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洗衣店里抢衬衣到卓别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07:35

从洗衣店里抢衬衣到卓别林

沈掌荣

约翰·斯特劳斯写的名曲《蓝色多瑙河》,流传百年,经久不衰。然而,就是这首曲,据说差一点在洗衣店里化为乌有。

斯特劳斯三十七岁时,和受人欢迎的歌唱家捷蒂·德雷芙丝结婚。一天,她发现丈夫约翰·斯特劳斯换下来的衬衣衣袖上写满了乐谱。她情不自禁地哼唱着这首乐曲,觉得太妙了,便放在一边,准备抄录下来。不料,待她上厕所回来后,却不见了衬衣。邻居告诉她,洗衣妇来过了。于是,捷蒂·德雷芙丝急忙跑到洗衣店,把正在放入洗衣盆中衬衣抢了出来。由此,世界音乐史上的不朽杰作终于平安诞生。

这说明,一个人对自己所创作的东西,有时候自己也未必能清楚地判断它的高下。约翰·斯特劳斯一生写出了462首乐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王”,却并未对刚写出来的《蓝色多瑙河》有更多的关注。不然,他决不会随便涂在衣袖上的。

上面这个《蓝色多瑙河》的例子,说的是作者写出了好东西,他自己不一定马上认识到其高贵的价值。还有的例子呢,正好与此相反:艺术家自身觉得有把握,结果却往往令自己啼笑皆非。据说,有一年,一位好莱坞的电影经纪人为扩大影响,招来观众,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摹仿卓别林比赛”。许多来自各地的选手竞相上台,装扮成卓别林的模样,表演得惟妙惟肖。卓别林听到这个消息,也悄悄来到,以一个摹仿者的身份登台表演。谁知,他只获得了第三名。事后,获第一名的知道了艺术大师卓别林只获第三,执意要互换一下。卓别林不同意,并夸奖说:“你比卓别林更像卓别林”。

为什么卓别林自己不像自己了?原因就在于,摹仿表演赛场的评分者,在以前为观众的时候,在欣赏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有了一个比卓别林更加“真实”的“卓别林形象”。这,卓别林本人是永远不可能全然掌握的。

作家写出了作品,戏剧家创造了舞台形象,画家画出了画,书法家写出了字,其好坏如何,并不是自己所能全盘判定的,重要的是受众的公论,《蓝色多瑙河》和“卓别林得第三名”就是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