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器为什么接电磁阀:二、内庭后宫类古代名女01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06:38

各个阶层的古代名女128

编者:清南文兵

第二部分 内庭后宫
四大太后

 

上榜人物及理由,太后的特点当然儿子当了皇帝,但太后也有好的和不够好的,有的出类拔萃,有的平凡。以下四人入榜:无为而治窦太后漪房、平凡长寿——王太后政君、因色荒政胡太后承华、文武兼备萧太后燕燕。 

 

017无为而治——窦太后漪房


  

  窦漪房(公元前205~前135年)河北清河郡人,出身于良家子女,吕后时被入选进宫。高祖刘邦驾崩,皇后吕雉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五名,窦氏被分给了代王,后荐为王妃,代王刘恒却非常喜欢她,先与她生了个女儿刘嫖,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刘启和刘武。等到代王立为皇帝,原王后所生的四个男孩子也接连病死。公卿大臣请求立太子,窦姬的长子年龄最大,被立为太子。窦姬也被立为皇后。

由于窦氏出身贫苦,同情百姓的悲苦,与文帝同节俭,减轻百姓的负担。后元七年,汉文帝驾崩。皇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尊窦氏为皇太后,

窦太后一心想让景帝立刘武为皇位继承人。但公卿大臣以古制、祖训为由,坚决反对此事。景帝当即立长子刘荣为皇太子。但不到一年,刘荣含冤被废,景帝又立刘彻为太子,窦太后愿望再次落空。

窦太后信奉黄老之学。景帝和窦姓宗族不得不读《老子》,并推尊其学说,主张无为而治,宽政待民,窦氏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史家将文帝、景帝在位的时期称为“文景之治”。从曹参起,历经吕后、文、景执政,西汉中央政府普遍在全国推行黄老治国的理念,全面实行轻徭赋垦荒地的国家经济基本方针,后虽经过七国叛乱的干扰,但国家总体经济形势已经不可逆转的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到了武帝时期,国家经济实力已经空前强大。至她去世前,武帝不再敬重用儒生,可见她在政治上的影响。

西历前141年,景帝驾崩,太子刘彻即位,史称:汉武帝,尊窦太后为太皇太后。窦太后死于西历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时年约七十一岁。太皇太后去世,与文帝合葬霸陵。 

 

018平凡长寿——王太后政君   

王政君(公元前70~公元1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出身于官宦文家,她的父亲做过廷尉史,王政君从小失去母爱,十多岁就被她的父亲嫁出,未过门而丈夫病死。改嫁给东平王做姬,未进王府而东平王死。算命先生说她“贵不可言”,由此她父亲便不再将她许配别人,而是让她接受特别的教育。她十八岁被选入宫,太子虽然有十数个姬妾,然而从来没有人生过孩子,而王政君却一下子就怀了孕,并且生下了一个男孩。宣帝死后,太子即位,既元帝,她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她也被册为皇后。从此地位日尊。后来汉元帝爱上了傅昭仪,王政君就失宠了,好在王政君性柔顺,不是争风吃醋的女人,汉元帝对皇后的家庭,照例给予恩典,王氏家庭封王者,多至十人,为西汉末外戚擅权埋下了祸根。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元帝死,刘鳌继位为汉成帝,尊王氏为皇太后,王太后的侄儿王莽施权术,取得王太后的信任,封为新都候,由光禄大夫侍中升至大司马。

元帝驾崩,成帝即位,她被尊为太皇太后,从此王氏家族靠着太后的庇护,把持朝政,逐渐架空了皇帝。成帝无子,先立侄子定陶王为嗣。成帝驾崩,定陶王嗣立(汉哀帝)。哀帝崩,再立九岁的中山王(平帝)为皇帝。平帝年幼,身体又不好,太皇太后临朝,政权全部交给王莽。为了当皇帝,王莽毒死了平帝,又命人制造舆论,逼太皇太后交出玉玺,改国号为周。太皇太后虽大骂王莽,却也无可奈何。自此,王政君在愧恨中度过了她的余生。

王政君生于汉宣帝时,一生经历七朝,历尽沧桑,她本人虽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但愚庸无能,仁弱寡断,终于断丧了汉朝刘姓的江山。公元13年(新朝始建国5年)王政君死,时年84岁,她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之一。 

 

019因色荒政——胡太后承华   

胡承华(?~约529年),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东南)人,北魏宣武帝皇后,孝明帝母。因死后谥“灵”,所以史称胡灵太后。入宫未几,即生一子,取名元诩。按北魏之俗,生男立为太子者,母即赐死。然胡妃非凡品也,自怀孕之日,即百般献媚于武帝,投其所好,顺其所欲,令其不可须臾而离之。元诩三岁立为太子,奇迹竟发生——胡妃未被处死。但皇后高氏坐立不安,因其无子,自觉地位飘摇,力谏火速赐胡妃以死,然武帝非但未行,反将其由世妇升为充华嫔。高后恨之入骨。公元515年正月,宣武帝驾崩,胡妃六岁之子元诩继位,即孝明帝。胡妃即刻传圣旨,迅速铲除了高氏及同党。

当年八月,其母胡氏被尊为皇太后,以皇帝年幼为由临朝听政。胡妃颇具政治才干,施政得体,用人得力,手腕高明,不长时间,地位即得巩固。但胡氏也有毛病,与武帝之弟元怿私通时,丑声四播。操纵国家政权,令宗室不满。元叉发动政变,杀掉元怿,囚禁胡妃。但非凡的胡氏却能得到释放。而且一复出,就施展了才能,一举打败了元叉及其党羽。

随着胡太后的势力增加,与儿子孝明帝的矛盾也日益显露出来。谁也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胡太后竟能先下手,毒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引起了天下人的不满。加之胡太后大肆营建佛寺和佛像,不惜耗巨资在皇宫旁建造全国最大的佛寺,永宁寺。消耗尽府库,沉重压迫剥削各族百姓,激起六镇大起义,激起如火如荼的遍地起义风暴。北魏政权,已然动荡飘摇,亟亟可危。于是,诸游击将帅公然讨伐之,且一举成功,将其推入黄河淹死。

总之,胡太后勤政却不能持之以恒,稍有政绩,即因色而荒政,致使功不抵过。复因心狠手辣,鸩杀亲子,终致身死,徒留千古骂名。 

 

020文武兼备——萧太后燕燕   

萧燕燕(953~1009)中国辽代景宗皇后,名燕燕,汉名绰,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代著名女政治家、军事家。萧燕燕的形象对人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她就是《杨家将》里面杀伐决断的萧太后。不过历史上的萧太后却不像小说所描写的那样是率领虎狼之师与北宋大战燕云十六州的母夜叉,而是一个清正贤良、深明大义,为辽朝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女功臣。

辽景宗继位时,面对混乱的局面,的确想励精图治,大干一番事业,但自幼身体一直不好,军国大事除了依靠蕃汉大臣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她的皇后萧绰(萧燕燕)。他曾对大臣说:在书写皇后的言论时也应称“朕”或“予”,这可作为一条法令。这说明萧燕燕可代行皇帝职权。

乾亨四年九月,辽景宗驾崩,辽圣宗即位,萧燕燕被尊为皇太后,摄政。当时萧燕燕才三十岁,圣宗才十二岁,在大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的辅佐下。太后和圣宗的地位才得以巩固下来。统和元年,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燕燕上尊号为“承天皇太后”。萧燕燕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总摄军国大政,就此便开始了辽代历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摄政”时期。萧燕燕虚心诚恳,用人不疑,这一直为后世政治家所效法。她有男子一般的气魄,执法严明,毫不软弱,甚至“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把北宋部队杀得尸横遍野,生擒名将杨业,几年后又逼宋真宗确立卖国条约“澶渊之盟”,开创了宋辽和平发展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统和二十四年,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燕燕上尊号为“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洪仁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统合二十七年,萧燕燕把权力交给辽圣宗,不再摄政。同年十二月,萧燕燕因病崩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

 

四大国母

 

上榜人物及理由,身为国母,首先是与皇帝丈夫合拍,其次容貌出众,再就是或有皇太子支撑,或者有别人不及之长处。上榜四人为:于汉有功卫皇后子夫、孝婆敬夫甄皇后洛、命犯桃花萧皇后、压倒群芳周皇后娥皇。 

 

021于汉有功——卫皇后子夫   

卫子夫(?~前90),字子夫,西汉武帝之后,是虎威皇帝汉武帝的第二位皇后,她出身卑微,以一介歌女身份跻身于皇后之列。

子夫本是袭封平阳侯曹时府中的歌妓,服侍曹时的夫人平阳公主。汉武帝在霸上祭扫后来到平阳侯家中,武帝与平阳公主一起饮酒的时候,歌女起舞助兴,汉武帝便看中了子夫。随后,汉武帝起坐更衣,子夫便来服侍,一见倾心。这样,平阳公主送子夫入了宫。到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子夫生了一男,遂被立为皇后。由于卫后所生之男刘据被立为太子。是汉武帝长子,汉武帝特别宠爱他。皇太子的确立,自然更加巩固了皇后的地位,因此,卫皇后的荣宠也达到了极点,随之而来的,便是卫氏一门的封爵封侯。然而,随着容颜的衰老,卫皇后尊宠程度也在逐渐下降。在她立为皇后的第38年,公元前90年,因遭巫蛊事变,不能自明而自杀。

卫子夫由歌女、夫人而成皇后,除了她的容颜美色之外,还因为她有太子刘据做为她的支柱。太子自缢,亦使她的政治生命结束。事实证明,她尽管希望太子早日登基,但并没有存心诅咒汉武帝早死。在她为皇后的38年中,是比较安分守己的。所以汉武帝死后,她的名誉还是得到了恢复。另外,应该指出的是,子夫的入宫,使她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从而为西汉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赢得了主动地位。从客观上讲,子夫对汉朝是有功劳的。固然,汉武帝对卫氏一门的宠幸有过份之处,但总的来说,卫氏一门对汉朝的巩固是做出过贡献的,因此,子夫的影响也是不能抹杀的。

  022孝婆敬夫——甄皇后洛   

甄洛(182~221年),又名甄洛,中山无极人,汉太保甄邯之后。甄洛幼时有些不同常人的地方。有一次,姐姐们上阁楼观看马戏,唯独甄洛没去,她认为:“这种出头露面的事情,哪是女孩子能干的?”九岁那年,甄洛就用兄长们的文房四宝来写字和作文。哥哥们责怪他时,她却一本正经地说:“古代的贤女哪个不是从古书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呢?”九岁喜书,视字辄识。东汉末年,董卓乱政,洛阳城数百万人流离失所。甄家是富豪,母亲乘机用粮食换取金银珠宝来谋利,当时甄洛才10岁,她对母亲的行为不满,建议母亲用自家仓库里的粮食救济亲戚、朋友及左邻右舍。张氏欣然采纳了她的意见。甄洛的父亲和两个兄长早夭,二哥还留下一妻一子。母亲对二嫂不够宽容,甄洛就劝母亲应该同情二嫂。她还要求母亲与二嫂同住,以便能够更好地抚养小侄子。嫂子对甄洛非常感激,逢人便夸甄洛,这使得甄洛的美名传遍乡间。随后她嫁给袁熙。建安九年,曹操战败袁尚,把甄洛赐给曹丕为妻。后甄洛生一子一女。一子为魏明帝曹睿,一女为东卿公主。甄洛聪明过人,百般孝顺。建安十六年(211)七月,曹操西征,随行的夫人中途得病,消息传到邺城,甄洛便要求前去照顾婆婆。曹丕得知后借故不让她去,甄洛急得日夜哭泣,直到夫人回信,她才转悲为喜。建安十七年,曹操班师回邺城。夫人拉着甄洛的手说:“我的命真好,有如此孝顺的媳妇。”曹丕称帝后宠郭皇后,郭后恃宠中伤甄皇后,甄后从此失宠。

魏明帝曹叡即位后,追封生母甄氏为“文昭皇后”,并立寝庙祭祀。——甄洛最终得到了“皇后”的封号。四十五年前那位相士刘良先生关于她“贵不可言”的预言,却在她屈死五年之后实现了。 

 

023命犯桃花——萧皇后   

萧皇后(567~647年),隋炀帝皇后。梁朝昭明太子萧统曾孙女,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母张皇后,南兰陵人(今江苏常武一带)。萧氏出生于二月,由于江南风俗认为二月出生的子女实为不吉,因此由萧岿的堂弟萧岌收养。养父萧岌过世后,萧氏辗转由舅父张轲收养。由于张轲家境贫寒,因此本贵为公主的萧氏亦随之操劳农务。隋文帝即位后,立长子杨勇为太子、封次子杨广为晋王。之后文帝希望从向来关系良好的西梁国选位公主为晋王之妃。萧岿知道后开始占选,但占卜所有留在身边的女儿,结果却皆不宜,最后不得以接回萧氏,占之,结果大吉,于是萧氏成为杨广之妻,封晋王妃。

史书中记载,萧氏性婉好学,颇得文帝与独孤皇后之宠,与丈夫杨广之间也相当合谐。后来,杨广登基为帝,萧氏已正室身份被册为皇后。虽然在即位后,炀帝妃嫔众多,但对于皇后萧氏一直相当礼遇。炀帝曾数次下江南,萧皇后必随行;史书中也所记录着许多炀帝对萧后所说的话。对于炀帝的暴政,萧皇后因为惧怕而不敢直述,而作《述志赋》委婉劝戒。

大业十四年(618年),身在江都行宫的炀帝被叛军宇文化及所弑,萧皇后则被乱军带到了聊城。之后窦建德率兵攻城迎回皇后,并将皇后暂安置于武强县。时突厥处罗可汗的妻子义城公主是萧皇后的小姑(炀帝宗妹),因此关系,遂处罗可汗遣使恭迎皇后。窦建德不敢不从,于是萧皇后便随使前往突厥。

唐朝贞观四年,唐太宗破突厥,迎萧皇后回京。回京后的萧皇后得到了唐太宗的礼遇,贞观二十一年,萧皇后崩逝,享年约八十。皇后逝世后,唐太宗以后礼将萧皇后葬于炀帝之陵,上谥愍皇后。 

 

024压倒群芳——周皇后娥皇   

周娥皇(936~964年),姓周,名宪,字娥皇。娥皇娴静聪慧,气质高雅;她长得花容月貌,肤白似雪;眉弯似月,唇小似樱,腰细如柳,以天仙般的容貌压倒群芳;她诗画双绝,能歌善舞。她的歌喉,她的舞姿,她的一手好琵琶,都使六宫粉黛望尘莫及。不仅如此,她还通晓史书,精谙音律,采戏弈棋,靡不妙绝,真可谓蕙质兰心。史称“晓书史,善歌舞,精音律,尤以弹琵琶见长。”

周娥皇五代末年南唐国主李煜的皇后,生于南唐世家,十八入宫。有一次,应召入宫表演,她抱起琵琶,纤指拨动,以娴熟演技,使深谙音乐的李中主,也叹为观止。公元961年,李煜继位,史称李后主,立周娥皇为国后。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他善诗词、精书画、知音律,十分富有艺术天赋。娥皇与李煜有着相同的志趣和执着的追求。两人曾经一起合作完成了残缺不全的<<霓裳羽衣曲>>。两人婚后恩爱无比,如胶似膝的情感有增无减,生了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可惜好景不长,乐极生悲,结婚十年后的一天,娥皇突然病倒,久治不愈。病魔将娥皇折磨得形体枯槁,神态木然.尤其是知道了李煜和小周后的事受了刺激,又因爱子仲宣卒死大受打击,不久病故,年仅二十九岁。李后主为她写了一篇祭文,对周后的容貌、体态、才干,以及夫妻的恩爱生活,都有生动的描述。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这篇祭文是颇为感人的。但是,实际上李煜对周娥皇的爱情不专一,在娥皇抱病时,他就与娥皇的胞妹私通。他流传下来的《花明月暗笼轻雾》和《蓬莱院闭天台女》两首《菩萨蛮》,就是与周后妹偷情的写照,后来立后妹为《小周后》。而称周娥皇为《大周后》,谥昭惠国后。

  

四大帝妃

 

上榜人物及理由,帝妃没有当上皇后,但出名的妃子也是很受宠的,以下四位是:皇子必生王美人、光可鉴人张丽华、降诗愧男花蕊夫人、如履薄冰董鄂妃。


  025皇子必生——王美人     

王美人(164~181年),原名王绵,赵国人,祖父王苞是东汉王朝的五官中郎将。王绵公元180年进宫,当时年仅十六岁。王绵进宫当年的十二月,汉灵帝迫于宦官的压力,立贵人何氏为皇后,但何皇后骄纵专横,生性嫉妒,这使得何皇后在灵帝跟前并不受宠。与何皇后相反,王美人的出现给汉灵帝的后宫生活带来了一阵清新的风,艳丽的容颜、美善的德操、大家闺秀的娴淑,特别是才华横溢的灵秀之气,是其他嫔妃无法比拟的。制赋、作画,使他俩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

而这一切更使得何皇后更加痛恨王美人。何皇后被册封的时候,王美人刚刚有了身孕,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于是何皇后加紧了对王美人的迫害。王美人生性聪敏,她早知道妒忌心强烈的何后不会容她,所以在进谒何后的时候用帛束住腰部,不让何后看出她怀了孕。只是腹中的胎儿一天比一天大,王美人朝夕辗转不安,便买了堕胎药喝下去。因为一旦生下儿子可能母子都保不住性命,但是多次服用堕胎药并不见效,她想也许是天意如此,便不再喝堕胎药,听天由命了。十月怀胎后生下一个男婴,灵帝十分高兴,给婴儿取名为刘协,这就是后来的汉献帝。

刘协的出生给何皇后带来了更大的恐慌,于是她毫无顾忌地毒死了王美人(三国演义第二回中有相关内容)。但灵帝很快查明了凶手,龙颜大怒,决定废除何皇后。但却因为诸多宦官的求情,使得他最终竟没敢处罚何皇后。汉灵帝临死前,把立刘协的愿望嘱托给大权在握的蹇硕,算是对他心爱的王美人的一个交待。 

 

128光可鉴人——张丽华   

张丽华(559~589年),南朝陈后主的贵妃,歌妓出身,具有敏锐才辩及过人的记忆力,主通音律,有诗才,但奢侈荒淫无度,给隋朝以可乘之机,被灭国,张丽华被视为祸水。

歌妓出身的张丽华后来做了是南朝陈后主的贵妃,她长相上最大的特点是发长七尺,光可鉴人,眉目如画。此外,更具有敏锐才辩及过人的记忆力,她在做孔贵嫔的侍儿时,陈后主一见钟情,封为贵妃,视为至宝,以至于陈后主临朝之际,百官启奏国事,都常常将张丽华放在膝上,同决天下大事。特别是张丽华为他生下一个儿子之后,立即立为太子,张丽华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更加提高、巩固和加强。

陈后主除宠爱张丽华之外,还有龚贵嫔、孔贵嫔等。当时陈后主在光照殿前,又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高耸入云,其窗牖栏槛,都以沉香檀木来做,至于其他方面当然是极尽奢华,宛如人间仙境。陈后主自居临春阁,张丽华住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同住望仙阁。三阁都有凌空衔接的复道,陈后主往来于三阁之中,左右逢源,得其所哉!

当时隋文帝处心积虑地要灭掉陈朝完成统一,但陈后主认为“王气在此,役何为者耶?”隋开皇八年(588年)隋军南下攻打建康,前线飞书告急,陈后主竟把急件放在张丽华的床头,忘记启封。清朝诗人宋元鼎《吴音曲》诗叹:“壁月庭花夜夜重,隋兵已断曲河中。丽华膝上能多记,偏忘床头告急封”。

隋文帝开皇八年发兵五十一万八千人,由晋王杨广节度,分进合击,直指陈朝都城建康。韩擒虎攻入宫中,但宫中空空如也,当即下令搜查。最后在后花园中的一口枯井了,用箩筐将陈后主、张丽华、孔贵嫔三人摇了上来。统帅杨广派遣高颎先行入城,收图籍、封府库,并索张丽华。高颎—一照办,惟独认为:“昔太公蒙面以斩妲妃,今岂可留张丽华。”于是在清溪旁将张丽华处斩。 

 

027降诗愧男——花蕊夫人   

花慈夫人(生卒年不详),也称慧妃,四川青城人,后蜀大臣徐国璋之女,后成为后蜀后主孟昶的贵妃,蜀主孟昶宠信徐氏,因其貌美如花蕊故封为“花蕊夫人”。 孟昶荒淫,信用奸佞 ,宋太祖赵匡胤知而遣兵征蜀。蜀兵败,徐氏与后主一起被俘虏到北宋汴梁。

花蕊夫人美丽聪明、优雅高贵,是个典型的封建贵族妇女。《全唐诗》里收录了她的《宫词》一百五十多首,相传她到了汴京后,赵匡胤想验证她究竟有没有才气,命她即兴作诗。她不假思索,当即吟道:“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军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首诗通俗易懂,虽然透出深深的亡国之痛,却没有直接表示出对宋朝的憎恨,更多的是哀叹后蜀将帅无能,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叫有大见识。难怪赵匡胤看了之后,不但没有发怒,反而对她倍加赞赏。

花蕊夫人的另一项贡献在于“张仙送子”的传说。花蕊夫人本是为了祭拜蜀主孟昶,画了夫君的像供奉,被宋太祖发现只得谎称是拜的张仙送子图,这本是一托词,不料不胫而走,成了宫内外女人们的习俗,连民间的妇女也仿效,这一民风流传至今,特别是蜀中拜送子图特别盛行,这都是花蕊夫人的影响所致。

花蕊夫人一生侍奉的两位君,一位是封建割据蜀中的孟昶,另一位是宋太祖赵匡胤,但在成都人心目中青史留名的不是那些国君名臣,而是才貌双丰的花蕊夫人。花蕊夫人最终死于宋朝的宫廷之争,被乱箭射中,这是花蕊夫人这种身份的女人的最终结局。 

 

028如履薄冰——董鄂妃   

董珊瑚(1639~1660年),闺名珊瑚,是清廷内阁大臣鄂硕的女儿。原是顺治异母弟弟襄亲王的妻子,但顺治爱上了她。襄亲王为此羞愤而死。董鄂氏服丧刚二十七天,顺治帝便召她入宫,立为贤妃。仅过一个月,又被破格晋封为皇贵妃。

董鄂氏是一个冰雪聪明的女子。她深切明白自己的身份并非“正嫡”,从前的襄亲王福晋董鄂氏,现在以皇妃的身份重新走进了皇城。她知道身后还有一群因为她而失去帝宠的女人。因此,董鄂妃在后宫里从来没有恃宠而娇,相反,她生活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当她得知顺治帝要找岔二次废后,是要立自己为后时,反而苦苦为皇后求情,甚至以死相谏。为皇后生病,她五昼夜不合眼。对于其它的妃嫔也是如此,恪妃石氏患病,她亲自照料三天三夜,端汤喂药。至于服侍太后,她更是察颜观色,小心翼翼,左右奔走,“无异女侍”,太后偶染微恙,董鄂妃更是“朝夕奉侍,废寝食”,她不干预政治,甚至不肯超越礼制和顺治同桌吃饭。但是同时她反复规劝顺治理政要谨慎小心,不可以发布错误的政令累及百姓。秋决犯人时,她流着眼泪请求顺治要再三细查案情,不能枉杀无辜。在个人素养方面,董鄂氏的书、画、经、史、佛学等均有相当的造诣。

结果,她的努力终于化解了皇太后的敌意,得到了皇太后的认可,到后来,太后的身边简直就少不了董鄂氏了,把她当成女儿一样地看待。然而董鄂氏毕竟只有十八岁。长年过度的劳累、自责和惶恐,慢慢蚕食她的生命。不久,董鄂氏生下了皇四子。这个可爱的小生命带给她无尽的欢乐和寄托,更让顺治帝心花怒放。但是这个小人儿只给了他的父母一百零八天的快乐,就将他们带进了痛苦的深渊。董鄂妃产后哀痛,失于调养,病体支离的她勉强支撑了两年,也离开了人世。她死的时候不足二十二岁,和顺治只有四年姻缘。悲痛的顺治追封她为“端敬皇后”。 

 

四大公主

 

上榜人物及理由,出名的公主太多,本篇涉及的公主就有11人之多,由于各有特点,有7个公主被列入其它类别之中,所以还剩以下四大公主:汉藏友好文成公主、权倾天下太平公主、和亲吐番金城公主、大义无奈宁国公主。 

 

029汉藏友好——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625~680年),唐朝宗室之女,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礼,并信仰佛教。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他统一藏区,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5000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唐太宗崇尚“一桩婚姻就相当于10万雄兵。”16岁知书达理的文成公主,朴素大方,主动应征作25岁的松赞干布夫人。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和吐蕃迎亲专使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拉萨。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

永隆元年(680年),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030权倾天下——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约665~713年),有人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

太平公主约16岁时,下嫁唐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太平公主在第一次婚姻期间,安分守己,并未有不轨事件传出。688年。因为薛顗参与谋反,牵连到薛绍,薛绍被杖责一百,饿死狱中。

690年太平公主改嫁予武攸暨。武攸暨性格谨慎谦退。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间,大肆包养男宠,与朝臣通奸,并曾将自己中意的男宠进献给母亲武则天。

太平公主“喜权势”,武则天认为她长相,性格都像自己,常与之商议政事。太平公主本人虽是武家儿媳,但政治上一直是李家的拥护者。705年,李家的拥护者、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诛杀二张,逼武则天逊位给太子李显。太平公主由于参与诛杀二张兄弟有功,而受封“镇国太平公主”。唐中宗复位之后,太平公主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中宗朝,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权,唯惧太平公主多谋善断。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相王李旦参谋政事,但韦后党羽改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架空了李旦。七月,太平公主参与了李隆基等诛杀韦后的行动,清除了韦氏党羽。

延和元年(712年)八月睿宗传位太子李隆基,同年,太平公主的丈夫武攸暨去世。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准备以羽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李隆基先发制人,诱杀了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 

 

031和亲吐番——金城公主   

金城公主(?~739年),唐中宗养女,实为唐宗室雍王守礼之女。唐景龙元年(707)应吐蕃之请,诏许嫁吐蕃赞普。沿当年文成公主人蕃路线西行入藏,入蕃30年,促进吐蕃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唐蕃之间友好往来,致力于唐蕃和盟,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融合。

文成公主乃唐朝最后以无名宗室之女和亲,金城公主实为和亲公主之真实“帝女”身份。公主入藏,唐王朝明言,其为雍王李守礼之女。李守礼其父为章怀太子李贤,即高宗李治第六子,中宗与睿宗之兄。《新唐书之吐蕃传》记载:唐中宗亲自送金城公主至始平县,“帐饮,引群臣及虏使者宴,酒所,帝悲啼嘘欷,为赦始平县,罪死皆免,赐民徭赋一年,改县为金城,乡曰凤池,里曰怆别。”再以左卫大将军杨矩持节送往吐蕃。

公主入藏,本为嫁与吐蕃年轻英俊之王子善擦拉温,岂知王子迎亲途中,奔驰坠马,命丧黄泉。相传,公主行至汉藏两族交界处,闻之噩耗,悲痛无奈孤影自怜,宝镜从手中滑落,摔成两半,变成两座山,此乃青海境内之日月山。王子虽死,其父还在,无奈和亲之使命,只得继续艰难之旅,阴错阳差嫁与本应为其公爹之藏王赤德祖赞,作一偏妃。

公主生王子赤松德赞后,引起没有生育之大妃子纳朗嫉恨,趁公主分娩时抢走婴儿,外宣称孩子是她所生。儿子被别人据为己有,公主悲痛欲绝。史料记载,金城公主于不梳不洗中熬过无数不眠之夜。历时一年有余,经过诸多磨难,公主方与儿子团聚。身心受到伤害之金城公主,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命运坎坷,于吐蕃生活未及三十年而逝。 

 

032大义无奈——宁国公主   

宁国公主(生卒年不详),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所生的第一个女儿,父皇宠爱,精选驸马。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说起这位梅驸马可是不得了,他是朱元璋的16位驸马中最被皇帝看重的一个,明史上说他“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而且还做过山东学政,朱元璋称赞他“精通经史,堪为儒宗”。宁国公主嫁给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驸马爷,也算得是郎才女貌,夫妻两人,琴鹤相随,小日子过得其乐溶溶。

朱元璋病逝不久,燕王朱棣兴兵南下来争夺皇位,建文帝朱允炆派遣梅殷担任总兵,统帅四十万军队驻守淮安,以阻遏燕军。而宁国公主是燕王朱棣的同父同母嫡亲妹妹,这次也夫唱妇随写信给亲哥哥,申明大义,劝说他退兵。朱棣却回信让公主迁居到太平门外,以免兵火。

朱棣统兵来到淮安城下,派使者向梅殷借道,遭梅殷严词拒绝。燕王气急败坏,但也十分无奈。建文四年,朱棣夺取皇位,但梅殷依然拥兵自重于淮上,朱棣深知这位妹夫是自己的心腹大患,就强迫宁国公主写血书劝梅殷投降。梅驸马收到信后痛哭不已,无奈之下只好回到京城。

朱棣唆使自己手下陷梅殷图谋不轨,借此解除了梅殷的兵权,将梅殷的家兵全部发配辽东。朱棣还觉得不过瘾决定下杀手。永乐三年冬,趁梅殷上朝,朱棣暗中命令谭深和赵熹将梅殷从桥上挤下,溺于桥下。可怜的宁国公主得知后,明白自己丈夫是被皇帝哥哥的毒计害死,便只身进宫,抓住朱棣的衣襟哭打。这也许就是宁国公主的宿命,一个女人又能怎样。最后,宁国公主孤独地过完了自己的下半生,直到宣德年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