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医绅315曝光:陕西省代省长赵正永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陕西省教育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0:44:05
陕西省代省长赵正永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网址:www.snedu.gov.cn  发布日期:01-06  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浏览次数:127
同志们:这次会议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第一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安排部署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刚才,乐际书记在深刻分析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的基础上,代表省委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政府如何落实好发展教育的责任讲几点意见:
一、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上来,进一步突出教育在富民强省中的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今后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目标任务,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随后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为新世纪我国的第一个十年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阶段性很强,目标任务具体,是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前一阶段,我们在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开展了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制定了我省的《实施意见》和五个配套文件。《实施意见》立足于确保陕西教育大省的地位不动摇、教育强省的战略不动摇、教育富民的目标不动摇,对未来十年的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规划部署,是指导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纲,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认真扎实地贯彻落实好这个文件。
一要在教育优先发展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途径,无论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看,还是从我国多年来的社会实践看,都证明了强国必先强教这个基本道理。世界银行调查研究显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年限每增加一年,创造的GDP可增加9%。我国学者对制造企业的分析表明,职工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劳动生产率会提高17%。国家今年接连出台了科技、人才、教育三个发展规划,就是从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和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出发,对未来发展作出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这三者中,教育无疑处于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以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教事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人才和科技创新贡献率不断提高。“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迈向中等发达省份的重要时期,必须更加注重内涵式增长,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更加坚定地把教育作为发展之基放在优先位置,为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势头提供强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二要在促进教育公平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通过发展教育事业,能够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发展差距,消除贫困家庭的代际传递,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九年义务教育制的实施,保障了每一位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给予了每一位儿童在人生起点上的基础公平。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培训教育为每一个人在发展方向、职业选择、爱好兴趣等方面提供了多种选择,为人们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条件。特殊教育有利于调动特殊群体发展自身、有益社会的积极性,民族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但是,目前存在的学前教育不普及、城乡教育资源差别等问题,使现实与均等教育、公平教育的目标还有距离。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各项政策措施,毫不动摇地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依法保障每一位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推动教育公平不断上台阶。
三要在推动教育科学发展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和任何事物一样,教育也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教育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近年来,正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重要物质基础,我省“两基”目标任务在西部率先完成,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基本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成才发展的需求。从整体上看,教育大省格局基本形成,教育改革发展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二五”以至未来更长时期内,我们既要继续大力发展经济,为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又要从省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动教育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小康社会目标相一致的教育体制机制。要在教育发展的各个环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教育的对象、目的和手段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培养思想、道德、知识、人格全面健康发展的公民,努力培养富于创新创造活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坚决落实政府发展教育的基本责任,推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育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进一步明确和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是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
第一,强化政府推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责任。教育是公共服务产品,政府作为供给责任主体,必须依法保障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从而使每一位公民通过享有公平的教育公共服务,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当前,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和难点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省、市、县三级政府在这方面职责任务有所不同,一定要按照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要求,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加大对农村和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和建设力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乡镇、县和社区至少要有一座标准化的公办幼儿园,通过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等途径使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同时根据财力实际,提高各类教育的保障水平,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服务均等化。财力有保障的地方,省上提倡先行实施免费学前教育或高中阶段教育。
第二,强化政府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责任。教育要发展,动力在改革。“钱学森之问”提出了我国教育领域的深层次问题,回答和解决这一问题,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我省作为教育体系完备、规模较大的省份,要在这方面勇于担当、多作贡献,以促进公平为重点、提高质量为核心,努力消除各种体制弊端,为教育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如果一个地区教育与社会发展脱节,学生负担苦不堪言,只能应付考试而不能实现身心全面发展,这样的教育就是不成功的。必须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按照继承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推进改革。要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主体多元、形式多样、充满活力的办学体制。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和规范政府对学校的行政行为,尊重教育规律,支持教育创新,促进特色教育发展。
第三,强化政府教育投入的责任。教育是百年大计,是利当前、谋长远、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事。“十一五”以来,我省各级财政的教育投入年均增长33.39%,位居全国前列,但各类学校的生均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在全国整体排名靠后,保障水平偏低,与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很不适应。省委、省政府决定,“十二五”期间财政将尽可能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以优先投入保障教育优先发展。2011年,省财政计划新增教育经费24.8亿元,比2010年投入增加48.2%。其中,新安排高等教育经费16.5亿元,加大对“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省属高水平大学以及重点学科建设的支持,并大幅度提高省属高校的生均经费。新增基础教育经费5.8亿元,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实现城乡一体,标准统一,逐年提高,到“十二五”末达到初中1000元、小学800元。每年安排学前教育经费2亿元,支持城乡幼儿园建设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等。国家《纲要》提出,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要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在省财政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我们将根据国家的要求,明确各市、县的投入任务,各地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确保投入按时足额到位。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加大投入,拓宽教育资金渠道。
三、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着力解决当前教育发展中的几个突出问题
这次会议印发的《实施意见》很全面,对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随后还有五个附加政策性文件,各级一定要认真落实,扎实推进,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下大力气解决学前教育瓶颈制约问题。目前,我省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城乡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地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非常突出。2009年,全省三年毛入园率仅53%,2902所学前教育机构中公办的仅占21%。学前教育是终生教育的起始阶段,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婴幼儿更是祖国的花朵,更应享受党和政府的阳光。我们一定要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三年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方针,大力实施“幼儿园建设工程”。五年内城市社区和每一个县城至少有两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每个镇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所有小区都要落实配套建设幼儿园政策。同时积极扶持和资助企事业单位举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和个人兴办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举办幼儿园或幼儿班,并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村集体或个人举办幼儿园(班),使幼儿教育尽快覆盖全部行政村。要针对幼教师资不足的问题,切实解决好幼教师资的来源和待遇问题。对学前教育要严格核定收费标准,努力解决“入园贵”问题,从明年起全省逐步推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支持和鼓励各小学办好学前一年班。幼儿教育要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目前普遍存在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孩子们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因此,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让孩子回归自然,不单单是家庭和孩子们关心的事,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必须以实际行动认真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加快建立符合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考试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坚决取消各种竞赛、等级等入学附加条件。坚决制止以任何形式下达高考、中考升学指标,坚决制止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做法。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程、提高教学难度,严格控制作业量、考试频次和难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公安、教育、工商、民政、出版等部门都要联手清理、整顿各级各类社会补习、奥数辅导机构和教辅市场,随时监测学校课业负担情况并向社会公布,对加重学生负担的违规行为和相关责任人要严肃查处。同时,要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和教育观,配合学校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三要加强社会教育机构的整合与管理。当前,我省各类社会教育机构特别是社会职业教育机构数量多、多头批准、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条块分割的问题十分突出。甚至有的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高收费,疏管理,骗补助,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为进一步加强社会办学管理,使教育真正地惠利于民,省政府决定,对现有的教育机构进行清理、整顿、整合,支持一批符合条件的教育机构发展,整合一批特色相近、规模较小且符合条件的教育机构,取消一批不符合条件、无办学目的的教育机构。对三本独立院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26号令要求,严肃纪律,顺利过渡。今后除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已管的技校外,举办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统一由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职业教育要围绕我省产业发展和就业需求展开,加大面向能源化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帮助农民提高就业、创业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针对性和服务能力。
四要加强高等教育的分类管理和指导。高等教育是我省的一张“名片”,多年来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后要继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确保高等教育在全国继续保持优势地位。要积极探索分类管理和服务的具体办法,根据学校特点、优劣和发展目标实行不同的支持政策。今后五年对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学校,省财政都给予1—3亿元的投入。对省属高校,两年内生均公用经费由目前的4600元提高到1.2万元,对省属教学研究类高校五年内支持1—1.5亿元,促进其快速发展,在全国争先进位。同时要求各类高校提高招收我省学生的比例,“985工程”学校至少要达到30%,“211工程”学校要达到35%,省内教学研究类大学要达到75%,其他学校要达到100%。财政支持还要与积极化解公办高校基本建设债务挂钩,按照以奖代补的办法,鼓励学校多还贷、早还贷,力争“十二五”期间妥善解决这一问题。要加强债务审计和管理,严禁非经批准新增贷款债务,近期已选择十个左右高校进行审计,摸清问题,拿出解决方案。对于民办高校,要积极探索建立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制度,对非营利性部分也要给予一定支持。作为高校自身,一定要转变观念,以质取胜,切实把靠规模发展、外延发展转移到靠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上来,要加强管理,合理进行院系、文理科比例、专业设置调整,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使高等教育发展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相适应。
五要重视和加强特殊群体的教育。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基本责任。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目前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及特殊教育三类学生约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5.38%。这个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对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结合推进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的政策,保证孩子在落户地的全日制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要切实关心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上学问题,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有学上,在社会关爱中健康成长。要发展好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要略高于一般水平。省上已经决定,实行孤儿基本生活费和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切实保障孤儿和残疾孩子的基本生活和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机制,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六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力争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依托延安革命老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育人为本,根据各类教育的不同特点,创新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全面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制度,改革高考和中考考试内容和招录办法,对学生实行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发展相结合的激励性、综合性评价,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发展。这里还特别强调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前不久我省发生的未申报批准的游行活动,以及个别学生自杀事件、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车祸杀人事件,尽管是个案,但反映出在大学生教育管理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要针对当代学生思想特征,切实加强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特别要加强法制教育,今后中学以上要把每个学生学习宪法、刑法和民法作为学年入学教育的必修课,以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自我约束管理能力。要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配好生活老师。要切实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学生们有一个安全安静的学习环境。
七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义务教育,要针对我省城乡、区域、校际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结合未来5年我省600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和撤乡并镇的需要,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重点在城区及其周边建设改造一批标准化的学校。普通高中,要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主要建在县城。中等职业教育,要按照质量优先、特色优先、效益优先的原则进行整合,今后原则上不再批准设立中等职业学校。对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中等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要在学生妥善安置的前提下实行有序退出机制。对现有普通高校,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核定办学规模,对培养质量不高、招生困难、就业率低的高校,探索采取调整、整合或并入其他高校的办法,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
四、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教育者一直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发展教育,必须强化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要重视和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当年蔡元培先生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造就北大一代辉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坚持知行合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致力办教育,影响一代人。今天我们仍要倡导教育家办学。教育家办学的核心,就是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尊重教育管理的专业特性,让真正懂教育,具备事业心、责任感的人来办教育。要建立健全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和任期制度,着力建设一支懂教育、善管理的校长队伍,既要避免不懂教育管教育的问题,也要防止内行忽视提高行政管理能力的问题。要大力支持爱教育、懂教育的校长终身从事教育事业,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风格,努力造就一大批“三秦名校长”和一批有影响的教育家。培养一大批基础扎实、眼界开阔、富于创新精神的教育人才,陕西要出教育家,要出现各类教育大师级的教导人才和管理人才。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不仅仅是职业,还是社会事业,教师处于教育第一线,直接与学生交流相处,他们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打造一支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教师队伍,使教师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引领和照亮一代又一代新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开展评选表彰优秀模范教师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弘扬高尚师德。要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严把教师入口质量关,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要重视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落实教师社会保障政策,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舒心教书育人。要关心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的教师的生活,在工资、住房、职称等方面予以倾斜。
要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这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维护高校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省属公办高校辅导员师生比为1:300左右,配备不到位,队伍也不稳定,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针对这一现状,省委、省政府决定,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核定辅导员编制。要选聘政治条件好,热爱学生工作,具有强烈责任心、较高业务水平的优秀人才到辅导员岗位,实行辅导员津贴政策,鼓励优秀辅导员长期或终身从事学生工作。
要加强教育行政工作者队伍建设。为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的需要,省委、省政府在全面完成新一轮省级机关机构改革的情况下,决定加强和调整充实省教育厅的管理职能和机构,进一步加强省教育厅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特别是加强高等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管理和教育督导、财会审计的管理职责。同时筹划组建陕西教育科学研究院,加强教育宏观发展战略和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各级教育部门的同志都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改进作风,搞好服务,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同志们,强国先强教,强省必强教,建设教育强省,任重道远,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扎实推进,力争我省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