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腊制品 地址 广汉:燕京八景 (报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1:52:54

燕京八景
 

北京地区自辽代始称“燕京。1153年,金代第四任皇帝完颜亮将国都由东北地区的上京迁至燕京,命名为中都大兴府。金代第五任皇帝金世宗在琼华岛周边兴建了太宁宫,在香山兴建了大永安寺。金代第六任皇帝金章宗将琼华岛和香山等八处景观命名为燕京八景。清代乾隆皇帝为燕京八景建立了八座石碑。燕京八景可以归纳为“春夏秋冬,日月雨水”,堪称是北京地区旅游风光的鼻祖。

琼岛春阴 《金史·地理志》记述“京城北离宫有太宁宫,大定十九年建”。金世宗于大定十九年(公元1179年),将中都东北郊外的湖泊疏浚为太液池。用挖掘的泥土堆积成琼华岛,兴建了太宁宫,即今北海公园前身。“琼”意为美玉,“琼华岛”意为美玉如花的岛,是形容琼华岛上堆积的太湖石,这些太湖石来自北宋故都开封的宋徽宗园林“艮岳”。琼华岛上被大量太湖石点缀得几乎不露黄土,远望就象是堆满了白云,所以琼华岛下那座大桥两端的牌坊,北边的名为“堆云”,是说天上的白云和岛上的白色太湖石交相辉映,宛如仙境,因此这处景观最早就叫“琼岛春云”。大桥南端的牌坊名为“积翠”,是指团城上边苍翠的松柏,那些金代种植的松柏至今还有遗存。

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花费2000余两白银,在琼华岛建立了一座石碑,正面刻有“琼岛春阴”,背面题刻御制诗篇,前两句“艮岳移来石岌峨,千秋遣迹感怀多”,就是点明了琼华岛上太湖石的来历。

居庸叠翠 古人描述北京地区是“左环苍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军都山是京城北方的屏障,层峦叠嶂之间,一条长达40华里的山沟是通往塞外草原的捷径,有三座关口扼守着山沟,南端是南口,北端是八达岭,中间就是居庸关,因此这条山沟号称“关沟”。关沟两铡都是石头山,夏季旅行极为炎热,幸有山上层层叠叠的绿树为行人带来宝贵的阴凉。

金世宗喜欢游山玩水,夏季常去塞外的金莲川避暑,居庸关是必经之路,金世宗的孙子金章宗就是出生于金莲川,所以居庸关的绿树给金代皇帝留下了深刻印象。关沟里还有个“弹琴峡”,据说因溪水流淌宛若琴声而得名。

太液秋风  太液池,自古是皇家园林里的湖泊的美称。明代将太液池扩大为西苑三海,以北海大桥为界,桥北是北海,桥南是中海和南海。站在北海团城上遥望中海,水上有个亭子“水云榭”,是临风观水赏月的佳境,有乾隆皇帝题刻的“太液秋风”石碑。

宋玉《风赋》写道:“风,起于青苹之末”,秋风,秋水,都和秋色有关。太液池还是皇家打造的人间仙境,在北海大桥南面,的乾隆皇帝题刻的对联:“玉宇琼楼天上下,方壶圆峤水中央”。神话传说海外有方壶、圆峤、岱屿、蓬莱、瀛洲五座仙山,由大鳌驮着在海面漂浮。后来因为巨人钓去大鳌致使两座仙山沉没,余下三座仙山,据说秦始皇派遣徐福出海去寻找那三座仙山。太液池里的琼华岛、团城、瀛台,也是象征着三座仙山,因此乾隆皇帝的《太液秋风》诗篇也提到了三山和蓬莱、瀛洲:“翠合三山连阆苑,波涵一镜俨蓬瀛”。

西山晴雪  香山得名,据金代人李宴《香山记略》说是“相传山有二大石,状如香炉,原名香炉山,后人省称香山”。

《金史》记载,金世宗于大定二士六年(公元1186年)在香山建成了大永安寺,金章宗也多次香山游赏和打猎。相传金章宗打猎,在大永安寺南侧休息时梦见射箭,箭落处有泉水涌出,醒来命人依梦境挖掘,果然掘得两眼清泉,命名为“梦感泉”,后来又叫“双清泉”。

清代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在香山脚下建成“静宜园”,乾隆皇帝题写了“西山晴雪”的石碑,立于香炉的东麓。

金台夕照  北京地区在周代是燕国的国土,金台,相传是燕昭王为重金悬赏招聘人才建造的“黄金台”。《战国策》记述,燕国被齐国侵略之后,燕昭王广招人才,得到了魏国来乐毅,齐国来的邹忌,洛阳来的苏代,著名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就是苏代为燕国游说赵国时讲的。燕昭王终于振兴了国势,打败了齐国,因此“黄金台”是重视人才的象征,曾得到许多诗人的吟咏。

唐代诗人李白到过燕国故都幽州蓟城,他在诗篇里写道“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诗人陈子昂也到过幽州,他在《登幽州台歌》里写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此诗说的古人就是燕昭王,幽州台就是黄金台。

乾隆皇帝为金台夕照景观立碑时说,据史志记载,黄金台有三处,朝阳门外这处也不见得是真迹,重要的是纪念渴求贤才的事迹,而不必计较真伪。金台夕昭石碑如今保存在朝阳门外呼家楼附近一座写字楼的庭院里,经过此处的地铁10号线车站就叫“金台夕照”站。

卢沟晓月  卢沟桥,本名“广利桥”,建成于金章宗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因跨于卢沟桥上,一直被俗称为“卢沟桥”。“卢”意为黑色,“卢沟河”河意为水流浑浊的黑河,清代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改名为“永定河”。古人长途旅行多为凌晨出发,离开金中都30里到达卢沟桥时,天边的残月尚未落去,映照着波光桥影,蔚为一道景观,颇有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别离,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词意。卢沟桥建成后不久,金章宗就将“卢沟晓月”列为燕京八景之一,至今桥头还立有清代皇帝乾隆题刻的石碑。

蓟门烟树  北京地区最早出现的城市是蓟城。《史记》记述,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封“帝尧之后于蓟“,蓟城后来又成为燕国的都城。历史地理学者侯仁之先生考证,周武伐灭商在公元前1045年,这一年是蓟城建城之始,也是北京地区建城之始。

蓟门烟树石碑现在位于蓟门桥附近的元代土城遗址上边。清代《日下旧闻考》记述,明朝永乐年间一些文官作诗的时候,把“蓟门飞雨”改为“蓟门烟树”,由此可知,这处景观是指烟雨朦胧之中的树木。

乾隆皇帝《蓟门烟树》诗:

苍茫树色望中浮,十里轻阴接蓟丘。垂柳依依村舍隐,新苗漠漠水田稠。

青葱四合莺留语,空翠连天雁远游。南望帝京佳气绕,五云飞护凤凰楼。

    以前有人认为,“蓟门”就是蓟城的城门,乾隆皇帝此诗说明“蓟门烟树景观在京城的北边,当时树木很多,形成了“十里轻阴”,还有稠密的水田,现在那一带树木也很多,只是水田没有了。

玉泉趵突  金代在玉泉山建有皇家行宫,金章宗将玉泉喷涌的景观命名为“玉泉垂虹”。清代乾隆皇帝扩建玉泉山静明园时,认为“垂虹”应是泉水自上而下流淌,然而玉泉却像是山东济南的“趵突泉”那样,向上喷涌,因此将“玉泉垂虹”改为“玉泉趵突”。乾隆皇帝还认为,泉水比重越轻味道更好,凶称重了各地十几处泉水结果玉泉之水比重最轻,于是评定玉泉为“天下第一泉”

清代在玉泉山脚下建有“养水湖”,用于蓄水和调节流往昆明湖的水量,周边还有皇家“稻田厂”管理的大片水田,出产优质的:“京西稻”。著名的北京烤鸭使用的白色“北京鸭”品种,也是原产于玉泉水系。现在的昆明湖流淌的已不再是玉泉之水,而是京密引水渠引来的密云水库之水,但是,玉泉山宝塔垂映的波光塔影,仍是昆明湖上的一道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