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里奥最经典的歌曲:我和后海(三)十三中,师范大学北校和涛贝勒府(I) 浏览小夏的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7:51:48

我和后海(三)十三中,师范大学北校和涛贝勒府(I)

小学一毕业,我就被送进了大翔凤胡同斜对过的十三中,开始了我如梦如幻的中学时代。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原是辅仁大学男附中,一个教会学校,历史悠久。我自己就有一个叔叔和一个舅舅都曾是我的前辈校友。那次六十年校庆的时候,我当时正在上高一,被派在校门口当“带位”小姐迎来送往,还有幸和这两个亲戚在大门口亲切会晤了一下。感觉很好。

十三中在柳荫街上,靠着师范大学(原老辅仁大学)北校的后墙。再早以前,这里连同老辅仁大学都是涛贝勒府,是1925年由罗马教廷花了16万元永租下来办学的。涛贝勒载涛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他是溥仪的亲叔叔,清末的陆军大臣,也是清末至民国年间没落贵族中对外最活分的成员之一,解放后毛主席还请他做过人大代表什么的,以代表当时“十几万满族同胞”。在我看来他是那一干末代贵族里长得最魁梧顺眼的一个(下图左三,前排为溥仪,后右二为溥杰)。这可能跟他从小习武有关,后来他还是京城里有名的武生票友。更不可思议的是他最善猴戏,连“活猴王”李万春都得过他的指点。他的名言就是“人学猴,猴学人”。看来如果想在时代巨变的时候能随行就市地活着,我们最好都学点猴戏。辅仁大学创办后,陈垣,英若诚的祖父英俭之(《大公报》创始人)和父亲英千里(据说当时中国英文说得最好的人)都曾兼任辅仁男中的校长。不肖说,英若诚也曾在辅仁男中里就读过,不过时间不太长,他初中时就因为“桀骜顽劣”,用弹弓攻击老师,被父亲遣送到天津一家更严格的教会学校去了。

 

现在师范大学北校的墙内还保留了一些当年涛贝勒府后花园的点滴。在隔壁十三中上学的时候,有一次学校借师范大学的礼堂开会,我得以有幸窥了一下花园里的亭台,假山,和一座中西合璧的角楼。当时因为刚学过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老是想着到前面主楼里去找刘和珍住过的地方,没太在意这个小花园,也不懂得怀旧,只是觉得那个花园里到处都旧旧的诡异,连阳光撒进来都懒洋洋的,是个不太适合大声喧哗的场所。可惜的是现在即使我再怎么装得青春年少也骗不过门口保安的眼睛,不能混进去拍照片了。但幸好还能在《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某些片断里找到它的影子。

(图:贝勒府后花园一角,现为师范大学北校花园)

 十三中只有一进门的两进院落还保留了一些贝勒府的老房子。后院则早在辅仁男中时代就开始改造了,我们上学的时候已经都是在现代化教学楼里读书了。幸运的是我高中时期结交最深的几位五六十岁的老师大多是老十三中毕业的学生,他们的先生则是老辅仁的毕业生。我得以从他们身上看到些许老辅仁的风采:我的一位数学老师,前十三中紫光足球队的主力,教导我们做人要象三角函数一样有个性;我的语文老师碰到我们和他打招呼,会端正站好鞠躬还礼;班主任兼历史老师给我们班上每个学生刻了一枚图章;高中毕业时辞退清华导弹系(我当时误以为是捣蛋系)offer 回校任教的尹老师,把每堂数学课讲得都文采飞扬;我还永远记得办戏曲和古文选修课的老先生给我们讲述的一副画面:他每年都要带他的学生回到他曾下放过的地方,天刚亮的时候爬上山顶,不是去看日出,而是去看雾。他就那样和学生们环坐在一起,十指相扣,闭着眼睛,体会从另一座山峰飘来的晨雾于他们的发梢,眼眉,和指尖掠过,再飘向另一座山峰……可惜到了我们那一年,他已经爬不动山了。但我们还是在他的讲述中,体会到了自然之妙,生命的有限和种种物质之外的美好。

这些老师绝对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一群人,他们经常在家里辅导学生,到对面的音乐学院附中去代课,还一起谈论家长里短工资升降,可在我眼里他们都是令人高山仰止的。这也会是我的人生,平凡,但在爱我的人眼里,我又是光彩夺目的。

(待续)

下图:十三中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