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死前的作品:少年张居正的早慧与挫折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4:31:21

少年张居正的早慧与挫折教育

(2010-12-15 12:14:27)转载 标签:

教育

早慧

挫折

张居正

朱东润

少年张居正的早慧与挫折教育

                     □  石 恢/文

一.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早慧少年的记载。如孔融的文举之对,王戎识李的典故等。但很多的早慧少年也正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柳宗元的《伤仲永》记载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例子。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教材选柳宗元《伤仲永》为课文,而在同年级的《语文读本》中安排了“早慧少年”的阅读专题。后来许多教师在研究同类型主题阅读时,亦很重视古代少年早慧的话题。但鲜有人提及明代著名政治家张居正少年时期的著名早慧。

大凡后来有所成就者,少年时代也必有过人迹象。类似像张居正这样公认的少年早慧,虽不乏许多后世之附会,但亦的确有许多同代人早期记载可考。

 

二.

张居正“神童”的声誉来自他二岁时期,当时他的叔父读《孟子》时跟幼儿张居正开玩笑,说要认识了“王曰”二字便算有本领。哪知几天过了,叔父再见这个幼儿时,抱于膝上复指“王曰”二字,幼儿张居正竟然随口便读了出来,叔父不免大异。从此大家开始看出了这个孩子的聪慧早熟。

可以指出的是,张居正的聪慧早熟并非遗传基因所累。他的出生并非显贵,父亲到二十岁勉强补了一个府学生,其后多次乡试不中。自叹:“我从小读书,到今四十年,自己看看,没有什么不如人,但是就是一直困顿到现在,这是命呀!”

儿子张居正就不同了,5岁开始入学读书,十岁能通六经大义,很快就在家乡荆州府一带有了声名。到十二岁那年他在荆州府投考生员,点名的荆州知府李士翱见到他非常喜欢,那时张居正还用着他小时候本来的名字“白圭”,正是这个李士翱替他改名为“居正”。

荆州府考过后,湖广学政田顼到来,李士翱告诉田顼说荆州府有一个聪明的孩子。田学政就把张居正招来面试,并出题“南郡奇童赋”初试,张居正很快就交了卷,让学政和荆州府都大异其才。

这时候,周围的人们就开始相信,他是一个未来注定要成就一番大事的人物了。

 

三.

张居正十三岁,从荆州到武昌应乡试,如果考中便是举人了。张居正的诗集中保留了他这次应试时写下的两首诗,其中一首《题竹》:

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凤毛丛劲节,只上尽头竿。

据《张居正大传》的作者朱东润先生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应答主考官临时的口试。不管怎样,按当时张居正已有的名声,中举的希望是很大的。事实上,张居正的考卷也深得湖广按察佥事陈束的欣赏,极力主政录取。但由于当时一位很有名望的才子官员的干涉,张居正并没有被录取。

这位才子官员便是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璘。顾璘是当时是有名的金陵三俊之一,也是《明史·文苑传二》中所载的四大家之一。他怎么会来干涉一个十三岁少年的应试录取呢?此事实在非同寻常。

原来,还是因为顾璘太欣赏张居正了!

朱东润曾引述张居正成年后写的《与南掌院赵麟阳》一文:“仆昔年十三,大司寇东桥顾公,时为敝省巡抚,一见即许以国士,呼为小友。每与藩、臬诸君言:‘此子将相才也。昔张燕公识李邺侯于童稚,吾庶几云云。’又解束带以相赠曰,‘子他日不束此,聊以表吕虔意耳。’”可见这个贵为湖广巡抚的顾璘,也早就是把十三岁的少年,看作是一个必能成就伟业的人物了。张居正的文章还记载说,有一天顾璘留他在家吃饭,叫来自己的小儿子,指着张居正对儿子说:“这位就是荆州张秀才,以后他当了中枢大要,你可以去见他,他一定会顾念到你是老朋友的儿子的。”堂堂封疆大吏,对一个只有十三岁的少年张居正许以国士,呼为小友,解束带相赠,还要拜托日后照料自己的儿子,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除非我们相信这就是张居正的自吹。

然而,当时的顾璘认为,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再聪明也毕竟还是孩子,倘若早早就中了举人,因缺乏历练和失败经验,以后便很容易自满,反而消弭了上进的意志,这对于张居正的成长不利。所以他主张乘机给他一些挫折,使他更能奋发自强。因此顾璘给监考的冯御史说:“张居正是一个大才,早些发达,原没有什么不可,不过最好还让他迟几年,等到才具老练了,将来的发展更没有限量。这是御史的事,一切请你斟酌吧。”于是,当湖广按察佥事陈束要录取张居正的时候,冯御史想起了顾璘巡抚的吩咐,竭力阻止。因此才有了这一年张居正落选的事情。

从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顾璘简直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他不仅能识才和爱才,还知道如何才能正确地育才和护才,这和我们今天教育上许多拔苗助长的做法完全是大异其趣。这件事情给张居正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于顾璘也一直是心存感激,后来他说到那时“仆自以童幼,岂敢妄意今日,然心感公之知,思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

朱东润先生评论说:委实这是值得感激的事。要是居正就在这年中举,不过早了三年,以后也许在湖广添一个唐寅那样的人物,而一生的事业,便会在诗酒风流中消逝。

 

四.

再过了三年,张居正第二次应试乡试中举。仅仅十六岁的年纪,仍然是太年轻。

当张居正进见顾璘之时,顾璘对他说“古人都说大器晚成,这是为中材说法罢了,当然你不是一个中材”。接着顾璘勉励张居正要有远大的抱负,要做伊尹,做颜渊那样的人物,不要只做一个年少成名的秀才。这既有殷切的希望,也仍然不乏对张居正少年得意的担忧。

张居正没有让顾璘失望,后来的事实证明了顾璘的远见。三十年后,张居正果然成为权倾一时的首席内阁大学士。朱东润先生说:“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虽多,但是像居正那样划时代的人物,实在数不上几个。”

《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仁宇说:“总的来说,万历即位以后的第一个十年,即从1572年到1582年,为本朝百事转苏、欣欣向荣的十年。”而朱东润先生则明确指出:“这个时期以前数十年,整个的政局是混乱,以后数十年,还是混乱:只有在这十年之中,是比较清明的时代,中国在安定的状态中,获得一定程度的进展,一切都是居正的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