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驹女朋友: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及常见误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21:50

挫折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是很难在这个社会立足的。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无须赘言。

那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呢?

1、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等待。遇到了挫折,我们既要学会面对,更要学会等待。我们要相信事物是变化的,要相信坏事可以变好事情,要学会静静地等待变化。有了这种心态,还有什么打击可以让我们倒下?而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这种心态则必须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而不是等到孩子有了挫折才开始培养。具体的来说,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对孩子进行延缓满足的训练。孩子饿了,家长不要马上满足他。等他适当地饿一饿再满足他;孩子非常想要某个玩具,家长答应买给他,但是故意地拖一拖。如果他不能忍受家长的适当拖延,就表明这个拖延很有必要。如果他能忍受的话,相反就没有必要拖延了。

2、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学会等待。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急。如果家长自己都很急,不能忍受孩子的延迟反应,那家长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失去了好的示范。比如,家长想要孩子阅读一本书,而这本书对孩子确实很有价值。那家长是不是将书一买回来就逼着孩子读?不是的。如果孩子一看到这本书就爱不释手,当然最好;如果孩子不感兴趣也不要在意。将书悄悄地放在孩子的书桌旁,等孩子那天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地去读吧。还比如,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家长牺牲了宝贵的休息时间来辅导孩子,但是孩子的成绩总不见提高,家长是急躁加埋怨,还是静下心来等待孩子成绩的变化呢?答案当然是后者。

老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挫折能力呢?

1、要培养学生抗挫折的意识。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班主任要专门开挫折教育的班会,向学生讲一些抗挫折的励志故事或让同学们交流自己抗挫折的经验。

2、对于骄傲自满的学生,老师要有意识地多给他一些挫折——考了高分,老师也可以找一找他的问题;对于那些消极自卑的学生,则要少给他们挫折——考砸了,老师也可以找出他的优点给予肯定。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标志着我们有着比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减轻挫折对我们的打击,而糟糕的系统则会加重挫折对我们的打击。

最后说一说老师及家长在实施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1、批评甚至打孩子(学生)能提高孩子(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打孩子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是可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问题是:即使是提高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也不是最好的方式。况且,这种方式所引发的一系列负面效应是极其巨大的。我并不是反对父母在适当的时候有分寸地有控制地给一点体罚,但我强烈反对用体罚达孩子提高孩子的什么承受能力!提高孩子的承受能力有无数的途径!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上都可以培养!怎么就必须要用打来培养呢?另外,适当地批评是可以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但批评也不是提高抗挫折能力的根本途径。根本途径是让孩子平静地接受努力之后的任何结果。

2、要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必须教育孩子(特别是男孩子)不要哭。其实最坚强的人往往是学会适时适当地哭的人,也就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哭,该如何去哭的人。

3、挫折教育就是吃苦教育。暑假,是各种“吃苦”夏令营开办得最为热闹的时候:去旷野跋涉、到深山探险、调查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的生活情况、寻访父辈插队落户的穷乡僻壤......这是往年夏令营的热点所在。这些夏令营的举办,对于帮助那些生活在优裕物质条件下的青少年,尤其是都市青少年,客观全面地认识社会、培养吃苦耐劳的优秀品德等方面,确实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切不可过高地估计了类似“挫折教育”的作用,因为类似的教育充其量不过是“挫折教育”的一种补充,并不是挫折教育的本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