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相声奇趣之侯宝林不忘旧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43:45

24相声奇趣之侯宝林不忘旧情  

相声大师侯宝林,出身贫寒,4岁时就离开家,跟着舅舅坐火车到了北京,进了一户姓侯的人家,也就成了侯家的人。所以,如果问他是哪里的人,他答:“别说是哪里人,我甚至不知道原来姓什么。我只知道,我可能是从天津来到北京的,或许我是天津人吧。”  

他幼时够苦吧?否则,爹娘怎能让4岁的宝贝儿离开家呢。  

他稍大一点后,就去拣煤核儿、打粥,即每当慈善机关或个别富家主儿办的粥厂舍粥时,天不亮就去排队,因为只有两锅粥,去得稍微晚一点儿,粥就没了。他曾和打粥的孩子们编过一首童谣:  

  “火车一拉笛儿,  

  粥厂就开门儿。  

  小孩儿给一点儿,  

  老太太给粥皮儿,  

  涂胭脂抹粉儿的给一盆儿。”  

  这是一首讽刺内容的童谣,居然出自孩子们的口,他认为这也是“创作”,是孩子们智慧的体现。他还卖过冰棒儿,卖过报纸,帮人拉过水车,要过饭。苦难能磨炼意志,饥饿能产生动力。所以,即使是在他成了中国相声界首屈一指的大师,被北京大学聘为中国语言文学兼职教授;被辽宁大学聘为中文系兼职教授,被河北大学聘为语言学、美学教授,被华中工学院聘为教授后,并不避讳谈及自己曾经进妓院说相声的苦难历史。因为这段历史让他懂得了天下穷人是一家,就应该互相帮助。他所以懂得这个道理,也源于他得到过别人的帮助。  

他多次向自己的子女讲:他幼时“撂地”卖艺,曾在一家茶馆借宿,把三条板凳并在一起当床。寒冬腊月雪片子一落,西北风一刮,没有被子盖,冷得无法入睡。有位专门儿向穷人租赁被子的马大爷,对外租一床被子一天要付三枚铜板。冬天“卖艺”的生意本来就不好,连吃饭的钱都挣不出来,哪还能交租金?一天,要租金的来了,是马大爷的女儿,叫马玉蓉,大家伙儿都管她叫“三姐”。侯宝林说:“我知道,我已5天没交钱了,今天还是给不了。我得吃饭啊。就先给你两天的吧。”三姐说:“算啦,要是明天赶上个风天雪天的你出不去,还不得断顿儿?给不了就甭给了。”他说:“那怎么行?我得给,要不你爹知道了准得骂我。”三姐说:“嗨,你可真老实。你就说给了,都给我了。”这一席话让他省了租赁5天被子的钱,也就是说,有了两天填肚子的钱。  

白天,他经常到一个叫晁文海的师傅那里去买“两面焦”,即玉米面做的饼子,在锅里干烙,烙焦一面儿的是“贴饼子”,烙焦两面儿的,就叫“两面焦”,两枚铜板买一个。晁师傅为人正直,心地善良,所以,尽管他只是一个做本小利薄生意的,可是人们却叫他“晁四爷”。一天,晁四爷对他说:“去,买一斤小米面儿。”他以为晁四爷是让他帮忙跑腿儿买东西,其实不然。他买来后,晁四爷在小米面儿里放了一点儿碱和盐,烙出了五个“两面焦”给了他,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用买一斤小米面儿的钱仅够买四个“两面焦”,而晁四爷给他烙出了五个同样大小的饼子,他可以多吃一个。又岂止多吃?也是改善了生活,因为小米面儿比玉米面儿好吃。  

三姐和晁四爷都不是阔家主儿,却帮助了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没有忘记他们,事过几十年他仍想念并感谢他们,每过春节必去他们家拜年。已经进入21世纪,他的女儿侯 主编《一户侯》一书,特把三姐和晁四爷的照片印在了书上。这或许是他朴素的道德观念对子女的影响吧!  

从三姐和晁四爷的身上,更是从一些老艺人的身上,他懂得了一旦有人需要帮助,就该伸出手来,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