻挠移山   22.A   23.B   24.A   25.主谓倒装(20题3分;21至25题各1分,共8分)

 

 

《2008年各地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1.2008常州市

阅读两则短文,回答问题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4分)

 

 

答案:16.(1)选拔;(2)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5)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共2分。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17.(1)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18.D(2分)19.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2.2008资阳市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①行:操行    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淫漫:荒淫,怠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  ⑦意:意志。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20.解释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非学无以广才(           

悲守穷庐(           )                  又相天子(               

21.解释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夫君子之行(                   )险躁则不能冶性(         

2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2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答案:20.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扩展 屋子 辅佐  21.在 因为 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 就  22.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要立德、修身  23.(1)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2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2008年浙江省奉化市

文言文阅读

(一)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9.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亨误的一项是( 

A.夙夜优叹(早晚)           B.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

21.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托付不效                   B.深追先帝/遗诏

C.臣/不胜受恩感激               .进尽/忠言

22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哀溺文序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基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有项,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尽之甚,蔽之甚,里卫匹迎竺堂尘”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2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 水暴甚(  )② 乘小船绝湘水( )③ 今何后为?(  )④ 益怠(  

2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身且死,何以货为。________

25.题目中的“哀溺”是什么意思?“哀”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案:(一)19   20.译文: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21   22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二)23 1)涨(2)横渡(3)落后(4)疲惫  24 l)其中一个人虽然拼命划水,却前进不了多少。( 2)自己都将要死了,还要钱做什么呢?

25 l)替被淹死的人感到悲哀、惋惜。 2)这个人很愚蠢,要钱不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