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里奥tango:我和后海(二)大翔凤胡同<<浏览小夏的文章<<立方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2:01:06
我和后海(二)大翔凤胡同标签: 还没有添加标签 [品文章,无法删除]

我和后海(二) 大翔凤胡同

后海,或者更准确说是什刹海,我对于它的感情,很难简单用喜爱两个字来表达。我在后海边上了十几年学,度过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小学和中学时代。现在的后海以车水马龙,夜夜笙歌闻名,并且为了力求能更象传说中的秦淮河和现实中的上海新天地而忙着到处擦脂抹粉,粉饰太平。我没有说她的现在不好,但总还是记得我们小时候的那个只属于我们的后海:宁静,清丽,慵懒,同时也是生机勃勃的。

上小学的时候,后海之于我们,就是一个江湖。班上大多数同学都住在后海和前海一带,因为上下学路队不同而自然分成了各门各派,有前海派(住在前海西街,龙头井一带),也有烟袋斜街派(在银锭桥边上,是后海最早的酒吧街之一)。住在烟袋斜街上的同学家里大多数都是做小买卖的,头脑活分,社会交往也广一些。记得有个住在烟袋斜街的同学经常招上一帮孩子在湖边上拍洋画,捡桑葚,冬天的时候就在那几只泊在银锭桥头的破船间跳来跳去,几次掉入冰窟窿里,险象环生,屡教不改。住在前海的同学玩得相对比较正规,因为那时前海就开发出来作为公众游泳和滑冰的地方了。可怜的我,因为家离什刹海有八百里,一般各门派组织的活动我都没空参加。

我们的小学在恭王府北门的大翔凤胡同里,就是现今京城贵人们经常光顾的“梅府家宴”所在地。穿过一条50米长的窄窄的“小翔凤”胡同,波光粼粼风情万种的后海就立现眼前了。学校自己的操场地儿小,我们所有的跑步项目都是在后海边上进行的。冬天的清晨,我们的班主任(结果在非典中牺牲了)更是堵在校门口,让我们放下书包,沿着后海跑一河圈才能进校门。跑一河圈也就2800米,十来分钟的事儿,熟悉地形的同学还能顺路回家拿点早点再上学。在大翔凤胡同西口,有个两层的旧楼,当时好像是艺术研究所的宿舍(艺术研究所和前中国音乐学院一直占用了恭王府的一部分)。每天上下学经过那里,都有渺渺的钢琴声从二楼的窗子里和着晨光或晚霞传来,这是“小资”这种生活方式对我的最早启蒙。

当时学校的编制是有本校和两个分校,诺大的一片校舍据说其实原本都属于学校里一位金姓老师的家产。坊间流传,这位老师是清末某个贝勒爷的后代,好像和川岛芳子金璧辉那一支也有点关连,详情我们也不太清楚。“大翔凤”这个名字从字面上理解其实挺美的,但听起来有点象“墙缝”,估计这才是这个胡同名的真实来历。那时候旁边胡同里也有个小学,叫“西煤厂”小学。大概是地方保护主义作怪,这两家小学的学生经常在回家的路上对骂,然后还愤慨地在途经的民居墙上留言:“墙缝里的土鳖”,“西煤厂的煤球”!非常幼齿。遗憾的是我至今不认识甚至没真的见过一位西煤厂小学的学生,到是在大洋彼岸念MBA 这种无聊东西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后海北岸鸦儿胡同小学毕业的正红旗阿哥。此君青年才俊,高风亮节,特立独行,颇有后海遗风和皇家阿哥的范儿,令我这位半吊子格格立刻萌生了亲近友好之意。(注:此君已婚,请勿来电垂询)

大翔凤胡同恭王府后墙                    

                                                 

                

 大翔凤胡同西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