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船花谢谢后要修剪吗: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15:07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 言

  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提出了新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问题。这次历史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二、基本理念
  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 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 科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 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机制,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经过漫长的岁月,原始人类完成了从氏族、部落到国家的发展。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隋唐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
  宋元时期,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变化。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
  通过学习,知道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识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内容标准】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活动建议】
  (1)利用板报建立"历史学习园地"。
  (2)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内容标准】
  (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3)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4)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5)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活动建议】
  (1)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以"商鞅变法的失败与成功"为题,组织讨论会。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内容标准】
  (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4)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建议】
  (1)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
  (2)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内容标准】
  (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教学活动建议】
  (1)观察图片和阅读资料,解释"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现象。
  (2)收集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小故事,编写一期板报。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内容标准】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教学活动建议】
  (1)设计表格,列出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过。
  (2)以文成公主入藏等故事为题材,编演历史短剧。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内容标准】
  (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学活动建议】
  (1)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比较古今异同。
  (2)举办故事会,讲述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等历史故事。

  (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内容标准】
  (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3)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4)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教学活动建议】
  (1)通过填图,了解清代疆域的四至。
  (2)举行演讲会,说明新疆、西藏、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3)编制中国古代主要朝代顺序表。

  (八)科学技术
  【内容标准】
  (1)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3)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4)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5)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6)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活动建议】
  (1)制作泥活字,了解活字印刷的过程。
  (2)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参观古代工程和建筑。

(九)思想文化
  【内容标准】
  (1)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3)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4)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5)说出《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6)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学活动建议】
  (1)收集古代成语、典故,举办成语故事会或成语知识竞赛。
  (2)举行古代名诗名篇朗诵会。
  (3)欣赏古代书法、绘画、音乐。

  二、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初步阅读、理解和归纳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内容标准】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活动建议】
  (1)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观看《林则徐》《鸦片战争》《甲午风云》等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并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影片的历史背景,讲述历史故事。
  (2)制作表格,分类整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有关内容,填入表格,了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
  (3)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参观博物馆或近代历史遗址、遗迹。

  (二)近代化的起步
  【内容标准】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活动建议】
  (1)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收集洋务运动的有关资料,谈谈自己对洋务运动的看法。
  (2)举办关于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故事会。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内容标准】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教学活动建议】
  (1)召开关于五四精神的主题班会。
  (2)观看《开天辟地》等影片,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3)利用有关资料,在地图上标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

  (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内容标准】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4)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6)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7)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活动建议】
  (1)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察抗日战争的历史遗址、遗迹,或访问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采访日军侵华罪行的受害者或见证人。
  (2)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太行山上》等历史歌曲,感受中华民族反侵略的斗争精神。
  (3)举办小型故事会,讲述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战的故事。

  (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内容标准】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学活动建议】
  (1)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
  (2)观看《大决战》等影片,感受人民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

  (六)经济和社会生活
  【内容标准】
  (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活动建议】
  访问家庭和学校附近的老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参观博物馆、观看历史影视资料片,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对近代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

  (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内容标准】
  (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3)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4)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教学活动建议】
  (1)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参观著名科技文化代表人物的纪念馆或故居。
  (2)举行小型读书报告会,谈谈阅读鲁迅等著名文学家作品的体会。

  三、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但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quot;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内容标准】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教学活动建议】
  (1)组织观看《开国大典》等影片,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名言的深刻内涵。
  (2)学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歌曲;朗诵《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作品。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内容标准】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5)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6)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教学活动建议】
  (1)请当地的人民代表介绍人民代表的活动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访问长辈,记录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和感受,学习整理口述史料的方法。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内容标准】
  (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4)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5)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6)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教学活动建议】
  (1)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在地图上找出我国5个经济特区和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地理位置。

  (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内容标准】

  (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活动建议】
  (1)进行课堂交流,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某一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如节日、服饰、艺术等。
  (2)举办有关台湾问题的专题讲座。

  (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内容标准】
  (1)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2)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3)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4)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5)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教学活动建议】
  观看反映国庆50周年大阅兵的影视片,交流观后感;或收集反映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图片资料,举办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型展览会。

  (六)科技、教育与文化
  【内容标准】
  (1)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4)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教学活动建议】
  (1)召开主题班会,介绍当代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和成就,学习他们献身科学的精神。
  (2)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网络收集我国体育运动员获得奥运会冠军的有关资料,在班级活动中介绍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的成就。

  (七)社会生活
  【内容标准】
  (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活动建议】
  全班分为五个小组,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五个方面的变化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四、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始自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止于约公元15世纪,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文明出现之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在奴隶制度衰落和崩溃的过程中,封建制度得以发展和确立,社会经济和文化缓慢地向前发展。
  在世界古代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古代文明为近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亚洲、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接触和交流逐渐加强,美洲和大洋洲则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处于基本隔绝的状态。
  通过学习,知道世界古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世界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

  (一)史前时期的人类
  【内容标准】
  (1)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讲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教学活动建议】
  借助原始人类骨骼模型、早期人类生活的想象图和世界历史地图等,直观地了解原始社会状况。

  (二)上古人类文明
  【内容标准】
  (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2)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3)讲述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教学活动建议】
  在世界历史地图上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的地理位置,了解它们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中古亚欧文明
  【内容标准】
  (1)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2)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3)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4)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活动建议】
  (1)讨论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2)绘制西欧封建等级制示意图。

  (四)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内容标准】

  (1)说出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等基本史实。
  (2)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教学活动建议】
  利用历史学习园地,写出你对古代世界各大洲、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交往方式(和平交流与暴力冲突)的看法。

  (五)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内容标准】
  (1)知道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2)了解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
  (3)以《荷马史诗》《俄底浦斯王》和《天方夜谭》等作品为例,了解古典文学戏剧的成就。
  (4)简述阿基米德等古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
  (5)说出阿拉伯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古代建筑的特点,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活动建议】
  (1)观看古代文化方面的图片和模型,加强对古代文化成就的感性认识。
  (2)举办故事会,讲述《天方夜谭》中的故事。

  五、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史阶段中,世界各地区前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广阔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所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世界一体化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从14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手工工场、文艺复兴运动、地理大发现和早期的殖民扩张孕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使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
  从17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代了封建势力,获得了政治统治权。这些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由于资本的残酷剥削和列强疯狂的殖民扩张,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并诞生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以电力取代蒸汽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文学艺术空前繁荣。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斗争趋于白热化,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通过学习,了解世界近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历史进步性、野蛮性、贪婪性和扩张性;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与扩张斗争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初步形成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热爱和平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一)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内容标准】
  (1)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2)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3)讲述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教学活动建议】
  (1)以"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为题进行辩论。
  (2)绘制哥伦布开辟西欧至北美新航路的示意图,提高绘制历史简图的基本技能。
  (3)观看《奥斯特里茨战役》等影视片,加深对拿破仑的感性认识。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
  【内容标准】
  (1)讲述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2)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3)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教学活动建议】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参观现代化工厂,体验大工厂制度对历史进步的影响。

  (三)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内容标准】
  (1)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
  (2)讲述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3)概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
  【教学活动建议】
  观看《章西女王》等影片,体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精神。

  (四)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内容标准】
  (1)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3)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活动建议】
  (1)列表概括美国南北矛盾的主要表现,初步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观点。
  (2)学习比较的方法,列出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五)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内容标准】
  (1)简述宪章运动的基本史实,了解欧洲早期工业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提出的基本要求。
  (2)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3)讲述"五月流血周"和创作国际歌的主要过程,感受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教学活动建议】
  (1)阅读《共产党宣言》的精彩片段。
  (2)学唱《国际歌》。

  (六)第二次工业革命
  【内容标准】
  (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教学活动建议】
  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决定社会发展阶段中的作用。

  (七)第一次世界大战
  【内容标准】
  (1)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教学活动建议】
  (1)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提高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观看有关影视录像片,加深对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灾难的认识,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八)科学与思想文化
  【内容标准】
  (1)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知道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4)说出《最后的晚餐》和《向日葵》两幅名画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5)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初步理解作者创作这一作品的历史背景。
  【教学活动建议】
  (1)举办"我最崇拜的科学家"主题故事会,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理想和抱负。
  (2)通过图片展示,欣赏近代名画,提高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3)有条件的地方,欣赏《英雄交响曲》,提高对世界名曲的欣赏能力。

  六、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主要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进入现代以来,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历史进程渐趋国际化,世界各国发展模式则呈现民族化和多样化,这种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人类社会在取得空前进步和巨大发展的同时,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人类在克服战争与贫困,推进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中,不断经受严峻的挑战。
  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短期的相对稳定,但1929年即爆发了空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以国家调节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家力图以建立法西斯专政和对外扩张寻求出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摧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称霸世界,疯狂扩军备战,不断侵略扩张,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在科技革命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在曲折中前进。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最终全面崩溃。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在振兴民族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二次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人类文化空前繁荣,世界性、民族性与多样性交相辉映。
  通过学习,了解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世界现代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总趋势;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解和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增强国际意识,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了解当代世界的多样性、多元性和复杂性,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内容标准】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3)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教学活动建议】
  举办故事会,讲述列宁的故事,学习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内容标准】
  (1)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3)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4)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教学活动建议】
  (1)就罗斯福新政的作用进行课堂讨论。
  (2)观看《辛德勒名单》等电影,加深了解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法西斯暴行。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内容标准】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3)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4)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建议】
  (1)观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巴顿将军》等影片,树立正义一定战胜邪恶的信念。
  (2)就"人类能否有效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进行辩论,提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内容标准】
  (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知道欧洲联盟。
  (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教学活动建议】
  用表格的形式列出美国和日本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学会根据图表、数据说明有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内容标准】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2)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3)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教学活动建议】
  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六)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内容标准】
  (1)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
  (2)简述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
  (3)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教学活动建议】
  (1)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历史地图的变化,了解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概况,学习判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针对当前中东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出一期黑板报。

  (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内容标准】
  (1)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3)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教学活动建议】
  (1)就某一国际热点问题,举办"时事溯源"专栏。
  (2)通过查阅报刊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进行社会调查等形式,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并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如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等,写出调查报告,学习从事社会调查的方法。

  (八)科学技术和文化
  【内容标准】
  (1)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知道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等著名文学作品。
  (3)了解毕加索等美术家的艺术成就。
  (4)通过爵士乐、好莱坞等,了解现代音乐和电影业的发展。
  【教学活动建议】
  (1)如有条件,利用网络技术查阅有关专题的历史资料。
  (2)以世界现代著名文学作品的某一片段为题材,改写成历史剧并排练演出。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应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表"规定的总课时编写教科书。
  应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努力实现历史课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总体目标。
  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并做出客观评价;历史的阐释要真实准确,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努力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教科书中的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呈现方式要尽量多样化。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历史问题,以利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要提供多种辅助性教学参考资料,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要正确处理教科书与《标准》的关系。《标准》是教科书编写的惟一依据。教科书编写者要认真研究《标准》,领会《标准》的基本精神。教科书必须完整准确地体现《标准》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教科书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内容标准"之外的知识,并使之与"内容标准"所要求的部分在呈现方式上有所区别,但这些知识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要区别各年级之间的能力层次。注意各个学段能力要求的层次性和相互衔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能力。
  克服专业化和成人化倾向。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都应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避免晦涩艰深的叙述和过于抽象复杂的概念;提倡使用平等对话式和启发式的语言表述方式,避免说教式和灌输式的语言表述方式,贯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原则;语言文字要简洁、浅显、生动;应图文并茂,精心配置能够有效地辅助文字叙述的历史图片、图表、地图等。
  教科书的内容应体现时代性和适应性,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参与型的转化;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有利于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实现课程目标的前提下,教科书编写者不必囿于《标准》所建构的内容体系,可以对内容标准中的知识内容进行重新建构,编写不同体例的教科书,如编年史、专题史、中外合编史等,以利于历史教科书建设朝着丰富性和可选性的方向发展。

  二、教学建议
  1.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2.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3.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内容标准"对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要求:(1)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2)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3)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的,为运用层次要求。
  4.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
  5.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等。
  6.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应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7.要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附:教学活动案例
  案例1
  活动主题

  成语知识竞赛。
  活动目标
  (1)巩固学习成果,丰富历史知识。
  (2)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3)学习组织知识竞赛等活动的方法。
  活动资源
  教科书、普及性历史读物、汉语成语词典等有关资料;历史图片、记分板等。
  活动过程
  (1)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队,以学过的历史知识为依据分别收集成语故事。每队推选数名同学,分别担任主持人、评分员和记分员。两队将所收集到的成语写在纸条上或制成历史图片交给主持人。
  (2)必答部分。先由甲队同学从主持人处抽出一张成语纸条,由主持人向全班宣读,乙队派人讲述该成语的历史典故;然后再由乙队派人抽取纸条,由甲队同学讲述,如此循环往复。评分员可根据回答人的综合表现,如讲述内容是否完整、准确,语言表达是否生动等进行打分。
  (3)抢答部分。由主持人宣读纸条上的成语或出示历史图片,两队用抢答器进行抢答,抢到方派同学讲述历史典故。抢答正确加分,抢答错误则扣分。
  (4)根据双方得分多少,评出优胜队。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
  活动说明
  可将成语知识竞赛改为表演、故事会等形式。

  案例2
  活动主题

  展示活字印刷。
  活动目标
  (1)锻炼动手能力,体验活字印刷技术。
  (2)了解活字印刷术在古代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3)了解文化传播技术的发展情况。
  活动资源
  易于雕刻的材料、刻刀、纸张、墨汁、刮板等。
  活动过程
  (1)了解活字制作、印刷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使用统一的材料,选一段文字,每人制作其中的一个字,活字大小要一致。用制作的活字排版、印刷,展示活字印刷技术。
  (3)活动总结。回顾口述、书写、雕版印刷等文化传承手段,认识活字印刷技术在古代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了解文化传播技术的发展。
  活动说明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具体指导。

  案例3
  活动主题

  图说抗日战争。
  活动目标
  (1)加深对抗日战争的了解。
  (2)学习处理历史材料、编写历史故事的方法。
  (3)学习组织小组活动的基本方法,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4)学习用图画来表现历史或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动资源
  历史教科书、抗日战争图片资料、有关抗战的各类普及读物、绘画材料等。
  活动过程
  (1)向学生讲解创作绘制连环画的各项要求。
  (2)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中国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为"图说抗日战争"的三个主题,每个主题可包括7~10幅图画。学生分为三个创作小组,各小组选择确定一个创作主题,拟定工作计划。
  (3)依据创作主题,收集资料,分工协作,编写抗日战争有关史事的故事大纲。设计"图说抗日战争"有关主题的各个画面,撰写画面解说词,绘制图画。
  (4)集中展示各小组创作的连环画,请学校同学参观;各小组派一名讲解员,为参观的同学进行解说。
  (5)活动总结。各小组交流活动心得。
  活动说明
  该教学活动应结合语文、美术等课程的知识进行。

  案例4
  活动主题

  调查近二十年来家庭生活状况的变化。
  活动目标
  (1)了解近二十年来家庭生活状况,尤其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并探究其原因。
  (2)学会开展社会调查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撰写小型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
  家中长辈及亲戚、邻里等。
  活动过程
  (1)向学生讲解调查的各项要求。
  (2)学生分成几个调查小组,各小组根据调查活动主题,制订调查计划,拟定访谈提纲,或设计调查问卷。
  (3)依据访谈提纲,对被访对象进行调查,由专人负责做好调查记录;或入户发放问卷,待调查对象填写完毕,由专人回收调查问卷。
  (4)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归纳,撰写调查报告,得出自己的结论。
  (5)活动总结。各小组进行调查成果交流,推选代表进行讲评。
  活动说明
  本案例可以配合中国现代史"社会生活"的教学内容。各学校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调查的范围和规模。本案例采取的社会调查基本方法也可用于历史课程其他单元的实践教学中。

  案例5
  活动主题

  古希腊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辩论会。
  活动目标
  (1)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现象。
  (2)学习收集、处理和组织历史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用历史证据支持自己论点并反驳对手论点的能力和语言技巧。
  (4)培养团队精神。
  活动资源
  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其他相关学科的教科书、通俗历史读物、教师介绍的中外历史学家的几种观点、反映古代希腊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照片和图片,等等。
  活动过程
  (1)将全班同学分为辩论的正方、反方和裁判组三个部分。正方辩题: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是真正的民主。反方辩题: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是虚假的民主。
  (2)双方同学收集有关材料,加以筛选,在掌握一定论据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论点。
  (3)双方各推选4~5名代表,在辩论会上展开辩论。以持之有据、言之有理、逻辑清晰、口齿伶俐等方面表现作为评判的依据。由同学组成的5人裁判组对辩论进行监督、裁判、点评及宣布胜负。
  (4)裁判组同学对辩论发表看法,进行总结。
  活动说明
  裁判组成员应说明辩论与诡辩、狡辩之间的区别。

  案例6
  活动主题

  制作与展示中外历史发展线索对照表。
  活动目标
  (1)制作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0世纪中外历史发展线索对照表。
  (2)形成发展与联系的观点。
  (3)培养分类、归纳、比较等历史思维能力。
  (4)形成世界历史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历史意识。
  活动资源
  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教科书。
  活动过程
  (1)遵循自愿原则,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和制作。
  (2)将制成的图表在教室里进行展示。
  (3)由同学代表组成的裁判组评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评、总结。
  活动说明
  对照表应包括中外历史的基本线索,重要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文明成就。

  案例7
  活动主题

  小实验--信封上的效率。
  活动目标
  (1)体验分工合作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的道理。
  (2)认识分工合作是大工厂机械化生产的前提。
  (3)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确立大工厂制度的历史作用。
  活动资源
  废纸、用过的信封(加工成有封口纸的信封)、用过的邮票、糨糊、钢笔。
  活动过程
  (1)在班级中任选8名学生参加实验;另选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完整的信封信息,包括收信人地址、邮编、收信人姓名和寄信人地址。
  (2)请8名学生每人分别独立完成两封信的填写与封装工作(包括装信纸、填写信封、糊封口纸、粘邮票等四道工序),请其他同学记好每人所用时间。然后统计8名学生平均每人完成一件成品所需时间,即人均劳动效率。
  (3)由8名学生根据每人特长,每两人一组,分成4个小组,其中一组专门从事装信纸的工作,一组专门从事填写信封的工作,一组专门从事粘邮票的工作,一组专门从事糊封口的工作,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分工合作。其他同学记时,记完成16封成品所需时间,然后再计算出他们人均的劳动效率。
  (4)全班同学一起概括后者的劳动效率高于前者的原因;分工合作与一个人单独完成一件产品相比,优势在哪里;想像发明一台完成全部工序的机器与发明四台分别完成一道工序的机器,哪个难度更大,进而理解劳动分工为什么是实现机械化生产的前提;总结大工厂生产方式的历史作用。案例8
  活动主题

  学唱《国际歌》。
  活动目标
  (1)了解《国际歌》词曲创作的历史背景。
  (2)从歌词和旋律中感受无产阶级的远大理想和英雄气概。
  (3)提高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活动过程
  (1)分头收集资料,分别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全班介绍《国际歌》词曲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
  (2)把《国际歌》的歌词和简谱抄写在黑板上,由教师或学生教唱。
  (3)谈自己对歌词含义和《国际歌》艺术风格的理解。

案例9
  活动主题

  举办"时事溯源"专栏--科索沃问题的由来。
  活动目标
  (1)学会用历史的知识、能力、观点来观察和分析时事问题,并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2)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活动资源
  教科书、图书资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信息、口头信息以及稿纸、学习园地等。活动过程
  (1)科索沃问题成为国际问题的热点时,根据其最新动态的有关新闻报道,拟定"科索沃问题的由来"的学习活动主题,作为某一期历史学习园地"时事溯源"栏目的内容。
  (2)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课文内容和其他辅助材料,简要写出"科索沃问题的由来"一文,文体不限。分学习小组对文章进行评议、推荐,择其数篇有特色者在栏目上刊登。
  (3)活动总结。比较自己文章和栏目文章的异同,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改进。活动说明在"历史学习园地"中定期开设"时事溯源"栏目很有必要,通过它,可以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应结合当时发生的重大时事和历史教学内容开设栏目。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在确定活动主题、收集学习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讲评特色文章等方面予以适当的引导。活动过程必须包括评价和改进环节。

  三、评价建议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1.评价的性质与功能。
  历史教学评价主要是根据《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进历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2.评价的主要对象、内容和依据。
  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了解《标准》的要求以及评价方法与过程,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等方面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还要注意考察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惟一的评价内容。评价应以《标准》为主要依据。
  3.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要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及时改进学生的学习。

  (二)评价方法建议
  根据教学阶段性的特点,可以把历史教学评价分为以下几种:课堂教学评价、单元教学评价、学期教学评价、学年教学评价等。不同教学阶段的评价,应有相应的评价目的、评价范围和评价方法,如: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针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而学期教学评价则是系统考察学生一学期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学生历史学习业绩的评判应该灵活采用各种评价方法,避免以笔试作为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评价方法。以下介绍几种值得借鉴的评价方法:
  1.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收集学生个人的历史学习作品,建立档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个人作品档案通常收集经过学生选择的历史作品,也可以收集和历史学习有关并能反映学生成就的材料。每件作品最好有教师、家长、同学和自我的评语,评语应该突出学生历史学习的特长和优点。师生在建立此类档案时应确定起止时间,一般按一个单元或一个学习主题为单位收集历史作品。档案可以保留在相应的文件夹或档案袋内,也可以保留在学生作业本里。学生本人是建立档案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应提出要求并给予适当指导,师生通过协商来确定档案内容,并让学生自己管理档案。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让家长参与评价过程,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是一种可以广泛推行的评价方法。
  2.观察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并加以记录,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成效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观察法有自然观察、选择观察和实验观察等几种。观察记录也有各种方法,如设计观察表格来记录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技能、行为和情感等方面的变化,观察的项目可以预先设计在表格里,也可以随时择取。表格可以与学生档案放在一起,也可以挂在教室的墙上,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例如:对学生在抗美援朝专题讨论会上的各种表现,如探究问题、语言表达、人际交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方式方法、对抗美援朝的态度等,进行观察,及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记入表格,作为整体评价学生历史学习成绩的依据。
  3.活动法。通过活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形式进行活动,如历史知识竞赛、制作历史图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通过活动,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的直观认识,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4.学生自我评价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自己的历史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进步、成果以及不足等加以记录,通过自我评价,对自己历史学习的特长及不足等状况有较为清楚的了解,可以加深学生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认识学习目标以及控制学习进程,增强历史学习的责任感。
  5.测验法。对学生历史学习成果进行数量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评论,是历史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一种评价形式。测验法可以评价一个教学单元、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历史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要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不但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更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测验要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测验的形式应多样化,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形成性测验,就可采取自主测验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命题、编制试卷、组织测验、评价总结,使历史测验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总之,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历史教学效果做出科学的解释,使评价不仅能了解学生历史学习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有的评价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采用,不能把这些方法割裂开来,实际操作中应将几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加以使用。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可通过文化机构、传播媒体、学校、社区、参观访问和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
  1.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学校应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共同选择经教育部审定的、适应本地特点和需要的教科书。

   2.学校图书馆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涉及的知识广泛。学校应有意识地调整自己图书馆或资料室的藏书结构,根据自己的实际财力,合理配置人文方面的书籍,如通俗历史读物、中学生历史刊物、历史文物图册、历史地图、历史图表、历史小说、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史、考古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还应随时随地发现和利用社区中丰富的人力资源,如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历史教育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等,他们能够在不同层面,从多种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家庭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资源,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图片、实物,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和记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
   4.随着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录音大量增加,成为一种非常重要而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文献纪录片一般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学生理解和体会历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应重点利用的音视频资源。其次,比较接近历史实际的影视作品和娱乐性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除严重违背史实的以外,也是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的资源,因为它们或多或少能够提供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有益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感受历史,增强他们的历史感和历史理解能力。
   5.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全国各地都有数量可观的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蕴涵丰富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这些资源也应当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
   6.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丰富的信息来源。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与历史学习有关的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多媒体历史课件、远程教育中的历史课程,互联网提供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档案馆网站等,以获取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