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人群“转黑”的社会学分析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8:50:04

弱势人群“转黑”的社会学分析

2007-08-13 16:01 来源:  网友评论 0 条 浏览次数 1 李亚彪 于力 张洪河     

    有关部门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是黑恶势力犯罪的高发期,中国政府从2000年开始的打黑除恶工作,目前并没有画上句号,打击黑恶犯罪势力的力度将继续加大。
    不久前被称作“三晋涉黑第一案”的山西省李满林黑恶犯罪团伙被警方摧毁,随之牵出原山西省委副书记侯伍杰、原临汾市公安局局长邵建伟腐败案件。从此类案件的复杂性质分析,当前一些地方黑恶势力的发展,已不简单是刑事犯罪,而具有更深刻的社会背景。正视和解决好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将黑恶势力的生存空间压缩到最小,已成为打击黑恶势力的突出命题。
    在河北省林润良黑恶团伙20余名涉案人员中,近一半为无业人员,其余包括下岗职工、农民等。在吉林省展文波涉黑案件中,被检察机关起诉的19名犯罪嫌疑人中,无业者、农民、单位司机等人员占了2/3。有资料指出,当前中国打掉的涉黑犯罪团伙中,无业人员、两劳释解人员等社会闲散人员占较大比例。

                              由弱转黑的社会因素

    《瞭望新闻周刊》调查时发现,在黑恶势力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存在弱势人群由“弱”转“黑”的现象。社会弱势人群增加,一些矛盾激化,社会扶助与关爱缺失,客观上为黑恶势力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土壤
    社会学家们指出,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化与财富分配的非合理化,带来了城乡差别、失业、收入分配差距等问题,使黑恶势力的产生有了社会基础。吉林省公安厅原厅长陈占旭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批“两劳”释解人员重返社会,这些“两劳” 释解人员和社会闲散人员难以安置,缺乏管理,形成社会治安的高危主体。与此同时,一些没有生活来源的社会边缘人,心理失衡,人际关系紧张,又长期游离于社会之外,失去组织约束,构成了中国当代的“游民”一族。这些人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基础和成员的主要来源。
    在重庆市,曾因非法拘禁被判缓刑的曾令文为报复社会,在缓刑期间组织外来务工农民刘宪强、无业人员李斌为骨干,大批网罗刑释解教人员,最终形成涉黑犯罪团伙。法学专家何秉松说,这些社会最底层群体的共同特点是:离财富及权力最远,贫困、收入低、社会地位低,缺乏谋生技能。因此,这个阶层的成员一般悲观消沉、愤世嫉俗,对现实强烈不满。由于主流社会对这类人员的排斥,犯罪便成为这些人对社会分配不公的一种病态矫正方式。
    弱势人群从“弱者”变为“恶者”,不能不让人深思。浙江省委党校教授吴锦良等人认为,当前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不少人都希望找到新的归属感,随之产生了相应的社会组织。在福建、广东沿海一带,不少外来务工人员为了维护自身权益,从开始“抱团”成立同乡会,慢慢发展成为“外来帮会”。从维护自身利益走向以非法手段帮助他人“摆平”难题。在有的地方,一些外来人员组成的老乡帮会,就出现过帮助企业讨债而采取绑架手段的情况,有的甚至形成了固定的黑恶势力。
    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一些基层组织相对弱化,社会管理机制薄弱,一些利益关系本应由相关主管部门来管理和调控,可由于这些部门管控不力,一些人转而求助于黑恶势力“摆平”,黑恶势力趁机坐大。比如由于治安控制不力,一些业主雇佣“黑道人物”提供保护;由于执行难,一些债权人雇佣 “黑道大哥”为其讨债;由于诉讼难,一些民事、刑事案件当事人往往就请“黑道人物” 出面。一些 “弱者”,就是这样逐渐蜕变为“恶者”的。

                       黑恶势力滋生“放大”管理“暗疾”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黑恶势力坐大与社会管理的种种漏洞联系密切。
    暗疾之一;社会治理的结构缺陷为黑恶势力留下了生存空间。黑恶势力多存在于市场、矿山等资源较为集中、而地方管理不力的地方。在一些矿产资源集中的地区,管理部门将矿井随意卖给个人开采、违法乱发开采许可证,造成采矿者之间矛盾丛生。这种管理方式既制造了冲突,又使政府权威缺失,经营者只好找黑恶势力“摆平”矛盾。
    而在市场发达的地方,管理空白也激发了黑势力。河北省蠡县留史镇曾是一个全国知名的皮毛大市场。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地托运行业兴起。但由于管理混乱,托运站之间为抢线路、抢客户,互相报复破坏,蚕食对方,也因之产生了震动当地的王兵涉黑团伙。然而,王兵团伙被打掉后,当地因抢市场砸车、烧房、伤人事件仍屡有发生。当地民警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如果市场管理继续失控,打掉一个王兵,还会有其他黑恶势力产生。
    暗疾之二:畸型社会需求导致了犯罪市场的产生。办理过多起涉黑案件的吉林省吉林市刑警支队干部孙伟等人说,现在大街小巷遍布歌舞厅、洗浴中心、按摩中心,其中一些就存在黄赌毒等“地下黑色经济”,就会引出黑恶势力来保护。2004年,吉林市打掉了“疯马音乐墓地”娱乐场所,并挖出这一娱乐场所负责人容留70余人吸食摇头丸、麻谷等毒品的情况。法学专家认为,由于某些非法社会需求的增长,法律制裁的严厉性、犯罪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以及追求高额利润的垄断性,使单一犯罪成本不断加大。这加速了犯罪向规模化、组织化发展,最终产生黑社会性质犯罪。
    暗疾之三:在涉黑犯罪中反思干部用人制度。目前一些黑恶势力的“黑老大”头戴“红顶光环”,也有的罪恶势力出钱寻找“代言人”,令人反思干部用人制度。在辽宁省辽阳市,带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头目张宏东坡之地称为“地下组织部长”,当地一名干部,在张宏东各种关系的作用下被提拔,又转而帮助张宏东大搞房地产开发。
    一些打黑民警说,保护伞使恶势力平步青云,有的黑恶势力头目当上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干部,给打黑平添压力。那么,我们到底要选拔什么样的干部?应该如何把住这个大门?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暗疾之四:打击犯罪不力,有的政法机关甚至纵容犯罪。这主要体现在地方一些政法机关“打黑”决心不大,使黑恶势力在公开暴力犯罪时没有受到法律追究,助长了犯罪气焰。20世纪90年代,吉林省四平市孙长春团伙横行当地,此后几次上演“捉放曹”,在涉及孙长春团伙的20余起案件中,8起办案单位工作严重不负责,其中3起案件应追究刑事责任,却被办案人从中调解,直接影响了警方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增加了犯罪分子的 “心理自信”,致使有的群众受到不法侵害时,认为报案无济于事,削弱了打黑力度。

                           “黑社会”在为哪些人服务

    黑恶势力的市场在哪里?一些 “打黑”民警认为,每打掉一伙黑恶势力,就有可能揪出一批腐败官员。腐败现象与黑恶势力勾结互动,在黑恶势力操纵、雇佣腐败官员,达到犯罪目的的同时,腐败官员也同时操纵、雇佣黑恶势力,以达到自己经济或政治上的目的。
弱势人群“转黑”的社会学分析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穆巴拉克背后的真相:令精英难以启齿-世界体系分析-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人民币大幅升值的结果-世界体系分析-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是腐败的重灾区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公款嫖娼的社会学分析 弱势人群变恶的可怕趋势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演变脉络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新自由主义的中国特色(上)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俄国学者对斯大林的最新评价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美联储如何向全球输出通货膨胀?-世界体系分析-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客家人风水信仰的社会学分析 所有制的大误解与93年《决定》的大分野-基本原理反思-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论康德对辩证法的批判与黑格尔对康德的歪曲[]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论康德对辩证法的批判与黑格尔对康德的歪曲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是谁把重庆黑帮养大的?-社会热点评析-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列宁的侄女谈列宁_共运实践探索_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普京对西方“民主”的反思和批判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中国人的国民性/民族性格的社会学分析 入党动机功利化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大学生动机功利化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固始县农民发起的网上签名大联合护地维权运动-综合频道-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中央财政集权魔方--中国经济三个吸取和配置要素资源的管道]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中央财政集权魔方--中国经济三个吸取和配置要素资源的管道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孙咏梅: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分析国际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