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不着急结婚:国际金融新秩序中的“中国陷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39:52
国际金融新秩序中的“中国陷阱”
2011年01月06日 16:19:43  来源: 新民网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改革不合时宜的国际金融秩序成为大势所趋。欧美国家在半推半就之后,也终于在最关键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改革上达成一致。按照去年达成的方案,中国在IMF的份额将从目前的3.72%升至6.39%,投票权将从3.65%上升至6.07%,超越德国、法国和英国,仅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

从表面上看,这对中国确实是一件好事,份额增大了,发言分量就变重,国际影响力也自然水涨船高。于是,改革方案一出炉,笔者就注意到,国内媒体基本都是欣欣然予以高度评价,欧美媒体更是一致认为这是中国的胜利。
然而真的是中国的胜利吗?笔者则将之称为“可能的陷阱”。因为正如老子所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IMF的改革看似对中国有利,实则更对中国有诸多牵制,应对不慎,更可能成为套在我们身上的“金箍”,至于咒语的掌控权,自非西方国家莫属。
这里就要谈谈IMF在国际金融新秩序中的作用了。IMF和世界银行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儿,但在过去60余年中,两大机构都掌控在西方手中,世行行长被美国人包揽,IMF总裁则成欧洲人的传声筒。长此以往,就会导致IMF缺乏合法性,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包括中国,对IMF敬而远之。
要防范新的金融危机,就需要各国通力合作,需要制定全新的防范机制,一度被冷落的IMF也能获得新生。
按照G20达成的协议,IMF将成为未来国际金融新秩序的中心角色,或者说可望演变成金融世界的“联合国”。要能达到这样的目标,IMF就必须改革,必须提高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份额和发言权,让原先心存不满的国家服膺IMF的权威。
为此,经过反复的博弈,中国的份额终于由老六变成了老三,印度、巴西等国的份额也有所增加。此外,欧盟还“忍痛”把两个执董的位置让给发展中国家。
当然,仍需要指出的是,这次改革的力度还不够,主要基于三点:其一,中国经济总量已是世界第二;其二,新兴经济体代表性仍然偏小;其三,IMF管理层仍主要是西方国家的代理人,这就要求欧美继续让渡部分权力,非如此无以继续增强IMF的合法性。
更须予以强调的,则是IMF份额改革的目的,是基于增强IMF的职权。比如,在全球失衡问题上,IMF将有望获得对成员国进行评估的授权,而所谓的“评估”,其实就是“点名和羞辱”的权力——IMF可以对某个成员国经济金融政策进行批评,从而以“国际共识”的名义迫使该国作出政策调整。
但请不要忘记,“国际共识”所针对的国家,中国往往就是第一个。IMF总裁卡恩就对笔者坦言,在金融危机前,有两个国家曾拒绝过IMF的意见,一个是美国,另一个“就是中国”。更不要忘记,在当前沸沸扬扬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某些IMF高层正或明或暗地支持美国的主张,成为所谓人民币升值的吹鼓手。
由此,我们终于可以明白:一些西方国家为什么会“忍痛”同意给予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更多份额,目的是利益的更大化——它们的份额和发言权虽有所降低,但IMF的合法性增强了,这等同于增强了它们在新金融秩序中发号施令的权力。别忘了,美国在IMF的份额仍超过15%,欧盟如果算作整体份额更超过美国。而IMF奉行85%一致的原则,也就是说,美国和欧盟实质上拥有否决权,但中国可没有。这其实还不如联合国安理会,中国在安理会还是享有否决权的,但在IMF,中国须更多地听从西方的意愿。(刘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