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丘:2011年中国军力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3:18:19
                                                                                        2011年中国军力报告第三章 军事现代化目标和趋势


资料图:解放军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第一章:年度发展

  "未来五年中,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更快,促进综合国力的增强。这些发展将为我们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更加稳定的物质基础。"--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

  2010年中国的挑战和机遇

  2010年,中国政府仍然集中在维持经济发展和促进中国安全利益。中国共产党已经承诺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和国家统一。为确保领导地位,共产党一直在密切关注潜在的国内动荡根源,从失业、收入差距扩大到民主运动和民族紧张关系等。此外,北京正在努力平衡在国际社会中更加自信的主张,以避免招致地区和大国的反对和抵消反应。在这一方面可以看到,自2010年6月东盟地区论坛后,北京正在重新调整对南中国海等地区领土争端的说法。

  2010年,中国第11个五年规划结束,其间解放军部队发展和技术成就取得一些里程碑性进展。在不断扩大的经济和安全利益推动下,现在解放军正在进入全球海域,这一领域一直是由美国海军主导的。另外大陆与台湾的关系也在持续改善,但解放军并未表现出放缓制定计划、发展能力应对两岸冲突的迹象。

  未来十年中,解放军很多成就将取决于其如何把新兴能力和平台有效融入到军队当中。总体说来,解放军正在实现到2020年建造现代化地区军队的目标。

  与解放军不断增强的地区军事行动能力相适应,近年来解放军官员也越来越多地强调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利益。如美国批准对台军售就违反了中国的核心利益,2010年1月,解放军中止了与美国的军事关系。

  中国国家安全领导层发展

  在2010年10月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根据历史动向猜测,此举意味着下一步习近平将当选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在2012年秋季的第十八届党代会上,预计将开始领导过渡进程。

  台湾海峡安全情况发展

  自2008年3月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北京和台北已做出很多努力,改善两岸关系。北京和台北都强调增强经济和文化关系,以缓解紧张局势,维持当前积极的两岸氛围。

  2010年,北京和台北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台湾参与国际论坛方面,北京时常会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但继续对国际社会的参与者施加压力以限制台湾的参与。

  虽然两岸关系回暖,但2010年中国仍继续进行军事现代化进程,包括做出特定努力,为台湾突发情况提供一系列的军事选择。从现在到2020年,解放军可能会稳定扩大对台湾的军事选择,包括进行威慑、拖延或拒止第三方进行干预等。

  中国军队规模、定位及能力发展

  中国长期、全面的军事现代化努力,正在提高解放军执行高强度区域军事任务的能力,包括反介入和区域拒止(A2AD)行动。"反介入和区域拒止"是指可阻止或反对敌军向特定区域部署或在特定区域内行动的能力。与近期侧重应对台海危机准备的计划一致,中国大陆仍在向台湾对面军区部署其最先进的系统。虽然这些能力可应用于多种地区危机或冲突想定,但在提高全球到达或力量投射能力方面,中国所获进步却比较有限。例如,除和平时期的反海盗任务之外,中国海军几乎没有在区域水域之外行动的经验。虽然解放军在国际领域的新角色和任务体现了中国不断扩张的利益范围,但区域冲突仍然主导着中国的资源与规划。

  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中国优先发展陆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项目。其正在发展并测试若干新级别与类型的攻击导弹、增建导弹部队、升级旧式导弹系统,以及发展应对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方式。

  ●解放军正在获得大量高精度巡航导弹,其中许多巡航导弹的射程超过了185公里。这包括国产陆基DH-10远程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国产陆基/舰基YJ-62反舰巡航导弹、俄制SS-N-22/SUNBURN 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配备在中国从俄罗斯购置的"现代"级驱逐舰之上),以及俄制SS-N-27B/SIZZLER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配备在中国俄制"基洛"级柴电攻击潜艇上)。

  ●到2010年12月时,解放军已在台湾对面部署了1000至1200枚短程弹道导弹。这提高了其在台湾对面部署力量的致命性,解放军正引入各种射程、精度和负载量均得到提升的导弹。

  ●中国正以CSS-5中程导弹(MRBM)某变型弹为基础,研制一款反舰弹道导弹。该导弹名为东风-21D,旨在为解放军提供攻击西太平洋大型舰艇,包括航母的能力。东风-21D射程超过1500公里,配备有机动弹头。

  ●中国正在通过增加生存能力更强的运载系统,对其核力量进行现代化。例如,近年来,中国公路机动、固体燃料推动的"东风-31"和"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已经列装。其中,"东风-31A"的射程超过 1.12万公里,能够到达美国本土多数地方。

  ●而且,中国或许还在研发一款新型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该导弹可能具备携带分导式多弹头(MIRV)的能力。

  海军力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解放军海军已迅速从一支能力低、任务单一的大规模舰队,转变为一支配备有更多现代化、多任务平台的精干力量。与仅十年前的舰队相比,许多解放军海军水面舰艇都配备有先进的防空系统和现代化反舰巡航导弹,射程超过185公里。这些能力不仅提高了海军平台的杀伤力,特别是在水面作战领域,还能使其可在超出陆基防空系统覆盖范围之外行动。

  解放军海军部队拥有75艘水面战舰、 60多艘潜艇、55艘中型和大型两栖战舰,以及约 85艘装备导弹的小型战舰。另外,解放军已完成海南岛榆林主要海军基地的建设。该基地面积庞大, 足以容纳由攻击型和弹道导弹潜艇以及先进水面舰艇(包括航母)组成的混合编队。该基地拥有潜艇地下设施,解放军也有可能从此设施秘密部署潜艇,减少被探测到的风险。

  ●中国航母研发计划包括翻新"瓦良格"号航母。该项目于2011年开始海试,但不会配备舰载飞机。未来,该航母将首先用作训练和评估平台,并能够提供有限作战能力。2011年中国可能开始建造一艘完全国产的航母,该航母将于2015年后获得作战能力。在未来十年中,中国可能建造多艘带支援舰的航母。

  ●目前,中国启动了一个陆基航母飞行员培训计划,但其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获得最低水平航母作战能力。

  ●解放军海军正在利用天波和地波超视距雷达来改善其定位能力。结合使用预警机、无人机,以及其他监控和侦察设备,天波超视距雷达能让中国对西太地区进行监控和侦察。此外,超视距雷达还可与侦察卫星结合使用,有利于在较大范围内确定目标位置,从而支持远程精确攻击,包括利用反舰弹道导弹。

  ●中国还在继续生产其最新"晋"级(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该级潜艇将最终配备JL-2潜射弹道导弹,预计该导弹射程可达约7400公里。该级潜艇和该款导弹将首次使解放军海军具备可靠海上核能力。虽然美国国防部最初预计JL-2导弹将于2010年具备最初作战能力,但该项目却一再遭到推迟。

  ●中国增建其核攻击潜艇部队。两艘第二代商级(093型)核攻击潜艇已经开始服役,多达5艘第三代095型核攻击潜艇将于明年开始服役。新095型潜艇不但会融合更先进的静音技术,而且其从监督到利用鱼雷及反舰巡航导弹拦截水面舰艇等一系列任务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目前,解放军海军潜艇部队主流的现代柴电攻击潜艇是13艘"宋"级(039型)潜艇。每艘该级潜艇均可携带"鹰击-82"(YJ-82)反舰巡航导弹。"宋"级之后是"元"级柴电攻击潜艇,目前已有多达四艘"元"级潜艇服役。"元"柴电级攻击潜艇可能加装了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一旦CH-SS-NX-13型反舰巡航导弹研发及测试完成后,"宋"、"元"、"商"以及将要部署095型潜艇都可发射该型导弹。

  ●中国已经部署60艘新型"候北"(HOUBEI)级(022型)双体穿浪导弹巡逻艇。每一艘该级巡逻艇最多可携带8枚"鹰击-83"(YJ-83)反舰巡航导弹。这些舰艇提高了解放军海军的沿海作战能力。

  ●解放军海军已经列装新一代国产水面舰艇。其中包括至少2艘装备国产HHQ-9远程舰对空导弹的"旅洋II级"(052C型)导弹驱逐舰(中国还在建造该级驱逐舰);2艘装备俄制SA-N-20远程舰对空导弹的"泸州级"(051C型)导弹驱逐舰;8艘配备HHQ-16垂直发射舰载中程舰对空导弹的"江凯-Ⅱ级"(054A型)导弹护卫舰。这些战舰显著提高了解放军海军的区域防空能力,对解放军海军将其行动扩大至遥远地区--防岸基空能范围以外地区--尤其关键。

  空中和空军力量。中国部署了490架无需再补给即可飞赴台湾作战的战机,而且还有能力将该数目扩大至数百架。在解放军空军飞机库中,更新型和更先进的飞机所占据比例越来越高。

  ●中国下一代战斗机J-20原型机于2011年1月首飞,显示了中国在未来几年生产可结合隐形技术、先进航空电子以及超级巡航发动机的战斗机的雄心。

  ●中国正在升级B-6轰炸机编队(以苏制Tu-16为研发基础)至可装备新型远程巡航导弹的远程变型机。

  ●解放军空军继续扩大其远程先进地对空导弹库存,现在其地对空导弹是世界规模最大的这种导弹力量之一。在过去5年,中国已组建了多个SA-20 PMU2营--SA-20 PMU2导弹是俄罗斯出口的最先进的对空导弹系统。其还列装了国产HQ-9导弹。

  ●中国的航空工业正在开发多种空中预警与控制系统飞机。其中包括以Y-8机身为基础研制的KJ-200预警机(用于执行空中预警与控制、情报收集以及海上监督等任务),以及以改进型俄制IL-76机身为基础研制的KJ-2000预警机。

  地面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约有125万地面兵力,其中近40万的兵力部署在台湾对岸三个军区中。中国继续逐渐现代化其大规模陆军部队。大部分升级活动发生在有可能参与台湾冲突的部队当中。地面队现代化的实例包括引入第三代99式主战坦克、新一代两栖攻击舰和一系列多管火箭发射系统。

  201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举行了代号为"使命行动"的集团军级别演习。来自北京、兰州和成都军区的主要参演者进行了机动、地空协作以及通过军事和商业资产实施远程兵力调动等演习。鉴于这些军区都坐落在中国陆地边界,因此此次演习想定很可能以边界冲突为基础。此外,此次演习除提供了大规模机动性和联合行动经验外,还使解放军指挥人员检验了其计划和执行大型联合战役的能力,同时加强了指挥部门与地区部队之间的信息沟通能力。对于回应中国周边地区危机而言,这种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空间和网络能力发展

  空间和反空间能力。2010年,中国进行了15次航天发射,创造了新的国家记录。而且,中国还扩大了天基情报、监视、侦察、导航、气象以及通信卫星星群。此外,中国还正在发展一个多维项目,改善其限制或阻止潜在敌对者在危机或冲突期间利用天基资产的能力。

  ●在2010年,北京发射了5颗北斗导航卫星。中国计划到2012年时使其北斗导航卫星覆盖亚太地区,到2020年时覆盖全球。

  ●在2010年,中国发射了9颗军民两用遥感卫星。

  ●在2010年,北京还发射了2颗通信卫星(一颗军事卫星和一颗民事卫星)、一颗气象卫星、两颗试验小卫星,并且在该年进行了第二次探月任务。

  ●中国继续发展"长征五号"( LM-V)运载火箭,以提高其荷载能力。"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使中国送入轨道的低地球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有效载荷提高一倍以上。为了支持这些新火箭,中国于2008年开始建造文昌卫星发射中心。该发射设施坐落于海南岛,预计到2012年完成建设工作,且"长征五号"初次火箭发射任务预定于2014年进行。

  网络战能力。2010年,全球范围内大量计算机系统,包括美国政府的计算机系统在内,仍旧是网络入侵的目标,其中一些似乎来源于中国境内。这些网络攻击活动主要针对一些机密信息。尽管这还仅仅是一种严重关切,但入侵所需的进入能力与开展网络攻击所需要的能力相似。2010年中国国防白皮书指出中国对外国网络战努力的忧虑,并强调了网络安全在中国国防中的重要性。

  网络战能力可有助于中国在三个关键领域展开军事行动。首先,网络战可以通过秘密途径收集数据。其次,网络战可以通过攻击基于网络的后勤、通讯与商业活动,限制对手行动或延缓其反应时间。第三,在危机或冲突期间,网络战与动能攻击相结合,可成为力量倍增器。

  发展网络战能力符合解放军权威军事著作。两部军事理论著作--《战略学》与《战役学》--将信息战确定为获得信息优势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反击更强大敌人的有效手段。尽管两部著作都没有确立利用计算机网络攻击敌方的具体标准,但两者均主张发展相关能力以在该领域进行竞争。

  《战略学》与《战争科学》详细介绍了冲突中信息战与计算机网络行动的有效性,并主张在冲突的早期阶段将攻击目标定为敌方的指挥控制与后勤网络,以给敌方作战能力带来影响。正如《战略学》所解释的,在信息战中,指挥控制系统是战场上信息采集、控制以及及应用的心脏,也是整个战场的神经中枢。

  在军事准备的同时,中国也在讨论和辩论网络问题的多边和国际论坛,加强了外交接触与宣传。北京议程通常与俄罗斯联邦所做的增强网络行为的国际控制努力相一致。中国尚不赞同美国立场--诸如国际人道主义法与武装冲突法等现有机制适用于网络空间。不过由于中国变得更加积极,其在此方面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

  中国获取国防技术的进展

  中国依靠国外技术、采购关键两用型零部件以及重视国内研发项目来推动军事现代化进程。中国也利用由企业、军工厂、附属研究机构构成的庞大而组织严谨的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行动,以方便收集敏感信息和出口控制技术,以及支持美国防御体系现代化的基础研究和科学。

  构成中国军工复合体的许多企业和机构既从事军用科技研发工作,也从事民用科技研发工作。利用民用研究的名义,政府附属企业和研究机构使解放军能够获得敏感两用技术或知识渊博的专家。企业和机构通过技术研讨会和专题讨论会、合法的商业合同和合资企业、与国外公司合作以及联合开发专用技术等途径,来实现其这一目标。

  至于不易通过商业或学术渠道得到的关键国家安全技术、控制设备及其他材料,中国会利用情报机构和其它违反美国法律和出口法控制的非法手段获得。

  ●2010年8月,努希尔·戈瓦迪亚(Noshir Gowadia)因向中国提供美国机密国防技术被判刑。戈瓦迪亚帮助中国研发低信号特征的巡航导弹排气系统,该系统能够使巡航导弹避开红外导弹的监测。

  ●2010年9月,中国人郭志通因非法出口美军加密技术(将其走私到澳门和香港)被判刑。相关技术包括美国和北约部队使用的加密、通讯设备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台湾威慑力量面临的挑战

  2010年,台海附近没有发生武装冲突事件,总体形势仍保持稳定。然而,中国针对台湾地区进行的军事现代化和先进能力发展并未松懈,而两岸军力平衡继续朝有利于北京的方向倾斜。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继续推行以精简和专业化台军为目标的防务改革,但预算削减与成本上升将推迟改革完成的时间。

  台湾计划将其兵力削减至 21.5万人,到 2015年转化为全志愿兵部队,但新兵征募和费挑战可能要求台北重新评估其规模与完成时间。其还将重组几个支援司令部,而且似乎还会民营化关键防务研究与发展机构,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根据1979年《与台湾关系法》规定,美国政府继续对台提供防御物资和防务服务,使其维持可靠的自我防御能力。为此,奥巴马政府于2010年1月宣布对台出售价值64亿美元防御性武器和装备,其中包括 UH-60效用直升机、"爱国者-3"型导弹防御系统、"鱼叉"训练导弹、支持台湾"Syun An"C4ISR (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系统的多功能信息分布系统,以及"鱼鹰"级扫雷艇。

中国对外军事交流

  中国对外军事交流旨在建立关系、提升能力、塑造国外对中国的看法。解放军对外军事交流也可推动中国军事现代化,因为可通过该过程获得先进武器系统、增加在亚洲内外行动的经验,并接触外军军事管理措施、作战原则和训练方法。

  ●中国将继续在亚丁湾开展反海盗行动。自2009年1月起,解放军海军战舰就一直部署在亚丁湾。2011年7月,解放军海军向该地区派出了第九支护航编队。除外交性舰艇友好访问外,这是解放军海军在西太以外仅有的行动部署。

  ●中国国防部宣布,截至2010年12月,同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军事关系,在112个国家设立武官处,有102个国家在华设立武官处。作为高级别战略磋商以及专业技术交流的构成部队,解放军还继续派出约170多个军事代表团组出访,并接待200多个外军代表团来访。

  ●2010年4月,中国向国际媒体介绍了其"八一"飞行表演队,并传达了解放军空军在国外表演的意向。

  联合演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双边和多边演习的参与日益增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增强影响力,强化与合作国家和组织的关系取得政治利益。这种演习可为解放军提供机会,观察战术、指控决策和先进军队使用的装备,提高自身能力并获得作战见解。

  ●在最近结束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外国军队举行了32场联合演习和训练活动。这些活动涉及的内容包括反恐、海上演习、地面部队训练、维和以及搜救等。

  ●201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巴西特种作战部队进行了"友谊-2010"联合反恐演习,其中涉及实弹演习,由战机/轰炸机、运输机以及攻击和运输直升机提供支持。

  ●2010年11月,中国和秘鲁进行了"和平天使-2010"人道主义医疗救援演习。

  ●2010年11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与阿尔巴尼亚部队进行了"友谊行动-2010"。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境内同外国军队进行的第三次演习,也是首次同欧洲军队进行演习。

  ●20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参与了两次国际事件;与土耳其进行双边空中演习,之后在上海合作组织主办下进行了"和平使命2010"演习。在"和平合作2010"中,飞机从中国基地起飞,飞往哈萨克斯坦执行飞行任务。

  维和行动和人道主义救援/救灾行动。从2004年1月到2010年1月的六年时间里,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次数增加了六倍。在联合国安理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中,中国是维和行动参与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的贡献涉及管理、后勤、医疗部队、民警,以及侦查员等。2004年1月,中国有359名维和人员部署到联合国的八个维和小组中,单个分遣队人员都不超过70人。截止到2010年1月,中国已有2131名维和人员,支持联合国10个维和小组的行动,且有五个单独分遣队人员超过200人。

  ●2010年9月,中国在中国国防部维和中心联合主办了首届联合国维和高级指挥官培训课程。

  ●中国在海地维持有一支由125名防暴警察组成的部队,支持联合国的稳定部队。2010年1月,海地发生毁灭性地震后,这些防暴警察护送中国北京医疗队到达当地,进行人道主义支援。

  中国文职和军事领导人已将人道主义救援和救灾确定为中国同外国伙伴合作,推进中国利益的一个领域。

  ●2011年初,中国已向巴基斯坦捐赠2.5亿美元,用于抗洪救灾工作。此次援助捐赠(此前国际社会曾批评中国的第一反应不足)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道主义援助项目。北京派遣了两支国际搜救队援助巴基斯坦,解放军派出了一支医疗队。另一项开创中国先例的是,解放军在境外部署了四架军用直升机,支持救灾工作。

  ●2010年7月,中国国防部宣布,自2002年以来,解放军至少参加了20次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而国际救援队自2001年组建以来已参与了6次国际救援任务。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一直在推动宏伟且全面的军事现代化,旨在将解放军转变为一支现代化力量。虽然解放军目前保有大量遗产平台和武器,但其部队中的现代化设备所占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中国缩小了重要技术上的差距,并在某些能力上达到了世界标准甚至超出该标准。受其日益增多的经济和安全利益的推动,中国领导人为解放军指定了一个更注重外部环境的新方向,中国在全球海洋领域海军存在不断增大就体现了这一点。

  对解放军而言,该现代化行动仍在进行当中。21世纪头个十年可以说是解放军进行大型采购和发展时期。虽然该趋势在未来几年中还将继续,2010-2020这个十年中最突出的主题可能是训练与一体化。中国高级领导人认识到,这个时期最终将对解放军满足其现代化目标十分关键,并已要求军队参与更多切合实际的训练和组织改革。

  在整个解放军现代化进程中,台湾应急计划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其议程。虽然自2008年起两岸紧张局势有所缓合,但台湾地区仍是一个重要任务,并且,解放军还在继续打造能力,不仅是为了应对台湾,也是为了威慑、延迟或阻止美国或盟国对两岸冲突可能的干预。与此同时,台湾方面紧迫感减弱,也使解放军能集中精力扩大地区和全球任务。

  这包括集中于"维护中国日益扩大的国家利益"和保护"主权",这些在前一章的新历史使命中进行了概述。本个十年后半期,中国也许能够投射并维持一个中等规模的力量,可能是几支地面部队旅,也可能是一支拥有多达12艘舰艇的海军小型舰队,用于远离中国的低强度行动中。该进展将为一支部队获得完成更广泛地区和全球目标的能力奠定基础。然而,在2020年之前,中国不太可能获得在远离中国的高强度作战行动中投射并维持大型力量的能力。

  尽管有明显改善,但解放军仍面临着军种间合作、联合演习或作战行动不足的挑战。认识到了这些缺点,中国继续强调不对称战略,既利用潜在对手的弱点,同时又利用中国优势。解放军还开始了人力资本改善,旨在吸引并保留人才。

  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发展

  作为应对地区突发事件计划的一部分, 中国一直发展阻止或反击第三方势力(包括美国)干预的能力。虽然这些能力中许多都集中于台湾,但除了台湾危机外,其还有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中国发展远程打击可能会在西太平洋地区部署军力或作战的敌军的努力--美国防部称为"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形象地体现了中国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称为反干预)而制定的对策。

  为了发展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中国正在追求空中、 海上、海下、 太空和反太空以及信息作战系统和行动概念,发展从中国沿海到西太平洋的多层次进攻能力。中国新兴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中一个基本要素就是能够控制和支配现代化作战空间中所有领域的信息范围。

  解放军军事著作作者常常强调现代战争需要控制信息,有时候其将之称为"信息封锁"或"信息主宰",并在战争初期阶段获得信息优势,以掌握空中和海上优势。中国正在改善信息和作战安全以保护其信息结构。其还在发展包括阻遏和拦截在内的电子与信息战能力以击败敌对者。

  可以想象,中国的"信息封锁"应该会利用整个战场范围内的军事和非军事资产,包括网络空间和外太空。中国在先进电子战系统、反太空武器系统和计算机网络行动等领域的投资,结合更多诸如通过不透明度进行宣传、欺骗和否定等与解放军和共产党相关的传统控制形式,都体现了中国领导阶层对构建信息优势的重视。

  在更为传统的领域,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侧重点似乎是,限制或控制敌方进入中国外围(包括西太平洋)的陆地、海洋和领空。例如,如果中国当前及规划中的系统结构获得改善, 就能够为解放军提供可攻击位于距中国沿海地区 1000 海里(1海里 = 1.852千米)地方的敌方水面战舰。这些改善包括:

  ●反舰弹道导弹:反舰中程导弹意在攻击海上目标,其利用超视距瞄准系统定位并跟踪移动舰艇。

  ●常规与核动力攻击潜艇:基洛级、宋级、商级和元级潜艇都能够发射先进反潜巡航导弹。

  ●水面战舰:旅洲级、旅洋-I/II级、现代-II2级驱逐舰都配备有先进远程防空和反舰导弹。

  ●海上攻击机:FB-7(JH-7)、FB-7A(JH-7A)和B-6G(H-6G)以及苏-30MK2,都武装有反舰巡航导弹,能够与敌方水面战舰交战。

  同样的,解放军当前和规划中的系统将使得解放军能够攻击地区空军基地、后勤设施及其他陆基基础设施。中国军事分析家曾得出结论称,鉴于协调运输、通信以及后勤网络需要极高的精确度,后勤和力量投射是现代战争中潜在的薄弱环节,中国正在部署大量装载常规弹头的弹道导弹、现代飞机、无人机、陆基和空射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特种部队以及网络战能力,将使该地区目标都纳入其威胁范围之内。

  火炮发射的高精度弹药。解放军正在开发或部署射程能够打击台湾海峡内外目标的火炮系统,包括PHL-03 300毫米多管火箭发射装置(100+公里射程)以及WS-2 400毫米多管火箭发射装置(200公里射程)。中国区域战略防空系统包括远程先进地对空导弹,例如俄制SA-10和SA-20 PMU1/PMU2导弹以及国产HQ-9导弹。北京也将利用俄制和国产第四代战斗机(例如,苏-27/歼-11战斗机和苏-30战斗机变形机)以及国产F-10战斗机争夺空中优势。解放军海军会利用配备有AS-17/Kh-31A反舰导弹的Su-30MK2 战斗机、B-6G轰炸机以及JH-7战斗轰炸机执行海上封锁任务。除此之外,远程无人机及无人作战机的采购及开发将扩大中国远程侦察与攻击的选择。

  2011年1月,中国第五代歼-20隐形战斗机首次在网络上现身。尽管此战斗机的外观强调了中国在先进国防系统投资的力度,五角大楼认为歼-20隐形战斗机不可能在2018年之前具备有效作战的能力。在生产歼-20隐形战斗机时,中国面临许多障碍,包括生产高性能喷气发动机。

  常规精确打击能力建设

  短程弹道导弹(<1000 公里) 。截至2010 年12 月,解放军已拥有1000-1200枚短程弹道导弹。短程弹道导弹的总数目较去年几乎没有变化。然而,解放军还将部署射程更远、有效载荷更为复杂的先进变型弹,并逐渐替代不具备真正"精确打击"能力的前几代短程弹道导弹。

  中程弹道导弹(1000-3000 公里)。解放军正获得并部署常规中程弹道导弹,以拓展其可精确攻击陆地和海军舰艇目标的射程,包括在第一岛链外远离中国海岸行动的航空母舰。

  对陆攻击巡航导弹。解放军还将继续部署空基和陆基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比如YJ-63、KD-88 和DH-10 系统,进行远距精确打击。

  陆地攻击弹药。解放军空军列装有少量战术型空对地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包括全天候卫星制导炸弹、反辐射导弹以及激光制导炸弹。

  反舰巡航导弹。解放军海军已经拥有或正获得十多种反舰巡航导弹变形弹,从1950 年代的CSS-N-2 到现代化的俄制SS-N-22 和SS-N-27B。中国研究、发展和生产反舰弹道导弹的速度在过去十年大幅加速。

  反辐射武器。解放军从以色列进口了哈比无人战斗飞行器和俄制反辐射导弹。中国继续发展俄罗斯KH-31P(AS-17)即YJ-91 导弹,并将之集成到歼击轰炸机系统之中。

  弹道导弹防御

  中国现有远程先进地对空导弹仅可提供有限反弹道导弹能力,但据称却可有效防御巡航导弹。SA-10导弹最初设计用于应对低空飞行巡航导弹,作为其后继型号,SA-20 的这种能力得到了增强。SA-20 PMU2 是俄罗斯出口的最先进的地对空导弹,据称能够打击射程1000 公里飞行速度2800 米/秒的弹道导弹。

  据称,中国的红旗-9 远程地对空导弹也能够应对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可能拥有有限的针对射程为500 公里的战术弹道导弹的点防御能力。中国正在推动导弹防御"保护伞"的发展--该保护伞由外空(海拔大于80千米)动能拦截系统、弹道导弹拦截系统以及其它外太空宇航飞行器构成。2010年1月,中国利用一枚陆基导弹成功地中段拦截了一枚弹道导弹。

  拓展行动范围

  除了应对台北突发事件外,解放军还一直发展可使其活动范围的新平台及能力,以拓展其活动范围,解决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或印度洋及西太第二岛链以外区域的其他问题。

  在描述任何兵种现代化任务时,2008年和2009年中国国防白皮书都强调在距离中国大陆较远地区的机动和行动能力。解放军主要通过其海军、弹道导弹和空军力量获得这些能力。海军、弹道导弹以及空军是解放军获得这些能力的主要途径。

  解放军海军: 在中国将其作战范围扩大至中国领海之外地区的努力中,解放军海军处于最前沿。中国2010年国防白皮书称,"近期的应急救援与灾难援行动、反恐行动、与训练(显示了)解放军在远距离、跨地区军事演习、远水护航行动与复杂战场环境下提供设备支持的能力大幅度提高。

  解放军海军对外展示了在第二岛链之外部署有限现代水面平台的能力,包括从2009年到2011中期,9次部署到亚丁湾支持持续性反海盗行动。解放军海军还采购了能够支持常规军事行动、人道主义援助和灾难援助任务的新级别舰艇, 其中包括 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舰和"和平方舟"号医务船。

  解放军海军对诸如核动力潜艇及其首艘航母等平台的投资,都说明中国正在准备迎接除台湾危机之外的冲突。

  中国已经在整个亚洲及印度洋沿岸投资了几个民用港口项目。虽然这种投资可能会改善解放军海军和平时期的后勤支持选择,加强中国在该地区的软实力,但是,它们并不能代替军事基地。没有海外军事基地,中国的力量投射与维持能力将被局限于邻近地区。北京决定放弃其长期坚持、自愿接受的反对在海外设立基地政策,将标志着中国寻求更强的蓝水战斗能力。

  第二炮兵: 正如本报告其他章节详述的一样,中国弹道导弹部队正在采购常规中程和中远程弹道导弹,扩大其以常规精确或近精确攻击威胁他国的范围。

  解放军空军:解放军空军正在发展远程版"獾"B-6 轰炸机,一旦升级版轰炸机配备远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 其攻击半径便可远达第二岛链。歼-20最终给予解放军空军一个远程渗透到复杂防空环境下进行攻击的能力平台。

  2010年9月上海合作组织的"和平使命"演习期间,解放军空军B-6轰炸机在中国西部乌鲁木齐以西的哈萨克斯坦执行了远程轰炸任务。2010年解放军空军通过向土耳其部署苏-27战斗机进行联合演习,在外国行动上达到了另一个里程碑。虽然解放军空军在远程重型运输机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2011年2月标志着一个新的里程碑,空军用4架IL-76长途运输机协助从利比亚撤离公民。这次任务标志着解放军空军首次海外部署撤离中国公民。

  解放军陆军。尽管解放军的大规模地面部队还没有像解放军其他军种一样经历同样大规模的现代化,但是它某些方面的能力已经在稳步提高。其中很多集中在离台湾最近的驻防部队。例如,一款新的两栖突击车已经在核心部队服役,以提高解放军执行两栖攻击的能力。少数主战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以及防空武器已经开始在部分部队服役。和这些现代化一起,解放军地面部队训练已经开始强调联合作战行动以及远程机动能力。

  战略性力量

  中国的进攻性核打击、 太空和网络战能力在过去几年获得稳步发展, 这是中国武装部队现在能够用以构成全球性威胁的有限利器。然而,就网络和空间战而言,目前没有证据显示中国军方和文职领导人已充分地思考使用这些战略性战力可能带来的全球性和系统性影响。此外,中国正在质量和数量两方面提高其战略导弹部队。

  核力量。中国核武库现有约有55-65枚洲际弹道导弹,包括发射井型CSS-4(东风-5)、固体燃料推动的陆基CSS10 1型和2型(东风-31和东风-31A)、以及射程更有限的CSS-3(东风-3)。该部队由液体燃料CSS-2中程弹道导弹和路基固体燃料CSS-5(东风-21D)补充,可执行地区威慑任务。中国"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中程"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的作战状态还鲜为人知。

  2015 年前中国核武库中将新增CSS-10 2型及改进型CSS-4导弹。首艘新型"晋"级(094型) 潜艇可能已准备就绪,但为其配备的巨浪-2 潜射弹道导弹面临一系列问题,可能会继续进行飞行测试。"晋"级潜艇和"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组合何时进入全面作战状态目前还难以确定。

  中国现在还致力于获得一系列用于应对美军和其他军事对手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技术,包括机动再入飞行器、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汽层运载工具、诱饵、箔条、电子干扰、隔热材料以及反卫星武器。中国官方媒体报道称,第二炮兵部队经常进行仿真作战环境下以机动、伪装和发射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军事训练,以提高部队的生存能力。 加之新一代导弹更强的机动性和生存力,这些技术和训练加强了中国的核力量,提高了战略打击能力。

  不过,引入更多机动系统也为中国领导层带来了新的指挥和控制挑战,部署和信息机构现在面临一系列的变数。举例来说,解放军现在与海上潜艇的通信能力有限,而且在管理携载核弹头执行战略巡逻任务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舰队方面,解放军海军更无经验可循。陆基机动导弹战时也面临类似的指挥和控制挑战,但可能不像潜艇那样突出。

  北京有关核威慑的官方政策一直强调,确保其核力量能够承受敌方打击,保持足够的力量对敌人实施其无法承受的打击。新一代机动导弹、机动式和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运弹头以及穿透辅助工具,都用于美国军事不断增强,俄罗斯战略情报、和侦察,精准打击和导弹防御能力不断进步的情况下,确保中国的战略威慑力。

  北京一直宣称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 NFU)政策,称其仅会在遭到核打击时进行核反击。中国的"不首先使用核武"政策包括两个部分:中国永远不会首先使用核武针对任何核国家,也绝不使用或者威胁使用核武针对任何非核国家或者无核地区。不过,中国在何种条件下使用 "不首先使用核武政策"一直模糊不清,包括打击中国所称的本国领土、展示性打击或高空突发状况是否构成首先使用等。此外,有解放军官员曾公开撰文称,有必要阐明中国将在何种条件下首先使用核武器,比如当敌人的常规攻击威胁到中国核力量或者政权本身存亡时。不过,没有迹象显示中国领导人愿意将这些说明添加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理论中。

  北京将继续投入大量资源确保对有限核力量(即中国一些作者所称的"充足而有效"的核能力),以确保解放军可以进行摧毁性报复核打击。

  太空与反太空。中国的太空活动和能力,包括反卫星武器项目在台湾海峡及其其他冲突中,具有反介入/区域封锁的重要意义。

  通讯。目前,中国正在部署具有军事用途的先进影像、侦察和地球资源系统,例如"遥感"卫星、"海洋-1B"卫星以及"环境"灾害/环境监测卫星系统。按照当前的"环境"卫星项目,中国正计划发射8 颗卫星,这些卫星具有可视、红外、多谱和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功能。未来10 年内,即使北京政府会部署更大更强的侦察卫星系统,但仍可能会使用商业卫星图像,对现有覆盖范围进行补充。目前,中国已经能够从所有主要提供商那里获取高分辨率、商业光电及合成孔径雷达的商业图像。这些提供商包括欧洲视宝卫星图像公司(Spot Image)、欧洲Infoterra公司、加拿大MDA公司、印度Antrix集团、美国GeoEye公司以及美国数字全球公司。

  反卫星武器。2007 年1 月,中国成功试射了一枚直升式反卫星导弹,摧毁了其一颗气象卫星,从而展示了中国攻击低轨道卫星的能力。而且,中国还在继续发展并改善该系统,它是解放军一个多层太空作战项目的组成部分,该项目旨在于危机或冲突爆发时,限制或阻止潜在对手利用空基资产。

  除直升式反卫星武器项目外,中国也在研发动能及定向能(如激光、高功率微波以及粒子束武器)技术,用于执行反卫星任务。国外及国产系统为中国提供了干扰普通卫星通信波段及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的能力。中国核武库为北京提供了固有的反卫星能力,不过太空发生的核爆可能也会摧毁中国自己的太空资产,以及它所设定的攻击目标。

  为满足载人航天及登月项目的需要,中国正在提高其追踪并识别卫星的能力--这是有效、精确开展反太空行动的先决条件。

  信息战。目前,中国军事思想家已就信息战发表大量文章,介绍了他们对信息战方式及其所使用工具的概念性理解。例如,2006 年11 月,解放军日报就曾发表评论称:

  "在信息化条件下,判断是否比敌人占据优势的标准是,我们是否有能力利用各种手段获取信息,并确保有效的信息流通;我们是否能够充分利用渗透性共享产权和信息连接,实现材料、能源和信息的有机组合,以形成联合战斗力;以及我们是否有能力采取有效手段,削弱敌方的信息优势并降低敌人信息设备的运作效率。"

  解放军正在投资发展电子对抗、电子攻击防御(比如:电子与红外诱饵、角形反射器以及假目标生成器)以及计算机网络行动能力。中国的计算机网络战概念包括计算机网络攻击、计算机网络利用以及计算机网络防御。解放军已经建立了信息战部队,以研发可攻击敌人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病毒,以及保护友方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的策略和手段。这些部队包括民兵部队,其为解放军网络操作者与中国民间信息技术人员建立了联系。按照网电一体战的要求,解放军寻求并用计算机网络行动与电子战来阻止敌方获得重要的的作战信息。

  中国解放军地下设施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就开始使用地下设施(UGF),以保护并掩藏其关键资产。中国战略导弹力量--第二炮兵部队(SAC)早在部署最早期的液体燃料导弹系统时,就已研发使用地下设施。现在,该部队继续使用地下设施保护和掩藏最新的最现代化的固体燃料机动导弹。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媒体就大致承认用于支援第二炮兵部队的地下设施的存在。2009年12月后,几家中国和外国媒体提供了有关神秘隧道网的报道,称该隧道长达5000多公里。

  鉴于中国"绝不率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及其最近获得的有限的弹道导弹早期预警能力,北京认为中国在进行核反击之前必须承受最初的核打击。考虑到中国拥有的核武器数量较少,和潜在对手现代化精确弹药的发展,核生存能力变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先进的建造设计使中国军方得以利用更深的地下设施,从而使敌人的目标打击变得复杂化。

  尽管保密与模糊依旧是中国在核领域的主要做法,但军方偶尔也会公布一些与导弹相关的地下设施,以向外界传递其有限核武库十分可靠的战略信号。这些披露内容包括隧道图片、基于网络的现代化安全与控制中心,以及先进的掩藏手段。适用于使用地下设施的军事设施包括;战地指挥所、通信站点;重要武器装备存储,以及人员保护。

  台湾之外的力量投射

  中国继续投资于旨在提高行动范围的军事项目。目前中国军力发展趋势,可为中国提供在台湾之外其它亚洲地区进行军事行动的能力。

  中国也要求解放军发展除战争能力之外的其他军事行动能力,如维和行动、救灾和反恐作战。这些能力有望对国际公共商品的运输起到积极作用,但也会增加北京为获得外交优势、推进利益或以对中国有利的方式解决争端而进行军事胁迫的选项。

  对中国武器研发和部署模式的分析显示,随着力量的增强,北京已经着眼于应对台湾之外的其他突发事件。例如,中国各个配备常规战区射程导弹的新型导弹部队,可能会在台湾之外的突发事件中派上用场。鉴于岸基航空兵可到达台湾,中国航母项目在台湾战场上的价值非常有限,且还将需要附加的海军资源予以保护。不过,其将扩大中国的海上空战能力。机载预警和控制及空中加油项目也可扩大空中作战范围。先进驱逐舰和潜艇能够保护中国的海上利益并推进到第二岛链之外。中国的远征部队(三个空降师、两个两栖步兵师、两个海军陆战旅和约七个特别行动小组)正在通过引进新式装备、更好的部队级战术和更强的联合协作来进行提升战力。从长远来看,中国C4ISR自动化指挥系统的改进,包括天基和超视距传感器,能够使北京识别、跟踪和定位西太平洋深处的军事活动。

  中国日益重视人道主义救援和救灾任务,这需要有单独的技术发展,包括大型战船与战略运输机,来支持这些任务。当然,许多人道主义救援和救灾能力也会增强解放军为边境及其他地区军事行动的能力。

  印度。 2010年,通过增加贸易及高层对话,中国已加深了其同印度之间的关系,尽管边境紧张仍是两国双边关系中具有刺激性的因素。 2010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近600亿美元。两国还就领土争端问题进行了几轮对话。中印国防关系于2007年制度化,当时两国启动年度国防对话。虽然2010年,在中国拒绝为一名印度高级将领发放签证后,印度取消了高级军事交流活动,但两国同意于 2011年4月恢复军事交流。2010年12月,在中印关系出现不稳后,温家宝总理对新德里进行了访问,试图消除双方之间的分歧,但是温家宝总理并未解决那些存在严重刺激性的问题。

  高度的不信任使中印双边关系继续处于紧张状态。为加强中国对印度的震慑性姿态,解放军已经用更先进、存活性更强的固体燃料推进的CSS-5中程弹道导弹系统,替代了具备核能力、使用液体燃料的 CSS-3 洲际弹道导弹。而且,中国还在投资发展中印边境的公路。虽然这一建筑项目主要是为了促进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得到改善的公路也能支持解放军的边境防御行动。印度对中国与巴基斯坦密切的军事关系,以及北京政府在印度洋、中亚和非洲不断增加的足迹仍感到担忧。

  俄罗斯。北京仍继续将莫斯科视为一个有益的国际伙伴。尽管意识到俄罗斯的一些利益与中国的一些利益并不一致,但是莫斯科和北京共享着许多重叠的利益,并且中国从更加稳定与和平的北部边界受益良多。中俄双方继续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进行双边合作,特别是在中亚,在那里中俄共同管理着上海合作组织(SCO)。

  既然存在这一合作,但俄罗斯仍在担心中国的崛起,而解放军战略学者继续视俄罗斯为一个潜在的长期安全挑战。苏联解体后,中国将其战略方向转向了南部和东部,但是在兰州、北京以及沈阳军区,除常规和战略导弹部队外,北京政府还在这些军区保留了重要力量结构,从而维持中国的威慑。

  中亚。中国在中亚拥有几大重要利益。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有意获取中亚的自然资源和能源。目前,中国已经与能源丰富的中亚国家达成多项目协议。其中包括一条始于土库曼斯坦、经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到达中国的能源管道协议。

  中国对中亚的兴趣还出于国内安全考虑。从国内安全方面来看,北京政府希望破坏中亚对东突分裂主义者的支持,这些人与中亚民族分享着共同的宗教、种族以及语言联系。北京认为伊斯兰极端主义和竞争性的政治意识形态,可能会破坏中国西部早已脆弱的安全形势。

  中国使用多国共同组建的上海合作组织来解决边境安全、反恐、地区安全问题。北京政府还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进行双边及多边演习, 以增强中国的地区影响能力,构建反对东突的联合力量。

  南海。在共产党于1949年执政之前,中国政府视南中国海为其地缘政治利益地区,是中国"历史性水域"的一部分。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便考虑将南中国海作为中国海域的一部分。于是,在1947年公布的中国地图上,中国大陆南部便出现了"U形"虚线区,继续宣示中国拥有南中国海的主权。然而,直到最近,解放军海军有限的行动范围,限制了北京政府在南中国海军的军事选择。过去五年间,中国开始在南中国海展现其更为常规的海军存在及民间执法存在。期间,在一些情况下,尤其是在2009年,中国曾使用武力及高压政策,推进其对有争议海上领土主权的宣示,结果引起了中国多数亚洲邻国的担忧。

  虽然中国仍然担心会引发区域敌对行动,并且或许会调整自己的某些策略,但是北京政府似乎渴望在长期时间内,加强对有争议区域的主权宣示。这包括采取法律行动,以及部署更强的海军舰船以及民间执行船只。 更多更强的存在将使中国能够进行力量投射、封锁以及监视行动,从而影响南中国海的重要海上航线。全球大约50%的商业运输活动,都要通过南中国海。

  有关资源(包括石油与天然气)和捕鱼权的竞争,以及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继续驱动着南中国海各个主权宣示国之间领土纠纷。虽然这个存在诸多争议的地区的紧张局势,已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平息下来,但是2007年,南中国海再次浮现摩擦迹象,尤其是在中国与越南之间。

  为响应2004年解放军的"新的历史使命",中国高级军事领导人开始发展拓展版区域海上战略和存在概念。例如,2006年,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吴胜利要求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以保护渔业、资源开发和能源战略通道。诸多此种观点和上世纪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打造解放军海军能力的争论遥相呼应。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时,台湾应急计划是解放军军事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推动力,在2001年后,这种讨论开始逐渐消退。2008年和2010年国防白皮书表明中国更加重视解放军不断拓展的任务范围。

  作为其军事现代化努力的一部分,中国已逐渐将资源从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向南海舰队转移,大幅度增强了南海舰队的能力。中国向其南部沿海部署更强大的战略与常规军事存在的能力,正在对地区竞争和军力动态构成越来越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