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涅磐有声小说:穴位与健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1:39:30
穴位与健康


太渊穴—气血不足太渊相助

 

  太渊穴属于手太阴肺经上的腧穴。肺朝百脉,脉会太渊;肺主气、主呼吸,气为血之统帅,此处穴位开于寅,得气最先,所以在人体的穴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太渊穴的形态犹如山洞深渊,而此穴位的气血就犹如流淌在山洞的溪水。溪水的寒热温凉以及其溪水的多少变化,直接影响并导致穴位局部环境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是通过从深渊中散发出来的水汽来实现的。局部环境的改变会进一步影响到更大的环境,这就是太渊穴的内在作用原理。太渊穴对于身体虚弱、气不足、讲话有气无力、面色苍白、脉搏微弱,严重时甚至几乎无法触及到脉象的“无脉症”,具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太,大并达到了极至的意思;渊,深涧、深洞的意思,此处是指穴位的形态,这个穴位的名称来自于从类似的角度描述穴位在微观下的形态特征,指肺经水液在这个地方散化成为凉性水湿。因为此处穴位的手内横纹的凹陷处,经水的流向是从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的,就如同经水从山的顶峰流进地面深渊的底部,所以名叫太渊穴。

  太渊穴,属于手肺经经脉上的穴道。手掌心朝上,腕横纹的桡侧,大拇指立起时,有大筋竖起,筋内侧凹陷处就是这处穴位。

中医艾灸养生认为太渊穴

(1)能够治疗气不足、无脉症;

(2)对流行性感冒、咳嗽、支气管炎、气喘、胸痛、咽喉肿痛等具有良好的疗效(3)患有失眠、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肋间神经痛等疾病的人,长期按压这处穴位,能有很好的调理保健的效果。

中医养生教您自我取穴的方法:

(1)取穴的时候,应该让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手臂前伸,手掌心朝上。太渊穴位于人体的手腕横纹上,拇指的根部;

(2)用一只手的手掌轻轻握住另一只手;

(3)握住手臂的那只手,大拇指弯曲,用大拇指的指腹和指甲尖垂直方向轻轻掐按,会有酸胀的感觉。即是。常灸此穴位有利于补气补血。

 

 

膻中穴---减肥不点增肥点

 

   中医学认为膻中穴属任脉的穴道,在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

主治:(1)中医艾灸或按摩这个穴位,有调气降逆、宽胸利膈的作用,能够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咳嗽、气喘、胸痹心痛、心悸、心烦等疾病;(2)长期按压此穴位,对乳腺炎、肋间神经痛、病症,有很好的调理作用;(3)配曲池穴、合谷穴、治急性乳腺炎;配内关穴、三阴交穴、巨阙穴、心平穴、足三里穴,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配中脘穴、气海穴,治疗呕吐反胃;配天突穴,治哮喘;配乳根穴、合谷穴、三阴交穴、少泽穴、艾灸膻中穴,治产后缺乳;配肺俞穴、丰隆穴、内关穴,治咳嗽痰喘;配厥阴俞穴、内关穴,治心悸、心烦、心痛。

中医艾灸教您自我取穴要领:(1)正坐或仰卧,双手伸向胸前,手掌放松,大约成瓢状,手掌心向下,中指的指尖放在双乳的中点位置,这个部位就是该穴位;(2)双手的中指同时用力按揉穴位,有刺痛感觉;(3)左右两手的中指轮流在下按揉穴位,先左后右,每次大约按揉1-3分钟,或艾灸5-10分钟。

 

 

太溪穴—治疗生殖系统的好手

 

  中医学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具有“决生死,处百病”的作用。

太,大的意思;溪,溪流的意思。“太溪”的意思是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此穴内物质是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到本穴后,冷降水形成了较为宽大浅溪,因此名“太溪”,也称“大溪穴”

太溪穴,属足肾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足内侧,内踝后方和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

(1)这个穴位,有清热生气的作用;

(2)长期按压此穴,能够益肾、清热、健腰膝、调节内脏,并且对肾炎、膀胱炎、月经不调、遗尿、遗精、神经衰弱、腰痛、足底疼痛等病症具有一定的调节和缓解作用;

(3)通过艾灸或刮按这个穴位,还能够有效治疗女性子宫疾患;

(4)经常按揉这个穴位,对于咽喉肿痛、耳鸣、失眠,脱发、齿痛、气喘、胸闷、咯血、健忘等症状,也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调理作用。

中医养生教您自我取穴法:1、正坐垂足,抬起一只脚放的另一只脚的膝盖上;2、用另一侧的手轻握脚,四指放的脚背上,大拇指弯曲,从上往下刮按,有胀痛感(孕妇要小心按);3、左右脚上的穴位,每天可以刮按1-3分钟或者艾灸,都能起到养生保健的疗效。尤其在春天温燥多风,肝脏最易受害。坚持每天按揉或艾灸两侧,可充分保肝护体。

             

神封穴--咳嗽气喘点神封

 

   很多人可能都认为咳嗽是小问题,不足为虑,所以对此并不在意,即使自己在经常不断地咳嗽,也懒得理会。其实,恰恰正是像咳嗽这种不起眼的小疾,更有可能诱发隐藏在人体中的大病。

  神封穴里的“神”,与鬼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封,封堵的意思。“神封”的意思是指肾经吸热上行的经气在这里散热冷缩。本穴物质为步廊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到达本穴后,水湿风气势弱缓行,并散热冷缩,大部分冷缩之气不能循经上行,就像被封堵了一样,所以名为“神封”

   这个穴位在人体的胸部,当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

中医艾灸认为这个穴位主治:(1)具有降浊升清的作用;(2)长期按揉或艾灸这个穴位,对咳嗽、气喘、呕吐、不嗜饮食等疾患,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配阳陵泉穴、支沟穴,治疗胸胁胀痛;配肺俞穴、太渊穴,有宣肺理气、止咳平喘的作用,能够治疗咳嗽;配肝俞穴、阳陵泉,有疏肝利胆、镇静止痛的作用,

中医艾灸教您自我取穴的方法:(1)将两手的四指并拢,手掌心朝内,分别放在胸部边沿的位置,此时,中指所在的部位就是神封穴;(2)两只手的四指并拢,轻轻按揉两侧边沿的神封穴,一按一放,持续1-3分钟,或用雀啄灸的方法进行艾灸,效果也很好。

这个穴位属大肠经脉上的穴道 ,微微握拳,在食指的桡侧、第二掌骨小头后的凹陷处,合谷穴前。

中医养生认为:三间穴主治1、对治疗风火牙痛、眼睑痒痛、嗜卧、咽喉肿痛、扁桃腺炎、肠鸣下痢、手指及手背红肿等症,都可以发挥疗效;2、因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如果肺气下畅、津液不能下达,会导致大便秘结,按摩三间穴,都可以得到改善;3、此处穴位也能治疗肩背神经痛、口干气喘、热病等;4、可以治疗五官科的一些疾病,如急性结膜炎、青光眼等;5、对于三叉神经痛、扁桃体炎、手指肿痛、肩关节周围炎也有一定疗效。

中医艾灸教您自我取穴按摩或艾灸:1、一只手平放,稍稍侧立;2、用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大拇指弯曲,用指甲垂直掐按有酸痛感即是,左右两边各一。

 

 

中医艾灸常见病之--便秘

 

  各种原因引所致的大便涩滞,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便困难者均为便秘。正常人肠道总蠕动每天发生3-4次,使粪便迅速进入直肠当粪便充满直肠后,通过排便反射引起排便。便秘发生的常见因素有进食过少,食品过于精细缺乏残渣,幽门或肠道梗阻,结肠张力过低,乙状结肠过度的和不规则的痉挛性收缩及腹肌,膈肌、提肛和(或)肠壁平滑肌收缩力减弱等。

中医学认为,饮食入胃,先经脾胃运化,吸收其精华之后,所剩糟粕,最后由大肠传送而出,形成大便。若肠胃受病,或因燥热内结,或因气滞不畅,或因气虚传送无力、血肌肠道干涩,以及阳虚体弱、阴寒凝结等,皆能导致各种不同性质的便秘。

中医艾灸辨证论治

(1)肠道实热:大便干结,数日不通,腹中胀满疼痛,喜冷恶热,口臭,咽喉干燥,舌红苔黄,或口舌生疮

中医艾灸方法:宜选用足阳明胃经穴位进行治疗。艾条温和灸: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穴位处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火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效。每穴灸5分钟左右,若皮肤产生小泡,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为度。

中医艾灸穴位:上巨虚,大椎,归来,水道,天枢,内庭

(2)肠道气秘:大便多日不通,干结或不干,嗳气频作,精神抑郁,小腹胀痛,舌苔薄腻

中医艾灸方法:宜选用足劂阴肝经、手少阳三焦经穴进行治疗。

艾灸温和灸: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穴位处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火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效。每穴灸5分钟左右,若皮肤产生小泡,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为度。

中医艾灸穴位:太冲,大敦,大都,支沟,天枢

(3)脾弱气虚:大便干结如栗,临厕努挣无力,挣则汗出气短,便后倦怠,疲乏懒言,腹部胀痛,妇人经期乳胀,舌淡嫩,苔白

中医施灸方法:宜选用足太阴脾经、任脉经穴进行治疗。艾灸温和灸: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穴位处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火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效。每穴灸10-15分钟左右,每次4-5个穴.每日1次,5-7次为一疗程。每若皮肤产生小泡,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为度。

中医艾灸穴位:脾俞,气海,太白,三阴交,足三里

(4)脾肾阳虚:大便艰涩难以排出,临厕努挣,腹中冷痛,手足不温,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

中医艾灸的方法:宜选用足少阴肾经、督脉经穴进行治疗。艾条温和灸。艾条火头距离穴位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火力温和缓慢透入穴下深层,皮肤可有温热舒适而无灼痛感。每次选4-5穴,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即可。每日灸1次,5-7次日一疗程。

中医艾灸穴位:肾俞,大钟,关元,承山,太溪

(5)阴虚肠燥:大便干结,如同羊粪,排便困难,往往数周一次,咽喉干燥少津,面色无泽,心慌头晕,舌质淡或红少津,脉细或细数无力

中医艾灸方法:宜选用足少阴肾经、任脉经穴进行治疗。艾条温和灸。艾条火头距离穴位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火力温和缓慢透入穴下深层,皮肤可有温热舒适而无灼痛感。每次选4-5穴,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即可。每日灸1次,5-7次日一疗程。

施灸穴位: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

中医养生康复保健措施:

1、平时多食蔬菜、水果,养成定时解大便的习惯

2、热病后期或久病,由于饮食少而不大便者,需扶养胃气,待饮食逐渐增加后,则大便自然通畅。

3、保持心情舒畅,坚持锻炼身体,如气功、太极拳等

 

中医艾灸

推荐15个超级有效穴位

 

1、 百会穴 2、风池穴 3、攒竹穴 4、迎香穴 5、合谷穴 6、内关元  7、天宗穴 8、中渚穴 9、关元穴 10、长强穴 11、足三里 12、三阴交穴13、委中穴、14、内庭穴、15、涌泉穴

巧找穴位,巧用穴位:

1、 百会穴:忧郁烦躁失眠点百会

属督脉的穴道,位于人体头部,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端连线的交点处。

取穴技巧:正坐、举双手,虎口张开,大拇指指尖碰触耳尖,掌心向头,四指朝上。双手中指在头顶正中相碰触所在穴位即是。

主治:

(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开窍宁神的作用,能治疗失眠、神经衰弱;

(2)长期按压这个穴位,有平肝息风的作用,能治疗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中风失语、脑贫血、鼻孔闭塞等疾患;

(3)长期按压这个穴位,还有升阳固脱的作用,能治疗脱肛、子宫脱垂等疾患。

自我按摩:

双手中指交叠,用力向下按揉这个穴位,有酸胀感、刺痛的感觉;每次按揉1-3分钟。

2、 风池穴:清热醒脑还治感冒

位置:属足胆经经脉的穴道,位于人体的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大概与耳垂齐平。

取穴技巧:正坐,举臂抬肘,肘约与肩同高,屈肘向头,双手置于耳后,掌心向内,指尖朝上,四指轻扶头(耳上两侧)。大拇指指腹位置的穴位即是。

作用:

(1) 按摩这个穴位,具有醒脑明目,快速止痛、保健调理的功效;

(2) 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感冒、头痛、头晕、中风、热病、颈项强痛、眼病、鼻炎、耳鸣、咽喉患病、腰痛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效能;

(3) 每天坚持按摩这个穴位,对高血压、脑震荡、面肌痉挛和荨麻疹也有治疗效果。

自我按摩:用大拇指的指腹从下往上按揉,左右两穴,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大约1-3分钟

3、 攒竹穴:消除疲劳眼睛好

属足膀胱经经脉的穴道,在眉毛内侧端,眼眶骨上凹陷处。

主治:(1)此穴对慢性结膜炎、泪液过多、眼睑震颤、眼睛疼痛症状都有明显的疗效;(2)按摩此穴,能够缓解视力不清、眼睛红肿等症状;(3)长期按摩此位,对风热、痰湿引起的脑昏头痛、眉棱骨痛等具有明显的调理和改善作用。

4、 迎香穴:抛掉鼻炎和鼻塞

属手大肠经脉的穴道。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1) 按压迎香穴,能够治疗各种鼻症, 如鼻腔闭塞、嗅觉减退、鼻疮、鼻内有息肉、鼻炎、鼻塞、鼻出血等;(2)按压此穴,对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等也有一定疗效;(3)在中医临床中,还利用此穴位治疗面部神经麻痹或痉挛、面部痒肿、面部组织炎、喘息、唇肿痛等;配阳陵泉治胆道蛔虫病。

自我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钟。

5、 合谷穴:牙痛是病也不怕

位置:属于手大肠经经脉上的穴道,当拇指和食指伸张时,在第一、二掌骨的中点,稍微偏向食指处。

作用:

(1)合谷穴为全身最大剌激点,可以降低血压、镇静神经、调整机能、开关节而利痹疏风,行气血而通经清瘀;

(2)能治头面的各种症状,不但对牙齿、眼、喉、都有良好的功效,还能止喘、疗疮等;

(3)长期按压此位,对反射性头痛、耳鸣、耳聋、扁桃体炎、视力模糊、呼吸困难、肩胛神经痛、失眠、神经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调理保健效能;

(4)能治疗一些妇科系统的疾病,如痛经、闭经、催产等。

自我按摩:每次按压左右手各1-3分钟

6、 内关元穴:按抚你的胃,体贴你的心

属手心包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的前臂掌侧,从近手腕的横皱纹的中央,往上大约三指宽的中央部位。

取穴技巧: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主治:

(1)这个穴位对怀孕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腹泻、痛经等症状,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2)长期按压此穴位,对心绞痛、精神异常、风湿疼痛、胃痛、中风、哮喘、偏瘫、偏头痛、产后血晕、忧郁症,具有明显的改善和调理作用;

(3)长期按压此穴,还能够治疗失眠、心悸等;配外关穴,治疗落枕。(外关穴与内关穴相对)

7、 天宗穴:美体健胸按天宗

属于手小肠经经脉之穴道,在肩胛冈中点下窝的中央,或者肩胛冈中点下缘,下一寸处。

主治:(1)按压此穴,具有疏通肩部经络、活血理气的作用;(2)此处穴位,是治疗女性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的特效穴位。按此穴位,对于乳房疼痛、乳汁分泌不足、胸痛也有明显的疗效;(3)按压此穴,能够治疗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上肢不能举等局部疾病;(4)长期按揉,还对气喘等症具有改善作用;

自我按摩:穴位处有酸胀感,先左后右,如有人帮助,也可双侧同时按揉1-3分钟。

8、 中渚穴:更年期女性的好朋友

属手三焦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手背部位,小指与无名指的指根间下2厘米的手背凹陷处,用力按压,会有力量脱落之感。

主治:(1)此穴位对耳聋、耳鸣、头痛、咽喉痛、失眠等具有疗效;

(2) 此穴位还能治疗前额疼痛,有止痛的效果;(3)长期按压此穴,对落枕、肩背疼痛、肋间神经痛、手指不能屈伸等症状,都具有很好的调理和保健作用。

自我按摩:先左后右,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钟。

9、关元穴: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位置:关元穴又称丹田穴。属任脉的穴道,在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三寸,就是这个位置。

取穴技巧:正坐,双手置于小腹,掌心朝下,左手中指指腹所在位置的穴位即是。

作用:

(1) 有培肾固本、调节回阳的作用,能够治疗阳痿、早泄、月以不调、崩漏、带下、不孕、子宫脱垂、闭经、遗精、遗尿、小便频繁、小便不通、痛经、产后出血、小腹痛、腹泄、腹痛、痢疾等症状;

(2) 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尿路感染、肾炎、脱肛、中风、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消化不良等疾患,都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有调理、改善的功能。

自我按摩: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压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压基手中指的指甲上,两手中指同时用力揉按穴位,有酸胀感,每天早晚左右手轮流按揉,先左后右,每次大约1-3分钟。

10、长强穴:便秘腹泻好帮手

属督脉的第一穴道,在人体的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处。

主治:(1)按摩此穴,能够促进直肠的收缩,使大便畅通,还能治疗便秘,并且能迅速止腹泻;(2)长期按压此穴,具有通任督、调肠腑的作用,对肠炎、腹泻,痔疮、便血、脱肛等疾患,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长期按压此穴,还对阴囊湿疹、引产、阳痿、精神分裂、癲痫、腰神经痛等病症,具有很好的调理和改善功能;

自我按摩:每天分别用左右两手各揉按1-3分钟,先左后右。

11、足三里:常按足三里,胃病远离你

这是一个保健大穴。主治腹部上、中、下三部之症,因此名为“三里”,此穴位于人体下肢,为了和手三里区别,故称为“足三里”

主治:(1)此穴有养生保健的功能,能够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溢血后遗症具有预防治疗的作用,经常按摩,能够祛病延年,所以也称长寿穴。(2)经常按摩,能够理脾胃、调气血、补虚弱、防治肠胃疾病,对胃肠虚弱、胃功能低下、食欲不振、赢瘦、腹膜炎、肠雷鸣、腹泻、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腹水膨胀、肠梗阻、痢疾、胃下垂等,都具有很的疗效;(3)长期按摩此穴对于胸中瘀血、乳瘫、心腹胀满、脚气、眼疾等病症,也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功能;(4)按摩此穴,还能增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等症,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风湿痹痛、末稍神经炎等都有疗效。

自我按摩:每天早晚各按一次,每次1-3分钟。

12、三阴交穴:妇科疾病的克星

三阴交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此穴交会。此穴物质有脾以提供的湿热之气,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

属足脾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主治:(1)此穴是妇科主穴,对妇科疾病很有疗效,如子宫功能性出血、月经不调、经痛、带下、不孕、崩漏、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等;(2)按压此穴能治疗男孩女生殖器官的疾病。如遗精、遗尿、阳痿等;(3)按压此穴,能够使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肠绞痛、腹泻、失眠、神经衰弱、全身无力、下肢麻痹、神经痛、脚气病,更年期综合症等得到缓解;(4)三阴交穴能排除瘀血,产生新血,经常按此穴能有效去除减头皮屑。

自我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按1-3分钟。孕妇禁按。

13、委中穴:腰痛背痛求委中

属足膀胱经经脉上的穴道。在膝盖里侧中央。

主治:(1)按摩此位,具有通络止痛、利尿祛燥的作用;(2)长期按此穴位,对腰背、腿部的各种疾病,如腰腿无力、腰痛、腰连背痛、腰痛不能围侧等,都有良好的疗效;(3)长期按此穴位,能够有效治疗四肢发热、热病汗不出、小便难,以及中暑,急性胃肠炎、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颈部疼痛、下肢瘫痪,臀部疼痛、膝关节疼痛、腓肠肌痉挛等病症;配大肠腧穴,治疗腰痛;

自我按摩:食指放在膝盖里侧,就是腿弯的中央部位,用食指按压,有酸胀感。每次左右两侧各按揉1-3分钟,也可双侧同时按揉。

14、 内庭穴:手肢冰冷找内庭

属足胃经经脉的穴道,在足的次趾与中趾之间,脚叉缝尽处的陷凹中。

主治:(1)对四肢冰冷,喜欢独处静卧,不喜欢听闻人声,就按此穴;(2)对牙齿痛、风疹块、急性肠胃炎能及种急慢性胃炎,具有特殊的疗效;(3)长期按压此穴,对流鼻血、口歪、咽喉肿痛、胃痛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足背痛等,具有很好的保健调理功能;配合谷穴,治牙龈肿痛;

自我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钟。

15、 涌泉穴:缓解腰酸背痛找涌泉

属足肾经经脉的穴道。在足底足前部的凹陷处,第二、第三趾的趾缝纹头端和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主治:经常按此穴,具有散热生气的作用;(2)长期按摩此穴,能够益肾、清热、开郁;(3)按摩此穴,治疗咽喉肿痛、头痛、目眩、失音、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中风、高血压、不孕、月经不调、阴痒、糖尿病、更年期障碍、肾脏疾病。

自我按摩:左右脚心每日早晚各推按1-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