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舞蹈中的挺胸姿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03:35

摘要:“挺胸”的姿态是舞蹈中最常用到和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通过对正确和错误挺胸姿态以及静态与动态挺胸姿态的分析比较,总结出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的对错误挺胸姿态的纠正方法。

关键词:舞蹈教学;挺胸;静态挺胸姿态;动态挺胸姿态

 
“挺胸”是舞蹈中最常见的身体姿态,这一姿态在各个舞种及其训练体系里都有严格的要求与体现,是舞蹈重要的审美标准之一。在舞蹈的基础训练中,挺胸一般是以静态姿态为切入点开始训练的,一般体现在对站姿的训练中。胸作为躯干的中枢部分,直接决定了人体的站姿正确与否,对静态挺胸的要求更关系到进一步的学习中对舞蹈中动态挺胸舞姿的把握。

 
对挺胸姿态分析的必要性

关于“挺胸”的概念,关键词是“挺”这一姿态。《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对“挺”的相关解释为:“伸直或凸出(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词例为:“挺胸”等,这是对“挺胸”姿势的理解,即,将胸“伸直或凸出”。那么,静态的挺胸姿态是应该将胸“伸直”还是“凸出”呢?这是一个很少有人探究的问题,但这又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直接影响教学的理念和效果。

从“挺胸”概念的引申义来分析,很多文学作品中,并不单把挺胸作为一种姿势,更作为是意志、胸怀、气概、精神的表现。有文章在描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时,说“他挺胸而立,从容就义”;在描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的李白时,说“他挺胸而立,悠游山水,写就了半个盛唐”;与之相反,一般用“点头哈腰”这个成语来比喻“虚假的恭敬或过分的客气”。这反映出我国传统文化对“挺胸”这一姿态的赞同和审美倾向,因此,从理论上搞清楚正确的挺胸姿态,有利于舞者在舞蹈艺术作品中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舞蹈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关舞蹈的书籍、光盘资料得到了普及,电视舞蹈和网络舞蹈成为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使舞蹈不再只是“圈内事”,人们逐渐开始关注舞蹈、了解舞蹈、喜爱舞蹈,还有很多人开始学习舞蹈或支持孩子学习舞蹈。但由于舞蹈老师的个人素质和悟性的差异,加之其所受教育的不同,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尤其是教学中,对学生静态挺胸的要求,是非常关键的,有一些老师却不能正确指导学生。如果老师们能掌握正确要领,学生就会少走很多弯路,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舞蹈中的静态挺胸姿态与动态挺胸姿态简单比较分析

 
颈椎
 
我们从侧面观察脊柱,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性弯曲。其中颈弯和腰弯凸向前,胸弯和骶弯凸向后。(见图例)[1]

 
 
胸椎
 
腰椎
 
骶骨
 
尾骨
 
笔者认为,舞蹈中的静态挺胸姿态就是要保持脊柱的自然状态,即保持其生理性弯曲,相对说来,就是“伸直”的姿态。而动态挺胸的姿态要改变脊柱的生理性弯曲,即“凸出”的姿态。那么在初学的时候,一定要从胸“伸直”的姿态入手,这是基础,是学习过程中要解决的初级问题;相比之下,胸“凸出”的姿态是对身体姿态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对骨骼和肌肉的长期训练才能达到。但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尤其是初级阶段教学中,只强调胸的“凸出”,不讲胸的“伸直”,没有解决好站立、身体力量支撑等一系列问题,就人为地让胸“凸出”了,成为“揠苗助长”。

 
 
人体侧面脊柱图
 

 

 
错误的挺胸姿态分析

我们以芭蕾基本功训练为例,对站姿的训练是从辅以把杆开始的,站姿最重要的是躯干部分的姿态。“抬头、挺胸、收腹、提臀、沉肩……”,很多教师都会在课上这么要求。对于含胸弯背的学生,“挺胸”的要求非常恰当,而脊柱生理弯曲良好的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就会有误了,因为人们对“挺”通常的理解是“凸出”,而胸椎的自然状态是不够“凸出”的,自然状态下,胸弯凸向后。在这种理解下,学生常常会把挺胸的姿态做成胸部挺起(凸出)、凹腰,同时会造成撅臀和肋骨张开,一旦形成这种“挺胸观”,就会对脊柱造成另一种压迫。从视觉上,有悖于形体美;在其后的舞蹈学习中,这种姿态会造成很大的障碍,比如对动态舞姿的把握就会不准确,在做动作时,容易长期凹腰、撅臀和肋骨张开,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所反映出的气质和性格会有偏差;另外,由于这种挺胸方式使上身比较僵硬,横膈膜随之上提,容易造成胸式呼吸,使舞者很难将舞姿和气息融为一体,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缺氧,影响身体健康

对已形成的错误挺胸姿态的纠正方法

如果学生已形成错误的挺胸姿态,可以从把上的站立开始纠正,笔者认为,在教授站姿时,大可不必提“挺胸”一词,对于已形成错误概念的学生,甚至要明确提出“不要挺胸”。在教学中,笔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为:感觉身体从头至脚呈一条直线,身体略微前倾,腹背肌与臀部肌肉均要收紧,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统一于一条直线中,感觉不要把某个部位凸出或是凹进,沉肩并注意颈椎与胸椎的统一;腹肌的收紧并非一成不变,在吸气的同时允许腹肌暂时的松弛,身体要随吸气自然达到各部位的扩张,反对僵化,尽量做到腹式呼吸。

在这种要求下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防止了学生错误的挺胸姿态。在唐满城教授与金浩老师所著的《中国古典舞与身韵教学法》中,对基本站势——小八字步垂首站的要求为:“身体直立,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头对正前方,双目自然平视,双脚成脚跟并拢,脚尖对2、8点的小八字状。”整个表述中,并没有提到“胸”,这说明,他们也是不赞成“挺”胸的,即,与笔者的论点“保持脊柱的自然状态”不谋而合。

除了单纯在把上纠正以外,还可以在一些组合中纠正。如,古典舞身韵的教材中,“提、沉、冲、靠、含、腆”等诸多练习可以有效纠正错误的挺胸姿态:沉“以沉气之力带动腰椎从自然垂直状一节一节下压而形成胸微含……”可让学生更清晰地感觉到脊柱的状态,这种“含”的姿态会有效纠正“凸出”的姿态,尤其是腰椎的“含”,会让已形成错误习惯的学生感到呼吸不畅,此种情况老师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意识;再如“跳朝鲜族舞蹈时要放下心胸,即心窝往回收。具体表现为,胸口肋骨要放下,不能向上提,在此基础上再稍微靠近一点,不能打开而使得整个身体呈现挺胸状态,另外腹部在平时自然状态的基础上稍稍往里收一点,这有助于学生在进行朝鲜族舞蹈训练时,感觉到腹部的力量,而能知道使用丹田之气。……”[2]朝鲜族舞蹈在姿态上要求沉肩、自然含胸、收肋骨、腹式呼吸等,对学生胸态训练大有裨益。这些教材可以针对已形成错误挺胸姿态的学生实施。

教学中应注意“不挺胸”并不代表“不收紧肌肉”,不能从错误的挺胸姿态走向另一个极端——无约束的放松,便失去了舞蹈的“态”。

 
建立正确挺胸姿态的意义

笔者认为,“动态的挺胸姿态”要求在舞姿中体现胸的“凸出”,这在很多民族舞蹈中都有体现。如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姿态为昂首、挺胸、立腰,再配合以“移颈”、“打指”、“翻腕”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了其热情、豪放但不轻浮,稳重、细腻却不琐碎的风格韵味;蒙古族舞蹈也有很多挺胸的姿态,在旧时唱“安代”治病的活动中,歌手们就会唱道:“先弯下腰,再挺起胸,挥起手帕,唱出声!” [3]通过挺胸的姿态表现出其粗犷豪放的性格。

如果舞者已形成良好的挺胸姿态,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就容易准确把握蹈姿态和语汇,否则,则容易做成“挺胸、塌腰”,舞出的效果与风格的纯正性以及所体现出的民族舞蹈的精髓都是要打折扣的;另外,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学生会逐渐开始接受高位技巧的训练,错误的挺胸姿态将会成为他们学习路途中的“绊脚石”。

 
结语

 “挺胸”的姿态是舞蹈中最常用到和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是基础中的基础,在此之上,才能建构动作、身法、神态、造型、韵律等,舞者才能正确把握所塑造人物的性格、气质、风貌。在教学中,应对其重视,给学生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