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力:一脉清香忆茶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05:15
王群力:一脉清香忆茶博
  1989年秋天,我到中国茶叶博物馆筹建处报到,担任副主任,主要负责博物馆内容的陈列工作。
  去之前,领导委婉地说,那里的陈列方案差不多了,设计稿也出来了。你去了后可到全国各地考察一下……言下之意让我对之前的两个方案不要干预过多过深。可是,这不是我的性格。除非我不参与,参与,必须不使自己遗憾,是我做任何事情的原则。
  报到以后,看了两个初步方案,发现它们虽都提出要以茶文化来统领整个陈列,可是,设置中又都有单独的茶文化馆,其他馆的内容只是茶的认识历史和使用方式,似乎与茶文化关系不大。
  于是,我决定推倒重来。
  可是,我认为正确的方案在哪儿?不知道。于是,我认识了当时还是杭州钢铁厂工人的陆均。那时候,家住清河坊的陆均,上完夜班总是走路来到当时尚属偏僻的双峰村和我座谈,绝大部分时候就是神聊。深谈使我们形成共识:茶文化应该是由茶相关概念共同构成的一个系统。
  于是,我郑重其事地将陈列大纲的撰稿工作委托给了陆均。并且和他商定了构成茶文化全部内涵的五个方面,也就是五个展馆的定位,分别是,茶史,茶俗,茶具,茶萃,茶事。这成为中国茶叶博物馆最初的陈列架构。
  文字有底了,那么具体的陈列怎么办?这个时候,我看到苏东坡纪念馆的陈列,面积虽小,手法多样,颇为丰富。于是,我打听这个设计师是谁?他们给我介绍了徐征野。我开宗明义告诉徐征野,钱,很少,机会很好,你自己把握。聪明的徐征野就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会,投注了非常大的精力设计。
  杭州要首创茶叶博物馆,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全凭自己琢磨。有时候大家争论非常激烈,在不停的交流碰撞里,我们摸索前行,可谓资源贫乏,精神亢奋。
  1990年秋天陈列布展工作正式展开,因为经验的缺乏,时间拖得很久。一直到1991年初了,依然没有明显的进展。最后我急了,采取了一个办法加快进度,就是把省市四套班子领导的请柬全部发出去,以倒逼制作公司加快进度。这促使制作公司连续加班加点几天,老板恳求我,我也丝毫不松口,直到全部完成为止。开放的那天,早晨5点开始铺设地毯,8点,第一位领导就来到了博物馆。
  从陌生排斥至投入至最终离开,二十年后的今天,我虽远离了茶叶博物馆,可是,为它服务却是我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一段经历。茶叶的一脉清香,也从此注入我的生命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