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六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35:52
一、缘起
紫砂者,五色富贵之土也,生之阳羡,成之妙手,圆不一式,方非一相,为光货则型有度而合矩,为花器则夺天地之巧工.似玉而可实用,如瓷但不远人.含光而不现,有韵而悠远,一器在手,真可悟君子合光同尘,被羯怀玉之意也!
吾性恬淡山野之人,素不爱金玉铺陈之贵,明珠万斛之豪.独喜据明窗净几间,对满院黄花,邀酒朋诗侣,饮三杯苦茶而已.佳茗相对,焉能无佳器以盛之?紫砂之器,是以为吾之所爱也!
紫砂之美,在何处也?曰泥,曰工,曰型,曰款,世人皆知之,以吾之见,还需加一项曰"",人而无品,不知其可;器之无品,等而下陈.君不见世间人人曰曼生,君不见红尘谈壶必顾老,何也?价昂?工细?泥特?非也!曼生化金石之型,警世之辞于壶,非壶器特优也,实品类超群矣!是以壶已不壶,成文化之名器也!顾老以文人之心,化个人之特点为光器,秀丽,均衡,文雅,工致,所以成一代名师也.使之无文?安能得悟?安能行远?今之工手,多以匠人自得,持一技之能,自以为他人之所不能,便如井底之蛙,终日荒嬉,洋洋不之天地之大也!悲夫!
玩紫多年,常有所感,今日试为六记,与诸方家议论之,行外之言,博一笑也!(待续)
图一:小南瓜壶(花货欣赏,特点:汪派花货,精工又不失实用性,特别注意细工描画的部分)
图二:赐忆壶(光货欣赏,何老师作品的劲道得到了体现继承,身筒的饱满度和流把的形式造成了力度感,毛老师刻绘有味切茶)




佛说因缘果报,必有前因。作为嗜茶之人,紫砂作为一种与茶文化结合紧密的实用工艺品,实在是不可不知,不可不爱。泡了很多年茶,买了很多年壶,每有心得,则喜不自胜;每吃一”药“,就痛定总结;时间长了,非但不厌,反而成瘾。由新而老,由乱玩而研究,由听人说道到冷静思考,还是有所得的,在这里乱说一些,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批评。
紫砂的魅力,紫砂的特色,到底是什么?在市场上,在网络里,我们听了太多以讹传讹的"故事",有人说泡上茶有"紫气"的,有人说能划着火柴的,更有甚者,前段日子正喝着茶,还听人说紫砂壶的鉴别要放脚底下踩,踩不破才"真紫砂"的!!……异端邪说,伪科学横行.到了现在我最怕的,就是有壶友郑重其事的拿出"珍贵原矿绿泥、黑泥“,或者假”到代陈鸣远、陈曼生“……紫砂的美,被鞋油一样黑,化料一样毒的市场掩盖销磨,实在是令我们这样的”爱紫之人“有一种心痛的感受。
如何选一把好壶,此贴我们先从新壶着手,来一起探讨研究一下吧……
图三  怒放壶 (欣赏要点:泡养多年后的本山绿泥,细致的明针和全手工造型能力)
注:为更好论述观点,后面贴子可能引用一些书上的壶器,非本人藏品,我将特别注明出处。


经常在网上闲逛,每天发上来的壶也真是不少。朋友多的,图拍的漂亮的,大家喊一声好;实在看不上看不清的,就说一声“泡茶不错”。“泡茶不错”是什么概念?是说壶的实用性吗?还是敷衍的说法?紫砂壶泡茶有什么优势?什么样的壶泡什么茶好?……吾生性驽钝,唯独爱认个死理儿。说到泡茶的效果和匹配问题,很多茶人都做过研究,对于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日本和台湾的茶人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台湾有些茶人甚至从什么器型、多大容量适合什么样的茶叶,怎么置茶,如何冲水的问题都做了量化的表格……到最后只好自己建窑捏壶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我不太同意有的朋友把“泡茶不错”作为壶不上眼的托词。作为一个追求茶中乐趣的人(我相信上三醉的朋友都是有这样的追求的),对器具的选择,决定了您是在”喝“茶还是在”品“茶,决定了您对”品茶“这一文化符号性很重,很强调仪式性的活动的理解程度。所以,满座嘉宾或者孑然独座冲泡一壶好茶时,案上放着不适当的茶具是很煞风景的!紫砂与茶的匹配,已经有很多老师说过了,既然是“杂谈”,又时常还有朋友在问起,我们也就不妨再啰嗦一下:
白茶、绿茶:是最不适合用紫砂冲泡的,绿茶的色型不太适合用紫砂器皿冲泡,最宜者还是白瓷盖碗和玻璃器皿,如果一定要用紫砂,推荐虚扁、扁鼓等大口浅身筒的器型,不要闷泡,以避免产生熟汤气。
乌龙茶:适合用朱泥小壶冲泡,朱泥一般目数较高,密度大,对高香型茶品的香味吸附损失少。
黑茶:适合用紫泥、段泥中大品壶冲泡,身筒高一些更好。紫泥、段泥泥质较为疏松,利于吸附黑茶类不好的仓味杂味,其交换作用也可以使茶汤的味道更好,身筒高更有闷泡的作用。但熟普由于汤色过浓,容易造成段泥吐黑,应该在试养后再持续泡养。
红茶:适合紫泥、段泥大品壶冲泡,最宜提梁。想象一下,一把提梁,在冬夜泡上温暖的红茶,或者再加入一两朵清香的菊米,该是怎样的温情啊……
例外的是试茶,还是用瓷器吧,感受更加敏锐直接。(待续)
图四 玉带古钟(要点:段泥泡养效果,高身筒是泡普之利器)
图五 德钟(要点:这样的大盖使紫砂泡绿茶成为可能)
图六 泥料特写(欣赏要点:83年紫泥铺段砂泥料泡养后的效果)







二、泥说
紫砂之为茶器,誉满天下,有明以来,时人趋之若鹜,茶客珍而宝之,为何?材质本身的优势勿庸质疑。数中国几大名陶,建水、钦州、石湾……工艺各有千秋,但抟而为茶器,往往无法与宜兴紫砂相比。传说中异僧所授之“五色之土”,更为这种特殊的陶土平添几分神秘,更加具有魅力。但是也因为这种神秘性,多年来造成关于紫砂泥料的“故事”泛滥,谬论横行,有必要从科学的角度来做一个客观的分析。
紫砂陶土,成分有些什么?已经有专业机构做过详细的定量分析,氧化硅,养化铝,铁质氧化物,石英质……与其他陶土关键的不同在化学层面上是含铁量较高,在物理层面上是分子层面上的排列特性:所含各类成分的团状体构造,造成团内和团间的双重气孔结构。铁含量高等化学特性造成泥料颜色变化的多样性;特殊物理特性造成泥料透气性强,可塑性高、收缩比小的特点,使泥料利茶、可塑。窑烧变形小;这些都非常有利于作为工艺品,特别是茶具类的工艺品的制作的原料……
说了这么多物理化学,似乎得于道而失之趣味,但是礼崩乐坏的末法时代中,要寻找一点真相,不用上这样的科学考据工夫,恐怕上当难免。那么,了解这些,便于我们揭穿哪些紫砂的歪理邪说,鉴别哪些市场的“李逵”“李鬼”呢?试举例几种紫砂”伪科学“:
1、绿泥、黑泥有”原矿“:紫砂有绿泥、黑泥原矿吗?有多少游客朋友、甚至做茶具的朋友,到宜兴去欢欢喜喜的买回绿油油的一堆”真原矿“壶来?”紫砂是”五色土“哦,绿色的泥巴最贵哦“很多不良从业者就是这么跟您介绍的吧?然而稍有基本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什么成分的氧化物呈绿色,氧化铜,养化钴……所以瓷器的绿蓝色用氧化铜,紫砂的”绿泥“用氧化钴,很正常的啊。而原矿紫砂泥料里会天然含有这些成分吗?没有!那么用硅、用铁……您给我烧出绿色来看看?!同理,紫泥再深也是”黑“不了的,黑料不加氧化锰之类,就只有封窑”捂黑“处理,(也就是用加强炭的附着来加色,说通俗了,就是加烟给他”熏黑“),除此之外,我也想不出别的办法变出”黑料“来。所以说,再有JS给您说他有绿泥、黑泥”原矿“,您就尽管把他的信用给”枪毙“了好了,欺负咱文化人没数理化知识啊,哈…………
说到这里,就顺便把选择绿、黑料的事情说了吧:紫砂是工艺品,为了表现物象之美,材质之美,绿泥、黑泥不是不能用,其实好的高温氧化物也应该比较稳定,析出量也应该不大。特别是”花货“类品种和一些特殊的型,用别的泥料还真没法做(仿真类花货的枝叶,不做绿的行吗?还有顾老的君玉壶,您想象一下用别的颜色,不好看!)。但是紫砂同时也是实用器,选择茶具时我们也要有所注意,比如:尽量选择原矿泥料作品作为日常用茶具;如喜欢用仿真类花货壶可选择身筒部分用原矿料,绿泥做化妆土或者流把贴塑的品种;如实在喜欢的绿泥作品选择呈基泥好,钴料好的品种(泥色灰绿、暗绿,泥质较细腻,如不能很好鉴别,一定级别以上正规厂内工艺师的用料应该会有所保障)。饮茶快事,健康重要哦
图七,好的段泥特写
图八,好的紫泥特写




2、鬼见愁的朱泥和喝不坏的化料
不得不承认,玩壶这么多年,如果有一类泥料依然让我郁闷无比无所适从的,那就是“朱泥”。从台湾爱好者编撰的比较系统的“朱泥三书”到各类似是而非只鳞片爪的资料图录,从研究化学物理的定性定量分析到各位工艺师朋友的口头讲述,从可以做太空仓隔热层的“故事”到“大红袍”“*氏朱泥”……的泛滥。一个真实的“朱泥”,恐怕是离我们玩壶的朋友渐行渐远了……
首先要声明一下,本人只是一个紫砂爱好者,这里的很多方家都是我亦师亦友的学习对象。但是对于朱泥这个东西,我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感觉做一个坐井观天的分析吧。翻遍所有的权威紫砂书籍,”朱泥“矿脉始终没有被记载过,《紫砂辞典》把红泥和朱泥作为一种泥料来对待,很多工艺师也根本不承认朱泥作为一类泥料的存在。我们可以比较负责的推测,抛开真古朱泥壶和极少仿古高手中以特殊选料和烧制方法制作的朱泥不论(正宗古朱泥壶或高仿古朱泥壶价格昂贵,一般爱好者几乎可以“忽略”),平时我们一般爱好者遇到的,就是红泥泥料经过很高目数的粉碎后的作品而已,而且,由于矿料的依然相对稀少和目数太高造成的制作难度加大,能够找到一把来路正确,不添铁红粉和玻璃水的朱泥壶(既纯石黄泥制品,烧成后未经泡养应该呈黄红色,且越泡越红),已经要非常感谢从业人员的辛苦和您所接触壶商朋友的信用了,而且此类作品价格也不会太低。而对于市场上那些价格低廉,敲上去声音清脆,未经泡养就“红艳欲滴”的作品(甚至还有什么”黑朱泥“天!),作为真正想玩好一点泥料的朋友,基本就可以一眼否定之!价格低廉,不符合成本因素;声音太尖利,朱泥颗粒小所以致密音高,但一定不至于象玻璃的;不泡而红,就更不用解释了……(友情提示:看到很多壶友用壶盖敲击壶身“听音”,此行为是非常外行和被玩壶者不齿的,因为伤壶!正确方式应该是用壶盖轻磨口沿,听音就可,又不是买乐器,哈),让他们说”故事“去吧!
换一个角度思考,对于买了”加料朱泥“的朋友,您也不要太担心有伤身体的哦,铁红粉、玻璃水,分析一下就知道对身没大坏处,您就权当买了一玻璃壶泡茶吧……不就是不能欣赏养壶的乐趣和失去陶土的透气助茶的功能而已嘛,可以自我阿Q精神解嘲的:”至少便宜而不劳神,哈!“
唉,资源枯竭的社会里,一方面要学会自我安慰,另一方面还是希望大家能够都找到一两把好的茶壶,纳福(壶)迎祥哦……
图九 当代朱泥小西施 (友人藏品,要点:比较可靠的现代朱泥)
图十 红泥小柿园 (要点:作为比较的红泥作品,全手工成形)




3、谈论泥料的几大拧巴和选择好泥的简易程序。
紫砂乱纷纷,爱者欲断魂,街谈兼巷议,能听有几人?
紫砂是上天赐与茶人的恩物,而在这样众乱纷呈的时代,透过各种心机各怀的媒介,难免也会有各种言论和概念上的昏乱,人一上当受骗多,就容易风声鹤呖,强认死理,其实这样对于玩好壶、喝好茶也是不利的。
列举几种关于泥料最拧巴的、网络上也出现最多的观点,各位方家不要对号入座才好:
1)谈化色变。这年头,做网络壶评家最容易,见到绿的黑的,以添加化料为理由,一律一棒打死就是。其实事物也是要一分为二的,首先,我们一定要看到市场上充斥的那些颜色鲜艳,绿的让人心发慌的东西,是一定要避免多用的……古代人可以疯走行散,瘾君子可以冒死吃河豚,对于这种既不利茶又无欣赏性的化料,还是对它们敬而远之的好。但是,另一方面,在紫砂泥料金字塔的尖端,确实也有一些很好的”化料“!顾老做君玉的绿泥,施小马做珏提的黑料……都是泥料中多么美的上品啊!我非圣贤,对于这样的好泥,我是愿意做吃河豚的人的!用科学的观点看,金属氧化物是否析出,或者析出是否能控制在对人体可以接受的量内,取决与基础泥料对氧化物的固定能力和氧化物本身的稳定性。如果上面两点都做好了,这类泥料对人体的危害应该是可控的。所以,对任何事物都要做这样的理性分析,盲信盲从和主观武断都是不利于我们开心享受紫砂之美的。
2)底料迷思。天青泥没有了,赵庄小红泥不见了,原生老段难找了……大家就都“底槽青”好了,既显得珍贵,又不太容易招骂。底料真的那么多吗?随便翻看一下紫砂类的网站,几乎快到无站不“底”的程度咯。诚然,带石英质“鸡眼”的底料原矿是还可以找到不少,但是真就到了什么商品壶低档壶都可以用“底料”的程度了吗?存疑。我看这里面就象“大红袍”茶叶一样,有原树的,有原书无性繁殖的,有拼配调味的,更有压跟没谱乱往上靠的……一个道理的吧。我认为您要说自己是原矿底料,至少也得具备泥色紫绛深沉、泥质润泽易泡养、石英质亮点均匀自然的特点吧……否则,就太侮辱“底料”咯
3)名目泛滥。紫、红、本山,这是紫砂的三原色,因为矿料差异和窑温高低,颜色会有深浅;因为泥料拼调和化料添加,色彩会有不同……大家爱紫砂,大家来取名,从古代到今,因为大家的热爱和文人雅士的参与,各种紫砂料的名称层出不穷,“天青”不是青的,“本山绿”不是绿的……名字的美好带给了我们无穷的想象,但也给JS们造成了很大的说故事空间,透过本质看泥料,不管名字变几重,对于玩好紫砂,这很重要……
怎么选好泥料?就新壶而言:未泡养前泥料宜灰黯,不宜贼亮火气;壶面明针后宜颗粒感丰富,不宜过于浆重;陶性宜细腻而有砂质,不宜过粗或过黏;泡养中宜变化快,不宜无变化;宜有吸水性呈亚光漫反射面,不宜不吸水成镜面反射……………
如渠饮水,冷暖自知,这种感悟和惊喜的过程也许就是紫砂给我们的感动所在吧!!
图片十一 清大莲子身筒(要点:感受到代老紫泥料的润泽和质感,玩老壶和新壶,有时候是可以互为启发的)



三、工论
有品茗之好者?能不爱佳器乎?时壶建盏,玉碾银匙,茶席茗战,此乐何及?!玩器之乐,考据之趣,正如清人吴大椿所说:人不为无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也!所以真正欲知壶懂壶爱壶者,是必然是要钻研之、探讨之、求正之的!玩壶多年,见过而所谓玩壶说壶之人多矣:有昏昏噩噩,不懂壶却号称靠感觉玩壶的;有不求甚解,不知壶而凭着党同伐异谈壶的;更有甚者,为了一己私利而四处为人做嫁为虎做伥开坛乱讲的……乱象纷呈,乱了好壶的谱,寒了壶民的心,失了紫砂的魂!这一切都非常让我辈爱壶人痛心。下面,就腆着脸,跟各位方家一起再从另一个方面探讨下什么是一件好紫砂作品的问题吧:
一壶之价,泥料几何?做为一种手工艺品,在壶价腾贵,鸡犬升天的今天,泥料的价格在一把壶成本中的比例更是可怜。这样高的附加值,首先就来自工艺品的”工“字,看一把壶在工艺层面的的好坏,我看主要在”三工“上,既”用工、饰工、火工“,一壶在手,泡茶不适用,装饰简陋不当、窑温烧成不对,都是不能在工艺层面算做有所交代的。
首先,壶之为器,存在之基础在乎”用“,出去个别的逸品老壶和建立在陶艺理论基础上的作品外,任何不利于”用“的毛病都决定了一把壶的价值:盖,气孔大小是否合适?盖口壶口吻合度如何?压盖,是否有”天压地“的处理?如截盖,是否能保证与身筒整体线条统一?嘴,嘴型是否适合水流曲线?内壁是否光滑通畅?出水眼是否适合所泡茶品?把,是否利于把持?的子,是否拿取稳当?足,摆放是否稳当?整体,流口和盖口的位置是否合适?明针是否到位?壶内是否修墙刮底?是全手工还是半模具?或者干脆是模子壶?方器线条是否流畅顺直?圆器身筒是否浑圆流畅?筋纹线条是否上下通畅?盖子可否通转?…………
爱壶学壶啊,每一天都有事干,每把壶都有看点,每次看都有新见解……真是美好的感觉。(待续)
图十二 三足水平 (要点,工艺细致讲究从多方面体现,最实用性的壶品当工艺精致到了一定水平后,艺术性就慢慢浮现了)


泥好堪成器,饰工美方成。紫砂作为实用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一种工艺品,装饰的工艺是成其为美器的基础!紫砂的审美有其独特与其他工艺美术品的不同之处,由于其材质的特殊性和用途的实用性,决定了素胎器的本身就可以从泥质、形式、工艺水平各方面取得审美愉悦,本人也将在文中一一给予介绍讨论。但是,因为紫砂壶自诞生起就与文人墨客的审美和参与密不可分,并有了那么多令人心弛神往的名作。谈起紫砂,又怎么能忽略它各种各样的装饰技法和刻绘手段呢?这一章节里,我们先忽略一下装饰纹样和内容,也先不谈刻绘的意境的故事(都放到后面说),更忍住不说壶型和刻绘搭配的学问(好难忍,哈哈),先就装饰的技法和刻绘的方法给大家一个提纲式的说明,让大家以后选壶时多说几句让JS不敢造次的“行话”好了:
紫砂器的装饰手法经过明清两季的变革,技法上有捏、塑、贴、雕、堆、镂、琢、镶、包、粉、喷、模印、彩绘、髹漆、泥绘、抛光、调砂等等很多种,其中很多的各有其盛行的时期和风格特点,很多技法甚至已经失传或者很少在运用,熟悉这些,既可以作为古壶鉴定和收藏的依据,也可以作为我们挑选新壶的借鉴和参考。用实用主义的观点,要选把好壶,您就要知道什么样雕塑工艺是好的?什么样镂雕的工艺是难的?印版和泥绘怎么区别,绞泥和镶泥和泥绘怎么区别,谁的难度更大?壶上金光闪闪的是镶嵌金丝还是泥金?壶表光亮亮的是抛光所至还是根本就是化料的原因?………………太多重要的点,不了解一点,真的就会变成JS倒俎下的鱼肉,劣质壶品可怜的受害者,更别说很好的玩赏紫玉金砂了!
提起紫砂的刻绘,我要说的就更多了,每当我看到某“工艺师”乱七八糟全无笔法恶俗无比的满刻老虎,每当看到朋友拿出某“大家”刀法粗劣毫不切茶字体蹦缺的“冲刀”……再听说他们因在这些代工壶上随便乱搞就卖出的价钱,我就有种狠不得花钱买一把砸在某个坛子上向花了血汗钱的爱好者们提醒一下的冲动!紫砂的陶刻是有规律、有传承、有尊严的,从大彬起,自己不会刻,也要找个会刻的人好好刻个款,“大彬壶之刻“类褚河南””,多高的评价啊!到了曼生、调鼎、子冶、伯年……那些他们刻绘名器都成了紫砂的传说。到了近代,松溪、淦亭、北岩、少亭、石泉、乐人、一粟、石羽……紫砂陶刻的名家也是辈出于世的。紫砂陶要怎么刻?竖、划、撇、踢、捺的五点要求;正刀法、单刀侧入法、轻刀法、涩刀法、伏刀法、留刀法、迟刀法、舞刀法等十多种刀法;作为要对壶的审美品位和观赏感觉有提升,而不是毁了它的“刻绘”,都是要有所交代的!如果您觉得这些方法都太繁琐而难于了解,简单点就是:选壶的时候,他的刻绘一定不能太满,不能没有笔划粗细变化,不能字体粗俗,不能不切壶切茶,不能过于追求所谓“刻碑”效果而损坏壶表的紫砂泥料美感……
壶这么贵,难道我们爱壶人这点要求还不合理吗!哈哈
图十三 民国任淦亭大瓶(欣赏要点:器型大,制作难度高,刻绘体现了一代宗师的水准)
图十四 清代四方笔盒(欣赏要点:器型少见,刻绘馆阁体行书极其工整精美,文辞典雅)




陶之所成,土抟之,水和之,木规之,金琢之,而最终成就者,火也!五行齐备而适当者,不成佳器者几希!火予紫砂之精魂,成紫砂之型用,定紫砂之观感,不可不慎哉。如《阳羡茗壶系》所述:“过火则老,老不美观;欠火则稀,(禾犀)砂土气”。澄泥炼泥,几多难苦;抟器装饰,多日辛劳;及器之将成,则在入火之一举也,火工之神奇,可不慎乎?试言之:
火之工,烧制前,在于在烧制前要做好壶本身的功夫,确保设计壶型和工艺水平的体现。泥料伸缩比考虑欠周,则口盖容易或松宽或不平;接缝脂泥填敷不慎,则接口可能或窑裂或暗伤;没有注意撑扶措施,则提梁作品易歪斜不正;甚至明针或修墙刮底时的小问题,都会使烧出的作品出现暗裂和纹路。所以火的力量,能使工艺上的小小疏漏变成一场灾难,使多日的心血付诸东流,所以准备宜仔细慎重。烧制中,在于烧制温度的把握,针对泥料各自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窑温。火的化学性质分氧化焰、还原焰、中性焰;火的颜色则按温度为暗红、桃红、鲜红、黄、浅黄、白,无焰白等焰色。焰性不同、温度不同,同样的泥料的多表现出的烧结度差异和颜色差别都大相径庭。如果按一般工艺标准来说,红泥1150度,朱泥1200度左右,紫泥1230左右,段泥则更高,按料施焰到位,则质量基本可以得到保证。但是这也是一般意义上使陶性达到最大发挥的理论温度,根据泥料的性质,搀砂的多少,装饰的方法,各家各户又是各有心法,各有经验。如此纷繁复杂,那么什么是烧的好的标准呢?笔者认为:烧成品一定要能体现泥料的最好特性,除个别仿老器(需要对当时龙窑特殊效果进行模仿)外,一定要在泡养后体现温润、透气、易养的优良效果,泥料既不能有因为温度太低造成的松散感(用国家标准,就是气孔率不能大于0.5%),也不能有因为烧过了产生的气泡玻璃化。特别要提出来讲的是段泥,一定不能有因窑温不够引起的吐黑,如果有则可以通过进窑复烧来弥补……
玩物之道,格物致知,慢慢摸索,仔细寻觅,只要真的有对茶和紫砂的喜爱之心,您就一定能美器在手,得享佳茗……
图十五 金砂宝鼎 (欣赏要点:粗砂泥料在良好烧结条件下的表现,根植于传统的新器型)


混迹网络多日,常见网上衮衮著君,上一壶,则索求其价值,问讯其做工,议论其泥料,于是乎好事之人,争吵不休,以其昏昏,使人噩噩。问者毕竟不得其解,看客亦难有是非之公论……周而复始,竟有终年如是者。吾每阅如是贴,常扼腕长叹,徒呼奈何!玩物如求学,觅宝如淘金。郦珠随侯,能于奸商估客处获之乎?真知高论,可于市井酒肆得之乎?如是简单之理,可不信乎?所以如只是求一壶助茗战之用,则可按自身审美求一器可也;若真爱此道,而又花费不悋求之,则实在应该做足功课,熟悉相关标准和要求,方可为之也。茗器之用,利茶助思;紫砂之工,触手可知。一器存世之价值,为各项因素之综合,而工艺之道,能无标准存乎?较之泥之纷乱、型之微妙、品之深奥,作工之高低是最有标准性可言者。爱壶学壶者,不从此易道下手,反求之别径,宜乎?此闲话,止于此好了。
另,前几日有友人言吾此节未谈手工与模具之事,此题目早有壶友乔兄于岁初曾发宏文论之,言之详尽,图文并茂,颇让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憾也。其实所谓"全手工"之概念,也有日益妖魔化只之倾向。何为""手工?供春为器,尚用一勺;顾老高标,也有"君玉"(史料记载,供春制壶,以工具掏为之,想来近乎""状;顾老君玉壶,是合模产品)。如""则为无物可以为用之意,则何人可以为一器焉?笔者看法:我们爱壶者所要坚决反对并抵制的,是用合模压制法批量制作,又不对购买者给予说明,而谋求超额利润的行为。如果可以把模具大批量制品限制在合理的价格区间,让消费能力有限的喝茶之人都能用上真且好的紫砂,则善莫大焉!而就号称工艺品甚至艺术品的作品而言,在手工要求上就实在不能如此敷衍了,我们当然希望每个工艺师都从尊重紫砂艺术高度出发,尽量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紫砂的手工魅力。但在这样的狂乱喧嚣之世,也实在不得不用最低的标准来要求我们所购藏的藏品。什么是最低标准呢?按品种论之,光货和方货,一定要力求手工的制作,全器采用手工成型;筋纹器的制作可以使用一定的辅助成型工具帮助成型;细花货和局部装饰性的花塑也可以使用一些压花花塑工具来制作。这样都应该是无损其手工的意义的,但也是从业人员应该恪守的底限。
工艺啊,工艺,天赐富贵五色之土,久负紫玉金砂之名,多享厚利高名之盛,丁山为器者,能不慎重乎?!
图十六 六方合斗 (欣赏要点:好的方器,工艺上线面整洁清楚,自拟的刻词切型切茶)



四、谈型
连日晴雨无定处,乍暖还寒品茗时。
国内承平既久,以茶为嗜者亦日众,近日京师一行,寻访茶肆壶店多处,感慨尤深。一日寻壶之闲,与一美国茶友论及茶事壶道,初吾以其西人,颇不以为意。而此君从自身审美认识出发,论国内名茶,谈紫砂诸品,竟屡有新意,多有为我国人中号爱壶喜茶者所不能道者。别后甚为感概:西人之爱茶者,远来异乡,言谈不便,但以格物之情,热爱之心,遍寻芳茗而品,细研紫瓯而论,始有今日之见地。常见各论坛之上,有极言好茶者,有购之取利者,甚至有图此而为生计者。有几人真舍得放下心来,做如此仔细研究之功夫哉?题外之话,乱言无忌吧。
紫砂之为器,论花样精巧,镂刻百端,不及牙刻砝锒之工;论五色绚烂,美艳光泽,不及五彩青花之属;论笔墨风流,寸纸寸金,不及书画版本之类……然自有明以来,文人骚客,茗士佳人,爱之宝之,价比金玉,何故也?泥色之美,养壶之趣外,形体造型之美感是一大因素也!紫砂的造型艺术有今天的规模,能形成圆非一式,方不一相,光器花货,变幻万端的局面,首先是善于从个兄弟艺术门类中吸取形体的意念,如吸收了瓷器中的僧帽、多穆;其次是善于从自然的万物中吸取和提高,如自然中来的花货各品和筋纹多式;最后是历代工匠大师的提高和演变,如石瓢演变后之分:子冶瓢、景洲瓢、汉棠瓢……紫砂本身的易成型、窑烧变化稳定的特性使的多少代的工手们可以根据自身对美的感悟来演绎紫砂形体之美。那么,什么样的形体是紫砂制品特别是紫砂壶应具有的美的标准呢?此问题对如何品鉴一把好壶,如何改变玩家中对紫砂造型研究的无序和混乱状态是非常重要的。一把壶在手,一张照片在眼前,该怎么评价他的造型?好,好在哪里?型走了,走在何处?此一章节,试为各位方家议论之。
丰为莲子扁成鼓,三角石瓢四边炉。一器方圆自有度,莫把“冯马”乱糊涂。 
图十七 紫泥菱花 (欣赏要点:通转而吻合度很高的筋纹器,尽管会借助成型工具,但形体非常规整,泥料明针都体现了一定水平)


1、忠于原著的法度森严
紫砂为器,历有名品存焉,要探究紫砂的形体之美,是不可能绕过这些历史上的高峰的。大彬的三足、鸣远的花器、大亨的掇球、寿珍的仿古……灿若星晨的名作为紫砂的传统造型定下了基本的规范。我们看一件作品型上掌握的好不好,首先就是要以这些名作作为基点,一条线条一条线条的考证,一个平面一个平面的分析。以最难做的仿古、掇球、石瓢三式样为例。一个工手,号称自己壶做的不错,号称是”工艺师“、”高级工艺师“,先不要跟我们说什么自己的创新,也不要跟我说什么性价比的胡话,你能不能把形体与名作基本一致的一个作品交出来?能不能在形体模仿上做到参差仿佛?能不能达到做一个高仿品的能力?这是衡量一个工手手下工夫的基本问题。学过临贴的朋友都知道,不管你号称自己是多么好的书法家,你的书法有多么的的名气,你临的哪家的贴。你能把这些法书临摹到什么程度,是我们承认你作品实力的根据,否则,以“野怪乱黑”、张牙舞爪的涂鸦墨**,你说你是大家,我还说我是抽象呢!有什么可以服众的地方?现在的丁山,号称创新的多了,自封”大师“的多了,奖项头衔大把的多了……好,再有JS跟您说某某水平高,某某是”大师“,请他在以上三个型里做一把看看,可能他会说这型”大师“不做啦,这不是”大师“的创做作品啦,这样的作品没有价值啦……尽管唾弃他好了,让他们做的那些**壶欺骗别人去!
在此同时,我也真的想提醒一下上这个论坛的爱壶的朋友们,你们对这几个考验功力的老型真的了解多少?以子冶石瓢为例,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最好的、能够代表这一壶型的标准器。什么是子冶石瓢形体上最好的标准器呢?会有朋友说,当然是瞿子冶的咯。这恰恰说明你很外行,杨彭年做的石瓢以名士瞿子冶刻绘而得此美名,但从存世的杨作品的形体、工艺上来说,却一直没有达到此型的高峰。这不是我后生小子胡说的,是顾老在他的几次访谈中多次提到的,所以顾对子冶的形体和工艺做了进一步固定和发挥,身筒的高度、线条、饱满度,流和把的交代呼应,的子内外弧线的处理,盖沿的处理的连接,把的力度和接法……一一调整,所以子冶石瓢在形体上的最佳标准器应该是顾老的作品,他个人的文人气质和有节风骨,也很适合这一壶型。定下来这一标准器后,让我们把自己手头那些看起来很不错的瓢拿出来,同一角度和顾老的比一比,看看缺点在哪里,改变成功与否,您就会真正了解这一壶型的美好之处和应有美感了。同理,我们也可以来推掇球,来推仿古……这一节后面我会附一张图,看了以后,大家再一起看看经典的形体为什么是这样法度森严而不可动摇了吧!
说到这,”创新“的问题又会被提出了,既然最好的子冶瓢是顾老的,顾老可以创新,我们也可以啊,那么最好的为什么不是”张三大师“、”李四大师“的改版呢?一件工艺品的形式美感,是基本的原则可言,既整体的平衡感、各部分线条的均衡、视觉上的统一性……这些都是有美学层面上的根据可言的,而不是任何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性格感觉就可以颠覆。还是以子冶瓢而言,有的工艺师把身筒起的很高,身筒的弧线非常硬直、盖沿转折非常锋利,那么,请问子冶原型所具有的肉中有骨,劲道内蕴的特色还在吗?有比如前两年某网站曾经争论过某大师做的一把”大亨掇“,壶是很漂亮的壶,但加入个人风格的圆润、性感、妩媚奇巧之气后,大亨气度端庄、平稳庄严的气势又哪里还在呢?所以,这类对老形体的创新,是见仁见智的,但如果您要做,也是”某家子冶“”某家大亨“而已,是不能列如这一经典形体的考量标准的。当然,我们讨论的这些作品,还是有真正意义的、含有自身风格的作品,市面上那些一创新为名,掩盖自己手头拙劣的”作品“ ,就不在讨论之列了。 而关于脱离传统原型,在工艺和技术上的创新作品,我们也会后贴作另文探讨。
图十八 两把寿珍仿古(请注意身筒饱满度、流力度、流把平衡、颈和肩的处理,形体的把握使两把壶的差别何异云泥)




2、千姿百态的创新成就
作为一种兼顾实用与陈设性的工艺品,对形体变化的追求是紫砂工艺成熟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我们对历代名工的记忆与了解,往往都是与他们所创造的某个造型相联系的。脱离了一个为大众所喜爱并得以传世的器型与个人的独特风格,在浩如烟海的工手之中成为名家,是何其艰难的一件事情。所以,任何一个有想法,有追求的陶工,都会用心做一点“新东西”,在作品中实践自己的工艺理想。
紫砂形体是繁复的,演进也很迅速,有关资料记载,到1966年,投入商品生产的紫砂器型已经达105种,而到了1990年,投入商品生产的器型则至少有504种之多。这里面,不乏可以作为历史名作传世的名品:景洲+高庄的提璧,蒋蓉的多品花货,寅仙的曲壶,海庚的集玉、抱月、伏虎,昌鸿夫妇的竹简,绍培的高风亮节……都成为了可以写入紫砂历史的名作。但是到了礼崩乐坏、人心浮燥的今天,有多少工手打着“创新”的幌子,作出一些媚俗妖艳的作品来。确往往也有人喝彩。归根到底,当今玩壶爱壶之人,提高审美品味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形体上一个可以算成功的创新,至少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审美观感上的均衡美观;壶为实用,制而无用,是陶艺也!二、紫沙材质的良好表现;花色艳俗,久养无用,非所宜也!三、紫砂的传统工艺手法要得到保持;模具压制,浇模涂泥,无从欣赏!四、要紧密结合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奇型怪兽,硬角支楞,令人厌憎!四者全,则佳器之基础有八分哉!再得名工抟制,名人题咏,逸事相传,是真名器成也!(待续)
图片十九 红樱桃(壶友藏品 在紫砂材质和工艺上的创造别出新意,陶艺手法和传统工艺的最好结合)
图片二十 抱月壶 (实力派作者标准的顾家做工,身筒的张力,明针的功力,还有结合本身学术背景的陶艺造型动物,有趣味)





五、款议
玩壶已有年矣!有友人至吾寒斋观壶,一壶在手,略做端详,则必定连盖反置之而观其款,此动作因人而或缓或急、或文或粗、或双手或单臂……当是时,必令吾大惊汗下,连呼小心,且作飞身扑救状。友人惊骇之余,每感吾爱壶惜器之心,养成先去盖而观款识之习惯也。此逸事,言之与各位友人一笑,亦可见广大玩壶之人对款识的重视程度也。
言壶玩器中之“款”一项,如人之身份证件,何人所制,何时所成,皆因章款而能有所考。港之大藏家罗桂祥博士在谈及其收藏的文章中曾谈及自己“无款识则不收”的说法,盖因无款则来源泯灭,无所稽考之也。罗博士此言,虽然有失偏饽,按之索壶,可能有藏家失好器,佳品遗于野的遗憾,但是确实说出了工艺品收藏中名款的重要性。这一部分中,笔者将从章款的本身和章款背后的“名头”概念两个层面探讨“款”这和藏壶的重点环节。
玩壶嗜茶的人,纵不是文人雅士,也是吾这等样的“附庸风雅”之徒。一个小小章款,能否文雅可看,能否有金石趣味,其实也大有讲究。历代紫砂名手,纵然是出身市井,失学无文,对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作品之上这样事关荣誉的事情,也是尽量慎重的和讲究。所以熟悉他们的刻款或印款,对收藏、玩赏、理解紫砂器都非常重要。以大彬壶为例,以大彬之名,历代仿品托款何其之多,但是那笔“绝类褚河南”的好刻款,缺实实在在的难倒了后来的很多仿做之人。而相反的悖论是,如果这个款到位了,很多后托的极精作品也会做为真品被紫砂鉴藏单位鉴定和入藏。现在我们常看到的各类图谱中馆藏“大彬壶”,除了出土考的数把之外,很多都是这种情况,大家可以通过认真的考证和分析,去辩证的认识它们。特别是在对老壶的玩商收藏中,章款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明、清、民国,他们冶印的风格和字体都是有显著区别的,乾隆朝朱文无边印、清中晚的花边篆书款、民国的楷书章款……熟悉了各时期的冶印风格和特点,对更好的理解鉴赏这一工艺品类有非常的意义。到了后来特别是近代,很多紫砂名家的印款更是书画名家所做,如王寅春所使用的方章,为蜀山金石篆刻家潘稚亮刻相赠,他宝爱此印并一生使用这方印于壶底。虽然到了今天,随着电脑翻刻的简单易行,名家章款越来越不能作为鉴定紫砂真伪的标准。但是,将章款结合泥、工、型、价位、流传有序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仍然是可以有效的将中低仿品从我们的视野里驱除出去的。
此外不得不说的是,平日里我们看现在很多新的作品,特别是接近商品类别的一些作品,对章款的粗疏和不讲究已经到了很令人郁闷的境地。小品大印,如乌龟负壳;粗刻乱篆,如鬼画桃符。实在是大煞风景,扰人清视,制壶诸君不可不慎重哉!
图二十一 两个友廷款(清中晚的邵友廷,为当时名家中后来仿品最多者,请对比真“友廷”款和民国托款宜兴“友廷”款的结字、笔力、风格,彰显章款在鉴定中的重要性)




壶友观壶,必先倾而观之,岂为观章款之金石风味?都为索其作者何人而已!原来意义上之:泥、工、型、款“的”款“,也大多指何人所做的意思。紫砂是手工艺品,同样的壶型在不同的工手手下,往往品质、感觉、做工各方面都差异巨大,所以”谁做的壶“这样的问题,实在是玩壶时难以回避的。试就名头、职称、价格等方面为各方家议论之:
观玩壶之论坛,经常有人问这样可爱的问题:“工艺师(大师、高工、助理工艺师、工艺员……)的壶多少钱?”实话说,我要是个JS,我一定会爱死这样的朋友,多好的菜鸟级代表性问题啊!而我有一次老老实实的回答朋友的如此提问时,曰:”(工艺师)一两千到十万左右“,更是导致该友人拂袖而去。唉,职称啊职称,您是买壶玩壶,与此空头纸本何干?做为国家职业评价体系的”职称“概念,只能代表该人在行业内的学历高低、从业长短等等,且受客观因素影响很多,跟您买到的他的东西完全是两个概念。两三千的高工和一万多甚至更高的助工,您选择谁?您如果不是准备把他(她)二位请回去当教授、聊人生、谈理想,您就还是该先看看前面“六记”里所说好壶的标准,再好好观察一下他们的作品。更何况在现在人人自己可以刻个罗卜章称“国家大师”、评“世界大奖”、做“某某传人”的时候……挣点钱不容易,咱们得攥住了啊。
要喝茶,看好型工;要玩壶,名头不可少;好的名头是玩壶的充分必要条件,真大名家是蓝筹股,作品能保持在一般水平以上,可能很精也可能中等,要自己鉴别;小名家象科技股,可能冲高成微软,也可能退市消失,购买要更注意家族谱系、发展趋势、做工态度;假名头是**股,高价让你买,永远套牢你,拿出去让人笑话,喝了一肚化料,最后做花盆占地方结束。想做一个快乐的玩壶人,您说这个名头的意义如何?
买谁的壶,藏谁的壶,要说起来很长,说多了大家看着也烦,点名呢又象做广告当托儿,那我们到底怎么玩?告诉你几条简单的方法:首先,价格区间是您不可接受的,或壶做的水平相当不好,枪毙!其次,该人的名字一厂名录都没进过,几大论坛高手也都根本没人听过买过,或争议强烈,枪毙!再次,做壶号称得过”世界**大奖“,网站或说话反复强调渲染是“某某之徒”,枪毙!还次,地市级市场上出现的“高工壶”“名家壶”,无法提供其来源并得到验证的,枪毙!最后,网站和您身边店面里一有就好几把,一做就一大批,且随时都有现货,枪毙!做到了这几点,您再慢慢看自己喜欢不喜欢吧!
这一节有点冲,文章风格也改了,因为看到这贴一边上,**壶和**问题网上一边更多。看来很多事,非得等本人吃药上当肠子悔青才行,外人帮人家着急也是嗔痴之念,要戒除才安乐的啊!算了,菩萨低眉,金刚努目,都是慈悲。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信然!
图二十二 挺把壶(欣赏要点:没有高级职称的万元级壶,什么原因,自己看壶)



六、品论
“品论”一章难开,生性庸懒,忙于俗务故有其因,但实在因为言及于此,必易获罪于当今紫砂界衮衮诸君也!但今日既开此言,必所言绝无遮挡,尽吐玩壶多年之心中块垒而已也!心既为爱紫砂,定然对事不对人而已,悖谬之处,估妄听之,如有所似,纯属巧合,切,切……
嗟夫,人有玩物之好,故索而求之,真可谓上天入地,穷微尽善也!草原取犀象之角,山林寻檀楠之质,深海觅骊龙之珠,天际求陨铁之石……各有所好,各求所喜。同好之人,相示一物而有惊艳处,辄跳踉大呼,神为之窒,思之念之,终年不辍,恨不得朝夕对之放解其痴;路人过客,虽取非和氏之璧、随侯之珠与之,亦可哧之以鼻,贱之以价,弃如弊履,称之“阿堵”,恨其占地塞物而已!所以物之贵贱,利之增减,实在流通之环节,而真爱之者,惟重其心灵感受而已。话言至此,爱物玩物,可不慎重考察,懂其品位,知其贵而进于知其所以贵乎?
紫砂者,阳羡溪头一丸土而已,经火工而成之,亦不过陶质盛器。不曾官窑烧造,不曾素面呈供,生产制作亦无久太远历史。且不论金石书画、竹木牙角、赤金碧玺、软玉硬翡之属,仅就陶瓷类作品言之:论精工描绘,烧制艰难,不敌斗彩珐琅;论高雅清丽,郁郁文华,逊于青花龙泉;论金丝铁线,五色变幻,远输哥弟钧定;谈雕塑精工,绘型绘色,差堪石湾公仔……而紫砂有何可伺之处,可令我等迷壶爱紫之士痴迷若是焉?
吾尝戏语与爱壶之客:请试将紫砂茗壶一道,擢开以下四人:曰大彬,曰鸣远,曰大亨,曰景洲者,使之为农为贾,将若何?客彷徨若失,神色萧索,或言光芒已减其七八,或为单纯茗器而已!又试把以下四人:曰吴颐山,曰陈曼生,曰瞿子冶,曰吴大澂者,将之发归田亩,使不与紫砂有渉,将若何?客两鬓汗出,其言懦懦,又言恐几近于粗陋,仅为牛饮之物云云……此笑谈戏语,或以近代所谓无产阶级史观论之,自不必英雄成时势,自有时势可造英雄。嘻,吾辈痴于紫砂,实不冒险敢附会此论,而待后世“英雄”出也!所以紫砂能薄金玉、胜琳琅,以瓦注十千余而世人逐之,实大匠定其型态、琢其期势、精其工艺,而大文人实其文华、美其金实、成其盛名,其工艺之“品”既高、艺术之“品”既满,神韵故事之“品”既成……所以才有今日海内艳之,爱者逐之,丁山全国几十万人食于之也!“品”只重要,可不察乎?
试为其问,与诸同好一论紫砂之品也!
图二十三,清紫泥半瓦壶(缺盖) 欣赏要点:老壶特有的"味道":壶型和泥料所构成的沉重感和古拙味,刻绘与印版体现的时代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