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气功与人体经络穴位的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0:59:27

大雁气功与人体经络穴位的关系

 一、经络简要知识
 中国古代阴阳学说认为,每一事物都有 " 阴 "" 阳 " 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飞阴阳互相依存,互相渗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相转化,以维持平衡。阴阳调和,万物生长。阴阳偏废,万物消亡。中国古代的经络学说是建立在阴阳学说基础之上的。人体的经络和脏腑等也是阴与阳的对主统一。经络是人体组织 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脏腑有密切的联系。每个脏腑都发出一条经络,每条经络都有它络属的脏腑。“经”是经络系统的纵行干线,多循行于人体深部。“络”即网络,是经络的分支,它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它分布于人体较浅部位。经络内联脏腑,外络皮、筋、骨,贯通上下,遍布全身,并把五官七窍、筋骨肌肤紧密联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人体的 " 脏 " ---心、肺、肝、牌、肾,能储藏人体的一切精微物质,脏属阴。人体的 " 腑 "--大肠、小肠、三焦、胃、胆和膀脱,能进行消化、传导、排泄的活动,脚属阳。因此,络属脏腑的十二条经络(正经),亦分为 " 阴经 " 和 " 阳经 " 。同时,一条阴经与一条阳经存在为表里的关系。在人体生理正常时,阴阳平衡,脏腑协调。发生病理变化时,刚出现阴阳偏盛或偏衰,脏腑失衡的现象。人体除要求体内协调平衡之外,还要求与外界取 得协调平衡,如适应外界气候及其它变化,使人体不受外邪的 入侵等,以维持人体整个机体功能的协调平衡。经络的循行路线上,分布着许多的穴位,它们是腑脏经气运行输注、积聚、出入之处所。人体的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主要通过经络分布全身,以发挥其濡养、温煦等作用。经络运行失常,则气血受阻或不和,阴阳不调,生理功能发生紊乱或衰退,人体因此而患病。所以,疏通经络,保持经络畅通无阻,对健身治病有很重要的作用。

 人体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每一经脉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症候。有一定的循环路线和交接规律。经络的各种功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具有协调平衡的作用。十二正经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主要通路。

 2.十二经脉的交接次序

 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

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

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阳肝经。始于肺经,

终于肝经,逐经相传。周而夏始,流注不息。

 3. 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

 (1)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

 (2)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

 (3)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

 (4)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交手三阴经。

 奇经八脉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调节周身之气血,对于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能起调节和激蓄作用。奇经八脉包括:智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阳蹻脉、阴蹻脉。

 奇经八脉各脉的循行路线及其作用是 :

 1. 督脉:循行于背脊正中线,三阳经脉皆汇聚于督脉,有“督为阳脉之海”的说法。

2. 任脉:循行于腹胸正中线,兰阴经脉皆汇聚于任脉,有" 任为阴脉之海 " 的说法。

 3. 冲脉:前行腹胸,后达背脊内侧,上至于头,下行于足,有总领诸经气血之功,为12经气血之要冲 ,有 " 冲为血海 " 和 " 经脉之海 " 的说法。

 4. 带脉:循行围腰一周,如同束带,能约束诸脉,有 " 诸脉皆束于带 " 的说法。
 5. 阳维脉:起于下肢内侧,自下而上行至颈,运行三阴经之间,以维系三阴经。

 6. 阳维脉:起于下肢外侧,自下而上行至头,运行于三阳经之间,以维系三阳经。

 7. 阴蹻脉:起于跟( 足跟 )中,自内髁躁沿下肢内侧,经腹、胸前侧,上行至头,达于自内角。主一身左右之阴。

 8. 阳蹻脉:起于足跟,自外髁沿下肢外侧,经上身外侧,过肩、颈外侧上行至头,达于目内角,与阴蹻脉会合。主一身左右之阳。

 二、大雁气功与人体经络的关系

 大雁气功是利用动作的变化,升降开合( 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向内、向外 ),并结合动静相间,以通经开穴,推动 " 内气 " 有序运行,收贯、排泄,补虚、泻实,吸收天地之气,营补体 阴、体阳,达到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是人体生命的动力,运动的能源。 "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 " 。大雁气功通过有序的动作结构,使 " 内气 " 循经络和全身运行,疏经活络,活血化淤。

人体经络、穴位、脏腑具有层次结构,主、从、大、小各有其连锁和匹配关系。大雁气功是从主要层次入手,通经、化气。主练上中下三个丹田和主要穴位,主练大、小周天,主练五脏(五行)。疏通、调节主要的经、穴、脏,便可带动其它,调动人体经 络固有的层次控制的效用,推动经气循环运行于全身,从而使 人体全部主要经络、脏腑、大脑、五官、四肢的经气得以自然畅 通,气血和顺。人体三个丹田和主要穴位开通,可收采天地之 气,进而使体内、体外气息沟通。培益精、气、神,增强人体新陈代谢,营养器官组织,协调脏腑平衡。

 大雁气功的这一特点 ,用气功治病的术语来说 ,就是以“练本”、“治本”为目的。正是因为如此,大雁气功能够治疗各种疾病,适应性很广泛 ,有病可用以治病 ,无病则可用以健身。就大雁气功与人体经络的关系而言,还须指出一点,大雁气功属于一种“自然功”,动作结构是为推动体内之“气”有序运行而安排的,所以,练功过程“内气”激导后“内气”( 包括收进的 " 外气 ") 既按经络路线运行,也不拘于经络而在周身表里自然循环。希望练功者特别注意这一特点。

 三、大雁气功有关的主要穴位

 1. 百会穴 : 在头顶的正中,前发际边与枕骨粗隆 ( 后脑勺尖 ) 之间的凹陷中。

 2. 印堂穴 : 两眉正中。

 3. 太阳穴 : 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

 4. 哑门穴 : 在第一、二颈椎之间,约在后发际上五分。

 5. 风池穴 : 在枕骨粗隆直下的凹陷处与乳突之间。

 6. 缺盆穴 : 锁骨上窝凹陷中。

 7. 气户穴 : 锁骨下缘凹陷中。

 8. 气库穴 : 气户穴与乳头中央之间连线的中心点。

 9. 脑中穴 : 两乳头之间的凹陷中。

 10. 神阙 ( 脐中 ) 穴 :肚脐的正中。

 11. 气海穴 : 肚脐下一寸三分。

 12. 会阴穴 : 男性在肛门与阴囊根部的中间,女性在肛门与阴唇后联合中间。

 13. 大包穴 : 在任脉旁八寸,腋窝直下六寸,第 6 肋间隙中。

 14. 内关穴 : 在手掌丽腕横纹正中后 2 寸,两骨之间凹陷中。

 15. 劳宫穴 : 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掌心内第一道横纹的凹陷中。

 16. 合谷穴 : 拇指、食指二指并拢,在拇食二指之间的虎口纹头上。

 17. 肩井穴 : 在肩头与大椎之间,两筋中央凹陷中。

 18. 肩髃穴 : 在肩头前面正中的凹陷中。

 19. 命门穴 : 在第二腰椎棘突下。

 20. 肾俞穴 : 在第十四椎下凹陷 ( 即命门穴 ) 左右各一寸五分处。

 21. 京门穴 : 在第十二肋前端。

 22. 带脉穴 :在第十一肋前端下约一寸八分,与肚脐平。

 23. 环跳穴 :在腾骨头后上方约二寸凹陷中。

 24. 足三里穴 : 外膝眼直下三寸,距腔骨前蹐外一横指。

 25. 昆仑穴 : 内髁、外髁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26. 涌泉穴 : 在足心,足掌前1/3与后2/3的交界处。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