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学[灵源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22:04
       谢先铭  著


   时代文艺出版社
谨以此书献给:
    道林界的十方三世一切人天导师列位真人;
    无始无终的历代道德家高师高祖;
    无始地终的历代数术家高师高祖;
    无始无终的历代道林玄门九真师尊列位真人;
    三界有情众生中的一切教、家、宗、门、派、行、业、科、学诸界的得道大德高真;
 名列道林真人功德榜和万真堂(殿)中住世的、出世的、谢世的诸位仙佛圣真们;
 十方三世一切有情与有缘的众生们;
    道德家科学文化技术的学者们;
    我敬爱的隐显两界的师父们;
    我尊敬的功德无量的老师们;
    玄门九真的各位居士、道士、传人们;
    我亲爱的挚友、学友、乡友、战友、农友、工友、兄弟、姐妹、同志、功友、恶友、难友、朋友、道友们;
    汉水河畔和清真之乡的父老乡亲们;
    桃花源自在逍遥的各位隐士和隐仙们;
    九真山上和仙鹤山上的云朋霞友们;
 大南山下和珠江两岸的仙朋道友们;
 世界各地的道林真友和住世的仙佛圣真们;
 三生有幸而结下道林真缘的读者们;
 宇宙万物(时、空、天、地、人、文、事、物、灵)大自然。
 
 天道自然无为
 化生万物共荣
 善德和光同尘
 构建和谐社会
 九真传人:谢先铭(明明)      
 明)
 公元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日          
 道元六四九六年九月九日于仙鹤山
 


内  容  提  要
《道德真经学》系作者在多位老师的传承指导和教诲之下,虔诚的学习和领悟中国道德家的始祖老子所著《道德经》一书的讲学备忘录。作者在《道德经》唯道论的哲学思想指导之下,在道林修真的实践之中,将其略有所感、稍有所应、受益所悟、终有所成的一家之言、一孔之见、点滴体会,撰写成书。
 道济天下,真风流行;德化人间,文明和平。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联系实际,白话意译,注重应用,开卷有益。书中的哲学观点、思维方法,以及世界观和方法论,既古老而又新颖,既科学而又高明,更是简明而实用。本书既对养生修真者有指导作用,又对各行各业的建功立业者有借鉴、参谋和启迪作用。   
 民族瑰宝数道德真经,讲学《老子》是传承文明,千古玄学有新用新解,成就人生要导引指南。本书将为有缘者带来无量的喜讯和福音。

 
前   言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道德家。他的千古名著《老子》,又称《道德真经》或《道德经》,这是一部博大精深的阐述真理大道的“天书”,被道林界誉为“万经之王”。她像夜空中的北极星,统御和协调着北斗九星及满天的星云,并无始无终的闪耀出人类智慧文明的光芒。《道德经》对我国古代的三教九流,诸子百家,乃至三百六十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和无可限量的作用。因此,《道德经》既是出世的宗教经典、修行珍文,又是入世的哲学宝典、导世良书。
 《道德经》既是我国古代原始文明智慧的结晶,又是当代人类社会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道德教材。老子道法自然的唯道论的哲学思想,朴素而客观的辩证法思想,以及所衍生出来的元始观、灵宝观、道德观、立场观、世界观、人生观、生活观、思想观、事业观、理想观、前途观、名利观、社会观、伦理观、政治观、战争观、经济观、文化观、养生观、修真观、知识观、智慧观、道术观等,将会永远成为社会和平的纲要和人们文明的指南。《道德经》宏奥的唯道论哲学原理,是百家百科共同的元始学问。一部《道德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导引师称她为导引学,养生家称她为养生学,修行者称她为修真学,军事家称她为兵法学,政治家称她为策略学,谋略家称她为智慧学,哲学家等称她为社会科学,医药学家等称她为自然科学,宗教家称她为真经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按照老子著书的初衷,《道德经》就是道德学。而且道德学,可道德学,非常道德学。
 根据现代科学、哲学,现代人把老子的“道”解释成了“物质”、“精神”、“规律”、“场”、“波”、“气”等等。这一切解释,毕竟只是一种权宜假借的注释说法而已,都不是老子原始的道德本意。老子都不知其名,强名曰道,而我们今天,就更加不知其名,只得沿用和承袭老子当初的强名。当然,作者的意译和札记,也只能是站在当时当地的客观环境之中,来发表一家之言,陈述一己之见,起到一个修行者给众生指路的作用。
 “道”是先天一气,混沌元气,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其多无限,其少无量;她是宇宙中的能量,太空中的气场,至精至微,至纯至朴,至玄至妙;她既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又是万有自然之始祖,也是宇宙万物最后的归宿。用图表示,“道”就是“无极图”,即“○”。
 无极图“○”,既无形无象,无色无声,无分别对待,无八卦九宫,虚空粉碎,无虚无空,至无无无,又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无所不在,无所不备,无所不有,无所不能,无所不至,无所不含,无限圆满。无极图“○”,老子说她是“天地之始”、“玄牝之门”,“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道”是一种全方全位全在全备全智全能全有全息全善全德全时全空的无极化的统一大炁场。修行者修她,炼丹者炼她,体道者体她,证道者证她,成道者成她,得道者得她。天下不可能没有道,也不可能没有大自然。“道”的这些体性,即使修道修行修德的德性,被后来的道学家们强行强名归纳为十大特征,即:虚无、自然、纯粹、素朴、简单、平易、清静、无为、柔弱、不争。
 “道”的这些体性和特征,从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上德”、“圣人”、“上士”、“道人”、“真人”。如果从大自然界展现出来,就是天高云淡,风和日丽,高山流水,风平浪静,鸟语花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莺歌燕舞,和平自然。
 道为体,德为用。道为虚,德为实。道为阴,德为阳。道是无,德是有。道无形,德有形。一切实在、实际、实有、实心、实事、实物、实惠、实践、实施、实用、实象、实业、实质、实学等等,皆因真实不虚才称为德。德是道之用,德是道之子,德是道的化身,德是宇宙万有,德是一切形象触觉。无德道不显,无道德不真。如果用图表示,“德”就是“有极图”,即“●”。
 道德并称,体用合一,有无一体,虚实相兼,阴阳和合,这就是修行者修真要达到的境界,修行家称为“修真图”,如果以图表示,即“”。天下万般皆为假,世间唯有道德真。“道”和圣人思维的信息能量体融为一体,这就是真。道和合于德,这就是真。所以中国道德家的修行标志就是“”,即道德和合,日月同辉,又名吉祥如意修真图。
 修行修道修真,从一真到九真,九九归真,九九归元,九九归一,真元一体。人的肉身亦是假,所以道家修真大成者,就称为“九真山人”。以图表示,就是“”。九真图是老子的九转成丹图。太上老君特造字,将“九”与“真”合起来,为“”,“”就是“丹”。所以丹经说:道家三千六百门,唯有金丹是正道。正道者,是修真图;正道者,德满人间。
 老子所讲的道,是一种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道可生万物,万物又回归于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是本原,独立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前;道是一,混元一体,混沌无极,阴阳未判,太极未分,其中孕育着无限无量的生机;一生二,无极生太极,太极旋转,阴阳变幻,自然交替,一切无常,万物都在生长流逝之中;三生万物,阴阳和合,静而孕育,万物由三而生成,三非阴非阳,而是阴阳的结合;万物负阴而抱阳,即万物背负于阴而拥抱于阳。万物扎根于阴以生,枝叶向阳以长。冲气以为和,即阳降阴升,阳升阴降适时有度,中正平衡而止,阴阳和合,平静自然,这就是生万物的“三”。三生万物以前,是无名天地之始,三生万物以后,是有名万物之母。三既是生万物的道,又是立人极的德,如果用图表示,三就是中极图,即“”。
 中极正道的观点是《道德经》的核心。宇宙万物皆太极,唯有中极通道真。中极就是道德,中极就是哲学,中极就是智慧,中极就是真理,中正之极者就是仙佛圣真。
 中极既是儒家和道家万古心法之真传,也是数术家数术玄学之心法真传;既是东方文化之精髓,也是中华民族之瑰宝;同时也是世界和平与天下太平之纲纪。
 黄帝曰:“四达自中”,“为天下宗”;尧帝曰:“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舜帝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孔子曰:“中庸”;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数术家曰:“中极”。没有中极之真理,就没有人极之事业。
 大道至简至易,就在中正之极。心中有中极之数,手中有人极之术,行中有九真之功。万变不离宗,万化不离中。万法归真宗,万家归心中,真宗心中就是修真图,修真大成就是九真图。
 反者道之动,逆则成仙;弱者道之用,清静无为,老子崇无贵弱以修道。正者德之动,顺则生人;强者德之用,为而不争,老子尚有尊强以积德。道无为而无不为,德有为而不争,争则物极必反而为魔。
 老子唯道论的哲学在其认识论上有其独特之处。这就是:万事万物,首先要从道入其手,先抓住纲,心中有数;再手中有术,按照自然规律去有为,而且为而不争。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规律,不要以自己的私心欲望去改变大自然的规律,不要正道不走走斜道,不行大道行魔道,否则将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阴阳平衡的扭曲变形,最终害苦了人类自己。
 老子知道宇宙万物皆在阴阳矛盾对错是非之中生灭回转,这一切都不是常道,而是“易”道和“魔”道,因此客观地把握了宇宙万物,即把握了“易”道和“魔” 道。人是万物之灵,灵在有思维,灵在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又正确的认识主观世界,即我们人类自身。所以老子专讲道与德,无道德就没有人类的文明与和平。老子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正确认识方法,是怎么来的呢?是修道修来的,是“炼丹”炼出来的,炼丹炼到天人合一和人人合一(即九九归一)之时,就会无欲以观其妙,妙在身如其境,心灵感应;有欲以观其窍,窍在心领神会,无师自通。宇宙万物大自然是修行的圣人之师,圣人则是宇宙万物大自然的代言人。
 常人不修行不知其道,不修真不知其常,修行修道先修心,不是道心就难以公正的谈道论道,道都不知,何以有德。古往今来,有些贤哲们,他们因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时空的局限,曾主观臆断地评论老子,指责《道德经》,这种自以为是的治学态度,导致对《道德经》的曲解,对广大众生的误导,是一种由于无知而产生出来的偏见和失误。天地自然最公平,奖善惩恶有报应。当然,无魔不显道,无荒谬就无真理。心不正则气不正,气不正则形不正,形不正则立场不稳,立场不稳则观点自然荒谬。
 老子对道(无与“一”)、德(有与“一”)的认识,是对世界科学的、整体的、正确的认识。一切与道和德相背离的认识,要说正确程度都是相对的、个别的、片面的、局部的、微观的、有限的、暂时的,终究也是谬误。与此所发生的一切言行举止,时间和实践将证实是一种错误。
 在宇宙万物大自然变化发展的全过程中,人们在各个发展阶段上即具体过程中所产生的正确认识,只是对客观世界阶段性的不完全的反映。这种认识或真理,只是相对的。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即在相对真理中包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就是德,绝对真理就是道。因此,无数德的总合,就是道。
 实践和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是指导实践并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凡人如果过份的重视或执著于现时的某些立场、观点、方法、思想、主意、打算、谋略、策划、学业、技术、理想、前途、事业、工作、婚姻、感情、命运、规戒、法纪、名利、得失、成败等,实践和时间将会作出证明,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因为一切都在变化、变动、变革、变易、变更、变卦、变换、变迁、变态、变通、变相、变形、变异、变心、变性之中。宇宙万物皆太极,一切都在自然中。自然大道是真理,唯有无极万古存。老子站在真理大道的立场之上,所阐明的自然大德,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藏。
 老子所说的“道”,是混沌未分的原始物质,是宇宙万物生化的总元始,是宇宙万物的总归终,是整个世界宇宙万物(时、空、天、地、人、文、事、物、灵)大自然大统一的整体,是绝对的“一”,是整个世界的全部客观历史必然性的存在,是自然界的大虚空粉碎,是绝对的“无”(无限整体),业因果报因缘感应之定律,是色与空或无与有之合称,是无极化的大统一场,是宇宙万物的总本原,是生发万事万物的总本质,是天地运行万物生化的总主宰,是大自然和谐圆融的总规范,是万家万学万教万化万门万法万种万类的总宗主,是发掘不完开发不尽的总潜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总能源,是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总存在,是宇宙中的无形反作用于万物有形的总制御者,是三界有情众生行为的总准则,是宇宙万物大自然的总规律,是大千世界之中的总真常,是宇宙精神的海洋,是仙佛圣真的故乡,是真我法身逍遥遨游的时空,是无上天帝天尊和真主,是天下万人万事万物的总纲要,是宇宙万物的总数理,是十方三世众生万灵所追求的真理大道。道,可道,非常道。人们不知其所以然者,即指如此之道也。
 老子所说的“德”,是“道”的自然总存在,是宇宙万有的总“一”,是自然的总体现,是自然和谐的总运动,是人类自然的知与行,是人类立足于公而体现出来的善良心性与行为,是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人心的升华和超越及其人格的完善,是“道”原始的化生和变化,是圆融和谐的大自然,是和平中正的宇宙万物,是有序化有极化的功德圆满场,是“道”呈现出来的万物万有的总效应,是借“道”而显示出来的光、电、力、磁、场、音、波、粒子、射线、灵能、法力、业力、因缘、感应、智慧等一切无形之形,是借“道”而交流作用于天上地下人间三界万灵的无象之象,是“道”所体现出来的圆融无碍的一切色与空,是“道”恩赐给万物万灵的空气、水、光、风,是“道”以形显的宇宙万物大自然及其自然规律,是宇宙万物(时、空、天、地、人、文、事、物、灵)的总形象。德,可德,非常德。人们知其然者,即指如此之德也。
 道德德道,道不离德,德不离道。道德一体,道德难分,名为道一,实为德一。道即以一显,道已化生而非道。德在道中,道在德中。道德合一,名为道德。不知道者,不足以成为智者;不晓德者,不足以驰聘人生;不修真者,就不是道林中人。
 老子的《道德经》,既是自然科学,又是社会科学,既是上古社会缩影的百科全书,又是全人类千秋万代共享的精神财富。道德文化,是华夏的正统文化;道德文明,是民族的觉悟和智慧。唯有公道和公德,才是世界和平的唯一保障。对于修行证道,养生修真者,《道德经》是文化技术和宝筏梯航;对于齐家处世安邦定国者,《道德经》是醒世的恒言、哲言、警言、格言、真言和指南。道德学永远是“过去学”、“现在学”、“未来学“,这是我们传人传家传统的无价法宝。
 老子的“道”,无形无象,非感觉所能认知,她是宇宙万物大自然抽象的观念或法则。但是,她又有形有象,只有用心才能体悟,用性才能明鉴,她是宇宙万物大自然客观的如实反映的真常实在。
 道是超时间、超空间、超语言、超文字、超形象、超思维的一种神秘的、隐性的,既可独立的无限存在,又能溶融在万物之中而和合生化的一种物质。宇宙万物唯道所生,唯道所成,唯道所化,唯道所藏。道在宇宙万物之中,宇宙万物唯道所主。道彻底地反对一切人文迷信和鬼神迷信及自然迷信,是绝对的、永恒的、纯粹的、自然的、实用的真理。
 真宗教真佛在心,假神在庙,宗教场地借纸画木雕泥塑的神仙和菩萨之偶像,来收摄众生的心神,校正众生谬误的思维偏差,唤醒众生昏沉迷醉的头脑,而将众生导向正心正性正行,引入正道正途正业,而不是愚弄众生,扼杀众生的天性。
 真科学实事求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根据客观世界的存在,来调整自己的主观意识,使人与大自然圆融和谐,从而不断的创造出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使社会自然而和平,让众生康乐而文明,而不是要民不聊生,弄得民穷国弱。
 真哲学立足于道,着眼于德,指导人们走中极正道,立人极功德,造福天下一切众生,从而完善人格成真人。立足于道,则立场公正,是非分明,胸中有数,宏观把握,知道无极之理。着眼于德,则观点明确,顺其自然,手中有术,为而不争,善而不恶,利而不害,微观控制,知道中极之理。如此之行,则宇宙圆融,万物和谐,行中有功,执两用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太极复无极,八卦归九真,九真达全真圣哲智慧,利物益生,人间就有极乐天堂。而不要利用和曲解太极八卦之数理,去造成宇宙万物的混乱,形成社会和大自然的动荡不安。更不要去愚昧众生,挑拨是非,混乱人心,离间民情,破坏自然,造成武斗战争和动乱,搞得天怒人怨,地覆天翻物毁人亡。
 老子的《道德经》,是真宗教,是天下人类信仰真理大道的总纲;是真哲学,是放之宇宙万物而皆准的真理;是真科学,是对整个社会人间及自然界总的施治方针;是真道德学,是天下人类可以共同遵照施行的文明总纲;是真社会学,是使社会和谐稳定自然的和平总纲;是真自然学,是人类适应宇宙万物大自然以赖生存的总要。《道德真经》将人们导引向了真、善、美、和、安、福、寿、康、乐、好的彼岸。《道德真经》是人间天堂的宏构,是众生觉悟智慧的万能金钥匙(yào shi),是修行者们得道成真的必修课。《道德真经》既是道林真人和住世神仙寻声救苦,普度众生的无价法宝,也是我们每一位有缘的读者安身立命、为人处事、平安顺利、如愿成就、人生辉煌的指南。
 《道德真经学》的出版和发行,使老子的玄学思想从世俗和迷信的双重曲解中解脱了出来,使之传承了华夏上古时代大道的光辉,复兴了原始社会人类的精神文明,从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促进了人类的自我觉悟,自我养生,自我修真,自我解脱,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然进化,为整个社会的自然与和平,为世界人类的康乐与文明,都将会产生无可限量的道德作用。《道德经》大流行,宇宙万物(时、空、天、地、人、文、事、物、灵)将会大和谐、大自然、大自在、大自由、大吉祥、大如意、大文明、大圆融、
 九真子·谢先铭(明明)
                     1998年仲春初稿于仙鹤山
                      2006年仲春修订于桃花源

 

目    录

 上篇  道经(附百道图)
 
第一章  体道……………………………………
第二章  养身……………………………………
第三章  安民……………………………………
第四章  无源……………………………………
第五章  虚用……………………………………
第六章  成象……………………………………
第七章  韬光……………………………………
第八章  易性……………………………………
第九章  运夷……………………………………
第十章  能为……………………………………
第十一章  无用……………………………………
第十二章  检欲……………………………………
第十三章  餍耻……………………………………
第十四章  赞玄……………………………………
第十五章  显德……………………………………
第十六章  归根……………………………………
第十七章  淳风……………………………………
第十八章  俗薄…………………………………
第十九章 还淳…………………………………
第二十章  异俗…………………………………
第二十一章  虚心…………………………………
第二十二章  益谦…………………………………
第二十三章  虚无…………………………………
第二十四章  苦恩……………………………………
第二十五章  象元……………………………………
第二十六章  重德……………………………………
第二十七章  巧用……………………………………
第二十八章  反朴……………………………………
第二十九章  无为……………………………………
第三十章  俭武……………………………………
第三十一章  偃武……………………………………
第三十二章  圣德……………………………………
第三十三章  辩德……………………………………
第三十四章  任成……………………………………
第三十五章  仁德……………………………………
第三十六章  微明……………………………………
第三十七章  为政……………………………………
下篇  德经 (附百德图)
第三十八章  论德……………………………………
第三十九章  法本……………………………………
第四十章 去用……………………………………
第四十一章  同异……………………………
第四十二章  道化……………………………
第四十三章  遍用……………………………
第四十四章  立戒……………………………
第四十五章  洪德……………………………
第四十六章  俭欲……………………………
第四十七章  鉴远……………………………
第四十八章  忘知……………………………
第四十九章  任德……………………………
第五十章  贵生……………………………
第五十一章  养德……………………………
第五十二章  归元……………………………
第五十三章  益证……………………………
第五十四章  修观……………………………
第五十五章  玄符……………………………
第五十六章  玄德……………………………
第五十七章  玄风……………………………
第五十八章  顺化……………………………
第五十九章  守道……………………………
第六十章  居位……………………………
第六十一章  谦德……………………………
第六十二章  为道……………………………
第穴十三章  恩始……………………………
第六十四章  守微……………………………
第六十五章  淳德……………………………
第六十六章  后己……………………………
第六十七章  三宝……………………………
第六十八章  配天……………………………
第六十九章  玄用……………………………
第七十章  知难……………………………
第七十一章  知病……………………………
第七十二章  爱己……………………………
第七十三章  任为……………………………
第七十四章  制惑……………………………
第七十五章  贪损……………………………
第七十六章  戒强……………………………
第七十七章  天道……………………………
第七十八章  任信……………………………
第七十九章  任契……………………………
第八十章  独立……………………………
第八十一章  显质……………………………
附篇学用(附百真图)
一、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
二、太上感应篇(附百经图)…………………
三、老子传奇…………………………………
四、九真传奇…………………………………
五、道林修行规戒标准
六、太上感应功………………………………
七、道林真人功德榜(附百学图)………………
八、历代注解《道德真经》的学者代表和书目…
 后 记 ………………………………………
 

 

 

 

 

 

 

 

 

 


 
 第一章  体    道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①徼:音jiào,指边界或极限。
    
 [意译]:道,可以说是道,但不是真常之道;名,可以说是名,但不是真常之名。没有名的时候是宇宙万物的开始,有了名的时候宇宙万物就形成了。所以说:真人在没有欲望的时候,可以无限的洞察宇宙万物的奥妙玄机,常人在有了欲望的时候,只能有限的观察宇宙万物的表面现象。这两者,同出于道之本,但名称和实际已不是道了,都可以说是玄妙,只有玄妙之中的玄妙之处,才是真常之道,这才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生发一切事物的根本,是阴阳万有变化的总法门。
 
 [札记①]:本章开宗明义,画龙点睛,纲举目张,直接开示众生:道,是道,非道,非非道,是名字叫道,即强名日道。老子用“道,可道,非常道”这六个字,高度宏观正确的揭示了宇宙万物(时、空、天、地、人、文、事、物、灵)大自然的总规律,总法则,总纲领。
 道生万物,万物归道。一切有形,有象,有色,有为等,都是道的生发;一切无形,无象,无色,无为等,也都是道的化生。
 道法自然,自然的就是道法。时间是无始无终的,空间是无边无际的,事物是无限无量的。昨天已去永远不会再来,今天一过永远不会再有,明天未到只能是希望幻想。树苗在长,藤蔓在爬,人生在变化,事物在变化,时空在变化。请问:早晨几点钟太阳出来?这句简单的问话,恐怕谁也一时答不上来。阳春三月十一日,北京的太阳六点三十四分出来,乌鲁木齐的太阳则是八点三十分出来,拉萨的太阳则是八点十一分出来;季夏六月十一日,北京的太阳四点四十六分出来,乌鲁木齐的太阳则是六点二十七分出来,拉萨的太阳则是六点五十五分出来;季秋九月十一日,北京的太阳五点五十一分出来,乌鲁木齐的太阳则是七点四十四分出来,拉萨的太阳则是七点三十八分出来;而在季冬十二月十一日,北京的太阳则是七点二十六分出来,乌鲁木齐的太阳则是九点三十三分出来,拉萨的太阳则是八点四十一分出来。显而易见,太阳出来的时间,是因地因时而异的,因此我们就不能主观片面的用当时当地的所谓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去看待异时异地的人、事、物,更不能盲目地去评论以前的和未来的人、事、物。太阳无常,月亮亦无常,世事无常,一切皆无常。一心向公,万有皆空。人世间的万事万物,有分别时则千差万别,千头万绪,一切都是相对的,一切都是矛盾的,一切都在阴阳之中。一阴一阳之谓道,体道者活用阴阳。无分别时都是自然,一切都好,宇宙万物大和谐,修行者把握道德。
 在微观上,阴就是阴,阳就是阳;过去就是过去,现在就是现在,未来就是未来。在宏观上,阴者非阴,阳者非阳;道者非道,德者非德;一视同仁,皆大欢喜;一体混元,大成九真。体道者只争朝夕,修行者分秒必争。道在眼前,体道者要顺其自然心平气和的去衣食住行;道在心中,体道者要无私无欲平心定志的去清静修行。真修行者,既不要去追求和探索心外的一切动易变化,也不要去执着和欲求心猿意马的一切虚设妄想。
 是,可以说是,但不是不变的是。好,可以说好,但不是不变的好。宇宙万物都在不断地生发变化转换轮回之中,我们就应该顺其自然,适应自然,驾驭自然,改造自然,超脱自然,得领自然,不去执著一切名相,包括道与法。心生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无所住,情而不情;侵身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无所住,淫而不淫。社会八卦炉的天然冶炼能使金矿之人生成金丹,大自然的天然雕琢可使玉石之人生成大器。梅花香自苦寒来,人无磨难不得道。人生人人在体道,唯有悟到者才能得道。
 体道者,体无形,无形能生万有,无形之形是真形;体道者,体无情,无情圆融而无碍,无情之情是真情;体道者,体无名,无名则大成九真,无名之名是真名;体道者,体无常,唯有无常破执著,无常之常是真常。体道就是行道,体道就是证道。体道者,悟象数,超气数,得理数。道者理也,一理明百理明理理明无理不明,一得永得。得什么?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真道。
 为传真道,就要借执著名相。是着相,非着相,是名为着相。为度化众生,不得不名为修真图、中极图、九真图。道在佛家文化中近似于禅,在基督文化中接近于上帝,在伊斯兰文化中等同于真主,在儒家文化中称为中庸。道在民风民俗文化中的人格化就是太上老君,或曰三清,又可称为玉皇大帝。体道者,要合道之理的去肯定,去超越,去修行。社会就是修行苑,生活就是在修行。事业(工作)就是丹田,献身(忘我)就入了门。体道者体平常心,修道者修平常心,平常心就是道,道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伟大出于平凡,大道出于平常。平常,可平常,非常平常,如此方为真平常。
 道是超越于宇宙万物(时、空、天、地、人、文、事、物)大自然之外,而又存在于宇宙万物大自然之中的一种神妙物质的名号称谓。道这种客观存在的神妙物质,是不易、变易和交易的,道既是宇宙万物大自然生发和化生的宇宙万物大本原,又是宇宙万物大自然运动和变化的总数术,同时也是修行者的理论基础、实践指南、门径目标。修行者,从有无都可入门。修行者处处是门,不修行者处处无门。只有亲身修炼和行持,才能够体道。只有体道,才能够入玄妙之门,只有进入了玄妙之门,才算是修道的开始。
 [注释]①札(zhá)记,文体名。本书指作者把读书的心得、体会、参悟或闻、思、修、信、愿、行等随进记录下来累积成篇的讲学文章。


养  身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①,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注释]①恃:音shì,指德。
   
 [意译]:天下的人都知道美而很好的时候,丑与坏和假美假好就产生了,这种美好就不是真正的美好了;都知道善与良的时候,恶与劣以及伪善伪良就产生了,这种善良就不是真正的善良了。所以说:有有必有无,有与无是相对产生的;有难必有易,难与易是相对促成的;有长必有短,长与短是相对制约的;有高必有下,高与下是相对存在的;有音必有声,音与声是相对和谐的;有先必有后,先与后是相对比较的。宇宙万物,阴生阳消,阳长阴息,周流变化,循环往复,这是永远存在着的自然规律。正因为如此,智慧的圣人贤哲们,无分别心办无为之真事,无分辨心传不言之真教。宇宙万物,都是自然运行变化而不停的,天地生养万物而不拥有,圣贤有为度人而不争,圣贤像天地一样的伟大,但从不认为有功。圣人贤哲,正是因为自然而为而不认为是有为造化有功,所以才功德无量而与天地共存。
 [札记]:老子的这种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既是道林真人们养生修行的指南,也是圣人贤哲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唯一法宝。
 老子讲对立,是根据天地和阴阳来的,老子论统一,是站在既宏观又微观的立场之上的,道法自然,自然而为,为而不争,功成而不居。居功者必败,拥有者必失,宇宙万物皆太极。
 老子开示修行者,要知太极,守中极,修九真。在魔中行道,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养身修行。不可极化,物极必反。有追求就会有失落,有希望就会有失望。过份的专注和执着,就会利于局部而害于全局。因此,唯有调和阴阳,和谐中正,才是养身之正宗。善养身者,行走坐卧,不离中正。对于玄关一窍,既不可有意守,也不可无意求,而是要把握中极。有意无意,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中庸和平,在阴平阳秘的和合之中,生养圣婴道胎,还我本来,待到精满气足神全功圆果满虚空之日,就是超脱轮回得道成真之时。
 养身先养心,心平则气和,气和而无欲,无欲则清明,清明则智慧,智慧则虚空,虚空则道全,这是养身的下手功夫。
    常人养身,要学而知之。要从数术入门,从有为开始,从感应起步,诚信的修行。修炼到见鱼时而不知有江湖,观气时而不知有道术,而后再顺其自然,才能避免走火入魔和误人歧途而成功有望。
    宇宙万物皆平衡,一切都在自然中,真人是效法自然大宗师以科学的道术和数术来养身的。智慧的养生者,道心在悟。


安  民

    老子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意译]:不能有意的举荐和崇尚贤能的人才,因为这样做会促使一些民众互相竞争而勾心斗角;不能有意的珍贵和重视那些难得的金银财宝和名利地位,因为这样做会刺激一些民众的私欲而巧取豪夺和偷盗拦劫及贿赂(huìlù)陷害;不能宣传和显耀那些能触发和引诱民众欲望的诸如酒色财气毒之类的东西,因为这样做会扰乱一些民众纯朴平静的良心,破坏民众安稳的生活秩序,而使社会动乱。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就是:修心以安定民心,净化民众的心灵,使之精神文明; 发展生产保障供给解决温饱使之物质文明;锻炼以健康民众的身体;寡欲以减弱民众的争斗;修行以增强民众的自制能力。
    还有,既要经常使民众没有分别心和欲望心,又要使民众开悟智慧而不敢违法乱纪和胡作妄为。只要清静无为,运用道的大智慧去教化民众,天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札记]:治理天下在安民,安民则不须尚贤。因为崇尚贤能,固然是好事,但不贤不良的无能之辈,却可以伪装做作为假的贤能。这样就会鱼目混珠,真假难辨,贤者非贤,能者无能,而且会使民心大乱。怎样才能治理好天下呢,就是要安民,安民先安心,安心则自然而然。有为而不造作,如此清静无为,实际上是无不为,无不为则天下不治而自治。
    修行者,要首先学道明理,戒欲有为,净化心灵,意守丹田,元精元气元神就会自然的凝聚在丹田。只有心中欲望虚无,才能腹中元气实有。练功会减弱过份的追求,锻炼能增强病弱者体质。
    只管耕耘,不管收获。只管练功,不管成功。有意练功,无意成功。练功一定要顺其自然,切忌刻意追求,着相偏执,无明贪功,以防偏差和走火入魔。一理通百理通,天下道同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民、治事、治物、治社会;导引、调心、养生、修道真等,都是一个理,不二法门。
    老子安民的观点,在道林修真的宫观寺庙精舍之中是完全行得通的;在九真论道的整个人间,也是办得到的。要真正的达到民安,唯有弘扬道德,觉悟真理,人人修行而无为,个个为公而不争。安民先安心,安心先放下;放下即心安,心安即身安;身安则家安,家安则社会宁。


无  源

    老子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意译]:道之用是冲气以为和,而道之体则永远不可见,她像万丈深渊一样深不可测啊,但她却是宇宙万物之宗祖。
    道无形迹而不显露棱角锋芒,她可以化解一切有形和平衡阴阳;她既可和合于自然之光而谓之光,又能混同于沙土灰尘而称为尘,真是莫明其妙啊!凡人说她没有虚无是唯心,而修行者却已体悟到她的客观存在是唯物。
    道生万物,又谁生养道呢?我虽然不知道,但是,她在帝王和人祖之先,是道产生了宇宙万物大自然和一切生命物质。
  
 [札记]:修行者是唯道主义的实践者,他们实事求是,客观的对待一切人文现象。实践和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道是客观存在着的一种神奇玄妙的物质,这种物质在静定或禅定及气功态下是可以被感应得出来的。
    道是宇宙万物之本原,宇宙万物也是道之渊源。道生万物,万物归道。道源于万物而不是万物,万物以显道而不是道。
    万物中的力,是有形中的无形。道之所以能生万物,是具有万能万有的斥力;万物之所以又回归于道,是道具有万能万有的引力。一阴一阳谓之道的话,一引一斥,一呼一吸,一生一灭等等,这就都是道,实际上,都是道都不是道。
    道是太虚无极,是混沌未开,鸿蒙未判,先天的清空一气。道也就是气,她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的,既无源可探求,又无流可考究。道之体为静,道之用为动,动要冲气以为和就是德,动若螺旋型进展则为魔。
    总之,人生有限,功海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涯的功海,就会无济于事。老子开示我们:要像道那样圆融无碍而亲和万物,自然而然为而不争,默默无闻的去工作去修行去奉献吧,哪怕没有功名,却可以得到阴德而有福慧之报啊。


虚  用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①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②乎?虚而不氵屈  ③,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注释]①刍:音(chú),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祭祀完毕则抛弃或烧掉。
 ②橐龠:音(tuó yuè),古代冶炼时使用的风箱,橐是风箱的外壳,龠是风箱里面的鼓风装置。
 ③氵屈  :音(qǔ),指龠推人橐内,橐则不虚。
 
 [意译]:天地是不讲仁义礼智信的,她把万物当成是草扎成的狗一样很平常,这就是天地真正的仁义礼智信;圣人效法于天地自然,也是不讲仁义礼智信的,圣人把庶民百姓和皇亲国戚都看得很平常,这就是圣人真正的仁义礼智信。天地之间的至真妙道,就像风箱中的虚空一样,正是因为虚空,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把风箱拉得越快,从风箱中涌出来的风就越多。人们都说阴阳数术是穷究宇宙万物的,但就是不知道怎样的去执中守正立人极。
   
 [札记]:天地和圣人虽不仁,不仁之仁是至仁,至仁是真正的仁。道生养了宇宙万物,道灭绝了宇宙万物。该生则自然生,该灭则自然灭,该用则自然用,该弃则自然弃,一切都在自然之中。
    圣人是以宇宙万物大自然为宗师的,宇宙万物大自然的客观存在,通过眼耳鼻舌意及感触而作用于心,心之意又通过语言文字形象表达出来,这就是真言和圣训了。所以圣人又以心为师,以自性为师,代天宣化,替天行道,圣人的言行举止,皆是宇宙万物大自然缩影在人身上的反应。故天不仁,圣人也不仁。天地和圣人不是不仁,而是大仁而不见仁,玄德而不见德,亦即圣人有仁无仁无无仁,无仁之仁是真仁;圣无仁有大仁,大仁才是真正的仁。
    虚空之用,就是妙道之有为。空而后能容,清而后能静,修行修道修虚空,练功练德练清静。施舍有形,得到无形,无形之形是真形。虚用是全方位全时空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大道之真用。
    虚为静,用为动,动则为太极,太极为阴阳,阴阳为对峙,有对峙就有了比较和好坏之分。道之用,在动中求静,把握动中之静,就是守中。冲气以为和,就是太极变中极,中极就是守中,唯有守中才能建功创业立人极。守中就是德,唯有守中才能通道真。道家养生文化中的炼丹,就是老子守中学说在人体生命科学上的实践。老子说守中,可守中,非常守中。
    守中也就是虚用,这既是道德家文化的精髓,也是真修行者们破除一切道法经典人文术数等执着的唯一法宝。心守中而天地正,心持空而万物皆备于我,虚用者超脱象数气数之束缚,而直达全真妙境。


成  象

    老子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①。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注释]牝:音pìn,指雌性的动物。
 
 [意译]识神合元神而孕藏于丹田之中,这是长生不死的人体生命信息能量体,可以说这是玄妙的生命本原。这玄妙的生命本原,是可以化生成为一切生命的,所以说这才是人的根本啊。修行者只有呼吸绵绵,似有似无,深匀细长,如春雨之润物,二六时中而不间断,才能意念成象而初显道真。
  
 [札记]导引养生的修行者认为:上丹田为天谷,中丹田为应谷,下丹田为灵谷,三田为元神之室,灵性所在,其空如谷,故名谷神。谷神是人的元精、元气、元神的凝聚体,道家又称为金丹。既称为金丹,就是修炼到了一定的层次,即已成象有形了。既已成象有形,就可千变万化而自然的化生出一切生灵。仙佛圣真大成时,千百亿化身尽虚空,遍法界。这玄之又玄的谷神,才是神通法术永存于人体之中真正的特异功能。
    要达到谷神成象这一步,是要精勤不懈的修炼才能有成的。只有体道实践,才能知道精微,从而用道玄妙,终登道之彼岸。玄牝之门,在虚空中见。修道顿悟有捷径,捷径还是要一步一步的亲自躬行才能达到。
    蜡烛可以产生火焰而照明,但这光明是以损耗蜡烛为基础的,人可以进行思维而产生智慧,这智慧之光也是以耗损人的生命本能为基础的。因此,健身长寿之诀窍,就是清心寡欲修道养德。
    层出不穷的新药特药,难治难防人类的奇病怪症。但一切身心疾患,无非身心阴阳失调,唯有修行炼丹,才能整体的调理身体平衡阴阳。阴平阳秘,阴阳和合,则自然身心康泰如神仙。
   修道,是凡人开悟之后产生的大智慧,不修道者不能见到无象之象。养德,是大智慧者的大功德,不养德者不可见到冲和之气而执中守正以通道真。修行者们,道心在信啊!


韬①  光

    老子曰: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耶?。
    [注释]韬:音tāo,意隐藏和收敛(1iǎn)。
    [意译]天地是很长久的。天地为什么能长久呢?
是因为阴阳和合,自然而为,而不再生发新的现象,所以能长生久视。圣人效法于天地自然,让天下人都修身养性之时我再修身养性,只有天下人的身心都健康之时,我的身心才能够健康起来。圣人不自私自利的只顾修养自己的身心,而是代天宣化,替天行道,弘扬道德,普渡有情,故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康乐自己的身心,使自己像天地一样地长久。
   
 [札记]老子知天命,故以百姓之生命为自己的生命。人人与我同体,万物与我同根。天人合一,人人合一。人我一体,人我一心。百姓之命就是天命,百姓之命就是我命。只有利人,才是益己,利人和益己是辩证的统一。只有为公,才能有私,为公与有私是辩证的统一。常人眼光短浅,一心的谋私益己,结果不能长久。圣人胸怀宽阔,一意的为公利人,最后却能成其为私,这种私是大公的代表和化身,这种大私就是大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其身而身先,后就是先;外其身而身存,外就是内。圣人是不考虑个人的一切的,故圣人拥有一切,与百姓同化。
    圣人韬光,收敛自己的功能与智慧。圣人悟空而不悟能,化太极之能为无极之空。所以圣人与日月齐光,与天地同寿。
    圣人以自然为师。无我乃能有我,无私乃能成其私。圣人无私,无量度人而重于自我修行。圣人自我修行,谁来度众生?释佛度化众生就是修行;观音寻声救苦就是修行;天尊无量度人就是修行;孔子弘扬道德,宣传仁义礼智信就是修行;老子八十一化身,应时显化以度人就是修行。无私无欲,自然清静。自然清静,不需修行。依乎天理,不导引养生则寿。不修之修是真修,这就是老子自然的养生修行法门。
    圣人循天道而无私,故能身存而成其私,这就是顺天则存,逆天则亡的最上一乘修行大法。仁者寿,智者寿。功德圆满,福寿康乐。
    当人道合于天道时,人的寿命就能活到最大的自然生存时限了。人们求生求健康的欲望,以及迷信的执着之心,会扰乱人心的平衡而有损于健康和生命。人们过份的运动和对身形的扭捏,会加速人的生理代谢速度而缩短自然之寿命。凡效法天地自然的一切有为养生方法,一定要适可而止,中病即止,否则会物极必反,养生转化成为伤生。
 天地无情故不老,圣人韬光以养生。善养生者,先养侮受辱以完善人格,再养吾浩然之真气。真气隐则积德为圣功,真气显则有功而立业。修行者,一旦无私无欲,就会空其色相,永脱尘根。练功者一心为公,功德无量;有为者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修道积德者,有道则长住人间,飞升则长存天壤,不私其身而终得长生。人生在世要为公,为而不争,就可以成为圣人而天长地久。圣人就是觉悟智慧的众生。


易  性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意译]至善的圣人具有水的美德。你看:水至善滋润利益万物而不争得失,她还可以到人们都嫌弃厌恶的地方而不计较世人的褒贬(bāobiǎn),所以说,只有水的特性和品德才接近于道。
    圣人效法于水,不管居住在哪里,都认为是宝善的好地方。因为心善一切皆善,心善者言而有信且真实,行而见仁且慈悲;心善者为官则无为而治,为民则有为能干;心善者言行举止是不离好的,而且为而不争,所以就不会有天怒人怨。
  
 [札记]本章讲易性,易人心为天性。天性者至善,至善者慈悲,慈悲者道林仙佛圣真人。唯有易性者才能通道真。大道似水而不是水,唯有水的特性和品德才接近于大道。
    真修行者,水就是宗师,以水为师。水温顺柔弱低下卑贱,修行者越卑贱则越高贵,有多贱就有多贵。水滋养万物,施恩而不图报,修行者要利益众生而不与众生去争。水绕圆则旋转,遇方则回转,堵塞则止行,决口则涌流。水行不通则退,止不住则漫。修行者有令则行,行不通则退或让;有禁则止,止不住则变或易。水不拘一形,随物而成其形。水变化万千,服从于时令之变幻。春夏温热,万物生长,水则蒸云降雨,滋润群生,降温祛暑。秋冬凉寒,万物收藏,水则凝为霜雪,护侍群生。修行者切忌执著着相,千万不能迷信封闭。要根据天时、地利、人和,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修行的方法。不拘一格,见效则易。千易万变,不离自性。
    水性圆通,无物不融。自性圆通,神灵道玄。道之德性以水来示现,人之德性以善来体现。人心不易则自性不显,自性不显则上善不见。善恶一太极,太极则转化,转化则恶可易为善。修行者,由善到上善,上善不是善,这种不是善的善,才是真正的善。上善是至善,至善者像水一样的平常而轻贱,低下而卑微,但是,他却须臾不能离。空气中也有水的分子,道在水中。
 夫唯不争,至善不争,这是无极学说的思维方式。至善者超出气数之外,可以改变命运而趋吉避凶。至善者易性心变,心变一切皆变,心是根本,心是总源泉。心善者,立足之处皆净土,言行举止皆为他人着想,让自己无限的适应外界客观的自然环境,这样做,就是上善的圣人。圣人功盖天下而不知有功,行满天下而不知有行。
 
 既得人生不行功,
 转眼又入轮回中。
 奉劝诸君易心性,
 以水为师修善功。


运  夷

    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①而锐②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③。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注释]①揣:音chuāi,意捶打锻炼。
 ②锐:音ruì,意尖或快及锋利,与钝相反。
 ③咎:音jiù,意过失或罪过。
  
 [意译]怎样运作才能走向吉祥平安的康庄大道呢?老子说:长期保持或拥有得满满的,就会盈盛且漫溢出来浪费掉或损耗掉。如此,还不如适可而止或退让奉献出来为妙。
    你看:通过千锤百炼而锻打出来的宝剑,其刃尖锐锋利,但不可长期的保持和恒久啊。因为她遇钝易锉,时间长了保护不好,其刃还会自动锈蚀。还有,古往今来那些金玉满堂,财宝如山的富贵之人,又有哪一个能长期的护持和守卫得住呢?常人一旦富贵了,就会骄奢(shē)淫(yín)侈(chǐ),自己就为自己和亲友及子孙种下了祸殃,这罪过都是由自己不知足不知止而造成的。
    因此,圣人是清静无为的,无为而无不为,为而不争,顺其自然地成就事业和功名,而且功成不居,名遂不就,谦让退避,这才是善终其功,善全其名,避免祸咎的自然之道。

 [札记]老子对待世事和生活的观点,是持中和混元的世界观。因为,宇宙万物本平衡,人间众生本平等,世间财物当共有。为了保持自然界的阴阳平衡,宇宙万物都是向反面转化的,这是大自然运行不息的总规律。圣人遵循自然规律以教化众生,道士遵循自然规律以修行炼丹,善良的人则循规蹈矩,遵纪守法,在红尘中忙碌一生。
 自然界中,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水满则溢。在人世间,盛极则衰,福尽祸来,乐极生悲,否(pǐ)极泰来。
    自然界中,春温夏热,暑阳司令时则温和不在;秋凉冬寒,寒令乘权时则西风无存。万物是春生夏长,秋获冬藏,这都是正常的自然规律。但是,也有反常的,夏应热却有秋之凉爽,冬应寒却似春之温暖。天之反常,人心难测。老子向世之修行者,指出了一条运夷保泰的中和道法。
    修行者,要从世俗名利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持而勿盈,揣而勿锐,富而勿奢,贵而勿淫,功而勿满,名而勿骄,要走中极正道而立人极。
 知足常足,知止常止。适可而止,留有余地。至道虚无,至德中正。
 修行者,精未满时,当采补烹炼,运夷有为;精满则清心静身,止火无为。否则,丹倾鼎倒,精能外溢,而丧失长生之本。
    气未足时,当心专意注,导引行聚;气足时则弃法忘形,混沌清静。否则,气散错乱,走火入魔,而丧失金丹之宝。
    神未全时,当静养蓄能,心领神会;神全则分神化气,无量度人。否则,神魂颠倒,心不在身,而丧失生命之能。
    修行者的思维,特别是定向思维,是在不断的聚积人体生命信息能量。在聚积的过程中,要勿忘勿助;在成象之时,要逆转倒运,化太极为中极,易中极返无极,如此则道成。
    得道之士,深藏不露,随时运作;退魔进道,假中存真;一朝飞升,天堂永生。


能  为

    老子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①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②,能无雌③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④,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注释]①疵:音cī,指毛病过错。
 ②阖:音hé,指关闭。
 ③雌:音cí,在此专指错妄。
 ④恃:音shì,意依赖,仗着。
 
 [意译]将形神拥抱而融为一体,就可以健康延生,形神能够永不分离吗?修行者治气达到深、匀、细、长、柔,就可以返老还童。即便如此,也不可能像婴儿一样的柔和畅达啊!最重要的还是要洗涤和清除人心这面玄镜上的尘埃,只有这样才能遍览和洞悉人世间的一切,就是能够这样做到也不可能十全十美,而总会有点瑕疵过失啊!
    用出世的修持作入世的事业,就会爱护人民,治理好国家。你能够不爱而爱,不治而治,无为而为,无知而知吗?你虽然能够自由的开启和关闭这玄妙的智慧之门,但也不可能确保万无一失而无差错事故啊!当你完全明白了大自然的规律之后,就可以四通八达,有守有为,这难道是无为吗?
 道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道自然而为而不依仗任何力量,万物自然地生长,道不去干涉和宰制,大道无量的功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才是真正的道德。
 
 [札记]怎样才是真正的有作为呢?这一章阐述得淋漓(1ín lí)尽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有为,尽在道德之中。修行者凭着道心,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就看你是否真修行。   
 养生者,形神统一则延生,但迟早还是要死啊。唯有元神和合于识神,炼出道胎和圣婴,由九真达全真时,方能永生在九宵天堂。太阳隐在明月后,这里才是修行者的故乡。
    修行者要专气,结聚真气,畅通经络和气血,让丹田将其输布到四肢百骸(hái)和脏腑乃至体表皮肤,以改善微循环,旺盛生理功能,如此则可养生保健和延缓衰老。
    修行修道修真,就是修心。修心就是用数术这把拂尘,拂去人们心灵这面明镜上的灰尘。玄镜复明,天门洞开。玄关一窍,众妙之门。唯有玄镜复明,才能有大智大慧。复明玄镜者,道林界的仙佛圣真。
    修行者要大彻大悟、大知大觉、大智大慧、大功大德,是很难而有限的。让识神主事,阴神显灵,绝顶聪明,数术逞能,这是很容易的。常人只能有能而无大能,有为而无大为,有功而无玄功,有德而无玄德。玄功玄德,就是阴功阴德,阴功阴德,就是道功道德,有道功道德者,多为天赐智慧和福报。
    学道者成万上亿,得道者寥 (1iáo) 寥无几。但愿众生早开悟,同赴道乡享极乐。众生是未觉悟的神仙,神仙是觉悟了的众生。能为不为有真为,玄德不德是真德。修行者不可不悟啊!

 

第十一章   无  用

    老子曰: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③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④户牖⑤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①辐:音fú,指车轮的辐条。
 ②毂:音gǔ,指车轮的中心轴。
 ③埏埴:音shān zhí,燃烧粘土制作的器皿。
 ④凿:音zóo,指挖槽或穿孔。
 ⑤牖:音yǒu,指窗子。
   
 [意译]三十根辐条共一个车毂,辐条实有,间隔虚空,正因为虚实相间,才成就了车子的功用。用粘土烧制出来的陶器,外形实在,里面虚空,正因为虚实协调,才成就了陶器的功用。房屋要开凿门窗,才能让空气、阳光和人物进出流通。房屋实有,门窗和室内虚空,正因为虚实配合,才成就了房屋的功用。
    所以说:人们只知道一切实有能够利益众生,却不知道是虚空在发挥着功能作用。一切有形的有用是有限的,而一切无形的无用却是无限的。
   
 [札记]常人只知道有形之为用,却不知道有形是体,而虚空无形才是用。在中天的时候,道为体,德为用;而在后天之时,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德为体,道为用,本末倒置。先天未分,道德混元,体用未判,故无体亦无用,自然就会无道亦无德。
    有用无用无无用,无用之用是真用。宇宙万物皆太极,一切都在不易、变易、交易之中。太极阴阳,有无对峙,相辅相成,和合统一,生成万物。我们的世界观,决定我们的方法论,我们看待宇宙万物,一定要执两用中,不可偏执,只有如此,才能接近于道真。
    大道借形质之器以显其功用,形质之器必须符合道的规律,才有更大的功用。一阴一阳之谓道,以此类推,一虚一实,一无一有,都是道。都是道,也都不是道,因为,大道无形。
    修行者,无为,无用,这只是暂时的、眼前的、具体的、局部的、有限的,一旦修而有成, 定会行而有功。修行者,无为者无不为,无用者无不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非器无以显道,非道无以载器。道本虚无,阴阳以显。道者混元一气,万古长存。阴阳二气者,有形质、有变化、有限有量。修长生之道者,从阴阳入其门,学数术明其理,执两用中,阴阳和合,先后混合,得修真图者道之可成。
    修行者,修什么呢?修无用,修无能,修虚空;修矛盾的统一,修阴阳的平衡,修精气神的中和;修感应,修相应,行相应。先修心后修行,常人非渐悟渐行不能通道真。只有非常人者,才不须修行学道真,因为非常人者,真人也,真心也,真道也,所以真本不修,修者不真。修行修道修真修长生,长生者,在无生中生。
 长生之道何处觅,九真道院有传人。人间天堂聚元精,极乐世界积元气,道真之乡全元神,如此则神仙长生之道可成。


第十二章   检  欲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①,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注释]①爽:古学以“爽为”为口病专名,如《淮南子·精神训》:“五味乱口,使口爽伤”。
 [意译]修行者贪恋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颜色,就会目盲而失去内视和遥视的功能;贪图婉转动听抑扬顿挫的声音,就会耳聋而失去内听和遥听的功能;贪吃芬芳馥郁(fùyù)美味可口的食物,就会口味败坏而失去服气和食风的功能;贪玩放马奔驰心思狂荡的狩(shòu)猎,就会精神癫狂而走火入魔;贪得功名利禄奇珍异宝,就会失去操守而偷窃犯罪。所以圣人只求内在的实其腹而不为外面的色相动其心,以抛弃外欲的诱惑而保持本性的纯朴。
   
 [札记]本章是老子开示修行者,要检查、约束和制止自己的各种欲望。人的欲望,如声色犬马、饮食钱财、名利地位等等,这些本来是正常的厚生养生和修行的条件,但是,如果不加节制,任情而为,则利变为害,养生成了伤生。外欲利于身而害于心,益于形而损于神。通过检省自己的欲望,化外欲为内欲,转外视为内视,变外听为内听,易口味为法味,让神返身中气自回,身外一切勿追求,虚心实腹,抱元守一,极乐就在实腹处。
    圣人检欲以守身,圣人修行以实腹。守身如玉,清白无污,自然纯朴,修行才能够静下心来,养吾浩然之真气而实其腹。
    实其腹,慈心素食,斋戒俭朴。食有形,谷麦果仁益智而劳神;食无形,风则有灵而轻举,气则和静而延寿。服食可影响修行,如食肉者勇猛而多嗔(chēn)怒;食草者愚痴而多力;食葱韭蒜等辛辣之物,使人气血上行而难以入静。故此,可酌情适时的选用性平味甘淡的各种植物原品较宜。
 修行者通过检欲,要善用外物,勿为外物所累。要言行举止不离好,要行走坐卧不忘丹。衣食住行要俭朴,天地良心要纯洁。追求有形的物质和肉体上的欲望,终究是短暂伤生而且是有限的。唯有炼丹拥有精神上的升华和心性上的愉悦,这才是长久的养生而且极乐无限。入世修行,闹中求静。有善根慧源者,可以游戏人间,但切勿贪恋红尘。人生如梦当觉醒,逆向运动修道真,有朝一日功果满,九天逍遥列仙班。
 修行者,多为内向性的运用思维和意识。修至无眼耳鼻舌身意者,六根清静,清静无欲,无欲无为,无为虚空,虚空粉碎,粉碎得道,得道成真。
 老子的道德之学,非道德之士而不能学。性命学讲养生,医药学讲医疗,数术学讲真理智慧,道德学则是讲道德的真人之学。当然,论道不离心,讲德不离身。天是一大宇宙,人是一小宇宙,天人相应。修身修行,修德行道,既修又行,既行又修,随缘设教,广开方便法门,以无量度人,如此方为真修行。


第十三章   餍①   耻

    老子曰: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可以托天下。
    [注释]①餍:音yàn,意饱也,引伸为满足。
   
 [意译]宠爱和耻辱使人吃惊,这是最大的祸害降临于身。什么叫做宠辱若惊呢?宠爱使人高贵,耻辱使人下贱。得到宠爱使人惊喜,失去宠爱使人惊恐;受到耻辱使人惊恐,洗雪耻辱使人惊喜,这就叫做宠辱若惊。
    什么叫做最大的祸害降临于身呢?我们之所以有祸害灾难,就是因为我们有躯体肉身这个形,假如没有的话,我们就不会有任何祸害灾难了。
    所以说:重视自己生命而又献身于天下的人,可以把天下寄付于他;善于养生而又博爱于天下的人,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札记]贫贱、疾病、灾难、卑下、耻辱、冤屈、艰险、困苦、煎熬等,这是磨炼人格、完善人格最好最绝妙的机遇和方法。餍耻餍辱,修行者不饱受耻辱,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业障如何消得了,修行如何静得下心,须知外功不圆,内功不满。
 小功者有为,大功者无不为。大功者站在大众公正的立场之上办事,处处为他人着想,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地位得失,必要时损其身而全其天下,献其身而成就事业,这种人是天下最可靠而又信得过的公仆,只有这种人才能管理好天下。像这种大功大德高尚的人,是不会有祸患的。一切祸患灾难,皆来源于分别之心,自私之心,而有分别之心的人,识神主事,是修不成真的。
 大道本无情,天地本不仁,真人本无宠辱之分。修真者,心外一切皆归公,注重于心性,而轻视心外之一切。不空者不净,不净者难入静,难入静者智慧不生。修行者只有高度的入静,才能够人人合一和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者,能够感应宇宙万物而神通法力无边。修行者在静功状态下,其思维念力波场是可以超光速,越时空的。因此,不静者莫修真,修真者必入静。
    常人业障不消,八十一难不过,岂能见“真人”? “真人”者,本我和元神。真人因无形,所以不露面。真人者,全神。全神的真人,就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显,无处不灵,无处不应的仙佛圣真。真人之神因无形,体现出来度化众生,就要借助于人。因此,九真在人间,九真人就是住世的道林真人。人的肉身是常人认识不到的最大的假,唯有九真人谢世之时,才是全真之际。
    人之身,既是祸患之本,又是载道之体,身存道亦存,身亡道不显。故修行者言:道在魔中,道在屎尿中,道无形而借有形,道尊贵而借卑贱,一阴一阳就是道。
 人生难得,正法难遇。既得人生,又遇正法,就应该珍惜祸患之身,好好的入门修行成真。只有修行成真者,才能真正的将真人之真心,奉献给三界内外的一切有情众生。

 

第十四章 赞  玄

    老子曰:视之不见名日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①,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②,其下不昧③,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④。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⑤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注释]①诘:音jié,指深究。
 ②皎:音jiǎo,指透明的白玉。
 ③昧:音mèi,指朦朦胧胧不清楚,不明白。
 ④惚恍:音hū huǎng,意模模糊糊,似有似无而不可捉摸。
 ⑤御:音yù,意驾驭或把握住现在的一切现实和存在。
   
 [意译]大道是视而不见其形,强名日“夷”;听而不闻其声,强名日“希”;因无形无象而无法捉摸,强名日“微”。你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去体验大道,深入的钻研下去,就会发现这三个方面是一体而不可分离的。
    道在上并不清澈透明,道在下也不暗昧模糊,道无始无终而不可名状,道是无物之物的真物,无状之状的真状,无象之象的真象,这叫做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微妙莫测。你从前方去迎接她,却看不见其头;你从后面去追赶她,也看不见其尾。只有体验大道元始的玄妙之处,才能把握住今天的一切现实和存在。如果能知道这一点,就会明白大道的自然规律了。
   
 
 
 [札记]道虽玄之又玄,然而,只要执中专一,其道自成。人之初始,是从母腹子宫(丹田)中孕育成长起来的。修行者,悟得此理即入了修行之门。男女有形之后天之精结合可以生人,自身无形之识神与元神结合可以生神。有形生有形,有生有灭。无形生无形,不生不灭。古人体元始之初以修身养性,今人用太极之终以锻炼身体。前者文明其精神,后者强健其体质;前者静而生慧,后者动而无知,修行者务必三思而行,择中而执之,方为明智之举。
 道主静,故道在不动,动中寻静;道在不行,行中寻停;道在不视,视中寻盲;道在无思,思中无意;道在魔中,魔中有道。动者力也,力者耗能。而修行则是聚集精气神之能量信息而成全元精元气元神。因此,修行者要执古之道,回光返照,寻玄之源,以意守丹田而入其门。入门之后,有情来下种,观自在菩萨,亲道林真人。
 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复归道之本。要复归道本,就要用执古之道来驾驭现在的自然,要守其一,而万事毕。守其一者,就要不忘根本,根深本固则枝荣叶茂;守其一,就是抓住了纲,纲举目自张。千条江河终归大海,宇宙万物终归大道。

第十五章   显  德

 老子曰: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①兮其若客,涣②兮若冰之将释,敦③兮其若朴,旷④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注释]①俨:音yǎn,意庄重。
 ②涣:音huàn,意消散涣散。
 ③敦:音dūn,诚恳。
 ④旷:音kuàng,心境开阔。
 
 [意译]古时候善于修道的人,精微奥妙深远而洞察事理,高深莫测而难以晓识。正因为不可理解修道之士,所以只能从外表显露的德行来加以描述。
 修道者,他们细心谨慎,就像冬天赤脚过河一样,这叫道心在微;他们警觉戒惕,就像周围都是敌人一样,这叫道心在危;他们恭敬严肃,就像应邀而来的宾客一样,这叫道心在诚;他们行动洒脱,就像冰雪被春阳消融一样,这叫道心在哲;他们敦厚纯朴,就像未曾雕琢过的楠木素材一样,这叫道心在真;他们旷远豁达,就像空旷的深山幽谷能容纳一样,这叫道心在宽;他们混沌圆融,就像江河的浊流一样,这叫道心在慧。怎么能使江河中的浊流静止下来以澄清呢?怎么能使动荡的事态安静下来以保持事物的长久运动而生生不息呢?这都是不可能的。因此,保持这大道的修行者是永远不会自满和争强好胜的。修道者,正是由于不会自满和争强好胜,所以才经常处于陈旧衰退的境地,而又能不断的更新进步成功,这就是修道的人所显现出来的崇高美德啊!
 
 [札记]修道的人,显露出来的都是德行。道以德显,德由道生。修道的人,体元始之理,行元始之事,以神归元始,以气合元始,以身化元始,以心意混元始,皆成一气之朴。元始者,无极混元。混元者,道没有显化生发,自然常人不可能认识和理解。
 常人要理解大道,只能从道所显露出来的德来粗浅地认识道的表面,而道的实质和内涵则是深不可测的。大道集虚,大道唯空,只有空虚才能生发宇宙万物。修行者体道,要永远的保持这大道的虚空,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生发,才能有生生不息的新成。
 花儿开放得最艳之时,就是枯萎凋零的开始;月儿最圆满之时,就是亏缺虚损的开始;凡人达到了最壮盛的时候,就是走向衰老的开始;……宇宙万物都向反面转化。
 修道者,讲无为,无为无不为。不要加速身体机能的新陈代谢,否则就会加速人体成熟及衰老的速度而不利于养生。宇宙万物本平衡,宇宙万物皆可自然地调节其自身的平衡。自然界中的电流速度是衡定的,电阻可以控制电的流量,但没有控制能量运动速度的作用。常人的生命是有一定寿数的,善养生者却可以控制生命的进程而延生,因为人是万物之灵,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人不但能顺其自然,而且能改变自然和逆其人身的自然。故修行者说,顺则生人,逆则成仙。
 持虚勿盈以养生,这是指常人而言,非常人者,却可以盈全圆满。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眠。半桶水晃荡,水满不荡。要盈满而全而又持盈勿缺,唯有修心。修心使心平气和心静,心静一切静。心静者,大道成。心静者,有显德,显德者,道之德。
 修道者有所成时,是不会炫耀自己的,但盛德之光明则会自然发露于外而不可掩饰。有麝自然香,香味不是麝;有道自显德,显德不是道。
 真常之道,无时不易。自然之风,四时而异,春日和风,温暖;夏日熏风,炎热;秋日金风,凉爽;冬日朔风,寒冷。人的呼吸,常人是一呼一吸均衡平等,非常人,则因功法功时功能而各异。初修行者,自然呼吸;内功者,软、慢、深、长、细、匀直至胎息;外功者,逆腹式呼吸或风呼吸法;练周天运行者,是火逼金行之呼吸;中停沐浴,有沐浴流畅下行之呼吸;采大药,有过关服食吞咽之呼吸;面壁入静之时,是入蛰之胎息;还虚之时,采用无为之呼吸;登空证果之时,有入坤炉性海之呼吸。故凡修行者,全凭呼吸之能,即服气,服风,若明了呼吸之道者,就可以入道了。若不明了呼吸,就难以炼金丹了。金丹之道,重视呼吸之道。
 金丹之道成者,浊中能清,动中能静;静则慧生,动则新成;慧生则保此道不欲盈,新成则显德而度人。

 

第十六章 归  根

 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大物芸芸②,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③身不
殆④。
    [注释]①笃:音dǔ,意真诚,忠实,一心一意。
 ②芸:音yún,形容众多。
 ③殁:音mò,也作没,意死亡。
 ④殆:音dài,意危险。
 
 [意译]修行者的心灵虚空到了极点之时,就要一心一意的坚持固守住这由妙有清静而生发出来的真意。虚空虽然有作而生发出了妙有,但这一切妙有终究还是复归到了虚空。
 你看万物尽管生长得欣欣向荣而花繁叶茂果实累累,但最后还是复原回归到了她的根本那里。归根复本称为清静笃行,清静笃行称为回复本命,回复本命称为正常规律,知晓正常规律称为聪明智慧。如果有谁不知晓这正常的自然规律,其行为就会盲目而带来凶灾。
 知晓正常的自然规律者,胸怀就会宽阔而包容一切;包容一切者就会大公无私,大公无私者就能成就王道事业,王道就是天道,天道就是自然大道。只有符合自然大道,其道才能长久。按照自然规律去行其道者,终生都是不会有危难的。
 
 [札记]虚极才能归根复命,静笃才能万物并作。虚极者,万缘放下,一丝不挂,太极复无极,回复到混元无极大道之体;静笃者,纯粹精一,一元复始,无极生太极,万象更新,万物生发。虚极则空,静笃真一。虚静是宇宙万物的命根,她是永恒的。
 修行者,要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之静,即为虚静,唯有虚静,才能体悟大道的本体而归根;唯有归根返本才能恢复人的生命本原。
 人生命的本原,是不灭而永存的真常之道。修行者,修心修性修本原,修行修到虚静之时,才能称谓修道修真。
 有什么样的意,就有什么样的气,有什么样的气,就有什么样的功。心与意决定气与功。心与意可左右元气在人身上的运化分布。当修行者虚极静笃之时,体内元气中和而呈现无极化的场能,元气就会公允平衡均匀的散布到全身,以自动地调节人身体各部位的平衡,从而达到最佳的保健养生效果。唯有虚静才是真正的阴阳和谐平衡。
 虚静既是修道的方法,又是修道的境界;既是修道的层次,又是修道的目的。虚到真空,无染无相;静到集中,心无旁骛(wù),唯有虚静才是至真妙道。
 修行者,以虚入其门,以静入其室,以观开智慧,以命为载体,以知明其数,以容纳宇宙,以公为天下,以王尽人道,以天行大道,以道为归根。归根者,归本原,了脱生死,灵魂飞举,永生逍遥,极乐在全真。修行者务必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切忌急于求成。
 大衍之数50,其用49。人的定数天年大约为120岁。常人在现阶段是难以达到此数的,善养生者,96岁左右。这是气之数所定,亦即天数茫茫不可逃。但是,大功大德,大仁大智,大慈大悲者可超出数理,不在此限。
 归根之径,修道之途,养生之法,求玄之路,尽在九真。天人合一,全真无极,万古长存,就在虚静。这是太上开示的超脱之捷径,不二之法门,最上之道法。唯有大善之根大慧之源者,才能真正地证悟这道林真元。


第十七章  淳  风

 老子曰: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意译]最上一层法门,为道法。因道法无形无象,所以常人不知道有道法的存在。
 低道法一层的法门,为德法。因德法无量度人,所以常人亲近而且称誉大德之士;
 低道法二层的法门,为仁义法。因仁义是分别心所致,她会亲近一部分人,也会疏远一部分人,所以常人敬而远之或畏而惧之。
 低道法三层的法门,为智慧法。有智慧就有狡诈和愚痴,常人多会怠慢蔑视或侮辱她;
 最下一层法门,为魔法。因魔法变幻多端,常人既有信任之中存怀疑者,又有不信任而反对者。
 所以说:修行者要珍重自己的语言,并要言而有信。一旦修行成功,就会真正的事事遂心如愿。到那时,百姓就会称谓我们修行者,是真正的自然的道法啊。自然的道法,也是上古时代,先民们淳厚纯朴的自然风俗。
  
 [札记]大道本自然,道法本自然,只有自然才有敦(dūn)厚淳朴的社会风气。天下道同理,治身、修行、齐家、治国、平天下,其理是一致的。善养生者,善治事;善下棋者,善治世。世事如一局棋局局新,世事如一身日日异。治身,治棋,治事,治世等皆遵循自然法则。只是因为修炼的深浅不同出现了五等层次。
 一等修行者:重道德,尚无为,崇自然,复淳风,很平常,世人不知晓。一等治世者,修诚信,体民情,为众生,不妄动,受道化,无为而治,天然而成,百姓不知有明君。
 二等修行者:既为百姓防治疾病,又为百姓消灾解难,更注重拯救民心,度人于中正。这种人,百姓爱戴拥护,亲近称颂。二等治世者,时时关心民众疾苦,不断改善民众生活,重用贤良,倡导忠孝,社会和谐,民众舒畅,百姓为君王歌功颂德,赞誉淳风。
 三等修行者:既有一定的功底造诣,又有一定的神通法术。正用可以行道度人,邪用亦能行魔害人,百姓皆敬而畏之。三等治世者,仁义礼智信行世,社会流行数术方技,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法纪戒律,条条框框,民众只能遵循而不能违犯,不得已敬而畏之。
 四等修行者:懂功理功法,通数术养生,既有传功讲学度人积功德者,又有招摇撞骗害人以骗取名利钱财者。对于后者,百姓痛恨厌弃他们。四等治世者,智慧行于世,狡诈混其间。廉洁奉公,秉公执行者有之;贪污腐化,堕落谋私者亦有之。对于后者,百姓们敢怒不敢言,深恶痛绝,侮辱和诅咒他们。
 五等修行者:习旁门左道,妖言惑众,坑蒙拐骗,以魔法害人。五等治世者,刑政如虎,法纪似狼,苛捐杂税,天怒人怨,颓(tuí)风流行,民不聊(1iáo)生,百姓不但不足信,而且揭杆而起,造反推翻。
 修行如此,治世如此,推之于天下万事万物,亦无不在此范围内。唯有九真论道,天下讲德,淳风复行,方能人间和平。到那时,鱼儿不知有水,人们不知有道。君王行无言之教而贵言,百姓受道德制约而功成事遂,人间淳风复行而道法自然。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种而食,掘井而饮,遂心如意,自然生息。上古时期的人们,就是这样幸福美好生活的。
 修行者,是神仙的化身,是做人的楷模。修行要修出淳朴之心,修出自然之心,修出道德之心,唯有道德之心才是真人之心。只有真人之心,才能借助于无极化的道场,不受时空的限制,而自由的在宇宙中驰骋。唯有修出真人之心,才是真正的功成事遂,才有真正的淳风自然。

 


第十八章  俗  薄

 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意译]大道被废弃了之后,仁义礼智信就出现了;大智大慧出现了之后,大假大伪也就跟着产生了;父子、兄弟、夫妇这六亲不和睦之时,就需要提倡孝顺和慈爱了;国家陷于昏乱动荡之时,忠臣良将也就自然而然的涌现出来了。
 
 [札记]失去了无极图之后,太极八卦图就大流行了。因此,修行者不得已而出家出世,以修真炼丹,复原无极图之道本。
 老子是洞明自然大道规律的哲学家,他是站在大道无极场的立场之上,如实的阐明自然规律的,老子科学的自然观点是永远不会过时且处处实用的。   
 老子以无极天道立论,开门见山,首抓道之大纲,纲举目张。首先找到根本,再顺藤沿蔓找瓜。社会上,因为人们失去了道,才有德显;失去了德,才有仁义礼智信出现。
 有智慧,就有愚痴,非智非愚者就会伪装大智大慧,这虚假伪装的假智慧之源,是因为圣人体现出了真智慧。真智慧在福泽人类的同时,也引发出了层出不穷的假:假人、假货、假思想、假进步、假积极、假姿态、假黄金、假廉洁、假公正、假守法、假气功、假佛、假道、假正经等等,这些假冒伪劣的人、事、物,祸害了人们之后,人们还蒙在鼓里不知道哩!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忠与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忠孝不成礼仪,无忠孝丧失人伦,无忠孝不成文明。
 全家和睦,亲热融融,父慈子孝,兄弟相亲,夫妇相爱,就不需要讲孝慈了。讲孝慈,就是家庭已经开始不和睦了。国家君民平等,歌舞升平,政治清明,百姓康乐,民富国强,安定团结,圆满和谐,就不需要忠臣良将了。国家需要忠臣良将之时,就是国家混乱动荡之际。国家的一切法律,都是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临时调节平衡社会的技术手段。人的身体平衡,就不需要医生了;人的心理平衡,也就不需要宗教了。社会稳定平衡,法律条例也就不需要了。人们衣食住行如意吉祥,数术文化也就不需要了。社会淳风流行,道德真经也就不需要了。人人身心健康,也就不需要修行修道修真了。
 修行者,要收心离境,心入虚空,静而生慧,合于道真。若如此,就会自然显露出同体慈悲之心,人人与我同体,万物与我同根。孝,孝父母,孝天下之父母;爱,爱子女,爱天下之子女;敬,敬师长,敬天下之师长;教,教后学,教天下之后学……若如此升华私有观念,达到天下为公而大同的道真境界之时,仁义、智慧、大伪、不和、孝慈、忠臣等一切世俗厚薄之分别,全都不存在了。大道兴,玄德行。人人见素抱朴,个个少私寡欲,社会淳风流行,民众安居乐业,这既是人类社会的理想,也是全人类精神文明之时的社会新貌。
 
 
 第十九章  还  淳
 
老子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意译]断绝圣贤之路,抛弃聪明智慧,民众的利益可增加百倍;断绝仁慈之心,抛弃义气之行,民众将会复元上古时代纯真的孝慈本性;断绝精巧技艺,抛弃资财利益,就没有强盗和贼匪了。这三条光凭虚华的表文和动人的陈述,都是无济于事而不足取的,一定要用行之有效的条令戒律来约束的同时,再进行道德思想的教化,以使民众的思想自觉的服从和附属于大道。若如此,民众就会复见纯真的本性,抱守淳厚朴素,减少私心杂念,绝弃学问名利地位的欲望,自然无忧无虑无祸患。
 
 [札记]老子还淳的思想和主张,在世俗之中是暂时难以行得通的,而在出家人居住的宫观寺庙都是行之有效的。出家人,少私心,少欲望,少事非,少烦恼,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为而不争,修行道真,一旦功圆果满,就可白日飞升。宫观寺庙,既是上古的缩影,又是现代人间天堂的模式。        
 宇宙万物本平衡。阴阳相成,利害相随。有其利者必有其害,利于火者必不利于水。宇宙万物皆太极。一切都在因果之中,一切都在自然之中。   
 圣人讲仁义礼智信,以建功树业立人极,造福人类。强盗讲仁义礼智信,以偷盗抢劫聚财富,祸害人类。福中有祸,有时候大福带来大祸;祸中有福,有时候大祸带来大福。一念之差,非圣即盗。圣与盗都讲道,各有各的道。太极复无极,狡诈还淳朴。一切都是变化的,一切都是转化的。老子的观点,就是开示世人,唯有修德返道,才是还淳之路。
 自然界,在动物的王国里,虎毒不食子。虎子遇到猎手和其他异类伤害之时,母虎会不顾生死的护卫虎子。平时忍饥受饿的喂养其子,并以舌舔其毛,以示亲昵。可见,自然界的一切众生,均有自然之天性。自然的天孝,自然的天慈,不须人为,天然而成。天作之合为真合,天作之美为真美,天促其成为真成。天然的孝为真孝顺,天然的慈为真慈爱。而一切人为的理,人为的法,人为的功,人为的事,人为的物等等,都是变幻而不可长久的。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找之。天下本自然,俗士自破坏。须知,道本无为,顺而导之则易,逆而施之则难。治世之方,要能至巧无巧,如其心以出之,顺其势以导之,正其心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此乃君子治世之德如春风广大无边,小人治世之德如草芥渺小有限。水自然的趋下,火自然的炎上,这是难以遏(è)止和平抑的。修行亦如是,随心所欲,自然而然,功到自成。
 修行首先要修心养性,返还于自然。如果不将后天返先天,徒用后天之识神,胡乱的组合凡精和凡气,就是九转也成不了金丹的。须知,一真百真,一假百假。惟有在无为上入其门,在心性上用功夫,在虚空定静中显出真一智慧,以真一智慧主事,此即心法正宗真传,如此的炼精化气全神,方能还虚合道成真。


第二十章  异  俗

 老子曰: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乖乖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若晦,寂兮似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意译]在世俗之中,唯唯诺诺而又谦逊柔和的应答,与呵风骂雨似的训斥忿怒的声音,你说是不是相差无几而无可奈何呢?失去了道德标准,这人世间善良美好的一切,与罪恶丑坏的一切,你说是不是相差不大而没有区别的价值?
 人们都畏惧可怕的东西,我也不得已而要违心的说畏惧可怕。人世间是非颠倒,荒谬绝伦的这股邪气歪风,从古时候起,一直刮到了现在,她不会自动的停息,还会延传到很远的未来哩!
 人们在会期和节假日,成群结队,熙熙攘攘,欢声笑语,兴高采烈,就像享受盛大宴会的美餐一样快乐,又像春天登上高高的楼台,极目远眺万紫千红的美景一样愉悦,而我却离群索居,独自淡泊恬静,无动于衷,而无任何反应和行动。
 我混混沌沌,就像婴儿一样的无知无识,又像小孩一样的无忧无虑,我乖(音guāi)乖的聆(音1íng)听大自然这位母亲的训导,就像寂寞闲散而又走失的小孩而不知自行归家。
 人们都富贵有余,快乐得意,而我呢?好像被世人遗忘而不存在一样。我是愚笨人的心肠,蠢憨人的行为,笃厚真诚,纯粹素朴。
 世俗之人光耀自炫,聪明昭昭,而我却暗昧不明,糊涂昏昏。世俗之人阴险狡诈,明察暗探,而我却淳厚宽容,沉闷无为。世俗之人本性晦暗,贪享功名利禄,欲求无厌而无止境,好像有守有为一样,而我却道心坚定,居世无为,好像鄙陋(音bǐlòu)无知一样。我唯独与众人不同的是,珍惜和重视,并源源不断地从宇宙万物大自然的母亲——“道”中去吸取养料。
 
 [札记]修道之人,是不同于俗士的,不异其俗,难修其道。但是,不道法自然,顺其自然,也是修不成功的。老子不愧为修行的楷模,万世之师表,为后学修道者,既指明了捷径,又树立了榜样。
 自从盘古开了天地,自从无极生出了太极,自从混沌一气化出了阴阳二气,就乾坤颠倒,是非混淆,所以仙佛圣真,应运而生,应世而出,中天传道,倡导修真。
 世人皆醉吾独醒,世人皆浊吾独清。老子易俗开先河,道林玄灯万古明。   
 现代的政治经济学中的一切政策法律,物理学化学中的公式定律等等,都是其人其事其物,在一定的时空点上,所产生的不易、变易、交易的规律阐述,一旦时空点变易之后,这些微观的自然规律即被淘汰。因此,唯有时间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过份地重视现在的理论和实践及其现象界的一切,时间将会证明我们的损失和失误是难以弥补的。   
 修行之人,性命大于天。大道若魔,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大成若败,大明若暗,大圆若缺,知白守黑,长服无极老母之玄气,静养先天不灭之元神,一旦心明性见真我显圣,长生久视之道毕矣。   
 老子将世俗之人事心态,与修行者作了深刻的比较。世俗之人对于是非善恶美丑的评判标准,是受时空所局限的。修行者要异其俗,异其俗者,是非任人评,得失安于数。一切围绕着修道,一切不离开修道,一切为了修道。果真如此,得道成真指日可待。


第二十一章   虚  心

 老子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①兮冥②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③。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注释]①窈:音yaǒ,意深远。
 ②冥:音míng,意暗昧不明。
 ③甫:音fǔ,指有学问有智慧的人。
 
 [意译]洞悉大智大慧的圣者,他们之所以胸怀若谷,虚心而能容纳宇宙万物,是因为他们掌握了道,并遵循道这个宇宙万物的总规律,服从于道这个宇宙万物的总动力,这就是最大的德行。   
 道是隐界的一种阴性物质,这种物质是仿仿佛佛、恍恍惚惚、朦朦胧胧、似有似无的。当你惚惚恍恍的时候,丹田中就会有形有象;当你恍恍惚惚的时候,丹田中就会有物有质。丹田中这种有形有象的物质,是那样的隐微深远难测,又是那样的幽冥暗昧不明,这里面还有精有灵呢。丹田中的这种精灵之物,就是我们修行者要修炼的修真图,在修真图里面,储藏有宇宙万物大自然的信息密码。从古到今,修行修道修真这些个名称,是永远不会失去的,你看古往今来众多的仙佛圣真们,哪一个不是修道者!
 我是怎么知道这众多的仙佛圣真们,是由于修道而成就事业和功名的呢?因为我就是一个修道者啊!
 
 [札记]道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是宇宙万物万有的开始,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大道。但是,不修行者是证悟不了这真理大道的。
 还虚才能归道,虚心才能体道。虚无是大道之体,有形有象是大道之用。修行者修道有所成,其修成的无形之形,无象之象,就叫修真之图,或叫道真,或叫“真”。这“真”是修行者的元神,修行者的法身,又叫自我、本我或“真我”。这“真”里面既储藏有宇宙万物的信息能量,又包容有长生久视的“真我”的全部信息密码。唯有“真我”才是真正的道林真人。道林真人是修行者有精有灵有信的修真图。
 怎样才能修出修真图而成为道林真人呢?唯有惟道是从。大道至简至易,诚信者个个能入其门。入门者,虚心要虚极,入静要静笃,修行至此功境,神机动,性光显,修真之图自然出现。
 丹田出现修真图者,要信,信心一出,义、智、仁、礼、诚、中、觉、悟、空就自在其中了。人无信不立,人无诚不真。道林真人,更是无信无诚而不显灵显圣。   
 修真图是根本,守其一,万事毕。但不可有意守,守易执象;也不可无心求,无心落顽空。要有心无意,似守非守,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无守有,顷刻而成。意到气到功至,念到力到功成。修真图是意念之成像,所成之像就是人的元精、元气、元神的聚合体,也就是修行者常称的圣婴、道胎、佛子、金丹等等。
 知者易悟,昧者难行。回风混合,百日功灵。得丹则灵,长生不死,不得则倾,寿终正寝(qǐn)。丹者神灵,神灵者,能穿山入海,白日飞升,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妙不可言,玄之又玄,其聚则有,其散则零。其信则有,其诚则灵。
 修行者,道在身中,勿向外求。道气常存,存在心田。只要虚心,信诚修行,就一定会静而生定,定而生慧,慧而功成。

 


第二十二章   益  谦

 老子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①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注释] ①矜:音jīn,即自以为贤能。
 
 [意译]委曲可以求全,歪斜可以正直,低洼可以盈满,破旧可以更新,量少可以补得。多数反而迷惑。所以圣人抱守一致和平衡以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   
 圣人从来不坚持自己的主观见解,因而明哲无误;从来不自以为是,因而能分清是非;从来不自我炫耀夸奖,因而能有功有德;从来不以为自己是贤能良才,因而能显出专长。   
 圣人正因为为而不争,所以天下就没有人去与圣人比高比低。古人所说的委曲可以求全的人,这既不是虚构的故事,也不是流传的空话啊!圣人因为以抱一和平衡来作为应付和处理天下事理的范式,所以其结局和归宿,都是完全而圆满的。
 [札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歉,谦者虚、让、柔、弱、软、善。满招损,谦受益。曲可全,全则亏。深究太阴之理,时时持虚则盈。盈则全而归,不归则化虚。看农历初三,一弯新月,渐至十五,望而圆满。这就是曲则能全,如若不归,继则全又能曲。修行者,观其象,悟其理,掌其数,用其术。如能持谦,守曲抱一,既能延年益寿,又能养性长生。
 老子唯道论的哲学思想,是不生不灭的真理大道。抱一就是执中专一,一就是道,一就是冲气以为和,一就是中极图,一就是宇宙万物之本原,唯有一统天下,一治天下,一平天下。   
 一是平衡,是宇宙万物暂时的、相对的和谐和稳定。正因为宇宙万物皆太极,所以老子著《道德经》,以平衡人间的阴阳是非矛盾。   
 一是纲,纲举目张。抓住了一,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把握住了事物发展的总规律,事物就会出现完全和圆满的结局。   
 修行者抱一,这是天下式,这是宇宙万物大自然的总规律。抱守一道,阴阳二气自循环,自交感,自平衡,周天通,三车自然通三关,行子午卯酉四正之工,合春夏秋冬四时之序。有四时,有八节,八卦归九真,九真者,三十六宫都是春,混元一体复道真。所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抱一者,执中专一,平衡心理和生理,以有效地养其生,修其真。修行者修一,道就是一,一成则道成,道成是真成。
 数术讲有为,有为而无为;道德论无为,无为无不为,两者既殊途同归,又相辅相成。


第二十三章  虚  无

 老子曰: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意译]圣人接受大自然的无言之教化。你看:刮了一夜的狂风,不等朝阳出,风就停了;下了一天的暴雨,不待夕阳下,雨就住了。这是谁在主宰和安排?是天地自然。伟大的天地自然都不能长而久,那么渺小的人类,就更加不可长而久了。
 因此,古时候的圣人和从事于修道的修行者们,道法自然,行道之时同化于大道,养德之时同化于玄德,施舍之时同化于施舍。同化于大道,有利于行道;同化于玄德,有利于养德;同化于施舍,有利于施舍。真正的修行者,是个个都相信道法本虚无,修道本自然的。   

 [札记]天教化圣人,天觉悟圣人,宇宙万物大自然,是圣人的师父。无言之教有真师,无为自化有圣人。圣者教化众生,圣者觉悟众生,圣者是众生的师父。言传身教有明师,有守有为为众生。
 大自然开示世人,宇宙万物都是不会长久的,而人世间的一切,又怎么可能长久呢?因此,修道者,一定要顺其自然。道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道法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宇宙万物皆为道,修道不能离开宇宙万物。   
 道法自然,顺其自然,宇宙万物皆为道的化身。德有分门别类,道无分别之心。如果以宏观的天道立论,是道生万物,最后又是万物归道。因此,人世间的一切吉凶祸福,荣辱得失等等,皆为心之所分,意之所定,全在人为。一切人为,皆不得长久。福之非福,祸之非祸。得之非得,失之非失。天数茫茫不可逃,一切都在因果中。一切人为的法力,岂能超越自然的业力。业因果报,轮回不息,三世相感,报应不止。日月阴阳,运行不息。宇宙万物,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无因无缘,不生不灭。
 老子八十一化身,随方设教,历劫度人。哪里有九真,哪里就有道兴,有德行,有文明。
 修行者,虚无其心,充实其腹。一滴水中藏日月,宇宙都在一掌中。人间就是天堂,极乐就在九真,得道就是神仙,全真自然永生。
 天人合一,人天一体。同化于人,同化于事,同化于物,万物皆备于我,真人何惧天考。信其道,成于道,道心在坚,坚信不移。修行者,持虚无,安贫乐道。
 乐,想到乐,意念乐,言行举止不离乐。福也乐,祸也乐,苦也乐,甜也乐,得也乐,失也乐,好也乐,坏也乐,生也乐,死也乐……看未来弥勒佛,整天乐呵呵,常年乐呵呵 ,永远乐呵呵。
 一善百乐,一乐百福。乐极不乐有真乐,至善不善是真善。修道有成乘仙鹤,直上蓝天达九霄,拜见老子列仙班。

 


第二十四章  苦  恩

 老子曰 :跂①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②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注释]①跂:音qì,即抬起脚后跟踮着脚尖站着。
 ②赘:音zhuì,指多余的,无用的,如多长的手指或脚趾等。
 
 [意译]踮起脚后跟站着的人,是站不久的,迈开大步跨行的人,是走不远的。因为这两者都违背了自然的真常之道。  
 自作主张的人并不明智,自以为是的人并非肯定,自我炫耀的人并无功德,自觉贤能的人并无专长。如果站在“道”的立场和观点上来看,如上这些,都是多余的残羹(gēng)剩饭,多长的手指头或脚趾头,这些多余的食物和手指头或脚趾头,是为世俗之人不喜欢而且厌恶的,而修道者是不干预这些烟云是非的。
 因此,真修行真修道的人,是既不违背真常之道,又不盲目的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   

 [札记]修行者,一定要顺其自然,而不要去违背自然的真常之道。客观的自然观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时候还可能是事与愿违的,想快反而会慢,想高反而会低,想贵反而会贱,想荣反而会辱,想优反而会劣,想进反而会退,想好反而会坏等等。因此,顺其自然者,能快则快,不能快则守慢,在慢中求快。有时候,慢比快还要快,慢就是快,慢中之快是真快,真快者不快。常言道,欲速则不达,欲达则勿速。举一反三,明一悟三,学一用三,天下道同理。
 修道者,在修行的过程中,不要有分别心,进取心。“苦”者是“恩”,“乐”者是“怨”。功至静处,无人无我无天,苦乐不分,恩怨无别,万缘放下,一丝不挂,静极生动。动者有形,有象,有物,有质,有信,有息,有能,有量,动者自动。自动者有混沌元气,有一点灵光,有本性元神。识神合元神,人身真主人,这就是法身,这就是金刚不坏之身,这就是金丹,这就是天元大丹,这就是道林界的仙佛圣真之人。自动者自静。自静者清静。   
 修行者,要以清静为体,安定为基,天理为主,元神为用,巧夺天机,返还造化,风光无限,必成天仙。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上九天非真人。无限风光在险峰,乐趣无限在道林。   
 道林修行,至简至易,天仙真传,清静二字。什么丹成九转,升降运行,导引行气,观想守窍,呼吸吐纳,扭捏身形等等,这都是末而不是本,都是太极而不是无极,都是旁门左道,而不是太上无极大道。   
 真道、真功、真法,要真师传。道贵师承,法贵精专。特别是高级上乘的真功大法,离开了师承师传和师祖的护法信息,是不容易练成功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得道者少,入魔者多。
 道者,修真图也。得道者,得修真图。得修真图者,不论在世和出世,在家和出家,都是一样的可以修成功。而在家出家者,在世出世者,其修成的功果将更大。山中有隐士,世上有高人。小隐在山林,大隐在都市。仙佛圣真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中国数术家气功的正宗传人,也是玄门九真的道林真人。


第二十五章   象  元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①兮寥②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③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释]①寂:音jì,意清静,无声无息
 ②寥:音liáo,指虚空,广大无边
 ③域:音yù,指宇宙范围之内或天下人间。

 [意译]隐界有一种阴性的物质,是混混沌沌而成就的,她在天地生成以前就诞生了。这种物质,清静无染而又无声无息,虚空实在而又无边无际,她独立的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而恒定不改,她无限循环而又不生不灭,是她生成了宇宙万物,可以称她为无极老母。
 我们不知道无极老母叫什么名字,为了便于称谓,就叫做“道”。因为道广大无边,无限无量,也可以叫做“大”。道太上太大,以至于小而无内,大而无外,也可称谓“逝”;道运行流逝,以至于无始无终,无边无际,又可称谓“远”;道无限遥远,既远在天涯,又近在咫(音zhǐ)尺,还可称谓“反”;道有往有返,返本归宗,返还本原,所以我们还是称这种物质叫做“道”是最好的。
    所以说,道无限容纳是伟大的,天无限覆盖是伟大的,地无限承载是伟大的,王是万物之灵的人类之首领和主宰,作为人主之王也是伟大的。而宇宙之中的这四大,人王是排列在第一位的,因为,宇宙万物皆备于人。   
 既然如此,作为以人王为代表的人类,就应该效法于地,大地稳定安静,无限承载并长养万物;大地则效法于苍天,苍天虚空清静,无限覆盖并养育万物;苍天效法于大道,大道虚无玄元,无限容纳并生发天地万物;大道效法于自然,自然天然无为,无限自在并圆融无碍。一切都在自然之中啊!人、地、天、道,一定要回归大自然。
 
 [札记]大道象元,玄妙幽微。道生万物,万物归道。道法就是自然,自然就是道法。道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之中,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就是自然。求学访道探玄者,越学越访越探越玄,玄之又玄啊,殊不知大道就是自然。学者、访者、探者,既不是大道,更不是自然。道在心中莫远求,性光显处任自然;元神识神合一体,道林真师在丹田。
 修行者,是初步知觉的众生,修道者,是已经觉悟的众生。而众生,既是未知未觉未来的修行者,也是未觉悟的修道者。修行修道修自然,自然天然不须修,修者非道非真非自然。   
 修行者,讲实际,从“地功”入其门,行人道,尽忠孝。在世俗中,家庭中,动其身,静其心,要有为,用形法,首先外功圆。如此才能消业障,“还债务”。   
 次则“天功”入其室,行天道,讲慈悲,在世出世,在家出家,化私为公,静其身,虚其心,要无为,用神法,以期内功满。如此又叫还心愿,“积蓄钱”。  
 只有入门有功,入室有德者,才有资格学修道,练“道功”。学修道者,先学做人。人成道成,人成真成。完善人格,就是真人。所以玄门九真的道士和九真居士们,先从一品一级一真数术(道林)真人开始,渐至九品九级九真数术(道林)真人者,才是名副其实的九真人。
 只要修行,人人可得道,个个能成真。但是,未修行的平常之俗士,是没有资格坐莲台的。
 练了地功练天功,练了天功练道功,练了道功练自然功。自然功,功自然,自然功自然,自然功自然练,功到自然功自成。
 老子天下第一,就是道德天下第一。老子讲无为,是有为而不争又无不为。老子讲道法自然,是要人们先顺其自然,然后逆其自然。顺则常人逆则仙,成仙要逆先逆心。   
 常人皆以外向性的运用意识为主,非常人则多以内向性的运用意识为主。元神为体,识神为用,性为体,心为用,体用合一靠真气,神气意合则奠定了修道之基。   
 修行者只要入静达定,无意无念无欲,天地无能窥其隐秘,鬼神也难测其天机。只要元神合识神,就天堂挂了号,地府抽了名,超脱生死的长生之路就已经把握在自己手中了,我命由真“我”而不由天。
 善入静者,凝其神,调其息,回光返照,意气随息聚丹田。聚丹田,守丹田,内视窍,观世音,神即定,息相随,神息相依恋安乐窝。恋安乐窝,锁心猿,拴意马,长住在这道真之乡的真天堂。真天堂,有逍遥,有自在,频饮长生酒,极乐在九真。这里有中极正道,这里是道林真人的故乡,故乡的山最美,故乡的水最妙,故乡的真人大慈悲。子夜有皓月当空,午昼有慧日中天,卯早酉晚有日月同辉,风景这边独好,引无数真人竞折腰。至此功境,真精真气真神,真功真法真人,一旦有形化无形,九真自然成全真。


第二十六章   重  德

    老子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注释]①辎:音zī,辎重是指行军中装载军械粮草的车辆。
 
 [意译]沉和重是浮和轻的根本,宁和静是躁和动的主宰。所以得道的圣人,是成天都在功态中,衣食住行都不离金丹的。虽然有无限的荣耀和美妙的景观,但不去沉溺于内,而是像南来的飞燕一样,超然于物外,静居于清静人家的屋梁之上。
 然而,无可奈何欲望无边的国君人主,本末倒置,亲率万辆兵车辎重,去征伐诸国一统天下,重物轻命啊,失去了仁义道德。
 轻浮将失去根本,丢失国土,妄动将丧失主宰,失去君主之位。   

 [札记]本末不能倒置,根本不能丧失。不重德者不立人极。修行的圣人重德,阴德有天报。治国的君主人王重功,阳功有人报。圣人治心,以道德施天下,天下人心服口服,自然民安国泰。君王治形,以政法治天下,天下人形服心不服,久则民怨国难。   
 你看自然界的植物,不管大树还是小草,都是根要稳定,根重要而本安静;动荡摇晃或折断的是枝叶或茎杆,枝叶茎杆轻浮妄动,而且随着自然的风向八方摇晃,若遇大的灾难还会折断茎杆,摧毁枝叶,这是大自然给人的启示。根本不能动。
 还有,南风徐徐来,春燕向南飞,选居在清静人家的屋梁之上,辛勤的衔(xián)来一口口泥,筑起燕窝繁衍生息,泰然居之,超然行之,逍遥于云天之中。动要择时空,识时务,适应大自然。
 再看,北极之上,北极星辰,中极星君,巍然不动,才能成为星云之主宰,以北斗九星为首的众星辰,自然环绕运行,四季循环不停,地球生物也自然地随之相应而生长收藏。假如北极星走环行轨道运行,就不可能成为中极星君和万星教主及万象宗师。
 常人轻浮者难胜重任,妄动者不能持久,宁静才能致远,淡泊才能明志,憨厚才能任重,无为才能成功。世俗之士,皆有为容易无为艰难,争夺容易放弃艰难。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时有余。学道九年难成,习魔马上能用。
 人身难得今已得,中土难生今已生,时运难逢今已逢,大道难闻今已闻,正法难求今已求,明师难遇今已遇,修行者,一定要倍加珍惜这千载难逢的真缘啊!   
 静则养生,动则耗能。练功练气者,气是动力。由动至静,胎息见功。胎息胎息,有圣胎才有消息,有精灵才能伏气无息。服气功有形而有为为下乘之功,伏气功无息而无为为上乘之法。服气者不伏气,伏气者不服气。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气。服气伏心者可伏气,既养生又长生,无为而无不为。
 修行者,要把握机遇,慧眼识珠,结仙缘,拜明师,修德善,祖师护,吉神佑,魔不侵,魅不缠,元神主,识神辅,念不起,欲不生,身康泰,心愉悦,孕道胎,成仙真。这是过渡之舟,上天之梯,暝暝(音míng míng)长夜有玄灯指航程。


第二十七章   巧  用

 老子曰:善行无辙①迹,善言无瑕谪②,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③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④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注释 ] ①辙:音zhé,指车轮压出的痕迹。
 ②瑕谪:音xiá zhé,指玉石上面的斑点。
 ③楗:音jiàn,即门闩,古代门闩横用叫“关”,竖用叫“楗”。
 ④袭:音xí,指重迭、含藏、特别。
 [意译]轻车飞驰于熟路,是不会留下车轮的痕迹的;善于答辩的智者,其言论是无可指责挑剔的;精通阴阳数术的道士,是不去运筹谋略策划的;誉满乡邻而又清贫的修行者,关门不用横的门闩直的插锁,也不会有盗贼光顾行窃;善良的信众结缘于圣贤,不须规戒条约合同,其法缘真情厚谊,将是永存的。
 因此,圣人是随时随地的济人济心的,并且无一众生不济;圣人又是随时随地的济物济事的,并且无一事物不济,这就是圣人超常的高明和智慧。
 所以圣人大善慈悲,既是善人之师,又是恶人之师;有不善之恶人,才有行善之善人,有了恶人作为鉴别比较,才能相应显现出善人来。尊重高贵的老师,而不关怀疼爱不善之辈,常人来说叫做智慧,但对于圣人来说却是大迷惑,这些都是重要的大道之玄妙啊。
 
 [札记]巧用者,无一事物不用。天生我才必有用,要人尽其能;天生其物必有用,要物尽其用。万物皆有佛性,万物都是平等的,万物都是自然。此去粗取精,彼去精取粗;此之所厌恶,彼之所亲善;圣人没有分别心,巧用一切事与物。黄豆可榨油,榨油之糟粕可做酱油,酱油之糟粕可做饲料,饲料可饲养禽畜,禽畜之粪便可作肥料,肥料是植物的养料,植物又是动物和人的食物等等,各有所能,各有所用,各有所取,各有所需。
 在圣人的眼光之中,人人是贤良,物物是宝藏。不善之人是扭曲了灵魂变态了良心的大善之人,渣滓垃圾是放错了位置贻(音yí)误了农时的金玉宝藏。   
 乱世出英雄,动荡有精英。魔妖流行显真道,生命短暂出道士。大英雄大圣人大导师,是从国乱民惨家悲人亡和水淹火烧灾厄劫难中走出来的。因为人心迷惑,淫欲横行,天昏地暗,日月不明,所以才有孔子、佛祖、老子、耶稣、穆圣等仙佛圣真应世而出。金钱社会,人心不古,迷惑贪婪,世风险诈,残忍不堪,妖魔横行,必有圣贤出。邪教末法大流行正教正法定弘显。道在庶民,悟者得之。   
 大圣人法施,救人救心,无形无迹,是谓玄德。玄德者,日月天地之德。大善人财施,救人济物,有形有象,是谓大德。大德者,衣食住行之功。凡有大功大德者,就是住世的仙佛圣真。
 修行者,修其心,养其身,齐其家,治其国,和平于天下。天下书同文,天下道同理。修行之道,事物之理。善修行者,无辙无迹,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如此则气机自流行,河车自运转,身心自康泰,自然复命归真。
 一切迹象,如搬运存想,导引周天;卦爻算筹,关楗绳约;以及救人济物,贵师爱资等,均为人为的下乘有为之魔法,魔法要巧用归中,方能转正入道。   
 唯有自然之道,才是唯一的名门正宗。世俗中一切宗派门家,实际上都是道之真宗的派生变性,都是道的化生变形,是一个方便的法门,是初学者入门的一种暂借暂行的方法,而不是修道的最终目的。   
 修行者,既要抬头看,向前看。又要左右观,往后瞧。要能左能右,能上能下,能前能后。要定下来,静下来。静下来,定下来,巧用其形,玄用其心。超脱永生之路就在你的脚下,道之真宗就在你的心中。
 
 
 第二十八章   返  朴
 
 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①,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注释] ①忒:音tè,即差错。
 
 [意译]知道阳刚易折的人,应该保守其阴柔软弱,要向天下的溪流一样,涓涓细流,源远流长。如果修行者能效仿天下溪流的源远流长,平平常常的仁义礼智信之德就会不离身,长期以往,就可以复归到原始的柔静的婴儿时期。   
 知道白色易染的人,应该保守其黑色暗昧,要像天下的定律公式太极图一样,黑白分明,阴阳循环。如果修行者能效仿天下的定律公式太极图的阴阳循环,平平常常的仁义礼智信之德就不会丧失,长期下去,就可以复归到原始的无形的无极状况。
 知道荣耀短暂的人,应该保守其耻辱卑贱,要像天下的深山峡谷一样,幽深能盛,虚空能容。如果修行者能效仿天下的深山峡谷而虚空能容,平平常常的仁义礼智信之德就会充足,长期行持,就可复归到原始的天真的纯朴境界。
 纯朴的真理大道,一本散而为万殊,万殊形而下为器,圣人执道用器,则仁义礼智信之常德不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能长久。所以宇宙中最大的规章制度就是纯朴的真理大道,大道显化则为仁义礼智信,大道是须臾不能离的大制,这是不能被割裂分开的呀!否则,万殊之器就不可能复归到纯朴的真理大道之本。

 [札记]修行者修道,修道者修德,修德者修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谓之常德,无此真常之德,就不可能返还到纯朴的真理大道上来修行有成。
返朴之路,知阳守阴,执阴阳而用中,用中则常德显,常德显则不离中,唯有中正之道返纯朴。这是天下式,天下式是放之宇宙万物而皆准的哲理。
 修行者在功态中,身静则气动,身停则气行,静以养身,动以健身。静定之时,元气本身带有本人思维的信息,事有人体生命信息的全息,元气可以自动的运行,自动的气冲病灶,自动的防治疾病,自动的开发人体潜能。自然的元气就是道气,道气无为而无不为,道气长存。一切人为的导引意念,所引发出来的各种气机运行,都不是元气的运行,都不是长存的道气。
 修行修道气,练功练元气,这是修行者务必抓住的根本。否则,越修离道越远,越修越着魔,南辕北辙,事与愿违。
 万变不离其宗,万化从心发。离宗者,多少帝王将相,昙花一现;违心者,多少才子佳人,朝露一滴。唯有修行者,才能功载史册,名扬千秋,甚至位列仙班,永生长存。
 悟得万器皆空,就会守其雌,柔弱沉静如婴儿,无知无识无分别心,继续吸吮无极老母喂的长生奶。觉晓万形皆虚,还会守其辱,卑微下贱如幽谷,虚空能容宇宙万物,无限的吸聚太极的能量以充足常德。
 口开神气散,意动火功寒,能知返朴法,丹宝重如山。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故有些道林真人道果圆成之后,不得已居世脱俗,装疯卖傻,聋哑瞎跛,癫狂神经,殆为养虚合道。损其形而护其神,毁其身而全其性,形愈魔而心愈道,九真成而入全真。
 心中无私欲,就是天下溪;心中无一物,就是天下谷;无为无不为,就是天下式。天下皆为公,就是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    无  为

老子曰: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①,或载或隳②。是以圣人去甚,去奢③,去泰。
 [注释]①羸:音léi,软弱的意思。
 ②隳:音huī,毁坏的意思。
 ③奢:音shē,指过份的欲望。

 [意译]王者想夺取天下而去强行作为治理,我看这是行不通而不可能的。天下这个庞大的神妙的器物,她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切人为的妄为都是徒劳的。自不量力的妄为者,将以失败而告终;痴心妄想的夺取者,结果将会得不偿失。
 所以,对于大自然这个庞大的神妙的器物,既可并驾齐驱,合一而同行,又可效法姿形,摹仿追随;大自然热时,我则温而嘘之,大自然寒时,我则凉而吹之;风雨雷电强暴来时,我则回避,风清月明柔静之时,我则休息;任其天翻天倾和天生天灭,顺其地载地覆和地长地成。不要人为的去违背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要无为的顺其自然以成全美妙的“神器”。
   正因为如此,圣人则不私欲贪淫,不过份地安乐占有,以慈悲度人;不腐化堕落,不过度地享受荣华,以俭朴生活;不愚笨安定,不过格地强行妄为,要不敢为天下先。   

 [札记]自然之道,要无为而治。凡事不可过份、过度、过格。乱天下和损身体者,皆由“甚、奢、泰”这“三害”所致。故善治天下和善养身者,要去“三害”全“三宝”,“三宝”者,一是慈,二是俭,三是不敢为天下先。“三害”有为实无为,“三宝”无为实有为。
 神器,是自然的大器,是生养和福泽人类的唯一保障。天下任何一个智者,欲求拥有神器以私有独占自利,这都是不可能的。一人智虑有限,天下的事理无穷,以有限的智虑去应付无穷的事理,这是行不通的。须知,人生有限.肉身短暂,以这短暂有限的智虑和生命去有为于神器的永存和无限,这是自不量力,幼稚愚昧的。如此类推,以有限的生命去追寻和探求无限的知识海洋,其结果也是微不足道的。一切社会效应,都是短暂有限的,唯有道德效应才是无穷长存的。
 圣人洞悉了整个人生和人类的文明史,所以才留下道德真经五千言,以启迪和开示人类,唯有积功累德,学道修真,才是觉悟者的上乘选择和终生的要务。   
 自然不可为,为者不自然。修道修自然,自然者大道,大道者天理,天理者虚无浩然之气。道者气也,自然也,修道就是修浩然之正气,虚无之真气,自然之神灵。神器者,大自然,大自然,自然而然。
    修大道要无为,先天养性之学;习魔道,要有为,后天炼命之功。性命双修法门异,动静相兼不离中。有为不是,无为也非,同时有为和无为。是自然则进,非自然则退。静则文火养,动则武火烹。相对而动,见机行事,按自然规律,为而不争。治身如是,治国亦如是。安定则讲仁义道德,动乱则讲刑律法制。光讲仁义道德不行,甘露不润无根之草;推行刑律法制不妙,铲除杂草殃及青苗。唯有顺其自然,德法兼施,道魔并行,执两用中,执中用度,执度自然,方为最上一层法门。
 修行者,得丹则灵,不得则倾。一得永得,一失永失。丹是神器,丹是修行者人体生命信息能量体的结晶,丹是人体生命本原的再造或还原,丹是万物之神,丹是宇宙万物大自然。只要有道心入其门,顺其自然的精勤修行,就会自然而然的得金丹而成其真。
 用一切人为的所谓的思维智慧和方法技术,去调理身体和治理天下,都是临时短暂而不可长久的,如果“甚、奢、泰”的持之以恒,将会事与愿违,徒劳无功。唯有心神中和无欲之际,才是性神当家走向自然之时。真修行者,有为入其门,无为入其室,无不为而出其室,走出门,走向十方和未来。

第三十章   俭  武

 老子曰: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以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①,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注释]①矜:音jīn,指骄傲自大。

 [意译]以道辅佐人王君主的人,是不靠武力和法制来逞强和治理天下的。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是善恶有报,因果循环的。
 军队到过的地方,农时误,田园荒,荆刺杂草丛生。战争过后,死人的冤抑之气,化为流行瘟疫,必然会产生凶荒的年景。   
 有道的仁义善良之师,征战用兵打仗之时,只要有了战果就会停止。战斗一旦有了结果,就会不敢继续攻战而争斗逞强。有了战果而不能炫耀自夸,有了战果而不能再战征伐,有了战果而不能骄傲自满,有了战果是迫不得已,这就是有了战果不敢继续攻战争斗逞强的原因。
 万物一旦壮大强盛,就会衰老败坏,因为这违背了大道虚静柔弱的原则。凡是违背大道虚静柔弱的原则者,都会过早的衰老败坏死亡。

 [札记]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大的是非问题不能调和,各自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以及利欲熏心者的横行霸道侵略等,这些都是引发武斗和战争的根源。老子对待武斗和战争的观点,是符合道德的自然规律的,而且是站在大道无为,大德为而不争的立场上来论述的。老子倡导,不得已而战之时,善战者要“果而已”,“果而勿强”。要俭省和控制“武”,唯有俭武者才是善者。
 修行者要修出功果出来,一旦有了功果,就要慎之又慎,切忌乱用功果逞能,炫耀自夸,加速有为,骄傲自大,要以防不测。因为人身短暂,人生有限,善者不得已而修长生超脱之功果。
 修行者,身成入世立功建业要有为,功成出世脱俗隐遁要无为。勇于有为,顺其自然,勇于无为,适应自然,只有无不为者,才能逆其自然,改造自然。  
 功果者,金丹之体,先天慈悲之本性。修行者,皆为后天返先天,复还先天之本来面目。未破身之童真之体,如能相对而动,遵道而行,既无偏执,又无险虑,可直臻(zhēn)神化之域而速成。为什么童真纯阳之体,得道者少呢?因为儿童少年识神无知。 
 破漏者修行,要先补漏筑基。补漏之法,还其精,复其血,再度重谱青春曲。筑基之功,敲竹唤龟吞玉芝,息气摄精守丹田;鼓琴招凤饮刀圭(guī),清静元神会元精。必要时还要刺激阴阳要穴,以调动和激发人体的生长激素,生气蓬勃而后才能谈潜心修行。
 炼丹火候之密诀,真师自然来真传。一切自作聪明的高功大法,秘诀绝技,全部都是徒劳无益的,这些有为功中的高级上乘功,只是大道入门的基础法,而真正的秘诀天机,只能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机是人类真实认识客观世界的技术方法,是人类如实反映客观世界的知识理论,天机是明天大公开的人类智慧的结晶。天机就是数术学。
 修行者,功果显,疾病灾难现。黑夜无明月,世界迷茫茫。修行者有疾病灾难,这是大好事,勿惊勿忧也勿喜,顺其自然,功圆疾病愈,德满灾难除。功德圆满,福寿康乐。
 什么叫功,财施;什么叫德,法舍。施舍就是功德,出家之人少疾病灾难。非功德之大士,不能成载道之大器。
 载道之大器者,要戒强,戒矜,戒伐,戒骄,戒壮。成大器者,要俭而勿奢,文而勿武。
 人生天地间,如若执迷不悟,功不成,果不就,就会被阴阳之魔化为尘埃。不但不能旋转乾坤,挽回造化,重塑金身,还将被阴阳二气缠绕、摧残戏耍,痛苦不堪,无有自如潇洒。如此岂不枉披了一层人皮,白在人间走了一遭,可怜可悲啊!
 人是万物之灵,真是万物之神。功果成者,我命由我不由天。功果之运用无穷,法力无限。识神稍加点化,有意无意有圣旨,元神自然显威灵。
 功果可以自然的运用到防治疾病和消灾解难上来,善果熟,疾病灾厄小者,可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消除和化解。疾病大者,将气冲病灶,病气从汗液浊溺而出,病毒以生疮长痈而化;灾厄大者,将神通业障,小业以小灾小难化,大障以顽疾事故解。功果之心的力量可祛除一身之风寒暑湿燥火,功果之性的神通可化解一生之生老病死苦。业因自有果报,法力抵不过业力。唯有功德圆满者,才能真正的法力无边而万事顺利。善果未熟者,就与大道无缘。
 武斗和战争,人生的疾病和灾殃,这也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既是自然,就要顺,顺则生,逆则亡。不得已时,善者可以参与武斗和战争,要战而不争。无可奈何,修行者也不可避免疾病灾殃,要忍而受之,神仙也有劫难呢!
 一切形象皆为阴阳之魔,修行修中和。太极图阴阳要平衡、协调,才能有规律的自然旋转,自然旋转的速度勿慢,慢则易停滞不前,勿快,快则走火出偏。中和是无极大道的自然道场,天中和,宇宙星云有规律的运行,井然有序,经久不息;地中和,地球有规律的运行,四季分明,繁衍生息;人中和,人生将和谐圆满,身心康乐,吉祥如意。
 人间正道是沧桑,留下正气布乾坤,中极正道在九真,以身证法成真人。


第三十一章   偃①  武

 老子曰: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②淡为止。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居上势,则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注释]①偃:音yǎn,指停止。偃武即停止武备,提倡文教。
 ②恬:音:tiǎn,淡漠无欲之意。

 [意译]精锐的军队,优秀的士兵,良好的装备,这些都是残伤生灵的不吉祥的人、事、物、器,不但众生害怕和厌恶,就连有灵性的花草树木都会讨厌和嫌弃。所以,有道德的仁义之师,是不主张以佳兵利器强天下的。   
 君子定居以左边为清高尊贵,君子用兵则以右边为清高尊贵。佳兵和利器虽然不吉祥,这不是有道的君子所使用的,但迫不得已需要防卫生存时,或伐暴救民时,或抵挡外患时,还是可以使用的。当然,在使用时要恬淡自然,既不耀武扬威,又要适可而止。假如打胜了,不能认为光彩和荣耀,如果认为是光彩和荣耀,那就等于是乐意和喜欢杀人,而乐意和喜欢杀人的人,天下人是不服的,这种人是不能得志于天下的。
 吉庆的事情,是崇尚左边为尊贵的;凶丧的事情,是崇尚右边为尊贵的。有道德仁义的君子用兵,上下颠倒,尊卑易位,让偏将军或副将驻扎在军营的左边,行军作战时也是在左边,而让上将军或主将驻扎在军营的右边,行军作战时也是在右边。为什么要让上将军和主将居右呢?因为军队打仗就要死人,这是凶丧的事情啊!  
 打仗杀人多了以后,要用悲痛哀伤怜惜的心情,来哭泣祭奠战死的人。就是打了胜仗,也要按丧礼来隆重地祭奠战死的人。

 [札记]智者在呼吁,圣者在行动,传播道德经,天下有和平,要偃武修文,人类才文明。
 老子面对现实,顺其自然。身在战争之中,心存道德仁义。不得已佳兵利器,不得已惩恶扬善,不得已除暴安良,不得已误伤无辜。事已如此,怎么办呢?只有“哀悲泣之”,一定要“丧礼处之”。
 众生皆贪生厌死,君子有好生之德。由于阴阳的循环,太极的旋转,世事的变幻,人心的善恶,武斗和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这些自然规律,有道的君子早已洞悉,怎么办呢?“俭武”、“偃武”。用弱不用强而守柔;用和不用刚而守慈;用朴不用奢而守俭;用气不用意而无为。无为者,重视道德文明教育,无量度人贵生养生。
 有因果规律,就有感应原理。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有原动力就有反动力,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定律。华山论剑,你杀我砍,英雄豪杰今安在?九真论道,你功我德,仙佛圣真在莲台。唯有无极的道德之气,才是吉祥之气,祥和之气,浩然之正气。正气流行,风光明媚,春风梳杨柳,莺歌伴燕舞,天下有和平,众生有文明,人间就是极乐天堂。
 老子是人类的大道德家,大知识学者、大善士、大教育家、大成就者。老子留传下来的《道德经》,不但是道教的正统正宗,道德家的源流根本,中华民族的国粹精华,而且是世界人类的知识宝藏,天下共有的智慧结晶,天下人类太上的文明指南。
 修行者,不要违背自身的自然规律,而去盲目的行气导引,人为追求,就是自认为得气愈病有了功疗效果,也不能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不然的话,轻则造成走火人魔,重则形成神经伤残,若如此,岂不悲惨。养生不成反伤生,魔林又增一妖精。大家修行练功习法,最好就近请教行家指导。道贵师承,法贵精专,百练而不如明师点拨。
 偃武修文,制动守静。修行者的意识一经萌动,就是太极,太极生八卦,越聪明越智慧,越巧思越作为,就会离大道越来越远。因为,大道在虚静之中。


第三十二章 圣  德

 老子曰: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意译]大道是永恒的自然法则,她常久不变,道无形无象,是不好称名的;道是宇宙万物生成的天资,她虽然纯朴而又小而无内,天下谁也不敢凌驾于朴之上而称其为臣。
 诸侯君王若能够遵守道的自然法则去治理天下,天下的人将会自动的归顺服从而相敬如宾。
 天地间阴阳二气如果交融和合,大自然就会降下甜美的雨露,民众谁也没有去指挥和命令她,她却自然地均匀地布施到大地上,以滋润群生。
 事物一开始形成,就受万物之灵的人的制约而有了名称,既然有了名号称谓,事物就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和生发,智者应该知道该停止的时候就应该停止。知道停止,事物就会长久而不早夭败坏。这大道的自然法则就是普遍的存在于天下的,就好像百川溪谷江河自然的流归到大海之宗一样。
 
 [札记]百川归海,万物归道,这一切都是自然。自然的法则,这是平常之道,平常的人所从事的平常之事,都是逃不出这自然规律的平常之道的。非平常者办非平常之事,非平常之人及其事与物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是长久存在的。非平常之人,就是仙佛圣真。办非平常之事,就是修行。修行者,夺天地之造化,摄日月之精华,借自然之玄机,育无形之圣胎,成道林之真人。
 动乱之时,魔妖横行,道显圣德,不得已标新立异,以名正言顺。玄门九真应运而生,自是而出,随时代的脉搏隐显沉浮。动乱之时,各种名目纷纷成立。
 静安之际,道德流行,社会和谐,人类文明,名立后就要止住,不可执著名相,要使有名归无名,返乎自然原始之大道。玄门九真之名也要止住,天下已由八卦返九真之时,九真之名也就终了。静安之际,各种名目将纷纷消失。
 动乱之时讲无为,将会损身破家,祸国害天下;静安之际论有为,同样也会害身坏家殃国坑众生。要审时度势,知火候,晓进退。动乱之时讲平衡,用数术;静安之际论无为,用道德。所以作者先著《中华数术家气功》,以建功立业,有守有为,后写《道德真经学》,以积德行善,为而不争。
 道一本散为万殊之时,社会和人间需要九真图,万殊复归道一本之际,社会和人间需要修真图。
 修行炼丹者,先炼精化气。精者,人身之精微物质。如生殖之精,涎(xián)液之津等等。将精津化为精气(载体),将呼吸之气化为元气(能量),将识神知识化为神气(信息),三气合一,积精累气全神于丹田。丹田气足自然化为神,神则自然还于虚空,还虚则自然合于大道,合道则自然成真。调心调息守丹田,坎离交而产大药,水降火生育元婴,这是后天有为之法。
 有为之极自无极,乾坤交融金丹显,阴阳和合景象新,后天返先天,有为化无为。练功勿追求,功到自然成。功到此境,修真图初显。   
 精要满,气要足,神要全,自转行周天。督自升,任自降,返还丹田再温养。功到此境,中极图成。道士游了方,神仙开了光。八卦化九真,七情六淫难得生。淡泊的生活能清心,清凉的甘露能沥心,到此时此境,浑身软绵舒泰,似醒非醒,似睡非睡,心平静,意不驰,心安身安,逍遥自在。功到此境,九真图成。九真图现天机显,大显神通在人间。
 时运至,天数到,阳寿满,圣德圆,正觉超脱,白日飞升,九真达全真。功果至此大圆满,修真图大成。


第三十三章   辩  德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意译]能够认识和知道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把握和知道自己的人是聪明的。能够降服和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控制和战胜自己的人是强大的。能够知止知足就是富有,能够身体力行就是志气。不迷失方向和不丧失根基的人可以长久,有为者立功立德立言于世,身虽毁而精神却永垂不朽,这种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仁人、志士、大德,才是真正的长寿。
 
 [札记]人生于世,要有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什么是明智,什么是强力,什么是志气,什么是长久,什么是真长寿,能够分辨出来者,就可以称为有德。有道才有德,有德就有信义智仁礼,有了信义智仁礼才能返德复道。
 修行就是一种内向性的运用意识的养生技术。怎样内向性的运用意识养生呢?共分为六步:
 一、要有自知之明。聪明其内,糊涂其外;大事清楚,小事糊涂。每日省悟,是否违道失德,有无利欲熏心,不可邪思妄为,要言行举止不离好。
 二、要有自胜之强。严格的控制自己的心猿意马,用道德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降伏杂念,坚定道心,凝神入静,精勤修行。
 三、要知止知足,满足物质生活的现状,追求精神生活的富有。要体道返朴,恬淡寡欲,安贫乐道。看淡红尘世情,珍重脱俗道心。不怕贫困亏损其身,只要康乐圆满其心,道心显现凡念退,性光闪耀不同俗,修行者,乐在其中。
 四、既要有志气,又要自强不息。艰难险阻志更坚,百折不挠(náo)要强行,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圆金丹誓不休,无限风光在险峰,真人前程似锦绣。
 五、不失道德,不忘根本,有源有流,源远流长。天上天下,唯道独尊;地上地下,唯德最贵。唯有修道行德,建根本,复我本来见天真,这才是久居之地,应止之所。  
 六、死而不亡,正气长存;肉身虽死,精神永存。修行者一旦功圆果满,就会由九真达全真。全真者,与太虚同体,与造化同寿,与天地合一,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形质虽化,性体永存。
 长生之道何处觅,九真道院有传人。健康优于财富,长寿胜于名利。常人有为,皆以追求事物的表象为满足。须不知这是以消耗生命本能为代价的,得不偿失。如此这般,都是意识场势的极化并向外耗散,所以人就会有病患和早衰及短寿。只有心神内向而中和才是对生命的节约。作者著书立说,建宫观道院,有守有为行其常道,这是天使之命,天命之令,岂敢有违天道自然?一切顺其自然,相辅相成。因势利导,圆其外功。待到业消障除愿还之日,再满其内功。
 真人不露相,时时借形显其圣。露相非真人,处处感应非常人。非常人无为无不为,留下正气布乾坤。
 非常人内向性的运用意识,意守丹田,自观自静。自静自观,静观其妙。百日无漏筑基成,基成性平漏尽通,修行其道自然,即人人成仙有高寿。后天心死,先天性活,神通玄妙,真人一个。如此则死而不亡,万寿无疆。


第三十四章   任  成

 老子曰:大道泛①兮,其可左右。万物恃②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生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知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注释]①泛:音fàn,指水的流淌。
 ②恃:音shì,指依赖。
 
  [意译]大道像春水一样广泛的浸润流淌,可左可右,不拘其形,任凭万物之需而成其要。万物依赖水以生存,而水却永不推辞,有求必应,水使万物生长成熟但从不言自己有功。水生养了万物而从不去占有索取和主宰。
 大道是无私无欲的,可以说是十分的渺小,小而无内;万物最终都回归了大道,而万物却还不知道大道是自己的主宰,大道是十分的伟大,大而无外。因此,圣人效法于天地自然,始终不称其为伟大,而最后才成就其伟大。   
 [札记]道德之体现,在自然界,水德是代表;在人群中,圣德是表率。圣德因为“任成”才“成其大”。任其成长,任其成熟,任其成功,道法自然。
 圣人效仿水之德,任其成而成其大。水,柔软静顺,广泛流行,无所不达,无处不至,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上下左右行,纵横顺逆通;无定向,无定形,能方圆,能污净,任其物之形与性,而成其形与性。遇至冷而为冰,逢至热而为气;还有云霞雪雹、霜露雨雾等,这都是水的变通幻化。水利益万物而不称功,所以才有大功。
 常人效仿圣之德,任其成而成其大。圣人,虽然立功、立德、立言,但为而不争。圣人利益众生而不居功。所以才成其功。
 修行者,要有水德和圣德,不要地位要爱心,不要尊贵要奉献,不要名利要功德。伟大出于平凡,为公就是圣贤。学大道无私,倡天下为公,社会自然会和平进步,人类自然有康乐和文明。
 有春风森林,自有鸟语花香。有大海汪洋,自有鱼游虾行。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水不言自流,人不言自能。圣人居渺小而成其伟大,修行者居卑贱而完善人格。在红尘中脱其俗,在贫贱中成其道。
 失去有形,得到无象;失去无形,拥有万象。心外一切皆归公,真心献给天下人。我者非我,人者非人。心者非心,神者非神。天人合一,人人合一。人人与我同体,万物与我同根。宇宙万物是我,我就是宇宙万物。修行就是修心,修心要修到心包太虚,心就是太虚。真我左右和主宰人之心,由人心复道心,道心才是真人之真心,唯有真心才是仙佛圣真。
 我在气中,气在我中。气我合一,真意神通。气盛则生,气衰则死。气聚成形,气散成风,神仙一阵风。学神仙,练气功,一阵风来见神通。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全真。修其行,任其自然达九真,九真自然成全真。   

 

第三十五章   仁  德

 老子曰: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①,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②。
    [注释]①饵:音ěr,指食物。
 ②既:音jì,意穷尽。
   
 [意译]把握住真理大道的人,天下的人都会皈依向往。皈依向往不但不会有任何妨害,而且还能得到安宁、和平、康泰;皈依向往的人,快乐得就像饥饿的人,正吃着美味可口的食物一样,连过路的客人都不得不止步羡慕(xiàn mù)地观赏。
 仁义道德之士谈玄论道,她平淡无奇没有趣味。大道无形无象,看是看不到的,只有体察得出来;大道无声无臭,闻是闻不到的,只有感应得出来。如果要运用大道的话,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穷无尽,无限无量的。
 
 [札记]只有慈悲博爱的仁德之士,才能“执大象”,而“天下往”。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顺民心者顺自然,顺自然者顺民心。人民之心,就是道心,修道要修出人民之心。同心才能同志,同志才能同道,同道才能同事。同事而不相害,自会得到安宁、和平、康泰。
 论道者论导,道士者导师。道士就是导师,是专门导人向善,导人讲仁德的。导师者导引之师,导引天下人类,皈依太上无极大道,人人都是仙佛圣真,人间就是极乐天堂。
 无欲无为,道赐玄德;虚空寂静,大道安居;恬淡素朴,功德渐增;精诚信义,心安神宁;中和平衡,安神养生;闲居静处,修养心性。
 道在日常生活之中,真人就在凡人之中,居于民众之中而隐于民众之中。大隐有时在都市,小隐有时在山林。隐士隐士,不隐不为士。修行修行,修了就要行,不行不是真修行。
 道的奥妙虽然无穷无尽,但是道的妙用就在日常生活之中。纯粹、素朴、清静,无为的自然真理之大道,这是我们每一位修行者,必须把握和实施的。“执大象,天下往”。执大象,我们就会万事顺利,吉祥如意;天下往,慈悲度尽天下众生,而成为道林的一代真人。

 

第三十六章   微  明

 老子曰:将欲弛①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注释]①弛:音chí,意松开。有的版本是歙,音xi,歙指吸气。有的版本是拾,即收的意思。作者选用弛,因弛与张可相成。不管是弛,还是拾与歙,希望读者要得其意而忘其字。修行者,有时候非常之形的倒行逆施,恰是为了成全非常之神的圆满。因此,请读者领悟老子的微明本意是要,而不要去纠缠和拘泥于个别文字的对错。当然,严肃而又认真负责的文字先生考古察今者例外。
 
 [意译]将要松弛的时候,必然是为了更好的紧张;将要削弱的时候,必然是为了更好的增强;将要废除的时候,必然是为了更好的复兴;将要夺取的时候,必须先要给予。这些都可以叫做微妙的明智。
 柔能克刚,弱能胜强。鱼儿不可以脱离水渊。国防上的佳兵利器和武装战备,千万不可泄密而让他人知晓。

  [札记]这些微妙的明智,常情常理,常人不一定个个知晓。鼠目寸光者不会有远见卓识,井底之蛙者很难有高瞻远瞩。
 天地之道,一阴一阳;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弱者可以强,柔者可以刚。废者可以兴,与者可以取。不阴者不阳,不弛者不张,不弱者不强,不柔者不刚。不破不立,不废不兴。废字当头,兴在其中。欲兴故废,废者为兴。宇宙万物皆太极,阴阳之理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无阴阳不成世界,无阴阳不成万物。
 相辅相成;相反相成;阴极必阳;物极必反;物质不灭;太极原理;定律精神。微明者还要根据时空去作为,而切忌执著于一切名相。
 直中难取曲中求。运动和步行需要左脚右脚,左脚右脚的迈步才能向前。殊途同归,阴阳共根。非太极不能运动,无阴阳怎能变易。无极为体,太极为用。体用一体,无极太极难分离。但是,一点就是一点,一片就是一片,实事求是,切忌以点代片。微明者,精微之处见高明,  
 高明者微明,微明者有真知灼见,能明白精微之处。明明者为知,明不明者为智,明不明之明者为慧。戒而后定,定而后慧。慧者,仙佛圣真。可见,微明之路,从戒、定、慧中来。
 微明的修行者深知:天有盈虚消长,地有春夏秋冬,人有寿夭穷通,事有成败顺逆,物有生长收藏,这都是气数之常。气数只能定凡夫,而不可以律圣人。
 圣人者,乾坤都在一掌中,天翻地覆大逆泰,万物生化有自然,逆言逆行逆心玄。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顺而取之,逆而施之。夺天地之造化,阴阳循环而生生不息;盗自然之玄机,死里求生有中极修真。
 中极有德道自立,中极有心道自行。有心有德有悟有道者,自有神天护佑,真师觅徒。神仙传密诀,天机在心头。隐修密炼,勿泄天机,勿传匪人,勿示世人,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心虚道居,道居德显;虚心实腹,实腹功成。辛苦二三载,快乐千万年。修行者,乐在心中。  
 修行务道,这是一种特务活动。天机泄,劫难至。修行者,道心在危,道心在微,道心在明,道心在悟。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藤,修行者离不开天地人。在世出世法,是天上妙法。在家出家修,神仙在人间。魔中隐真道,魔中显真道,魔中之道是真道,真道在魔中。
 心底无私天地宽,心里清静有道德。只要能心平气和,立身之处就是世外桃源。清静无欲,心平气和,身心就会自然康泰。

 

第三十七章   为  政

 老子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为静,天下将自正。
  
 [意译]大道之体常常是无所作为的,而大道之用则是无所不为的。诸侯君王如果能遵守这大道的自然法则,天下万物将会自然而然的得到潜移默化,自然而然的得到自生自化。如果自生自化超常生长发作之时,我将适当节制,镇压平衡,使之重新返还到自然的平衡和纯朴。
 这自然的纯朴,是不会有贪欲和奢(shē)望的。没有贪欲和奢望称为安定和平静,如此天下则自然中正太平。  
 
 [札记]一理通,百理通,理理通,无理不通。自然之大道,诸侯君王守之,是为政之道;修行者守之,是养生之道。自然之大道,这是真常之道,真理大道。唯有真理大道,才是放之宇宙万物而皆准的哲理和永恒的度量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离不开这大道真常。
 道者不易,德者变易,魔者交易。道之不易,千古不变,这是真易,真易无形无象,她是千变之宗,万化之祖,所以说,老子天下第一。
 德者变易,纵观历史,夏有连山易,连山易守艮止住不用。商有归藏易,归藏易归还收藏不用。周有周易,周易复始返本还原不用。不用则静,静则天下将自正。而在动乱时期,治易成风,越治越易,越易越变,变得世风颓坏,浩劫流行。大地无完土,人间无净土,魔者还在大易特易。正是,不到交易誓不休,易道为魔咎(jiù)自取。太极八卦泄天机,才知人心太险恶。
 学易者,正用是,丢掉神器用利器,利器最后换凶器。如此,哪有不孤、贫、夭之理?唯有反用是真易,真易不用。太极复无极,八卦还九真,这就是“不欲为静,天下将自正”。
 天数茫茫不可逃,以毒攻毒,以魔治魔。百家诸技演为数术,唯有数术才能显神威,振玄风,复纯朴。数术功导引出一条中极正道通九真,九真者,天下自然中正太平。
 天下中正太平,其保泰持盈之法,长治久安之术,尽在道德真经之中,为政者不可不悟。
 人生身心康乐,万事顺利而又吉祥如意,其数术尽在道德真经之中,修行者不可不明。
 易学和数术学的精髓和主旨,就是尚中正,中和则中正,中正则天地定位,纲常有序,“万物将自化”。
 中正者心正,心正者魔是佛,心邪者佛是魔。心正者言行举止不离好,时时日日月月年年有快乐。心正自然好,心好自然乐,学习道德真经学,好不快乐!
 修行者,就是修中正之心,修中和场势和中和场效应。中和场势,就是无极道场,无极道场可以中和一切场势而无不为。中和场效应,就是中极道场,中极道场又叫德场,唯有德场才能为而不争。德场自化自静自正,自然回归于道。
 修行者在功态中出现的任何感触,如热、麻、凉、酸、胀、困、轻、重、滑、涩、飘、坠、沉、浮、引力、斥力、浑圆等等,以及高山、流水、春风、杨柳、鸟语、花香、荷花、仙境、日月、星辰、金丹、仙佛圣真等等,这都是修行入门时,太极场自然调理和转化不平衡的身心所致。一旦这些感触消失,太极场就自动易变转化成为了中和场。中和场,中和之气场,这是养生修真最好的道场。
 疑难杂病不需忧,困难灾厄不要愁,只要来到中和场,病愈灾消乐至游。乐至游,游乐至,中和场镇信息强;信息强,有道场,道场就在老君山;老君山,玄妙宫,道林真人显神通;显神通,渡众生,造福天下有缘人。道林真人将长驻人世间,有感者必应,有应者必灵,永远显灵显圣在人间。
 道林真人,仙佛圣真,都是凡人所修成。性合于道就是真。真人者,守其一,万事毕。有而若无,实而若虚,处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不识其外。明白太素,无为复朴。体道抱真,创无事之业,立无名之功,随缘显化,度有情众生,逍遥于无极理天之中。真人住世,形若槁(gǎo)木,心若死灰;忘其脏腑,损其形骸(hái);不学而知,不视而见,不为而成,不知而辨,有感而应,有迫则动……。顺则为人,逆则成仙。真人异于常而更平常,真人不妄动而有大行动,真人无为而有大作为,真人不求成功而将有大成功。
 
 这正是:
 道德真经玄妙宫,
 字字是神句句通。
 常人悟得道之理,
 功德圆满归真宗。
 
 
 
 
 
 
 
 
 
 
 
 
 
 
 
 

 

 

 

 

 

 

下 篇 德 经
(附百德图)
 

 
 
 

 

 

 

 

 

 

 

第三十八章   论  德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①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注释]①攘:音rǎng,攘臂即伸出手臂。
 
 [意译]上层大德看不见德,是以有德。下层小德没有失去德,这看起来是有德,而实际上是没有德。因为,上层大德无心作为,也没有什么可以作为;下层小德有意作为,而且有守有为。
 上层大仁者虽然有作为,但她也是无心作为的;上层大义者虽然有作为,但她却是有意且有守有为的。
 上层大礼有所作为的时候,不但没有人去响应她,人们还伸出手臂来摇晃着以表示拒绝。所以说:天下丧失了道以后,才有德出现;天下丧失了德以后,才有仁出现;天下丧失了仁以后,才有义出现;天下丧失了义以后,才有礼出现。  
 因此,这天下流行的科仪律条和礼教礼仪,都是忠信不足的产物,邪恶动乱的祸源。   
 世俗中所谓的先知先觉,先见之明的人,不过是大道虚华的外表,愚昧无知的开始。因此,大丈夫和君子圣人们,立身敦(dūn)厚,而不居于浅薄。存心于朴实,而不居于浮华。要舍弃那些无知的浅薄和虚饰的浮华,而选取这种敦厚和纯朴的诚实。
 
 [札记]真人无功有大功,真人无德有大德。在局部微观上来讲,有的人是有功有德的,但在全局宏观上来讲,这功德就太渺小了,甚至于不值一提,或许还是一种错误和罪过哩!
    老子立足于道来论德,这德叫上德或大德,也可以叫道德。道之德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大道虽然无形无象,含藏而不显露,虚空而无迹象。但是,她却无所不有,无所不在,无所不为,无所不成。大道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却从不自恃、自彰。道的这种特性应之于人,则为上德和大德。上德是一种内在的、实质的、无形的、自然的,而不是外在的、表面的、形式上的、人为的东西。上德者,纯粹素朴,虚无自然,至诚不妄,无须人为,天然而成。反之则为下德,下德是一种交易之道,利用之术。下德有心作为,有守有为。但从宏观和全局上来看,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这种下德就会微不足道,暗淡失色,而不成其为德。
 道是环境,德是根本,仁义为树干,礼为枝,智为花,信为果。上古道运伏羲(xī)时代,人们纯朴无为而自化;中古德运尧舜(yáo shùn)时代,玄德声闻,以德化天下;下古仁运大禹(yǔ)时代,山高地平水自流,利用厚生;义运时代,汤武伐暴救民;礼运时代,周公修明礼教,文化大备;周朝以来,阴阳数术流行,谋略智慧算计。当今时代,智运终,信运开。开信运,讲道德,大下大同,讲信修睦,人间永远和平。圣人为度人化民起见,而立道德之名分,创仁义礼智信之学说。其实,大道既立,德在其中,仁义礼智信而自备。而仁义礼智信一流行,五行则各执一端,各拘一偏,道德则四分五裂,道一本散而为万殊了。   
 道德分裂之时,人们则以仁义礼智信为道德。这是有道德之名,而无道德之实。世人爱其名好而行其德,唯恐失其德而丧其名。这种名分,这种道德,其实质,本心既非出于自然,也非诚一不二。所以下德者不失德,也是无德。
 上德无为,但有道德之士,正本清源,易乱为治,转危为安,这虽是有为之形,实为因时制宜,顺理成章,仍属无为。无为则无以为,顺其自然而立德,信仰天道以德修身;顺其时运而立功,广行慈悲救人济物;顺其民心而立言,著书立说流通道德。无以为者,上仁之举,上德之行,这就是道德。
 观其行,思其心;视其形,审其神。大丈夫和君子圣人们行于世,不拘于形,一切随缘。心淳朴敦厚而言行举止朴素自然。
 修行者,太极复无极,八卦返九真。顺其自然,成就天然。识玄机、知天机,把握中极立人极。人极就是外功,只有外功圆,才能内功满。只有业消障除心愿还,才有资格学道而登莲台。
 论德者言道,本章是修行者的指南。修道修无极,无极是金丹的建筑,太极是金丹的基础。初学者太极有为入其门,如太极功、阴阳法、三才术、五行六合七星术,八卦九转数术功等都可以选修选练,但要把握中极,中病即止,见效就停。如需一门深造精进下去者,一定要有明师行家负责指教,以免误入歧途而走火入魔。太极有为功,就是修仁义礼智信。
 有为入其门,无为入其室。入室者,太极化中极。中极正道功,动静相兼,性命双修,内外和合,阴平阳秘,阴阳和合,顺其自然,把握自然,掌握自然,驾驭自然,改造自然。中极功就是德。德功有为动则仁义礼智信,德功无为静则还虚合道。道功者就是修真功,以图显示者,就是修真图。修真图,金丹像,阴阳和合,日月同辉,千秋长存,万代吉祥。
 道德家三千六百门,唯有金丹是正道。金丹就是修真图,修真图无为而无以为,无为为道,无以为为玄德。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修行者,变太极图为中极图,易中极图为修真图。由修真图(一真)到九真图(九真),一旦功圆果满之日,就是超脱飞升之时。若如此,九真达全真,全真就是道林真人,全真的道林真人,就是修真图。
 

第三十九章   法  本

   老子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而贵高,将恐蹶①。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②不谷③,此其以贱为本耶④?非乎!故致数舆无舆⑤。不欲碌碌⑥如玉,珞珞⑦如石。   
 [注释]①蹶:音jué,跌倒,垮台。
 ②寡:音guǎ已,少和孤独的意思,古代君主自称寡人。
 ③谷:音gǔ,善的意思。
 ④耶:音yé,语气助词。
 ⑤舆:音yù,指车或车上载的货物。
 ⑥碌:音là,指玉美,稀少。
 ⑦珞:音luò,指石头坚硬粗劣的样子。
 
 [意译]自古以来,宇宙万物有一个总纲,这就是要掌握和得到“道”这个“一”: 
 天得到了道这个一可以清静明朗;地得到了道这个一可以安宁稳定;神得到了道这个一可以显灵应验;人得到了道这个一可以成为万物精灵;溪谷得到了道这个一可以盈满不溢;万物得到了道这个一可以繁衍(yǎn)生息;侯王得到了道这个一可以成为君主而尊贵高尚。所有这一切成就,都是因为得到了道这个一的缘故。  
 假如宇宙万物失去了这样一个总纲,失去了“道”这个“一”的时候:天就不会有清静明朗,恐怕将要暗昧破裂;地就不会有安宁稳定,恐怕将要动荡陷塌;神就不会显灵应验,恐怕将要灭绝消失;人就不会成为万物精灵,恐怕将要笨傻愚痴;溪谷就不会流水盈满,恐怕将要水干枯竭;万物就不会繁衍生息,恐怕将要断种绝灭;侯王就不会成为君主而尊贵高尚,恐怕将要被推翻垮台。
 所以说,尊贵的人要以卑贱为根本,高尚的人要以低下为基础。因此,历来明智的君主侯王,总是谦虚的自我称呼为孤家、寡人、不善,难道自我称呼为孤家、寡人、不善,自己就因尊贵和高尚,变成了卑贱和低下了吗?完全不是的!
 假如你得到了很多装金银财宝的车,而车箱里面却空空如也,有车无载,这有什么作用呢?  
 得到了道这个一的人,不要像晶莹(yíng)秀丽的叠(dié)叠美玉那样,尊贵高雅豪华;而要像坚硬粗劣的垒垒(lěi)顽石那样,卑贱庸俗而素朴。
 
 [札记]道就是无极图,一就是修真图。道静则不生不灭,道动则生阴阳。阴阳一体,互根互用。阴阴和合不可分,分则为寡阴而不生,孤阳而不长;分则天不长,地不久;分则早衰快亡。阴阳循环,动态平衡,这就是道法自然的太极图。阴阳和合,不旋不转,静态平衡,这就是道法自然的中极图。阴阳和合,阳满阴圆,日月同辉,这就是道法自然的修真图。太极图,中极图,修真图,都可以称为一。太极图为交易的“魔”之“一”;中极图为变易的“德”之“一”;修真图为不易的“道”之“一”。   
 老子所说的“昔之得一者”,是指修真图这个“道”之“一”。道德家说:道家三千六百门,唯有金丹是正道。“金丹”什么?“金丹”就是“修真图”!  
 道之一,是宇宙万物的总纲,纲举目张。渔民不抓住网的纲绳去撒网,网眼怎么能张得开而捕到鱼呢?牧民牧牛者,要牵牛的鼻子;牧猪者,要拉猪的耳朵;牧羊者,要训服一只头羊出来。我们不管办什么事情,都要抓住事物的重点。事在人为,要抓住人才。人在心使,要得人心。人心险恶,人心慈悲。要导引和教育凡人之心向道向善,向道向善者之人心,就是性。明心见性者,就是得到了“道”这个“一”的道林真人。  
 得其一,万事成,守其一,万事毕。失去一者,著形执象,纷纷驰逐于七情六淫,死死纠缠于夫妻儿女,念念不忘功名利禄,至死不悟更不返本,只等进入六道轮回,可叹可悲的凡夫俗子啊!
 得到一者,有真缘有善根有慧源,可喜可贺。守其一者,切忌误信旁门左道,道心在坚。须知,诸如此类的存心观想,修心养性,学道炼丹,进火退符,采取封固等一切名目,皆是虚拟其象,为后学来树立一法程,都当不得真,更不得追求。
 一切有形有象皆为假,唯有道心真。道在心中,道在清静虚空之中。若修行者,其心有丝毫杂念,即为魔业道障。真道须臾(yú)不可离,离则非道即魔。  
 守其一者,不可有意守,有意则执色象;不可无心求,无心则落顽空。有意守其一者,多少老修行,“坐化”、“尸解”、“借尸还魂”,最终仍然得不到超脱飞升而永生。无心守其一者,多少道林人,“改行”、“转向”、“重塑金身”,最后依然是不能位列仙班而长生。  
 中极正道通九真,功圆果满达全真。是守其一,非守其一,是名守其一。守其一者,有心无心,有意无意;同时有心,同时无意。道贵真师承传,法贵真人精专。  
 修行者,要务实。不要做“装金银财宝”的空车,“有车无载”,这种没有货物的空车,是没有价值的。人的肉身,就是装金银财宝的空车,人得到的“道”之“一”,就是人之车装载了无价的金银财宝。不修行者,有车无载,枉来人间走一遭,人生不值得。得其一者,是车有载。
 真人真心练真功,法根法本法自然;清静高尚不离污,超凡还淳不离俗。修行者,要从修真图到九真图,要一圆一圆又一圆,直至九功九德九圆满;要一真一真又一真,直至九级九品九真人。

 

第四十章   去  用

 老子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意译]逆回返转是道的运动形式,柔弱无为是道的玄德功用。天下的万物都是自然的天生和地养,而天地这大阳大阴,却是由无形无象的无极大道所生发出来的。   
 
 [札记]宇宙万物,皆是从无到有,而又从有到无的,这就是“道”的自然规律。在这个自然规律中,时间上分出了一年四季,古今三世;空间上分出了天远地近,十方三界;万物都有生长壮老死,新陈代谢。这一切,都是那样的变幻多端,扑朔迷离,无明无常。   
 圣人们发现了这大自然的规律,创造出了文明起源的太极图。宇宙万物皆太极,数术穷究宇宙万物大自然。   
 圣人们又发现了大自然的另一条规律,江河岸上的水可以倒流;深潭里的水不流也不会臭;花生的花返回到土里去可以结果;人有形的肉体器官,用进废退,人的大脑越用越灵;男性之白精,女性之红血,可以炼化成气而延生;成年人之生长激素,可以通过调心或调形被刺激生发出来而延生。凡人一旦超出了数理的范围,逾越出了自然的规律,就可以我命由我不由天了。
    修行者有句至理名言:顺则生人,逆则成仙。生人者生生不息,成仙者永生长存。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就是指的逆则成仙。逆则回故乡,返则转天尊。逆其自然,反其自然而用之,这就是道的运动。顺其自然,按照自然规律而办事,这就是魔的运动。逆返逆返,不逆不返,不返不逆;返动返动,有返有动。有动有返,这就是道。返动就是道动。修道者修返还运动,返还运动者就是修道真。修行本是非常人,老子修行的指南,是对非常人的开示。修行的指南用于修魔,用于创建有形的功德,就会南辕北辙,大谬不然。读者切勿曲解和疑误圣人的圣言。
 有道之动,就有道之用。道之用,为玄功大德。玄功大德者,无功无德。无小功小德,才有大功大德。小器早成,小功速成;大器晚成,大功后成;神器无形,玄德无名。   
 柔弱无为道之用,刚强有为魔之用。常人有为的魔功魔德,可产生短暂的社会效应,这是昙花一现,过眼烟云;而非常人无为的道功道德,可产生永存的自然效应,这才是千秋功德,天长地久。
 修行者炼丹,体道之返动,验道之弱用。宇宙中的常物质、常信息,而被常人误以为是超常的物质信息能量体。常人中实事求是的科学家们,把老子所说的道,译成反物质,诸如反电子、反质子、反中子、反原子等。现代科学实验研究己证实:还制造出了少量的反粒子。现代科学的发展则从实践上吻合了道德真经的理念。
 一江春水向东流,修道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非道即魔。大丈夫,要誓叫黄河水倒流;大姑娘,要敢叫荒沙变绿洲。道者,返动而弱用;道者,有德者得之,无德者失之。
 宇宙万物都向反面转化,常人是顺行走向反面,走向泯灭;非常人是逆进走向正面,走向永生。根据自然的原理,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生地而后死。凡人处在祸患和灾难的逆境之中,可以激发心志,奋发进取,有为拼搏,从而迈向成功,可以导出好的结果。相反,凡人处在幸福和快乐顺利的环境中,会懒、馋、贪、占、变,意志消沉,沉溺于享乐之内,执着于淫欲之中,从而走向毁灭,这就引出了坏的结局。安逆修道,安贫乐道,安贱得道,安魔行道,艰苦了道。修行者,要道心常现凡念退,神光照耀不同俗。要不忘根本,返朴还淳,俭欲显德,虚心体道。
 体道者,回光返照,神气相抱,龙盘虎踞,长生不老,神气相合,意气相合,心与气合,永不分散,久之则天地难窥其奥,鬼神难测其妙,神不知,鬼不觉的修成长生久视之大道。长生久视就是回光返照。回光返照就是神返身中气自回。   
 观世音者观世心,修行者在山头练功,可以听到山下蚂蚁打架的声音,人间私语,天闻若雷。为人莫做亏心事,未曾起意神先知。同声相应,同气相感,人在静功状态中,其意念波场不受时空的限制,宇宙中有生命的高级信息能量体,焉能不感不应,不闻不问吗?无中生有,虚空中见道真。
 修行者证道,体道之返动,验道之弱用。这道,就是太上感应,宇宙中的常物质,常信息,常能量,常人称之为宇宙超常能量,宗教称为仙佛圣真神。现代物理学家,称“道”为反物质,因而现代科技越发展,道德真经越实用,越流行,越须臾不能离。   
 无中生有,无师自通,无为而成。无自而然,是谓玄然,这是自然之元;无造而化,是谓真化,这是造化之端。  
 修行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只有反者道之动,才能动则返还道。返还道真,天人合一,人人合一,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者,方悟道法自然。


第四十一章   同  异

 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①,大方无隅②,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注释]①渝:音yú,改变或背弃。
 ②隅:音yú,边角或角落。
 
 [意译]上等的修行之士学道以后,就会精勤的去笃信实行;中等的修行之士学道以后,就会半信半疑,犹豫不决;下等的修行之士学道以后,就会认为空泛(fàn)不信,讽(fěng)刺嘲(chào)笑。如果不被下等的修行之土讽刺嘲笑,那还称不上是真正的道哩! 
 因此,上古有位真人立言说:明白了道的人,好像很愚昧;遵循道的规律前进的人,好像在后退;行道公平的人,好像不合理。
 真人还说:高尚的道德,像溪谷一样的卑贱下流;清白的修行者,像蒙受耻辱一样的无颜面世;虽然大德广博,却像海洋一样永远不会满足。立功立德的圣哲们,好像是在苟且偷安;真正的大功大德,好像是缺功损德一样。大地是最大的方形(古有天圆地方之说),大方无边无际,找不到棱边角落;精密尊贵的重大器物,是不可能速成的;最大的声音,是大自然中永不停息的希希之声,希希之声是宇宙的万能源泉,是修行者百听不厌的无弦仙曲;最大的象是无始无终的时间和无边无际的空间,时空是无形的;道是幽居深隐在宇宙万物之中而无声无名的。
 所以说,修行学道的人,要向道一样,有大善能成就宇宙万物而不图回报,并幽居深隐在宇宙万物之中而无声无息。
 
 [札记]同样是道,认识各异。千人千品,万人万相。人各有其志,人各有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的各异,人们对于道的认识当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不相同,不识仙山真面目,只缘身在红尘中。人各有其才,人各有其用。器物各有其形,器物各有其用。上士宜于修道,中士宜于积德。下士宜于行魔。无魔不显道,无下士就无上士。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天下文明多上士,人间野蛮下士多。上士喜欢看经书宝典以入修道之门,下士热衷于纬书奇典以通旁门邪道。都是上士则都不是上士,圣人就是要天下无上士。天下无上士之时,就是天下已经和平,人人有文明之际,都信道学道则都不信道学道,圣人就是要人间都不信道学道。人间都不信道学道之时,就是人间已经变成了极乐天堂之际。
道是虚空非虚空,道非虚空是虚空。道是实有非实有,道非实有是实有,道是一切非一切,道非一切是一切。修道者体道,体道者要用无形的心的无极场,去无心的进行感应,如此才能天人合一而成为真人;修魔者体魔,体魔者是用有形肉体的有极场,去有意的进行探索,如此只能以偏代全而成为假人。所以,道为上士修,圣人感而通。上士修行学道者,首先要具备道的玄德,先有大善于众生,然后幽居深隐于众生之中而不要名,最后才能成其英名千秋扬。


第四十二章   道  化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意译]大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首先化生出混混沌沌的混元一气;由混元一气再化生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在无限的循环之中,因和合交感就会又化生出不阴不阳的中和三气;中和三气是阴阳二气之中的“混元一气”,她可以化生出新的“阴阳二气”,这种新的阴阳二气又会因和合交感,而化生出不阴不阳的新的“中和三气”;大道就是如此这般的无限的生化下去,宇宙万物就产生了。
 万物都是背负着虚空之阴而存在,而虚空之阴都是拥抱着万物之阳的。无形之阴和有形之阳,必有阴阳二气互相交冲、交接激发、交通循环,从而均衡成一种和谐的状态而形成大自然。
 天下人所不喜欢和厌恶的人,就是孤家狠毒、寡人无德,凶恶不善的人,而古时候的君主王侯公爵(jué),却将这些不好的名称用来称呼自己。
 所以天下的一切事物,有时候损害她的时候,却可以得到利益;而利益她的时候,却反而损害了她。   
 上古之真人传教下来的真言,我也将毫不保留的传教下去。强行而超过限度的良善,反而成了恶毒会加速死亡。我将用这大道之理,去教化天下的有情众生。
 [札记]道能化生万物,道也能教化众生。数千年来,千万道学之士,效法大自然的规律去修行,然而,得道者却寥寥(liáo)无几。还有千万道学之子,穷毕生之精力,去注释道德真经,然而,能窥视道之奥秘者,也是寥寥无几。
 理在书中,法在书外;望文生义,得其意者忘其字。真经是无字的,无字的才是真经。《道德真经学》就是老子的心法真传。
 《道德真经》和《易经》以及《数术经》,她们都是道的化生,道的转注,而不是道的创造。她们都可以代表道,但本身都不是道;她们都同源而不同流,殊途而同归;她们都是人为的法,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真经》的生化程序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尔后又回归于道,这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递增式的生化返规律。
 《易经》的生化程序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大业尔后仍回归于道,这是一条快速膨(péng)胀的倍增式的生化返规律。
 《数术经》的生化程序是:无极生太极,太极化中极,中极转修真,修真到九真,九真达全真,全真自然回归于道,诸如林林总总实际上都是老子循序渐进的递增式的生化返规律在修行中的具体运用。
 道者理也,德者用也,无为无不为称为玄德,玄德者中和之气;数者理也,术者法也,有为而不争谓之玄术,玄术者中正和平;道德经与数术经相表里,相辅相成度众生。
 最早的易本为数术。百家之学与百家之术演为数术。道家三千六百门,全在数术一门中。最早的道德学也就是数术学。
 修行者,数术经是指南针,道德真经是航灯;当然,正确而灵活的运用易经可以建大功立大业,有守有为在人间。这一切,都是法,法无定法,万法归宗,万家归真一。
 万物都是扎根于静阴,而朝向于动阳的。向日葵就是典型的例子。万物都是冲气以为和。阳气下来,阴气上升;根须下扎,茎叶上长;无阴不生,无阳不长;三生万物,就是冲和的中和之气生万物。
无中乾坤颠倒,阴阳倒错;无中不平和,无中不生发;无中不返本,无中不得道。修行者就是修中和,修返本,修道真。修有形有质能健身,修无形无量能长生;有无兼修者,既健身又长生。
 修行者的中和之气存在于人体虚空的中心,中心又叫丹田,丹田正位有玄珠。玄珠中有精(无形的载体),恍兮惚兮之中的象即是;玄珠中有气(无形的能量),恍兮惚兮之中的物即是;玄珠之中有神(生命的信息),恍兮惚兮之中的信即是。玄珠就是中和之气,又是元精元气元神的凝聚体,同时也是修行者生命信息的能量体,功成就是具有千百亿化身的道林真人。
 要想修行成功,就要言行举止不离中,切忌偏执。要明其心,暗其身,净其意,污其形;要在贫贱卑微中成就尊贵高尚。要遵循“道化”的自然规律,要“负阴而抱阳”,还要酌情“损之而益”,方能“三生万物”。


第四十三章   遍  用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意译]天下最柔弱的大道,可以纵横驰骋于天下最坚硬的物体之内。大道虽然无形,但可以存在于一切无形和有形之中而无处不到。我因此而知道无为的奥妙和利益。大自然不言不语,可以教化天下的仙真和圣人;大道无思无为,可以利益宇宙万物和众生。大道和自然的这种普遍运用的功能,除了万物之灵的人以外,天下万物都是不可能企及和达到的。
 
 [札记]能够普遍运用者就是大道,大道无形。神仙普遍运用大道,神仙有灵。神仙不但具有大道的属性和功能,而且还具有人思维的信息。神仙就是真人,真人无形,却尽虚空,遍法界,三界三世显威灵。真人无为,却可以寻声救苦,无所不至,无所不为,无所不成。有善根慧源的信诚者,有感必应,有应必灵。
 无言之教有真人,大自然是圣人的老师,大自然这个老师教化圣人,是通过自己的元神这个“真人”的。圣哲们无师自通,无学有术,无知有识,都是不露相的真人在教化。大自然无为,生养和福泽了人类;圣哲们无为,教化了人类。圣哲们是贤能者的老师,贤能者是众生的老师。贤能者传教给众生的知识,看起来是圣哲们传下来的,实际上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开示。
 既知不言是真教,又晓无为有利益,而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步呢?这就是练气功,习静坐,去私欲,止妄念。清心者静意,断欲者神安。易为君子谋,圣人感而通。感而遂通,无师自通者,要在静功之中能寂(jì)然不动。
 身静者心动,心动之极可自静;心静者性动,性动者智慧出;心与性合,不动不静;不动不静,可见真人;真人即神,神能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nì),入火不焚,神依形生,精依气盈,不凋不残,松柏青青。
 功态之入静,如醍醐(tí hú)灌顶,彻底醒悟;似甘露沥心,甜润无比;喜饮酒者,胜似饮美酒;爱好音乐者,坐听无弦仙曲;喜旅游者,似明湖荡舟,心里快乐,浑身舒泰……这种功乐法喜之快感,是难以言表文叙(xù)的。
 心神外游,以应付事物之变化,事物变化无穷,心神应变不息,终生不得安宁,身体岂能健康长寿?唯有心神内守,意识中和而无欲,致虚极,守静笃,如此必促成身心的康乐与和平而延年益寿。
 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虚空是大道。一切有形皆有寿,唯有无象能天长地久。一切有为实无为,唯有无为才能无不为。遍行之道在至柔,遍用之术在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