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进军东北第一仗--- 汪幸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38:5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八年抗战结束。
          毛泽东早就看到了东北战场的重要。在此后短短的几个月内,中共中央从全国各地抽调11万部队、2万名得力干部(其中有4位政治局委员、16名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到东北。显然,在争取和控制东北方面,共产党比国民党棋高一着,抢了先机。
          1945年8月,党中央开始决定林彪任山东军区司令员。鉴于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中央给正在赴山东途中的林彪发了一份“万万火急”的电报,要林彪、萧劲光、江华、邓华、李天佑一行不去山东,立即去东北。林彪在河南濮阳接到中央的电报后,立即转道,星夜兼程赶赴东北。
          为了与中共争夺东北,蒋介石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945年9月1日,蒋介石任命熊式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营主任,任命莫德惠等6人为东北行营政治委员会委员,任命张嘉敖为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主任,任命蒋经国为外交部驻东北特派员,任命潘公弼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特派员。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控制,蒋介石还将东北3省划为9省,并任命了各省省长。10月16日,蒋介石又任命黄埔弟子、爱将杜聿明为东北保安部司令长官,全权负责东北地区的作战。
          杜聿明一进入东北,中外记者及军事评论家就极其关注东北,并预言共产党武装与国民党军在东北将有一场世纪大战。美国《洛杉矶时报》特派记者从沈阳发出了一则电讯稿《东北角的两雄》,其中说:
          在东北和平实现之前,决定性的军事行动是不可避免的。东北之战将是中国的最优秀的军人之间的一幕精彩表演。他们的战绩堪和美国历史上的两雄格兰脱与李将军东西辉映。
          这两位优秀的军人便是东北国军总司令杜聿明将军和共军总司令林彪将军。一个是在沈阳的总司令部里指挥着各地作战的国军,一个是从流动的司令部统率着共产党的战斗部队。两人都是黄埔军官学校毕业生,杜聿明于1924年毕业,林彪于后一年毕业。
          杜聿明系机械化战争奇才,1904年生于陕西省,入伍以后,因作战有功,由排长晋长为将军,被誉为中国的机械化战争的杰出人才。……他具有军人气概,仪表英俊,看上去似乎还不到43岁。杜氏心地坦白,和蔼可亲……
          林彪是共产党最优秀的战术家,和精强干练的杜聿明可说是棋逢敌手。林氏态度温和,沉默寡言,外貌上很像一位大学教授。可是,他却负有战略家和作战的盛名,甚至政府方面的出版物也称赞他的功绩。
          《洛杉矶时报》的这则电讯发表后,上海《申报》作了转载,并将林彪、杜聿明的照片一同配发在上面。
          从蒋介石初期派熊式辉、杜聿明到东北的部署看,他对争夺东北是极其重视的,而且也很有信心。他认为,杜聿明系黄埔一期生,很会打仗,加上派去的大批军队全系美国装备,火力强大,机械化程度高,可说是精锐中的精锐。他自信,强将加武器精良,自己在东北取胜没有什么问题。
          1945年11月初,杜聿明率国民党精锐部队在秦皇岛登陆,并计划一举冲到锦州。随后,分兵向西,进攻冀热辽解放区各城镇;再后,指挥国民党精锐部队进占黑山、北镇、义县、阜新、北票、朝阳、辽原、平泉……11月15日,杜聿明集中5个精锐师的兵力,向驻在山海关的东北人民自治军阵地发起猛烈的攻击。为阻止国民党部队北进,山海关驻军在林彪还未来到的情况下,与蒋军展开了激战。当时,我一师未到,三师落在敌人后面,从关内到的部队又没带武器,加上参战的东北人民自治军战斗力不强,指挥又未统一,我军抵挡不住蒋军的疯狂进攻,被迫放弃了山海关。这样,我军利用山海关阻止蒋军进入东北的计划难以实现。蒋军夺取山海关后,趾高气扬,一路猛打,很快占领了辽宁绥中地区。不久,又占领了兴城、锦西、葫芦岛。
          11月19日,林彪到达辽西前线。他在前线作了一些调查后,感到东北人民自治军武器较差,官兵疲劳,又无根据地,加上通讯联络不畅,无法与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较量。根据我军在东北的现状,他决定转变策略,大踏步地后退,以后寻机再打。随后,林彪将自己的想法报告了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他在报告中说:目前我军为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应避免仓促应战,准备放弃锦州以北二三百里,让敌拉长分散后,再选弱点突击
       
        中央军委考虑到东北的实际,同意了他的这一建议。
          随后,林彪、罗荣桓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带领部队大踏步地后退,并决定在后退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变强大,然后再跟蒋军决高低。
          
          林彪在撤退途中用中学化学课本解忧闷
          
          连连后退的林彪,在辽宁西部的法库县内小住了一段时间。他利用这段时间,整顿部队,熟悉干部,研究敌情和下一步的行动方案。1946年2月5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的名义,给林彪、彭真发电,要求林彪统率的东北民主联军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应给予回击或消灭一部,以灭其威风。电文中还说:你们如不能在东北打一个好胜仗,以后你们在东北的政治地位就要低得多;你们如果打了胜仗,在谈判中你们可相机要求国民党从热河撤退,作为你们在东北让国民党进入某些地区的条件。
          林彪接到中共中央的这份电报,感到中央的意见甚为正确。问题是,目前手上这支队伍的战斗力不像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一军团、抗战时期的一一五师那样,它们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且武器、装备与敌人的差距也不太大。现在的这支队伍,来自四面八方,有的未经过严格的训练,有的经历的大战不多,还有的是刚从敌人队伍中解放过来的,战斗力甚弱。尽管如此,林彪仍决心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力争在近期寻找机会打一两个漂亮仗,以振奋人心,鼓舞士气。
          1946年春节一过,林彪率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来到法库县秀水河子。
          秀水河子是法库县内的一个小镇,因有一条约50米宽的秀水河流经该地,故名秀水河子。秀水河子人口不多,一条街也不到200米长。林彪进入该镇后,民主联军总部的人员便在镇上四处为他寻找房屋。当时,镇上老百姓的生活都很贫寒,没有单独的空房。民主联军总部的人员七找八找,便找到了小商贩赵树德的家里。赵树德住的这栋房屋有一个小厢房,厢房里面有两个房间,除赵树德、佟洁茹夫妇住一间外,还有一间空房。赵家的房屋较宽,人口也不多,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便设在赵树德家的大厢房里,空的一间房子安排给林彪住。
          赵树德的妻子佟洁茹老人对笔者说,林彪初到秀水河子时,她不知道林彪是什么官,后来,她见周围和房前屋后有很多人站岗,林彪出进也总有警卫员跟着,才知道他是个大干部,但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更没有想到他是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后来,她发现林彪时常独自站在地图前深思,有时独自低着头在屋内转来转去,又听到来找他的人喊他“林总”,还听他打电话说“民主联军总部”,“我是林彪”,才慢慢知道他是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佟洁茹还说,林彪到她家时,天气很冷,生活不太方便,她便将家里几件东西让给林彪单独用。这些东西是火盆、方桌、板凳、开水壶、茶壶等。
          林彪到秀水河子的头几天比较忙。过了几天,他又有些闲。没有什么事,他便叫秘书、警卫人员外出给他借化学书看。林彪在武汉共进中学读书时,很喜欢化学,觉得化学很有趣。后来到广州黄埔军校学的大多系军事、政治、历史方面的知识,没有机会学化学。参加革命后,看的东西也多系军事、政治方面的,很少看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一天,他突然想起在中学学化学时的情景,很想把中学化学课本借来看看。吃完早饭后,他对警卫员马金奎、郭德富说:“你们俩到外面去问问,看这小镇上有没有读中学的,给我借一本中学化学课本来看看。借书时,要给人家打一个借条,还书时再把借条取出来。”
         马金奎、郭德富遵命立即去找。他们在镇上问了20多户人家,才打听到一个叫刘树华的青年是法库县县立中学的学生,因放寒假正在家里。马、郭二人在一居民的指点下,便直奔刘树华家。刘树华得知马、郭二人要借他的中学化学课本,二话没说,当即借给了他们。他们要写借条时,刘树华坚决不要,只说看完还来就行了。当时,刘树华并不知道是林彪派他们来借的,只知道民主联军有个军官要看中学化学课本。林彪看到化学课本后,很高兴,一有空就翻阅,重要的地方,他还在上面画了线,作了记号。
        佟洁茹告诉笔者,林彪住在她家时,虽借了一本中学化学课本在看,实际上,他的大脑根本未休息。他一放下化学书后,便去看挂在墙壁上的军事地图,有时还找人来谈事情。林彪晚上睡得很晚,还时不时地与他们一家人拉家常。她说:“依我看,他叫警卫员马金奎去借中学化学课本,并不是真正想学化学,而是为了调剂大脑,解解忧闷。他平时不大爱说话,好像总是在思考问题。”
          2月10日早饭后,林彪正在看中学化学课本,情报处处长苏静带着侦察人员匆匆进来向他报告说,杜聿明利用新六军到达东北之机,集中主力第五十二军、新六军及第十三军一部,计6个师,分3路向北宁路两侧地区发动进攻,妄图一举消灭民主联军主力。
          敌情有了变化,林彪借的中学化学课本只看了“原子”、“分子”部分,后面的内容没有时间看了。他叫警卫员马金奎将中学化学课本马上还给刘树华,并代他向刘树华致谢。
          马金奎还书时,很神秘地告诉刘树华:“向你借书的不是一般的人。”
          刘树华连忙问:“是谁?”
          马金奎支支吾吾不愿讲,刘树华接着追问:“到底是谁?”
          马金奎这才说:“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
          刘树华听了,大吃一惊。
          那时,他虽只有十六七岁,觉得林彪的官很大,而且认为民主联军将来必胜。他觉得林彪看过、画过线的这本化学课本很珍贵,便将它珍藏起来,而且一直保存到“文化大革命”。1968年,不知是谁将这件事张扬出去了,而且让辽宁省里的一些部门也知道了。“九大”之后,林彪做了毛泽东的接班人,辽宁省里的几个部门联合派人到各地搜集林彪在东北时的资料及用过的物品,这本化学课本便成为他们要搜集的重点“文物”。省里的几个人到秀水河子找刘树华要这本书,刘树华心里舍不得,但又留不住,只好交给他们。自此,这本林彪看过、画过线的中学化学课本就下落不明了。
          
          林彪决定在秀水河子打一仗,树立东北民主联军的新形象
          
          林彪想打胜仗的机会终于来了。
          1946年2月8日,蒋介石电令杜聿明,告知其目前进入东北的民主联军人数不是太多,脚跟也未站稳,战斗力也不太强,应抓住这个机会,向东北民主联军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并力争尽快将其消灭,如一时不能消灭,也要使民主联军在东北不能立足或难以生存。此时,杜聿明因肾病在锦州住院。他虽然在住院,大脑却一刻也未停,一直躺在病床上指挥作战。因此,他的病房成了临时作战指挥部。杜聿明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后,立即召集心腹研究作战方案。2月9日,他在医院下达了作战命令,其步骤是:
          (1)从2月9日起,编组两个扫荡队,分别向盘山、台安、辽中及公主屯、秀水河子、骛欢池等地扫荡;
          (2)新编第六军第二十师为南路扫荡队,向盘山、台安、辽中等县进攻;
          (3)第五十二军第二师为中路扫荡队,沿北宁路两侧向新民以东前进;
          (4)第十三军第八十九师为北路扫荡队,向公主屯、秀水河子、骛欢池等地攻击。
          杜聿明下达了这个命令后,第十三军不敢违抗,立即下令第八十九师出发,第八十九师又令第二六六团及二六五团一个营,另加一个师属山炮连先行。
          杜聿明的作战方案,很快被东北民主联军的侦察人员获悉。
          情报处处长苏静分析了敌情后,感到蒋军第十三军第八十九师第二六六团加二六五团1个营及师属山炮连系孤军冒进,而且距主力的行程达100多公里,有二至三天的行程。预计这4个营加一个山炮连在11日左右到达秀水河子地区。这是歼灭该敌的绝好机会。2月10日上午,他将上述情况报告了林彪。林彪得到这个情报后,又想起2月5日中共中央给他和彭真等人的电报,遂决定:应抓住此机,将这部分蒋军消灭掉,以振奋士气。同时,检验一下进军东北部队的战斗力,摸出一套打东北精锐机械化蒋军的经验来,以利今后的战斗。考虑成熟之后,他立即下令民主联军总部迅速转移,驻在镇上的部队,除留少数迷惑、拖住蒋军外,其余均转移到镇外隐蔽起来,待敌进入镇内后,再将其包围歼灭。10日下午,林彪又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专门研究秀水河子战斗的作战方案。会议决定:山东一师、新四军三师第七旅及保安第一团,计7个团,负责消灭进入秀水河子之敌。第七旅旅长彭明治、第一师师长梁兴初为此次战斗的正、副指挥,另以第三师第十旅及独立旅消灭骛欢池之敌。会上,各师、旅长听说马上要打仗,情绪甚高,纷纷向林彪表示:不惜一切代价和牺牲,坚决打好这一仗,消灭进犯之敌,树立东北民主联军的新形象。
        林彪对他们说:“前一段,我们从各地凑拢来,作战机会和条件不好,顶不住蒋军的进攻,一直往后退。此次情况就不同了。我们除了武器、装备不如蒋军外,各方面的条件都比对手强。因此,大家回去后,就开始做战斗准备,还要开好战前动员会,党团员会,誓师会,将参战部队官兵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打胜进军东北的第一仗,而且要将这一仗打成漂亮的歼灭战,要将冒进之敌消灭得干干净净,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喜。”
          2月11日早上6点,彭明治、梁兴初根据林彪的安排下达了作战命令:第一师第一团、二团负责攻打秀水河子西北、东北、北面的敌人;第七旅第十九团、二十一团负责攻打秀水河子东、南右侧的敌人;第一师第三团和第七旅第二十团分别为第一师、第七旅的预备队。11日中午过后,蒋军浩浩荡荡地向秀水河子地区开进。敌先头营到达秀水河子东10余公里的团山子时,人困马乏,又渴又饿,决定在此宿营。彭明治、梁兴初均认为,这个营的蒋军只有几百人,如利用夜幕的掩护一举消灭该敌,费力不大。彭、梁用电话向林彪请示,林彪当即表态:“可以打。不要拖泥带水,要快速打击,一战灭尽。”晚上,彭明治、梁兴初下令第十九团突然向敌人发起攻击,同时下令第二十团转至团山子以西公路两侧,斩断敌人的退路。哪知,第十九团向敌发起攻击后,敌人知道遭到伏击,不愿与民主联军硬打,利用夜幕的掩护,不顾一切地向秀水河子方向撤退。在公路两侧埋伏的第七旅第二十团未与前方取得联系,又不知敌人实力,未及时出击,使先头营的敌人得以逃脱。这是秀水河子战斗中的一个失着。12日,蒋军4个营加一个山炮连开进了秀水河子地区,未费什么力气就占领了全镇。彭明治、梁兴初立即下令第七旅向秀水河子以东及东南方向逼近,第一师进至秀水河子以北,隐蔽包围了蒋军。蒋军发现了民主联军的目的后,便集中火力向民主联军的东西八家子、拉拉屯一线发起猛烈的进攻,企图冲出包围圈。那时,东北民主联军的炮火,包括轻重机枪的火力,根本无法与美式装备的蒋军比。因此,蒋军进攻之初,民主联军的官兵避其锐气,不与他们对打,只坚守阵地,蒋军猛攻数次,仍难以攻下。
          第二十一团一直坚守到天黑。
          彭明治、梁兴初认为,民主联军习惯夜战,蒋军害怕夜战,决定将第十九团、二十团调上来,与第二十一团一道,一鼓作气消灭这股敌人。
          打了一阵,由于进攻缺乏重点,兵力不集中,加之蒋军火力强大,地势平坦,无法掩护,又未切断敌人退路,民主联军感到难以取胜,只好撤了下来。
          
          林彪得知部队进攻受阻,担心弄成“夹生饭”,立即走出司令部,亲往第一线,火速召集团以上干部开会,研究新的作战方案。
          林彪听取了他们的汇报后,对各师、团的干部们说:“战斗已进行到这种程度了,我们不但不能退,而且一定要获胜,更不能让敌人逃跑。时间很紧迫,各师、旅、团下一步要调整部署,集中兵力,猛攻一点,重点突破,利用天黑之机,采取一切手段和办法,向敌发起新一轮攻击,力争今晚或明天12点以前结束战斗。”
          会上,各师、旅、团根据林彪的指示,结合头天战斗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与会的干部对第一个方案进行了讨论、研究,然后由林彪补充、认可、拍板。
          会议不到两小时就结束了,各师、旅、团干部根据会上确定的方案,立即回去组织实施。
          天一黑,民主联军第七旅第二十一团和第一师的第一团、第二团在夜幕的掩护下,以极快的动作,接近了敌人,并从北面、西北高地向敌人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第十九团也开始由南向北猛攻,并打入秀水河子镇内,然后,逐屋逐院地向敌压缩。
          蒋军凭借民房与先进的武器,充足的弹药,与民主联军进行了激烈的巷战。街北面几处民房的墙较厚实,敌人的数架机枪架在墙眼上,打死打伤不少民主联军的官兵。
          为了突破北面阵地,林彪下令进攻北面的部队采取挖洞、钻墙、爬屋顶的办法,对敌机枪手进行突袭。
        第七旅第二十一团的官兵根据林彪的命令,采用新的办法作战。果然,敌机枪手一一被消灭,北面阵地被突破。随后,三面进攻的部队似潮水般压向蒋军,敌人抵挡不住,纷纷后退。
          打到14日早晨,4个营及1个山炮连的敌人,除投降的外,全部被消灭。此次战斗打了两天,共打死蒋军500多人,俘团长以下官兵900多人,缴获先进美式装备一批。
          民主联军在此战斗中,也负出了较大的代价,牺牲近200人,伤团以下官兵600余人,伤亡总计771人。
          
          不应忽视的秀水河子战斗
          
          此次战斗取得胜利后,善于发现和总结问题的林彪立即下令各部队进行总结。他认为,秀水河子战斗是我军进入东北的首次歼灭战,虽然取得了胜利,我方的伤亡也不小,很值得总结。因此,参战的各部队在秀水河子休整期间,对此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总结,有的连队还写了总结材料。
          林彪还将此战作为一个典型战例,对各部队进行战术教育,以提高广大官兵的作战水平。1947年4月19日,林彪在东北部队师以上干部会上作《论战术思想与战斗作风》的军事报告时,还特地提到了这次战斗。他说:“秀水河子战斗,原来的部署就是缺乏重点的,后来把兵力集中了,成为一个刀尖子,打胜了。”
          秀水河子战斗是林彪进入东北后指挥的第一个胜仗,而且打得相当残酷、激烈。后来,一些研究东北解放战争和党史、军史的专家见此次战斗消灭敌人不是太多,忽视了这次战斗,在其文章、著作中尽量不提,有的提了也只寥寥数语。
          其实,秀水河子战斗对民主联军和林彪来说,相当重要。此战不仅消灭了蒋军1个加强团,更重要的是树立了东北军民战胜蒋军的信心,鼓舞了士气。另一方面,此次战役对杜聿明、蒋介石的打击相当大。杜聿明后来在回忆录中讲,通过这次战斗,他感到林彪很会打仗,他在东北有可能打不过林彪。
          1994年11月14日,笔者到秀水河子采访时,碰到该镇的副镇长何中艺。何中艺对当年的秀水河子战斗及林彪也有些研究。在他的热情帮助下,笔者见到了该镇当年曾参与并目睹秀水河子战斗的老居民赵玉山、黄恩木、吴万清、刘乃文等人。他们向笔者详细介绍了东北民主联军与蒋军战斗的经过,也谈了民主联军的伤亡情况。78岁的黄恩木说:
          秀水河子战斗打得相当激烈。由于蒋军第八十九师的武器精良,火力猛,又处于守势,他们利用工事、民房等掩体掩护得好,民主联军在明处,蒋军在暗处,民主联军攻得很吃力,故伤亡较大。
          由于林彪在这场战斗中亲临前线指挥,给民主联军官兵以极大的鼓舞,民主联军每攻一个火力点,均打得非常顽强,前面的牺牲了,后面的又马上跟上去,真正是前仆后继,不怕牺牲。战斗结束后,我们见秀水河岸边及各居民房内外,到处是敌人的尸体,民主联军也牺牲了一两百人。当时,民主联军的官兵左臂上都系了一条白毛巾,我们一见系有白毛巾的遗体便清理出来,然后清洗干净,再与民主联军的官兵一道,将他们作为烈士予以安葬。
          秀水河子的干部、群众还告诉笔者,牺牲在此地的民主联军近200名烈士被安葬后,因后来要修建“烈士陵园”,又移动了一次,现在修建在秀水河子镇山坡上的83座陵墓,有的是几个人葬一处,实际牺牲的烈士不止83人。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走红,辽宁有关单位拨款准备在秀水河子镇修建“秀水河子烈士陵园”、“秀水河子战斗纪念馆”,而且花岗石、白玉石也运来了。哪知,工程刚动工,“九一三”事件发生了,“陵园”、“纪念馆”也跟着下马了。直到上世纪90年代,秀水河子战斗烈士墓旁边,还孤零零地竖着一座油漆剥落、破烂不堪的“纪念碑”。
          再后来,秀水河子镇政府根据群众的意愿,曾计划修建“秀水河子战斗纪念馆”,并将此作为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笔者在秀水河子采访时,“陵园”、“纪念馆”还没有动工。直到本世纪初,笔者才又听到何中艺镇长说,在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下,由秀水河子镇政府牵头修建了“秀水河子战斗纪念馆”,烈士陵园也作了较大的修整。他们此举甚得人心,使当年在这块热土地上流血牺牲的先烈们,又重新活在人们的心中。
          最具戏剧性的,要数林彪当年在秀水河子的住户赵树德、佟洁茹夫妇。“文化大革命”爆发后,辽宁省有关单位派人四处走访林彪曾经战斗、住过的地方,搜集他留下的文字、图片及用过的物品。林彪在赵树德、佟洁茹夫妇家住了近半个月,自然是他们寻访的重点对象。
          解放后,赵树德参加了工作,在法库县供销部门任采购员,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很少回家,寻访人员没有找到他,只见到了佟洁茹。
          佟洁茹虽不识字,但心地善良,也甚明白,而且记忆力惊人。寻访人员找她时,她将林彪在她家的情况说得一清二楚,林彪秘书季中权、警卫员马金奎、郭德富的名字也说得准确无误。寻访人员问她,林彪在她家用过哪些东西时,她也一一告知。
          当时,寻访人员决定将林彪用过的小方桌、茶壶、铁火盆带走,她爽快地同意了。他们走时,还紧紧握住佟大娘的手,万分感激地说:“你把林副主席在秀水河子用过的东西保管得这么好,这是对革命的贡献啊,非常感谢你!”
          赵树德、佟洁茹夫妇只在战争年代与林彪有过接触,全国解放后,从未见过林彪。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九一三”事件后,因提供过林彪用过的3件物品,赵树德受过多次批判,佟洁茹也作了数次检讨。幸好,这对老夫妇异常坚强,没有倒下去。1994年11月15日,笔者在法库县县城小东街的一栋普通民房里见到了这对老夫妇。当时,赵树德85岁、佟洁茹83岁。这对老夫妇虽已高龄,但身体十分硬朗,眼也明,耳也灵,说话声音洪亮。佟洁茹说:
          林彪被党中央派到东北打蒋军,在我家里住了一段,我作为房东,不照顾他心里过得去吗?那时,我怎么知道他后来要出问题呢?林彪用过的东西,也不是我主动交出去的,而是组织上来要去的。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那些东西弄到哪里去了。“九一三”事件后,批判我们确实没有道理。好在,我和老伴也未怎么计较这件事,不然,我俩早就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