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女动漫吧吧肉图美国:六根修行身念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52:11

六根修行身念处

一、正知六根堪任尽苦

《雜阿含經卷第八》中说:世尊告諸比丘。若於眼不識.不知.不斷.不離欲者。不堪任正盡苦。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諸比丘。於眼若識.若知.若斷.若離欲者。堪任正盡苦。於耳.鼻.舌.身.意。若識.若知.若斷.若離欲者。堪任正盡苦。

佛告诉诸比丘说:“如果对眼不识、不知、不断、不离欲的话,就不能堪任(承担)正确达到灭尽苦恼。如果对于耳鼻舌身意,不识、不知、不断、不离欲的话,就不能堪任正确的达到灭尽苦恼。如果对眼能识、能知、能断、能离欲的话,就能堪任(承担)正确达到灭尽苦恼。如果对于耳鼻舌身意,能识、能知、能断、能离欲的话,就能堪任正确的达到灭尽苦恼。”

二、不执着六根最终能修成圣果

《雜阿含經卷第八》中说:世尊告諸比丘。計者是病。計者是癰。計者是刺。如來以不計住故。離病.離癰.離刺。是故。比丘欲求不計住。離病.離癰.離刺者。彼比丘莫計眼我.我所。莫計眼相屬。莫計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莫計是我.我所.相在。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比丘。如是不計者。則無所取。無所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告诉诸比丘说:“计(计认虚为实、执着假为真)就是个病(喻指牵缠烦恼),计就是个痈疮(喻指有漏业行),计就是个刺(喻指破坏善行)。如来以不计而住之故,离病、离痈疮、离刺。所以说,比丘们要是想不计而住,离病、离痈疮、离刺的话,就不要计眼为我、为我所,不要计我为眼相属;不要计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或苦、或乐、或不苦不乐,都不要计是我、是我所、是相在(我存在于色当中、色存在于我之中)。”

“不要计耳为我、为我所,不要计我为耳相属;不要计耳、耳识、耳触、耳触因缘生受,内觉或苦、或乐、或不苦不乐,都不要计是我、是我所、是相在。”

“不要计鼻为我、为我所,不要计我为鼻相属;不要计鼻、鼻识、鼻触、鼻触因缘生受,内觉或苦、或乐、或不苦不乐,都不要计是我、是我所、是相在。”

“不要计舌为我、为我所,不要计我为舌相属;不要计舌、舌识、舌触、舌触因缘生受,内觉或苦、或乐、或不苦不乐,都不要计是我、是我所、是相在。”

“不要计身为我、为我所,不要计我为身相属;不要计身、身识、身触、身触因缘生受,内觉或苦、或乐、或不苦不乐,都不要计是我、是我所、是相在。”

“不要计意为我、为我所,不要计我为意相属;不要计意、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或苦、或乐、或不苦不乐,都不要计是我、是我所、是相在。”

“比丘!象这样子不计的话,就无所取。无所取之故,就无所著。无所执着之故,就达至涅盘。(修行到最后)自觉我的生死已经完尽,梵行已经建立,所该作的都已办妥,自知不再受未来世的有。”

计:计度之意。即以自己之妄心分别来推度判断事物之理。——详见《佛光大辞典》

三、修习身念处摄控六根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三》中说:世尊告諸比丘。譬如士夫遊空宅中。得六種眾生。一者得狗。即執其狗。繫著一處。次得其鳥。次得毒蛇。次得野干。次得失收摩羅。次得獼猴。得斯眾生。悉縛一處。其狗者。樂欲入村。其鳥者。常欲飛空。其蛇者。常欲入穴。其野干者。樂向塚間。失收摩羅者。長欲入海。獼猴者。欲入山林。此六眾生悉繫一處。所樂不同。各各嗜欲到所安處。各各不相樂於他處。而繫縛故。各用其力。向所樂方。而不能脫。

佛告诉诸比丘说:“譬如,人们游玩在空的房屋中,得到六种众生。第一个是狗,就把狗拴在一个牢固处。第二个是鸟,就把鸟也拴到一个牢固处。第三个是毒蛇,就把蛇也给绑在一个牢固处。第四个是野干(狐狸),也把狐狸给拴在牢固处。第五个是失收摩罗(鳄鱼),也把鳄鱼给拴在一个牢固处。第六个是猕猴,也把猕猴给拴在一个牢固处。得到的这六个众生,都一一的把它们绑好拴牢。”

“再观察它们:狗想进入村庄,鸟想飞上天空,蛇想钻入洞穴,狐狸想跑到坟墓中间去,锷鱼想进入到大海中,猕猴想进入山林中。这六个众生各自的喜好想念不同,却都被绑死拴牢在一处。虽然它们心中很想跑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却因为被绑死拴牢之故,各各用尽力气,也不能得到解脱。”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三》中说:如是六根種種境界。各各自求所樂境界。不樂餘境界。眼根常求可愛之色。不可意色則生其厭。耳根常求可意之聲。不可意聲則生其厭。鼻根常求可意之香。不可意香則生其厭。舌根常求可意之味。不可意味則生其厭。身根常求可意之觸。不可意觸則生其厭。意根常求可意之法。不可意法則生其厭。此六種根種種行處。種種境界。各各不求異根境界。此六種根其有力者。堪能自在。隨覺境界。如彼士夫繫六眾生於其堅柱。正出用力隨意而去。往反疲極。以繩繫故。終依於柱。

六根的种种境界,各各自求所喜乐的境界,不想念其余的境界。眼根常求可爱之色,不可意的色就生厌恶心。耳根常求可意之声,不可意的声音就生厌恶心。鼻根常求可意之香,不可意的香就生厌恶心。舌根常求可意之味,不可意的味就生厌恶心。身根常求可意之触,不可意的触就生厌恶心。意根常求可意之法,不可意的法就生厌恶心。这六种根的种种行处、种种境界,各各不求异根的境界。对于这六种根,要是有大力的,能够得到自在的,就会随觉种种境界。如同人们,把六个动物绑住拴在牢固的柱子上一样,随便它们使出浑身力气,到处乱动,反复的冲撞,最后就算累得不能再动了,因为被绳索绑死拴牢的原故,它们最终还是脱离不开柱子的范围。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三》中说:諸比丘。我說此譬。欲為汝等顯示其義。六眾生者。譬猶六根。堅柱者。譬身念處。若善修習身念處。有念.不念色。見可愛色則不生著。不可愛色則不生厭。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於可意法則不求欲。不可意法則不生厭。是故。比丘。當勤修習。多住身念處。

佛对诸比丘说:诸比丘!我说的这个譬喻,就是为你们显示这六根当中的道理。六个众生好比人的六根,坚固的柱子好比身念处。要是能够很好的修习身念处的话:有正念、不念色,见可爱色就不生执着,不可爱色也不生厌恶心;有正念、不念声,听可爱声就不生执着,不可爱声也不生厌恶心;有正念、不念香,嗅可爱香就不生执着,不可爱香也不生厌恶心;有正念、不念味,尝可爱味就不生执着,不可爱味也不生厌恶心;有正念、不念触,觉可爱触就不生执着,不可爱触也不生厌恶心;有正念、不念法,知可爱法就不生执着,不可爱法也不生厌恶心。

于是,对可意的不生执求欲,对不可意的不生厌恶欲。有这样的道理之故,比丘们应当勤加修习,多多的住于身念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